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世界地名辞典》(论文文献综述)
韩光辉,王洪波,彭静杨,朱永杰[1](2020)在《现代地名研究及地名科学的兴起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地名学是随着地名的大量积累及地名在实用过程中的不断演变,探索其起源含义、语词特征、空间位置变动及时间序列沿革变化而形成的一个专门学问。在中国,地名研究拥有良好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并且历经发展形成了地名学学科。本文探讨现代地名研究及地名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并针对我国现代地名科学发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鲁静[2](2021)在《《口笔译测试与评估》(第九章)英译汉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王虹[3](2021)在《历史文献文本汉译实践报告 ——以Cambridge and Its Story(节选)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学术思想不断碰撞、交融、互鉴,使得历史文献翻译成为社科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一环,起着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其中一些文本带有明显的文学色彩,具有较强可读性,深受学者和普通大众的青睐,然而,目前学界在历史文学翻译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清晰的论证,在研究方面尚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因此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宝贵的现实意义。本次翻译研究以Cambridge and Its Story前三章译本为例,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作为切入点,运用个案研究法、分析归纳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从词汇、句式和篇章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原作主要介绍了剑桥大学的起源、发展以及学院构成,前三章内容涉及这所大学的历史起源和初期发展状况。在文本类型和文体风格方面,原文本兼具历史与文学文本特点,转述引用内容涉及多种文体,翻译时须遵循跨领域翻译标准、照顾语言风格差异,重在保留原作思想和文风,合理采用归化策略,促进文化融合与适应。词汇层面上,在维索尔伦的语境顺应理论指导下,从语境因素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两个方面分析词汇释义,从而做出符合语境意义的选择。通过多种专业、官方渠道查证文中各类词汇,借助习惯译法、增补注释法、词源追溯法、词性转换法、抽象具体转换法实现准确翻译,方便读者理解。在句式层面,采用拆分合并法、语序转换法、被动变主动等方法,使复杂多变的句式变得条理明晰。语篇层面上,关注句子、段落、标点结构的自然衔接,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翻译修辞手法,在神韵对等的基础上适当追求形式对等。总而言之,本文通过译例分析,指出了历史文献文本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翻译方法,关照作者、读者、出版公司的不同需求,从而在历史的准确客观性与文学色彩之间保持良好平衡。本次实践将有助于提升译者语言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为相关领域学者提供参考建议,并且有望提供新的翻译研究视角,为同类实践提供借鉴。
谢奇丽[4](2020)在《《我们彻夜狂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社会史》(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科文本翻译在翻译实践研究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国内近些年对社科文本的翻译也越来越重视。为更好地将原文信息传递给读者,译者在翻译社科文本时遵循相关翻译理论,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努力提升译文质量。译者此次选取We Danced All Night:A Social History of Britain Between the Wars第五章作为翻译文本,原文本属于社科文本,具有语言规范、逻辑思维强、涵盖面广、结构衔接紧密等特点。译者在翻译原文本时,以美国数学家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指导理论,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向译文读者准确传递原文信息。原文本包含许多英国地名词汇,译者采取增译法增补原文部分地名词汇所隐含的行政区域信息,拓宽译文读者的信道容量;而对于原文中的跨学科词汇,译者则查找它们在所属学科领域的对应信息并准确翻译。另外,针对原文本多长难句的特点,译者首先对句子进行初步解码,理解原句信息,理清句子结构以及句子间的联系,再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适当加工,运用拆译法拆分原文中相对较长的句子,译为对应的短句,最后再调整或重组信息。在篇章衔接层面上,原文本主要运用了指称衔接、词汇衔接及结构衔接的方式。译者在了解篇章中各句子之间的联系之后,适当运用增译法以及重复法等进行翻译,降低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传输负载。最后,此次翻译实践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翻译该文本有助于译文读者进一步了解两战期间英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译者尝试介绍这一段时期内,英国是如何应对失业问题的,其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有哪些教训可以避免。译者希望尽最大的努力,为中国现阶段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瞿静[5](2020)在《《大英殖民帝国》(第八、九章)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大英殖民帝国》作为历史文本,享誉世界的史学家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高度概括了大英殖民帝国的兴衰。本报告以《大英殖民帝国》第八章贸易和贸易政策、第九章劳动力的供给为翻译分析对象,其中第八章对贸易和贸易政策做了详尽的阐述,从经济角度深入探讨了殖民地的商业发展以及其政策的变化对殖民地进程的影响,主要讲述英国商业联盟的优势与劣势;商业联合会的成员以及贸易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第九章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叙述了为满足殖民地劳动力的需求,欧洲殖民地采取了五种权宜之计,其主要涉及黑奴、苦力、自由移民等。