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微量铜(论文文献综述)
李呈宏[1](2013)在《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操作简便和仪器廉价的特点,因此应用十分广泛。分光光度试剂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各种微量金属离子,偶氮类试剂作为分光光度试剂中的一种重要的试剂,它是测定金属离子的高灵敏度显示剂。于此,论文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基础上,利用5-羧基-3-氨基-1,2,4-三氮唑为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分光光度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简称CTACPA),并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CTACPA与镧(Ⅲ)、铜(Ⅱ)离子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微量镧、铜的分析方法;基于褪色反应程度与铜(Ⅱ)、铁(Ⅲ)、钒(V)的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了痕量铜、铁、钒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CTACPA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研究了CTACPA与镧(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TACPA与镧(Ⅲ)可形成配合比为2: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4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9×104L·mol-1·cm-1,镧(Ⅲ)质量浓度在0.08~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加氢催化剂样品Pt-La/CNTs、 Pt-La/ZrO2中微量的镧,测定结果与AAS测定结果相符。研究了CTACPA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CTACPA与铜(Ⅱ)形成配合比为1: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7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6×104L·mol·cm-1。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8~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铝合金和镁合金样品中微量的铜,测定结果与AAS测定结果相符。铜(Ⅱ)催化H2O2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04-0.2g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3.0260C-7.24×10-3(C:μg/mL),相关系数为0.9996。此方法可测定头发和水样中的痕量铜,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铁(Ⅲ)催化H2O2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7.0的NH4Ac缓冲溶液介质下,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铁(Ⅲ)的质量浓度在0.02~0.2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5.7027C+0.0548(C:μg/mL),相关系数为0.9992。此方法测定头发和面粉中的微量铁,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钒(V)催化KBrO3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下,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6nm,钒(V)的质量浓度在0.02~0.2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5.3075C+0.2485(C:μg/mL),相关系数为0.9988,此方法可测定头发和花生中的微量钒,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本论文通过对CTACPA的研究,认为CTACPA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新型显色试剂,可以用于一些金属离子的检测。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35-204,No.13 Gaoliangqiao Xiejie Haidian,Beijing 100081)[2](2013)在《《光谱实验室》2012年第29卷总目次》文中研究表明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35-204,No.13 Gaoliangqiao Xiejie,Haidia,Beijing 100081)[3](2013)在《《光谱实验室》2012年第29卷分类索引》文中研究表明
吕迎春,罗艺萍,熊维伟[4](2008)在《吡啶偶氮苯试剂在光度分析中的进展》文中指出本文引用111篇文献。从吡啶偶氮苯试剂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及其在光度分析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此类试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翟庆洲,李景梅,李牧[5](2008)在《光度法测定铜的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对近年来光度法测定铜的某些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经典分光光度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导数分光光度法及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在生物样品中痕量铜测定中的应用。
柴红梅,孙雪花,黄毅,张鹏[6](2007)在《5-NO2-PACA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新显色剂-2-(5-硝基-4-4-2-吡啶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5-NO2-PACA)分光光度法测定Cu(Ⅱ)的条件,在pH=8.0的NH3-NH4C l缓冲介质中Cu(Ⅱ)与该试剂形成摩尔比为1∶2的紫红色稳定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45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3×105L.mol-1.cm-1,Cu(Ⅱ)浓度在0~10 ug/25 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并对30多种共存离子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用于奶粉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季怀萍,李菁[7](2007)在《人体血清中痕量铜的PAN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了用Cu2+-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分光光度法测定人体血清中痕量铜的最佳条件。在HCl-KCl溶液介质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2×104 L.mol-1.cm-1,Cu2+含量在02μg/m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检测限为0.5μg/dm3。操作简便、快速,该法可用于人体血清中痕量铜的测定。
