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一)(论文文献综述)
杨兆宇,刘茜茜,王远[1](2011)在《福特和盖茨的管理比较》文中提出福特和盖茨一个是人类工业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家,一个是信息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家,二者都是美国实战派的管理大家。他们的管理实践是人类两个时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他们的管理理念对跟随其后的管理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二者的生平,根据分析比较二者的早年生活,寻找他们后来所产生的管理行为的根源。接着结合他们各自的生平和二者的自传,亨利·福特的《向前进》、《我和我的生活》和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等书籍,从管理理论、管理成就或者说是管理创新和管理局限三方面比较他们的管理思想并分析他们的管理行为,旨在找出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管理演变的轨迹,为今后的管理发展指明方向。本文的基本结论就是二者根据时代的特征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实践,并最后获得了成功。福特将美国变为"车轮上的世界",盖茨把信息时代带到了人们面前。
赵桂娟[2](2006)在《企业战略中智慧的运用》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已成为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全力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学术界研究以及企业学习和应用的企业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主要是来源和发展于西方的。这就造成了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对管理理念的迷失,对西方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误读和盲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环境的忽视。战略管理也是如此,在八十年代开始引入国内以来,战略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但由于每类战略理论所涉及的理论基础、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研究视角不同,所以在应用上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因为产生和应用的环境不同,西方的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并非总是和都是适合的;二是如果我们要战胜西方的企业,只是应用更适合于西方企业应用的理论几乎没有可能。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本文研究了如何将人类智慧、特别是中国人的智慧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当中,将他们与西方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相结合,建立更适合于中国企业应用的新的战略管理理论。论文在对国内外大量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的有用性表现为企业之间的差异,进而提出了战略有用性的根源在于人类智慧的运用和战略的本质是智慧的运用的论点。紧接着,论文归纳了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中、以及世界许多知名企业战略中所蕴含的智慧,然后将中国从古至今的优秀军事战略智慧以及政治、哲学智慧等融入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中,建立了更适合于中国人逻辑思维的“顺势、借力、用巧”的新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给出了“知己、知彼、知势”的新的战略分析方法。建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文章还预示了未来智慧型组织出现的趋势,并给出了智慧型组织的定义,描述了它的特征,对如何建立智慧型组织提出了一些建议。
于中宁,赵瑜[3](2002)在《20世纪是企业家的世纪》文中研究指明 从福特到盖茨,我们介绍了10位企业家在战略和制度方面的创新,他们只是更多优秀企业家的代表和缩影。 从福特开始,这些优秀企业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不再是只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是在尽可能地为顾客和职工以及其他合作者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使自已获得满意的价值。他们实际上也获得了价值的最大化——不是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而是一个庞大的合作群体价值的最大化,
于中宁,赵瑜[4](2002)在《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十)》文中研究表明 沃伦·巴菲特 20世纪最伟大的券商是梅里尔,最伟大的投资家则非巴菲特莫属。 其实,巴菲特最主要的投资战略——长线投资、控股公司和治理机制与19世纪的J·P·摩根如出一辙,但历史对他们的评价却南辕北辙。 摩根是作为19世纪末“强盗资本家” 的总代表载入史册的;而巴菲特则被公认为20世纪末金融企业家的道德楷模。 摩根的个人资产在20世纪初仅次于洛克菲勒,排名世界第二;而巴菲特,正如我们所熟知的,个人资产在21世纪初也排名世界第二,稍逊于盖茨。
