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谨防新生儿低血糖症(论文文献综述)
罗琳[1](2020)在《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文中提出本次翻译实践基于笔者已经出版的三部英译汉译着撰写而成,分别为《燃烧的主世界》、《神秘的宝箱》以及《斯特兰德庄园》。三部译着均为文学着作,情节跌宕起伏,文笔细腻文雅,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笔者作为这三部译着的独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具有普适性的互文性文学翻译策略,故本翻译报告将以此三部译着为分析对象,以期深入阐明翻译心得和经验,为文学翻译提供有益的借鉴。《燃烧的主世界》(原名Overworld in Flames)是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马克·谢弗顿(Mark Cheverton)2018年出版的童书,书中描绘了游戏骑士999及其同伴穿越进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与潜在的敌人斗智斗勇,于熊熊火海中拯救整个主世界的热血故事,是向儿童展现勇气、团结与智慧的范本。《神秘的宝箱》(原名Hidden in the Chest)是美国着名童书作家温特·摩根(Winter Morgan)的畅销作品,书中讲述了史蒂夫一行人意外发掘了隐藏着黑暗秘密的宝箱,释放出邪恶魔力,让各地备受牵连,最终历尽千辛万苦,压制并消灭这些宝箱的历险故事,是国内少见的儿童猎奇题材。《斯特兰德庄园》(原名Tell Me You’re Mine)是英裔瑞典作家伊丽莎白·诺尔贝克(Elisabeth Noreb?ck)的畅销悬疑小说,该书围绕着一件一岁女婴失踪案展开,描绘了在女婴伊莎贝尔长大后,生母斯特拉和拐走她的养母克斯廷相遇、揭穿和纠缠之间的爱恨情仇,书中悬念迭起,疑雾重重,却也不乏温情叙述,实属一部悬疑佳作。在阅读分析原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三部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比比皆是,故于翻译伊始,便选择了互文性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翻译工作完成后,笔者根据前人的智慧及自身的经验,总结出了适用于文学翻译的互文性模式、原则及策略。在本报告中,笔者首先简要描述翻译实践的基本情况、前期准备、翻译过程及后期校对;然后,剖析了三部译作中出现的互文性翻译表征;接着,对文学翻译、互文性与文学、互文性与文学翻译三者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笔者对文学翻译的互文性模式、原则的总结;基于该模式与原则,笔者结合四种普适于文学翻译、一种适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翻译策略,对三部译作中具有互文性特征的翻译进行配对分析。本报告虽仍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力证了互文性策略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推动互文性与文学翻译的结合。经探究,笔者参照N.Fairclough(1992)对互文性的分类,将三部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列入明显互文性和篇际互文性两类。其中,明显互文性总结为反讽、否定、仿拟和预设;篇际互文性则立足于武建国(2010)的研究结论,依次分为融合型篇际互文性、镶嵌型篇际互文性、转换型篇际互文性和链接型篇际互文性。虽然文中的互文表征并非所有都能各得其所,但大部分都充分契合各大类别,进而推动笔者探索原文和译文、作者和译者四足鼎立的互文空间,衍射出文学翻译过程中基于互文性发生的“文学神韵”和“文学意象”的对等演变,并总结出重组、强化、模仿、增补和通俗化五种互文性翻译策略。准确贴切地还原文学着作中的互文性对译者提出了极高要求,除译者必备的专业素养外,有的放矢的互文翻译策略更能事半功倍地精进译文。本报告表明,互文性是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文学翻译的话语分析理论。笔者提出的文学翻译互文性原则有助于译者精准地挖掘出原文中的互文性表征,并通过重组、强化、模仿、增补、通俗化五种策略完善贴切地重现文学着作中的神韵和意象。笔者希望通过本报告可以合理地总结文学翻译中互文性表征的处理策略,并为其他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祝益民,石泽亚[2](2019)在《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尽管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诊疗技术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不断改善,但随着社会变迁,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各种急慢性疾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安全事件日益增多,疾病谱在发生深刻变化[1]。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伤害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紧急、最严重的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8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其黄金急救时间仅4~6min,应立即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然而当前,即使身处急救网络健全的社区,专业急救人员也很难确保4~6min到达现场施救。因此,现场救护已成为我国EMSS关
马春余,吴素英[3](2019)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与高黏滞度(hyperviscosity)不是同一范畴,但常并存,称之为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静脉血的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0.65(65%)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血黏度>18cps(切变率为11.5sec-1)或高于正常值两个标准差者为高黏滞血症。血液黏度随着Hct的升高而增加,血黏度增加,血液流速变缓,毛细血管床灌注下降,影响各系统的血供,使多脏器受累,造成多组织缺氧、酸性代谢产物集聚、低血糖症、高胆红素血症等诸多并发症,危害新生儿健康。故本文就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及高黏滞度综合征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简要阐述,以期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樊书娟,向俊西,肖谧,王芳会,林晓洁,周熙惠,艾婷,刘俐[4](2018)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IP)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以33例APIP患者及其31例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APIP中发生于妊娠晚期的最多(26例,79%)。从病因分析,以高脂血症性最多(14例,45%),胆源性13例(42%),其他类型4例(13%);从严重程度分析,以轻度最多(22例,67%),中度最少(5例,15%)。33例APIP患者中病死率为0。足月分娩的20例中终止妊娠的11例,早产10例中终止妊娠的9例,2例发生胎死宫内,1例于孕中期发生流产。31例活产新生儿(其中2例为双胎)中1例(3%)死亡,12例(39%)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例(26%)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症,6例(19%)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16%)发生感染性疾病,2例(6%)发生颅内出血。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和其他类型所致APIP 3组所娩新生儿中早产儿的比例、出生体重以及新生儿各疾病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终止妊娠以高脂血症性APIP组最多(P<0.05)。轻、中、重度3组以中度组娩出的早产儿最多(P<0.05);所娩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以中度组最低(P<0.05);所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以轻度组最低(P<0.05)。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疾病发生,并且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
