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二硫代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同时测定砷碲铋(论文文献综述)
田春霞,刘文华,刘璟[1](2018)在《稀土元素分析》文中指出对20112015年间我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方面的重要活动、文献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重量法和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分子荧光和发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质谱法、放射化学及其它方法。引用文献323篇。
王志有[2](2007)在《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在多组分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学位论文研究了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主要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s)在多组分分析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分光光度分析中的应用,建立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完成与合作完成论文六篇,均为第一作者,其中四篇已发表(核心期刊两篇)。本文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分别建立了钨(钼)-二溴茜素紫-CTMAB和钼(钛)-二溴茜素紫-CTMAB两个新的同时测定的显色体系。将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用于钨(钼)-二溴茜素紫-CTMAB同时测定的显色体系解析两种配合物重叠光谱,光度法不经分离同时测定了钨和钼,建立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将该方法用于钢中钨和钼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将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用于钼(钛)-二溴茜素紫-CTMAB同时测定的显色体系解析两种配合物重叠光谱,光度法不经分离同时测定了钼和钛,建立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将该方法用于钢中钼和钛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用遗传算法优化BP-ANN的结构和参数,建立了遗传神经网络(GA-BP-ANN),使隐含层结点、学习速率和动量因子得到了最佳匹配,解决了BP-ANN的过训练和过拟合问题,从而克服了BP-ANN分光光度法中训练集分析结果较好,预测集结果较差,而且两个元素输出结果误差也不一致,其中一个较大,一个较小的缺点。将遗传神经网络(GA-BP-ANN)用于钨(钼)-二溴茜素紫-CTMAB同时测定的显色体系解析两种配合物重叠光谱,光度法不经分离同时测定了钨和钼,建立了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将该方法用于钢中钨和钼的同时测定,结果优于BP神经网络。将遗传神经网络(GA-BP-ANN)用于钼(钛)-二溴茜素紫-CTMAB同时测定的显色体系解析两种配合物重叠光谱,光度法不经分离同时测定了钼和钛,建立了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将该方法用于钢中钼和钛的同时测定,结果优于BP神经网络。本文中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神经网络进行计算所用的程序均用Turbo C语言编写。引用了123篇文献分别对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在化学中应用的新进展作了评述。
申金山[3](2005)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化学发光法及光度法在多组分同时测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化学计量学作为化学测量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在化学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已经成为化学科学从事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分析化学领域,多元分辨和多元校准是分析化学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各种化学计量学方法中,以人工神经网络和小波分析的研究和应用最为多见。人工神经网络是以工程技术手段,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的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它由大量简单的非线性处理单元,以及单元间复杂的、灵活可变的联结关系所构成。神经网络能够实现任意的非线性映射,能够并行分布处理,并且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能力,所以人工神经网络在信息工程和控制工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神经网络按照信息传递的特点,可分为前馈和反馈网络。运用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的前馈多层网络通常称为BP网络。由于这种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网络结构简单,工作状态稳定,且易于硬件实现,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人工神经网络。自从1985年Rumelhart等人提出了BP网络以来,神经网络理论发展迅速,并且由于隐节点的引入,使得一个三层的具有Sigmoid神经元的非线性网络可以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连续函数。在标准BP网络中,其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将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信息的正向传递与误差的反向传播。在正向传播的过程中,输入信息经过隐含层逐层计算,每一层神经元的输出作用于下一层神经元的输入。如果在输出层没有得到期望的输出,则计算输出层的误差变化值,然后转向反向传播,通过网络将误差信号沿原来的连接通路反传回来修改各层神经元的权值,直至达到期望目标。
秦孙巍,金继红,孙涛[4](2003)在《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二硫代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同时测定砷碲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在二硫代安替比林甲烷显色光度法同时测定砷、碲、铋中的应用,并与LMBP神经网络处理结果进行了比较.