在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纽马克对文本的分类,该翻译素材归属于信息类文本。译者灵活地运用多种翻译策略,从词、句和篇章三个层面对文本进行分析。词汇方面,主要运用了词性转换、增补、删减等策略;句子层面,主要运用了句子合并、拆译等策略;篇章层面,主要运用了重复、语篇连贯等策略。交际理论的指导,使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得以解决,译文的语言更加通畅,同时译文也更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本报告首先介绍了该翻译任务的背景和意义,基于对文本词、句、篇章的分析和委托方的要求,译前主要收集了关于英国贸易与贸易政策、劳动力及原文作者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生平介绍等信息,阅读了交际理论相关的文献,并使用《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等纸质词典,必应、灵格斯等电子词典以及谷歌学术、知网等网络资源,分析平行文本,选取交际理论为指导理论制定了详细的翻译计划。译前对专业地名、人名及历史事件的翻译是基于对具体时间及背景的深度了解。译中的三次校稿旨在严格控制译文质量;译后由译者、同伴及导师对本次翻译任务进行了评价,进一步提高了译文质量。通过本次实践报告,译者发现交际翻译理论对历史类文本的翻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历史文本自身的特殊性,其句式结构及语言表达并不遵循现代语言规则,导致源语言复杂难懂。因此,结合历史文本自身的特点,交际翻译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和分析文本翻译,使通畅的译文语言无限贴近目标读者以此激发他们对外国历史文本的兴趣,并进一步对此类文本进行探究。与此同时,译者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翻译经验,提升了个人翻译能力与素养,也希望为其他译者提供经验和帮助。
王璇[6](2020)在《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大英殖民帝国》(第七章)汉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第二个“日不落帝国”。享誉世界的英国史学家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借《大英殖民帝国》一书从战争、政府、经济、劳动力、种族、教育和宗教等方面展现了大英帝国殖民画卷,本实践报告则以《大英殖民帝国》第七章“帝国政府”的翻译为基础。原文介绍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法国等早期殖民帝国的统治和各类英属殖民地及其发展前景。译者借助平行文本、工具书以及线上工具,通过译后校改与评价进一步提高译文质量。本实践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任务背景、目的及意义;第二章从词法、句法和语篇等方面对原文特点进行描述;第三章分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阶段阐述本次翻译过程;第四章结合卡特福德提出的翻译转换理论对具体案例加以分析;第五章就本次翻译实践给出结论。在翻译转换理论的指导下,本实践报告进一步分析了时态、语态、虚拟语气、复数形式、比较级、句子成分、词性的转换,以及主语突出到主题突出、从句和短语到完整句子的转换。同时,由于翻译转换理论中的系统内转换只存在于同一语系的不同语言中,本报告对其在英译汉翻译实践中的局限性也进行了陈述。译者经本次翻译实践对英属殖民地政府、翻译转换理论和翻译步骤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意识到丰富的知识储备、获取有效信息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为相关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牛德龙[7](2020)在《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大英殖民帝国》(第一、五章)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英国是近代最大的殖民国家,其殖民扩张对世界近代历史和地理政治的演变产生了极大影响。殖民扩张为英国的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亚非拉地区贫穷落后。国内全面详尽地介绍英国殖民史的书籍相对较少,且以英国作者研究视角出发的中译本寥寥无几。英国作家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所撰写的《大英殖民帝国》一书全面地阐述了英国殖民的萌芽、兴起与衰落。笔者节选第一章及第五章作为本次实践报告的翻译素材,运用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本次翻译实践,旨在为英国殖民史研究者以及历史爱好者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包括由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本次翻译实践的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任务描述,包括文本分析及委托方要求两部分。笔者从词法、句法、语篇等层面对原文本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为翻译过程,主要包括译前、译中、译后。译前笔者准备了相关的翻译词典及网络在线资源,制定翻译计划及术语表,选择劳伦斯·詹姆斯所着的《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的中译本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平行文本,确定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实践,并运用增译、减译、分译、合译及转换等翻译技巧解决长难句问题。译中笔者运用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从语场、语域和语式等三方面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严格控制翻译质量。译后译者本人、同伴以及导师对译文进行了质量评估;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通过举例详细地阐明了笔者如何运用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第五部分为翻译实践总结,阐述了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不足及主要研究成果。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发现阐释学翻译理论也可以指导历史性文本翻译,其信任、侵入、吸收及补偿能够有效解决翻译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期望本次翻译实践报告能够为历史文本的翻译提供借鉴与参考。
