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地区医疗机构开展药学咨询服务的现状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马医宗,周佳[2](202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上海地区部分医院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模式的运行情况以及医院微信公众号的发文宣传内容,挖掘疫情期间药学服务的潜在切入点。方法:选取开通"互联网+"健康咨询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3家同等级医院A、B、C,对2020-01-28至2020-04-05平台上的咨询数据进行提取、归纳和整理,并对用药相关咨询进行汇总分析。分析疫情期间3家医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内容。结果:调查期间3家医院平台累计访问量为133 895次,累计咨询量为6790条,其中有效咨询5711条,有效咨询占比84.11%。对于公众关心的常见疾病症状和用药科普,3家医院微信公众号宣传的内容有一定覆盖,但是占比并不高。宣传内容在通俗易懂、实践指导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结论:"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促进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建议医院药学部门应加强互联网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及推广,完善互联网医院复诊和在线配药等措施,药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用药指导。通过上述这些药学服务切入点,减少线下就医,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李海涛,张桂兰,万旭东,李树媛,李静,杜君宏[3](2021)在《偏远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现状与发展方向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偏远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药学服务的现状,分析其发展方向。方法借助精准健康扶贫深入基层机会,走访偏远贫困地区的多家基层医疗机构,调查药学服务现状,分析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发展方向。结果偏远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开展缓慢,药学服务技术设备不足,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普遍,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药学工作仍以药品采购供应为重点。结论偏远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应结合自身情况,开展药物咨询、合理用药宣教、处方点评审核、药师专业培训等工作,改变药学服务观念,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秦子楠[4](2021)在《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的初步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传承《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等古代典籍“中药药嘱”思想,结合目前指导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的政策文件,依托信息化技术构建“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创新应用“中药饮片药嘱单”,促进智慧药学发展。方法:(1)文献研究:①梳理截止至2021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相关学术团体出台和发布的指导临床药学服务规范化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我国临床药学服务和中医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内涵和规范化发展现状;②梳理“中药药嘱”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和《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等典籍中记载的中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构建中药药嘱内容体系。(2)临床调查研究:面向北京地区三甲医院、三级医院、二甲医院、二级医院及社区医院的不同职称中药师,采用“问卷星”应用软件开展中药师对传统中药煎煮技术和汤剂服用方法认知情况的线上调查。收回104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3)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①构建中药饮片标准信息库: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年修订)《临床中药学》等文献,使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录入636个《中国药典》收录的饮片品种和433个不同规格的北京中医医院院内使用饮片品种的基本信息和使用方法;②构建中药经方库:参考《伤寒论》《伤寒论讲义》,使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录入113个经典方剂的基本信息和使用方法;③构建中药饮片用药控制规则库: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年修订)《临床中药学》等文献,使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录入“十八反”、“十九畏”和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等中药饮片用药规则;④构建药嘱信息术语库:参考《中药调剂学》《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年修订)《临床中药学》等文献,使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录入中药饮片煎煮方法、服用方法等用药知识;⑤基于SOA构架和B/S/S构架,利用Caché数据库及基于CSP的组件技术、M技术、工作流技术和安全保护技术等信息化技术构建审方中心、复核中心、药嘱中心、监测中心和流量中心;⑥采用IMedical数字化医院系统集成4个基本信息数据库和5个功能中心,构建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4)中药饮片药嘱单的应用研究:面向北京中医医院门诊中药房患者,采用线下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针对中药饮片药嘱单的满意度调查。共发放150份调查问卷,收回142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1)文献研究:①目前我国已有处方点评、处方调剂、处方审核及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工作的规范性指导文件,但面向临床的用药指导等工作尚待规范。②“中药药嘱”思想起源于《神农本草经》,发展于《伤寒论》,完善于《备急千金要方》,成熟于《本草纲目》,为现代中医临床药学开展中药药嘱服务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③参考《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等典籍中记载的中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构建了中药药嘱内容体系,内容包括煎煮技术、服药规范、用药告知和药物贮藏方法。(2)临床调查研究:线上调查共收回104份有效问卷,分析结果发现:①在中药煎煮技术的认知调查中,超过60%的中药师对中药煎煮器具、中药是否需要浸泡、中药浸泡时间判断方法、中药煎煮加水量判断方法、煎煮加水量和煎煮火候等问题有统一的认知,而对不同类型方剂的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尚未形成统一;②在汤剂服用规范的认知调查中,超过50%的中药师对服药温度的判断、服药时间的选择和成人、不同年龄儿童的服药剂量有统一认知。(3)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①中药饮片标准信息库共收录2025条中药饮片基本信息,其中含药典品种信息1592条,共涉及636个(包括炮制品)药典收录饮片品种,北京中医医院院内使用饮片品种信息433条。数据内容包括:“饮片名称”“处方应付”“饮片别名”“饮片拉丁名”“基源”“用药部位”“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功效”“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特殊煎服方法”“禁忌症”“使用注意”“用药告知”“老人用药”“儿童用药”“是否为炮制品”“炮制方法”“是否为贵细药材”“饮食禁忌”“贮藏方法”和“执行标准”,共计25项内容;②中药经方库共收录113首《伤寒论》方剂的数据内容,内容包括“方剂名称”“处方组成”“所含药味”“主治病证”“煎煮方法”“服用方法”“使用注意”7项;③中药饮片用药控制规则库内容包括中药饮片的配伍禁忌规则“十八反”和“十九畏”,中药饮片的“最小用量”“最大用量”和“审核最大剂量”,以及特殊人群用药禁忌规则内容;④药嘱信息术语库内容包括中药饮片煎煮方法(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煎煮加水量、煎煮温度和特殊煎煮方法)、中药汤剂服用方法(服药剂量、服药次数、服药温度、服药时间和特殊服药方法)、用药告知(药后护理、服药禁忌和健康指导)和药物贮藏方法4类。