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司树玲[1](2021)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现状,并探讨一般疾病资料、积极心理资本、健康素养及社会支持对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升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包含两部分1.质性研究运用现象学方法进行访谈分析调查,以目的抽样法抽取2020年1月份在山东省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16名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奥马哈护理问题分类系统提炼归纳主题。2.量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抽取2020年2月-12月在山东省内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入院时发放问卷。调查工具为:自行编制的患者基本资料调查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用SPSS25.0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多样本均数之间采用LSD-t检验和SNK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质性访谈提炼出四大主题领域及其10个分主题:(1)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领域:包括自我管理认知不足、健康自我管理技能欠缺和缺乏用药依从性,饮食管理不规范;(2)生理领域因素:疾病相关症状的困扰;(3)心理社会领域因素:包括情绪低落消极,缺乏积极心理调节、否定既有病情,角色转变适应不良和缺乏家庭-社会系统支持;(4)环境领域因素:包括经济收入及报销比例低、居住地交通不便限制就医行为和信息渠道狭窄。2.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现状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327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总得分为(64.72±11.58)分,标准化后为(2.70±0.48)分,整体呈中等水平。各个维度得分经标准化后由高到低依次是:日常生活管理(2.95±0.56)分、用药管理(2.71±0.69)分、饮食管理(2.58±0.56)分和病情监测管理(2.49±0.69)分。3.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单因素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总分及其各维度管理得分在不同的文化程度、居住地以及家庭经济收入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总分在不同住院次数的比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相关性分析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积极心理资本(rs=0.420,0.358,0.327,0.358,0.321)、健康素养(rs=0.532,0.356,0.560,0.401,0.385)及社会支持(rs=0.787,0.605,0.563,0.609,0.616)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s>0,P<0.05)。5.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社会支持(β=0.490)、积极资本心理(β=0.335)及健康素养(β=0.171)及均显着正向影响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总分(R2=0.691),仅有社会支持显着正向影响患者健康自我管理中饮食管理方面得分(β=0.937,R2=0.421);而日常生活管理方面仅有积极资本心理(β=0.823)和健康素养(β=0.185)是显着正向影响因子(R2=0.956);用药管理方面仅有健康素养(β=0.343)及社会支持(β=0.364)为显着正向影响因子(R2=0.336),而病情监测管理仅有社会支持(β=0.244)显着正向影响其水平(R2=0.262)。结论1.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相关影响因素涉及生理、心理、环境等各个领域。现象学研究明确了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过程中的体验,可为护理相关健康宣教提供参考线索。2.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处于中等水平,根据各维度得分差异,提示医护人员应重点提高患者用药、饮食及病情监测管理的水平。3.积极心理资本、健康素养及社会支持是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总体水平的重要预测因素。4.患者的饮食管理、用药管理及病情监测管理水平随其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而提升,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及用药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积极心理资本能提升其日常生活管理水平。5.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引导其重建积极心理资本,帮助患者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更多的家庭、社会的支持,循序渐进改善健康认知,形成良好健康素养,帮助其长期维持良好的健康自我管理行为。
赵静思[2](2021)在《单中心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双心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调查我院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为心内科临床医师诊断双心疾病提供经验,降低双心疾病的漏诊率。2.探讨双心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心内科临床医师治疗冠心病住院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提供经验。【方法】1.第一部分:以2020年4月-2020年10月我院心内科190例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入院3天内,使用SAS、SDS量表开展心理问题调查。经测评后将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组及非焦虑抑郁组,收集患者一般基线资料、SAS评分、SDS评分。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通过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二元Logistic统计分析我院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纳入2020年4月-2020年12月经SAS、SDS筛查确定存在轻中度焦虑抑郁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规范药物及必要的介入治疗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由健康教育强化、认知疗法、运动疗法、放松训练、药物干预联合的双心干预。干预前所有入组患者均完善SAQ测评;干预1月后、3月后,再次测评患者的SAS、SDS、SAQ评分。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通过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方差分析统计分析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第一部分:1.在19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的有91例,其中焦虑发生率为32%,抑郁发生率为25.79%,焦虑合并抑郁为14.21%。2.焦虑抑郁组与非焦虑抑郁组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在性别、婚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付费方式、糖尿病、睡眠障碍、诊断、介入治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民族、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半胱氨酸血症、吸烟、体重指数、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3.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与急性心肌梗塞、糖尿病、睡眠障碍、居民医保的付费方式呈正相关(P<0.05,Exp(B)>1)。第二部分:1.焦虑抑郁情况1)实验组焦虑33例,干预1月后缓解19例(57.58%),3月后缓解28例(84.84%);对照组焦虑36例,干预1月后缓解8例(22.22%),3月后缓解17例(47.22%)。实验组抑郁22例,干预1月后缓解13例(59.09%),3月后缓解19例(86.67%);对照组抑郁27例,干预1月后缓解5例(18.51%),3月缓解10例(37.04%)。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均有缓解,实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2)SAS评分两组患者组内SAS评分均存在统计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月、3月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3)SDS评分两组患者组内SDS评分均存在统计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干预1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干预后两组患者SAQ评分1)组内PL得分比较存在统计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干预1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L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内AS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干预1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S明显高于对照组。3)实验组组内干预1月后、干预3月后AF得分较干预前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组内干预3月后AF得分较干预前、干预1月后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月后、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F明显高于对照组。4)TS得分实验组组内比较存在统计差异(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月后、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S明显高于对照组。5)2组患者组内DP得分均存在统计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月、3月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DP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第一部分:1.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易发生焦虑抑郁,临床医生应关注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2.冠心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及职业状态、糖尿病病史、行支架置入治疗相关。3.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睡眠障碍、居民医保付费方式是冠心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应该重视存在上述情况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第二部分:1.规范的冠心病治疗和双心干预均可以缓解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联合了健康教育强化、认知疗法、运动疗法、放松训练、药物干预的双心干预疗效更显着。2.规范的冠心病治疗和双心干预均提高改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双心干预疗效更显着。
