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名画欣赏教学选材的反思(论文文献综述)
钟曹婷[1](2021)在《依托名画欣赏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文中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提高重要时期,对于幼儿未来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具有一定促进意义。尤其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不断深入发展今天,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依托名画欣赏来提高幼儿美术活动参与积极性更具现实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美术欣赏教育正是培育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让儿童从小就接触经典,同时也有益于发展儿童性情、情感、自信和语言。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阐述了依托名画欣赏有效提高幼儿美术学习积极性的建议策略。
张颖[2](2020)在《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审美偏爱是审美心理的特殊表现,反应了个体的审美个性心理倾向性。本研究通过了解中班幼儿对不同类型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为幼儿园欣赏活动中绘画作品的选用提供参考。研究中主要选用访谈调查法,选取了河南的三所幼儿园,共90名中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探讨了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具体表现以及总特点,结合对幼儿的访谈,尝试总结影响幼儿审美偏爱的因素,最后为幼儿欣赏活动提供针对性的建议。研究选用了色彩纯度、表现风格、文化背景、创作主体四个维度,共10幅绘画作品,探讨了中班幼儿对每一维度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具体表现:在色彩纯度上,偏爱色彩纯度高的绘画作品;在表现风格上,最偏爱具象表现形式的绘画作品,其次是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绘画作品,最不喜欢抽象的绘画作品;在文化背景上,更偏爱中国的风景画;在创作主体上,更偏爱成人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基于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的具体表现,总结出影响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因素有幼儿的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幼儿的自身因素包括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幼儿的性别,幼儿对绘画作品的熟悉度;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因素和幼儿园环境因素。此外,本研究结合以上两部分,概括出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总体特点具有相对一致性,局部性,是一种缺乏审美态度和审美标准的感性审美偏爱。最后针对已有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三点针对性建议:1.考虑幼儿的审美偏爱,选择合适的绘画作品。2.多通道的感官参与,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3.重视教师在幼儿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王翠翠[3](2020)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以福建省三所示范性幼儿园为例》文中提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美术欣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美术欣赏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对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进行研究,立足于实践之中分析现状,对促进美术欣赏教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福建省三所省级示范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与课例分析法为主,辅以问卷法和访谈法的研究方法,将研究方法进行结合。对三所示范园美术欣赏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教师对美术欣赏活动的认识情况、美术欣赏活动的具体情况、幼儿园对美术欣赏活动提供的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三所示范园美术欣赏活动开展有不少可取之处:活动理念正确,活动目标较为明确;选材来源多元,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活动环节安排合理,活动过程较为紧凑;指导方法多样,幼儿主体性发挥较好。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活动特征的认识有待提高;第二,活动过程幼儿赏析作品不够深入;第三,活动评价的人文价值不够突显。最后,本研究从幼儿园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幼儿园方面包括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美术资源,保障美术欣赏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方面包括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审美素养;多观摩优秀美术欣赏活动,丰富活动指导经验。
胡俊[4](2019)在《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幼儿智力、情感、创新能力及个性等方面的培养提供了更高、更新、更有效的"系统平台",尤其是在蒙养幼儿对美的感知、美的鉴赏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研究不仅成为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也是
金艳[5](2019)在《浅谈如何利用名画欣赏唤起孩子童心世界的美》文中认为名画欣赏能把幼儿潜在的创造性调动起来,使名画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引入名画欣赏,不仅响应了当下学前教育创新改革的要求,也有助于开拓幼儿的艺术视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增强幼儿的幻想能力、联想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利用名画更能唤起孩子童心世界的美。