⑤信息化构建了中药饮片标准信息库、中药经方库、中药饮片用药控制规则库、药嘱信息术语库4个数据库和审方中心、复核中心、药嘱中心、监测中心、流量中心5个功能中心,形成了以“四库五中心”为主要构架的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4)中药饮片药嘱单的应用研究:面向患者共发放150份调查问卷,收回142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超过50%的被调查者认为中药饮片药嘱单具有指导内容丰富、指导语言通俗易懂、能切实有效地指导患者煎药和服药的优点;87.3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中药饮片药嘱单的使用对指导患者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有帮助,97.89%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构建的中药饮片药嘱单持满意态度。结论:中医临床药学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应立足于中医药传统实践经验,传承古人的宝贵经验,我国智慧医疗的发展为临床药学服务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便利。通过构建以“四库五中心”为构架的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促进了在线审方、复核发药、用药指导等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和规范化服务,提高了医疗机构的中医临床药学服务能力。
朴晶竹[5](2020)在《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文中认为目的:以现代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理念为切入点,以临床医疗核心主体-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开展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情况及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医药护患不同的服务需求、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提出改进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及建议,以促进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依托和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发展与改革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对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为后续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专家咨询法:咨询临床药学及中药临床药学、医学统计学、中药合理用药方面的专家及医院领导,充分吸收专家及领导的合理建议,制定研究方案及调研体系框架,并修改完善调研问卷相关细节。(3)问卷调研法:基于文献分析、政策梳理、问卷设计、专家论证、预调研等工作,以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一般情况、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评价、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及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等内容展开调研。医药护问卷以网络问卷星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患者问卷以现场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并将问卷信息录入至Excel 2010,建立Access数据库。(4)数据分析方法:将调研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以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回收医药护问卷2469份,其中有效问卷2469份,问卷有效率100%;回收患者问卷1272份,其中有效问卷1125份,问卷有效率88.44%;回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问卷505份,其中有效问卷505份,问卷有效率100%;三套问卷共回收4246份,其中有效问卷4099份。调研发现:(1)中药临床药师专业技能有限,人员配置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师学历普遍较高,但毕业专业以中药学为主,且大多没有经过正规中药临床药师培训而直接从业,缺乏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与思维及临床实践技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有限。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师配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量,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②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有待加强,缺乏中医药特色。由于中药临床药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公众对中药临床药师认知度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药学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层次较低,中药特色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也有待加强,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3)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认可度高,药学服务需求各有不同。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需求度高,期望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医疗为其提供指导与帮助。医药护患不同主体对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不同,并且根据不同科室呈现差异性。(4)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方法与模式尚待规范。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刚刚起步,目前培训效果有所显现,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个别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有待加强,带教组设置有待规范,培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待丰富,临床实践安排不足,没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等。结论:本研究立足于现代药学服务理念,结合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的相关背景对医、药、护、患展开问卷调研,调研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信息量大,结果具有参考价值,确保了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及需求调研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基于调研提出的思考与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提升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提供指导,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真实的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
