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路得平[1](2021)在《多感官刺激配合MNES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昏迷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对长期昏迷患者有了新的认识研究,多种促醒疗法提示有效,但对于多种手段治疗的叠加效应罕有报道,多感官刺激和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ES)因其无创、简单、易操作的特性,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青睐,本课题拟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多感官刺激配合正中神经电刺激的临床效果。方法:1.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08月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4例,其中33例入对照Ⅰ组,31例入对照Ⅱ组。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30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实验组。实验组与两对照组形成历史对照。实验组患者共入组30例,其中因再出血剔除1例,因重症肺炎剔除1例,因并发癫痫剔除1例,中途自行退组1例。对照Ⅰ组共入组33例患者,其中再出血剔除2例,重症肺炎剔除3例,并发癫痫剔除1例。对照Ⅱ组因再出血剔除2例,因重症肺炎剔除1例,因并发癫痫剔除2例。本研究最后共收集病例79例,其中实验组26例,对照Ⅰ组27例,对照Ⅱ组26例。2.三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Ⅰ组给予多感官刺激治疗,对照Ⅱ组给予MNES治疗,实验组给予多感官刺激配合MNES治疗。记录三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及随访1个月、3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国际改良版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随访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级,以及神经重症监护室(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时间。3.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于计量资料,先行正态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进行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无序及二分类资料进行X2检验,当n>40,但有单元格存在1≤T<5时,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与两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三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随访1个月及随访3个月的GCS评分和CRS-R评分组内比较,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且评分随时间的推移而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过治疗,三组患者的意识水平均有所提升;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实验组分别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进行GCS评分和CRS-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GCS评分与CRS-R评分在每个时间点的评分均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访3个月患者GOS分级,实验组均优于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NICU住院时间,实验组均短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康复过程中,比较再出血、重症肺炎、癫痫并发症的发生率,实验组与两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多感官刺激配合MNES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效果优于单纯多感官刺激及MNES治疗。2.多感官刺激配合MNES促醒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预后优于单纯多感官刺激及MNES治疗。3.多感官刺激配合MNES促醒治疗可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NICU住院时间。
姚先善,龚磊[2](2020)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8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配合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蛋白(AL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ALB、MDA、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LB、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试验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肺部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低血压、心律不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巩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陈晓艳,曹玲,张晓梅,陆凤英[3](2020)在《膀胱温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膀胱温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亚低温联合AT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膀胱温监测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过程中亚低温联合膀胱温监测的治疗效果理想。
张启杨[4](2020)在《温阳益气法对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后肺炎(寒痰阻肺证)疗效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既往病例,观察中医温阳益气法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寒痰阻肺证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中医温阳益气法应用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寒痰阻肺证肺炎病例70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根据是否应用中医温阳益气法代表方参附汤,将选取的70例病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组内各有35例,两组均给予重型颅脑损伤西医综合基础治疗,入院后或术后立即予以亚低温治疗72小时,患有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给予抗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亚低温治疗72小时后加用中医温阳益气法代表方参附汤,鼻饲参附汤全成分颗粒饮片,每日两次。比较病例的性别、年龄、GCS评分等一般信息,观察病例入院时、亚低温治疗72小时后以及治疗后第7d、第14d的病情评估结果,包括腋下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改良CPIS评分、PSI评分、咳嗽的疗效评定、颅脑损伤中医证候积分及其分级等,结合统计学进行分析评估,得出结果。结果:通过对病例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两组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GC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2)从肺炎指标上看,在治疗14d后观察组的腋下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改良CPIS评分、PSI评分等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治疗14d后的腋下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改良CPIS评分、PSI评分等结果均低于治疗前,P值均<0.05。由此表明,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能有效降低体温,可降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改善肺炎症状,温阳益气法联合西医综合基础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后出现寒痰阻肺证肺炎的治疗更为有效。(3)从中医疗效评估上看,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857%,两组治疗14d后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从中医角度来分析,中医温阳益气法联合西医综合基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后出现寒痰阻肺证肺炎的疗效更为显着。(4)从颅脑损伤中医证候积分上看,观察组在治疗14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值均<0.05,根据中医证候积分分为3级,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71%,两组治疗14d前后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表明两组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的病情,温阳益气法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有明显效果,但从积分的分级来看两组并无显着差别。治疗前后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由参附汤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亚低温治疗后寒痰阻肺证肺炎,应用温阳益气法的代表方参附汤加减联合西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着,有效改善寒痰阻肺证肺炎症状,对颅脑损伤病情的改善亦有帮助,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孙玉洁,张贝[5](2019)在《对进行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对进行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亚低温治疗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治疗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的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arnofsky)的评分。结果:治护后,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SA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其ADL的评分、Karnofsky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对进行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卢瑞红,王红[6](2018)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重度颅脑损伤多由高空坠落、跌伤、工伤及意外事故等所致,为临床常见的急性重型病症,其致残、致死率极高。近年来,随着交通、建筑事业的发展,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逐年攀升[1],其导致的死亡率可高达20%50%[2]。许多相关研究的结果揭示[3],对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脑组织水肿的概率,促进患者各类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地控制患者的颅内高压。亚低温治疗作为一种保护