陈婷[3](2021)在《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模型构建》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了解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社会支持及服药依从性的现状;2.构建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明确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等变量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路径关系;3.探索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是否为影响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关键变量。研究方法:1.运用文献回顾法,梳理既往研究中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2.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州市多个社区(村)年龄≥18周岁确诊为高血压病的常住居民401人作为研究对象。3.运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湖州城乡结合部401名高血压患者实施一对一问卷及体格检查调查,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性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现状。4.使用AMOS 22.0软件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影响因素间的路径关系。研究结果:1.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平均分为(81.42±5.02)分;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平均分为(38.94±17.56)分;自我效能平均分为(7.12±1.19)分;自我管理平均分为(129.45±16.53)分;社会支持平均分为(35.30±5.93)分;2.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医疗费用支出、上臂收缩压和合并症会对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对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总效应和间接效应得分最高,分别为0.481和0.144;其次为自我管理,总效应为0.255;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总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228和0.080,社会支持为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中介因素。具体路径为: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间接效应(0.565*0.255=0.144);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社会支持→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间接效应(0.487*0.164=0.080)。研究结论:1.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社会支持均处于中等水平,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明显不足。2.自我效能是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首要影响因素,其次为自我管理、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社会支持及生物学因素(年龄、颈围、上肢收缩压),自我管理是重要的中介因素,介导自我效能、年龄、颈围与HRQOL的关系。3.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虽不是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但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产生影响,社会支持为介导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的中介因素。4.低水平健康素养的高血压患者应成为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关注对象。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可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的切入点,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应成为主要内容,同时应加强建立患者社会支持系统,以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减缓疾病进展,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刘思琦[4](2021)在《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来自山东省三县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同时加速的是各种慢性疾病的飞速增长;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在国内老年群体中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疾病,因其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治疗费用昂贵等特点,导致多数家庭面临着沉重的治疗负担。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逐渐高于城市地区,然而,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或许是我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日益引起各国学者重视,在当前国内大力倡导“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互助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的情形下,探讨社会资本及镶嵌其中的各类资源对于提升老年群体的生命质量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结合理论研究与横、纵向实证分析,从横向层面探讨我国农村60-7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基期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及相关影响因素;从纵向层面探讨在时间发展过程中,该人群的生命质量所发生的变化及个体社会资本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同时,基于社会资本角度提出改善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基于社会网络资源观社会资本理论的农村老年人健康公平研究”及“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量表研制及行为模型的作用机制分析”两个科研课题项目的现场调查数据。课题组分别于2013年、2016年针对山东三县的三个乡镇十二个村的农村老年居民及其中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了入户调查。根据本研究需求,研究对象选取完整参加2013年基线调查与2016年追踪调查的60-7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对数据进行提取、整理、剔除、合并等过程,最终纳入有效样本数306人。研究变量主要包括三部分:患者基期个人基本特征、患者基期社会资本信息、患者基期生命质量状况及当期生命质量状况;其中,利用“资源生成器”工具对患者的社会资本存量进行测量,利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层面的生命质量进行测量。本研究首先对样本人群的个人基本特征、基期社会资本状况及基期与当期生命质量状况进行了一般统计学描述。为实现在不同个人基本特征下对患者社会资本状况及其不同时期生命质量得分上的差异进行比较,两样本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以上样本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来分析;随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患者基期与当期生命质量不同维度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同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基期生命质量与当期生命质量各个层面存在的相关性。最后,本研究选取了可有效处理对于具备固定自身特征的个体进行多次测量时重复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问题的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在控制各混杂因素后,得出基期社会资本中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基期及当期生命质量存在影响的因素。主要研究结果(1)利用“资源生成器”量表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基期社会资本存量进行测量,最终总社会资本得分为(18.26±3.59),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日常生活资源的得分最高,困境应对资源得分排第二,专家咨询资源次之,而技能资源的得分最差。利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可以得出,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会对该人群社会资本总得分产生影响。