于中宁,赵瑜[5](2002)在《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九)》文中认为 九、查尔斯·梅里尔 斯密指出,分工是效率的源泉。但是分工越细,交易越多,交易成本越高,反过来会降低效率。解决分工与交易两难选择的途径是建立信用。 信用可以降低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从而容纳更多的分工,使分工—交易边界线大大向外延展,进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制度经济学指出,能够保证竞争与信用均衡的制度是一种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管理哲学正是建立在经济学发展的这个前瞻基础上,这一点,我们将在“经济学家”那一部分展开。
于中宁,赵瑜[6](2002)在《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八)》文中研究表明 八、杰克·韦尔奇 发明天才托马斯·爱迪生创立了通用电气,当时叫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但是爱迪生不会经营,1892年在主要投资者摩根的力主下,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与汤姆逊—豪斯顿公司合并,去掉爱迪生的名字,聘请查尔斯·科芬任总裁,这就是现在的通用电气公司(GE)。 一个创新和知识型的公司 爱迪生离开后,公司的产品开发能力大大降低,迫使科芬1900年建立起美国第一个公司研究实验室,
于中宁,赵瑜[7](2002)在《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七)》文中研究指明 七、盛田昭夫 企业家的职责是通过创新来创造需求。这对于理解企业家、企业与顾客的关系非常重要。 有的企业家通过创造“不同的方法”来创造更大的需求。像亨利·福特、大野奈一和萨姆·沃尔顿,就是通过创造低成本生产方式,而斯隆则是通过多元化,创造了更大的需求。 有的企业家通过创造“不同的产品”创造新需求。这方面的代表则是小沃森和盛田昭夫,但他们都不是发明家。 在企业发展史上,发明家转为企业家的人不少,
于中宁,赵瑜[8](2002)在《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六)》文中研究表明 六、丰田人 日本企业家对20世纪管理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这和欧洲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战后欧洲企业由于其特殊的投资体制以及实行职工委员会和监事会制度,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大幅度民主化,投资者和职工利益在决策层次上得到制度保证。但这个民主化过程是政治主导的,和经济原则不很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顾客和效率、效益原则。由于银行和职工委员会对决策有较大的干预度,决策过程缓慢而复杂,限制了企业家的成长。战后50多年,欧洲没有出
于中宁,赵瑜[9](2002)在《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五)》文中研究指明 五、萨姆·沃尔顿 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零售业的毛利很高,毛利率最低的百货连锁零售业也通常是50%。毛利高有两个原因,一是经营成本太高,二是税前利润过高。 为保护这种高利体制,百货连锁零售业有严重的商业“合谋” 和地方垄断倾向,业者大体上以州为界划分“势力范围”,互不侵犯。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少数大型全国连锁商如西尔斯—罗巴克、两洋公司等,主要在城市周边地区发展,并在商品上与地方势力有明显区别,因此也能
于中宁,赵瑜[10](2002)在《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四)》文中指出 四、小托马斯·沃森 和福特一样,小沃森并没有发明计算机,他甚至对计算机一窍不通,但他看到计算机的商业前景,并想办法使当时被认为只有在大型科学实验室和军事部门才使用的庞然大物般的计算机进入商化化生产和销售。小沃森开创了计算机时代,他在管理上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转换公司主业的创新战略,并且推动年薪制和员工持股制的发展。 IBM和老沃森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前身是1911年成立的一个很小的计算制表纪录公司。由于它的投资信托人将
二、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一)(论文提纲范文)
(1)福特和盖茨的管理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论 |
二、管理者的比较 |
三、管理理论的比较 |
1.5美元薪酬制度, 就是最好的证明 |
2.“无头衔管理”所倡导的公平、自由、发展 |
四、管理成就比较 |
五、福特和盖茨的管理局限 |
六、结论 |
(2)企业战略中智慧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2.1 企业战略的本质探讨 |
2.1.1 国内外对战略概念的理解 |
2.1.2 对战略本质的探讨 |
2.2 战略中运用智慧的研究 |
第三章 企业战略有用性分析 |
3.1 企业战略需求 |