喻惠敏[6](2020)在《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不断普及,逐渐渗透到医疗领域。5G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互联网诊疗服务顺畅进行,极大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因此,国家出台政策引导互联网诊疗发展,医保也逐渐介入。上海市区域信息平台和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先进,具有良好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基础,同时,上海市优质医疗资源丰富,医疗服务规模大,发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优势明显。然而,互联网诊疗服务本身优势与局限性并存,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医师执业态度、处方流转等问题都可能会给诊疗服务带来风险,形成安全规范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显得格外重要。研究目的:提出优化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安全有效开展,满足人民的健康医疗需求。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整理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研究,总结国内外互联网诊疗服务发展历程,梳理我国现行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相关政策文件;其次,通过现场调研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最后,通过案例研究法,总结国内外先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中的先进经验,提出优化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的对策与建议。结果: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供给方的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服务优势明显,互联网诊疗相关服务基础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可能会带来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和科研时间无法保证,以及难以对医务人员的互联网诊疗行为进行监管的难题;整体上,上海市医务人员支持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开展,但是医务人员性别、年龄、医务人员所在医疗机构等级、医务人员所在科室类别、医务人员是否具有互联网诊疗服务类似经验、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是否支持这6个因素会明显促进或限制医务人员真正参与互联网诊疗服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外的美国TelaDoc远程医疗公司参与建立的互联网医院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杭州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均有政府、企业、医院等多方参与,形成了从问诊到处方的服务闭环,并获得当地居民认可,对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的优化具有借鉴意义。结论及建议:我国互联网诊疗服务正在被更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接受和认可,但现阶段上海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开展还较为有限,需要鼓励医疗机构大胆实践,尊重医务人员个人参与意愿,并不断探索适合在线诊疗的医疗服务项目。形成安全高效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才能更好的发挥互联网诊疗对传统诊疗服务的辅助与补充作用,以满足人民的医疗健康需求。本文主要从4个方面提出优化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的对策与建议:(1)在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方面,建议实体医疗机构以自身发展定位为参考建立互联网医院,差异化发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建议互联网医院依托较高等级的实体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网络运营公司,充实服务平台功能;建议互联网医院完善制度建立患者和医生的相互信任关系;建议互联网医院加快制定互联网诊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并提供电子票据。(2)在医师(医务人员)方面,建议在互联网诊疗工作安排中多考虑女性及3145岁医师(医务人员)的实际情况;建议妇产科、辅助科等科室医师(医务人员)主动挖掘适合在线诊疗的服务项目。(3)在患者方面,建议患者提供至少2个月内在实体医疗机构或互联网医院就诊的诊断资料,若患者前往同一家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院平台复诊,则提供3个月内在实体医疗机构(或附属医疗机构)就诊的诊断资料即可;建议非甲类传染病患者充分利用互联网诊疗服务在线问诊或复诊。(4)在处方开具及处方管理方面,建议上海市严格线上儿科处方的开具,分步实施互联网医院的儿童药品配送;建议明确互联网诊疗服务中处方开具流程,避免与《处方管理办法》冲突;建议政府、企业、医院等机构在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过程中严格对药品配送单位的资格审查与监管。
刘璐[7](2020)在《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现状、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负担日益增重,不仅对居民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也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经济负担。自2009年我国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慢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纳入其中。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慢病健康管理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免费为辖区内NCDs患者(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提供疾病筛查、随访评估与分类干预、健康体检三项服务。重庆市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给予了大量的投入。本文旨在通过对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健康管理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慢病健康管理质量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定量(问卷调查)定性研究(专题小组讨论和关键人物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健康管理卫生服务需方(慢病患者)和提供方(基层医疗机构)两个不同的角度,评价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健康管理项目实施现状、存在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慢病健康管理质量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有目的选择了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地点,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病健康管理现状进行研究;采取分层抽样选取重庆市24个区县为研究地点,对基层医疗机构慢病健康管理人员能力情况进行评价研究。1)问卷调查:采用问卷对8个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的NCDs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慢病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其对慢病健康管理健康的知晓、利用、满意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区县基层医疗机构从事慢病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了解慢病管理人员的一般情况、慢病健康管理能力自评、培训情况、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等内容。2)专题小组讨论:采用目的抽样,在所选的8个社区组织NCDs患者参加专题小组讨论,了解NCDs患者对慢病健康管理服务知晓、利用、评价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原因等。