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度市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侯纯纯[1](2021)在《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胶东经济圈的农业生产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探测农业生产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趋势,有助于深化对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认识,进一步分析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合理优化,对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及提出因势利导的对策建议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胶东经济圈2003-2018年39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探讨了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特征以及农业部门间生产结构变动的趋势,并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在时间维度上,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的总体特征表现为:2003-2018年间种植业和渔业产值占比上升、畜牧业产值占比下降,这与全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变动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阶段特征分为平稳变动和缓慢调整两个阶段;趋势特征体现为种植业依旧是农业内部四部门中的重要支撑产业,渔业的增长势头最强劲,林业的增长优势不明显。农业部门生产结构变动表现为:在种植业部门: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相对稳定,粮经作物产量及比例变化在2003-2009年间总体上呈增长状态,2010-2018年呈现不断下降状态,反映了随着时间增加人们渐渐由更多种植粮食作物转为种植经济作物;在畜牧业部门:以猪和家禽的养殖为主,牛和羊的养殖不占优势,畜产品的存栏与产量变动相一致,猪肉和禽肉的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牛肉和羊肉的产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在渔业部门:随着人们对渔产品需求的上涨,水产品的养殖面积持续扩大。(2)在空间维度上,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的地域差异表现为:各县市区农业生产内部的4部门在2003-2018年间,林业集聚的优势县市区数量变动最小,其次是种植业和渔业,牧业的变动最大;种植业优势集聚区相对增加,林业优势集聚区相对减少,牧业优势集聚区相对增加,渔业优势集聚区相对减少。农业生产结构地域部门差异表现为:在种植业部门各县市区种植经济作物的扩展趋势,说明种植业内部生产结构正积极调整;在畜牧业部门养殖牲畜的存栏总量占比下降的县市区虽然比上升的县市区要多,但是肉类总产量占比上升的县市区要大于肉类总产量占比下降的县市区,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规模化;在渔业部门水产品总产量和水产养殖面积上升和下降的占比情况相当,具有相对稳定的渔业发展优势。(3)通过对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胶东经济圈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城镇化率、非农GDP占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正向促进作用较为显着,工业化率和人均GDP对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弱;农业生产条件是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重要推动力量,种植业劳动效率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大,农村用电量对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推动作用不突出,化肥使用量和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较弱。(4)基于对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分析以及影响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农业生产条件两大因素的探讨,提出了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因地制宜,突出农业各部门生产特色;完善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劳动生产率。
兰简琪[2](2021)在《青岛市水资源生态足迹评价及其可持续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专家学者探讨的焦点和热点。科学管理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国际社会各界的共识。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用水需求急剧增长,几乎大部分沿海城市都面临缺水的问题。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沿海,经济总量在北方地区仅次于北京和天津,也是北方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青岛市水资源特点,引入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系统的建立起一套水资源利用评价体系,定量分析评价2008-2017年青岛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探讨其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水资源生态足迹评价结果表明:从时间动态变化来看,青岛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上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变化状态。从空间分析来看,2014-2017年各区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在北部和中部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南部呈现增加趋势,主要是各区市经济用水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水量的不同导致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虽然远远高于其他区市,但是由于社会经济耗水量需求量大,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平均值最高。从各用水账户来看,农业用水生态足迹下降了41%,降幅较大,主要是受旱情影响;工业用水生态足迹和城镇公共用水生态足迹历年变化不大;而生活用水生态足迹和生态用水生态足迹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生态用水生态足迹增速最快,这表明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为波动下降趋势,10年来下降了52%,受季风气候影响,历年不稳定。各区市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不均匀,且差距较大,从2015年开始,跨流域调水成为青岛市地表水源供给的主要来源,外来客水对于提高青岛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影响青岛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最主要因素是农业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其次是生活用水量和降水量。青岛市农业用水量对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动具有最直接的影响,2014-2016年青岛市遭遇连续干旱,农业用水量减少,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明显降低。青岛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量,相关系数达0.8174。(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水资源连续10年都为生态赤字,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状态。除崂山区2014年和2017年处于生态盈余,其他年份各区市都处于生态赤字,说明青岛市水资源消耗量超过其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万元GDP生态足迹整体上呈下降趋势,10年来下降了62%,青岛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明显,各区市中黄岛区用水效率最高。