姜瑞芬,张新申,张汪霞,夏先勇,龙福才,谢永洪[8](2007)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最新进展》文中认为评述了近年来铜分光光度分析的进展,内容包括:常规分光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多元络合物分光光度法、萃取分光光度法及其它。引用文献60篇。
薛云云,王小燕,何邦平,林锦明[9](2006)在《分光光度法测定元素铁铜锌镁钙含量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测定铁、铜、锌、镁、钙5种金属元素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I、CP—AES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等,其中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因其简便、快速、准确、不需特殊仪器而具有推广和普及的价值。根据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的报道,就铁、铜、锌、钙、镁5种金属元素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Box 7,No. 76 Xueyuannan Lu,Beijing 100081[10](2006)在《《光谱实验室》2005年第22卷总目次》文中指出
二、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微量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微量铜(论文提纲范文)
(1)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变色酸偶氮类显色剂 |
2.2 卟啉类显色剂 |
2.3 三氮烯类显色剂 |
2.4 荧光酮类显色剂 |
2.5 吡啶偶氮类显色剂 |
2.6 其他类显色剂 |
2.6.1 5-偶氮罗丹宁类显色剂 |
2.6.2 亚甲胺H类显色剂 |
2.6.3 偶氮苯类显色剂 |
2.6.4 二安替比林甲烷类显色剂 |
2.6.5 噻唑偶氮类显色剂 |
2.6.6 含氮唑偶氮类显色剂 |
2.7 本论文选题与研究思路 |
第三章 配合物显色机理 |
第四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4.1.1 主要实验仪器 |
4.1.2 试剂及药品 |
4.2 试剂的合成 |
4.2.1 合成原理 |
4.2.2 合成方法 |
4.3 结构鉴定 |
第五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与镧(Ⅲ)的显色反应研究 |
5.1 实验部分 |
5.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5.1.2 实验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显色剂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
5.2.2 酸度的选择 |
5.2.3 缓冲液用量的选择 |
5.2.4 CTACPA用量的选择 |
5.2.5 显色时间与体系的稳定性 |
5.2.6 配合物的组成 |
5.2.7 工作曲线 |
5.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
5.3 样品分析 |
5.3.1 样品的测定 |
5.3.2 回收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研究 |
6.1 实验部分 |
6.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6.1.2 实验方法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
6.2.2 酸度的选择 |
6.2.3 缓冲液用量的选择 |
6.2.4 CTACPA用量的选择 |
6.2.5 显色时间与体系的稳定性 |
6.2.6 配合物的组成 |
6.2.7 工作曲线 |
6.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
6.3 样品分析 |
6.3.1 铸造镁合金 |
6.3.2 铝合金样品 |
6.3.3 回收试验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 |
7.1 实验部分 |
7.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7.1.2 实验方法 |
7.2 结果与讨论 |
7.2.1 催化与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
7.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
7.2.3 反应介质和用量的选择 |
7.2.4 H_2O_2用量的选择 |
7.2.5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
7.2.6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
7.2.7 体系的稳定性 |
7.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
7.2.9 工作曲线 |
7.3 样品分析 |
7.3.1 头发中铜的测定 |
7.3.2 水中铜的测定 |
7.3.3 回收实验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的研究 |
8.1 实验部分 |
8.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8.1.2 实验方法 |
8.2 结果与讨论 |
8.2.1 催化与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
8.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
8.2.3 反应介质的选择 |
8.2.4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
8.2.5 H_2O_2用量的选择 |
8.2.6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
8.2.7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
8.2.8 体系的稳定性 |
8.2.9 共存离子的影响 |
8.2.10 工作曲线 |
8.3 样品分析 |
8.3.1 头发中铁的测定 |
8.3.2 面粉中铁的测定 |