梁倩[6](2019)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研究 ——以长沙市L幼儿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术素材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幼儿美术学习的“教科书”。高质量的美术素材对促进美术活动目标的达成、幼儿审美创造力的建构至关重要。因此,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美术素材的选用需要仔细雕琢、推敲。本研究旨在了解教师在美术活动中选用美术素材的现状,分析教师美术素材选用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美术素材选用水平。本研究采用质量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进行资料的收集。研究共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章:绪论。这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的缘起、相关概念的界定、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意义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以及资料的编码与分析。第三章: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基本状况。包括教师选择和运用美术素材的情况。其中,本研究从美术素材选择的类型、选择的目的、选择的原则、选择的途径及不同美术活动中各类美术素材的选择五个方面分析教师选择美术素材的情况。从美术素材运用的呈现方式和方法两个方面分析教师运用美术素材的情况。第四章: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选用美术素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美术素材选用的基本情况,总结出教师选用美术素材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层面、幼儿园层面和家长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章:解决教师选用美术素材存在问题的建议。针对原因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尝试从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优化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相关建议。
万竹青[7](2018)在《历史的审视: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研究》文中提出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和走向成熟都离不开对其自身历史的认识和反思,美术教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着名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教育史犹如教育科学的实验园地。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形容美术教育史与美术教育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美术教育史亦是美术教育的实验园地。通过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史的研究,可以知晓美术教育在历史上是如何发生的,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如何进行美术教育实践的,其实践的状况又是如何的。这是了解美术教育这一现象所存在的原因、形成的背景与基础、发生的必然性等方面的重要途径,进而帮助理解美术教育的本质、性质及其时代特征,从而为当代美术教育服务。本研究的考察时间范围为晚清至建国前,即从《奏定学堂章程》颁布的前后时间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以学制内的美术教育为研究对象,即主要包括小学堂、中学堂,但为了研究的系统而深入得展开,幼稚园、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也包含在内。对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进行历史研究,是为了探明近代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情况,包含宏观的基本脉络特征和微观的学校美术教学具体案例。在具体的考察上,本文将之分解为具体的问题开展研究,如近代学校美术教育是源于何种原因产生的?有哪些因素促进或制约着它的发展?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怎样的美术教育思潮?这些美术教育思潮又是如何指导学校美术教育实践的?教育当局所颁布的法令又是如何规范和监管学校美术教学开展的?等等。借鉴历史学、美术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变革的需求、时代思潮的迁嬗、学术思想的演进、教育宗旨的变更、学校制度的改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等多个维度出发,将横向的研究视点贯穿于纵向的研究线索,从而探索系统性且兼具内在逻辑的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史全景图谱。本研究分为六章,章节要义如下:绪论内容: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是对整篇文章的概括,对下文亦起到引导性作用。第一章内容:本章主要描述和分析晚清至民国前图画课程进入学校教育系统肇始期的史实面貌。晚清动荡的社会变革使救国图强成为最现实的问题,而美术教育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便是实用技术为主的图画课程。《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从法制上确定了实用技术目的的图画课程,本章通过对图画课程、图画教材、图画教学方法的分析,探究肇始期美术教育发生、发展的缘由和实施情况。第二章内容:本章主要描述和分析民国建立至30年代之前的发展期美术教育史实面貌。民国建立以后,蔡元培推出的教育宗旨使美感教育上升为国家政策,同时在新文化运动、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学校美术教育得到了有所未有的发展。通过对历年颁布的美术教育相关条例、美术教材、美术课程与教学的分析,可知发展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普及美感教育”,与晚清的美术教育特征有着本质区别。第三章内容:本章主要描述和分析20世纪30年代左右到抗日战争爆发前美术教育进步期的史实面貌。这一时期在日本自由画运动和奥地利西泽克美术教学的影响下,我国美术教育逐渐走向自由和开放,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儿童自由画运动。通过对1932年美术课程改革及相应的美术教材、美术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儿童中心主义”思想在美术教育上的落实程度,从而诠释进步期美术教育的特征和实施情况。第四章内容:本章主要描述和分析抗日战争爆发后至建国前特殊时期美术教育的实施情况。抗日战争爆发后,保家卫国成为全国人民努力的方向,因此在这一时期学校美术教育主要围绕抗战宣传展开。通过对当时学校美术教育的特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美术教育案例进行探究,得出较为具体的特殊期美术教育状况。结章:本章主要对以上四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近代以来学校美术教育变迁的特征,审视和反思历史带来的经验与教训,并且密切联系当下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对当代美术教育进行展望。
