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inux网络防火墙系统的设计以及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殷文旭[1](2019)在《基于指纹与统计特征的HTTPS隧道流量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大量设备、数据接入了互联网,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严峻的安全挑战。一方面,各类网络攻击层出不穷,大量数据泄露事件频现报端;另一方面,流量混淆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得一些网络流量审查机制疲于应对。网络攻击工具与流量混淆工具的使用目的虽然不同,二者在规避流量检测方面采用的技术却相似。随着加密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基于深度包检测的方法逐渐失效。目前,网络安全防御者和流量审查者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在不影响正常业务的同时从规模日益增长的网络流量中准确识别出攻击或混淆流量。目前规避流量检测的主要方法是混淆,即伪装成正常业务流量,具体分为随机化、拟态和隧道三种技术。如果一种混淆流量与正常业务流量足够相似,检测系统的误报率就会急剧升高,为了不影响正常业务,检测系统将不得不放弃对此类混淆流量的封锁。为增强隐蔽性,一些混淆工具选择目前使用广泛的HTTPS网络协议进行伪装。例如,Meterpreter是Metasploit渗透测试框架中一款高级动态攻击工具。为规避流量检测,该工具衍生出包括基于HTTPS协议的隧道在内的数个变种,但目前业界公开的对其流量进行识别的研究较少。又如,Shadowsocks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抗网络流量审查工具之一,为增强隐蔽性,社区开发了simple-obfs HTTPS流量混淆插件,但业界对该插件的效果一直存疑。针对这两种HTTPS隧道工具,本文从混淆流量识别的角度进行研究。(1)在详细分析混淆流量识别及相关领域主要的两种基于深度包检测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优缺点后,提出一种将HTTPS流量的指纹特征和统计特征结合的机器学习检测方案。一方面,将HTTPS握手包中的明文指纹信息,如客户端支持的加密套件、扩展等,转化为数值特征;另一方面,基于HTTPS应用包中的统计特征构造二级特征。最后,将指纹特征、统计特征和二级特征输入机器学习分类算法训练检测模型;(2)在评估业界多个公开样本集及分析Meterpreter HTTPS和Shadowsocks Obfs两种隧道工作原理和流量特点后,设计并构建了两种HTTPS隧道流量及正常HTTPS流量的采集系统,共采集24,571条正常HTTPS流量样本,17,812条Meterpreter HTTPS隧道流量样本和7,692条Shadowsocks Obfs隧道流量样本,作为检测系统的样本集合;(3)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指纹与统计特征的HTTPS隧道流量检测系统,自动完成流量样本解析、两类特征提取、分类模型训练和样本类型判别等工作。基于该系统和样本集合测试了覆盖多种类别的8个分类算法的表现。在对比分析各个算法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三个指标后,得出随机森林算法在此样本环境下整体表现最优的结论(精确率和召回率均高于99%)。对比分析了本系统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检测两种隧道流量时得到的特征重要性排名,发现指纹特征和统计特征对两种隧道流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大致相同,且对二者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特征也基本一致,表明本方案应该有较强的扩展性。
何雨[2](2019)在《面向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家用防火墙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物联网技术深入家庭生活已经是当前时代不可阻挡的趋势。然而,人们在追逐家庭网络设备功能多样性的同时,却使家庭网络的组成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存在家庭智能设备的网络协议体系种类繁多、标准规则不统一、功能性大于安全性的现状,家庭安全网络设备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中。为了满足兼容一致、精简高效的家庭网络安全设备的需求,本文进行了一种面向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家用防火墙的研究与设计,采用在应用层能够兼容底层设备通信协议的变量安全操作协议作为家庭网络设备控制载体,精简家庭网关设备搭建家用级别的网络防火墙,针对网络协议进行数据包过滤,安全性检查等安全操作。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结合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对面向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家用防火墙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和性能需求分析,结合指标量化提出家用防火墙的整体设计方案,同时对课题研究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剖析。