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不容乐观,总体上为波动上升趋势,10年来,上升了1倍,水资源处于生态不安全状态。水资源可持续指数总体呈现降低趋势,青岛市水资源不可持续利用程度在加重。从四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来看,青岛市水资源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状态,水资源生态不安全。(3)青岛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短缺与生态赤字严重、水资源生态安全对外依存度过高、供需矛盾加剧以及污染与浪费并存。据此提出下列针对性措施,首先,采用多种方式扩展水源,主要是加快并完善调水和水源工程建设,提升客水调引能力并且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即海水淡化和再生水。其次,通过发展节水农业、优化工业用水综合水平和提高生活用水效率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后,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楚日喆[3](2020)在《基于网络服务平台下的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可持续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生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生态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思维模式不断发展,网络服务平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稳定着力点。由此可见,网络服务平台和生态旅游业结合,催生出更加具有网络运营力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研究网络服务平台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从整体上把握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目前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合理演变,进而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基于网络服务平台视角,文章以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现阶段平度市存有的三种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并利用AHP-FCE法,选取效应度、协同度、价值度3个准则层指标和12个指标层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网络平台下平度市三种不同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运行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网络服务平台下平度市“自然生态景观观赏+健康体验”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处于“一般”水平,“农业资源+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处于“较差”水平,“科普教育+会议度假”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处于“一般”水平。整体而言,网络服务平台下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根据实证评估结果,基于网络服务平台下,本文进一步针对平度市三种不同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再造,并提出了打造互联网宣传营销体系、构建区域协同保障机制、加强对网络服务中不同要素、主体、资源管理等三条保障性措施建议,为推动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健康可持续提供借鉴。
崔资浩,艾啸羽,李心怡,隋浩然[4](2019)在《平度市马铃薯标准化农业的经济效益分析》文中提出农业标准化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通过对山东省平度市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得出:马铃薯大规模标准化种植的销售收入高于小规模非标准化的销售收入,这说明标准化生产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增加收益。基于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标准化思想分析提出对未来建设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的设想,从而达到进一步推广农业标准化,帮助农户提高收益的目的。
佟飞[5](2019)在《平度市休闲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休闲农业主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城里人的休闲需求,利用农村资源以及农业生产条件,发展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休闲农业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要求各地“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俗和养生养老基地”。平度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农产品久负盛名,想要致力发展休闲农业,其地理和资源优势非常明显。本文的研究以近几年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为切入点,以平度市为例,运用实地考察的方法,探究平度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平度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区位优势明显,农业物产丰富,农业主导地位突出,休闲农业发展的条件非常好。平度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休闲农业发展风格,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特色文化、特色风光为标志的休闲农业产业。但平度的休闲农业发展时间较短、从业人员较多,科技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平均分配较少,并且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职业化水平不高,传统落后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缺乏高素质人才,产业文化内涵不够,基础设施不健全,公共服务质量低等问题。通过对平度市休闲农业游客行为调查分析能够看出,平度市的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但是休闲农业水平不高,创新度不够,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消费者对休闲农业提供的项目满意度较低,平度市政府及休闲农业企业对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通过对美国、丹麦、日本等发达国家优秀休闲农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对平度市农业发展问题进行探究,探寻平度市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不足,针对性提出平度市休闲农业发展建议包括政府加强管理并提高资金扶持力度;明确自身定位发掘特色品牌,瞄准市场需求打造精品品牌;三是丰富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供给的数量与质量。
杨国超[6](2019)在《青岛市土地整治效果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岛市城镇化发展快速,社会发展对土地需求不断增大,导致社会面临的土地资源可使用量不断减少,但全市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截至2017年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84亩;耕地占有总量仍然在持续增加,而且耕地补充的难度不断加大;从2016年开始,青岛市政府高度重视,投入更大力度,从未利用土地、低效用地、农村建设用地等方向出发执行土地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以本文将从多个方面研究青岛市土地整治效果,分析2017年底青岛市土地利用结构状况近三年青岛市各区的耕地动态变化状况、评价各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本文先对2017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整理分类,分析青岛市2017年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率等状况,并与2015年底土地利用结构状况进行比对,分析进入十三五规划两年后青岛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以及改善效果。青岛城市化发展快速,大量耕地不断被占用,耕地资源持续减少,耕地减少变化是土地整治最为重要的一环;本文将从区尺度研究近四年的耕地动态变化状况,主要从耕地总量,耕地利用动态度及同年度区尺度耕地减少贡献率和不同年度的减少幅度方向分析各区状况,结合当下经济研究各区耕地动态变化的剧烈程度;最后以青岛市区尺度为出发点,对十三五前后青岛市各区对土地整治的贡献效果进行研究;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选取较好反映土地整治效果的9个指标,其中指标权重的计算将采取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方式确定。通过综合评价可以为青岛市土地整治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使得政府对各区土地整治将更加有针对性,侧重性和科学性。