孙迪[5](2017)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产后母婴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与常规产后护理进行试验比较,对比分析FCC对产褥期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抑郁焦虑情绪、产褥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的影响,掌握产褥期家庭的内部关怀和谐情况,以期为能够维护"医护-家庭-母婴"友好合作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最终为产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哈尔滨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产褥期家庭157例,试验组78例,对照组79例。入院当日,受试家庭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产妇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及APGAR指数问卷,其家庭主要照顾者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产后母婴护理知识测试问卷,并向试验组家庭发放"产褥期母婴健康护理手册"。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试验组家庭FCC支持干预。研究者到试验组家庭的病房进行理论知识培训,每天时长大约30~45分钟。产后第一日,研究者对产妇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进行PSQI量表、EPDS量表以及SDS量表的测评。出院当日,研究者再次对产妇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知识问卷和相关量表的测评。研究者将出院的两组受试家庭分别加入到对照组微信群和试验组微信群进行干预分析和随访观察。产后42天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家庭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疾病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1.干预前:两组间的受试家庭一般资料、家庭照顾者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产妇及其主要照顾者的抑郁情绪情况、家庭关怀度指数的各项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参与研究的157例产妇中年龄大于26岁的女性占88.535%,且91.083%的产妇学历为大专以上。通过书籍、录像、和网络获得母婴健康保健知识的产妇占81.221%。怀孕次数2次以上的占产妇占比32.484%,有流产经历与没有流产经历的比例为2:5。剖宫产与自然产的比例为2:1。新生儿性别比例为1:1,性别与父母期望值相符度达81.529%;54.140%的家庭主要照顾者没有育儿经验。2.干预后的家庭主要照顾者:①试验组对母婴健康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对新生儿健康护理知识的熟悉程度和掌握能力两组均有显着性提高(P<0.01);③对产褥期产妇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仅试验组具有显着提高(P<0.01);④对于睡眠质量情况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3.干预后的产妇:①发生抑郁倾向的百分比对照组高于试验组(P<0.01)。对照组产妇产后抑郁量表得分在13分以上的产妇由干预前的8.861%增加至22.785%。FCC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产妇具有明显的正向激励的影响(P<0.01);②产妇家庭关怀度指数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各自干预前后的家庭关怀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③产妇睡眠质量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出院前,试验组家庭对本科室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有显着提高(P<0.01)。5.出院后产褥期间,试验组产妇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以及新生儿疾病出现频次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受试家庭中的年轻夫妻大多为80后,过半是独生子女,普遍文化水平比较高,但是多数女性为初产妇,家庭育儿经验不足;2.实施FCC干预能够增强产褥期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对产妇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熟悉度,并且提高其实践操作的掌握能力;3.FCC的应用可以提升产褥期家庭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预防产妇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抑郁倾向的发生;4.FCC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产褥期家庭整体的睡眠质量,使其家庭支持力量充足,并且能够让产妇在整个护理干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关注和爱护;5.FCC的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产褥期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6.FCC的实施能够显着提高孕产家庭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缓解护患矛盾的发生,最终使产科护理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利用和分配,大幅提升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黄平[6](2017)在《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预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预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不进行系统化孕期干预,观察组进行系统化孕期干预,对两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产、巨大胎儿、胎儿生长受限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陈小伟[7](2017)在《孕中期糖耐量血糖与妊娠分娩结局相关性回顾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本地区健康孕妇在孕24~28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血糖结果,分析其与妊娠分娩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排除孕前糖尿病病史者、合并心肝肾等内科疾病者以及双(多)胎妊娠,共选取3098例符合标准的孕妇。