(2)根据家用防火墙的整体设计方案,对家庭网关进行了硬件部分的设计。其中包含对主控部分的模块、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协调器和家庭设备网络节点进行了电路原理图设计、PCB设计以及实现制板。(3)结合家用防火墙的整体设计方案与硬件部分的设计,提出软件部分设计方案。通过实现家庭设备控制网络的变量安全操作协议体系,设备端到控制端之间的协议通信,改进在以RT5350F为载体的Linux网关中的Netfilter/Iptables框架,构筑家庭环境下的网络防火墙,重构规则管理模块,自定义匹配条件,完成LuCI框架下的防火墙管理界面的设计,涵盖用户管理、端口过滤、传输控制、用户自定义等功能。测试结果表明,兼容型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资源占比相比同环境下的协议体系降低5.7%,响应率提高2.0%,而家用防火墙web端的平均响应时延为96 ms,平均错误率0.13%,用户等待时延176 ms,满足预期的设计要求,可以作为家庭设备网络体系下兼容一致,精简高效的安全设备网络体系。本文的研究工作对家用条件下的多协议体系安全网关应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闫家意[3](2019)在《网络主机发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互联网安全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网络用户安全意识的提升和网络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网络主机发现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网络主机发现技术不断涌现,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中的反扫描技术和防火墙过滤技术也在随着主机发现技术一同快速发展,在现实网络环境中,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大部分网络拓扑中使用了防火墙及过滤设备。目前,现有的主机发现方法中,少部分扫描方式可以探测到防火墙后面的主机,但是整体的发现效果不好,发现率不高。本文从上述背景出发,在基于SYN backlog侧信道思想的基础上,针对代理主机SYN backlog状态会影响网络主机发现的准确性和数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网络主机发现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SYN backlog状态序列,对SYN backlog探测的最佳时间段进行预测,并且在最佳时间段上完成网络主机发现探测。此外,本文还对子网入口过滤情况进行探测判断,最终利用概率学中的假设检验方法综合性的给出主机是否存在的结论,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在网络主机发现和准确性方面均有提升。本文遵循软件工程思想,设计并实现了网络主机扫描系统。设计环节包括系统总体实现目标,随后对系统运行的网络拓扑环境、主要模块划分和各模块功能进行了阐述,着重对一些核心模块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最后通过黑盒测试方法对网络主机扫描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证明了本系统的功能实现是正确的。本文实现的网络主机扫描系统可以满足实际网络主机发现相关的实际需求。
马正军[4](2018)在《LINUX环境下的防火墙网络安全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体系越发健全,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凸显网络体系应用价值,网络在带给人们便利同时,其所显现出的不稳定性日益突出,网络安全成为当今社会尤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通过对LINUX环境下防火墙网络安全设计与实现方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网络安全事业良性发展提供依据。
朱帅[5](2018)在《防火墙规则集动态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结合日益紧密,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渐严重。防火墙作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设备,在网络安全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访问控制规则集是防火墙最核心的配置项目,一套特定防火墙规则集只有在特定网络环境中才会有较高的数据包过滤效率,而实际网络环境瞬息万变,现有访问控制规则集的更新优化方法无法及时应对变化后的网络环境,导致防火墙过滤数据包的效率较低。