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毒蛇咬伤91例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许韩波,陈晓梅,黄伟斌[1](2020)在《毒蛇咬伤患者220例临床综合治疗回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毒蛇咬伤发生的时间及主要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毒蛇咬伤患者的诊疗水平。方法分析2016-2019年我院收治的220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蛇伤种类:144例为血液毒类毒蛇咬伤,4例为神经毒类毒蛇咬伤,3例为细胞毒类毒蛇咬伤,5例为混合毒类毒蛇咬伤,64例为不明毒类毒蛇咬伤。临床结局:治愈124例,自动出院96例。结论本地区毒蛇咬伤事件多发生于7-9月并且多发于晚上,蛇毒种类以竹叶青为主。毒蛇咬伤后应尽快进行伤口处理,使用合适的抗蛇毒血清以及抗炎、抗感染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对病情的预后起着关键的作用。
郑志鹏,郁毅刚,吴燕生,郑泽源,林庆斌,刘美玲,曾庆铨[2](2020)在《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型和危重型竹叶青蛇咬伤的真实世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重型和危重型竹叶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8例重型和危重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给患者早期注射抗蛇毒血清、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加外涂以及伤口切开排毒等治疗基础上,根据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分为肝素治疗组和非肝素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伤肢肿胀程度、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皮肤黏膜或消化道出血情况、输血情况、咬伤局部症状、住院时间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伤肢肿胀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d时,肝素治疗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高于非肝素治疗组〔×109/L:210.0(160.0,252.0)比136.0(104.0,198.5),P<0.05〕;而两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 d时,肝素治疗组血浆凝血酶时间(TT)较3 d时明显缩短〔s:30.3(20.4,37.0)比34.7(24.0,73.4),P<0.05〕,且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非肝素治疗组〔g/L:0.60(0.31,1.07)比0.20(0.14,0.60),P<0.01〕。肝素治疗组治疗期间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肝素治疗组〔21.7%(5/23)比64.0%(16/25),P<0.01〕;肝素与非肝素治疗组分别有11例和18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及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肝素与非肝素治疗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6.91±1.92比7.48±2.2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周至1个月,均无死亡及局部皮肤软组织坏死病例。结论对于重型和危重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在注射抗蛇毒血清、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加外涂以及伤口切开排毒等基础上,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等综合治疗,有利于肢体肿胀及炎症消退,减少输血,促进凝血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王璠[3](2019)在《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兔模型建立及其抗蛇毒血清作用时效性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毒蛇咬伤中毒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公共卫生问题,与许多人的生命健康与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在中国,公认的具有剧毒的毒蛇有十种,俗称“中国十大毒蛇”,其中分布最广的毒蛇是中华眼镜蛇。中华眼镜咬伤中毒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软组织局部肿胀、坏死,严重者导致截肢,甚至死亡。使用抗眼镜蛇毒血清是治疗其咬伤中毒的首要选择,蛇咬伤中毒后及时有效地应用抗眼镜蛇毒血清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目前尚缺少符合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临床特点的动物模型。因此,通过改进建模技术和方法,建立新的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动物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研究抗眼镜蛇毒血清作用的时效性,对探索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新的、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解决我国毒蛇咬伤中毒的现状有着积极的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符合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临床特点的兔模型以及应用该模型研究抗眼镜蛇毒血清作用的时效性。方法:使用不同剂量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溶液肌肉注射入新西兰大白兔右下肢,比较临床表现以及生存情况,筛选出建立模型的目标蛇毒注射量,再检测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病理检查结果,验证其与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临床特点和表现相对一致的兔模型,确定标准化的建模方法。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在注毒后的0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及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分别对新西兰大白兔静脉注射抗眼镜蛇毒血清,比较临床表现、生存情况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探究抗眼镜蛇毒血清作用的时效性。