3)关键人物访谈:在所选的8个社区,有目的地选择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进行关键人物访谈,了解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政策,社区居民主要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情况及影响因素等。结果1.重庆市沙坪坝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健康管理现状总体上,NCDs患者对慢病健康管理服务的知晓、利用、满意度总体较好,尤其是对高血压、糖尿病三项健康管理项目(慢病筛查、慢病随访评估与分类干预、健康体检)总体知晓率、利用率和满意度均超过93%,但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方面的知晓率(58.5%)、利用率(62.4%)偏低。1)NCDs患者慢病管理知晓相关因素:户口所在地是高血压患者知晓健康教育服务项目的相关因素(P<0.05),农村户口知晓率均低于城市户口居民。卫生服务质量是NCDs患者健康教育服务项目相关因素(P<0.05),服务质量差者知晓率均更低。部分乡镇卫生院患者表示不清楚慢病健康管理项目,只知道有测量血压和血糖。2)NCDs患者健康管理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健康意识薄弱,忽略健康指导的重要性;二是生活方式难以改变,不能很好遵守医生指导;三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信任;四是缺乏时间,没有时间配合随访;五是健康宣传不到位。3)大多数NCDs患者对健康管理服务满意。高血压患者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健康体检(93.6%)和健康指导(82.3%)。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基层医疗机构药物不齐全,设备落后;二是体检项目少,针对性不够;三是提供的卫生服务有限,不能满足其真正的卫生需求;四是对健康指导内容存疑;五是认为健康指导内容针对性不强。2.基层医疗机构慢病健康管理能力建设现状基层医疗机构慢病健康管理人员以年轻人为主,30岁以下的占40.3%,工作年限少于三年的占42.1%;85.7%的人员承担了三项以上岗位的工作;61.6%的人员是大专学历,92.7%的人员接受过医学院校教育,40.5%的人员是护理专业,72.4%的人员是初级职称。在工作胜任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管理人员对所承担的慢病健康管理项目知晓率都很高,超过99%。在工作胜任方面,总体情况比较好,高血压、糖尿病三项健康管理服务(检查发现、健康体检、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的胜任率均超过95%;胜任情况不佳的主要在健康教育方面,健康教育五项工作(提供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服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胜任率均低于86%,其中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和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不到80%。不胜任的原因主要为缺乏相关知识、知识和技能均缺乏。基层医疗机构类别、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医学教育,担任岗位数量是健康教育胜任情况的相关因素。在接受培训方面,87.2%的基层慢病健康管理人员近半年参加过培训,最希望获得的培训内容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专业知识(17.7%)、专业技能(16.7%)及基本公共卫生规范(15.9%);最希望的培训方式是现场指导(32.0%);最希望的培训频率是每半年2次(31.1%)。在工作满意度方面,57.8%的人员对工作满意,且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改善收入可以改善工作满意度。结论重庆市沙坪坝区基层医疗机构NCDs患者健康管理总体情况较好,有较高的知晓率、利用率和满意度,但是NCDs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不均衡,不同人群利用率存在差异。另一方面,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慢病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目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公共卫生研究能力不足、医防融合不紧密等问题。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病健康管理还面临以下挑战:一是NCDs患病人群数量庞大;二是NCDs患者健康素养有待提高;三是上级部门对慢病健康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困难重视不够;四是现代化手段在服务开展过程中应用不足。根据慢病健康管理现状和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政府层面:一是创造良好的慢病健康管理支持性环境,从政策制定、财政投入、舆论引导等多方面为慢病健康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从增加人员编制,提高人员薪资待遇,增加基层药物配备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加强慢病健康管理的顶层设计,按需动态调整慢病健康管理项目内容,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慢病健康管理激励机制,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依托新技术探索建立慢病健康管理新模式。2.基层医疗机构层面:一是进一步深化慢病健康管理理念,明确慢病健康管理不等于NCDs患者的管理,大力推进辖区范围内的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分配机制,进一步激发慢病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四是推广新型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五是开展个体化健康服务,增强服务项目吸引力。3.慢病患者层面:一是自觉提高健康意识,增强自我健康促进能力。二是主动参与慢病健康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防治,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提升健康水平。
栾淇[8](2020)在《沈阳市H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目前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与我国有限的卫生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强烈。“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肩负着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卫生保健的重要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开展医疗与保健相结合的基本卫生服务和社区首诊、家庭医生等服务,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减少民众得病几率,同时,分担大医院的沉重负荷,形成良性的就诊秩序,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进而解决我国医疗资源供需矛盾问题,这是我国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初衷。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居民健康管理的可及性、及时性和成效性,从长期看来,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具有深远的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和重要力量,从2002年至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从8211家增至3499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量上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加强了配套建设。