周菊园[7](2015)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现状与监护进展》文中指出本文阐述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机制、指征、时机、方法、时程、复温方法,采取针对性监护,以期减少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严重并发症,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侯辉,续蕾,刘悦琦[8](2013)在《重型颅脑损伤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的预防性护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所有颅内血肿,广泛脑挫裂伤,颅脑外伤后昏迷12 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伴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1],它具有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病程长,病死率高的特点[2]。近年,国外率先开始使用亚低温(30~35℃)治疗脑缺血、脑缺氧和颅脑损伤的患者,并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果[3]。本文观察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进行护理,报告如下。
张艳芝[9](2013)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护理》文中研究指明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暴力伤害而引起的脑震荡、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脑水肿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脑外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颅脑损伤死亡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而亚低温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低温对恒温人体的干预,会导致应激反应,引发各系统并发症。如何对颅脑损伤患者正确实施亚低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现将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目标温度、治疗时间窗、降温的方式、复温的方式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综
冯瑞果[10](2012)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文中研究指明总结亚低温治疗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即护理中应密切监护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颅内压的变化,同时要控制病人的躁动,防止发生肌颤,在降温和复温过程中,严格做好温度监测,还应加强病人的呼吸道护理、泌尿系统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50例病人,预后良好30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4例,持续植物状态3例,死亡5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二、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多感官刺激配合MNES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方式的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观察指标 |
2.2 GCS评分 |
2.3 临床疗效 |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 |
3 讨论 |
(3)膀胱温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干预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温阳益气法对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后肺炎(寒痰阻肺证)疗效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一般资料及样本量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4 研究方案 |
5 结果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综述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对进行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护方法 |
1.2.1 进行预防关节僵硬的护理 |
1.2.2 进行预防心律失常的护理 |
1.2.3 进行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 |
1.2.4 进行预防低血压的护理 |
1.2.5 进行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
1.3 治护效果的评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护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2.2 治护后两组患者ADL的评分、SAS的评分及Karnofsky评分的比较 |
3 讨论 |
(6)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亚低温的概念及分类 |
2 亚低温的临床治疗 |
2.1 治疗时机 |
2.2 治疗方法 |
2.3 复温方法 |
3 临床护理 |
3.1 病情观察 |
3.2呼吸道的护理 |
3.3 循环功能监护 |
3.4消化道护理 |
3.5 皮肤护理 |
4 小结 |
(7)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现状与监护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 |
1.1 亚低温治疗机制[4] |
1.2 亚低温治疗指征 |
1.3 亚低温治疗时机 |
1.4治疗方法 |
1.5 治疗时程 |
1.6 复温方法 |
2 监护 |
2.1 循环系统监护 |
2.2 寒战监护 |
2.3 神经系统监护 |
2.4 体温监护 |
2.5 呼吸系统监护 |
2.6 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监护 |
3 小结 |
(8)重型颅脑损伤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的预防性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护理方法 |
1.3.1 常规护理方法: |
1.3.2 预防性护理方法: |
1.4 疗效评定标准[11]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疗效比较 |
2.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9)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目标温度: |
2 治疗时间窗:毕敏[3]等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后6小时内 |
3 降温的方式 |
3.1 全身体表降温: |
3.2 选择性头颅局部降温; |
3.3 体外血液降温; |
3.4 血管内热交换法; |
4 复温的方式: |
5 亚低温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
5.1 心血管系统的观察及预防: |
5.2 呼吸系统的观察及护理: |
5.3 消化系统的观察及护理: |
5.4 泌尿系统的观察及预防: |
5.5 皮肤的观察及预防; |
(10)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与效果 |
2.1 治疗方法 |
2.2 效果 |
3 护理 |
3.1 生命体征监测 |
3.2 循环功能监护观察 |
3.3 呼吸功能监护观察 |
3.4 意识观察 |
3.5 瞳孔观察 |
3.6 温度的监测 |
3.7 呼吸道护理 |
3.8 皮肤护理 |
3.9 泌尿系统护理 |
3.10 基础护理 |
3.11 心理护理 |
4 小结 |
四、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感官刺激配合MNES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临床观察[D]. 路得平.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2]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 姚先善,龚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30)
- [3]膀胱温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 陈晓艳,曹玲,张晓梅,陆凤英. 全科护理, 2020(22)
- [4]温阳益气法对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后肺炎(寒痰阻肺证)疗效的回顾性研究[D]. 张启杨.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对进行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 孙玉洁,张贝. 当代医药论丛, 2019(01)
- [6]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展[J]. 卢瑞红,王红. 蛇志, 2018(02)
- [7]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现状与监护进展[J]. 周菊园.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10)
- [8]重型颅脑损伤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的预防性护理研究[J]. 侯辉,续蕾,刘悦琦. 河北医药, 2013(19)
- [9]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护理[J]. 张艳芝. 中国伤残医学, 2013(05)
- [10]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J]. 冯瑞果. 全科护理,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