结果:1.原液的1/8倍(0.466 mg/kg)含量组的兔死亡率低于10%,且其坏死面积与1/7倍(0.533mg/kg)含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终确定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兔模型的目标剂量为以0.466 mg/kg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干粉和8.0 ul/kg H2O混合溶液。其血常规检查中,注毒后2小时出现明显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小板比容、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其血生化检查中,注毒后2小时,出现明显的注毒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注毒后24小时,出现明显的肌酸激酶同工酶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局部部位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符合细胞坏死表现。2.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后进行抗眼镜蛇毒血清静脉注射并不能改善实验动物的坏死情况。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后2小时进行抗眼镜蛇毒血清注射,可出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肌酐降低;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后30分钟进行抗眼镜蛇毒血清注射,可出现明显的肌酸激酶同工酶MB、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浓度降低;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后15分钟内进行抗眼镜蛇毒血清注射,可出现明显的肌酸激酶同工酶MB、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浓度降低;结论:1.以0.466 mg/kg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干粉和8.0 ul/kg H20混合溶液可成功构建符合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临床特点的兔模型。2.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后静脉注射抗眼镜蛇毒血清对局部坏死面积的改善不明显。3.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后30分钟内进行抗眼镜蛇毒血清静脉注射有助于心肌、肝脏以及肾脏功能的改善。
翟祥龙[4](2019)在《甘露醇治疗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蛇咬伤常发生在炎热的夏秋季节,咬伤部位多位于四肢末端,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四川地区蛇咬伤患者逐年增多,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和山区。四川地区常见的毒蛇有蝮蛇、烙铁头、竹叶青、五步蛇、蝰蛇等,其中以蝮蛇最为常见,故患者亦以蝮蛇咬伤为主。蛇咬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毒蛇种类、毒液量、受伤部位、就诊时间及患者自身情况有关,蛇毒毒性越强、毒液量越大、就诊时间越晚、基础情况越差以及咬伤躯干、头面颈等部位的患者病情越重。烙铁头、竹叶青、五步蛇、蝰蛇的蛇毒主要是血循毒,而蝮蛇兼有神经毒和血循毒,但以血循毒为主。血循毒可引起局部肢体肿胀、出血、坏死,甚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截肢等严重并发症。随着抗蛇毒血清的广泛使用,由蛇咬伤导致患者病死率逐渐减少,而蛇咬伤引起的肢体肿胀及其并发症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蛇咬伤后肢体肿胀发展迅速,可累及整个患肢,甚至发展到同侧胸腹部,其机制是:(1)蛇毒含有多种酶类,其蛋白水解酶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出血、水肿、坏死;(2)透明质酸酶能溶解细胞与纤维间质,破坏结缔组织的完整性,促使蛇毒从咬伤部位向周围迅速扩散、吸收;(3)蛇毒作用于机体后可刺激机体组织释放激肽、组胺和5-羟色胺等物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渗出而引起肢体胀。目前,蛇咬伤引起的肢体肿胀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且不断改进现有治疗方案和探索新的治疗手段,但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大部分蛇咬伤患者出院时局部肢体仍有肿胀,甚至长达3~4月或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因此,积极治疗蛇咬伤引起的肢体肿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甘露醇具有组织脱水及渗透性利尿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但目前尚未见甘露醇治疗蛇咬伤引起肢体肿胀的文献报道。本研究将甘露醇用于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的治疗,探讨甘露醇对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果。目的:(1)探讨甘露醇减轻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的机制及治疗效果,观察甘露醇能否减轻患者肢体疼痛,降低骨筋膜室综合征、感染、手术、截肢的发生率,以及能否缩短患者肢体肿胀高峰持续时限和住院时间;(2)观察甘露醇对 WBC、hsCRP、PLT、APTT、PT、CK-MB、IBIL、MYO、Cr的影响;(3)探讨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与WBC、hsCRP、MYO、CK-MB、PT、IBIL、PLT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10月于急诊医学科就诊的蛇咬伤患者60例,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入院顺序编号并采取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数,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抗蛇毒血清等基本治疗,B组患者在基本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醇125ml,q8h,静滴,疗程4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指数、WBC、hsCRP、PLT、APTT、PT、CK-MB、IBIL、MYO、Cr、肿胀高峰持续时限、住院时间,以及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截肢的发生率。结果:1.