(2)使用SF-36量表测得的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基期生理层面生命质量得分(255.43±99.35),心理层面生命质量得分为(317.07±83.54);患者当期生理层面生命质量得分为(233.90±98.96),心理层面生命质量得分为(288.58±85.51);患者生命质量整体表现处于较差水平,且当期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分相比基期得分有所下滑。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居住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会对患者不同时期的生命质量产生影响。(3)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显示,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日常生活资源(β=10.125,P<0.01)、专家咨询资源(β=8.177,P<0.01)、困境应对资源(β=16.508,P<0.01)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生理层面生命质量具有正向影响,日常生活资源(β=8.605,P<0.01)、困境应对资源(β=15.031,P<0.01)对患者的心理层面生命质量具有正向影响,而技能资源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层面生命质量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及建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样本地区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目前的整体生命质量状况较差,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社会资本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社会资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日常生活资源、专家咨询资源、困境应对资源对其生理层面的生命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2)日常生活资源及困境应对资源对患者心理层面的生命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拟提出以下建议:(1)复兴我国传统孝养文化和乡村互助文化,促进形成家庭养老和社区/乡村养老相辅相成的关系,确保老年人可以良好地获取日常生活资源、困境应对资源;(2)政府卫生部门应重视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方面的管理和知识普及,医务人员加强对老年人的医疗扶持与帮助,确保老年人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得专家咨询资源及技能资源;(3)社区/乡村基层组织重视居民道德教育、倡导邻里间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同时,加强社区文化活动等的建设,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度,拓展其社交网络,增加其社会资本存量;(4)对弱势人群加以区分,重点关注社会资本对女性、丧偶/独居老人、低文化程度、低收入群体、及农业劳动工作者等群体生命质量的促进作用。
陈香序[5](2021)在《基于中医典籍的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随着全球老龄化情况日益加剧,高血压成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之一。原发性高血压病因较为复杂,药物治疗呈现出局限性,其非药物治疗方法“百花齐放”,其中运动干预疗法为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的新途径,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中记载的传统导引功法具有着数千年“治未病”“治病防病”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对高血压等相关疾病有一定的记载,当前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导引功法多采用具有普及性、针对性的功法,目前研究中的功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尚无针性。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方法,基于传统中医典籍中提取对高血压具有针对性的动作进行编创形成新编导引功法,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的运动干预,观察高血压患者生理机能及情绪情感的变化,探讨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影响,以期揭示其内在机制。为新编导引功法提供科学的实验证明和权威的理论依据,对“体医融合”健康管理新形式的普及和导引功法的推广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研究对象与方法:从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45岁至75岁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中老年人40例,运用EXCEL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中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运动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其中运动干预组20例,空白对照组20例。运动干预组每周进行3次训练,即2次集体训练,1次自主在家练习,每次运动60分钟,总实验周期为3个月(12周);空白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与高血压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并对两组受试者实验前后进行血压、心率、BMI、血糖、血脂四项、AT-Ⅱ、杜氏生活质量量表、SDS/SAS等测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研究结果:1.以传统中医典籍中记载治疗高血压相关的导引功法为基础,创编了一套针对性强、简单易学、能辅助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新编导引功法。2.受试者血压、脉压、心率及BMI指数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SBP、DBP水平均有下降,且SBP的下降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DBP的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T=2.331,P=0.035);对照组实验后脉压增大且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实验后SBP、BP的变化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比较BMI指数差异并不具有显着性(P>0.05)。3.受试者血糖、血脂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血糖水平降低且差异具有显着性(T=2.352,P=0.034);对照组血糖水平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实验后血糖测试结果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的TG、TC、LDL-C水平均有所下降,且TC下降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TG、LDL-C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T=2.208,P=0.044;T=2.226,P=0.043),HDL-C水平有所增加,但差异并不具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的TC水平有所增加,且差异具有显着性(T=-2.375,P=0.032),TG、HDL-C、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实验后TC与LDL-C含量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AT-Ⅱ水平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对照组AT-Ⅱ水平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实验后AT-Ⅱ水平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4.抑郁及焦虑水平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的SDS、SAS评分结果降低,且差异具有显着性(T=2.871,P=0.012;T=2.446,P=0.028),对照组SDS评分结果有所增加,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实验后SDS、SAS评分结果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5.生活质量水平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T=2.834,P=0.013),且显着性变化主要集中在“睡眠状况”“生气与活力”“人际关系敏感”维度;对照组的量表总评分结果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实验后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T=-2.072,P=0.048)。研究结论:1.新编导引功法的运动强度适中,能够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产生积极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方式。2.经过3个月的练习,新编导引功法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血管紧张素-Ⅱ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身体功能。3.经过3个月的练习,新编导引功法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情绪情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功能与生活质量。