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导出其在孕24~28周时检测OGTT 3个时间点的血糖值:空腹、服糖后1小时和服糖后2小时(FPG、1hPG和2hPG)。根据妊娠分娩结局分为结局正常组2227例和不良分娩组871例,比较其OGTT3个时间点血糖值;按孕妇有无妊娠期糖尿病分为:妊娠期糖尿病(GDM,384例)组和对照(非GDM,2714例)组,进行OGTT血糖和妊娠分娩并发症的比较;根据孕妇年龄分为3组:18~29岁年龄组(A组,2656例)、30~34岁年龄组(B组,327例)和35~45岁年龄组(C组,115例),进行OGTT血糖和妊娠分娩并发症的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个年龄组及所有孕妇OGTT3个时间点血糖值,分别得到一个预测概率绘制ROC曲线,以判断OGTT所测得的血糖对分娩结局的诊断效率。结果:(1)3098例孕妇所测OGTT的空腹、服糖后1小时和2小时的血糖值均经正态性检验(W检验)为非正态分布,各组数据描述用中位数M(P25,P75)表示。不良分娩结局组孕妇的OGTT 3个时间点的血糖值(mmol/L)分别为:4.58(4.33,4.87)、7.48(6.36,8.95)和 6.41(5.69,7.42),均高于分娩结局正常组:4.47(4.25,4.73)、7.05(5.93,8.12)和6.15(5.41,6.91),两组间不同时间点血糖值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Z值分别为-7.471,-7.801和-7.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GDM组孕妇的OGTT 3 个时间点的血糖值(mmol/L)分别为:5.10(4.69,5.31)、9.76(8.14,10.40)和7.73(6.56,8.78),均高于对照组:4.46(4.25,4.70)、6.96(5.89,7.97)和 6.10(5.41,6.81),采用Mann-WhitneyU检验,Z值分别为-21.057、-22.721和-19.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GDM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分别为:7.0%(27/384)、13.3%(51/384)、3.1%(12/384)、4.7%(18/384)、10.4%(40/384)、29.9%(115/384)和 50.0%(192/384),均高于对照组:0.8%(21/2714)、7.8%(211/2714)、1.0%(27/2714)、1.2%(33/2714)、7.4%(200/2714)、8.9%(242/2714)和32.6(884/2714),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发生率,x2值分别为:86.354、13.177、9.265、25、040、4.371、145.940 和 45.0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4)A 组孕妇 OGTT3 个时间点血糖值(mmol/L)分别为:4.54(4.29,4.78)、7.32(6.16,8.11)和 6.28(5.6,6.84),B 组孕妇 OGTT 3 个时间点血糖值(mmol/L)分别为:4.73(4.49,4.91)、7.85(7.38,8.57)和 6.78(6.35,7.20),C 组孕妇 OGTT 3 个时间点血糖值(mmol/L)分别为:4.83(4.67,4.99)、8.53(7.82,8.97)和 7.34(6.66,7.87),3 个年龄组孕妇不同时间点 OGTT血糖值为: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Mann-WhtneyU检验,P值均<0.05)。(5)A组、B组和C组3个年龄组孕妇GDM发生率分别为:10.3%(273/2656)、22.6%(74/327)和32.2%(37/115),GDM发生率为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值均<0.05)。A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分别为:1.1%(30/2656)、8.3%(220/2656)、0.9%(26/2656)、1.2%(33/2656)、7.8%(206/2656)、10.6%(282/2656)和 31.6%(838/2656),B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分别为:2.8%(9/327)、6.7%(22/327)、2.8%(9/327)、6.7%(22/327)、7.0%(23/327)、14.5%(48/327)和50.5%(165/327).C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分别为:7.8%(9/115)、17.4%(20/115)、3.5%(4/115)、7.8%(9/115)、9.6%(11/115)、23.5%(27/115)和 63.5%(73/115),3 个年龄组孕妇的剖宫产、巨大儿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C>B>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值均<0.05);A组与B组孕妇的胎膜早破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值均>0.05),C组孕妇的胎膜早破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值均<0.05);B组与C组孕妇的早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值>0.05),B组与C组孕妇的早产发生率均高于A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值均>0.05)。(6)各年龄组(A组、B组和C组)内GDM组与对照组(非GDM)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分娩并发症比较:A组中GDM组孕妇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两组孕妇产后出血、早产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B组中GDM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儿窘迫和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两组孕妇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和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C组中GDM组孕妇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和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两组孕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和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个年龄组(A组、B组和C组)和所有孕妇OGTT 3个时间点血糖值得到预测概率,以此绘制出妊娠结局的ROC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2、0.665、0.865 和 0.611。结论:(1)妊娠期糖尿病高血糖水平与妊娠期多种并发症关系密切,不良分娩结局也随之增加,对孕期糖耐量异常者应积极干预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2)GDM的发生率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剖宫产、巨大儿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也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和早产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在高龄孕妇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要加强高龄产妇的产前检查和产时监护,减少并发症发生。(3)孕中期孕妇所做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简单易行,且OGTT血糖值对妊娠分娩结局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建议所有孕妇都能按照要求进行OGTT筛查。