因此,研究防火墙规则集动态优化方法,使防火墙能够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规则集,以适应实时网络环境,从而保持较高的数据包过滤效率和较好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防火墙的顺序匹配特性导致过滤数据包效率低下,针对现有方法局限性较大、实现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规则匹配命中率及规则匹配命中时间分布信息的防火墙规则集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防火墙运行日志,计算防火墙规则集中每条规则的匹配命中率以及匹配命中的时间分布方差,并根据这两个参数计算每一条规则的权重值,最后根据每条规则的权重值调整其在防火墙规则集中的优先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大幅降低数据包匹配规则的平均次数及数据包通过防火墙的平均时延,有效提升了防火墙过滤数据包的效率,实现了对防火墙规则集的优化。防火墙无法根据网络环境变化动态增加删除过滤规则,针对现有方法触发条件单一、没有考虑规则动态删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防火墙日志分析及入侵行为检测的防火墙自适应能力提升方法。该方法根据数据包匹配防火墙缺省规则的信息,生成新的规则插入到防火墙规则集中以减少数据包匹配规则平均次数,提升防火墙过滤效率;通过对数据包的入侵行为检测生成阻拦规则拦截具有攻击行为的数据包,提升防火墙的安全性。考虑随着新规则的不断加入导致防火墙过滤效率下降的问题,制定了一套防火墙规则生命周期检测机制,删除规则集中长时间未被数据包匹配命中的规则。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根据网络环境变化动态添加或删除防火墙规则,降低了数据包匹配规则的平均次数;并且能够对攻击行为数据包进行有效拦截,使防火墙保持较高的过滤效率和较好的安全性,提升了防火墙的自适应能力。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防火墙规则集动态优化原型系统,系统包括防火墙规则集查看、防火墙规则设置、防火墙规则集动态优化、防火墙规则动态增删、防火墙实时流量监控等功能。系统能够动态调整防火墙规则集,使防火墙保持较高的数据包过滤效率和较好的安全性。
夏小翔[6](2017)在《基于X86架构Linux网络防火墙的研究》文中提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与网络联系得越来越紧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多,网络安全问题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良好的防火墙策略可以为网络安全提供一道很好的屏障。该文分析了目前X86架构网络防火墙的特点,运用了Linux操作系统源码公开,尤其在嵌入式和网络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基于X86架构Linux网络防火墙的安全策略,该策略可对网络防火墙有针对性地灵活配置。
王珏[7](2017)在《基于龙芯2H处理器的网络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产品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目前中国的网络安全产品在软件方面已经有多家国内厂商在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硬件平台上主控芯片多采用国外处理器,CPU领域INTEL更是占据主导地位。CPU作为整个硬件架构的核心元器件,对整个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用国产芯片去替换国外芯片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采用国产64位高性能处理器龙芯2H SOC芯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网络防火墙系统。硬件方面,完成基于龙芯2H防火墙主板的开发:首先根据2H处理器特点设计硬件架构;其次根据模块化设计方法完成电路原理图;最后根据高速信号板设计流程完成PCB Layout。软件方面,重点工作是对底层软件PMON的设计:主要包含栈指针的初始化、调试串口的初始化、设置CPU地址窗口、cache初始化、以及串口驱动、网卡驱动的开发,最后对PMON进行编译。本文技术难点有两个方面,即高速电路板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采用以下方法解决:在关键信号线增加特性阻抗解决反射问题;采用先期约束方法即应用Cadence组件Constraint Manager设置间距约束、布线与层约束等物理约束解决串扰问题;设计合理的拓扑结构和增加旁路电容解决电源问题。本文对龙芯2H防火墙系统的功能、稳定性、可靠度以及网络性能如数据包转发、延迟、并发连接数和新建连接数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龙芯2H防火墙功能完备,性能高,稳定性好。尤其是在数据包转发方面,更是优于目前主流低端防火墙产品Intel IXP425。设计完成后可以应用在军工、党政机关、电力、轨道交通等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领域。