以沈阳市H区为例,共有区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服务人口119万人,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政策、体制、机制以及人们传统就医观念的影响,存在着卫生服务人员数量和诊疗水平无法满足居民实际需要、配备的设施设备陈旧、药品配备不全等问题,导致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心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快自身的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对推动我国卫生服务的改革发展,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本文通过对沈阳市H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设施设备、药品的配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及双向转诊服务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通过研究以及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文献研究法,以H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对接受服务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的医务人员进行访谈,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员配置、设施设备的配置、药学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双向转诊服务五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居民的就诊率和满意度,也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存与发展。结论:针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多管齐下改善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供给,通过持续的创新多样化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加强高等院校教育及人才输送,调整医护比例,提高卫生服务人员的待遇水平;有针对性的引入符合社区医疗特色的设施设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建立医疗设备合作机制;整合和协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供给,放松对基层医疗服务的药品目录限制,建立药品供需预警制度,提高对药学服务的重视程度;完善全科医生制度,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的经费支持,加强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互联网技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的优势;认知度的普及以及积极引导居民就诊意愿,完善转诊标准和细则,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大数据和信息化的应用的对策及建议。
郭凯琳[9](2019)在《云南省公立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现状及认可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临床药学学科在云南省医疗机构建设现状及其认可度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药学服务向基层下沉、构建上下贯通的药学服务体系提供数据支持,以期促进本地区药学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方法以云南省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及其临床药师、非药学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公立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现状及其认可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将收集到的调查数据使用SPSS 17.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访谈及问卷回收情况:共对云南省65家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知情人进行访谈;回收有效的临床药师职业认知和自我工作能力自评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68.71%;回收有效的非药学人员调查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83.25%。2、面向医疗机构问卷的调查结果:65家受访医院中,成立临床药学部门、应用合理化用药及相关软件、有临床药师制建设规划、有临床药师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及绩效考核制度的单位分别占44.62%、20.00%、52.31%、63.08%、63.08%、18.46%;受访医院中临床药师总人数244人,其中专职临床药师145人;在工作内容开展方面,处方点评、住院部医嘱审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3项工作开展的比例最高。通过差异分析发现,三级医院临床药学基础建设情况的多项指标均高于二级医院(p<0.05)。3、面向临床药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回收答卷信度为0.957,效度为0.910。57.43%受访人来自三级医院,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2.08%,药学类专业占83.17%,经过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占52.47%。受访人群多数量表题目评价平均分值在3分以上,说明受访者普遍有较好的职业认知及自我胜任力评价。对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研究发现:三级医院受访群体对于薪酬满意度情况高于二级医院受访群体(p<0.05);经过了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受访群体对于自身职业认知及工作胜任力评价高于未经过规范化培训的群体(p<0.05或p<0.01);不同学历受访人群对于自我工作胜任力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评价平均分值以硕士学历人群最高,大专及以下学历人群最低。4、面向非药学医务人员问卷的调查结果:回收答卷信度为0.934,效度为0.857。53.66%受访人来自三级医院,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6.83%,医师占56.91%,护师占17.07%。受访人群各量表题目平均分值在3分以上,说明受访人群普遍对临床药学具有一定认知及需求。进行差异分析发现:三级医院相较于二级医院对临床药学有更高的认知及需求(p<0.05)。结论临床药学学科在云南省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临床药学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临床药学工作开展内容局限、合理用药信息化建设滞后等一些问题,在二级医院中还存在临床药师数量储备不足、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学学科认知及需求较低等问题。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各级医院负责人对临床药学学科的认识及对学科建设的重视,深化云南省临床药学部门建设、完善临床药学制度建设、推进合理用药信息化建设、加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与储备、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以促进临床药学服务向基层下沉、构建上下贯通的临床药学服务体系、实现本地区临床药学服务高质量、同质化发展。
杨毅[10](2018)在《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对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特点、药学服务供需现状及其药学服务实际供给能力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典型的基层药学服务模式,对适宜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各项药学服务项目进行遴选与组合,设计出类似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形式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同时,针对所设计出的药学服务包,提出在国家层面进行推广实施的策略建议,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制度的落地实施,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水平。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现状、典型的国外基层药学服务模式以及我国既有的相关医药卫生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与分析,初步提炼出适宜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药学服务项目。其次,采用关键知情人访谈法,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药事管理领域相关研究学者等进行深入访谈,对初步形成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项目内容进行筛选、调整。