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黄民江,董晓军,管海辰,曾令容,陈宗桂,魏宁宁,易文中,姜洪珲[1](2021)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医科是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的"四新"之一,它是紧密结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全面整合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医学前沿领域的新医学体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作为现代化的医学技术类专业之一,是该新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我校近几年来在校企协同培养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基于此,文章就我校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和实践策略展开阐述,抛砖引玉,以期对其他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思路,以供参考。
齐春华[2](2021)在《供给侧改革下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的增长推动了医疗事业的发展,使得医院对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确保学生符合医院的要求,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才能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更好地就业。基于此,通过分析地方医院对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才能构建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为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医院要求的高素质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申杰奋,毕彦平[3](2021)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乡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新时代对医学技术人才的要求,对医学影像技术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调查研究新乡医学院与其他院校的办学条件的差异,对新开设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行探索研究,特别针对入学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资源和综合能力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
潘玉梅,张雪君,于春水,吕旻,董琳琳[4](2018)在《新时代下医学影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下医学模式发生极大转变,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应学科发展、德才兼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影像技术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天津医科大学充分利用学校医学影像学学科临床、科研优势带动影像技术学科发展,对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孙新红[5](2017)在《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人的尊重、认可、关心、爱护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更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其必要性、重要性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最为突出和显着。医护人员对病患的关怀,不仅体现在为病人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还应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情感的服务,在关注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维护患者尊严,实现病人利益最大化。对医科大学生而言,具备人文关怀精神不但是自身全面成长成才和职业良知生成的需要,更是医科大学生科技与人文情怀融合发展的需要。培育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不仅有利于加深对人文关怀的哲学思考,也有利于构建医疗文明,优化健康服务,更有利于树立“大健康”观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基本规律与实践路径的探索,更有利于促进新医学模式的转换,进而推动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目前在全球化浪潮及互联网影响下,形成了多元文化相互交织,多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的格局。社会层面上,出现了思想意识多样化、科技主义泛化、精神生活物化及价值取向功利化等现象。医学高等教育层面上,出现了教学价值观取向偏离教育目标,“当代医学人文观”培育缺失,“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滞后等现象。医科大学生个人层面上,表现为专业学习特点突出,普遍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表现出专业发展职业性强,大学生人文知识储备不足等现象。在此背景下,医科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受到一定影响。从对10所医学高等院校的5000名在校生、3500名实习生、200家医疗用人单位的问卷反馈与调查来看,医科大学生整体上思想要求进步、乐观积极向上,能认识到具备人文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认同医疗卫生事业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并具有一定的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素养,但同时也存在职业情感淡薄、仁爱精神欠缺、沟通情怀缺位、人文素养薄弱等消极的一面。本文对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现状也做了积极探索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突出问题在于:一是培养目标偏重医学专业教育。这不仅表现在培养理念上“重知识技能,轻人文素养”,专业建设上弱化医学人文教育,培养课程体系上偏重医学课程教学,而且在培养课程设置上忽视医学人文课程教育。二是培育内容不能满足基于“人文关怀”的教育需求。目前培育内容存在功用化色彩较浓、针对性不强、实践性不够等系列问题。三是培育方式难以促成浓厚的医学人文文化氛围。具体表现为医学课程人文文化欠缺、实验实训人文文化薄弱、临床实践人文文化不足,和校园医学人文文化不浓厚等。四是培育队伍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当前培育队伍不仅存在教学观念有待转变和自身人文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而且还存在培育队伍“以人为本”思想意识淡薄的现象。当前,国家在医学学位的培养方案中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放在了专业素质之前,既表明了伦理道德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重要性,又表明了构建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内容体系的必要性。