李树芳[8](2020)在《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大英殖民帝国》(第二、十二章)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作为近代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殖民地曾遍布全球。英国史学家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的着作《大英殖民帝国》客观分析英国殖民扩张对殖民地及宗主国产生的影响,对研究欧洲乃至世界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次翻译任务节选自《大英殖民帝国》第二、十二章,详细对比英国与其他殖民帝国的不同之处,并简要总结反思其殖民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本翻译实践报告共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第二章为任务描述,从词法、句法、语篇层面分析原文本,并简要说明委托方对本次翻译任务的要求;第三章详细描述翻译过程,包括译前背景资料的查证、翻译理论及工具的选择、平行文本的分析以及翻译计划与术语表的制定;译中则是对译文质量控制及译后的反思与总结。第四章为案例分析,本翻译实践报告从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两个层面,基于不同的衔接手段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论证;第五章为结论,作者总结不同衔接手段中所采取的翻译技巧并反思不足之处。本翻译实践报告在语篇衔接理论指导下,从词汇衔接与语法衔接两个层面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不同衔接手段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并简要论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原文中的衔接手段。通过本次翻译实践,作者对英国殖民进程与语篇衔接理论及其应用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在具体案例分析中,提出针对不同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以期为以后的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董彦麟[9](2020)在《《日本对印度尼西亚战后赔偿档案》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次翻译实践选取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历史档案作为翻译对象,主要针对档案文件翻译的各个要件逐一探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解决方法,即通过选取文件译文的各个部分依次举例说明在制作与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解决方法。其中,文件开头部分主要探讨电报文件电头信息的选取与翻译;文件正文部分从词汇与句子两个层面,分别举例探讨经贸术语、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与长句的断句及翻译;文件结尾部分的抄送对象与馆藏信息因为比较简单,未做说明;文件注释部分主要针对字迹不清与文字修改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考虑到格式问题在翻译工作中的重要性,专设一节进行了说明。实践报告总共由五章构成。本论文通过档案的翻译,丰富翻译实践的文本类型,为国家周边战略提供史料参考。同时强调翻译工作的团队合作,只有在互相讨论实践中,才能提升翻译的实践水平与理论认识,并希望在今后能有更多人参与到档案翻译的工作中来。
张曼琳[10](2020)在《理雅各纪念性文章汉译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一篇研究关于汉学家理雅各的纪念性文章汉译的实践报告。本翻译项目的选材基于1897年刊载于英国报刊HUNTLY EXPRESS(《亨特利快报》)、The Christian(《基督徒报》)、The Independent and Nonconformist(《独立非国教徒报》)的关于理雅各的多篇纪念性文章,文章主要为悼词、讣告、葬礼布道及对理雅各的生平介绍,内容从理雅各的葬礼追悼仪式、各方寄予的追悼词,到理雅各生平及其作品的社会评价,从这些报道文章中可以初探理雅各一生的主要经历和主要成就,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其生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这些一手材料的翻译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国内理雅各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及参考。本篇实践报告从引言、译程描述、文本特点分析、案例分析及结语对整个翻译实践进行了过程记录。一共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翻译任务介绍,主要包括此次任务的背景、内容及翻译实践意义;第二部分详细描述翻译过程,从译前准备到对初稿翻译中遇到问题的梳理、原因分析,以及应对策略的确立,再到译后审校的处理;第三部分为翻译材料的文本特点分析,从原文着手,以文本特有的背景、风格及形式分析其遣词造句的特点;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与理论运用,利用已有理论与方法帮助翻译难点的解决,对症下药,完善译文;第五部分则是对此次翻译实践的总结,包含译者对本次翻译实践的反思及对日后翻译的启示。
二、介绍《世界地名辞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世界地名辞典》(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地名研究及地名科学的兴起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名学的来源与兴起 |
二现代地名学取得的进展 |
1. 建立各级地名管理与研究机构 |
2. 开展全国地名普查 |
3. 参加国际地名会议,开展国际学术交往 |
4. 推动中国地名拼写的标准化、规范化 |
5. 开展地名科学研究,编辑出版地名刊物和地名研究着作 |
6. 加强中国地名学理论研究,加大地名文化研究的力度 |
三目前需要加强探讨的问题 |
1. 地名科学基础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 |
2. 进一步加强应用地名学研究 |
3. 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促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名科学理论学派形成 |
4. 加强地名文化和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 |