再者,运用预试验和问卷调查法,从不同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对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开展的必要性、药学服务供给能力以及患者对药学服务的认知与需求情况进行广泛调研,充分了解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供需现状、服务能力等,为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的项目内容设计提供实证证据。最后,基于实证调研的结果,充分借鉴英国社区药房服务模式、美国药物治疗管理模式(MTM)等国外典型的基层药学服务模式,同时结合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特点与药学服务现状,提出适用于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包的项目内容及实施策略。结果:第一,关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机构具有基数大、服务量多、多门诊的特点;不同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存在差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第二,关于基层药学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与用药指导有待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均配备药学人员但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尚需加强。第三,关于基层药学服务内容,药学服务包认可度较高,是医生、药学人员、患者的普遍需求;基础性药学服务项目的需求度较高,且更便于开展;临床药学类服务项目虽有需求,但需督促指导与发展。第四,关于基层药学服务对象,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呈现收入水平低、文化水平低、医疗保障水平低等特点;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对基本药物与药师的认知度较低;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对药学服务水平提升的需求不大。结论及建议:关于药学服务包的项目内容,最终设计出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主要涵盖6个大类,21个小类的药学服务项目,并且分为基础药学服务项目和附加药学服务项目。关于落实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策略建议。宏观层面:协同政策设计初衷,加强相关政策联动效应——整体定位;聚焦药学服务建设,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服务目标;国家层面明确药学服务内容,实现科学动态调整——具体内容;制定药学服务规划,注重基层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培养药学技术人才,填补基层服务空缺——人才保障;推进药学科普宣传,扩大药学服务包制度影响范围——舆论保障。微观层面:药学服务包制度试点与推广:关注差异,分步推进;药学服务包制度筹资模式:财政保障,医保补足;药学服务包执行主体:综合管理,强化基层。
二、上海地区医疗机构开展药学咨询服务的现状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地区医疗机构开展药学咨询服务的现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药学服务的切入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平台运行基本情况 |
2.2 与COVID-19相关的咨询 |
2.3 平台访问数据与COVID-19疫情的相关性 |
2.4 与药物相关的咨询 |
2.5 3家医疗机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情况 |
3 讨 论 |
3.1 风险规避 |
3.2 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前景 |
3.3 药师在互联网医疗模式中的作用 |
4 小 结 |
(3)偏远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现状与发展方向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偏远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现状调查 |
1.1 药学服务形式单一 |
1.2 药学服务专业技术欠缺 |
1.3 药学服务硬件条件差 |
1.4 药学服务重视度不够 |
1.5 药物滥用情况普遍 |
1.6 患者服药依从性差 |
1.7 药学服务缺乏法律保障 |
2 偏远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发展方向和改进措施 |
2.1 开展药物咨询服务 |
2.2 开展形式多样的合理用药宣教 |
2.3 开展处方点评审核 |
2.4 关注中药不良反应 |
2.5 关注中药辨证使用 |
2.6 关注毒性中药使用 |
2.7 减少多重用药风险 |
2.8 探索建立药学服务联合体 |
2.9 开展药师专业培训 |
2.1 0 推进药师法立法 |
3 偏远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药学服务的意义 |
(4)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的初步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一 国内外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现状研究 |
1 国际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现状 |
2 医疗机构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现状 |
3 医疗机构中医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现状 |
4 小结 |
二 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现状分析 |
1 国家指导政策分析 |
2 智慧医疗的发展现状分析 |
3 智慧医疗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基于古籍梳理和当代政策分析的中药药嘱理论研究 |
第一节 中医药古籍中的中药药嘱信息梳理与分析 |
1 药嘱思想的源流追溯 |
2 中医药古籍中的中药药嘱信息梳理与分析 |
第二节 我国指导临床药学服务规范化发展的政策分析 |
1 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临床药学服务规范化发展指导文件 |
2 其他临床药学服务规范化发展指导文件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中药煎煮和汤剂服用认知调查的“中药药嘱”问卷分析研究 |
第一节 北京地区医院中药师对中药煎煮技术的认知调查 |
1 基本信息 |
2 传统中药煎煮技术中“煎煮前技术”的认知调查 |
3 传统中药煎煮技术中“煎煮中技术”的认知调查 |
第二节 北京地区医院中药师对汤剂服用方法的认知调查 |
1 服药温度的认知调查 |
2 服药时间的认知调查 |
3 服药剂量的认知调查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构建研究 |
第一节 数据化构建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基本数据库 |
1 中药饮片标准信息库 |
2 中药经方库 |
3 中药饮片用药控制规则库 |
4 药嘱信息术语库 |
第二节 构建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的信息化技术 |
1 系统构建方向 |
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3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
4 系统构建技术 |
第三节 智能化构建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功能中心 |
1 审方中心 |
2 药嘱中心 |
3 监测中心 |
4 流量中心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中药饮片药嘱单用户反馈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中药饮片药嘱单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 |
1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2 被调查对象获取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的途径调查 |
3 被调查对象对中药煎煮和服用相关知识的需求度调查 |
4 被调查对象煎煮和服用中药的习惯调查 |
5 中药饮片药嘱单的满意度调查 |
第二节 本章小结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基本情况研究 |
1 临床中药学的起源 |
2 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与特征 |
3 临床中药学教育现状 |
4 临床中药学发展中的问题思考 |
综述二、中药药学服务临床现状研究 |
1 中药药学服务内容及现状 |