吕翠灵[8](2018)在《幼儿园中大班STEAM纸艺课程构建实践研究 ——以嘉定J幼儿园为例》文中认为当前教育界STEM教育研究进行的如火如荼,加入艺术成分的STEAM教育还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阶段。幼儿园纸艺课程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纸艺活动以其取材简便,方便教学,易于呈现等优点被广泛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教育中,但是现有的和STEAM相关的幼儿园中大班纸艺课程还是比较少见。本研究以上海市嘉定区J幼儿园中大班随机抽取的64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名幼儿,其中中班实验组16人,大班实验组16人,中大班对照组各16人,对实验组开展STEAM纸艺活动,对对照组开展常规主题美术活动,通过三个月的教学干预,运用教育实验法和观察法验证STEAM纸艺活动对幼儿美术核心素养和美术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幼儿相较对照组幼儿在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创意实践等美术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均有较大的提升;中班实验组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性、专注性、创造性操作的熟练性和自我感觉等美术能力的五个维度也根据活动的开展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班实验组幼儿则因幼儿操作材料的选材不同,幼儿的经验水平在以上五个维度呈现出不一样的变化,但总体上随着活动的开展也有提升。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STEAM纸艺课程有利于中大班幼儿的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这种提升体现在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创意实践这三个维度上;2、STEAM纸艺课程对中大班幼儿的美术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兴趣性、专注性、创造性操作的熟练性和自我感觉等美术能力的五个维度上;3、能够在幼儿园构建出一系列幼儿园中大班STEAM纸艺园本课程。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学科统整;2、加强教师STEAM课程的相关培训;3、在一日活动中和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渗透STEAM核心理念。
刘金彦[9](2018)在《针对流动儿童设计与实施综合艺术课程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是研究者与合作教师共同针对城市流动儿童开展综合艺术课程的行动研究。通过行动研究试图探索有利于促进流动儿童艺术能力以及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行动研究从开始到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研究准备阶段、研究实施阶段以及研究总结阶段。在准备阶段,研究者针对流动儿童的艺术能力、社会性发展以及日常陪护者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拟定了行动研究的初步计划。本研究共实施了两大主题,26次综合艺术课程教学,从中研究者概括了综合艺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并从课程设计的原则和特点两方面总结出有利于促进流动儿童发展的课程设计策略,从促进感知与欣赏、创作与表现以及社会性发展等三方面总结出有利于促进流动儿童发展的教学策略。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者对流动儿童、H教师与研究者的成长进行了总结。流动儿童的成长主要体现在艺术感知与欣赏能力方面呈逐步提升的态势;在创作与表现方面显得更加积极主动;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增长显着。H教师的成长主要表现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教学能力的提升。研究者的成长主要体现在个人社会性的发展,理论知识的增长以及教学教研方面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最后,研究者反思了本次行动研究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从设计与实施紧密结合、增加流动儿童自我探索及表现机会、拓展感知与欣赏范围、增强艺术技能培养、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等几个方面,对后续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陈苑[10](2017)在《开展小班名画欣赏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以上海市X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艺术教育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部分,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广大教育者的重视。长期以来,中国的美术教育多数处在重技能轻体验的阶段,忽略了对感受欣赏方面的培养。在二期课改的背景和“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下,幼儿园以此为契机,纷纷加大了对幼儿艺术修养的提升。通过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的感知表现力,拓展幼儿的创造和想象力。名画欣赏课程是近年来在幼儿园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活动形式,不少教师希望通过名画欣赏来帮助幼儿拉近和大师的距离,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与艺术亲密接触。