唐顺定[6](2021)在《高血压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研究及MCID制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经考评的高血压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PRO)量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PRO评估;制定高血压PRO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用于判断 PRO 得分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不同用药方案和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之间PRO得分差异,从心理、生理、社会等角度提出适合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治疗和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2020年5月-2020年10月期间,采用高血压患者报告结局调查问卷(包括慢性病PRO测定量表体系中的高血压PRO量表PROISCD-HY(V1.0)、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四个部分内容)对来自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保山市(昌宁县、龙陵县、施甸县)共4个县的正在服用高血压降压药物的604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调查(包括一次和二次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运用“主观锚”法和分布法制定高血压PRO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用药方案和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的一次调查PRO得分差异。[结果]1.在研究对象的PRO量表总分和各领域中,特异模块得分最高,精神/信仰健康领域得分最低,其余各领域得分相差不大。PRO各侧面中,治疗副作用得分最高,其次是活动能力与受限得分,特殊心理生活影响得分和正性情绪得分相对较低,信念/信仰得分最低。2.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采用“主观锚”法和分布法中的ES法确定高血压PRO量表的MCID正向变化值为身体健康7.11、心理健康7.05、社会健康6.99、精神信仰健康8.17、共性模块4.99、特异模块7.10、量表总分5.01;负向变化值为身体健康-9.01、心理健康-9.91、社会健康-9.19、精神信仰健康-10.25、共性模块-6.33、特异模块-6.83、量表总分-5.28。3.不同用药方案和血压水平高血压PRO领域差异:所有领域和量表总分均不存在交互作用。用药方案:单一用药的社会健康得分、共性模块得分、量表总分高于传统复方制剂;单一用药的身体健康得分高于联合用药。血压水平:1级高血压的特异模块得分高于3级高血压。4.不同用药方案高血压PRO侧面差异:单一用药的基本机能状态、人际交往、社会支持得分高于传统复方制剂;单一用药的基本机能状态得分高于联合用药。2级高血压中,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活动能力与受限得分低于传统复方制剂;3级高血压中,单一用药的活动能力与受限得分高于联合用药,单一用药的负性情绪得分低于联合用药。5.不同血压水平高血压PRO侧面差异:1级高血压的脑血管系统症状得分比3级高血压高;2级高血压的治疗副作用和特殊心理生活影响得分比3级高血压高;而1级高血压的正性情绪得分比2级高血压低。单一用药中,1级高血压的负性情绪得分比2级和3级高血压高;而1级高血压与2级高血压的活动能力与受限得分比3级高血压低。联合用药中,1级高血压的负性情绪得分比3级高血压低;传统复方制剂中,1级高血压的活动能力与受限得分比2级高血压低。[结论]1.本次研究所评估的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社区高血压患者的PRO得分情况可为其他学者进行高血压PRO评估研究提供参考。2.本研究利用“主观锚”法和分布法中的ES法确定了高血压PRO量表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由于目前MCID的估算方法还没有金标准,且MCID制定与所选用方法、对象等多方面有关,学者们的建议也各不相同。因此,MCID如何应用到临床研究中,指标的应用是否有效是下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3.不同用药方案和血压水平高血压PRO有差异。从高血压PRO的量表总分、共性模块、社会健康领域看,单一用药优于传统复方制剂。从特异模块领域看,1级高血压比3级高血压高。4.高血压患者治疗组合推荐,从身体健康领域的活动能力与受限侧面,3级高血压&单一用药>3级高血压&联合用药。从心理健康领域的负性情绪侧面,单一用药&1级高血压>单一用药&2级高血压、单一用药&3级高血压。5.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和统计学差异相结合可以全面综合地评估不同用药方案治疗高血压患者的PRO变化情况。
汤雅迪[7](2021)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与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原发性高血压导致脑出血、且病情稳定后复查CT显示脑出血量较前无明显增加患者的总体疾病特征,以及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研究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稳定期、且有偏瘫患者的患侧肢体运动、生活自理能力、焦虑抑郁情况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并用客观数据对效果进行评估。方法研究者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延续性护理实践为理论基础,结合本医院科室治疗及临床患者总体特征、不同个体特点,按以下步骤开展研究:一、《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家庭对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的制定:调查研究首先根据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的疾病特点,在医生、护士、康复等专家组的共同探讨、指导下,设计出《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家庭对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以调查高血压脑出血后病情稳定期患者对于延续性护理的需求。随机选取30名高血压脑出血稳定期并伴随肢体运动障碍患者进行预调查,根据反馈意见、查阅资料并结合专家组意见修改问卷条目;在经过信效度检测后使用最终确定的版本进行正式问卷调查。二、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根据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的疾病特点及患者需求问卷调查的结果的为基础,拟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进行实验性研究。(一)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1、小组由研究者担任团队组长,一名神经外科医师提供技术支持,组员包括两名普通神经外科护士、一名获得国家级康复护理专科护士的神经外科护士及一名康复治疗师。小组成员根据本病的疾病特点和患者个性化需求,共同制定后续的延续性护理相关随访内容,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对文献的查阅及前期自制需求问卷的调查结果,讨论本研究的研究思路、确定纳入排除标准、评价指标、延续性护理基础原则方案;○2由神经外科医生及康复治疗师对研究中可能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康复训练方法、测量指标等对组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学习及考核,以保证研究过程中量表评分标准、对患者和家属宣教及操作的统一性。最终确定的纳入标准为:○1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2初发的自发性脑出血;○3患有原发性高血压且无其他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4格拉斯哥评分大于10分,偏瘫侧肢体肌力2-4级;○5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能正确理解宣教内容并配合康复训练;○6常住武汉地区的患者;○7患者及其照护者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与研究,并同意配合后续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和要求;○8出院后按照延续性护理小组指导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未寻求其他康复机构帮助。排除标准为:○1患有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疾病;○2伴随其他系统严重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瘫痪等无法参与研究者;○3既往有精神病史及无法随访者;○4其它疾病或因素导致肢体功能活动受限者;○5服用血管活性药物或抗凝药物;○6观察期内因其他原因再住院。(二)对照组延续性护理服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随机选取2018年7月到2019年1月在武汉市某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实验过程中8人失访,最终纳入32例。对对照组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资料收集。对照组延续性护理措施为该三甲医院基础的回访措施,包括: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宣教、疾病知识介绍、用药指导、生活方式指导、围手术期护理等。出院前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按时复查等,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出院后一周进行常规电话回访,回访主要内容为:询问患者出院后情况、尽量解决患者现存问题、提醒复查时间。在患者入院后复查CT提示脑出血较前无明显增加后第三天,处于病情稳定期时收集患者基线水平、出院后三个月、六个月复查时,由研究者现场收集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情况、询问患者对于延续性护理服务疑问和体验。(三)实验组延续性护理服务1、预实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在某三甲医院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5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预实验。2、根据调查问卷及预实验结果反馈,明确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分工、优化健康教育方案。最终小组分析讨论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在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主要风险因素;居家护理措施及康复训练方案;如何通过延续性护理服务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通过延续性护理服务使患者在控制疾病的前提下提高患侧肢体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提升生活质量等内容。讨论后确定最终的延续性护理实施方案。3、随机选取2019年3月到2019年9月在武汉市该某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35例设为实验组。实验过程中1人失访,最终纳入34例。4、实验组具体延续性护理措施:住院期间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护理措施,出院前一周到延续性护理服务期间,由延续性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多元化护理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内容如下:(1)出院前一周由研究者组织讲解高血压的发病原因、高血压的危害、如何有效控制血压、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并发症以及相关的饮食指导及生活指导。通过发放自制健康宣教手册对疾病相关知识、康复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及看护者自护水平及自护意识。