董永明,浦志岗[8](2016)在《计算机网络防火墙的安全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告诉发展,安全问题逐渐突出,研究和发展防火墙技术对网络安全置管重要。为分析网络防火墙安全设计,在现有防火墙研究基础上,设计LINUX防火墙系统,设计基本功能模块、辅助功能模块和增强功能模块,采用三端口NAT式防火墙,以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实现模块分为七大模块。对防火墙系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设计基于Linux防火墙网络安全系统能够抵御绝大多数的网络攻击,并能够实现日记的记录,兼顾包过滤和状态检测功能。
金玮[9](2014)在《Android平台上基于特征码扫描和权限控制的防护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Andorid平台变得越来越火热,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系统和智能电视,随处可见安卓系统的身影,由于Android系统的开源特性,加之Android平台的分化,Android的安全性就显得先天不足了。Android平台类似于PC市场上的windows,使用的人数众多,利益市场异常巨大,导致越来越多的恶意软件出现在Android平台,同时恶意软件使用的手段越来越多,各种破坏手段层出不穷,查杀的难度愈来愈大,如果仅仅依靠Android操作系统自身的安全机制,那么用户的利益就完全掌握在恶意软件的手中了。本文首先是分析安卓平台的安全性,通过研究Android平台的安全机制,探讨这种安全机制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这种不足设计并实现了一个Android安全软件,对原生Android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增强。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技术有:特征码扫描、权限控制以及网络防火墙技术。通过该安全软件,可以实现病毒的扫描以及更为细粒度的权限控制和网络防火墙功能,从而使Android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得以加强。特征码技术扫描的基本思想就是对已知的病毒类型和样本进行处理,提取可以唯一代表这个病毒类型的特征码,这种技术对病毒的查杀效果在于病毒库的设计,关系到病毒库中样本的数量和质量。权限控制的基本思想就是当应用进行敏感操作的时候,需要申请操作系统提供给开发者的权限,同时在操作系统层面进行权限的检查,是否在manifest文件中声明。接着应用会在系统运行库层调用系统服务进行API的使用,在此处可以进行Hook,将API的使用转向用户的钩子,接着会根据用户对权限的放行原则,进行相应的处理。网络防火墙技术利用到了linux内核中空间的netfilter组件和用户空间的iptables组件。由于内核空间中的netfilter机制已经满足,同时iptables已经有了完善的防火墙规则,我们只需要设计一个基于Iptables的Android前台即可,通过运行脚本,调用iptables设置防火墙规则即可实现控制网络防火墙的功能。
朱虹宇[10](2014)在《基于Android内核的用户隐私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在移动操作系统之中,Android系统因为开放性、易用性等特点,受到手机厂商和用户的青睐,因此Android系统发展迅速,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移动操作系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Android系统的安全性也受到严峻的考验。因为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的技术门槛较低,第三方应用市场对应用的审查较为宽松,所以Android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恶意应用。同时Android系统采用宽泛的权限机制,恶意应用获取到涉及敏感信息的权限之后,即可调用函数实现对个人隐私数据的获取,并通过网络或电话通信的方式传输。为了提高Android系统的安全性,本文提出了基于Android内核的用户隐私防护系统,控制应用申请的敏感权限,从而保证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首先,通过研究Android系统特有的权限机制和授予应用程序权限的流程,设计并实现了防护系统的权限控制功能。用户使用该功能可以禁止应用程序的敏感权限,使应用无法调用相关函数获取个人隐私数据。其次,通过对Android系统中netfilter/iptables架构和通信机制的研究,结合黑白名单策略,提出并实现了针对Android系统的网络防火墙功能和通信管控功能,控制应用程序接入2G/3G/WIFI网络和与黑名单号码通信,从而切断隐私数据的传输途径。最后,通过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对防护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用户隐私防护系统实现了禁止应用的敏感权限功能、禁止黑名单应用接入网络功能和通讯管控功能,有效的保护了用户的数据安全。
二、Linux网络防火墙系统的设计以及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inux网络防火墙系统的设计以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指纹与统计特征的HTTPS隧道流量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2 混淆流量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1.2.1 网络流量混淆背景 |