5. 继续加强历史地名研究 |
6. 努力办好地名刊物 |
(3)历史文献文本汉译实践报告 ——以Cambridge and Its Story(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项目介绍 |
1.1 项目背景 |
1.2 项目意义 |
1.3 历史文本翻译研究现状 |
第2章 翻译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文本分析与翻译计划 |
2.1.2 平行文本与术语表 |
2.1.3 翻译工具与审校平台 |
2.2 译中理解与表达 |
2.3 译后审校和定稿 |
第3章 源语文本特点 |
3.1 历史文献文本词汇特点 |
3.2 历史文献文本句式特点 |
3.3 历史文献文本篇章特点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历史文献文本词汇翻译 |
4.1.1 专业术语 |
4.1.1.1 习惯译法 |
4.1.1.2 增补注释法 |
4.1.2 历史文化特色词汇 |
4.1.2.1 词源追溯法 |
4.1.2.2 词性转换法 |
4.1.2.3 具体抽象转换法 |
4.1.3 语境顺应指导下的词义选择 |
4.2 历史文献文本句式翻译 |
4.2.1 长难复合句 |
4.2.1.1 拆译合并法 |
4.2.1.2 语序转换法 |
4.2.2 被动句和非人称主语句 |
4.2.3 转述引用 |
4.3 历史文献文本篇章翻译 |
4.3.1 衔接与连贯 |
4.3.2 修辞的对等 |
4.3.3 标点的调整 |
第5章 翻译实践总结 |
5.1 经验与收获 |
5.2 不足与改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原文及译文 |
附录二 术语表 |
致谢 |
(4)《我们彻夜狂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社会史》(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翻译实践概述 |
1.1 任务背景 |
1.2 任务意义 |
第二章 翻译文本分析 |
2.1 文本来源 |
2.2 文本内容 |
2.3 文本特征 |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
3.1 译前准备 |
3.1.1 梳理文本内容 |
3.1.2 确定翻译理论 |
3.1.3 选择翻译工具 |
3.1.4 设立应急预案 |
3.2 译中分析 |
3.3 译后审校 |
3.3.1 自我审校 |
3.3.2 他人审校 |
第四章 信息论指导下的翻译案例分析 |
4.1 社科文本中特殊词汇的翻译 |
4.1.1 跨学科词汇的信息对应 |
4.1.2 地名词汇的信息增补 |
4.2 社科文本中句子的翻译 |
4.2.1 并列句的信息代替 |
4.2.2 复合句的信息调整 |
4.2.3 并列复合句的信息重组 |
4.3 社科文本中篇章衔接的翻译 |
4.3.1 指称衔接的信息复现 |
4.3.2 词汇衔接的信息明示 |
4.3.3 结构衔接的信息补充 |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
5.1 翻译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
5.2 翻译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翻译任务原文及译文文本 |
附录B 术语表 |
附录C 翻译辅助工具及平行文本列表 |
致谢 |
(5)《大英殖民帝国》(第八、九章)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1.2 Aim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Chapter Two Task Description |
2.1 Source text analysis |
2.1.1 Lexical Level |
2.1.2 Syntactic Level |
2.1.3 Textual Level |
2.2 Requirements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Process |
3.1 Before translation |
3.1.1 Preparation fo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3.1.2 Translation tools and resources |
3.1.3 Choice and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 |
3.1.3.1 Choice of parallel text |
3.1.3.2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 |
3.1.4 Guiding translation theory |
3.1.5 Translation plan |
3.1.6 Glossary |
3.2 While translation |
3.2.1 Quality control |
3.2.1.1 Quality Control Before Translation |
3.2.1.2 Quality Control During Translation |
3.2.1.3 Quality Control After Translation |
3.2.2 Process description |
3.3 After translation |
3.3.1 Self-evaluation |
3.3.2 Peer evaluation |
3.3.3 Evaluation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Lexical Level |
4.1.1 Conversion |
4.1.2 Amplification |
4.1.3 Omission |
4.2 Syntactic Level |
4.2.1 Combination |
4.2.2 Division |
4.2.3 Negation |
4.2.4 Transformation into active sentence |
4.3 Textual Level |
4.3.1 Interpretation |
4.3.2 Repetition |
4.3.3 Cohes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es |
Appendix 1: Glossary |
Appendix 2: Source Text |
Appendix 3: Target Text |
Acknowledgement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大英殖民帝国》(第七章)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1.2 Aim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Chapter Two Task Description |
2.1 Source Text Analysis |
2.1.1 Lexical Level |
2.1.2 Syntactic Level |
2.1.3 Textual Level |
2.2 Requirements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Process |