陈国松[5](2003)在《分光光度分析专家系统》文中研究表明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操作简便和仪器廉价的特点,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显色反应影响因素多,非特征性强,资料以描述型和经验型为主,有关新显色剂和新显色体系的文献又不断涌现,使非专家用户在方法的取舍上无所适从,甚至专家级用户也颇感为难。常规的专家系统研制思路似乎也不适于该领域问题的解决。因此,尽管预期的影响和意义重大,但分光光度分析专家系统目前仍是一个空白,显示出该项研究的工作量和难度很大。综合考虑分光光度分析方法的特点和专家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本文研究工作的思路: ①根据对分光光度分析的理解、前期工作的经验和用户需求的分析,总结分光光度分析的基本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拓展分光光度法的功能,提高分光光度分析的研究水平; ②通过实验测量和文献检索,收集各类分光光度分析体系的“知识”,构建适宜表达这类“知识”的数据库; ③提出量化的分光光度分析方法筛选规则; ④针对分光光度分析最大的弱点——选择性差,根据文献和前期的研究工作,选取几种最具实用价值的化学计量学算法进行详细研究并做出改进,赋予分光光度法多元定量功能; ⑤建立一套适用于非专家和专家用户的实用、高效和开放的分光光度分析专家系统。 金属元素分光光度分析专家系统的主要使用对象定位于以常规分光光度法为手段对各类试样中金属元素的浓度或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的非专家用户。因此需要将分光光度分析方法的经验规律提炼和上升到能用量化的数学语言表达的水平。本文强化了专家系统在显色剂选择和多元定量计算方面的功能,并在试样处理方面做了基础性的工作。以通用办公软件Access2000建立数据库,以Visual Basic 6.0为主要开发工具,用SQL7.0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在用户引导等人性化设计方面作了许多工作,突出专家系统的多功能、全面性、易用性和开放性,力争使非专家用户不经学习可以直接使用,甚至能进行修改、添加等维护工作。软件开发难度很大。 收集了202种显色剂和1202个显色体系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将有效信息录入数据库。通过对显色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比较和研究,在兼顾灵敏度、选择性的前提下,提出以摩尔吸光系数ε、对比度△λ和显色反应酸度为权重因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显色体系,通过与专家经验对照,确定了各因摘要子的权值并进行了验证,表明系统推荐的结果与专家经验一致,在这方面基本达到了专家的水平。并且可以给出相关的详细资料和吸收曲线等一般手册所没有的信息。对多元测定,提出了以“条件数”为判据,对吸收谱线的重叠度进行评价,比专家的直观判断更迅速、更合理。并以多元稀土离子一偶氮氯麟m显色体系为例对上述情况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考虑到试样溶解的复杂性,以国家标准方法作为这一部分研究工作的前期基础性资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目录总汇(2002)}}进行了手工完全检索,从全部1606个分类中,收集了47个分类中关于金属离子分光光度测定的373个标准。将其制成PDF文件,并提取关键词录入Access数据库中,制作了用户引导界面,使用户在引导下可以查寻到相关的标准作为试样溶解方法的参考。 对于多元分光光度定量测定,选取了通用模拟退火算法(GSA)、偏最小二乘法(PLS)、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BPANN)和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法(ITTFA)这四种最具实用价值的化学计量学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回火过程”和“变步长搜索”的方式对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改进,形成了“模拟退火一回火算法”,在保持原算法能收敛于全局最优的特点同时,加速了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的过程。提出“误差中位数反向传播”的思想,形成了“稳健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有效地限制了随机误差对计算结果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并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了验证。将BP算法与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整合,形成了“人工神经网络一偏最小二乘算法”,提高了算法对加和性不良的非线性体系的适应性。用这些算法辅助分光光度法,在一些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多组分同时测定中(如共存稀土元素离子的同时测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些方法赋予了专家系统强大的多元定量计算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分光光度法选择性差的弱点。 系统的上述各项功能均通过精心设计的引导界面与用户进行交流,尽可能给非专家用户以似曾相识的感觉。系统在资料的丰富程度、易用性、开放性和扩展性等方面比较令人满意,但在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方面还不足。尚有一定数量的资料未及录入其中。要成为一个完备的分析专家系统,还有很多后续工作值得努力。
二、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二硫代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同时测定砷碲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二硫代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同时测定砷碲铋(论文提纲范文)
(1)稀土元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标准方法和标准样品 |
3 重量法和滴定法 |
4 分光光度法 |
5 荧光光度法 |
6 原子吸收法 |
7 原子发射光谱法 |
8 质谱法 |
9 X-射线荧光光谱法 |
