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治疗

心肌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治疗

一、心肌声学造影引导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姚璐,左蕾,王静,鲁孝楠,赵家,何金,雷常慧,拓胜军,刘丽文[1](2021)在《心肌声学造影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经Liwen术式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改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心肌声学造影(MCE)技术定量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Liwen术式)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改变, 为全面评价Liwen术式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远期预后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行Liwen术式治疗的HOCM患者45例, 分别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MCE检查, 采用QLab 10.8脱机软件行时间-强度灌注曲线分析, 获取心肌血容量(A值)、心肌血流速度(β值)和心肌血流量(A×β值)等心肌微循环灌注定量参数, 比较术前与术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 术后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厚度显着减低, 左室流出道压差明显减小, 二尖瓣反流减少, SAM征严重程度显着减轻(均P<0.001);LVEF值在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560), E/e′值术后显着降低(P=0.015)。与术前比较, 术后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A值无显着改变(P>0.05), β值及A×β值显着增高(均P<0.05)。结论 HOCM患者行Liwen术式治疗后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心肌微循环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显着增加, 提示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显着改善。MCE为Liwen术式治疗HOCM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改变提供了无创定量评价参数。

罗晓亮,袁建松,杨伟宪[2](2021)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临床操作规范》文中研究说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类亚型,因肥厚的室间隔造成左心室梗阻而得名。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部分HOCM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耐受,需要非药物方法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已完成了近500例HOCM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制定了HOCM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临床操作规范,主要包括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及术后监测等,并提出了并发症的处理策略。建议全国心内科医师高度重视并开展此项检查和治疗技术,以提高我国HOCM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水平。