杨斌,闫春梅,刘文科,宋萍[8](2016)在《不同喂养方式对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血糖和体重及胆红素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对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血糖和体重及胆红素的影响,从而加强对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喂养方式的认识,并为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喂养方式。方法收集160例妊娠期产妇的病历资料,选取产妇在入院前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根据产妇分娩后对新生儿不同的喂养方式,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人工喂养,观察组则用纯母乳喂养。对2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进行半年随访,记录2组新生儿的血糖、体重以及胆红素等情况,并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结果经不同的喂养方式,2组新生儿的血糖、体重情况较出生时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峰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质量指数方面,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母亲母乳喂养并不会对新生儿血糖、体重以及胆红素的情况造成影响,相反能够改善新生儿出生时为巨大儿的情况,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广大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此情况的认识,促进糖尿病母亲坚持母乳喂养并积极给予指导。
钟小兵[9](2016)在《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围生期母儿结局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围生期母儿结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66例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组,同期选取766例低危孕妇为对照组,分析围生期母儿结局,对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围生期母儿的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新生儿低血糖、低体重儿、巨大儿等发生率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比较无差异。结论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通过结合孕妇妊娠期的膳食指导和体重管理,可有效的提高了围生期母儿安全性,对并发症有着良好的控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杨赛萍[10](2015)在《194例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护理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给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护理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4年12月该院产科收治的194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观察组(97例)与对照组(9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护理基础上给予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系统治疗及有效的专科护理后,194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中剖宫产60例,134例阴道分娩,胎儿均健康成活(100%),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妊高症1例(1.0%)、早产2例(2.1%)、感染0例(0%)、新生儿窒息0例(0%)、新生儿低血糖0例(0%)等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的妊高症4例(4.1%)、早产8例(8.2%)、感染7例(7.2%)、新生儿窒息1例(1.0%)、新生儿低血糖9例(9.2%)(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既有效控制了血糖,又极大降低了母婴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二、谨防新生儿低血糖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谨防新生儿低血糖症(论文提纲范文)
(1)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An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1.1 Introduction |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s |
1.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s |
1.2.2 Introduction to the contents |
1.3 Purpose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1.4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Two Preparations for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2.1 Introduction |
2.2 Translation tools selected |
2.3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adopted |
2.4 Translation plans established |
2.5 Summary |
Chapter Three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es |
3.1 Introduction |
3.2 Comprehending the source texts |
3.3 Organizing the language of the target texts |