一要培育仁爱精神。所谓“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培育学生仁爱精神就是促使学生爱人、利人、宽厚待人,不仅爱亲人,还应爱他人、爱人类,爱整个自然界。二要培育沟通情怀。医学的价值和目的在于治病救人、维护健康,有效的医患沟通不仅使医者更详实、全面、准确的了解病情,而且也促进医患间情感交流和彼此的信任。三要培育至善心理。向学生传授“善”的思想,培育医科大学生医者仁心、尊重生命、救死扶伤、善良行医的理念。四要培育慎独精神。医疗卫生工作的独特性要求医者在无人监管的自我状态下,对无菌的规范操作,对患者的抢救,对医嘱的下达都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全力以赴。五要培育敬业精神。好医生就像工匠一样,不敢省人工减物力,坚守传承医技,把治疗的每名患者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环节、多维度、多角度的复杂体系,在充分发挥多方面因素关联性的基础上,力争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效果的最大化。在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意识能动作用理论”“伦理道德教育理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理论”等思想引领指导下,在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思想、济世救人的“人命至重”思想、淡泊名利的“廉洁行医”思想、大医精诚的“普通一等”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启示下,借鉴“敬畏生命”思想、“允许原则”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等国外理论资源,对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路径的探索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通过在国家层面上修订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融合,定位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第二,通过塑造大学生精神支柱和依托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陶冶大学生性情、优化大学生情趣、抚慰大学生心灵的审美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健全德性的道德教育,通过培育学生“关注病,更关注人;读懂病,更读懂人”的高尚境界的人文教育等,提升大学生内在素养。第三,通过践行基于尊重、理解、承认前提下的“人文关怀”取向的教学价值观,发扬教师“教学伦理”“学术伦理”“师生伦理”等“职业伦理”精神,对学生“教以事”“喻诸德”,塑造具有“人文关怀”取向的培育队伍。第四,通过将人文文化注入医学课程教学,使每门课程都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通过将人文文化注入实验实训教学,使学生获得医学技能的同时,也感知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通过将人文文化注入后期临床教学,使带教老师在诊疗过程中关心人、关怀人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通过营造“医者仁心”的人文文化氛围等,共同创建医学人文文化氛围。第五,通过优化医疗卫生体质改革创造择业环境,通过体现对医护工作者人文关怀创造执业环境,通过巩固媒体正面解读与宣传创造舆论环境,通过引领学生向公众普及医学常识创造大众环境,真正为医务工作者营造“尊医、重卫”的良疑社会环境。
曹国全,陈伟建,杨运俊,李建策,刘瑾瑾[6](2016)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将医学影像学专业和医学影像工程专业2个专业合并后新设立的专业,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现有课程内容和结构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温州医科大学通过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从设备技术类、临床诊断类和技能训练类3大块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整合进行研究,并对课程整合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培养应用型高水平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专业课程体系。
马德智,陆玉敏,林朝文,钟秋红,李清锋,黄德尤,李保生[7](2015)在《后发达地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医学影像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其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我国的医学影像学教育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级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有100余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1]。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还很不均衡,文化教育水平亦不一样,导致各地对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规格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因此,医
王远军,聂生东[8](2012)在《《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候选)和上海理工大学医学影像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加强医学图像处理的课程建设对培养合格的医学影像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医学影像工程专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就如何进行医学图像处理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层思考,并提出了比较详细和可行的课程建设规划。在本文中,我们从教材建设,教学大纲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建设,课程网站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规划等方面对我们在医学图像处里课程建设的实践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从我们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实践及工作过程中的调研来看,当前医学影像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传统学科专业建设的特点,从实践过程中探讨这一专业的成熟建设方法和内容将会很好的推动该学科的快速发展,并使之与社会需求条件紧密结合起来。
