金银花四季高产栽培要点

金银花四季高产栽培要点

一、木本四季金银花高产栽培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姣莹[1](2021)在《农旅融合视角下的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文中认为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完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步入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农业依然事关国计民生,成为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和压舱石,如何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围绕生产、生活、生态问题的持续改善和永续发展,探索基于三农发展的复合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及科技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继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基于脱贫攻坚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步伐,乡村振兴已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完成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有赖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乡村风貌,增强乡村魅力,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乡村发展。因此,进行农旅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和规划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陕西合阳县王村镇为研究对象,在对王村镇农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王村镇的生产条件、优势资源进行了现代农业规划和农旅融合模式的研究。基于研究成果,进行了王村镇农旅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规划的具体实践,研究结论如下:1、现状调查表明,王村镇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有:(1)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占劳动力的52.8%,农业吸引力不足,以土地流转或集中为核心的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将成为必然;(2)粮食作物生产约占总种植面积的50.2%,果树、蔬菜、中草药等种植仍然以散户种植为主,缺乏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及产业升级空间巨大;(3)畜牧业生产主要以猪和鸡为主,且主要集中在个别村,从种养殖互补均衡的角度来看,未来规模化的畜牧业发展十分必要,也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4)二三产业基础薄弱,缺乏产加销一体化的优势支柱产业;(5)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干旱、缺乏生产技术指导、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等。在农旅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对农旅资源认识不足、开发不力,以及农旅开发尚未真正起步。2、案例研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有:(1)现代农业发展有赖于规模化经营的支柱产业及合理的产业布局,并建立三产联动的产业链体系;(2)科技引领与农旅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3)田园综合体等综合性农业项目有利于促进农旅融合发展;(4)乡村村落旅游开发的关键在于盘活宅基地等乡村资产;(5)依托农业生产过程开发农旅项目不失为低投入、低影响开发农业旅游的最佳途径。3、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其的科学认知基础上,除了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特点外,还应该是顺应现代化建设变革生产关系的农业;具有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高度的农业;具有现代科技引领的技术体系的农业;复合的农业模式与格局的农业。4、现代农业规划路径主要包括:确立“三农”目标定位,明晰现代农业基本构架,革新现代农业管理模式,健全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完善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力,重视应对5G时代的农业格局。在规划策略上应注重:立足城乡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协同决策,三产联动的多元化产业布局,致力促进乡村繁荣的长远事业等。5、农旅融合应因地制宜,根据资源合理开发农旅项目,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村落游憩拉动模式,旅游景点拉动模式,特色产业农旅模式,观光农园农旅模式,科技示范农旅模式,趣味农业农旅模式,康养康体农旅模式。6、围绕王村镇各区域的资源、产业现状、技术力量和转型的容易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地探索了其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和产业布局。王村镇农旅产业开发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科技示范农旅项目开发、农业观光园项目开发、花木主题园项目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和村落休闲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7、在王村镇进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一心、一廊、两轴、两带、一样板、八园、九基地”的规划方案,并对重点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从农旅融合的视角,提出了改造提升民居建筑和村落环境,构建特色旅游主题村的规划建议。最后针对王村镇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沟壑生态治理、防护林体系构建、道路绿化规划方面对王村镇进行生态景观提升。

曾慧杰[2](2019)在《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文中认为忍冬属物种具有药用、食用和观赏等多种用途。忍冬属植物资源丰富,但其遗传变异研究还不够系统,现有种质存在来源不明、品质混杂等现象,给其种质的保育带来不便。该文以多个忍冬属树种的品种和初选种质为对象,分析和阐释了种质间形态、花产量、药用成分等的遗传变异,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研究了忍冬属多种质的种群结构与多样性,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了忍冬属代表性种质的指纹图谱,还选出了一个优异种质并构建了其繁育与保质栽培技术。研究对忍冬属优良种质的保育和开发提供了参考。(1)以湖南、山东、河南及美国地区的29份忍冬属种质为对象,分析了种质间的形态、产量、药用成分等的遗传变异。结果显示,种质间各性状变异显着,为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花蕾性状方面,成熟花蕾棒状期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性状方面,头茬花单株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药用成分方面,花蕾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中木犀草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植株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水平表现为花>叶>茎,木犀草苷含量水平表现为叶>花>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在花、叶、茎中均呈极显着相关。R型聚类结果显示,花中木犀草苷含量、成熟花蕾棒状期、干花率等是重要的区别性状;Q型聚类结果显示,全部种质分为2大类,第一类群为灰毡毛忍冬,第二类群为其他忍冬种质。(2)基于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了 29份忍冬属种质的共859714个有效单核苷酸多态(SNP),并用这些SNP对这些忍冬属种质开展了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种质基本按照地域分布聚集,分为中国北方忍冬,中国南方灰毡毛忍冬和美国观赏忍冬,花蕾颜色和开裂程度是重要的分类性状;明确了初选种质的种属类别。(3)基于ISSR标记技术,构建了 20个代表性忍冬属种质的DNA指纹图谱。PopGen32软件分析显示,20个种质的平均有效等位位点数为1.5437,Nei’s基因多样性为0.3137,Shonnon’s信息指数为0.4702,遗传一致度介于0.4565~1.0000之间;UPGMA聚类在0.735处将20份种质分成灰毡毛忍冬、忍冬和华南忍冬3个类群。(4)以初选种质与多个忍冬属树种的品种为对象,比较了花蕾开裂程度、花蕾棒状期、单株干花重、药用成分等特征,选出了一个优异种质,其具有花蕾不开裂、成熟度一致、花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高等特点,性状能稳定保持。该种质采摘期长达13~15 d;3年生树,每公顷种植12450株,可产干花1145.4 kg,比对照’巨花1号’高16.4%;绿原酸含量4.5%,比对照高60.7%。(5)以选育的优异种质为对象,筛选了适宜的继代和生根培养基,建立了组培繁殖技术,增殖系数4.7,生根率96.5%;比较了生根剂种类及浓度、扦插基质和时期等因子对扦插生根的影响,建立了扦插繁殖技术,硬枝扦插生根率92%以上,嫩枝喷雾扦插成活率93.6%以上。肥力管理对忍冬良种的保质栽培有重要影响,N、P2O5、K2O单株施肥量分别在45 g、15 g、24 g以内时,每施1g氮、磷、钾肥分别能增加花蕾产量1.98g、8.21g、4.56g;单株产量与氮、磷、钾的肥力效应方程显示,当N、P2O5、K2O分别施34.9~53.6g、13.1~14.4g、18.5~23.8g时,单株产量为387.0~430.3g;磷肥是产量限制的首要因子,有促进花蕾增长、花蕾壁增厚的作用;磷与绿原酸含量呈正相关,磷和钾的协同作用与木犀草苷含量呈正相关。