樊镇阁,徐臣年,刘洋,白炜,李昱茜,刘丽文,杨剑[3](2021)在《3D打印技术辅助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8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心血管模型在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术前评估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治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并施行Liwen术式治疗的患者8例。术前采集患者CT检查影像学数据,将其导入Mimics软件进行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患者全心解剖模型,即进行术前影像学评估。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经胸超声行术中监测并评价手术情况,术后1、3、6个月及每年进行随访观察,结合影像学及3D打印技术进行术后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量的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术前术后静息和负荷时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数据差异。结果 8例患者成功施行了Liwen术式,3D打印模型能够准确复制患者心脏的个体化解剖结构,辅助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术前评估,术中手术情况和术后3D打印模型与实际手术情况相符。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58.36±6.21)%vs (46.25±7.62)%],最大室间隔厚度减小[(13.92±3.56)mm vs (25.42±4.93)mm],二尖瓣反流量减小[(1.04±0.41)ml vs (10.14±3.72)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998、14.539、4.726,P=0.015、0.005、0.041),静息时和负荷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均减小[90.45(90.00,110.00)mmHg vs7.00(6.00,10.00)mmHg;141.00(89.25,150.00)mmHg vs 16.50(15.00,17.85)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521,P=0.012;Z=2.521,P=0.012)。术前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Ⅲ级者5例,Ⅳ级者3例,术后6个月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级为6例,Ⅱ级2例。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Liwen术式术前评估对治疗心肌肥厚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郑顺文[4](2020)在《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Ⅰ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后长期生存率背景和目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接受最佳药物治疗后仍具有严重梗阻和明显症状者需考虑室间隔减容包括外科心肌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酒精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外科心肌切除术一直是梗阻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经典手术治疗,然而由于其手术创伤大,需要全身麻醉,对于某些高龄且合并基础疾病多或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并不是最佳的方式。1995年PTSMA开始运用于HOCM患者,且许多中远期的随访结果证实了PTSMA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PTSMA逐渐被视为HOCM患者经典外科心肌切除术替代方案。然而关于这种手术的长期安全性仍存在争议,因其人为造成的心肌坏死及局部瘢痕,有可能增加术后室性心律失常风险。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判断其长期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01年4月至2019年2月接受经皮无水酒精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过查阅病案记录患者的基础资料、临床病史、手术情况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患者的存活状态、临床表现,生活质量等。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所有HOCM患者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PTSMA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同期在本院因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患者以及按照年龄和合并多项基础疾病倾向性评分匹配的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共入选行PTSMA的HOCM患者104例,年龄(54±15)岁,其中女性41例(38.7%)。随访时间为37.5(14.3,76.8)个月,末次随访时共12例患者死亡(HOCM-PTSMA死亡组),生存者92例(HOCM-PTSMA存活组)。HOCM-PTSMA死亡组患者NYHA心功能Ⅲ/Ⅳ级者占比例高于HOCM-PTSMA存活组(P=0.036),左心室后壁厚度大于PTSMA-HOCM存活组(P=0.006)。入选的HOCM患者PTSMA即刻成功率为66%(70/104),HOCM-PTSMA死亡组患者术中无水酒精用量为(2.9±0.8)ml,有多于HOCM-PTSMA存活组[(2.4±1.0)ml]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行PTSMA的HOCM患者术后5、10、15年无全因死亡生存率分别为90.1%和78.3%和56.9%,无HOCM相关死亡生存率分别为91.3%和79.4%和57.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是HOCM患者PTSMA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97,95%CI 1.29218.977,P=0.020)。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组患者共32例,其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比例高于PTSMA组(P<0.001),年龄、性别、合并症(心房颤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左心房内径等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8(17.6,64.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死亡事件。按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倾向匹配的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3例,随访时间(55.0(29.2,83.0)月),随访期间发生5件死亡事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TSMA组患者无全因死亡和无HOCM相关死亡生存率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组或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者及按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倾向匹配的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相比,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接受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具有良好的长期生存率。Ⅱ老年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背景和目的:评估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在老年药物难治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01年4月至2019年1月经皮无水酒精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11例,按照年龄分成青年组(<55岁)和老年组(≥55岁)。通过查阅病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病史、手术情况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所记录患者的生命状态、临床表现和心功能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生存曲线。结果:一共111名患者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56岁(15,82),女性共42名(37.8%),其中青年组中位年龄43.5岁(15,54),老年组中位年龄为63岁(55,82)。总体消融成功率68.5%,青年组、老年组分别为66.7%&70.0%。术中无水酒精中位注射量为2ml(1,5),青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2.1ml(1,5)和2ml(1,5),p=0.728。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低血压为手术常见并发症,2例患者(5564岁)因持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患者(66岁)因术后室颤、心源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永久起搏器植入,由于室颤或室速引起的心脏骤停复苏等)发生率较青年组高(p=0.06)。111例患者除外1例围手术期死亡对其余110例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5.5±48.5月(范围3212月),随访率为86.4%(95/110),全因死亡11例,总死亡率10%(11/110),除外一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10例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关死亡包括6例心源性猝死,3例因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致死,1例心衰致死。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酒精消融术后1、5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6.9%、93.4%和81.1%。青年组和老年组1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97.7%、97.7%、91.6%&96.2%、89.7%、66.4%,p=0.068。结论:老年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酒精消融的效果与青年患者相当,但手术相关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可能增加,术后长期无全因死亡生存率略低于青年组患者。Ⅲ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5年临床疗效分析背景和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最常见的心律不齐,HCM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增加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心力衰竭进展等风险,是导致HCM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对于大多数难治性的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对长期维持窦率,改善临床心功能,减少心衰再入院和减少总体死亡率具有潜在的作用。然而,关于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对于肥厚型心肌病的5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尚未报道。本研究目的是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5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和判断其影响因素。方法和结果:一共152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20例患者包括阵发性AF(n=60,50%)和持续性AF(n=60,50%),平均年龄61±9.8岁,女性(n=43,35.8%)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catheter ablation,CA)和32例患者接受房颤常规药物治疗以及117例与CA组按照HCM类型匹配的非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在120例CA患者中,50例(41.7%)经过一次房颤消融后最终维持窦率,另70例(58.3%)发生房颤复发事件,其中有48例(40%)接受2次以上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包括38例经历了2次CA手术,8例经历了3次CA手术,2例经历了4次CA手术,剩余22例患者选择药物治疗,共发生180次经导管射频消融术。1例(0.55%)患者在手术中因锁骨下静脉穿刺时错误地穿刺动脉而死于血气胸,2例(1.1%)患者发生一过性心脏压塞经急诊心包穿刺得到改善,1例(0.55%)患者因CA术后并发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导致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截止最后一次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1.9±31.6月,共有82例(68.3%)维持窦律。HCM合并房颤患者接受首次CA后的临床复合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衰再入院和新发脑卒中发生率低于非CA组(p=0.023),并且与没有房颤匹配HCM类型的普通患者相当(p=0.729)。女性(HR 2.358,95%CI 1.151?4.831;P=0.019),NYHA心功能等级Ⅲ-Ⅳ(HR 2.422,95%CI 1.032?5.685;P=0.042),左心房直径≥50mm(HR 3.319,95%)CI 1.469?7.499;P=0.004)是多次经导管消融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大多数合并难治性房颤的HCM患者中,CA能够成功恢复长期的窦性心律并改善临床症状,尤其是对于那些心房直径较小且NYHA心功能评分较小的患者。此外,CA可能预防HCM合并房颤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吴玥瑾[5](2020)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犬室间隔心肌激光与射频消融的对比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心肌肌节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全球人群的疾病发生率可高至1/500。临床上根据疾病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将HCM分为两种常见的类型,即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其中伴发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LVOTO)的肥厚型心肌病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主要有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形成的固定性狭窄,造成左室流出道阻塞(占患者高达70%),从而导致心力衰竭伴呼吸困难,胸痛,心房纤颤和猝死。因此,大多数治疗策略旨在扩大LVOT并减轻L VOT阻塞。对于耐药性、外科手术不能耐受患者,考虑到室间隔酒精消融术的风险及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带来的各种严重并发症等情况,需要开发尝试新型微创方法。Liwen liu等开创了新的治疗方式即“Liwen术式”经皮室间隔心肌内射频消融术及经皮室间隔心肌内激光消融术,前者已应用于临床初试验,效果显着;后者尚处于动物实验的探索阶段。因此,本研究将参考liu团队的两种微创消融方法并调整为适合实验犬的条件,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的经皮心肌室间隔消融术(激光消融、射频消融)的差异性,为临床进一步开展微创消融术提供参考。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比较经皮室间隔心肌内激光消融术及射频消融术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以更好地适应临床的需求。方法实验动物采用10只成年比格犬(均健康,雌雄不限)。按体重编号为1-10号,随机分为激光组和射频组,每组各五只。对每只犬室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分别消融。激光组采用激光消融法:其中基底段功率1W时间180s,中间段功率1W时间300s;射频组采用射频消融法:其中基底段功率15W时间45S,中间段功率25W时间45S。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1月行常规超声、心肌超声造影、血清学检查,术后1周、1月行心脏增强CT,术后1月处死所有实验犬,解剖实验犬心脏,评估消融灶范围。结果所有实验犬术后未出现明显的生活习惯改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室间隔穿孔、气胸、心包填塞、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等),心电图未出现明显变化。消融后两组实验犬超声参数变化趋势相同,两组实验犬LVOT内径术后即刻较术前均增宽,术后1周较术前降低,术后1月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实验犬舒张期室间厚度术后即刻较术前增厚,术后1周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月较术前均变薄(P<0.05);两组实验犬术后EF值术后即刻较术前减低(P<0.01),术后1周、1月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实验犬LVOT峰值梯度术后即刻较术前均降低(P<0.01),术后1周较术前增加(P<0.01),术后1月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实验犬二尖瓣前向流速E/A值术后即刻、术后1周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1月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实验犬组织多普勒频谱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E’/A’值术后即刻、消融后1周及1月较术前均减低(P<0.05)。两组实验犬室间隔的运动幅度(基底,中间段)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月较术前均减低(P<0.01),两组实验犬左室后壁的运动幅度(基底段,中间段)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月较术前均增加(P<0.05)。两组实验犬的心肌酶(CK、CK-MB、LDH)术后即刻较术前均有显着增加(P<0.05)。实验犬激光及射频在消融术后1周及1月心脏增强CT消融灶范围:激光组消融部位体积1W300s均大于1W180s(P<0.05);射频组消融部位体积25W45s均大于15W45s(P<0.05);射频组消融部位体积均大于激光组(P<0.01)。实验犬心脏大体标本消融灶范围:激光组消融部位1W300s横径、长径及体积均大于1W180s(P<0.05);射频组消融部位25W45s较15W45s,仅体积增大(P<0.05);激光组消融灶的横径、长径及体积均小于射频组(P<0.01),而消融时间长于射频组(P<0.01)。结论1、激光及射频消融两种手术方法均可对犬室间隔心肌造成不同程度毁损,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行性。2、两种方法对比,激光组穿刺时间和消融时间长于射频组,但射频组比激光组消融范围更大,而激光组凝固性坏死范围更精确。3、二维超声在进针路径的选择、消融范围的实时监控、消融过程中室间隔以及心脏整体功能变化的动态观察具有重要的价值。4、心肌超声造影及增强CT在实时、便捷、客观地评价术后即刻、术后随访过程中消融范围及消融效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袁超[6](2020)在《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声学造影与心电图的相关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显示肥厚心肌微循环灌注状况,并评估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32例HCM患者(HCM组)和2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MCE检查,分析图像后获得超声灌注参数: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上升斜率(RS):达峰时间(TTP)。对HCM组和对照组的超声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灌注参数与ST-T下移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ST段压低程度与心肌微循环障碍之间的关系,HCM组 PI 和 AUC 均低于对照组(t=12.530,P<0.001;t=11.134,P<0.001),RS 和 TTP 均未见显着差异(r=1.489,P=0.145;t=0.033,P=0.973),HCM组所有患者均存在ST-T改变(t=8.294,P<0.001,t=6.298,P<0.001),对照组心电图均为阴性结果。PI与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或低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48(P=0.051)和r=-0.141(P=0.442)说明PI与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或低平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I与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或低平不相关:将HCM组ST段压低程度分组,以0.15mV、0.2mV分为界值分组时,两个亚组的PI值具有差异,以0.1mV为界值分组时,两个亚组的PI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肥厚型心肌病中肥厚心肌的微循环灌注明显减少,以PI和AUC这两个灌注参数改变较为明显,并发现PI与心电图ST-T压低无明显相关性,当ST段压低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心电图ST段下移与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微循环灌注有一定关系。