1.2.2 网络流量混淆工具 |
1.2.3 隧道流量检测现状 |
1.3 本文工作内容与组织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 |
2.1 隧道通信技术与HTTPS网络协议 |
2.1.1 隧道技术背景知识 |
2.1.2 HTTPS协议背景知识 |
2.2 基于HTTPS协议的隧道技术 |
2.2.1 HTTPS隧道原理简介 |
2.2.2 HTTPS隧道特点分析 |
2.2.3 HTTPS隧道典型工具 |
2.3 机器学习背景知识 |
2.3.1 基本原理和主要类别 |
2.3.2 监督学习和统计分类 |
2.3.3 统计分类的评价指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流量分类与隧道流量检测技术 |
3.1 网络流量分类相关概念 |
3.2 网络流量分类技术类别 |
3.2.1 基于端口信息的方法 |
3.2.2 基于有效负载的方法 |
3.2.3 基于主机行为的方法 |
3.2.4 基于统计特征的方法 |
3.3 隧道流量检测技术类别 |
3.3.1 隧道检测与流量分类的关系 |
3.3.2 基于深度包检测的隧道流量识别技术 |
3.3.3 基于机器学习的隧道流量识别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指纹与统计特征的HTTPS隧道流量检测方案 |
4.1 HTTPS隧道流量检测方案概述 |
4.1.1 HTTPS隧道威胁模型 |
4.1.2 HTTPS隧道流量检测方案逻辑框架 |
4.2 HTTPS指纹特征设计 |
4.2.2 服务器合法性评估 |
4.2.3 客户端加密套件评估 |
4.2.4 客户端扩展支持评估 |
4.2.5 TLS会话标识评估 |
4.3 HTTPS统计特征设计 |
4.3.2 握手阶段的空间特征 |
4.3.3 业务阶段的空间特征 |
4.3.4 业务阶段的时间特征 |
4.4 隧道检测方案模块功能介绍 |
4.4.1 样本采集模块 |
4.4.2 特征提取模块 |
4.4.3 模型构建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TTPS隧道流量检测系统工程实现 |
5.1 HTTPS隧道流量检测系统概述 |
5.1.1 系统开发背景信息 |
5.1.2 系统开发总体架构 |
5.2 样本采集模块的工程实现 |
5.2.1 样本采集环境 |
5.2.2 TCP流提取过程 |
5.2.3 样本采集结果 |
5.3 特征提取模块的工程实现 |
5.3.1 原始特征提取 |
5.3.2 指纹和统计特征提取 |
5.3.3 特征提取结果 |
5.4 模型构建模块的工程实现 |
5.4.2 训练分类模型 |
5.4.3 评估模型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HTTPS隧道流量检测系统效果评估 |
6.1 Meterpreter HTTPS隧道流量检测效果评估 |
6.1.1 分类算法检测效果对比 |
6.1.2 特征重要性分析 |
6.2 Shadowsocks Obfs隧道流量检测效果评估 |
6.2.1 分类算法检测效果对比 |
6.2.2 特征重要性分析 |
6.3 两种隧道流量检测效果及特征重要性对比 |
6.3.1 隧道流量检测效果对比 |
6.3.2 特征重要性对比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面向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家用防火墙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家庭设备网络现状分析 |
1.2.2 家用防火墙发展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 |
2.1 家用防火墙需求分析 |
2.1.1 家庭设备网络体系架构 |
2.1.2 家用防火墙功能需求 |
2.1.3 家用防火墙性能需求 |
2.2 总体方案设计 |
2.3 关键技术分析 |
2.3.1 Basic RF技术 |
2.3.2 Contiki-6LoWPAN技术 |
2.3.3 Nefilter/Iptables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家用防火墙硬件设计 |
3.1 硬件设计方案 |
3.2 家用防火墙硬件整体设计 |
3.3 家用防火墙网关硬件设计 |
3.4 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硬件设计 |
3.4.1 Basic RF射频协调器设计 |
3.4.2 变量安全操作协议节点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家用防火墙软件设计 |
4.1 软件设计总体方案方案 |
4.2 变量安全操作协议软件设计 |
4.2.1 IAR Embedded开发环境搭建 |
4.2.2 变量安全操作协议软件设计 |
4.3 基于Netfilter/Iptables框架的防火墙软件设计 |
4.3.1 Netfilter/Iptables配置环境 |
4.3.2 Netfilter框架下Iptables针对家用防火墙的改进 |
4.3.3 防火墙规则管理功能设计 |
4.3.4 防火墙包过滤功能设计 |
4.4 家用防火墙web管理端设计 |
4.4.1 防火墙管理模块设计 |
4.4.2 端口转发模块设计 |