刘会会[7](2019)在《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及其促进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都市农业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托农业资源,以满足都市需求为目标,在城乡交界之间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的高级形式。发展都市农业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升级,更有助于解决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产生的问题。青岛市的都市农业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依靠完善的交通设施、先进的科技水平、发达的经济条件,其都市农业的发展走在前列,并带动省内其他地区的发展。那么,目前青岛市都市农业的发展已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如何进一步优化青岛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政策?这已成为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文所要评价和研究的方向。本文在明确了都市农业的内涵、范围以及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以学术界普遍认同的都市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为依据,构建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等实证研究方法综合分析青岛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青岛市2017年的都市农业综合发展指数为0.818005,青岛市现已基本建成都市农业。第二,青岛市都市农业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在2014年之前处于起步阶段或建成阶段;在2014年之后处于基本建成阶段。第三,青岛市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制约其发展水平,森林覆盖率和化肥施用强度是关键影响因素。第四,从各市、区的发展上来看,即墨市、胶州市和莱西市的发展水平较高且发展较为平稳;城阳区、崂山区的发展水平相当,有停滞不前的趋势;平度市、黄岛区发展速度快,但波动较大。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明确都市农业的功能定位、创新都市农业的经营政策、加强政府对都市农业的扶持、建立完善的科技体系以及落实都市农业的生态保护政策这五个方面提出了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的促进政策。
穆宝鑫[8](2018)在《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探讨》文中认为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与增长与农机服务产业化密不可分,是农业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再度提高,各农机单位与部门应加大力度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从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与战略措施,以促使对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和推动。为各单位和农户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提供参考。
王英俏[9](2017)在《地方政府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以平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绿色农业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发展方式,代表着先进农业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正在研究绿色农业的理论,并逐步推进绿色农业的实践。在发达国家,绿色农业的理论和实践起步较早,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避免。在本文中,笔者选择地理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正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平度市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平度市在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后,提出地方政府应为引导和支持绿色农业发展出台的政策。本文采取SWOT分析法,在深入分析了当前平度市的现状下绿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后,针对平度市的特点研究加快其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分析就目前平度市的情况,如何从深层次认识绿色农业的意义和前景,立足自身特点,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壮大绿色农业发展,带动农业整体提升,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本市经济的提质提速,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平度作为农业大市,必须要抓住绿色农业发展的契机,通过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建立标准化的基地、加大资金投入、重视科技和信息发展、鼓励农业人才发展、加强政府监管等,促进我国绿色农业进入发展的新时代,使我国的绿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发扬光大。
姜毅[10](2017)在《平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记是兴盛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进步的主要物质基础。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前提。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节本增效、质量优良、资源节约等作用,可以更好地推动规模经营的作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好处。本文在文献综述和借鉴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平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分析,把发展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试验、改良、推广;调整;以农户投入为主的自主发展;发展、完善与探索等阶段。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问卷、组织座谈等方式,分析研究了平度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特征,通过连续几年机械化发展情况的对比,找到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运用层次分析法重点分析了影响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资金投入、耕地经营规模、农机服务、农民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加强农业机械化领导、多方位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入地流转机制、提升农机社会化管理服务能力、提高农民群众整体科技素质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措施。
二、平度市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度市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农业生产结构定义研究 |
1.2.2 农业生产结构评价研究 |
1.2.3 农业生产结构变动规律研究 |