1 0 放射化学分析 |
1 1 其它 |
(2)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在多组分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化学中应用的新进展 |
1.1.1 光谱分析 |
1.1.2 电化学分析 |
1.1.3 色谱分析 |
1.1.4 模式识别 |
1.1.5 定量构效关系 |
1.1.6 过程控制、模拟及优化 |
1.1.7 神经网络和其他它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的应用 |
1.1.8 展望 |
1.2 遗传算法在化学中应用的新进展 |
1.2.1 谱图解析 |
1.2.2 模式识别 |
1.2.3 优化 |
1.2.4 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结合的应用 |
1.2.5 展望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2.1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 |
2.1.1 人工神经网络的传递函数 |
2.1.2 误差反传神经网络(BP-ANN)模型的理论分析 |
2.1.3 BP训练算法的实现步骤 |
2.1.4 BP算法的几个缺陷 |
2.1.5 BP算法的改进 |
2.1.6 网络结构的优化 |
2.2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 |
2.2.1 编码 |
2.2.2 群体初始化 |
2.2.3 适应度函数计算 |
2.2.4 遗传算子 |
2.2.5 收敛的设定 |
2.2.6 遗传算法的运行参数 |
2.2.7 遗传算法的运算步骤 |
2.3 用遗传算法优化 BP网络结构和参数 |
第三章 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在多组分分析中的应用 |
3.1 神经网络和遗传神经网络用于光度法同时测定钢中钨和钼 |
3.1.1 遗传神经网络算法 |
3.1.2 实验部分 |
3.1.3 结果与讨论 |
3.1.4 样品分析 |
3.2 神经网络和遗传神经网络用于光度法同时测定钢中钼钥和钛 |
3.2.1 遗传神经网络算法 |
3.2.2 实验部分 |
3.2.3 结果与讨论 |
3.2.4 样品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化学发光法及光度法在多组分同时测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1.2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多组分同时测定中的研究进展 |
1.2.1 有关人工神经网络在分析化学中应用的综述 |
1.2.2 人工神经网络在多组分测定中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1.3.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氢化物发生化学发光法测定水体中无机态砷的研究 |
2.1 引言 |
2.1.1 砷的存在和用途 |
2.1.2 砷的毒性 |
2.1.3 砷对环境的污染 |
2.1.4 监测砷的意义 |
2.1.5 砷的化学发光分析现状 |
2.1.6 本章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2.2 方法原理 |
2.2.1 氢化物发生机理 |
2.2.2 化学发光反应 |
2.2.3 本方法的定量测定原理 |
2.3 实验部分 |
2.3.1 仪器和试剂 |
2.3.2 实验方法 |
2.3.3 实验条件的优化和结果讨论 |
2.3.4 共存离子的干扰 |
2.3.5 校正集(训练集)组成和测定结果 |
2.3.6 合成样品的配制 |
2.4 BP神经网络设计方法 |
2.5 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数据处理 |
2.5.1 以常规批梯度下降算法进行网络训练 |
2.5.2 以动量梯度下降算法进行网络训练 |
2.5.3 以贝叶斯正则化算法进行网络训练 |
2.6 小结 |
第3章 人工神经网络液相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铁锑 |
3.1 引言 |
3.2 方法原理 |
3.3 实验部分 |
3.3.1 仪器和试剂 |
3.3.2 实验方法 |
3.3.3 实验条件优化和结果讨论 |
3.3.4 校正集组成和测定结果 |
3.3.5 共存离子的影响 |
3.3.6 合成样品配制方法 |
3.4 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数据处理 |
3.4.1 以动量梯度下降算法进行网络训练 |
3.4.2 以贝叶斯正则化算法进行网络训练 |
3.5 小结 |
第4章 人工神经网络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同时测定铁和锑 |
4.1 引言 |
4.1.1 化学计量学—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多组分的研究进展 |
4.1.2 催化动力学光度同时测定多组分的进展 |
4.1.3 本章研究内容 |
4.2 方法原理 |
4.3 实验部分 |
4.3.1 仪器和试剂 |
4.3.2 实验方法 |
4.3.3 实验条件的优化和结果讨论 |
4.3.4 共存离子的影响 |
4.3.5 校正集组成和吸光度测定结果 |
4.3.6 合成样品的配制 |
4.4 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数据处理 |
4.4.1 以动量梯度下降算法进行网络训练 |
4.4.2 以贝叶斯正则化算法进行网络训练 |
4.5 小结 |
第5章 人工神经网络氢化物发生光度法同时测定无机态砷 |
5.1 引言 |
5.2 方法原理 |
5.3 实验部分 |
5.3.1 仪器和试剂 |
5.3.2 实验方法 |
5.3.3 合成样品的配制 |
5.3.4 校正集组成和吸光度测定结果 |
5.4 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数据处理 |
5.4.1 以动量梯度下降算法进行网络训练 |
5.4.2 以贝叶斯正则化算法进行网络训练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声明 |
致谢 |
(5)分光光度分析专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研究工作的来源 |
第1章 专家系统 |
1 专家系统概述 |
2 专家系统的结构 |
3 专家系统设计的一般准则 |
4 专家系统的组成 |
5 专家系统的功能 |
6 专家系统的知识 |
6.1 知识的表达 |
6.1.1 逻辑表达法 |
6.1.2 语义网络表达法 |
6.1.3 产生式规则表达法 |
6.2 搜索和推理 |
6.2.1 广度优先搜索 |