在现有的文献和调查中了解发现,名画欣赏课程一般在中大班年龄段幼儿中进行实践,在小班幼儿中的尝试相对较少。小班年龄的幼儿尚处于绘画涂鸦阶段,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美术表现更为随意,如果在艺术欣赏中缺少了前期过程的铺垫,必然会对以后的美术感受和表现造成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在小班年龄段幼儿中开展名画欣赏教学活动的实践。通过对上海某郊区两所幼儿园一线教师和小班幼儿家长进行的调查研究,了解目前教师和家庭对幼儿美术教育,特别是艺术欣赏方面的态度和做法;了解小班幼儿名画欣赏的现状。在了解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以其中一所幼儿园小班3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开展行动研究,为开展小班名画欣赏活动积累教学素材,探索适合小班幼儿名画欣赏的活动内容。在实施课例的过程中,观察并研究幼儿在欣赏环节的具体表现行为,分析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力水平,提炼出幼儿名画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本研究通过实践得出以下结论:在小班年龄段幼儿中可以开展名画欣赏活动,幼儿对名画的感知力与认知经验和表达能力息息相关,对画面中内容和细节的观察感受优于情感的迁移体验。由此提出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策略:情境法,为幼儿在欣赏名画的过程中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问题法,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初步感知色彩、风格;互动法,通过语言的引导帮助幼儿更深入地观察名画,了解简单背景,并积累一定的表达表现经验;综合法,融合多种元素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全方位的深入体验,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萌发对艺术欣赏的兴趣。同时提出建议:园所和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名画欣赏活动的开展;在开展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幼儿充分的欣赏时间与空间,有意识地引导,并注重素材的积累。
二、对名画欣赏教学选材的反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名画欣赏教学选材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依托名画欣赏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依托名画欣赏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积极性的意义 |
1.1 名画欣赏可以促进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 |
1.2 名画欣赏活动促进学生想象能力提高 |
2 依托名画欣赏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教学存在问题 |
2.1 对欣赏的名画作品选择缺乏一定依据 |
2.2 缺乏名画作品欣赏方式引导 |
2.3 形式单一,过程枯燥 |
3 依托名画欣赏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
3.1 动画结合的方式吸引幼儿对名画欣赏的兴趣 |
3.2 加强互动交流激发创作欲望 |
3.3 选取具有欣赏价值的美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
3.4 运用开放式的形式调动学生名画的欣赏感悟热情 |
4 结语 |
(2)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幼儿审美偏爱对幼儿审美发展的重要性 |
1.1.2 当前幼儿园审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
1.1.3 探究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研究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幼儿审美偏爱研究 |
2.2 幼儿对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研究 |
2.2.1 幼儿对色彩的审美偏爱 |
2.2.2 幼儿对绘画作品表现风格的审美偏爱 |
2.2.3 幼儿对不同文化背景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 |
2.2.4 幼儿对不同创作主体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 |
2.2.5 幼儿对绘画作品表现内容的审美偏爱 |
2.2.6 幼儿对绘画作品表现形式的审美偏爱 |
2.3 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影响因素研究 |
2.3.1 生理因素相关研究 |
2.3.2 幼儿生活经验因素相关研究 |
2.4 文献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访谈调查法 |
3.3 研究材料与工具 |
3.4 研究思路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表现 |
4.1.1 对不同色彩纯度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 |
4.1.2 对不同表现风格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 |
4.1.3 对不同文化背景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 |
4.1.4 对不同创作主体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 |
4.1.5 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总体表现 |
4.2 影响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因素 |
4.2.1 幼儿自身因素 |
4.2.2 外部环境因素 |
4.3 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审美偏爱的总体特点 |
4.3.1 一致性特点 |
4.3.2 局部性特点 |
4.3.3 感性特点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教育建议 |
5.2.1 考虑幼儿的审美偏爱,选择合适的绘画作品 |
5.2.2 多通道的感官参与,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 |
5.2.3 重视教师在幼儿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