王国强[3](2018)在《金银花优良品种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文中指出目前,现代人的生活品质逐渐提升,人们对保健、养生方面的关注逐渐增加。其中,对于金银花来讲,由于其具有解毒、清热等功效,金银花成为保健养生市场中的抢手货。因此,本文将金银花优良品质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予以重点探讨,以推动金银花产业的有序发展。

马海燕[4](2018)在《金银花优良品种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实例分析法,分析了金银花优良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分析了金银花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旨在为金银花优良品种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余海生[5](2004)在《木本四季金银花高产栽培要点》文中指出 木本四季金银花系从野生藤本金银花芽变植株经改良选育而成的一个新品种。该品种开花早,花期长(农历4~9月),产量高,质量好,耐粗放栽培管理。一般当年栽的金银花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60千克,第二年亩产在150千克左右,3年后丰产每亩可达200千克以上。目前市场价每千克24~36元,经济效益十分显着,而且栽种一年,可收益50

鲁明新[6](2018)在《当代武陵山区油茶产业衰落的社会成因探析》文中研究表明武陵山区位于我国云贵高原东北部的边缘地带,是一片新月形的低山丘陵地带。由于这一地区地表崎岖不平、山河交错、河谷分切,以至于生态类型复杂多样。代表性的生态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此外,还错杂分布着湿地生态系统与疏树草地生态系统。凡属于喀斯特山区,则呈现为藤乔丛林生态系统。由此,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土家族、壮族、苗族、侗族、水族、瑶族、布依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为了适应所生息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而形成的生计方式为“多业态复合经营”。具体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农林牧副等产业总是表现为多样复合运行。其中油茶、茶叶、白蜡、五倍子等林副产品的产出,总是和用材林、大田农业、畜牧业一并展开,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却又各有侧重。这一地区的油茶产业则是“多业态复合经营”的高效产业之一。实施“多业态复合经营”,特别是用材林和林副产品的生产,都需要对其进行连片经营、封闭式管理、持续性投入以及综合利用。故而所产出的产品也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强调的是,油茶产业自古既是武陵山区人们的重要经济支柱,又是当地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兴盛之状;然而近年来,武陵山区油茶产业却逐渐走向衰落。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于该地区油茶产业不断走向衰落的局势,所持的观点与对策长期未能形成共识。其中,多将产业衰落的主因归结于生产技术落后、投入资本不足,以及有效管理制度的缺失等。但如果就该地区的油茶产业盛衰历史而言,此类认识和观念有明显的认识偏颇。因此,面对众多纷杂的原因时,通过对武陵山区中的花垣县麻栗场村与永顺县长光村油茶产业盛衰过程研究,结合比较汰选法,将以上观点在时空方面、文化方面以及生态系统方面逐一同发展油茶产业的上述四项前提进行比对。得出武陵山区油茶产业衰落的社会主因在于20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后,未能及时依据油茶产业属性完善此项生产制度,以至于林权碎片化日趋严重并普遍蔓延。这才是该产业衰败的关键原因。为此,如何促使联产责任承包制与林副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形成有机结合,便成了当下复兴油茶产业急需深思的关键问题。复兴油茶产业的过程中首先需在观念上做出必要的反思和调整,如若不然该产业便难以重现辉煌。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如要寻找出精准的复兴对策,只能从油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手。利用政策的杠杆、借助当下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推动这一地区成立油茶产业合作社,助推其进行企业化转型,实行企业化管理、最终实现连片经营。才是切实可行的复兴武陵山区油茶产业的必由之路。也才能有效的助推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致富。

王玲娜[7](2018)在《“华金6号”金银花新品种药材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选育出花蕾期延长型的金银花新品种“华金6号”,并以传统金银花为对照,对该品种药材质量进行系统评价,旨在为其下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系统选育结合辐射诱导,选育出花蕾期延长型的金银花新品种“华金6号”。对其原植物形态与生长发育习性、药材性状与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利用HPLC、GC-MS分析比较“华金6号”金银花与其他品种间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并建立“华金6号”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采集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干燥方法的“华金6号”金银花,从形态特征、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挥发油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适宜的采收加工方法。提取“华金6号”金银花与其他品种的ITS2基因片段,并结合Genbank中山银花的ITS2基因片段,从分子水平对该品种的基源与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研究“华金6号”金银花水提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比较该品种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病毒与抗氧化能力,筛选出最佳活性部位。结果:(1)所选育的“华金6号”金银花枝条壮旺、直立性较强、花蕾生长集中、肥大,大白花蕾期长达1520天,第一茬花蕾产量是传统大毛花的1.43倍,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分别是《中国药典》规定的2.03与2.08倍。(2)与传统品种相比,“华金6号”叶形为卵圆形,叶片上白色柔毛较为密集;雄蕊低于花冠。花期晚一周,开花过程中大白期持续时间较长,花蕾开放后直接为金花期,少了传统金银花的银花期。(3)药材颜色偏黄白色;花蕾较大,呈空泡状,上端轻微开裂;部分花蕾缺少花萼;花蕾密被腺毛与非腺毛,且腺毛腺头较大而柄短。(4)该品种总黄酮和总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品种,尤其体现在木犀草苷和马钱酸的含量,分别是“华金2号”的2.26和3.92倍;该品种挥发油成分的种类与其他品种差异不显着,但含量高低差异较为显着。建立了“华金6号”HPLC指纹图谱,能较好评价“华金6号”药材质量,并快速识别该品种与其他品种的金银花及山银花。(5)“华金6号”在整个大白期内药材质量相对比较稳定,适合采摘。不同干燥方法药材质量差异显着,晒干药材质量最好。(6)ITS2基因片段能较好区分“华金6号”与其他品种金银花,该品种与大毛花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7)“华金6号”药材在安全剂量内使用是安全的。和大毛花相比,“华金6号”提取物抗HSV-1的作用较强,尤以水提醇沉部位效果最好。50%乙醇与70%乙醇提取部位的DPPH抗氧化作用较强。结论:与传统品种相比,“华金6号”金银花开花期明显延迟,大白期花蕾保持时间可达15天,大幅度延长了采摘时间,并且可以实现每茬花一次性采收,调节和节省了采收时间,降低了采收成本,提高了种植收益;药材中木犀草苷等活性成分含量有显着提高,且在整个大白期保持基本稳定,临床使用安全,药理活性显着。大面积推广种植,具有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金银花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王晓明[8](2012)在《灰毡毛忍冬新品种ISSR分子标记及组织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又名拟大花忍冬、大银花等,是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半常绿小灌木植物,其花蕾绿原酸含量在全国各种药用忍冬植物中最高,是湖南、重庆、贵州等地药用忍冬植物生产的主栽品种。