1.2.4 农业生产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研究 |
1.2.5 胶东经济圈研究必要性 |
1.2.6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农业现代化发展理论 |
2.1.1 农业现代化内涵的演变 |
2.1.2 农业现代化发展核心理论 |
2.2 产业结构理论 |
2.2.1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
2.2.2 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
2.3 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
2.3.1 农业规模结构 |
2.3.2 农业市场结构 |
2.4 小结 |
第3章 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变动分析 |
3.1 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时间变动 |
3.1.1 农业生产结构总体变动 |
3.1.2 农业部门生产结构变动 |
3.2 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空间变动 |
3.2.1 农业生产结构地域总体差异 |
3.2.2 农业生产结构地域部门差异 |
3.3 典型案例 |
3.3.1 寿光 |
3.3.2 莱州 |
3.4 小结 |
第4章 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农业生产结构变动影响因素 |
4.1.1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
4.1.2 农业生产条件 |
4.2 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 |
4.2.1 指标选取 |
4.2.2 数据来源 |
4.2.3 模型设定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4.3.1 平稳性检验 |
4.3.2 相关性检验 |
4.3.3 协整检验 |
4.3.4 实证结果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 |
5.2.2 因地制宜,突出农业各部门生产特色 |
5.2.3 完善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劳动生产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青岛市水资源生态足迹评价及其可持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水资源问题国际背景 |
1.1.2 水资源问题国内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 |
1.2.2 生态足迹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生态足迹国内研究现状 |
1.2.4 水资源生态足迹国外研究现状 |
1.2.5 水资源生态足迹国内研究现状 |
1.2.6 研究现状小结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数据来源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数据来源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自然条件状况 |
2.1.2 社会经济状况 |
2.1.3 水资源条件 |
2.2 研究方法 |
2.2.1 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模型 |
2.2.2 水资源可持续评价指标的选取 |
2.2.3 相关分析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青岛市水资源生态足迹评价 |
3.1 青岛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动态分析 |
3.1.1 水资源生态足迹总量时间动态分析 |
3.1.2 各账户水资源生态足迹时间动态分析 |
3.1.3 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时间动态分析 |
3.1.4 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空间分析 |
3.2 青岛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分析 |
3.2.1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时间动态分析 |
3.2.2 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分析 |
3.3 青岛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
3.3.1 水资源生态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
3.3.2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青岛市水资源可持续评价 |
4.1 青岛市水资源生态盈亏时空动态分析 |
4.1.1 水资源生态盈亏时间动态分析 |
4.1.2 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亏空间分析 |
4.2 青岛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
4.2.1 青岛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时间动态分析 |
4.2.2 青岛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分析 |
4.3 青岛市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分析 |
4.4 青岛市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青岛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
5.1 青岛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 |
5.1.1 水资源短缺与生态赤字严重 |
5.1.2 水资源生态安全对外依存度过高 |
5.1.3 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
5.1.4 水资源污染与浪费并存 |
5.2 青岛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 |
5.2.1 采用多种方式扩展水源 |
5.2.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5.2.3 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 |
5.2.4 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3)基于网络服务平台下的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总结 |
1.2.2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类别 |
1.2.3 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
1.2.4 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设计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 |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 产业融合理论 |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4 循环经济理论 |
2.5 生态伦理学理论 |
第三章 平度市概况及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现状 |
3.1 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 |
3.1.1 交通便利性和旅游资源布局合理性不断提高 |
3.1.2 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建设不断完善 |
3.1.3 旅游宣传力度和客源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 |
3.1.4 生态旅游服务质量不断强化 |
3.2 生态旅游主要发展模式介绍 |
3.2.1 “自然生态景观观赏+健康体验”发展模式 |
3.2.2 “农业观赏+农家乐”发展模式 |
3.2.3 “科普教育与会议度假”发展模式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网络服务平台”下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评价 |
4.1 评价方法选取 |
4.1.1 层次分析法 |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2 评价指标与数据整理 |
4.2.1 评价指标确定 |
4.2.2 指标体系构建 |
4.2.3 指标权重确定 |
4.3 具体评价过程计算 |
4.3.1 “自然生态景观观赏+健康体验”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