南晶[7](2020)在《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灌注及心肌力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应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MCE)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灌注、心肌力学特点并探讨两者之间关系。方法:选取28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和28例HCM患者为病例组,病例组再分为HCM肥厚节段心肌组(HS组)、HCM非肥厚节段心肌组(NHS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及MCE、2D-STI分析,测量心肌厚度(MT)、射血分数(EF)、二尖瓣血流频谱比值(E/A)、二尖瓣瓣环速度比值(E/e’)、三尖瓣反流压差(TR)、每搏输出量(SV)、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峰值强度(PI)、曲线平均斜率(RS)、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总体纵向应变(GLS)、总体圆周应变(GCS);将最厚心肌(TMT)节段的峰值强度(PI)、曲线平均斜率(RS)、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均除以相对应最厚心肌厚度(TMT)得出标化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PI、AU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05、?=5.029,P<0.01);标化HS组s-RS、s-PI、s-TTP、s-AU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52、?=68.416、?=13.623、?=68.256,P<0.05),NHS组s-PI、s-AU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416、?=68.256,P<0.05);HS组、NHS组GLS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899,P<0.05);HS组TTP与GLS呈负相关关系(r=-0.637,P<0.001),PI、AUC与GLS均呈正相关关系(r=0.558、r=0.688,P<0.001),标化HS组s-TTP与GLS呈负相关关系(r=-0.569,P<0.005),s-PI、s-AUC与GLS均呈正相关关系(r=0.682、r=0.706,P<0.001);HS组TTP、s-TTP与GCS呈负相关关系(r=-0.396、r=-0.441,P<0.05)。结论:HCM患者心肌灌注与心肌力学均受损,并且累及所有心肌节段。标化的心肌灌注参数更能反映HCM患者心肌微循环的真实情况。HCM患者心肌灌注与心肌力学两者存在恶性循环关系,心肌微循环与心肌力学改变呈一致性改变。