第6章 研究不足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附件 |
(3)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以福建省三所示范性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第二节 研究思路 |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三所示范园美术欣赏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美术欣赏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 |
一、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开设频率 |
二、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所占比例 |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对美术欣赏活动的认识情况 |
一、教师对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重视程度 |
二、教师对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特征的认识 |
三、教师对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价值的认识 |
四、教师对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关键经验的认识 |
第三节 美术欣赏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 |
一、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方面 |
二、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方面 |
三、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 |
四、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评价方面 |
第三章 三所示范园美术欣赏活动取得的进展 |
一、活动理念正确,活动目标较为明确 |
二、选材来源多元,教学内容较为丰富 |
三、活动环节安排合理,活动过程较为紧凑 |
四、指导方法多样,幼儿主体性发挥较好 |
第四章 三所示范园美术欣赏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
一、对活动特征的认识有待提高 |
二、活动过程幼儿赏析作品不够深入 |
三、活动评价的人文价值不够突显 |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幼儿园对美术欣赏活动的重视与支持力度不够 |
二、幼儿园教师的美术欣赏素养不足 |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
一、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二、提供丰富的美术资源,保障美术欣赏活动的有效开展 |
三、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审美素养 |
四、多观摩优秀活动,丰富指导经验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1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开展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幼儿园教师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索引 |
个人简历 |
(4)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策略探究 |
(一)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基石 |
(二)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是核心 |
(三)做好课件素材的选择和开发是关键 |
(一)开始部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审美兴趣 |
1.动态情境引发审美情感,促进审美感知 |
2.问题情境萌发审美想象,促进审美理解 |
(二)基本部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人机双向互动,促进审美体验,实现审美创造 |
(三)结束部分———运用信息技术积极评价,引发情感共鸣和审美表达 |
(5)浅谈如何利用名画欣赏唤起孩子童心世界的美(论文提纲范文)
一、 选材适当 |
(一) 作品要较贴近生活 |
(二) 选材要有童心、童趣 |
(三) 选材形式可丰富多样 |
二、 环境的感染 |
三、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 |
四、 掌握有效的方法 |
(一) 欣赏名画前让幼儿了解一些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
(二) 教师可利用观察和讨论启发幼儿自我表现,教师的提问应是开放性的,引发儿童的发散性思维 |
(三) 欣赏作品的同时,熟悉作者 |
(四) 通过欣赏,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
(6)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研究 ——以长沙市L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美术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
二、美术素材选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选用美术素材的困境 |
四、研究者的旨趣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材料与素材 |
二、美术素材与美术素材选用 |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 |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美术素材选用的相关研究 |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一、幼儿园课程理论 |
二、儿童美术教育理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访谈法 |
三、观察法 |
第五节 资料的编码与分析 |
一、资料的编码 |
二、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
第三章 L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基本状况 |
第一节 美术素材选择的情况 |
一、美术素材选择的类型 |
二、美术素材选择的目的 |
三、美术素材选择的原则 |
四、美术素材选择的途径 |
五、不同类型美术活动中各类美术素材选择的情况 |
第二节 美术素材运用的情况 |
一、美术素材运用的呈现方式 |