知识讲解以患者及照护者理解为主,图文并茂,内容保证简单易懂,循序渐进。(2)出院前三天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及综合性护理评估,教会患者照护者测量血压、鼓励患者及照护者写健康日记。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评估,针对患者问题做出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3)出院时宣教:为患者建立延续性护理健康档案,由延续性护理小组为其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居家生活指导。康复计划大体分为四个阶段:早期被动运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活动、开展生活能力训练、加强肢体运动精细度。出院时根据患者个体状态、家庭活动空间状况、主要照护者特征等情况有侧重的制定个性化计划,并根据患者训练进程调整康复计划进程;指导患者每周记录患者恢复情况;家属每周拍摄居家康复训练及日常活动视频,对患者康复及生活情况进行反馈,使其康复计划得到及时的调整。(4)在患者出院后:○1通过微信平台每周推送两次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指导、定期拍摄康复训练视频指导看护者如何在家对患者进行训练;○2通过延续性护理专用电话,每周日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询问患者恢复情况及健康日记记录情况,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3要求患者照护者每周上传患者居家康复训练及日常活动视频;○4患者出院后每月底由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与患者进行视频连线查看患者生活环境中是否存在隐藏危险因素,发现隐患并指出,通过视频连线查看患者日常训练情况,纠正和改善患者日常训练中的问题、了解患者康复训练进度、解答患者疑问;○5患者出院后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训练开始后两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考核。第一阶段主要考核患者被动运动情况,使用拍摄视频的方式,由延续性护理小组评估照护者是否掌握正确的帮助患者患侧肢体运动的方法。第二阶段考核患者是否掌握正确的由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活动的方法。第三阶段由照护者拍摄患者自主进食,穿衣,行走,体位转换的视频,评判患者能否能够自行开展生活能力训练。第四阶段考核患者肢体运动精细度,评估患者能否完成抓取小件物品,梳头等精细动作。每阶段考核保证患者及照护者掌握了该阶段的训练方法,一段时间后由延续性护理小组再评估是否能进入下一阶段训练;○6延续性护理小组需保证出院后延续性随访和康复计划实施情况的实时监测,及时对患者进行干预,通过电话随访、视频反馈等方式对患者康复训练进程进行评估和指导;○7在患者入院后复查CT提示脑出血较前无明显增加后第三天,处于病情稳定期时收集患者基线水平、出院后三个月、六个月患者复查时,由延续性护理小组现场收集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情况、询问患者对于延续性护理服务疑问和体验。两组患者观察及进行延续性护理服务时间均为六个月。(四)收集两组患者资料在患者入院后复查CT提示脑出血较前无明显增加后第三天,处于病情稳定期,收集两组患者基线水平,保证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两组患者出院后三个月、六个月对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分次进行资料收集。主要资料包括:○1一般资料;○2中文版Fugl-meyer运功功能评定表评分,患者复查时由研究人员要求患者完成制定动作,评估患者在日常环境中肢体使用情况;○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4患者焦虑及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5由于高血压或高血压脑出血再入院率;○6满意度调查。其中,为避免多次使用Fugl-meyer运功功能评定表使对照组有意识的对量表评定内容进行训练从而影响评分,Fugl-meyer运功功能评定只在患者稳定期及出院后6个月测量两次。所有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部分采用fisher精确检验)。两组患者同时期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焦虑抑郁得分情况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保类型、职业等)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同期Fugl-Meyer评分比较:在稳定期,实验组评分(20.18±3.47)对照组(20.47±3.24)、出院后6个月实验组(78.41±3.96)对照组(65.63±3.69)。同组患者不同时间评分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患者在不接受干预的情况下,肢体功能情况也会有所改善。同时期两组患者评分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01),说明延续性护理能更明显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3、两组患者同期ADL评分比较:在病情稳定期实验组(19.94±3.15)对照组(19.19±3.91)、出院后3个月实验组(55.82±5.58)对照组(35.19±3.39)、出院后6个月实验组(88.18±5.64)对照组(65.69±2.69)。同组患者不同时期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说明在不对患者进行干预情况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但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显着性(P<0.001),说明延续性护理可以更有效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4、两组患者同期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在病情稳定期焦虑分值实验组(9.62±2.22)对照组(9.50±2.09)、出院后3个月实验组(6.38±2.13)对照组(8.00±1.30)、出院后6个月实验组(5.41±1.10)对照组(7.16±1.17);抑郁分值病情稳定期实验组(8.65±2.19)对照组(8.68±1.91)、出院后3个月实验组(6.36±1.34)对照组(7.79±1.55)、出院后6个月实验组(5.53±1.37)对照组(6.74±1.48)。同组患者不同时期进行组内比较,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同时期进行比较,实验组在稳定期、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焦虑抑郁情况较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说明延续性护理可以可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5、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统计两组患者由于高血压或高血压脑出血再入院人次,计算再入院率。实验组再入院率为0.00%,对照组再入院率为2.94%。说明延续性护理能够使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降低再入院率,降低复发率。6、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实验组平均得分(97.8±2.2)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得分(92.4±2.6),说明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论1、延续性护理能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2、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3、延续性护理能够增强患者遵嘱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再入院率。
辛玉[8](2021)在《天麻钩藤饮结合五行音乐疗法干预-阴虚阳亢型1级高血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天麻钩藤饮结合五行音乐的综合治疗方法,干预阴虚阳亢型原发性1级高血压患者,观察指标以诊室血压、家庭血压、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为主,以此评价五行音乐疗法辅助治疗原发性1级高血压病的疗效。优化阴虚阳亢型原发性1级高血压病的综合治疗方案,探索传统医学综合调摄原发性1级高血压的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诊断为阴虚阳亢型原发性1级高血压患者共60例。根据入组顺序,使用spss23.0生成随机数字并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予天麻钩藤饮结合五行音乐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予天麻钩藤饮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诊室血压、家庭血压、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焦虑、抑郁量表评分进行记录并进行对照观察。研究结果:1.基本资料:经过4周干预,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总脱落率为8.3%,有效样本量试验组27例,对照组28例,共计55例,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诊室血压、家庭血压、中医症候积分以及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2.血压疗效治疗后,试验组的诊室收缩压以及家庭收缩压和对照组的诊室收缩压以及家庭收缩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收缩压降低疗效更优;试验组的诊室舒张压以及家庭舒张压和对照组的诊室舒张压以及家庭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张压降低疗效相当。治疗后试验组的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和家庭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和家庭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改善更优。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也明显下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4.焦虑情绪治疗后,试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焦虑情绪改善更优。治疗后,试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5.抑郁情绪治疗后,试验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对照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抑郁情绪改善更优。