刘媛媚[8](2020)在《合并房颤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化学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合并心房颤动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近期疗效,总结合并心房颤动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心肌化学消融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入辽宁省人民医院自1999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行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共283例,将这些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成两组:合并心房颤动组(A-HOCM),未合并心房颤动组(N-HOCM),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行心肌化学消融治疗后的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探讨合并心房颤动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心肌化学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心肌化学消融术结果:合并心房颤动组患者术后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及早搏后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较术前明显下降{[12(4.00,20.00)vs72(29.00,104.50)]mm Hg,[39(27.50,47.50)vs109(85.00,130.00)]mm Hg,P均<0.05},术后左心室流出道的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加{[15(11,16)vs10(7,11)]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合并心房颤动组术后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及早搏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较术前明显下降[(21.81±16.61 vs 68.26±35.53)mm Hg,(37.67±21.91 vs 119.13±38.15)mm Hg,P均<0.05],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加[15(11,18)vs9(7,11)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心肌化学消融术结果有效性比较:两组术前术后静息及早搏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变化值{[⊿60(25.00,89.50)]mm Hg vs[⊿44(23.75,63.00)]mm Hg,P=0.051;⊿(70.18±50.83)mm Hg vs⊿(81.11±42.25)mm Hg,P=0.180}及左心室流出道内径变化值{[⊿4.6(0,7)]mm vs[⊿4.5(2,9)]mm,P=0.125}无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降低幅度百分比均超过50%[77(57,100)%vs71(53,85)%,P=0.095],早搏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降低幅度百分比均超过30%[(47±43)%vs(58±25)%,P=0.216],且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提示两组患者行心肌化学消融术结果均有疗效。2.短期随访结果:合并心房颤动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未合并心房颤动组[17.8%(8/45)vs 9.7%(23/238),P>0.05],但无统计学差异。3.长期随访结果:合并心房颤动组术后全因死亡率较未合并心房颤动组明显增高[13.3%(6/45)vs2.1%(5/238),P<0.05],合并心房颤动组术后长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未合并心房颤动组[22.2%(10/45)vs9.7%(23/238),P<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无论是否合并心房颤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均可获得疗效,且效果较好。2.合并心房颤动较未合并心房颤动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死亡率更高,行化学消融术更易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慎重,治疗心房颤动对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或许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付建莉[9](2019)在《激光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动物实验研究及外科疗效的超声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实验一激光消融离体羊室间隔目的:研究不同功率的激光(LA)消融离体羊室间隔的范围和特性,了解激光在心肌组织的消融特点,为活体动物实验及以后激光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27块新鲜离体羊室间隔组织块按2W、3W、4W分为3组,每组按500J、1000J、1500J再分3组,每组3份,激光消融结束后沿针道剖开心肌组织,观察消融区的形态及特点并测量消融范围,计算消融区域的体积。结果:消融区域的心肌组织呈灰白色凝固坏死,向外为充血反应区。3W、4W组消融中心均可见到明显的炭化区及气化区,2W组中心未见炭化区及气化区。随着能量增加,消融区范围增大,碳化区及气化区范围增大。2W1000J、3W1000J、4W1000J组间体积比较,2W1000J与3W1000J组间有统计学意义,3W1000J与4W1000J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3W的500J、1000J、1500J组间体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功率激光消融的范围、消融中心的碳化程度不同,了解激光在心肌组织消融的特点,为活体动物实验及以后激光消融用于临床提供参考。实验二超声引导下经胸激光消融羊室间隔目的:探讨治疗HOCM的新方法,观察超声引导下经胸激光消融羊室间隔(TPLA)的长期效果,评估此方法在健康羊模型中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只健康的小尾寒羊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是用3W1000J的激光消融,对照组只是进鞘管,不进行激光消融。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阶段,随访观察测量超声心动图参数、心电图(ECG)、心脏磁共振(CMR)、血清学、病理检查和电镜。结果:术后12个月随访观察所有动物均存活,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血清学检查,实验组术后肌钙蛋白含量明显升高(5.63±1.94 ng/m L vs.0.05±0.02 ng/m L,p<0.05)。消融部位的室间隔厚度明显变薄,(8.40±0.45 mm vs 3.11±1.14 mm,p<0.05)。超声M型示,消融区域室壁的运动搏幅与术前相比明显减低(11.43±0.98mm vs 5.86±1.46mm),消融区的纵向应变较术前绝对值减低(-22.38±2.25%vs-16.79±1.15%),收缩期达峰时间较对侧室壁明显延迟(14.57±25.05ms vs 141.14±61.52ms)。1年后复查CMR,消融区域的室间隔钆延迟明显增强、室壁变薄。HE、马松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消融部位心肌受损明显坏死并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电镜显示心肌的超微结构受损。对照组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胸激光消融羊室间隔经长期观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可以明显减少IVS的厚度,降低局部室壁的收缩力,可以成为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实验三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HOCM患者外科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短期改变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改良Morrow术后短期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寻找敏感的超声指标,用于后期评价激光消融应用于临床的疗效。方法:外科术后的HOCM患者23例,运用Qlab软件脱机分析对比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数据,研究左心室常规超声参数,以及整体及16个节段局部的纵向应变和圆周应变。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HOCM患者LVOT内径及压差明显改善,收缩末左房、左房容积指数显着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整体及各节段的纵向应变和圆周应变都有明显减低,而术后3个月室壁的纵向应变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与术前相比,整体及各节段纵向应变无明显变化,而整体圆及部分节段的圆周应变明显减低。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尤其是圆周应变,是评价HOCM患者外科术后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室壁收缩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