虽然我国药用忍冬植物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存在着良种缺乏,品种混杂,干花产量和药用活性成份绿原酸含量低,繁殖技术落后,育苗周期长,繁殖系数小等系列问题,从而制约了我国药用忍冬植物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灰毡毛忍冬新品种‘金翠蕾’、‘银翠蕾’和‘白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灰毡毛忍冬新品种ISSR分子标记和组织培养,系统地分析了新品种组织培养增殖分化及生根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内源多胺的变化规律和调控作用,旨有效地从分子水平鉴别灰毡毛忍冬新品种,建立新品种高效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促进我国药用忍冬植物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灰毡毛忍冬新品种ISSR分子标记的研究。以灰毡毛忍冬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研究了退火温度、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及模板DNA、引物、dNTPs、Mg2+浓度等6种因素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建立了灰毡毛忍冬ISSR-PCR的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以该10条引物对3个灰毡毛忍冬新品种和其它19个药用忍冬植物品种基因组DNA扩增,共扩增出10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6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8.9%,说明药用忍冬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并利用该体系构建3个灰毡毛忍冬新品种和其它19个药用忍冬植物品种DNA指纹图谱,可从分子水平将3个新品种与现在药用忍冬植物品种进行鉴别;利用UPGMA和主成分分析,将22个供试药用忍冬植物品种划分为忍冬种群和灰毡毛忍冬种群2个大类,每一大类又分为北方种群与南方种群。研究发现,不同药用忍冬植物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差异存在相关性。(2)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织培养的研究。以灰毡毛忍冬新品种金翠蕾、银翠蕾和白云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双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开展了外植体选择、灭菌处理、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及其配比、D-生物素浓度、活性炭浓度、培养温度、移栽基质、移栽容器、组培生根苗消毒处理、降低生产成本措施等系列试验,建立了组织培养的无菌体系,获得了适宜的初代培养基:金翠蕾和银翠蕾为MS+6-BA1.0mg·L-1+NAA0.1mg·L-1,白云则为MS+6-BA1.0mg·L-1+IBA0.1mg·L-’;筛选出适宜的继代培养基:金翠蕾为改良MS+6-BA0.5mg·L1+NAA0.1mg·L-1+D-生物素1.0mg·L-1,银翠蕾为改良MS+6-BA0.5mg·L-1+NAA0.05+D-生物素1.0mg·L-1,白云则为改良MS+6-BA1.0mg·L1+IBA0.1mg-L-1+D-生物素0.5mg·L-1,平均增殖系数4.65;研究发现适当低温有利于诱导灰毡毛忍冬组培苗生根,找到了其组培苗生根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0℃;筛选出3个品种适宜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3.0mg-L-1+AC210mg·L-1,平均生根率97.4%。同时以金翠蕾叶片为外植体,诱导出了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筛选出了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B5+6-BA1.0mg·L-1+2,4-D0.5mg·L-1,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6.7%;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B5+KT0.2mg·L1+NAA1.0mg·L-1,不定芽诱导率为73,4%。研究出组培苗“塑料杯单株一步移栽”技术,适宜移栽基质为黄心土+糠壳灰+细砂(1:2:2),平均移栽达成活率达95%以上。用凉开水替代蒸馏水,白砂糖代替蔗糖配制培养基,可显着降低了组培苗生产成本,提高了灰毡毛忍冬新品种工厂化育苗的生产效益。(3)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培苗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以灰毡毛忍冬新品种‘金翠蕾’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的扦插基质、扦插时期、植物生长调节剂、ABT6浓度及浸泡时间对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培苗扦插繁殖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扦插基质以泥炭土+珍珠岩(体积比1:3)为宜,适宜的扦插时期是5月和9月,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300mg·L-1的ABT6浸泡插穗120min,扦插成活率达95%以上,大幅度降低了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培苗生产成本。(4)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织培养过程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以金翠蕾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组培苗增殖分化、生根及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过程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了6-BA浓度对继代培养组培苗、IBA浓度对生根培养组培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灰毡毛忍冬组培苗继代增殖分化主要受内源ZR、ABA和GA3调控,较高浓度的ZR、GA3和较低ABA有利于灰毡毛忍冬组培苗继代增殖分化,适当高浓度的IAA对丛芽增殖分化和生长也有利,但作用不明显,而较高IPA含量有利于灰毡毛忍冬外植体启动培养,但与增殖分化关系不密切。内源激素平衡关系中是GA3/ZR值主导组培苗增殖分化,较高的GA3/ZR值有利于启动组培苗增殖分化和生长,而增殖分化盛期则需要较低的GA3/ZR值, GA3/ABA值也表现了类似效应。②在灰毡毛忍冬组培苗不定根的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内源激素对不定根形成的作用不同。较高浓度内源IAA、ABA和较低浓度的内源GA3、IPA、ZR有利于根原基的分化形成,促进了组培苗不定根的形成。而较高浓度的内源IAA、GA3、ZR、IPA和较低浓度的内源ABA有利于根原基的生长发育。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也协同参与灰毡毛忍冬组培苗根原基分化形成及生长发育。较低的(ZR+IPA)/IAA值和较高的IAA/ABA、ABA/GA3值有利于根原基的分化形成,较高(ZR+IPA)/IAA值和较低ABA/GA3值有助于根原基生长发育。③不同的内源激素在灰毡毛忍冬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低浓度的内源GA3、IAA、ZR、ABA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而高浓度的内源GA3、IAA、ZR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生长。不定芽诱导主要受内源IAA和ABA调控,低水平的内源IAA、ABA、ZR、GA3含量有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不定芽。(5)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织培养过程多胺变化的研究。以金翠蕾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组培苗增殖分化、生根过程的内源多胺含量变化,研究了6-BA浓度对继代培养组培苗、IBA浓度对生根培养组培苗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的内源多胺在灰毡毛忍冬组培苗增殖分化过程中有不同效应。组培苗增殖分化主要与Spd、Put含量和Put/Spm值关系密切,与Spm含量和Put/Spd值、Put/(Spd+Spm)值关系不大;高水平的Spd、Put含量和Put/Spm值有利于组培苗增殖分化的启动,而增殖分化盛期则需要维持较低水平的Put、Spd含量和Put/Spm值。②Put、Spd、Spm及其平衡关系在灰毡毛忍冬组培苗根原基的分化形成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各异。高水平的Put、Spm含量和Put/Spd值、Put/(Spd+Spm)值有利于组培苗根原基的分化形成,而低水平的Put、Spm含量和Put/Spd值、Put/(Spd+Spm)值则促进根原基的生长发育。低水平的Spd含量和Put/Spm值,既可有利于组培苗根原基的分化形成,又可促进根原基生长发育。