二、美术素材运用的方法 |
第四章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美术素材选用存在的问题 |
一、美术素材选择存在的问题 |
二、美术素材运用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美术素材选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层面的原因 |
二、幼儿园层面的原因 |
三、家长层面的原因 |
第五章 解决教师美术素材选用存在问题的建议 |
第一节 对教师的建议 |
一、树立“以幼儿为本”的美术教育观念 |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
三、提升教师的美术素养 |
第二节 对幼儿园管理者的建议 |
一、提高管理者的认知 |
二、开展培训和专项教研活动 |
第三节 对家长的建议 |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美术作品评价观 |
二、积极协助美术素材的选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历史的审视: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校美术教育史资料的匮乏 |
(二)近代是学校美术教育开端及发展的重要时期 |
(三)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理论缺乏历史渊源 |
二、概念界定 |
(一)“美术” |
(二)“学校美术教育” |
(三)“近代学校美术教育史” |
三、研究意义与目的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目的 |
四、国内外学校近代美术教育史相关文献综述 |
(一)国内美术教育史文献综述 |
(二)国外美术教育史文献综述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带来的启示 |
五、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六、研究内容及关键性问题 |
(一)研究内容 |
(二)关键性问题 |
七、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时段分期严谨 |
(二)研究方法新颖 |
(三)研究内容系统性 |
(四)研究的国际视野 |
第一章 20世纪初“图画”进入学校系统的开创期 |
第一节 “西学为用”教育思想的社会呼唤 |
第二节 “图学”在洋务学堂中的应用 |
一、“图学”作为一种学习的“语言” |
二、“图学”课程在洋务学堂中的开设 |
第三节 学校美术教育开创的标志 |
一、《奏定学堂章程》的渊源 |
二、《奏定学堂章程》图画课程的参考蓝本 |
三、《奏定学堂章程》对图画课程的规定 |
四、《奏定学堂章程》对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的影响 |
第四节 开创期中小学堂的“图画”课程与教学 |
一、中小学堂的图画教材 |
二、中小学堂图画课程的教学方法 |
三、中小学堂图画课程与教学的特点 |
第五节 中小学堂的图画师资来源 |
一、师范学堂的模范:两江师范学堂及其图画课程与教材 |
二、师范学堂多从日本引进师资 |
本章结语 |
一、出现美育思想萌芽 |
二、形成“政教合一”下的以社会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取向 |
三、“西学东渐”影响下西方绘画技法的引入 |
四、待发展的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教育”取向 |
第二章 以“普及美感教育”为特征的学校美术教育发展期 |
第一节 同时期西方美术教育的发展 |
一、儿童创造力的研究 |
二、恩物的提出 |
三、艺术欣赏教育 |
四、绘画与其他学科联络教学 |
第二节 蔡元培“美感教育”为特征的教育思想 |
一、蔡元培教育生平 |
二、蔡元培“美感教育”思想 |
三、蔡元培“美感教育”思想对学校美术教育的影响 |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对学校美术教育的影响 |
一、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涵 |
二、新文化运动对教育的影响 |
三、新文化运动对学校美术教育的影响 |
四、蔡元培对新文化运动的认同 |
第四节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
一、杜威教育生平及其在中国的交流 |
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 |
三、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对学校美术教育的影响 |
第五节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学校美术教育的影响 |
一、黄炎培教育生平及其职业教育思想 |
二、图画要“为自己谋生、为社会服务” |
第六节 发展期学校美术课程标准 |
一、1912-1922年有关法令的颁布 |
二、1923年新学制课程纲要的颁布 |
三、1923年新学制课程纲要的特点 |
第七节 发展期的小学“形象艺术”与中学“图画”教材 |
一、发展期小学“形象艺术”与初中“图画”教材 |
二、发展期学校“美术教学法”相关书籍 |
三、教材案例:《新中学图画课本》 |
第八节 发展期学校图画课程与教学 |
一、发展期图画课程种类及其概念辨析 |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
本章结语 |
一、发展期学校美术教育的成绩 |
二、发展期学校美术教育的局限 |
第三章 “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美术教育进步期 |
第一节 我国“儿童自由画”的形成与发展 |
一、“自动”“自由”“自由画”的概念形成 |
二、影响我国“儿童自由画”形成的外来因素之一:日本山本鼎“自由画教育” |
三、影响我国“儿童自由画”形成的外来因素之二:齐泽克的儿童美术教学实践 |
四、我国学者对“儿童自由画”的理解与探索 |
第二节 “以儿童为中心”的实践转化:陈鹤琴的教育实验 |
一、陈鹤琴教育生平 |
二、陈鹤琴“以儿童为中心”教育思想的实践转化 |
第三节 进步期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研究 |
一、陈之佛的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研究 |
二、陈鹤琴的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研究 |
三、罗恺司的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研究 |
第四节 进步期的学校美术课程标准 |
一、苏区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 |
二、国民政府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 |
三、进步期美术课程标准的特征 |
第五节 进步期的小学美术与中学图画教材 |
一、小学美术与中学图画教材概况 |
二、教材案例分析:《复兴初中图画教科书》 |
三、进步期美术教材编制的特点 |
第六节 进步期小学“美术”与中学“图画”课程与教学 |
一、进步期学校美术教育状况: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
二、单元教学案例分析 |