刘丽文,左蕾,周梦垚,李静,周晓东,何光彬,张军,张金洲,刘兵,杨剑,徐博[10](2019)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文中提出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PIMSRA治疗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9例(室间隔厚度≥15 mm且≤25 mm),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即刻、1、3和6个月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内径和峰值压力阶差等,并评估术后6个月症状、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运动负荷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和运动总时间。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前间隔厚度和后间隔厚度均增加[分别为(24.7±2.7)mm比(21.5±2.6)mm,P<0.05;(22.6±3.3)mm比(21.1±2.5)mm,P<0.05],左心室流出道内径增宽[(8.2±3.4)mm比(4.8±2.2)mm,P<0.05],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和二尖瓣反流量均减小[分别为(26.8±19.6)mmHg(1 mmHg=0.133 kPa)比(83.3±32.4)mmHg,P<0.05;(2.0±1.9)ml比(3.2±3.0)ml,P<0.05]。与术后即刻比较,术后1个月前间隔厚度、后间隔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均减小[分别为(17.5±2.0)mm比(24.7±2.7)mm,P<0.05;(16.9±2.1)mm比(22.6±3.3)mm,P<0.05;(11.6±4.0)mmHg比(26.8±19.6)mmHg,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3和6个月前间隔和后间隔厚度均减小[分别为(14.8±1.7)mm和(13.4±2.0)mm比(17.5±2.0)mm,P均<0.05;(12.9±1.9)mm和(12.3±2.4)mm比(16.9±2.1)mm,P均<0.05]。术后3和6个月的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激发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减小[(25.5±11.4)mmHg比(147.8±58.0)mmHg,P<0.01],运动总时间增长[(9.3±1.6)min比(6.7±1.6)min,P=0.03]。术后6个月,5例患者症状消失。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例,Ⅲ级7例,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为6例,Ⅱ级3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MSRA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新技术。