4.3.2 “农业观光+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
4.3.3 “科普教育+会议度假”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4.4.1 “自然生态景观观赏+健康体验”旅游发展模式 |
4.4.2 “农业资源+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 |
4.4.3 “科普教育+会议度假”旅游发展模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网络服务平台”下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再造 |
5.1 再造原则与思路 |
5.1.1 再造原则 |
5.1.2 再造思路 |
5.2 “自然生态景观观赏+健康体验”发展模式再造 |
5.2.1 参与主体重组 |
5.2.2 发展模式再造重点 |
5.2.3 发展模式再造整体设计 |
5.3 “农业观赏+农家乐”发展模式再造 |
5.3.1 再造重点 |
5.3.2 发展模式再造设计 |
5.4 “科普教育+会议度假”模式再造 |
5.4.1 再造重点 |
5.4.2 发展模式再造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保障措施 |
6.1 研究结论 |
6.2 保障措施 |
6.2.1 打造互联网宣传营销体系 |
6.2.2 构建区域协同保障机制 |
6.2.3 加强对网络服务中不同要素、主体、资源管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工作 |
附录 网络服务平台下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运行效果综合评语集调查问卷 |
(4)平度市马铃薯标准化农业的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平度市基本情况 |
2 调查样本情况的描述 |
2.1 政府访谈分析 |
2.2 调研结果统计分析 |
3 农业标准化经济效益评价 |
3.1 马铃薯的销售收入 |
3.2 马铃薯质量提高带来的经济效益 |
3.3 耕地生产力指数 |
4 对策与建议 |
4.1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标准化思想 |
4.2 马铃薯标准化农业基地建设的构想 |
4.2.1 种薯良种化 |
4.2.2 种植规模化 |
4.2.3 生产标准化 |
4.2.4 调整生产结构进行转型升级 |
4.2.5 推进马铃薯经营产业化 |
4.2.6 产品品牌化 |
5 总结反思 |
(5)平度市休闲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休闲农业的特征与理论基础 |
2.1 休闲农业的特征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体验经济理论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平度市休闲农业及农业科技服务现状分析 |
3.1 平度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
3.1.1 经营状况 |
3.1.2 经营模式 |
3.1.3 相关政策支持 |
3.2 平度市休闲农业科技服务现状分析 |
3.2.1 休闲农业科技服务的供给机制 |
3.2.2 休闲农业科技服务形式 |
3.2.3 休闲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
3.3 平度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传统落后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
3.3.2 缺乏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
3.3.3 产业文化内涵不够 |
3.3.4 基础设施不健全,公共服务质量低 |
3.4 本章小结 |
4 平度市休闲农业消费者行为分析 |
4.1 问卷调查 |
4.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4.2.1 消费者基本信息 |
4.2.2 消费者休闲农业决策及认知 |
4.2.3 消费者休闲农业满意度 |
4.3 本章小结 |
5 国内外经验借鉴 |
5.1 国外经验借鉴 |
5.1.1 发达国家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
5.1.2 发达国家休闲农业经验借鉴 |
5.2 国内经验借鉴 |
5.2.1 国内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
5.2.2 国内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
5.3 本章小结 |
6 平度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
6.1 丰富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 |
6.2 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供给的数量与质量 |
6.3 明确自身定位发掘特色品牌,瞄准市场需求打造精品品牌 |
6.4 政府加强管理并提高资金扶持力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青岛市土地整治效果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节 |
2 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 |
2.1 土地动态变化研究 |
2.2 土地整治效益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青岛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统计与分析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土地利用现状对比分析 |
3.3 区尺度耕地动态变化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4 青岛市土地整治效益综合评价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 权重计算 |
4.3 综合效益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及其促进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都市农业的含义 |
2.1.2 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含义 |
2.1.3 都市农业发展的时代价值 |
2.2 理论基础 |
2.2.1 城乡融合理论 |
2.2.2 产业融合理论 |
2.2.3 公共产品理论 |
第3章 青岛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概况 |
3.1 青岛市都市农业的发展历程 |
3.2 青岛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
3.3 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
3.3.1 青岛市都市农业的空间结构 |
3.3.2 青岛市都市农业的产业结构 |
3.3.3 青岛市都市农业的农户生活水平 |
3.3.4 青岛市都市农业的生态环境 |
第4章 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的实证分析 |
4.1 指标构建原则 |
4.1.1 典型性原则 |
4.1.2 系统性原则 |
4.1.3 可操作性原则 |
4.2 指标体系分层的设置 |
4.2.1 经济功能指标(B1) |
4.2.2 社会功能指标(B2) |
4.2.3 生态功能指标(B3) |
4.3 评价模型选择 |
4.4 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
4.4.1 数据来源 |
4.4.2 综合发展水平指数计算 |
4.4.3 青岛市各市区发展水平分析 |
4.5 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4.5.1 影响因素选取 |
4.5.2 数据描述 |
4.5.3 模型的建构和分析 |
4.6 研究结果讨论 |
第5章 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促进政策 |
5.1 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
5.2 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的促进政策 |
5.2.1 明确都市农业的功能定位 |
5.2.2 创新都市农业的经营政策 |
5.2.3 加强政府对都市农业的扶持 |
5.2.4 建立完善的都市农业科技体系 |
5.2.5 落实都市农业的生态保护政策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当前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1 重视度不高 |
1.2 观念落后 |
1.3 资金短缺, 素质有待提升 |
2 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
2.1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2.2 合理转变发展路径 |
2.3 拓宽农机服务范围, 健全服务体系, 突出发展重点 |
2.4 创新农机服务模式 |
3 结语 |