三、美术教学改革重点领域:欣赏教育 |
四、教学环境的美化与教学活动形式与空间的拓展 |
五、复式美术教学的开展与运用 |
本章结语 |
一、“儿童中心主义”是进步期美术教育的主流思想 |
二、欣赏教育是进步期美术教学重点领域 |
第四章 与战争相结合的学校美术教育特殊期 |
第一节 特殊时期的社会背景 |
第二节 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校美术教育 |
一、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小学教育状况 |
二、学校美术教育相关课程法规条例 |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学校美术教育 |
一、国统区的中小学教育状况 |
二、学校美术教育相关课程法规条例 |
第四节 特殊时期以战争宣传为中心的美术教育 |
一、公开出版的学校美术教材 |
二、“自编”美术教材的选材 |
三、学校美术教学如何服务抗战宣传 |
四、特殊时期的学校美术教学 |
第五节 特殊时期学校美术教育研究的进步 |
一、美术教育测量与评价 |
二、美术教育中“工具论”与“本质论”的争辩 |
三、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持续讨论 |
本章结语 |
一、美术教育作为抗战的思想武器 |
二、学校美术教育发挥“团结人民、鼓舞斗志”的作用 |
三、特殊时期学校美术教育的历史局限 |
总结语审视与反思 |
一、近代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 |
(一)从“图画”到“美术”的美术学科名称变化 |
(二)从实用技术到美感、创造力的美术教育目的变迁 |
(三)从照搬日本到学习美国的课程改革参考蓝本转移 |
(四)从注入式到启发式的美术教学方法转变 |
二、民族文化与美术教育的互动 |
三、国际交流下美术教育学术思想的解读 |
四、影响美术教育发展的外在因素:政治与经济 |
五、影响美术教育发展的内在因素:师资 |
六、研究过程的思考 |
(一)研究的“复杂性” |
(二)研究的“当代性” |
(三)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大事记 |
附录二 人名录 |
附录三 近代中小学美术教科书 |
附录四 中小学美术教育文献展 |
后记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8)幼儿园中大班STEAM纸艺课程构建实践研究 ——以嘉定J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问题 |
1.1.1 幼儿整体性发展的重要性 |
1.1.2 幼儿园STEAM纸艺课程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
1.1.3 研究的问题 |
1.1.4 研究假设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STEAM |
1.3.2 纸艺 |
1.3.3 美术核心素养 |
1.3.4 美术能力 |
1.3.5 STEAM纸艺课程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STEAM教育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1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2.1.2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
2.2 文献述评 |
第3章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的方法 |
3.1.1 教育实验法 |
3.1.2 观察法 |
3.2 研究的设计 |
3.3 研究的实施 |
3.3.1 确定研究对象 |
3.3.2 课程内容的编制与实施 |
第4章 研究1:幼儿美术核心素养的教育实验研究 |
4.1 研究工具 |
4.2 研究步骤 |
4.2.1 试测 |
4.2.2 问卷发放与施测 |
4.2.3 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4.3.1 大班实验组对照组幼儿美术核心素养前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
4.3.2 大班实验组对照组幼儿美术核心素养后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
4.3.3 大班实验组幼儿美术核心素养前后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
4.3.4 大班对照组幼儿美术核心素养前后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
4.3.5 中班实验组对照组幼儿美术核心素养前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
4.3.6 中班实验组对照组幼儿美术核心素养后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
4.3.7 中班实验组幼儿美术核心素养前后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
4.3.8 中班对照组幼儿美术核心素养前后测各维度差异比较 |
4.4 讨论与分析 |
4.4.1 对美术核心素养影响 |
4.4.2 对于科学素养影响 |
4.5 小结 |
第5章 研究2:幼儿美术能力的观察研究 |
5.1 观察工具 |
5.2 观察过程及步骤 |
5.2.1 观察准备 |
5.2.2 观察的实施 |
5.3 观察结果讨论与分析 |
5.3.1 大班观察结果与分析 |
5.3.2 中班观察结果与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6.1.1 STEAM纸艺活动有利于中大班幼儿的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
6.1.2 STEAM纸艺课程对中大班幼儿的美术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
6.1.3 能够在幼儿园构建出一系列中大班STEAM纸艺园本课程 |
6.2 教育建议 |
6.2.1 加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学科统整 |
6.2.2 加强教师STEAM课程的相关培训 |
6.2.3 在一日活动中和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渗透STEAM纸艺核心理念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幼儿美术核心素养问卷 |
附录2 幼儿美术创作过程评价项目与标准 |
附录3 幼儿园中大班STEAM纸艺课程方案框架 |
附录4 幼儿园中大班STEAM纸艺课程方案示例 |
致谢 |
(9)针对流动儿童设计与实施综合艺术课程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对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的关注 |
二、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 |
三、研究者个人兴趣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及研究问题 |
二、研究现场 |
三、研究方法、步骤及工作量 |