8.3.3 回收实验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钒(Ⅴ)的研究 |
9.1 实验部分 |
9.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9.1.2 实验方法 |
9.2 结果与讨论 |
9.2.1 催化和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
9.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
9.2.3 反应介质的选择 |
9.2.4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
9.2.5 KBrO_3用量的选择 |
9.2.6 H_2SO_4用量的选择 |
9.2.7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
9.2.8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
9.2.9 体系的稳定性 |
9.2.10 共存离子的影响 |
9.2.11 工作曲线 |
9.3 样品分析 |
9.3.1 花生中钒的测定 |
9.3.2 头发中钒的测定 |
9.3.3 回收试验 |
9.4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
10.1 结论 |
10.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吡啶偶氮苯试剂在光度分析中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吡啶偶氮苯类试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
2.1 吡啶偶氮苯试剂偶联组分结构与试剂性能的关系 |
2.1.1 R1′对试剂性能的影响 |
2.1.2 R4′对试剂性能的影响 |
2.1.3 R5′对试剂性能的影响 |
2.2 吡啶环上的取代基结构对试剂性能的影响 |
3 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 |
(6)5-NO2-PACA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吸收光谱 |
2.2 酸度及缓冲溶液用量的影响 |
2.3 显色剂用量的测定 |
2.4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2.5 试剂加入次序对吸光度的影响 |
2.6 显色温度、时间和配合物的稳定性 |
2.7 配合物的组成 |
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
2.9 工作曲线 |
3 样品分析 |
(7)人体血清中痕量铜的PAN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显色条件的确定 |
2.1.1 吸收光谱 |
2.1.2 酸度影响 |
2.1.3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2.1.4 PAN的用量 |
2.1.5 配合物的稳定性 |
2.2 工作曲线 |
2.3 共存元素的影响 |
2. 4 标准加料回收率试验 |
3 实样分析 |
(8)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最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新进展 |
2.1 常规分光光度法 |
2.2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
2.3 三元缔合物体系 |
2.4 萃取光度分析 |
2.5 固相光度法 |
2.6 流动注射一光度联用技术 |
3 结束语 |
(9)分光光度法测定元素铁铜锌镁钙含量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
1.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 |
1.2 BPT—OP分光光度法 |
2 分光光度法测定铜 |
2.1 DDTC分光光度法 |
2.2 吡啶偶氮化合物分光光度法 |
2.3 铜 (Ⅱ) —麝香草酚兰—H2O2体系催化分光光度法 |
3 分光光度法测定锌 |
3.1 吡啶偶氮化合物分光光度法 |
3.2 荧光酮类化合物分光光度法 |
3.3 PAN双峰双波长吸光光度法 |
4 分光光度法测定镁 |
4.1 邻甲酚酞络合酮法 (CPC) 测定红细胞镁 |
4.2 Calmagite染料比色法 |
5 分光光度法测定钙 |
5.1 DBS—ASA分光光度法 |
5.2 喹啉偶氮类化合物分光光度法 |
5.3 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联合测定钙与镁 |
四、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微量铜(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李呈宏.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5)
- [2]《光谱实验室》2012年第29卷总目次[J].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35-204,No.13 Gaoliangqiao Xiejie Haidian,Beijing 100081). 光谱实验室, 2013(01)
- [3]《光谱实验室》2012年第29卷分类索引[J].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35-204,No.13 Gaoliangqiao Xiejie,Haidia,Beijing 100081). 光谱实验室, 2013(01)
- [4]吡啶偶氮苯试剂在光度分析中的进展[J]. 吕迎春,罗艺萍,熊维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09)
- [5]光度法测定铜的进展[J]. 翟庆洲,李景梅,李牧.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6]5-NO2-PACA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J]. 柴红梅,孙雪花,黄毅,张鹏.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 [7]人体血清中痕量铜的PAN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研究[J]. 季怀萍,李菁.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7(04)
- [8]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最新进展[J]. 姜瑞芬,张新申,张汪霞,夏先勇,龙福才,谢永洪.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07(01)
- [9]分光光度法测定元素铁铜锌镁钙含量的研究概况[J]. 薛云云,王小燕,何邦平,林锦明.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6(05)
- [10]《光谱实验室》2005年第22卷总目次[J].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Box 7,No. 76 Xueyuannan Lu,Beijing 100081. 光谱实验室,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