4.4.3 传输控制模块设计 |
4.4.4 用户自定义规则模块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测试验证与分析 |
5.1 测试平台搭建 |
5.2 功能测试 |
5.2.1 变量安全操作协议通信功能测试 |
5.2.2 变量安全操作协议兼容6LoWPAN测试 |
5.2.3 家用防火墙功能测试 |
5.3 性能测试 |
5.3.1 资源占用测试 |
5.3.2 响应率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3)网络主机发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主机发现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 |
第2章 相关理论知识和关键技术概述 |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协议 |
2.1.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2.1.2 传输层网络协议TCP |
2.1.3 传输层网络协议UDP |
2.1.4 SCTP协议 |
2.2 网络主机扫描技术 |
2.3 防火墙技术 |
2.3.1 防火墙的概念 |
2.3.2 防火墙的种类 |
2.3.3 防火墙的功能 |
2.4 侧信道攻击技术与SYN Backlog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SYN backlog侧信道攻击的网络主机发现关键技术 |
3.1 引言 |
3.2 基于BACKLOG侧信道的网络主机发现技术 |
3.2.1 Backlog缓存容量探测 |
3.2.2 Backlog缓冲区填充 |
3.2.3 基于Backlog侧信道的主机发现 |
3.2.4 基于侧信道的扫描技术局限性分析 |
3.3 基于SYN backlog状态预测的网络主机发现技术 |
3.4 基于假设检验统计的主机发现结果复审 |
3.5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网络主机发现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实现目标 |
4.2 总体设计 |
4.2.1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
4.2.2 系统模块设计 |
4.3 系统具体实现 |
4.3.1 主控模块实现流程 |
4.3.2 主机扫描模块 |
4.3.3 网络服务及版本扫描模块 |
4.3.4 操作系统类型扫描模块 |
4.4 系统功能测试 |
4.4.1 系统功能测试用例 |
4.4.2 系统功能测试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LINUX环境下的防火墙网络安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试析LINUX环境下的网络安全 |
2 LINUX环境下的防火墙内涵 |
2.1 应用层防火墙。 |
2.2 数据库防火墙。 |
2.3 网络层防火墙。 |
3 设计与实现LINUX环境下的防火墙网络安全 |
3.1 LINUX环境下的防火墙网络安全设计原则。 |
3.2 LINUX环境下防火墙网络安全设计目标。 |
3.3 LINUX环境下防火墙网络安全功能设计。 |
3.4 测试LINUX环境下的防火墙安全系数, 为实现网络安全设计目标奠定基础。 |
3.5 有效实现身份认证。 |
3.6 有效实现网络地址转换。 |
3.7 实现LINUX环境下的TCP/IP。 |
4 结束语 |
(5)防火墙规则集动态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历史和现状 |
1.2.1 研究历史 |
1.2.2 研究现状 |
1.2.3 总结分析 |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第2章 涉及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引言 |
2.2 防火墙技术 |
2.2.1 防火墙基本定义 |
2.2.2 防火墙功能 |
2.2.3 防火墙分类 |
2.2.4 防火墙体系结构 |
2.2.5 Linux防火墙 |
2.3 防火墙规则 |
2.3.1 防火墙规则定义 |
2.3.2 规则过滤域关系 |
2.3.3 防火墙规则异常 |
2.4 入侵检测技术 |
2.4.1 入侵检测原理 |
2.4.2 入侵检测分类 |
2.5 小结 |
第3章 防火墙规则集优化方法 |
3.1 引言 |
3.2 相关工作 |
3.2.1 主要技术和方法 |
3.2.2 问题总结与分析 |
3.3 方法原理 |
3.3.1 原理框架 |
3.3.2 规则集预处理 |
3.3.3 规则权重计算 |
3.3.4 规则优先级调整 |
3.4 实验分析 |
3.4.1 实验目的和数据源 |
3.4.2 实验环境和条件 |
3.4.3 评价方法 |
3.4.4 实验过程和参数 |
3.4.5 实验结果和结论 |
3.4.6 对比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防火墙自适应能力提升方法 |
4.1 引言 |
4.2 相关工作 |
4.2.1 主要技术和方法 |
4.2.2 问题总结与分析 |
4.3 方法原理 |
4.3.1 原理框架 |
4.3.2 基于日志分析的规则生成 |
4.3.3 基于入侵检测的规则生成 |
4.3.4 规则生命周期检测 |
4.4 实验分析 |
4.4.1 实验目的和数据源 |
4.4.2 实验环境和条件 |
4.4.3 基于日志分析的规则生成实验 |