余振忠[9](2007)在《山阳县退耕还林工程林药间作模式效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退耕还林林药间作是在退耕还林造林地块中间作套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小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的林业立体种植模式。本文论述了林药间作的原则和模式以及在山阳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发展的优势,重点通过对核桃-金银花这一典型林药间作模式的分析,分别从效益、种植技术、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开展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林药间作是立体林业的一个重要模式,是实现林业快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林药间作的模式有幼龄林与中药材间作、成龄林与中药材的套种、林果套药材三种两收等模式,林药间作的结构有多层次空间、多向性的物质能量利用、多元化物质生产的特征。选作间作套种的药用植物必须满足阴性且药用价值高、不需要耕作或耕作相对较少、效快,收益早的中药材品种。2山阳县气候环境独特,群众基础良好,历来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和习惯,加之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退耕还林林药间作模式在山阳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发展有一定优势。3以纯林作为对照,通过对株间穴状间作和行间带状间两种间作模式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分析表明:单位面积内株间穴状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高于行间带状模式,行间带状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高于纯林的经济效益。株间穴状间作模式生态指数增长较快,5年提高0.5;行间带状间作模式生态指数5年提高0.41;纯林生态指数5年提高0.21。通过生态指数的对比,株间穴状模式生态效益优于行间带状,行间带状生态效益优于纯林。通过单位面积有效干物质产量与生态指数比较,得到核桃-金银花间作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经济林纯林种植模式。一是生态效益好,地表植被盖度提高,减少了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二是经济见效快,金银花间作后,第二年就开始见效,提高了土地、生物、光照、水资源的利用率;三是社会效益显着。4核桃-金银花间作生态经济林模式应用前景广阔,能够极大缓解山区人多地少、经济林见效慢等矛盾,对调整药业格局、快速增加农户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等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带动其它生态栽培模式的发展,实现林业生态栽培多元化、系统化。

王思宇[10](2019)在《生态农业背景下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南京市江心洲农业公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业用地被划归到城市用地中,都市地区面临土地资源稀缺、农副产品供给不足和运输距离远的问题。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更加关注自然生态的居住环境。农业生产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城市提供生存保障,满足自然景观营造需求,还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针对这一现状,国内已经采取发展都市农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但仍存在对农业资源利用不充分,建设中缺乏对农业生态的保护,农业废弃物污染城市环境等问题。将生态农业引入城市公园对城市的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生态农业与都市农业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从区位特点和功能定位界定了都市农业公园的概念。梳理分析国内外案例,总结它们在设计方法上的共性和建设经验。对生态农业理念下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从规划原则、功能组织、空间布局、水体与生产管理等元素入手,构建完整技术路线。论文最后以南京市江心洲农业公园规划设计项目为例,对本次规划设计研究进行实践论证。

二、木本四季金银花高产栽培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本四季金银花高产栽培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农旅融合视角下的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历史机遇
        1.1.2 客观要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关于现代农业的研究
        1.3.2 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
        1.3.3 关于农旅融合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1.4.2 文献研究法
        1.4.3 调查研究法
        1.4.4 案例研究法
        1.4.5 实践验证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王村镇概况及农业现状分析
    2.1 王村镇概况
        2.1.1 区位交通
        2.1.2 自然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1.4 自然资源
        2.1.5 文化资源
    2.2 王村镇农业现状调查分析
        2.2.1 劳动力人口现状调查
        2.2.2 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2.2.3 制约农业生产因素调查
    2.3 王村镇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3.1 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
        2.3.2 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
第三章 案例研究
    3.1 日本“六次产业”战略——三产联动的农业
    3.2 杨陵五泉镇农业特色小镇——科技引领+农旅发展思路
    3.3 杨陵马家底乡村旅游民宿村——盘活乡村资产的农旅
    3.4 无锡田园东方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
    3.5 愉快的新西兰牧场之旅——日常生产过程旅游化的农旅
第四章 相关理论及策略研究
    4.1 现代农业的理论研究
        4.1.1 现代农业的内涵
        4.1.2 现代农业的再解读
    4.2 现代农业规划的理论及策略研究
        4.2.1 现代农业规划的内涵
        4.2.2 现代农业规划的相关理论探析
        4.2.3 现代农业规划的路径及策略
    4.3 农旅融合的理论研究
        4.3.1 农旅融合的内涵
        4.3.2 农旅融合的模式探析
第五章 王村镇农业资源与产业开发思路
    5.1 基于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SWOT分析
        5.1.1 优势(S)
        5.1.2 劣势(W)
        5.1.3 机遇(T)
        5.1.4 挑战(O)
    5.2 基于王村镇资源的产业开发
        5.2.1 农业用地资源
        5.2.2 基于资源的开发思路
第六章 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具体实践
    6.1 规划总纲
        6.1.1 规划的指导思想
        6.1.2 规划依据
        6.1.3 规划原则
        6.1.4 发展目标定位
        6.1.5 阶段性发展目标
    6.2 规划方案及重点项目
        6.2.1 基本格局
        6.2.2 规划内容简介
        6.2.3 重点项目介绍
    6.3 乡村旅游规划
        6.3.1 村落休闲旅游项目开发
        6.3.2 农业延伸旅游项目开发
    6.4 生态景观规划
        6.4.1 沟壑生态治理
        6.4.2 防护林体系构建
        6.4.3 道路绿化规划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忍冬属种质资源概况
        1.1.1 生物学特性
        1.1.2 资源分布
        1.1.3 利用价值
    1.2 忍冬等木本药用植物性状变异研究
        1.2.1 形态学变异研究
        1.2.2 细胞学变异研究
        1.2.3 生理生化变异研究
        1.2.4 分子标记研究
    1.3 忍冬等木本药用植物育种研究
        1.3.1 木本药用植物育种研究
        1.3.2 忍冬属种质育种研究
        1.3.3 育种的对策
    1.4 忍冬属种质繁殖技术研究
        1.4.1 忍冬属种质组织培养研究
        1.4.2 忍冬属种质扦插繁殖研究
    1.5 忍冬良种保质栽培研究
        1.5.1 肥力管理对忍冬生长的影响
        1.5.2 肥力管理对忍冬质量的影响
        1.5.3 氮磷钾配方施肥研究
    1.6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忍冬属多种质的性状遗传变异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剂与耗材
        2.1.3 仪器与设备