治疗后,试验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也明显下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天麻钩藤饮结合五行音乐综合治疗与单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均可有效降低阴虚阳亢型原发性1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使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并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焦虑抑郁情绪。2.结合五行音乐辅助治疗与单纯使用天麻钩藤饮相比,其总体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天麻钩藤饮,可更好降低患者的收缩压,更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焦虑、抑郁情绪。因此,五行音乐疗法在降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疗效,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汪哲宇[9](2021)在《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应对以长期性、非传染性与难治愈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的复杂护理需求,“慢病管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卫生服务模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涌现并不断发展。协同护理是慢病管理区别于传统卫生服务模式的关键要素,其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有组织性的协同化医疗服务。以移动健康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慢病管理的协同效率,帮助患者与护理提供者之间形成完整的闭环反馈,将循证知识与健康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集成到管理过程之中,推动慢病管理逐渐从传统方式向全面的数字化方式过渡。虽然以慢性病照护模型为代表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且其有效性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验证,但在当前我国的慢病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导致以协同护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技术尚未得到有效应用。同时,数字化慢病管理领域的相关实施性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本论文系统性地研究了如何在我国的医疗场景下形成以协同护理为特征的数字化慢病管理关键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的构建与表达方法研究。针对我国慢病管理实践存在的管理角色分工不明确、缺乏数字化全流程决策支持等问题,使用路径的方式对通用性慢病管理方法进行明确可执行的表示,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与慢阻肺三类常见慢病国内外指南的分析与归纳,提炼出了包含九类共通任务的通用性管理路径,并对数字化场景下各病种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明确。在此基础上,面向我国管理模式构建了路径驱动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并通过本体对模型中包含的结构化知识与具体路径中的医学决策知识进行了表达。(2)数字化背景下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针对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问题与相关个性化管理研究的局限性,一方面,从移动健康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分析入手,基于目标导向型设计方法中的用户建模过程,结合相关健康行为理论,提炼了面向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提升的用户模型,结合问卷与访谈结果识别出了三类患者虚拟角色与其对应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从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实践入手,基于本体与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一种根据患者特征为其推荐相关文章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基于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了一种在虚拟管理环境中根据患者与管理师状态给出干预建议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3)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针对我国慢病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缺乏理论指导以及多病种集成性较低等问题,基于所构建的模型与个性化管理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包含智能服务引擎与客户端两大组件的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智能服务引擎以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本体为核心,能够通过多种类型的接口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储与全场景决策支持服务;客户端中的医生工作平台基于共通性路径任务设计,能够辅助不同角色的医护人员执行具有时序性与闭环性的协同式管理;客户端中的患者移动终端基于所提炼的个性化需求与行为改变轮设计,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依从性。所实现系统目前已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了实际的部署与应用。(4)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针对数字化场景下管理系统评价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基于面向远程医疗的综合评估模型,提炼了包含评价角色、评价重点与评价角度三个维度的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所实现系统进行了不同证据水平的实践评价,包括基于系统真实数据的回顾性评价、面向慢阻肺患者的前后对比试验与面向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系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合作,开展医患之间高效互动的闭环式协同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日常生活质量与疾病认知水平。总的来看,本论文所提出的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慢病管理实践与慢病管理领域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为数字化慢病管理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0](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二、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健康自我管理概况与发展 |
2.2 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测评工具 |
2.3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研究 |
第三章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量性研究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工具 |
4.3 资料收集 |
4.4 统计数据分析方法 |
4.5 伦理审批 |
4.6 质量控制 |
4.7 技术线路图 |
4.8. 结果 |
4.9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创新性和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单中心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双心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单中心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
1.对象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第二部分 单中心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双心干预研究 |
1.对象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双心医学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3)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1.2.2 文献小结 |
1.3 研究假设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理论框架 |
1.6 技术路线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伦理审查 |
2.1.5 样本量估计 |
2.1.6 抽样方法 |
2.2 调查内容 |
2.2.1 问卷调查 |
2.2.2 测量工具 |
2.2.3 体格检查 |
2.2.4 预调查 |
2.2.5 质量控制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 |
3.2 患者量表的得分情况 |
3.2.1 HRQoL得分情况 |
3.2.2 HBP-HL得分情况 |
3.2.3 自我管理得分情况 |
3.2.4 自我效能得分情况 |
3.2.5 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
3.2.6 服药依从性得分情况 |
3.3 HRQoL、影响因素相关关系的探索 |
3.3.1 不同患者一般资料的HRQoL得分情况比较 |
3.3.2 不同一般资料对HRQoL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
3.3.3 HBP-HL与 HRQoL的直接关系 |
3.3.4 自我管理与HRQoL的直接关系 |
3.3.5 自我效能与HRQoL的直接关系 |
3.3.6 社会支持与HRQoL的直接关系 |
3.3.7 服药依从性与HRQoL的直接关系 |
3.3.8 研究对象主客观因素与HRQoL的多元回归分析 |
3.4 HRQoL、影响因素间接关系的探索 |
3.5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HRQoL影晌因素模型的建立 |
3.5.1 HRQoL影晌因素理论结构模型的建立 |
3.5.2 HRQoL影晌因素理论结构模型的拟合情况及其路径系数检验 |
3.5.3 HRQoL影晌因素理论结构模型的修正与拟合情况 |
3.5.4 HRQoL影晌因素修正后模型的路径系数检验 |
3.5.5 HRQoL影晌因素结构模型的最终确定 |
3.5.6 HRQoL影晌因素模型中的直接与间接效应解析 |
4 讨论 |
4.1 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现状 |
4.1.1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生理领域有待提高 |