患者一般资料 A组与B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就诊时间、咬伤部位、肿胀程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肢体肿胀与消退 两组蛇咬伤患者入院后,其肢体肿胀仍继续加重,24h达到肿胀高峰,B组患者在48h、72h、96h的肢体肿胀显着轻于A组(P<0.05)。3.疼痛指数 A组与B组患者疼痛指数在0h、24h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B组患者疼痛指数在48h、72h、96h显着低于A组(P<0.05)。4.肢体肿胀与相关并发症 B组患者肿胀高峰持续时限和住院时间显着短于A组,手术率显着低于A组(P<0.05);A、B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A、B两组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截肢的患者。5.血液监测指标 蛇毒可导致蛇咬伤患者WBC、hsCRP、MYO、CK-MB、PT、IBIL 升高和 PLT 降低。B 组患者 WBC、hsCRP、MYO、CK-MB、IBIL与A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B组患者PLT、PT、APTT、Cr与A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6.肢体肿胀的相关性分析 肢体肿胀与WBC、hsCRP、MYO、CK-MB、PT、IBIL 呈正相关(r 值为 0.832、0.817、0.803、0.802、0.667、0.777);肢体肿胀与PLT呈负相关(r值为-0.589)。结论:1.甘露醇能减轻蛇咬伤患者的肢体肿胀,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患者手术率,缩短肿胀高峰持续时限和住院时间。2.肢体肿胀与 WBC、hsCRP、MYO、CK-MB、PT、IBIL 呈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可以根据患者血液监测指标初步评估患者肢体肿胀及病情严重程度。
盛欢[5](2019)在《毒蛇咬伤后心肌酶和肝功能指标动态变化用于预后判断的价值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蝮蛇咬伤患者225例,对其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分析,动态观察蝮蛇咬伤患者心肌酶及肝功能指标,得出每个时间截断点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有利于对疾病及早干预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13年3月到2017年11月收治的225位蝮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且入选病例参照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剔除标准。首先采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咬伤部位、职业分布、咬伤至入院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是否口服中药等一般资料,根据抽血送检的实验室指标,主要收集并动态观察的指标为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UREA)、血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其中心肌酶3项指标为CK、CK-MB、LDH,肝功能3项指标为ALT、AST、TBIL。3次指标送检及观察时间分别为入院后24小时内、住院第3天、住院第5天。根据住院第5天患者咬伤后临床表现及复查的WBC、HS-CRP、CK、CK-MB、LDH、ALT、AST、TBIL、UREA、SCR、PT、APTT检测指标,将患者分为痊愈组和好转组。运用SPSS 21.0软件,对一般资料及两组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住院第3天、住院第5天的心肌酶及肝功能指标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及方差不齐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显着性水平是P﹤0.05。结果1.好转组住院总费用及天数均高于痊愈组,住院天数(z=7.427,P﹤0.01)、住院总费用(z=6.79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患者入院后予我院协定方蛇伤冲剂口服,其口服中药痊愈率占33.33%,未口服中药痊愈率占12%。χ2=11.76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入院后24小时内,两组中肌酸激酶(z=5.795,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z=4.280,p﹤0.01)、乳酸脱氢酶(z=3.287,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z=4.429,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z=4.354,p﹤0.01)、总胆红素(z=2.265,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住院第3天,两组中肌酸激酶(z=1.849,p=0.064)、肌酸激酶同工酶(z=1.270,p=0.204)、乳酸脱氢酶(z=1.587,p=0.11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z=1.707,p=0.088)、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z=1.761,p=0.078)、总胆红素(z=0.894,p=0.3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5.住院第5天,两组中肌酸激酶(z=5.222,p﹤0.01)、乳酸脱氢酶(z=5.084,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z=3.744,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z=5.019,p﹤0.01)、总胆红素(z=2.641,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酸激酶同工酶(z=0.971,p=0.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痊愈组的住院总费用及天数均少于好转组(但好转组患者均最终痊愈出院);2)经口服蛇伤冲剂(院内协定方)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3)建议观察并监测入院后24小时内CK、CK-MB、LDH、ALT、AST、TBIL及除外CK-MB的第5天CK、LDH、ALT、AST、TBIL指标,可不监测住院第3天的心肌酶及肝功能指标,即可有效评估患者预后,减少住院花费。
徐玲霞,朱卫丰,沈安,陈丽华,金晨[6](2018)在《毒蛇咬伤所致肿胀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毒蛇咬伤人体后,蛇毒中含有的细胞毒素类、毒性蛋白酶类及磷脂酶A等分子作用于机体,不仅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且会增大血管通透性,使得肢体发生肿胀。在现代医学中,抗毒血清是应对毒蛇咬伤最好的措施之一,但对于局部患肢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肢不尽快治疗,病程日久,极易形成溃疡,组织坏死,伤口经久不愈的情况。中医外治对于毒蛇咬伤所致的肿胀有独到的疗效。本文将对中医外治法治疗毒蛇咬伤所致肿胀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探讨。