3.1 Before Translation |
3.1.1 Preparation fo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3.1.2 Translation Tools and Resources |
3.1.3 Choice and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 |
3.1.4 Guiding Translation Theory |
3.1.5 Translation Techniques |
3.1.6 Translation Plan |
3.1.7 Glossary |
3.2 While Translation |
3.2.1 Quality Control |
3.2.1.1 Quality Control before Translation |
3.2.1.2 Quality Control during Translation |
3.2.1.3 Quality Control after Translation |
3.2.2 Process Description |
3.3 After Translation |
3.3.1 Self-evaluation |
3.3.2 Peer Evaluation |
3.3.3 Evaluation from the Supervisor |
3.3.4 Evaluation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Level Shifts |
4.1.1 Shifts of Tenses |
4.1.2 Shifts of Subjunctive Mood |
4.1.3 Shifts of Plural Forms |
4.1.4 Shifts of Comparatives |
4.2 Category Shifts |
4.2.1 Structure Shifts |
4.2.1.1 Shifts of Components in Sentences |
4.2.1.2 Shifts from Subject-prominent Sentences to Topic-prominent Ones |
4.2.1.3 Shift from Passive Voice to Active One |
4.2.2 Class Shifts |
4.2.2.1 Shifts from Adjectives to Verbs |
4.2.2.2 Shifts from Nouns to Verbs |
4.2.2.3 Shifts from Nouns to Adjectives |
4.2.2.4 Shifts from Prepositions to Verbs |
4.2.3 Unit Shifts |
4.2.3.1 Shifts from Clauses to Sentences |
4.2.3.2 Shifts from Phrases to Sentences |
4.2.4 Intra-system Shift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Reflection |
5.2 Limi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es |
Appendix1 Glossary |
Appendix2 Source Text |
Appendix3 Target Text |
Acknowledgements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大英殖民帝国》(第一、五章)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Chapter Two Task Description |
2.1 Source Text Analysis |
2.1.1 Lexical Level |
2.1.2 Syntactic Level |
2.1.3 Textual Level |
2.2 Requirements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Process |
3.1 Before Translation |
3.1.1 Preparation fo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3.1.2 Translation Tools and Resources |
3.1.3 Choice and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 |
3.1.4 Guiding Translation Theory |
3.1.5 Translation Techniques |
3.1.6 Translation Plan |
3.1.7 Glossary |
3.2 While Translation |
3.2.1 Quality Control |
3.2.2 Process Description |
3.3 After Translation |
3.3.1 Self-evaluation |
3.3.2 Peer Evaluation |
3.3.3 Evaluation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Translator’s Trust |
4.1.1 Initiative Trust |
4.1.2 Author’s Intention |
4.2 Translator’s Aggression |
4.2.1 Aggress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
4.2.1.1 Understanding the Proper Nouns |
4.2.1.2 Understanding the Pronouns |
4.2.1.3 Understanding the Adjectives |
4.2.2 Aggress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
4.2.2.1 Qutoes |
4.2.2.2 Complex and Long Sentences |
4.2.3 Aggression at the Textual Level |
4.2.3.1 Cohesion |
4.2.3.2 Coherence |
4.3 Translator’s Incorporation |
4.3.1 Incorporation of Meaning |
4.3.2 Incorporation of Form |
4.4 Translator’s Compensation |
4.4.1Addition |
4.4.2 Combination |
4.4.3 Shift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Reflection and Limitation |
5.2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ies |
References |
Appendixes |
Appendix I:Glossary |
Appendix II:Source Text |
Appendix III:Target Text |
Acknowledgements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大英殖民帝国》(第二、十二章)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Chapter Two Task Description |