4.1.2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测量学指标等一般情况不容乐观 |
4.1.3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素养亟待提高 |
4.1.4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以中低水平居多 |
4.1.5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薄弱环节是病情监测 |
4.1.6 应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 |
4.1.7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尚可,擅自调、停药需关注 |
4.2 HBP-HL对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HRQoL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
4.3 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HRQoL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4.3.1 HBP-HL→社会支持→HRQoL路径 |
4.3.2 自我效能→自我管理→HRQoL路径 |
4.3.3 年龄、颈围→自我管理→HRQoL路径及颈围→上肢收缩压→HRQoL |
5 小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与生命质量的相关关系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来自山东省三县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综述 |
2.1 社会资本理论 |
2.2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 |
2.3 社会资本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 |
2.4 研究评述 |
2.5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资料与方法 |
3.1 资料来源 |
3.2 调查方法与内容 |
3.3 相关指标的测量 |
3.4 资料分析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4.1 调查人群的个人基本特征 |
4.2 调查人群的社会资本状况 |
4.3 调查人群的生命质量状况 |
4.4 社会资本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 |
讨论 |
5.1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资本的基本状况 |
5.2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基本状况 |
5.3 社会资本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特色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基于中医典籍的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理论研究背景 |
1.1.2 社会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新编导引功法 |
2.1.2 高血压 |
2.2 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
2.2.1 高血压的临床分类与分型 |
2.2.2 中医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分析 |
2.2.3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分析 |
2.3 高血压的运动干预治疗研究现状 |
2.3.1 传统运动对高血压干预治疗研究现状 |
2.3.2 现代运动对高血压干预治疗研究现状 |
2.4 高血压的相关评价指标研究 |
2.5 小结与展望 |
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被试来源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剔除、脱落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动作分析法 |
3.2.3 实验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研究结果 |
4.1 新编导引功法的创编结果 |
4.1.1 新编功法编创原则 |
4.1.2 新编功法编创过程 |
4.1.3 新编功法编创来源 |
4.1.4 新编导引功法特点 |
4.2 受试者基本情况 |
4.3 受试者血压、脉压、心率的变化 |
4.4 受试者BMI指数的变化 |
4.5 受试者血糖水平的变化 |
4.6 受试者血脂水平的变化 |
4.7 受试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 |
4.8 受试者抑郁、焦虑量表评分结果的变化 |
4.9 受试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的变化 |
4.9.1 受试者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结果的变化 |
4.9.2 受试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结果的变化 |
5.分析与讨论 |
5.1 受试者基本情况及特征分析 |
5.2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生理机能的影响 |
5.3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生化机能的影响 |
5.4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情绪情感的影响 |
5.5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6.结论 |
7.研究不足与展望 |
8.参考文献 |
9.致谢 |
10.附录 |
附录一:新编导引功法 |
附录二:参加者健康档案 |
附录三: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表 |
附录四: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
附录五:科研知情同意书 |
附录六:实验相关图片 |
(6)高血压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研究及MCID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
1.2 高血压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研究 |
1.3 高血压PRO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2 高血压PRO研究存在的问题 |
3 研究意义和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1.1 研究对象 |
1.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
1.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
1.2 调查现场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确定 |
2.2 调查内容和调查工具 |
2.2.1 高血压PROISCD-HY(V1.0)量表 |
2.2.2 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调查 |
2.2.3 高血压患者健康状况调查 |
2.2.4 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调查 |
2.3 调查方法 |
2.3.1 问卷调查方法 |
2.3.2 体格检查 |
3 研究内容 |
3.1 计算PROISCD-HY(V1.0)量表总分、各领域和侧面得分 |
3.2 制定高血压PRO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 |
3.2.1 锚法 |
3.2.2 分布法 |
3.3 不同用药方案和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PRO比较 |
4 统计分析方法 |
5 质量控制 |
6 伦理学原则 |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1.1 研究对象的总体人口学特征 |
1.2 不同用药方案和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 |
2 研究对象的总体PRO情况 |
3 高血压患者PRO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制定 |
3.1 主观锚法制定MCID |
3.1.1 以主观锚法制定MCID正向变化值和负向变化值 |
3.1.2 以主观锚法制定MCID(不分正负向变化) |
3.2 分布法制定MCID |
3.2.1 以效应值(ES)和标准差(SD)为中介指标计算MCID |
3.2.2 以标准测量误差(SEM)和可靠变化指数(RCI)为中介指标计算MCID |
3.3 高血压患者PRO的最终MCID |
4 不同用药方案和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PRO比较(统计学角度) |
4.1 不同用药方案和血压水平组合高血压患者PRO情况 |
4.2 不同用药方案和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PRO两因素方差分析 |
5 不同用药方案和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PRO比较(MCID角度) |
讨论 |
1 高血压患者的PRO现况 |
2 高血压PRO量表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制定 |
3 不同用药方案和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PRO有差异 |
4 研究不足之处 |
5 下一步研究计划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综述 高血压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与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延续性护理概念及现代应用 |
1.2.1 延续性护理的相关概念 |
1.2.2 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建立 |
1.2.3 我国延续性护理模式 |
1.2.4 国内延续性护理发展现状 |
1.3 延续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需求及应用 |
1.3.1 高血压脑出血延续性护理需求 |
1.3.2 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风险因素 |
1.3.3 高血压脑出血延续性护理方法 |
1.4 现有脑出血恢复期延续性护理研究的不足 |
1.5 相关定义 |
1.5.1 高血压 |
1.5.2 脑出血 |
1.5.3 偏瘫 |
1.5.4 出院计划 |
1.5.5 康复 |
2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及主要照护者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 |
2.1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调查对象 |
2.2.2 调查工具 |
2.2.3 需求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2.2.4 调查小组的建立 |