(9)地方政府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以平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3. 研究内容和结构 |
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章 绿色农业发展理论概述 |
1.1 绿色农业基本理论 |
1.1.1 绿色农业的概念 |
1.1.2 绿色农业的特征 |
1.2 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
1.2.1 生态经济学及与绿色农业的关系 |
1.2.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1.3 绿色农业公共政策 |
1.3.1 绿色农业公共政策的含义和内容 |
1.3.2 绿色农业公共政策的推动机制 |
第2章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
2.1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
2.1.1 我国绿色农业公共政策的发展沿革 |
2.1.2 我国绿色农业的基本经验做法 |
2.1.3 我国绿色农业取得的成效 |
2.2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2.2.1 意识观念待提高、主体定位不到位 |
2.2.2 发展环境待改善、相关体系不健全 |
2.2.3 科技动力待加强、市场发展不完善 |
2.2.4 资金渠道单薄、产业结构不完整 |
2.3 平度市发展绿色农业的SWOT分析 |
2.3.1 优势分析 |
2.3.2 劣势分析 |
2.3.3 机遇分析 |
2.3.4 平度市发展绿色农业面临的挑战 |
2.4 总结 |
第3章 构建和完善绿色农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建议 |
3.1 加强政府的引导、服务、监管作用 |
3.1.1 优化绿色农业结构和推广标准化生产 |
3.1.2 以法律体系建设护航绿色农业安全 |
3.1.3 以科技与创新为绿色农业增添动力 |
3.2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无公害化生产 |
3.2.1 为绿色农业发展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环境 |
3.2.2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
3.2.3 推广无公害农业,保证食品安全 |
3.3 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平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经验借鉴及启示 |
3.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
3.1.1 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
3.1.2 法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
3.1.3 韩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
3.2 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
3.2.1 广东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
3.2.2 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
3.2.3 重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
3.3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平度地区的启示 |
3.3.1 注重农业机械人才的培养 |
3.3.2 制定相关政策进行财政支持 |
3.3.3 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网络体系 |
第四章 平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
4.1 平度市概况 |
4.2 平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
4.2.1 试验、改良、推广阶段(建国初期—1978年) |
4.2.2 调整阶段(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
4.2.3 以家庭投入为主的自主成长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
4.2.4 以政策扶持为导向的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 |
4.3 平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 |
4.3.1 农机装备总量跨越式增长 |
4.3.2 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升 |
4.3.3 农机跨区作业实现新突破 |
4.3.4 农机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断加强 |
4.3.5 农机经营体制改革不断创新 |
4.4 平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4.4.1 农业机械装配结构不合理 |
4.4.2 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不同步 |
4.4.3 农机化科研和培训相对滞后 |
第五章 平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5.1.1 构造层次结构模型 |
5.1.2 构造判断矩阵 |
5.1.3 计算(每个判断矩阵的)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
5.1.4 层次加权 |
5.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平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辨识 |
5.2.1 构建平度市农业机械化层次结构模型 |
5.2.2 建立判断矩阵、确定层次单排序权重系数及一致性检验 |
5.2.3 层次总排序计算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 |
5.3 平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5.3.1 资金投入低、渠道单一 |
5.3.2 耕地经营规模较小 |
5.3.3 农机服务功能不健全 |
5.3.4 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
第六章 促进平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
6.1 加强农业机械化组织领导工作 |
6.2 多方位增加资金投入 |
6.3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
6.4 进一步提升农机社会化管理服务能力 |
6.5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整体科技素质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平度市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胶东经济圈农业生产结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侯纯纯.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青岛市水资源生态足迹评价及其可持续研究[D]. 兰简琪. 西南大学, 2021(01)
- [3]基于网络服务平台下的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 楚日喆.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4]平度市马铃薯标准化农业的经济效益分析[J]. 崔资浩,艾啸羽,李心怡,隋浩然. 南方农业, 2019(32)
- [5]平度市休闲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佟飞.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3)
- [6]青岛市土地整治效果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D]. 杨国超.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7]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及其促进政策研究[D]. 刘会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8]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探讨[J]. 穆宝鑫.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8)
- [9]地方政府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以平度为例[D]. 王英俏. 青岛大学, 2017(01)
- [10]平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D]. 姜毅.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