3.1.1 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 |
3.1.2 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 |
3.2 成功的战略 |
3.3 失败的战略 |
3.4 我国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
3.5 战略管理的新思维 |
3.5.1 未来企业家需要新战略观 |
3.5.2 未来呼唤新思维 |
第四章 企业战略中的智慧 |
4.1 古今中外对智慧的理解 |
4.1.1 我国伟人的智慧观 |
4.1.2 西方人的智慧观 |
4.2 现代伟人的智慧 |
4.2.1 张瑞敏的“智慧文化”与太极智慧 |
4.2.2 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之道 |
4.2.3 杰克韦尔奇的智慧 |
4.2.4 柳传志的联想局 |
4.3 战略中智慧的定义 |
4.4 组织的走向——智慧型组织 |
4.4.1 当前组织的不足 |
4.4.2 智慧型组织的涵义及特征 |
4.4.3 如何向智慧型组织转变 |
第五章 基于智慧运用的战略管理原理 |
5.1 顺势 |
5.1.1 势的含义 |
5.1.2 如何顺势 |
5.2 借力 |
5.2.1 借内力 |
5.2.2 借外力 |
5.3 用巧 |
第六章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
6.1 知己 |
6.2 知彼 |
6.2.1 如何分析竞争对手 |
6.2.2 知彼的作用 |
6.3 知势 |
6.3.1 宏观环境 |
6.3.2 产业环境 |
6.3.3 市场信号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3)20世纪是企业家的世纪(论文提纲范文)
新市场、新战略 |
1.企业与顾客关系的变化 |
2.企业与合作者关系的变化 |
3.企业与竞争者关系的变化 |
4.企业与社会大众关系的变化 |
新企业,新制度 |
1.产权关系的变化 |
2.管理层的变化 |
3.企业与职工关系的变化 |
合作与竞争 |
20世纪是企业家的世纪 |
(4)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十)(论文提纲范文)
沃伦·巴菲特 |
投资信用 |
投资管理 |
绝不“预测” |
控股公司战略 |
监督与激励 |
长期投资理论 |
(6)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八)(论文提纲范文)
八、杰克·韦尔奇 |
一个创新和知识型的公司 |
直面竞争 |
核心竞争力战略 |
扩张战略 |
学习型组织 |
末位淘汰制 |
韦尔奇的“遗产” |
(7)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七)(论文提纲范文)
七、盛田昭夫 |
发明家与企业家 |
技术驱动还是需求驱动 |
个人化战略 |
名牌战略 |
命运共同体 |
经济民主化 |
(8)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六)(论文提纲范文)
六、丰田人 |
目标、起点和机遇 |
自动化 |
准时制 |
U型加工线 |
改善 |
价值链 |
(9)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五)(论文提纲范文)
五、萨姆·沃尔顿 |
学习定价规则 |
廉价战略 |
1.压低进价 |
2.树立低价品牌 |
3.优质服务 |
4.多样化 |
敢于大幅让利 |
农村包围城市 |
信息化 |
新经济 |
合伙人 |
尊重员工首先要能与员工共享信息,共担责任: |
管理哲学的自觉者 |
(10)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四)(论文提纲范文)
四、小托马斯·沃森 |
IBM和老沃森 |
预见力 |
决断力 |
潜在需求和创造市场 |
创新战略 |
全员年薪制 |
全员职工持股制 |
企业家楷模 |
小沃森的“遗产” |
四、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一)(论文参考文献)
- [1]福特和盖茨的管理比较[J]. 杨兆宇,刘茜茜,王远. 比较管理, 2011(01)
- [2]企业战略中智慧的运用[D]. 赵桂娟.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6)
- [3]20世纪是企业家的世纪[J]. 于中宁,赵瑜. 经济导刊, 2002(12)
- [4]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十)[J]. 于中宁,赵瑜. 经济导刊, 2002(10)
- [5]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九)[J]. 于中宁,赵瑜. 经济导刊, 2002(09)
- [6]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八)[J]. 于中宁,赵瑜. 经济导刊, 2002(08)
- [7]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七)[J]. 于中宁,赵瑜. 经济导刊, 2002(07)
- [8]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六)[J]. 于中宁,赵瑜. 经济导刊, 2002(06)
- [9]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五)[J]. 于中宁,赵瑜. 经济导刊, 2002(05)
- [10]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四)[J]. 于中宁,赵瑜. 经济导刊,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