杨惠琼[7](2018)在《高压氧辅助抗蛇毒血清治疗尖吻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HBO辅助抗蛇毒血清治疗尖吻蝮蛇咬伤的疗效,探讨HBO辅助抗蛇毒血清治疗尖吻蝮蛇咬伤的临床价值,为HBO在蛇咬伤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尖吻蝮蛇咬伤病例临床资料。共纳入61例,根据入院后是否行HBO治疗,分为对照组:抗蛇毒清组(31例),观察组:HBO辅助抗蛇毒血清组(30例)。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Cr、BUrea、APTT、PT、TT、FIB、ALT、AST、CK、CK-MB、LDH、WBC、PLT、Mb、CRP等指标,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胀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BUrea、APTT、TT、ALT、AST、CK、CK-MB、LDH、WBC、Mb、CRP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T治疗前后两组无差异(P>0.05);PLT、FIB升高,且观察组PLT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FIB治疗前后两组无差异(P>0.05);3.观察组一周治愈率(73.33%)高于对照组(45.16%)(P<0.05);观察组病情好转、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HBO辅助抗蛇毒血清治疗尖吻蝮蛇咬伤对肾脏、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可有效缩短病情好转、伤口愈合时间,提高一周治愈率,是辅助治疗尖吻蝮蛇咬伤行之有效的方法。
李海怡[8](2018)在《凉血解毒消肿方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拟方凉血解毒消肿方治疗竹叶青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验证竹叶青毒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的优越性,为竹叶青毒蛇咬伤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诊疗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竹叶青毒蛇咬伤患者40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消肿方口服。连续用药10天,观察、比较在设定观察点(入院当天,治疗第5天、第10天)两组在临床疗效指标(包括局部症状体征)及相关生化指标(血常规、DIC组合)治疗前后的评分和改变情况。最后统计上述指标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症状:实验组显效率85%,对照组显效率55%。说明实验组总显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5天后,在局部积分上,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后实验组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0天后,在局部积分上,治疗后实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2.实验室指标: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液分析中性粒细胞比率及改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其中在改善中性粒细胞比率(NEU)、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i)、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上,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疗效更明显;两组在改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上相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凉血解毒消肿方疗效显着,能明显改善竹叶青毒蛇咬伤患者局部症状,缩短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促进病情好转,疗效优于一般常规西医治疗。
付苗[9](2018)在《早期伤口切开对蝮蛇咬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近2年内收治的蝮蛇咬伤患者160例,观察其实验室指标、局部肿胀评分、住院天数、总花费,用客观数据阐述早期伤口切开对蝮蛇咬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蝮蛇咬伤患者,以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这个时间段为研究范围,共选取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入选病例参照本研究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根据患者致伤后24小时内,未行伤口切开的为对照组(87例),已行伤口切开的为观察组(73例)。收集并记录所选取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前及治疗第五天的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局部肿胀程度等指标,运用SPSS19.0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照组的住院天数少于观察组的住院天数,且对照组的总花费少于观察组;2.入院时,两组患肢肿胀程度无明显差异;治疗五天时,对照组患肢肿胀消退速度优于观察组。3.入院时,两组WBC、Hs-CRP检查指标均升高,两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s-CRP检查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五天时,观察组WBC、Hs-CRP下降或恢复正常速度慢于对照组。4.入院时,两组CK、CK-MB、MYO、LDH检查指标均升高,除两组MYO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CK、CK-MB、LDH检查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五天时,对照组CK、CK-MB、MYO、LDH检查指标下降或恢复正常速度明显优于观察组。结论蝮蛇咬伤后早期不宜行伤口切开。