        2.1.4 观测性状指标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表型性状变异
        2.2.2 产量性状变异
        2.2.3 药用成分含量变异
        2.2.4 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2.5 主成分分析
        2.2.6 聚类分析
    2.3 小结
3 忍冬属多种质的亲缘关系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基因组DNA提取
        3.1.5 GBS文库构建与测序
        3.1.6 测序数据统计
        3.1.7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1.8 酶切数据统计
        3.1.9 酶聚类检测SNP
        3.1.10 忍冬属群体遗传亲缘关系分析
        3.1.11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3.2.2 基因组DNA酶切结果
        3.2.3 测序数据统计
        3.2.4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2.5 酶切数据统计
        3.2.6 忍冬属群体SNP杂合度分析
        3.2.7 忍冬属群体亲缘关系分析
    3.3 小结
4 忍冬属多种质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试验引物
        4.1.3 试验试剂
        4.1.4 试验仪器
        4.1.5 忍冬属种质基因组DNA提取
        4.1.6 忍冬属种质ISSR反应体系建立
        4.1.7 忍冬属种质ISSR-PCR退火温度
        4.1.8 忍冬属种质ISSR引物筛选
        4.1.9 忍冬属种质ISSR扩增
        4.1.10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DNA提取结果
        4.2.2 引物筛选
        4.2.3 引物退火温度选择
        4.2.4 多态性分析
        4.2.5 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4.2.6 DNA指纹图谱构建
    4.3 小结
5 忍冬属种质的优株选育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试验试剂
        5.1.3 试验仪器
        5.1.4 '优株'选择
        5.1.5 '优株'植物学性状鉴定
        5.1.6 '优株'植物学性状稳定性观测
        5.1.7 '优株'品种比较试验
        5.1.8 采样与观测
        5.1.9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忍冬属种质优株的选育
        5.2.2 忍冬属种质优株的评价
        5.2.3 忍冬属种质优株的生长适应性
    5.3 小结
6 忍冬属优良种质繁育与保质栽培技术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植物材料
        6.1.2 试剂与肥料
        6.1.3 仪器设备
        6.1.4 试验地点
        6.1.5 组培试验设计
        6.1.6 扦插试验设计
        6.1.7 无性繁殖苗木的性状差异性分析
        6.1.8 种质维持的肥力管理试验
        6.1.9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忍冬优良种质组培试验分析
        6.2.2 忍冬优良种质扦插试验分析
        6.2.3 无性繁殖苗木的性状差异性分析
        6.2.4 忍冬优良种质维持的肥力管理
    6.3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3)金银花优良品种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金银花优良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
    1.1 金银花特征特性
    1.2 我国推广品种
2 金银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2.2 选地整地
    2.3 栽植技术
        2.3.1 金银花苗的购买
        2.3.2 扦插繁殖
    2.4 施肥技术
    2.5 病虫害防治
    2.6 采收加工
        2.6.1 采收
        2.6.2 加工
3 结语

(4)金银花优良品种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金银花优良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
    1.1 金银花简介
    1.2 我国推广品种
    1.3 高密市引进推广金银花
2 金银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1 种植园的建立
        2.1.1 选地
        2.1.2 苗木
        2.1.3 种植沟
        2.1.4 底肥和苗木栽植
    2.2 常规管理
        2.2.1 中耕除草
        2.2.2 施肥
        2.2.3 滴水灌溉, 预防干旱
        2.2.4 排涝
        2.2.5 修剪
        2.2.6 病虫害种类、防治要点
        2.2.7 采收加工
3 结语

(6)当代武陵山区油茶产业衰落的社会成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由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文献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理论意义
        三、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田野点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第一节 田野点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田野点的自然与生态背景
        一、自然环境
        二、植物物种
        三、动物物种
        四、畜牧情况
    第三节 田野点的民族文化构成
        一、生计方式
        二、宗教信仰
        三、价值观念
第三章 油茶产业盛衰过程简述
    第一节 油茶产业的辉煌期
        一、税收方面
        二、商业活动
        三、朝廷贡品
        四、种植面积
        五、茶油产量
    第二节 油茶产业的低迷期
        一、偷盗现象猖獗
        二、劳动力转移
        三、市场环境影响
    第三节 油茶产业的衰败期
        一、民众轻视油茶产业
        二、民众肆意破坏油茶林
        三、茶油不再是民众唯一食用油
第四章 油茶产业当代现状与认识困境
    第一节 油茶产业当代现状
        一、油茶新品种的不断开发
        二、油茶产业的管理组织
        三、政府对油茶产业的扶持
    第二节 当前认识困境
        一、技术困境论
        二、经济困境论
        三、制度困境论
第五章 油茶产业常态运行下的文化生态特征
    第一节 多业态复合经营
        一、概念
        二、条件
        三、类型
        四、效益
    第二节 油茶产业四大属性特征
        一、连片经营
        二、封闭管理
        三、持续投入
        四、综合利用
    第三节 油茶产业与文化
        一、信仰方面
        二、规约文化
第六章 油茶产业的衰败主因
    第一节 比较汰选法
    第二节 比较汰选法的四方面比对
        一、因果关系的时空比对
        二、因果关系的内容比对
        三、因果关系的生态系统比对
        四、因果关系的文化比对
    第三节 油茶产业衰落的主因分析
        一、油茶林权碎片化,破坏了发展油茶产业的封闭管理属性
        二、油茶林权碎片化,破坏了发展油茶产业须连片经营的根本属性
        三、油茶林权碎片化,破坏了发展油茶产业需长期投入的属性
        四、油茶林权碎片化,破坏了油茶产业的综合利用属性
第七章 油茶产业复兴对策
    第一节 重建多业态经营体制
        一、注重观念引导,强化生态意识,实施生态补偿政策
        二、强化保险意识,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三、注重本土知识技术,培养本土人力资源
        四、实行集体产权认证,培育特色农业项目
    第二节 产业调整及支持条件
        一、政策支持
        二、资金支持
        三、技术条件
        四、市场条件
        五、油茶资源
    第三节 油茶产业复兴的预期效果
        一、生态建设
        二、经济建设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华金6号”金银花新品种药材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现状
        1.1 选育方法
        1.2 认证体系
        1.3 存在问题与展望
    2 金银花研究进展
        2.1 新品种选育
        2.2 化学成分
        2.3 药理作用
        2.4 质量评价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华金6号”金银花变异发现及定向培育
    1 材料
    2 方法
        2.1 选育程序及基本方法
        2.2 品种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物学性状
        3.2 花期观察