邱峰[9](2011)在《远程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迈入21世纪,人类更加关注自身的卫生健康与生命,由此,医学教育领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无论从临床诊断到手术治疗,还是从医疗设备到医疗理念均发生了沧桑巨变。目前,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与远程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医学技能培养正在酝酿一次全新的革命,即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三维图形图像、自动控制与导航、机器人、生物化学以及核技术等同传统临床医学有机结合起来,催生了先进的临床医疗理念、方法、手段和设备。尽管医疗设备日趋精密、智能、高效,医疗系统也正在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高速迈进,但是任何现代高、精、尖、新的诊疗技术均无法替代医务工作者实际的临床基本诊疗技能。因此,如何对医务工作者(包括在读医学生)开展科学、规范、有效的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已成为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①它也是当今全球医学教育领域中非常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在研究目标上,论文从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现状以及我国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综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虚拟现实、视音频、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医务人员和医学院的学生在临床理论知识学习、问诊、体检、常规操作、医患沟通、综合分析、以及危重病例处理等临床技能的实际要求,探索临床医学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有效模式及途径,并设计与实现能支持这一要求的远程临床技能培训平台。为兵团临床医学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行有益尝试。在研究内容上,论文重点梳理了临床医学教育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远程临床医学教育的国内外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讨论了不同的学习理论与模式:如米勒的金字塔医学模型、基于实践的学习与提高(PBLI)理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知识管理理论、认知学徒模式、以及协同学习理论等。结合网络通信、多媒体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与医疗技术,针对远程医学教育的特点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实际需求,构建支持远程临床技能培训的新模式,基于新模式来设计与实现远程临床技能培训的平台原型。最后,将通过实践运用来检验培训模式与平台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在实证研究上,论文选择了模式与平台应用的四个不同案例和一个问卷调查,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对远程临床技能培训模式和平台原型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应用案例的验证与测评重点围绕临床技能培训学习的四个主要流程、实验对照组的临床知识能力考核、虚拟与真实手术模拟结果比较、临床解剖教学案例分析评测,而问卷调查则重点关注学习者对平台实际使用的感受和效果,并运用SPSS13.0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统计与分析结果初步验证了远程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的设计已达到了预定设计目标,无论在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或技能培训方面都可以较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今年初,由于平台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本论文研究的部分成果已被列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十二·五规划”方案之中。
何伟,杨立明,廖建宏[10](2010)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说明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合作办学为例,介绍了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背景,具体实施方法,主要特点及成效。实践证明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办学现状 |
1.1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现状 |
1.1.1 专业开设情况 |
1.1.2 人才培养情况 |
1.1.3 课程体系设置情况 |
1.1.4 师资力量情况 |
1.1.5 教学实验设备情况 |
1.1.6 实践教学情况 |
2 校企合作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
2.1 人才培养进一步符合社会与行业需求 |
2.2 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进一步提升 |
2.3 专业建设进一步契合“新医科”建设要求 |
3 基于“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 |
3.1 契合行业发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
3.2 对标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
3.2.1 改革专业课程 |
3.2.2 开发在线网络教学平台 |
3.3 将企业引入高校———开展学术讲座 |
3.4 校企共建实验室 |
3.5 完善职称制度,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 |
3.6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
4 结论 |
(2)供给侧改革下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 |
二、供给侧改革下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
(一)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
(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
(三)加强校企合作 |
1. 构建校企合作订单班 |
2. 医疗机构向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场地 |
3. 构建校企合作教师团队 |
(四)开展专业技能比赛 |
(五)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
(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乡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新乡医学院专业设置基础 |
1.专业设置基础不同 |
2.教学资源配置的不同 |
二、新乡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1.注重专业培训,开展入学教育 |
2.以课程设置为核心,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科研素养的培养 |
4.合理优化资源,实现教学临床化 |
5.完善考核体系,提高综合能力的培养 |
三、结束语 |
(4)新时代下医学影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总体思想 |
2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内容 |
2.1 人才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
2.2 整合课程体系, 构建最优化的培养模式 |
2.3 强化实践能力, 构建多维度的培养模式 |