二、心肌声学造影引导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肌声学造影引导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临床操作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1 PTSMA的发展史
2 PTSMA的疗效及安全性
3 PTSMA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1 PTSMA的适应证
    3.2 PTSMA的禁忌证
4 PTSMA的操作径路及要点
    4.1 径路选择和引导方式
    4.2 术前准备
    4.3 操作要点
5 PTSMA术后并发症
    5.1 围术期心律失常
    5.2 冠状动脉损伤与非靶消融部位心肌梗死
    5.3 心包填塞
6 PTSMA术后康复及随访

(3)3D打印技术辅助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8例(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仪器与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4)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后长期生存率
    前言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本文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老年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前言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本文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5年临床疗效分析
    前言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本文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超声引导下经皮犬室间隔心肌激光与射频消融的对比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室间隔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6)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声学造影与心电图的相关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灌注及心肌力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分组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仪器与造影剂采用
        2.2 图像采集
        2.3 图像分析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合并房颤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化学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PTSMA操作方法
    1.3 疗效判断标准和成功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三)研究结果
    1.1 临床基线资料
    1.2 PTSMA结果
    1.3 A-HOCM组与N-HOCM组患者PTSMA有效性比较
    1.4 随访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肥厚型心肌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及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9)激光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动物实验研究及外科疗效的超声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一、肥厚型心肌病
        1.定义
        2.特点
        3.治疗
        4.特殊类型的心肌肥厚
    二 激光的热效应
实验一 激光消融离体羊室间隔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超声引导下经胸激光消融羊室间隔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二 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HOCM患者外科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短期改变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心肌声学造影引导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心肌声学造影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经Liwen术式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改变[J]. 姚璐,左蕾,王静,鲁孝楠,赵家,何金,雷常慧,拓胜军,刘丽文.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1(11)
  • [2]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临床操作规范[J]. 罗晓亮,袁建松,杨伟宪.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21(03)
  • [3]3D打印技术辅助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8例[J]. 樊镇阁,徐臣年,刘洋,白炜,李昱茜,刘丽文,杨剑.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1(03)
  • [4]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D]. 郑顺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超声引导下经皮犬室间隔心肌激光与射频消融的对比实验研究[D]. 吴玥瑾. 郑州大学, 2020(02)
  • [6]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声学造影与心电图的相关关系研究[D]. 袁超.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1)
  • [7]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灌注及心肌力学的相关性研究[D]. 南晶.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合并房颤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化学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D]. 刘媛媚.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9]激光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动物实验研究及外科疗效的超声评价[D]. 付建莉.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10]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 刘丽文,左蕾,周梦垚,李静,周晓东,何光彬,张军,张金洲,刘兵,杨剑,徐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04)

标签:;  ;  ;  ;  ;  

心肌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