4.4.4 基于入侵检测的规则生成实验 |
4.4.5 对比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5.2.1 设计目标和功能需求 |
5.2.2 技术路线 |
5.2.3 系统架构及功能结构 |
5.2.4 交互界面设计 |
5.3 关键功能模块实现 |
5.3.1 日志信息采集 |
5.3.2 入侵行为检测 |
5.3.3 规则优先级调整 |
5.3.4 规则动态增删 |
5.3.5 流量监测 |
5.4 实验分析 |
5.4.1 实验目的和数据资源 |
5.4.2 实验环境和条件 |
5.4.3 系统功能实验 |
5.4.4 系统性能实验 |
5.5 小结 |
第6章 结束语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6)基于X86架构Linux网络防火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防火墙技术[1] |
1.1 软件防火墙 |
1.2 硬件防火墙 |
1.3 芯片级防火墙 |
2 Linux技术 |
3 基于X86架构Linux网络防火墙安全策略 |
3.1 系统硬件的必要条件[4] |
3.2 捕获数据包 |
1) ioctl函数控制各种文件的属性: |
2) 流式socket函数和数据报式socket函数 |
3) 接收数据包的recvfrom函数 |
3.3 基于X86架构Linux网络防火墙捕获数据包实现 |
(1) 将网络接口设置为混杂模式 |
(2) 使用流式函数socket打开流式设备 |
(3) 使用recvfrom函数来接收数据 |
4 总结 |
(7)基于龙芯2H处理器的网络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网络防火墙技术分析 |
2.1 网络防火墙硬件架构分析 |
2.1.1 通用CPU架构 |
2.1.2 网络处理器架构 |
2.1.3 ASIC构架 |
2.1.4 Multi-Core构架 |
2.2 网络防火墙软件技术分析 |
2.2.1 Netfilter工作原理 |
2.2.2 iptables的规则表 |
2.3 网络防火墙性能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
3.1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
3.1.1 系统需求分析与整体方案概述 |
3.1.2 系统核心芯片 |
3.1.3 系统架构框图 |
3.1.4 电源分配和功耗分析 |
3.1.5 时钟分析 |
3.2 原理图设计 |
3.2.1 电源模块 |
3.2.2 复位电路 |
3.2.3 时钟电路 |
3.2.4 PCIE总线电路 |
3.2.5 网口BYPASS电路 |
3.3 版图设计 |
3.3.1 高速电路板设计概述 |
3.3.2 信号完整性 |
3.3.3 电源完整性 |
3.3.4 电路板叠层结构 |
3.3.5 元器件布局 |
3.3.6 约束布线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LINUX环境的固件设计 |
4.1 开源固件PMON概述 |
4.2 PMON的设计 |
4.2.1 PMON的初始化 |
4.2.2 模块驱动设计 |
4.3 PMON的编译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 |
5.1 测试工具与配置 |
5.2 功能测试 |
5.3 稳定性、可靠度测试 |
5.4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 |
5.4.1 测试环境与工具 |
5.4.2 吞吐率 |
5.4.3 延迟 |
5.4.4 链接数 |
5.4.5 性能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计算机网络防火墙的安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防火墙系统总体设计 |
2 系统结构组成 |
3 网络安全实现 |
4 系统测试分析 |
5 结束语 |
(9)Android平台上基于特征码扫描和权限控制的防护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TaintDroid |
1.2.2 SEAndroid |
1.2.3 DroidBox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 |
第二章 背景及相关技术概述 |
2.1 ANDROID操作系统简介 |
2.2 ANDROID的安全机制 |
2.2.1 Android应用层安全机制 |
2.2.2 Android系统层安全机制 |
2.3 ANDROID病毒解析 |
2.3.1 应用层病毒机制 |
2.3.2 系统层病毒(Android Rootkit) |
2.3.3 案例解析(IRC bot for Android) |
2.4 ANDROID安全机制的不足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功能需求分析 |
3.2 性能需求分析 |
3.3 用例描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2 特征码扫描的模块设计 |
4.2.1 基于权限的特征码 |
4.2.2 基于行为的特征码 |
4.2.3 启发特征扫描技术 |
4.3 主动防御模块设计 |
4.3.1 基于Android Hook的API拦截 |
4.3.2 Android权限检查增强(patch机制) |
4.4 网络防火墙模块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特征码扫描的实现 |