四、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
第二章 行动研究的准备阶段 |
第一节 实验班级中流动儿童的现状 |
一、实验班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现状 |
二、实验班流动儿童艺术能力发展现状 |
三、实验班级中流动儿童的日常陪护者现状 |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计划 |
一、主题的选择 |
二、主题目标的制定 |
三、主题实施的线索 |
第三章 行动研究的实施之《我爱我家》 |
第一节 《我爱我家》主题概述 |
第二节 《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
一、《过年趣事、趣物》的设计与实施 |
二、《我家的团圆饭》的设计与实施 |
三、《全家福》的设计与实施 |
四、《我爸爸我妈妈》的设计与实施 |
五、《这些事我能做》的设计与实施 |
六、《我爱我的家》的设计与实施 |
第三节 《我爱我家》主题的总结反思及下一主题的计划 |
一、《我爱我家》主题的总结反思 |
二、下一主题的计划 |
第四章 行动研究的实施之《鸟语花香》 |
第一节 《鸟语花香》主题概述 |
第二节 《鸟语花香》主题系列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
一、《春来了》的设计与实施 |
二、《春之声》的设计与实施 |
三、《花草地》的设计与实施 |
四、《花之舞》的设计与实施 |
五、《百鸟朝凤》(上)的设计与实施 |
六、《百鸟朝凤》(下)的设计与实施 |
七、《鸟语花香》的设计与实施 |
第三节 《鸟语花香》主题的总结反思 |
第五章 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总结 |
一、流动儿童综合艺术课程设计的支持策略 |
二、流动儿童综合艺术课程教学的支持策略 |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积极影响 |
一、研究教师的成长 |
二、研究者的成长 |
三、流动儿童的成长 |
第三节 行动研究的反思及建议 |
一、行动研究的反思 |
二、对后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开展小班名画欣赏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以上海市X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理念 |
1.1.2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价值 |
1.1.3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幼儿美术欣赏 |
2.1.1 美术欣赏对幼儿能力的提高 |
2.1.2 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要求 |
2.2 关于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实施 |
2.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目标 |
3.1.2 研究内容 |
3.1.3 研究对象 |
3.1.4 研究方法 |
3.1.5 研究步骤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调查研究 |
4.1.1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现状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4.1.2 小班名画欣赏活动现状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4.1.3 家庭对幼儿美术教育实施现状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4.2 观察研究 |
4.2.1 理论基础 |
4.2.2 对小班幼儿名画感受力的分析 |
4.2.3 对小班幼儿美术表现力水平的分析 |
4.3 行动研究 |
4.3.1 教学内容的选择 |
4.3.2 教学目标的制定 |
4.3.3 教学活动的准备 |
4.3.4 活动指导策略 |
4.3.5 幼儿作品评价 |
4.3.6 活动延伸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与思考 |
5.1.1 小班名画欣赏活动开展的可行性 |
5.1.2 认知和语言的发展支持并显现幼儿的感知力 |
5.1.3 幼儿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比情感体验更丰富 |
5.1.4 适宜的选材和指导策略能促进幼儿的欣赏感受 |
5.2 讨论与建议 |
5.2.1 选材与个体差异性 |
5.2.2 教学活动实施中的问题 |
5.2.3 对幼儿的尊重和理解 |
5.2.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幼儿名画欣赏作品 |
附录B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开展现状调查 |
附录C 家庭对幼儿美术教育实施的问卷调查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对名画欣赏教学选材的反思(论文参考文献)
- [1]依托名画欣赏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J]. 钟曹婷. 知识文库, 2021(13)
- [2]中班幼儿对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研究[D]. 张颖.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以福建省三所示范性幼儿园为例[D]. 王翠翠.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4]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 胡俊. 成才, 2019(12)
- [5]浅谈如何利用名画欣赏唤起孩子童心世界的美[J]. 金艳. 考试周刊, 2019(72)
- [6]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研究 ——以长沙市L幼儿园为例[D]. 梁倩.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历史的审视: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研究[D]. 万竹青.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 [8]幼儿园中大班STEAM纸艺课程构建实践研究 ——以嘉定J幼儿园为例[D]. 吕翠灵.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9]针对流动儿童设计与实施综合艺术课程的行动研究[D]. 刘金彦.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10]开展小班名画欣赏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以上海市X幼儿园为例[D]. 陈苑.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