2 中药药学服务工作中的问题思考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方案设计 |
第一节 构建调研指标框架体系 |
第二节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调研问卷设计 |
第二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 |
第一节 医药护调研结果分析 |
1 医药护的一般情况 |
2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3 医药护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
4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 |
5 医药护对中药临床药师职业的态度 |
第二节 患者调研结果分析 |
1 患者的一般情况 |
2 患者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认知情况 |
3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接受情况及满意度 |
4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
第三节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调研结果分析 |
1 学员的一般情况 |
2 基地培训现状 |
3 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
4 培训需求 |
5 培训能力评估 |
6 培训后工作现状 |
第四节 讨论 |
第三章 提升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 |
1 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人才队伍建设 |
2 拓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内容 |
3 明确医药护患药学服务需求 |
4 强化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互联网诊疗服务研究综述 |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3 本章小结 |
3 上海市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相关服务开展情况 |
3.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3.2 参与调查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
3.3 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相关服务的开展情况 |
3.4 本章小结 |
4 上海市医务人员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意愿调查与分析 |
4.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分析 |
5.1 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以医院微信公众号为主且主要依托于三级公立医院 |
5.2 面向3个月内在本互联网医院的实体机构内就诊过的患者开展复诊 |
5.3 实现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保报销和药品配送 |
5.4 本章小结 |
6 国内外先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分析 |
6.1 国外-美国TelaDoc远程医疗公司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分析 |
6.2 国内-杭州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 |
6.3 本章小结 |
7 优化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
7.1 对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的建议 |
7.2 对于互联网诊疗服务中医务人员的建议 |
7.3 对于互联网诊疗服务中患者的建议 |
7.4 对于互联网诊疗服务中处方开具及处方管理的建议 |
8 结语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创新 |
8.3 研究不足 |
8.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7)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现状、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现状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人员能力建设现状 |
3.1 研究背景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
4.1 主要发现 |
4.2 对策建议 |
4.3 创新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基层医疗机构慢病健康管理发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沈阳市H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问卷调查法 |
1.4.2 访谈法 |
1.4.3 文献研究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制度依据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 |
2.3 相关制度依据 |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研究对象概况 |
3.2 调查研究结果统计及分析 |
3.3 沈阳市H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4 沈阳市H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 国外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
4.1 英国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
4.2 美国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
4.3 古巴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
4.4 国外社区卫生服务情况的总结与启示 |
5 改善沈阳市H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问题的对策建议 |
5.1 对于医疗服务人员配备的改革方案 |
5.2 设施设备配备的改进对策 |
5.3 药学服务的改善措施 |
5.4 签约医生(家庭医生)服务的完善对策 |
5.5 改善转诊服务现状的对策建议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的评价及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综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云南省公立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现状及认可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临床药学发展概述 |
1.1.2 我国临床药学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
1.1.3 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与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设计 |
2.1 研究对象 |
2.2 调查方法 |
2.3 问卷设计 |
2.3.1 临床药学基本建设情况访谈调查问卷 |
2.3.2 临床药师自我职业认知及工作胜任力问卷设计 |
2.3.3 非药学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学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设计 |
2.4 调查研究的统计分析 |
2.4.1 统计软件 |
2.4.2 统计分析方法 |
2.5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临床药学基础建设情况调查结果 |
3.1 问卷回收情况 |
3.2 临床药师专兼职人数情况 |
3.3 临床药学部门、相关制度及信息化建设情况 |
3.3.1 临床药学部门及合理用药信息化建设情况 |
3.3.2 临床药学相关制度建设情况 |
3.4 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情况 |
3.4.1 对住院部患者的药学服务 |
3.4.2 对门诊患者的药学服务 |
3.4.3 个体化治疗开展情况 |
3.4.4 特色及先进技术的情况 |
3.4.5 其他 |
3.5 小结与讨论 |
3.5.1 调查研究小结 |
3.5.2 进一步加强本地区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探讨 |
第四部分 临床药师职业认知及工作胜任力自评调查结果 |
4.1 预调查结果及问卷回收情况 |
4.1.1 预调查结果 |