3.4 Proofreading the target texts |
3.5 Summary |
Chapter Four Intertextual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Books |
4.1 Introduction |
4.2 Notes on intertextuality |
4.3 Manifest intertextuality |
4.3.1 Irony |
4.3.2 Negation |
4.3.3 Parody |
4.3.4 Presupposition |
4.4 Interdiscursivity |
4.4.1 Blended interdiscursivity |
4.4.2 Embedded interdiscursivity |
4.4.3 Switched interdiscursivity |
4.4.4 Chained interdiscursivity |
4.5 Summary |
Chapter Five The Intertextual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1 Introduction |
5.2 Previous studies of intertextuality-involved literary translation |
5.2.1 Previous studi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2.2 Intertextuality in literature |
5.2.3 Intertextual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
5.3 The intertextual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4 The intertextual principl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5 Summary |
Chapter Six The Intertextuality-Involv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Books |
6.1 Introduction |
6.2 Realignment |
6.3 Enhancement |
6.4 Imitation |
6.5 Supplementation |
6.6 Popularization |
6.7 Summary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
7.1 Translation experiences |
7.2 Limitations |
7.3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es Source Texts and Target Texts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Acknowledgements |
附件 |
(2)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场救护三个一理念 |
二、第一现场 |
(一)人身风险 |
1.环境风险 |
2.自我保护 |
3.伤病员安全 |
(二)不同伤害与灾害现场把握 |
1.中暑 |
2.淹溺 |
3.洪灾 |
4.冻伤 |
5.电击与雷击 |
6.地震灾害 |
7.火灾 |
8.烧伤 |
9.交通事故 |
1 0.踩踏事件 |
(三)不同人群现场把握 |
1.儿童 |
2.紧急分娩 |
3.老年人 |
4.残疾人 |
5.知情同意与终止施救 |
(四)群体事件 |
三、第一时间 |
(一)快速判断 |
1.初步评估 |
2.判断患者意识 |
3.判断呼吸和脉搏 |
4.检查颈动脉搏动 |
(二)紧急呼救 |
1.定位准确 |
2.确定伤病员情况 |
3.保持畅通联络 |
4.协同报警 |
(三)初步急救 |
1.胸痛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
2.卒中 |
3.休克 |
4.糖尿病昏迷 |
5.过敏症 |
6.晕厥 |
7.癫痫发作 |
8.哮喘 |
9.急性中毒 |
1 0.毒蛇咬伤 |
1 1.伤口 |
四、第一目击者 |
(一)急救技能 |
1. CPR |
2. AED除颤 |
3.海姆立克法(Heimlich) |
4.止血 |
5.包扎 |
6.固定 |
7.搬运 |
(二)院前院后链接 |
五、培训教育 |
(一)对象与内容 |
1.培训对象 |
2.内容模块 |
3.考核与评估 |
4.创新培训方法 |
(二)培训场地 |
(三)培训形式 |
(四)传播方式 |
六、社会责任 |
七、结语 |
(3)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病因 |
1.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1.2 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
2 发病机制 |
3 病理生理改变 |
4 临床表现 |
5 诊断 |
6 治疗 |
6.1 对症治疗 |
6.2 纠正脱水 |
6.3 部分换血疗法(partial exchange transfusion,PET) |
7 预后 |
(4)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数据采集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APIP发病情况及孕产妇结局 |
2.2 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发病情况 |
2.3 胰腺炎类型及严重程度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
3 讨论 |
(5)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产后母婴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理论依据 |
5. 相关概念 |
技术路线 |
文献综述 |
1. 研究背景 |
1.1 FCC的内涵 |
1.2 FCC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孕产家庭产褥期护理现状及需求 |
2.1 产褥期产妇的护理需求 |
2.2 新生儿期的护理需求 |
2.3 产褥期家庭照顾者的需求 |
3. 微信网络平台在FCC产褥期指导中的应用 |
4. 小结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类别 |
2. 研究对象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剔除标准 |
2.4 样本量的确定 |
2.5 试验分组 |
3. 研究工具 |
4. 研究方法 |
4.1 试验前准备阶段 |
4.2 正式试验阶段 |
5. 资料收集 |
6. 质量控制 |
7. 数据整理统计分析 |
8. 伦理和公平原则 |
结果 |
1. 干预前两组受试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比较 |
1.1 干预前两组受试家庭中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
1.2 干预前两组受试家庭中产妇的孕产情况资料比较 |
1.3 干预前两组受试产妇与家庭关系情况比较 |
1.4 干预前两组受试家庭新生儿一般情况资料比较 |
1.5 干预前两组受试家庭中家庭主要照顾者一般情况比较 |
2. 干预前后家庭照顾者产后母婴护理知识测试问卷组间及组内比较 |
2.1 两组家庭照顾者产后母婴护理知识测试问卷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
2.2 家庭照顾者产后母婴护理知识测试问卷干预前后组内比较 |
2.3 两组家庭照顾者母婴护理知识测试问卷正确度百分比 |
3. 干预前后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组间及组内比较 |
3.1 两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
3.2 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干预前后组内比较 |