2.1 Source Text Analysis |
2.1.1 Lexical Level |
2.1.2 Syntactic Level |
2.1.3 Textual Level |
2.2 Requirements from the EntrustingParty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Process |
3.1 Before Translation |
3.1.1 Preparation for BackgroundInformation |
3.1.2 Translation Tools andResources |
3.1.3 Choice and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 |
3.1.4 Guiding TranslationTheory |
3.1.5 TranslationTechniques |
3.1.6 TranslationPlan |
3.1.7 Glossary |
3.2 While Translation |
3.2.1 Quality Control |
3.2.2 ProcessDescription |
3.3 After Translation |
3.3.1 Self-evaluation |
3.3.2 Peer Evaluation |
3.3.3 Evaluation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Lexical Cohesion |
4.2 Grammatical Cohesion |
4.2.1 Reference |
4.2.2 Substitution |
4.2.3 Ellipsis |
4.2.4 Conjunct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Reflection |
5.2 Limi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ces |
Appendix1 Glossary |
Appendix2 Source Texts |
Appendix3 Target Texts |
Acknowledgements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日本对印度尼西亚战后赔偿档案》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要旨 |
第1章 翻译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翻译实践简介与译前准备 |
2.1 翻译实践简介 |
2.2 译前准备 |
2.2.1 档案的识读与文字输出 |
2.2.2 自拟标题,制作编目 |
2.2.3 相关辞典文献准备 |
第3章 文本分析与翻译策略 |
3.1 文本的内容与特征 |
3.2 翻译策略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电报电头信息的选取与翻译 |
4.2 长句的断句与翻译 |
4.2.1 通过“人物+事件”的模式进行断句 |
4.2.2 档案长句翻译的其他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
4.2.2.1 档案中的敬语识别与翻译 |
4.2.2.2 档案中“右”的指代与翻译 |
4.3 术语与专有名词的翻译 |
4.3.1 经贸类术语的翻译 |
4.3.2 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 |
4.3.2.1 人名的翻译 |
4.3.2.2 地名的翻译 |
4.3.2.3 其他专有名词的翻译 |
4.4 档案翻译中的注释 |
4.4.1 针对字迹不清情况的注释 |
4.4.2 针对原文修改情况的注释 |
4.5 格式编辑与人名表制作 |
4.5.1 格式的调整与文件信息的补齐 |
4.5.2 人名表的制作 |
第5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译文 |
附录2 术语表 |
致谢 |
(10)理雅各纪念性文章汉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翻译任务介绍 |
1.2 翻译任务的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文献综述 |
1.3.1 理雅各传记的研究 |
1.3.2 基督教相关文本的翻译研究 |
第二章 译程描述 |
2.1 译前准备 |
2.1.1 整理校对文稿 |
2.1.2 查阅平行文本 |
2.1.3 预估翻译难点及问题 |
2.1.4 选择翻译辅助工具 |
2.2 译中处理 |
2.3 译后审校 |
第三章 源文本语言特点 |
3.1 宗教背景 |
3.2 正式书面语体 |
3.3 文学性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宗教元素的处理 |
4.1.1 词汇 |
4.1.2 语句 |
4.2 正式书面语体的处理 |
4.2.1 复合词 |
4.2.2 倒装句 |
4.3 文学性语言的处理 |
4.3.1 修辞 |
4.3.2 诗歌 |
4.3.3 叙事与抒情 |
4.4 翻译难点 |
4.4.1 专有名词的翻译 |
4.4.1.1 约定俗成 |
4.4.1.2 名从主人 |
4.4.1.3 拆译合成 |
4.4.1.4 缩写的处理 |
4.4.1.5 回译 |
4.4.2 长难句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介绍《世界地名辞典》(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地名研究及地名科学的兴起与发展[J]. 韩光辉,王洪波,彭静杨,朱永杰. 北京史学, 2020(02)
- [2]《口笔译测试与评估》(第九章)英译汉实践报告[D]. 鲁静.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历史文献文本汉译实践报告 ——以Cambridge and Its Story(节选)为例[D]. 王虹.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我们彻夜狂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社会史》(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谢奇丽. 湘潭大学, 2020(02)
- [5]《大英殖民帝国》(第八、九章)汉译实践报告[D]. 瞿静.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大英殖民帝国》(第七章)汉译实践报告[D]. 王璇.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大英殖民帝国》(第一、五章)汉译实践报告[D]. 牛德龙.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大英殖民帝国》(第二、十二章)汉译实践报告[D]. 李树芳.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日本对印度尼西亚战后赔偿档案》翻译实践报告[D]. 董彦麟.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7)
- [10]理雅各纪念性文章汉译报告[D]. 张曼琳.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