潘变景[10](2017)在《刺血拔罐疗法治疗蝮蛇咬伤致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刺血拔罐疗法对减轻蝮蛇咬伤后患肢局部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CK、CK-MB、LDH水平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5年4月一2016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2.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刺血拔罐疗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其中常规治疗包括局部处理和内科综合治疗。3.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疼痛指数,以及治疗前、治疗第7天LDH、CK、CK-MB的数值,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绘成病例资料表格。并记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4.各项数据结果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A—xEEA±s”表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显着。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肿胀程度比较无差异(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第7天较咬伤第4天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咬伤第7天较第4天降低(P<0.05);两组患者第7天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第4天、第7天肿胀程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拔罐有助于减轻患肢肿胀。2.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第7天较咬伤第4天疼痛明显减轻(P<0.01),对照组咬伤第7天与第4天疼痛减轻(P<0.05),两组患者第7天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差异显着(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第4天、第7天疼痛指数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拔罐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两组住院天数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刺血拔罐疗法可以缩短住院天数。3.两组患者心肌酶各指标在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7天,治疗组患者CK、CK-MB、LDH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CK、CK-MB、LDH较治疗前亦有下降(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组CK、CK-MB、L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刺血拔罐疗法可以促进心肌酶早期恢复正常。结论: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刺血拔罐疗法可以显着促进蝮蛇咬伤后患肢肿胀的消退,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天数、并能够促进心肌酶早期恢复正常,从而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二、毒蛇咬伤91例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毒蛇咬伤91例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毒蛇咬伤患者220例临床综合治疗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分型 |
1.3 临床表现 |
1.3.1 血液毒类毒蛇咬伤 |
1.3.2 神经毒类毒蛇咬伤 |
1.3.3 细胞毒类毒蛇咬伤 |
1.3.4 混合毒类毒蛇咬伤 |
1.4 治疗方法 |
1.4.1 局部处理 |
1.4.2抗蛇毒血清的应用 |
1.4.3 抗炎治疗 |
1.4.4 预防破伤风 |
1.4.5 抗感染治疗 |
1.4.6 其他对症治疗 |
1.4.7 血清病的防治 |
2 结果 |
3 讨论 |
(3)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兔模型建立及其抗蛇毒血清作用时效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兔模型的建立 |
1.1 实验材料 |
1.2 观察指标 |
1.3 观察终点 |
1.4 造模成功标准 |
1.5 实验方法 |
1.6 实验结果 |
1.7 小结 |
第二部分 抗眼镜蛇毒血清作用的时效性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2 观察指标 |
2.3 观察终点 |
2.4 实验方法 |
2.5 实验结果 |
2.6 小结 |
全文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治疗的研究概况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甘露醇治疗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四川东北部地区蛇咬伤患者治疗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毒蛇咬伤后心肌酶和肝功能指标动态变化用于预后判断的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前言 |
1.1 中医学与毒蛇咬伤 |
1.2 西医学与毒蛇咬伤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
2.临床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结果 |
4 结论 |
5 讨论 |
5.1 蝮蛇流行病学现状 |
5.2 研究结果分析 |
6 问题与优势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毒蛇咬伤所致肿胀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毒蛇咬伤的局部症状及病因 |
1.1 毒蛇咬伤的局部症状 |
1.2 毒蛇咬伤所致局部症状的病因 |
2 治疗 |
2.1 中医外治法 |
2.1.1 中药外敷法 |
2.1.2 中药外洗法 |
2.1.3 针刺、放血、拔罐等外治法 |
2.1.4 切开法 |
2.2 中医外治法新进展 |
2.2.1 中药新剂型研究 |
2.2.2 物理疗法 |
3 总结 |
(7)高压氧辅助抗蛇毒血清治疗尖吻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高压氧治疗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
(8)凉血解毒消肿方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竹叶青毒蛇咬伤的研究现状 |
一、竹叶青毒蛇咬伤的致病原因 |
二、致病机制 |
三、治疗 |
第二节 竹叶青蛇咬伤的中医研究概况 |
一、祖国医学关于毒蛇咬伤的记载 |
二、病因病机 |
三、症候分型与临床表现 |
四、中医诊疗方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病例来源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诊断标准 |
一、西医诊断标准 |
二、中医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脱落、剔除标准 |