        3.3 产量与质量研究
    4 讨论与小结
        4.1 育种方法的选择
        4.2 高采摘效率的体现
        4.3 开发前景
第三章“华金6号”金银花植株形态与生长习性观察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植株形态特征观察
        2.2 植株生长发育习性观察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株形态特征
        3.2 植株生长发育习性
    4 讨论与小结
        4.1 植株形态
        4.2 植株生长发育习性
第四章“华金6号”金银花药材性状与显微特征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药材性状研究
        2.2 显微特征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药材性状研究
        3.2 显微特征观察
    4 讨论与小结
        4.1 药材性状观察
        4.2 显微特征观察
第五章“华金6号”金银花药材活性成分含量测定与HPLC指纹图谱研究
    1 HPLC法测定12种活性成分含量
        1.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讨论与小结
    2 GC-MS法测定挥发性成分
        2.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与小结
    3 HPLC指纹图谱建立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华金6号”金银花IST2鉴定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DNA提取与扩增
        2.2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PCR扩增效率、测序成功率及序列基本信息
        3.2“华金6号”与不同品种金银花ITS2序列种内比较
        3.3 遗传距离的计算及系统发育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华金6号”金银花采收干燥方法研究
    1 适宜采收期研究
        1.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小结与讨论
    2 干燥方法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与小结
第八章“华金6号”金银花药理毒理初步研究
    1 急性毒性研究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讨论与小结
    2 抗病毒活性成分筛选
        2.1 材料、仪器、病毒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与小结
    3 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与小结
结语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8)灰毡毛忍冬新品种ISSR分子标记及组织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药用忍冬植物品种资源研究进展
    1.2 药用忍冬植物育种研究进展
    1.3 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理论基础
        1.3.2 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反应程序
        1.3.3 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1.3.3.1 遗传作图构建及目的基因定位
        1.3.3.2 种质资源研究
        1.3.3.3 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1.4 药用忍冬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1.4.1 药用忍冬植物DNA提取
        1.4.2 药用忍冬植物DNA染色体核型分析
        1.4.3 药用忍冬植物分子标记方法
        1.4.4 药用忍冬植物测序方法
        1.4.5 药用忍冬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1.6 药用忍冬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1.6.1 茎尖、茎段、芽的培养
        1.6.1.1 外植体
        1.6.1.2 初代培养
        1.6.1.3 继代培养
        1.6.1.4 生根培养
        1.6.1.5 炼苗与移栽
        1.6.2 叶片离体培养及愈伤组织诱导
        1.6.3 细胞培养
        1.6.4 药用忍冬植物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
    1.7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的研究进展
        1.7.1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研究的种类
        1.7.2 内源激素对培养物分化的调控
        1.7.3 内源激素在植物愈伤组织诱导中的作用
        1.7.4 外源激素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1.7.5 内源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8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内源多胺的研究进展
        1.8.1 内源多胺在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作用
        1.8.2 内源多胺在植物愈伤组织诱导中的作用
        1.8.3 内源多胺在不定芽和不定根发生中的作用
        1.8.4 内源多胺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 本课题研究概述
    2.1 课题的来源
    2.2 研究的目的意义
    2.3 研究的主要内容
    2.4 研究的技术路线
3 灰毡毛忍冬新品种ISSR分子标记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2.1 基因组DNA提取
        3.1.2.2 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3.1.2.2.1 ISSR-PCR扩增
        3.1.2.2.2 ISSR反应程序
        3.1.2.2.3 扩增产物检测
        3.1.2.2.4 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试验设计
        3.1.2.3 引物筛选
        3.1.2.4 ISSR扩增
        3.1.3 数据统计及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药用忍冬植物基因组DNA提取
        3.2.1.1 DNA的不同提取方法对纯度和浓度的影响
        3.2.1.2 样品提取及检测
        3.2.2 ISSR反应体系建立与优化
        3.2.2.1 Taq DNA聚合酶单位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
        3.2.2.2 dNTPs浓度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
        3.2.2.3 引物浓度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
        3.2.2.4 Mg~(2+)浓度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
        3.2.2.5 模板DNA浓度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
        3.2.2.6 退火温度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
        3.2.2.7 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3.2.3 ISSR引物筛选
        3.2.4 ISSR扩增
        3.2.5 ISSR多态性及指纹分析
        3.2.6 遗传相似性分析
        3.2.7 聚类分析
        3.2.8 主坐标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4 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织培养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外植体消毒
        4.1.3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4.1.4 试验设计
        4.1.4.1 组织培养无菌体系的建立
        4.1.4.2 适宜继代培养基的筛选
        4.1.4.3 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的诱导
        4.1.4.4 适宜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4.1.4.5 组培苗移栽技术体系的建立
        4.1.4.6 降低组培生产成本试验
        4.1.5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组织培养无菌体系的建立
        4.2.1.1 不同消毒处理对接种污染率及无菌外植体得率的影响