2.2.5 调查流程的建立 |
2.2.6 调查过程 |
2.2.7 伦理原则 |
2.2.8 质量控制 |
2.3 调查结果 |
2.3.1 一般资料 |
2.3.2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现状 |
2.4 讨论 |
2.4.1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及其照顾者人口学特征分析 |
2.4.2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
3 延续性护理小组的成立及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 |
3.1 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 |
3.2 小组职责划分 |
3.3 确定纳入排除标准 |
3.4 确定评价指标 |
3.5 小组培训及考核 |
4 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延续性护理实验研究 |
4.1 对照组延续性护理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研究方法 |
4.2 实验组延续性护理 |
4.2.1 预实验 |
4.2.2 根据预实验调整研究方案 |
4.2.3 实验组研究对象 |
4.2.4 实验组研究方法 |
4.3 研究工具 |
4.4 质量控制 |
4.5 伦理原则 |
4.6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5.2 两组患者在出院后Fugl-Meyer评分比较 |
5.3 两组患者在出院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
5.4 两组患者出院后焦虑抑郁得分比较 |
5.5 两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 |
5.6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
6 讨论 |
6.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6.2 延续性护理对Fugl-Meyer评分的影响 |
6.3 延续性护理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
6.4 延续性护理对焦虑抑郁的影响 |
6.5 延续性护理对再入院率及满意度的影响 |
7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7.1 研究局限性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天麻钩藤饮结合五行音乐疗法干预-阴虚阳亢型1级高血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音乐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干预疗效研究进展 |
1. 音乐疗法的定义及国内外起源发展 |
2. 音乐疗法的作用机理 |
3. 音乐疗法的方法 |
4. 音乐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干预疗效研究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内外治法防治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2.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现代研究现状 |
3.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资料及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诊断标准 |
4. 纳入、排除标准 |
5. 退出、脱落标准 |
6. 试验方案 |
7. 质量控制 |
8. 统计学方法 |
9. 研究创新性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血压情况 |
3. 中医证候积分 |
4. 焦虑情绪 |
5. 抑郁情绪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研究结果分析 |
1.1 降压疗效 |
1.2 中医证候 |
1.3 焦虑情绪 |
1.4 抑郁情绪 |
2. 相关讨论 |
2.1 五行音乐降压机理讨论 |
2.2 五行音乐对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
2.3 中医药综合调摄干预1级高血压的优势与五行音乐辨证应用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附录1 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 |
附录2 焦虑自评量表(SAS) |
附录3 抑郁自评量表(SDS) |
(9)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符号清单和术语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慢病管理概述 |
1.1.1 慢病的定义与分类 |
1.1.2 慢病的全球化流行趋势 |
1.1.3 慢病管理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
1.1.4 我国慢病流行趋势及管理现状 |
1.2 慢病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
1.2.1 基于协同护理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综述 |
1.2.2 基于CCM框架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综述 |
1.3 数字化慢病管理研究进展及应用实践 |
1.3.1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 |
1.3.2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进展 |
1.3.3 数字化慢病管理国内外代表性应用实践 |
1.4 关键问题分析与论文研究内容 |
1.4.1 关键问题分析 |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与表达 |
2.1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
2.1.1 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提炼与多病种实现 |
2.1.2 面向我国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
2.2 基于本体的模型知识表达与验证 |
2.2.1 本体相关概念与构建方法 |
2.2.2 慢病协同管理模型基础本体构建 |
2.2.3 基于演绎推理的路径化决策支持 |
2.2.4 本体构建结果与技术性评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 |
3.1 基于健康行为理论的患者个性化管理需求分析 |
3.1.1 移动健康应用设计方法概述 |
3.1.2 面向自我管理依从性增强的用户模型提炼 |
3.1.3 用户虚拟角色构建与需求识别 |
3.2 基于健康推荐系统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
3.2.1 健康推荐系统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
3.2.2 健康知识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2.3 基于测试集的推荐系统评估 |
3.3 基于强化学习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研究 |
3.3.1 强化学习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 |
3.3.2 策略生成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3.3.3 基于虚拟环境的训练结果与模型评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面向全场景决策支持的智能化慢病服务引擎构建 |
4.1.1 以引擎为核心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4.1.2 基于多种软件框架的云端引擎实现 |
4.2 基于路径任务的医生协作工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
4.2.1 路径任务驱动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设计 |
4.2.2 基于网页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实现 |
4.3 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患者移动终端设计与实现 |
4.3.1 行为改变轮驱动的干预功能设计 |
4.3.2 面向多平台的移动终端功能实现 |
4.3.3 面向患者依从性的移动终端试点性应用评价 |
4.4 系统部署与实际应用情况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研究 |
5.1 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 |
5.1.1 慢病管理领域评价方法概述 |
5.1.2 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提炼 |
5.2 基于系统观察性数据的回顾性评价 |
5.2.1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
5.2.2 回顾性评价结果总结 |
5.3 基于多层次临床试验的前瞻性评价 |
5.3.1 探究慢阻肺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前后对比试验 |
5.3.2 探究高血压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四、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司树玲. 山东大学, 2021(09)
- [2]单中心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双心干预研究[D]. 赵静思. 大理大学, 2021(09)
- [3]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模型构建[D]. 陈婷.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4]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来自山东省三县的实证研究[D]. 刘思琦. 山东大学, 2021(02)
- [5]基于中医典籍的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D]. 陈香序.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2)
- [6]高血压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研究及MCID制定[D]. 唐顺定.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7]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与效果研究[D]. 汤雅迪.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8]天麻钩藤饮结合五行音乐疗法干预-阴虚阳亢型1级高血压临床研究[D]. 辛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 汪哲宇. 浙江大学, 2021(01)
- [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