第四节 临床实施方案及研究 |
一、病例来源及分组 |
二、治疗方案 |
三、临床指标观察 |
四、疗效标准 |
五、不良反应事件观察 |
六、统计分析 |
第三章 临床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一节 一般资料分析 |
一、年龄组成比较 |
二、性别组成比较 |
三、就诊时间比较 |
四、病情分级比较 |
第二节 疗效评价 |
一、中性粒细胞比率比较(NEU) |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较(PT) |
三、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对比(APTT) |
四、凝血酶时间比较(TT) |
五、血浆D-二聚体比较(DDi) |
六、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
七、局部积分比较 |
八、两组显效率比较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第一节 理论依据及导师学术思想 |
第二节 方药分析 |
第三节 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早期伤口切开对蝮蛇咬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绪论 |
2.1 中医对蝮蛇咬伤的认识 |
2.1.1 祖国传统医学对毒蛇咬伤的古代文献记载 |
2.1.2 病因病机 |
2.1.3 辨证分型 |
2.2 西医对蝮蛇咬伤的认识 |
2.2.1 发病机制 |
2.2.2 治疗 |
2.2.3 抗蝮蛇毒血清的应用 |
2.2.4 合并脏器功能障碍的治疗 |
3 临床研究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诊断标准 |
3.2 病例选择 |
3.2.1 病例来源 |
3.2.2 分组 |
3.2.3 研究目的 |
3.2.4 观察指标 |
3.3 统计分析 |
3.4 结果 |
3.4.1 一般情况 |
3.4.2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总花费的比较 |
3.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五天患肢肿胀程度的比较 |
3.4.4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五天WBC、Hs-CRP比较 |
3.4.5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五天CK、CK-MB、MYO、LDH比较 |
3.5 结果 |
4 讨论 |
4.1 蝮蛇咬伤治疗概要 |
4.2 蝮蛇咬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 |
4.3 研究结果分析 |
4.3.1 早期伤口切开与肢体肿胀的关系 |
4.3.2 早期伤口切开与感染的关系 |
4.3.3 早期伤口切开与心肌酶的关系 |
4.4 本课题研究的优势 |
4.5 本课题研究的局限 |
4.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10)刺血拔罐疗法治疗蝮蛇咬伤致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和方法 |
2.3 安全性指标 |
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比较 |
1.2 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比较 |
1.3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咬伤至就诊时间比较 |
1.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病情分型比较 |
1.5 治疗组与对照组肿胀程度分级比较 |
2 结果 |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比较 |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指数、住院天数比较 |
2.3 两组患者CK、CK-MB、LDH治疗前、治疗第7天比较 |
2.4 安全性监测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毒蛇咬伤的探讨 |
1.1 毒蛇咬伤的起源和发展 |
1.2 蝮蛇咬伤后肢体肿胀的病因病机 |
1.3 蝮蛇咬伤后肢体肿胀的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蝮蛇咬伤的研究 |
2.1 蝮蛇咬伤的概述 |
2.2 蝮蛇咬伤后肢体肿胀的发病机制 |
2.3 蝮蛇咬伤后肢体肿胀的西医治疗 |
3 刺血拔罐疗法概述 |
3.1 概念 |
3.2 刺血拔罐法的历史沿革 |
3.3 刺血拔罐器具选择及出血量的掌握 |
3.4 刺血的选取部位及原则 |
3.5 刺血拔罐法的作用机理探讨 |
4 结果分析 |
4.1 刺血拔罐疗法治疗蝮蛇咬伤后肢体肿痛的机制探讨 |
4.2 肢体肿胀与血清酶CK、CK-MB、LDH关系分析 |
4.3 刺血拔罐法对血清酶CK、CK-MB、LDH水平的影响 |
第五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毒蛇咬伤91例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毒蛇咬伤患者220例临床综合治疗回顾分析[J]. 许韩波,陈晓梅,黄伟斌. 江西医药, 2020(10)
- [2]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型和危重型竹叶青蛇咬伤的真实世界研究[J]. 郑志鹏,郁毅刚,吴燕生,郑泽源,林庆斌,刘美玲,曾庆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05)
- [3]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兔模型建立及其抗蛇毒血清作用时效性的研究[D]. 王璠.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4]甘露醇治疗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D]. 翟祥龙. 川北医学院, 2019(04)
- [5]毒蛇咬伤后心肌酶和肝功能指标动态变化用于预后判断的价值评估[D]. 盛欢.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毒蛇咬伤所致肿胀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 徐玲霞,朱卫丰,沈安,陈丽华,金晨.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3)
- [7]高压氧辅助抗蛇毒血清治疗尖吻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惠琼. 遵义医学院, 2018(11)
- [8]凉血解毒消肿方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临床研究[D]. 李海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9]早期伤口切开对蝮蛇咬伤患者预后的影响[D]. 付苗.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8(02)
- [10]刺血拔罐疗法治疗蝮蛇咬伤致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D]. 潘变景.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