4.1.2 问卷回收情况 |
4.2 答卷的信度和效度 |
4.2.1 信度分析 |
4.2.2 效度分析 |
4.3 基本信息情况 |
4.4 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情况 |
4.5 职业认知及自我工作胜任力评价情况 |
4.5.1 题目的评价分值情况 |
4.5.2 因子分析 |
4.5.3 因子间相关关系分析 |
4.5.4 差异性分析 |
4.6 小结与讨论 |
第五部分 非药学医务工作人员对于临床药学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
5.1 预调查结果及问卷回收情况 |
5.1.1 预调查结果 |
5.1.2 问卷回收情况 |
5.2 答卷的信度和效度 |
5.2.1 信度分析 |
5.2.2 效度分析 |
5.3 基本信息情况 |
5.4 受访群体的对临床药学认知及需求评价情况 |
5.4.1 题目的评价分值情况 |
5.4.2 因子分析 |
5.4.3 各题目间相关关系研究 |
5.4.4 差异分析 |
5.5 小结与讨论 |
研究亮点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临床药学基本建设情况访谈表 |
附录B 临床药师自我职业认知及工作胜任力评价调查表 |
附录C 非药学的医务工作人员对临床药学认知及需求调查 |
文献综述 国内外临床药师教育及资格条件设置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1.1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根基 |
1.2 药学服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
1.3 药学服务理念转向以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为中心 |
1.4 基层药学服务项目和内容缺乏统一标准 |
1.5 适宜基层提供的药学服务项目尚需进一步明确 |
2 研究意义 |
3 研究目标 |
4 研究方法 |
4.1 定性研究方法 |
4.2 定量研究方法 |
5 研究内容及思路 |
6 技术路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现状分析 |
1 概念界定 |
2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相关情况及政策分析 |
2.1 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现状及其用药特点 |
2.2 药学服务相关规范及其特征 |
2.3 基层药学服务相关政策 |
第三章 基于基层医务人员的药学服务必要性与供给能力分析 |
1 问卷设计与样本选取 |
1.1 问卷设计 |
1.2 样本选取与问卷回收 |
1.3 质量控制 |
2 受访者基本情况分析 |
2.1 性别与年龄 |
2.2 工作年限 |
2.3 学历分布情况 |
2.4 职称分布情况 |
2.5 工作岗位分布情况 |
2.6 药师收入情况 |
3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项目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
3.1 处方调剂相关项目 |
3.2 用药咨询相关项目 |
3.3 药品管理相关项目 |
3.4 院内处方点评相关项目 |
3.5 临床药学服务相关项目 |
3.6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相关项目 |
3.7 培训进修相关项目 |
3.8 宣教及公共卫生相关项目 |
4 基层医生机构药学服务供给能力与现存问题分析 |
4.1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人员配备情况 |
4.2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情况 |
4.3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提供时长 |
4.4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问题分布情况 |
第四章 基于基层患者的药学服务认知与需求情况分析 |
1 问卷设计及样本选取 |
1.1 问卷设计 |
1.2 样本选取 |
1.3 质量控制 |
2 受访者基本情况分析 |
2.1 地区 |
2.2 机构类型 |
2.3 性别 |
2.4 户籍类型 |
2.5 年龄 |
2.6 职业类型 |
2.7 文化水平 |
2.8 参保类型 |
2.9 家庭年均收入 |
3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认知与需求相关情况分析 |
3.1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知晓情况分析 |
3.2 药师职能定位与履行情况分析 |
3.3 基本药物供应与保障情况分析 |
3.4 药学服务供给与需求情况分析 |
3.5 药学服务定价与收费情况分析 |
第五章 基于实证结果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设计 |
1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1.1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
1.2 基层药学服务能力 |
1.3 基层药学服务内容 |
1.4 基层药学服务对象 |
2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项目内容设计 |
2.1 药学服务项目选取 |
2.2 药学服务项目类别划分 |
第六章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实施的策略构建 |
1 宏观层面的策略建议 |
1.1 协同医改设计初衷,加强政策联动效应——整体定位 |
1.2 聚焦药学服务建设,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服务目标 |
1.3 明确药学服务内容,实现科学动态调整——具体内容 |
1.4 制定药学服务规划,注重基层政策引导——制度保障 |
1.5 培养药学技术人才,填补基层服务空缺——人才保障 |
1.6 推进药学科普宣传,扩大制度影响范围——舆论保障 |
2 微观层面的策略建议 |
2.1 药学服务包制度试点与推广:关注差异,分步推进 |
2.2 药学服务包制度筹资模式:财政保障,医保补足 |
2.3 药学服务包制度执行主体:综合管理,强化基层 |
第七章 结语 |
1 研究创新 |
2 研究不足 |
2.1 调研样本量有限 |
2.2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实施的政策风险未充分评估 |
2.3 药学服务包的操作标准尚未制定 |
3 研究展望 |
3.1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项目再优化 |
3.2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政策风险评析 |
3.3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制度与相关政策的关系协调 |
3.4 制定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项目实施标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相关情况调查问卷(医务人员) |
附录二: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相关情况调查问卷(患者)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上海地区医疗机构开展药学咨询服务的现状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药学服务的切入点[J]. 马医宗,周佳.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21(06)
- [3]偏远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现状与发展方向调查分析[J]. 李海涛,张桂兰,万旭东,李树媛,李静,杜君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26)
- [4]中药临床药嘱服务系统的初步构建与应用[D]. 秦子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5]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D]. 朴晶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的研究与探索[D]. 喻惠敏.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现状、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 刘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8]沈阳市H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栾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云南省公立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现状及认可度调查[D]. 郭凯琳. 大理大学, 2019(05)
- [10]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D]. 杨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