6.2.2 深度优先搜索 |
6.2.3 启发式搜索 |
6.3 知识的获取 |
7 专家系统开发工具 |
8 化学专家系统研究进展 |
8.1 化学专家系统研究概况 |
8.2 金属元素分光光度分析研究进展 |
8.2.1 分析方法的发展 |
8.2.2 显色剂和显色体系的研究进展 |
9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工作内容 |
第2章 金属元素分光光度分析专家系统功能的设计 |
1 用户需求分析 |
2 系统功能的确定 |
3 系统风格的确定和软件工具的选择 |
4 数据库的建立和操作 |
4.1 Access VBA |
4.1.1 表 |
4.1.2 查询 |
4.1.3 窗体 |
4.1.4 报表 |
4.1.5 宏 |
4.1.6 模块 |
4.2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
4.2.1 SQL的特点 |
4.2.2 SQL和Access对数据库的操作 |
5 吸收曲线的收集、拟合和图形显示 |
6 对象链接与嵌入 |
第3章 金属元素分光光度测定条件的选择规则 |
1 显色反应的影响因素和权重因子的确定 |
1.1 权值的调整 |
1.1.1 ε权值的调整 |
1.1.2 Δλ权值的调整 |
1.1.3 pH权值的调整 |
2 多组分同时测定时显色剂的推荐 |
2.1 条件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
2.2 条件数判据的应用 |
第4章 试样分解方案推荐 |
1 试样分解方案推荐功能的设想 |
2 分光光度分析溶样方法的统计和收集 |
3 溶样方案推荐举例 |
第5章 分光光度分析定量计算方法 |
1 工作曲线法 |
2 标准加入法 |
3 模拟退火-回火算法 |
3.1 模拟退火算法原理 |
3.2 分光光度多元分析模拟退火算法模型 |
3.3 模拟退火算法过程 |
3.4 模拟退火算法控制参数和模拟退火-回火算法 |
3.5 稀土元素镧、铈、钕、钆和镥混合液中各痕量元素的分光光度同时测定 |
3.5.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3.5.2 实验方法 |
3.5.3 痕量混合稀土分光光度多元测定 |
4 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
4.1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原理 |
4.1.1 生物神经元模型 |
4.1.2 人工神经元模型 |
4.2 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
4.2.1 BP人工神经网络的拓朴结构 |
4.2.2 BP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 |
4.2.3 BP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过程 |
4.3 稳健BP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算法 |
4.4 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与基本算法 |
4.5 数据变换 |
4.6 网络学习的技巧 |
4.7 蒙特卡罗方法对算法稳定性的评价 |
4.7.1 蒙特卡罗方法的理论基础 |
4.7.2 蒙特卡罗模拟过程 |
4.7.3 蒙特卡罗模拟实验结果 |
4.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多元测定污水中的痕量镉和砷 |
4.8.1 原子光谱干扰效应及其利用 |
4.8.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多元测定网络模型 |
4.8.3 主要仪器和试剂 |
4.8.4 实验方法 |
4.8.5 网络参数的确定 |
4.8.6 镉和砷模拟试样的分析 |
4.8.7 污水试样中痕量镉和砷的测定 |
5 偏最小二乘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 |
5.1 偏最小二乘法的算法模型和原理 |
5.2 算法过程 |
5.3 人工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 |
5.4 合金钢中痕量钛、钼和钨的同时测定 |
5.4.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5.4.2 实验方法 |
5.4.3 模拟样和合金钢试样中钛、钼和钨的同时测定 |
6 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法 |
6.1 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法算法模型和原理 |
6.2 算法过程 |
6.3 金施尔康药物中痕量锌、铁、铜和锰的同时测定 |
6.3.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6.3.2 实验方法 |
6.3.3 模拟样和施尔康药物中痕量锌、铁、铜和锰的同时测定 |
6.4 小儿复方苯巴比妥片剂中四组分的同时测定 |
第6章 金属元素分光光度分析专家系统用户界面 |
1 系统菜单 |
2 主要界面 |
2.1 主页 |
2.2 元素选择界面 |
2.3 显色方案推荐界面 |
2.4 溶样方案推荐界面 |
2.5 多元定量计算方法界面 |
2.6 资料检索界面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已发表论文(攻读学位期间) |
致谢 |
四、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二硫代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同时测定砷碲铋(论文参考文献)
- [1]稀土元素分析[J]. 田春霞,刘文华,刘璟. 分析试验室, 2018(02)
- [2]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在多组分分析中的应用[D]. 王志有. 辽宁科技大学, 2007(09)
- [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化学发光法及光度法在多组分同时测定中的应用研究[D]. 申金山. 四川大学, 2005(01)
- [4]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二硫代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同时测定砷碲铋[J]. 秦孙巍,金继红,孙涛.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 [5]分光光度分析专家系统[D]. 陈国松. 南京工业大学,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