5.1.1 扫描模块实现 |
5.1.2 病毒库和操作类 |
5.1.3 功能类的交互 |
5.1.4 特征码扫描的流程 |
5.1.5 关键代码 |
5.2 主动防御的实现 |
5.2.1 功能的实现细节 |
5.2.2 权限控制的流程 |
5.2.3 关键代码 |
5.3 网络防火墙的实现 |
5.3.1 模块的实现 |
5.3.2 防火墙规则的制定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功能测试 |
6.2.1 特征码扫描测试 |
6.2.2 特征码扫描测试分析 |
6.2.3 权限配置测试 |
6.2.4 权限配置测试分析 |
6.2.5 网络防火墙测试 |
6.2.6 网络防火墙测试分析 |
6.3 性能测试 |
6.4 测试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Android内核的用户隐私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2章 Android 系统架构及相关介绍 |
2.1 Android 系统概述 |
2.2 Android 系统架构 |
2.2.1 应用层 |
2.2.2 应用框架层 |
2.2.3 Android 运行时和库 |
2.2.4 Linux 内核层 |
2.3 Android 系统四大组件 |
2.3.1 Activity 组件 |
2.3.2 Service 组件 |
2.3.3 BroadcastReceiver 组件 |
2.3.4 ContentProvider 组件 |
2.4 Android 安全机制介绍 |
2.4.1 Linux 内核安全机制 |
2.4.2 Android 安全机制 |
2.4.3 其他安全机制 |
2.5 iptables 介绍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用户隐私防护系统总体设计 |
3.1 需求分析及设计目标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3 系统功能设计 |
3.3.1 系统界面模块 |
3.3.2 网络防火墙模块 |
3.3.3 权限控制模块 |
3.3.4 通信管控模块 |
3.4 数据库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用户隐私防护系统实现 |
4.1 开发环境搭建 |
4.2 系统界面模块实现 |
4.3 网络防火墙模块实现 |
4.4 权限控制模块实现 |
4.4.1 获取应用权限列表 |
4.4.2 权限修改功能实现 |
4.5 通信管控模块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用户隐私防护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5.2 网络防火墙功能测试 |
5.2.1 2G/3G 网络管控测试用例 |
5.2.2 WIFI 网络管控测试用例 |
5.3 权限控制模块功能测试 |
5.3.1 管控访问通讯录权限测试用例 |
5.3.2 管控发送短信权限测试用例 |
5.4 通信管控模块功能测试 |
5.4.1 拦截拨打黑名单电话测试用例 |
5.4.2 拦截黑名单短信测试用例 |
5.5 系统性能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Linux网络防火墙系统的设计以及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指纹与统计特征的HTTPS隧道流量检测技术研究[D]. 殷文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2]面向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家用防火墙的研究与设计[D]. 何雨.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3]网络主机发现关键技术研究[D]. 闫家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3)
- [4]LINUX环境下的防火墙网络安全设计与实现[J]. 马正军. 数码世界, 2018(06)
- [5]防火墙规则集动态优化研究[D]. 朱帅.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6]基于X86架构Linux网络防火墙的研究[J]. 夏小翔. 鄂州大学学报, 2017(06)
- [7]基于龙芯2H处理器的网络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D]. 王珏.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7(04)
- [8]计算机网络防火墙的安全设计与实现[J]. 董永明,浦志岗. 电子设计工程, 2016(22)
- [9]Android平台上基于特征码扫描和权限控制的防护软件设计与实现[D]. 金玮.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10]基于Android内核的用户隐私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朱虹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2)
标签:防火墙论文; 包过滤防火墙论文; linux系统论文; 网络安全防护论文; linux服务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