        4.2.1.2 不同时期的外植体对接种污染率及无菌外植体得率的影响
        4.2.1.3 初代培养基的激素配比对诱导外植体萌芽的影响
        4.2.2 适宜继代培养基的筛选
        4.2.2.1 基本培养基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4.2.2.2 MS基本培养基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4.2.2.3 细胞分裂素种类及浓度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4.2.2.4 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4.2.2.5 D-生物素浓度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4.2.2.6 蔗糖浓度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4.2.2.7 丛生芽高效增殖优化培养基的筛选
        4.2.3 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培养基筛选
        4.2.3.1 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2.3.2 不定芽的诱导
        4.2.3.3 再生植株产量与绿原酸
        4.2.4 适宜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4.2.4.1 不同生长素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4.2.4.2 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4.2.4.3 活性炭浓度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4.2.4.4 温度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4.2.4.5 不同品种对优化生根培养基的反应
        4.2.5 组培苗移栽技术体系的建立
        4.2.5.1 移栽基质的选择
        4.2.5.2 不同的杀菌剂及浸泡时间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4.2.5.3 移栽容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4.2.6 降低组培生产成本试验
        4.2.6.1 白砂糖代替蔗糖配制培养基
        4.2.6.2 凉开水代替蒸馏水配制培养基试验
    4.3 小结与讨论
5 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培苗扦插繁殖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2.1 扦插方法
        5.1.2.2 试验设计
        5.1.3 统计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扦插基质对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培苗扦插生根的影响
        5.2.2 扦插时期对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培苗扦插生根的影响
        5.2.3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对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培苗扦插生根的影响
        5.2.4 ABT_6溶液浓度对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培苗扦插生根的影响
        5.2.5 ABT_6浸泡时间对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培苗扦插生根的影响
    5.3 小结与讨论
6 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织培养过程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6.1.3 试验设计
        6.1.3.1 组培苗在不同继代培养周期的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6.1.3.2 6-BA浓度对继代培养组培苗的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试验
        6.1.3.3 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过程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试验
        6.1.3.4 组培苗生根过程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试验
        6.1.3.5 愈伤组织诱导过程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试验
        6.1.3.6 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过程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试验
        6.1.4 内源激素的测定
        6.1.4.1 内源激素测定的种类
        6.1.4.2 内源激素测定的方法
        6.1.4.4 试剂的配制
        6.1.4.5 样品中激素的提取
        6.1.4.6 样品激素含量的测定
        6.1.4.7 内源激素计算方法
        6.1.5 统计分析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组培苗在不同继代培养周期的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6.2.2 组培苗在不同继代培养周期的内源激素平衡的变化
        6.2.3 组培苗在一个继代培养周期中的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6.2.4 组培苗在一个继代培养周期中的内源激素平衡的变化
        6.2.5 6-BA浓度对继代培养组培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6.2.6 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过程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6.2.6.1 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过程内源GA_3含量的影响
        6.2.6.2 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过程内源IAA含量的影响
        6.2.6.3 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过程内源ZR含量的影响
        6.2.6.4 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过程内源IPA含量的影响
        6.2.6.5 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过程内源ABA含量的影响
        6.2.6.6 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过程IAA/ABA值的影响
        6.2.6.7 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过程(ZR+IPA)/IAA值的影响
        6.2.6.8 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过程ABA/GA_3值的影响
        6.2.7 愈伤组织诱导过程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6.2.8 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过程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6.3 小结与讨论
7 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组织培养过程内源多胺变化的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7.1.3 试验设计
        7.1.3.1 不同继代培养周期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试验
        7.1.3.2 6-BA浓度对继代培养组培苗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试验
        7.1.3.3 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过程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试验
        7.1.3.4 组培苗生根过程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试验
        7.1.4 多胺的测定
        7.1.4.1 仪器和试剂
        7.1.4.2 样品提取及纯化
        7.1.4.3 待测样品制作
        7.1.4.4 标准曲线制作
        7.1.4.5 色谱分析条件
        7.1.5 统计分析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组培苗在不同继代培养周期内源多胺含量及多胺平衡的变化
        7.2.2 组培苗在一个继代培养周期中内源多胺含量及多胺平衡的变化