4. 干预前后家庭主要照顾者抑郁自评量表组间及组内比较 |
4.1 两组家庭主要照顾者抑郁自评量表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
4.2 家庭主要照顾者抑郁自评量表干预前后组内比较 |
5. 受试家庭产妇及其主要照顾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组间及组内比较 |
5.1 两组受试家庭产妇及其主要照顾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组间比较 |
5.2 两组受试家庭产妇及其主要照顾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组内比较 |
6. 受试产妇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干预前后组间及组内比较 |
6.1 两组受试产妇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
6.2 两组受试产妇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干预前后组内比较 |
7. 受试家庭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组间及组内各维度及总得分比较 |
8. 两组受试家庭产褥期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组间比较 |
讨论 |
1. 两组受试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资料分析 |
1.1 干预前受试家庭产妇一般情况比较分析 |
1.2 干预前受试家庭产妇的孕产情况资料比较分析 |
1.3 干预前受试产妇与家庭关系情况比较分析 |
1.4 干预前受试家庭新生儿一般情况资料比较分析 |
1.5 干预前受试家庭中家庭主要照顾者一般情况比较分析 |
2. 干预前后家庭照顾者产后母婴护理知识测试问卷分析 |
3. 干预前后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结果分析 |
4. 干预前后家庭主要照顾者抑郁自评量表结果分析 |
5. 受试家庭产妇及其主要照顾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结果分析 |
6. 受试产妇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干预前后组间及组内比较 |
7. 受试家庭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组间及组内各维度及总得分比较 |
8. 两组受试家庭产褥期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结果分析 |
9.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结论 |
1. 研究结论 |
2. 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6)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预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干预方法 |
1.2.1 健康教育 |
1.2.2 饮食干预 |
1.2.3 运动干预 |
1.2.4 心理干预 |
1.2.5 胰岛素治疗干预 |
1.2.6 血糖监测教育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孕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
2.2 两组围产儿结局对比 |
3 讨论 |
(7)孕中期糖耐量血糖与妊娠分娩结局相关性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Abbreviations)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孕中期糖耐量血糖与妊娠分娩结局相关性回顾分析 |
第三章 结论 |
第四章 问题与展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不同喂养方式对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血糖和体重及胆红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评价标准: |
1.5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
2.2 健康状况 |
2.2.1 血糖、体重和胆红素: |
2.2.2 BMI: |
3 讨论 |
(9)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围生期母儿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3 诊断标准和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194例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护理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
1.1研究对象 |
1.2方法 |
1.3护理方法 |
1.4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
1.5统计方法 |
2结果 |
3小结 |
四、谨防新生儿低血糖症(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D]. 罗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专家共识[J]. 祝益民,石泽亚.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19(06)
- [3]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马春余,吴素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6)
- [4]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J]. 樊书娟,向俊西,肖谧,王芳会,林晓洁,周熙惠,艾婷,刘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04)
- [5]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产后母婴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D]. 孙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8)
- [6]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预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研究[J]. 黄平. 黑龙江医药, 2017(02)
- [7]孕中期糖耐量血糖与妊娠分娩结局相关性回顾分析[D]. 陈小伟. 东南大学, 2017(12)
- [8]不同喂养方式对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血糖和体重及胆红素的影响[J]. 杨斌,闫春梅,刘文科,宋萍. 宁夏医学杂志, 2016(12)
- [9]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围生期母儿结局分析[J]. 钟小兵.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05)
- [10]194例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护理效果[J]. 杨赛萍. 糖尿病新世界, 2015(15)
标签:产妇论文; 新生儿低血糖论文; 低血糖症论文;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论文; 产褥期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