2.4 注重科研培训, 构建立体式培养模式 |
2.5 完善考核体系, 综合评价培养效果 |
3 取得的成效 |
(5)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内涵及价值 |
一、概念界定 |
(一) 人文关怀 |
(二) 人文关怀精神 |
(三)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 |
二、人文关怀精神对医科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
(一) 医科大学生自身全面成长成才的需要 |
(二) 医科大学生职业良知生成的需要 |
(三) 医科大学生科技与人文情怀融合发展的需要 |
三、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价值 |
(一) 加深对人文关怀的哲学思考 |
(二) 构建医疗文明,优化健康服务 |
(三) 树立“大健康”观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第二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理论资源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一) 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作用理论 |
(三) 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教育理论 |
(四)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理论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 |
(一) 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思想 |
(二) 济世救人的“人命至重”思想 |
(三) 淡泊名利的“廉洁行医”思想 |
(四) 大医精诚的“普通一等”思想 |
三、国外相关理论 |
(一) “敬畏生命”思想 |
(二) “允许原则”思想 |
(三) “人道主义”思想 |
第三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调查问卷设计 |
(一) 调查对象 |
(二) 调查内容 |
(三) 调查方法 |
二、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积极表现 |
(一) 认可人文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 |
(二) 认同医疗卫生事业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
(三) 具备一定的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素养 |
三、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消极表现 |
(一) 职业情感淡薄 |
(二) 仁爱精神欠缺 |
(三) 沟通情怀缺位 |
(四) 人文素养薄弱 |
第四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一、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突出问题 |
(一) 培养目标偏重医学专业教育 |
(二) 培育内容不能满足基于“人文关怀”的教育需求 |
(三) 培育方式难以促成浓厚的医学人文文化氛围 |
(四) 培育队伍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 |
二、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不足之处的成因分析 |
(一) 社会思潮多元化,价值取向功利化 |
(二) 教学价值观取向偏颇,“当代医学人文观”培育缺失 |
(三) 医科大学生认知片面,人文素养养成不足 |
第五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内容的凝练 |
一、仁爱精神 |
(一) 众善之源,德近佛者可为医 |
(二) 仁者爱人,彰显医者父母心 |
二、沟通情怀 |
(一) “双赢”沟通,重在医患共情 |
(二) 主动热情,呼唤沟通情怀 |
三、至善心理 |
(一) 敬佑生命,追求终极价值 |
(二) 善待生命,向善施善积善 |
四、慎独精神 |
(一) 独居自律,恪守职业良知 |
(二) 省察克治,救死扶伤尽天职 |
五、敬业精神 |
(一) 坚守执着,才近仙者可为医 |
(二) 精益求精,临病胜于临敌 |
第六章 完善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路径 |
一、定位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
(一) 国家层面上修订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目标 |
(二)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 |
(三) 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融合 |
二、注重内在素养提升 |
(一) 理想信念教育 |
(二) 渗透审美教育 |
(三) 渗透道德教育 |
(四) 渗透人文教育 |
三、塑造具有“人文关怀”取向的培育队伍 |
(一) 践行“人文关怀”取向的教学价值观 |
(二) 发扬教师队伍“职业伦理”精神,体现人文关怀 |
四、创建医学人文文化氛围 |
(一) 加强医学课程人文文化渗透 |
(二) 强化实验实训课人文文化培养 |
(三) 督促临床实践人文文化践行 |
(四) 营造“医者仁心”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
五、创建“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环境 |
(一) 优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建择业环境 |
(二) 体现对医护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创建执业环境 |
(三) 巩固媒体的正面解读与宣传——创建舆论环境 |
(四) 引领学生向公众普及医学常识——创建大众环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附录一: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
学位论文评阋及答辩情况表 |
(7)后发达地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
2 后发达地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
2.1 基于社会实际需求, 确定专业定位 |
2.2 突出专业特色,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
2.3 基于医学影像工作过程要求, 建设专业应用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平台 |
2.4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
3 后发达地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
3.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专业定位 |
3.2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平台 |
3.3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强调“适应性”、突出“应用性” |
3.4 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探索实践教学方式和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
3.4.1 改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条件, 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搭建平台。 |
3.4.2 探索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方式。 |