        7.2.3 6-BA浓度对继代组培苗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7.2.4 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过程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7.2.4.1 IBA对组培苗生根过程内源腐胺含量的影响
        7.2.4.2 IBA对组培苗生根过程内源亚精胺含量的影响
        7.2.4.3 IBA对组培苗生根过程内源精胺含量的影响
        7.2.5 组培苗生根过程中内源多胺平衡的变化
    7.3 小结与讨论
8 结论与创新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9)山阳县退耕还林工程林药间作模式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退耕还林和林业复合经营研究现状与进展
        1.1.2 国内退耕还林及林药间作研究现状与进展
    1.2 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林药间作的原则、模式及技术要求
    2.1 发展林药复合间作经营的意义
    2.2 林药间作的一般原则
    2.3 林药间作的模式
        2.3.1 幼龄林与中药材间作模式
        2.3.2 成龄林与中药材的套种模式
        2.3.3 林果套药材“三种两收”模式
    2.4 林药间作的优点
    2.5 林药间作的结构特征
        2.5.1 多层次空间结构
        2.5.2 多向性的物质能量利用结构
        2.5.3 多元化物质生产结构
    2.6 林药间作的技术要求
        2.6.1 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应符合本地气候
        2.6.2 选购药材种子、栽种要注意时间和质量
        2.6.3 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
    2.7 林药间作模式套种药材的选择
第三章 核桃-金银花间作模式的优势及效益分析
    3.1 山阳县发展林药间作经营模式的优势
        3.1.1 山阳县气候环境独特,中药材种类多,发展潜力大
        3.1.2 群众基础良好,有种植药材的传统和习惯
        3.1.3 发展林药间作是山阳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需要
    3.2 核桃-金银花复合间作背景
    3.3 核桃和金银花的生物学特性
    3.4 山阳县核桃-金银花间作模式
    3.5 核桃-金银花复合间作模式栽培技术要点
        3.5.1 园址选择
        3.5.2 建园
        3.5.3 成园抚育管理(栽植第二年以后)
        3.5.4 采收加工
        3.5.5 注意问题
    3.6 与当前国内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
    3.7 核桃-金银花复合间作模式效益对比分析
        3.7.1 研究方法
        3.7.2 调查方法及数据获取
        3.7.3 经济产量(详见产量效益对比图和核桃、金银花产量调查表)和效益
        3.7.4 生态效益(生态指数)
        3.7.5 社会效益
        3.7.6 已产生效益、预期效益和推广效益
    3.8 核桃-金银花林药间作模式应用前景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生态农业背景下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南京市江心洲农业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农业面临生产压力和污染问题
        1.1.2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
        1.1.3 农业在园林景观中的不断发展
        1.1.4 相关政策为农业公园发展提供支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解读
    2.1 生态农业
        2.1.1 概念
        2.1.2 基本特征
        2.1.3 发展现状
        2.1.4 建设原则
    2.2 都市农业
        2.2.1 概念
        2.2.2 基本特征
        2.2.3 发展现状
    2.3 都市农业公园
        2.3.1 概念
        2.3.2 基本特征
        2.3.3 相关理论进展
        2.3.4 相关实践进展
        2.3.5 功能定位
        2.3.6 国内都市农业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2.4 概念整合
    2.5 小结
3 相关案例分析
    3.1 国内案例分析
        3.1.1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扩建项目
        3.1.2 衢州鹿鸣公园
    3.2 亚洲国家案例分析
        3.2.1 泰国Coro都市农业种植园
        3.2.2 菲律宾阿纳纳斯新社区
    3.3 欧美国家案例分析
        3.3.1 生产性城市Fayetteville 2030城市规划愿景
        3.3.2 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都市农业广场Lafayette Greens
        3.3.3 比利时Parckfarm都市农业公园
        3.3.4 卡尔德斯德蒙特维蔬果园灌溉系统改造
        3.3.5 日尔兰公园
    3.4 小结
4 生态农业背景下的都市农业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4.1 规划设计原则
        4.1.1 生态优先原则
        4.1.2 突出区位地域优势
        4.1.3 便于维护管理
        4.1.4 人性化原则
        4.1.5 统筹兼顾原则
        4.1.6 美学原则
    4.2 规划设计方法
        4.2.1 功能组织
        4.2.2 空间布局设计
    4.3 规划设计策略
        4.3.1 园区水体管理策略
        4.3.2 生态农业管理策略
    4.4 小结
5 南京市江心洲都市农业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5.1 规划背景与上位政策
        5.1.1 规划建设背景
        5.1.2 上位发展规划
        5.1.3 洲内基础条件分析
    5.2 场地现状分析
        5.2.1 土地利用
        5.2.2 现状高程
        5.2.3 现状水系
        5.2.4 现状交通
        5.2.5 潜在使用人群
        5.2.6 农业资源与产业基础
        5.2.7 植物资源及植被类型
        5.2.8 场地现状条件的不足
    5.3 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5.3.1 项目定位
        5.3.2 总体方案
        5.3.3 功能分区
        5.3.4 交通组织
        5.3.5 基础设施
    5.4 分区规划
        5.4.1 休闲游憩区
        5.4.2 湿地净化区
        5.4.3 农业生产区
        5.4.4 农业科普区
        5.4.5 森林涵养区
        5.4.6 连接过渡区
    5.5 专项设计
        5.5.1 生产专项
        5.5.2 水体专项
        5.5.3 水体设计
        5.5.4 种植专项
        5.5.5 构筑物专项
        5.5.6 节庆设计
        5.5.7 用地平衡
6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件

四、木本四季金银花高产栽培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旅融合视角下的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D]. 王姣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D]. 曾慧杰.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3]金银花优良品种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王国强. 花卉, 2018(16)
  • [4]金银花优良品种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马海燕. 农业与技术, 2018(08)
  • [5]木本四季金银花高产栽培要点[J]. 余海生. 新农村, 2004(01)
  • [6]当代武陵山区油茶产业衰落的社会成因探析[D]. 鲁明新. 吉首大学, 2018(02)
  • [7]“华金6号”金银花新品种药材质量研究[D]. 王玲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灰毡毛忍冬新品种ISSR分子标记及组织培养的研究[D]. 王晓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10)
  • [9]山阳县退耕还林工程林药间作模式效益研究[D]. 余振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1)
  • [10]生态农业背景下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南京市江心洲农业公园为例[D]. 王思宇.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金银花四季高产栽培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