3.4.3 开展实习前基本技能强化训练。 |
3.5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完善教学指导文件, 探索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
3.5.1 重视教学指导文件建设, 编制课程标准等教学指导文件。 |
3.5.2 探索教学内容。 |
3.5.3 改进教学方法。 |
3.5.4 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 |
3.6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合理安排毕业实习 |
3.7 探索考试评价体系 |
(8)《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医学影像工程专业的发展背景 |
2《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在医学影像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
3《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 |
3.1 教材建设 |
3.2 改革教学大纲 |
3.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
3.4 学生科技创新 |
3.5 课程网站建设 |
3.6 师资队伍建设 |
4 结论 |
(9)远程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概念界定 |
1.2.1 远程医学教育 |
1.2.2 临床技能培训 |
1.2.3 临床技能见习 |
1.2.4 临床微格技能培训 |
1.3 目的与意义 |
1.4 内容和技术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研究方法 |
1.4.4 论文框架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国内外远程医学教育发展 |
2.1.1 国外远程医学教育的发展 |
2.1.2 我国远程医学教育的发展 |
2.2 国内外医学教育模式比较 |
2.2.1 国内外医学教育模式比较 |
2.2.2 医学教育模式分类 |
2.3 医学临床技能培训综述 |
2.3.1 国外医学临床技能培训 |
2.3.2 国内医学临床技能培训现状 |
2.3.3 临床技能培训的分类 |
2.4 不同视域的应用综述 |
2.4.1 远程医学教育视域 |
2.4.2 临床医学模式视域 |
2.4.3 临床技能培训视域 |
第3章 远程医学临床技能培训模式构建 |
3.1 理论基础 |
3.1.1 医学培训模式理论 |
3.1.2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
3.1.3 实践共同体 |
3.1.4 认知学徒模式 |
3.1.5 知识管理理论 |
3.2 临床技能培训模式架构 |
3.2.1 模式架构 |
3.2.2 模式应用支撑条件 |
3.2.3 临床技能培训模式循环流程 |
3.3 模式应用过程举例 |
3.3.1 过程1—学习 |
3.3.2 过程2—见习 |
3.3.3 过程3—实习 |
3.3.4 过程4—协作反思 |
第4章 远程临床技能培训平台设计与实现 |
4.1 兵团远程医学教育网络总体架构 |
4.1.1 通信体系架构 |
4.1.2 应用平台功能组成 |
4.2 临床技能培训平台的设计 |
4.2.1 体系结构 |
4.2.2 系统组成 |
4.2.3 关键技术 |
4.3 平台原型的实现与运行 |
4.3.1 平台控制管理的实现 |
4.3.2 临床多媒体教学的实现 |
4.3.3 临床技能培训的实现 |
第5章 实践应用案例与评价 |
5.1 临床技能培训流程与效果案例 |
5.1.1 临床技能培训流程案例 |
5.1.2 临床技能培训效果比较案例 |
5.2 远程三维虚拟手术模拟案例 |
5.2.1 三维虚拟骨科手术病案 |
5.2.2 三维虚拟在解剖学中的应用案例 |
5.3 培训平台应用评价分析 |
5.3.1 对象与方法 |
5.3.2 评价统计分析 |
5.3.3 评价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后续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Ⅰ:医学教师对临床技能培训平台认知度调查表 |
附录Ⅱ:学生对临床技能培训平台应用认知度调查表 |
附录Ⅲ:对临床技能培训平台满意度调查表 |
参考文献 |
中文部分 |
英文部分 |
在读期间参与项目与论文发表 |
后记 |
(10)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背景 |
1.1 “1+2”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
1.2 “1+2”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
2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
2.1 “1+2”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
2.2 “1+2”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组织机构 |
2.3 “1+2”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
2.4 “1+2”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评价 |
3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
4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成效 |
四、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与实践研究[J]. 黄民江,董晓军,管海辰,曾令容,陈宗桂,魏宁宁,易文中,姜洪珲.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04)
- [2]供给侧改革下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齐春华. 现代职业教育, 2021(27)
- [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乡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J]. 申杰奋,毕彦平.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1(01)
- [4]新时代下医学影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潘玉梅,张雪君,于春水,吕旻,董琳琳. 医学教育管理, 2018(04)
- [5]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D]. 孙新红. 山东大学, 2017(03)
- [6]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J]. 曹国全,陈伟建,杨运俊,李建策,刘瑾瑾.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6(05)
- [7]后发达地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为例[J]. 马德智,陆玉敏,林朝文,钟秋红,李清锋,黄德尤,李保生.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5)
- [8]《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J]. 王远军,聂生东.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2(05)
- [9]远程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研究[D]. 邱峰.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10]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何伟,杨立明,廖建宏. 西北医学教育,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