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气管插管成功经验

68例气管插管成功经验

一、68例气管插管成功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陈红梅[1](2021)在《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制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发生产一种新型的可以替代人工方法自动、安全与有效地打开患者气道的仪器,并对该仪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实证研究。方法:1.2019年5月结合课题组成员前期已被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和研究结果,与第三方合作单位(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共同研发生产一个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实物产品。2.2020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选取82例重庆市某高校医学院学生为操作者。所有操作者在仪器体位夹角90°、95°、100°和人工仰头抬颏4种条件下,按照随机顺序打开同一个心肺复苏人体模型的气道,再使用同一个简易呼吸器通气2次,需重复进行5次试验,故1名操作者在1种条件下总共打开气道5次和通气10次。每种条件下的试验流程完成后休息2分钟。研究结束后10分钟内,所有操作者利用智能手机完成一项《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偏好度调查表》电子调查问卷。主要结局指标为通气成功次数,利用Friedman检验或结合Bonferroni校正比较各组间通气成功次数的差异。次要结局指标为设备偏好度。3.2020年12月利用方便抽样选择9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为受试者,按照1:1:1比例随机分配至仪器90°组(n=30)、95°组(n=30)和100°组(n=30)。先由1名研究助理使用仪器打开所有清醒状态下受试者的气道并持续维持30分钟,研究期间由2位独立研究人员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在研究结束后立即、0.5小时、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通过电话或微信随访观察受试者有无发生与该仪器相关的不良反应。另外,在研究开始前10分钟和结束后10分钟还要测量受试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血压指标,以及还需在研究结束后使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来评估受试者有无疼痛和明确其程度。主要结局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次要结局指标为VAS评分和2时点生命体征,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各组受试者VAS评分的得分情况;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各组间或组内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4.利用方便抽样选择2021年1月至3月期间在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电子支气管镜诊治的患者360例。经支气管镜诊疗常规处理后,由1名研究助理按照随机顺序分别在仪器体位夹角90°、95°和100°情况下打开受试者的气道,当第一个随机顺序的角度打开气道后,由具备丰富支气管镜操作经验的且提前接受过培训的临床医师从受试者的鼻部或口腔进入气道,采集和保存此时最清晰的声门视野的电子图像,并保持支气管镜操作杆的方向和位置不变,然后再由研究助理调整剩下的两个角度,相同研究流程下采集相应的图片。此外,研究结束后立即、0.5小时、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电话随访观察受试者有无发生与该仪器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研究结束后由3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具有丰富气管插管经验的临床医师阅读图片结果。有效性试验阶段的主要结局指标为Cormack-Lehane分级,采用Friedman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安全性试验阶段的主要结局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VAS评分。结果:1.2020年9月,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发生产最终结束。该仪器具有测控角度、测控高度、准确与迅速定位、持续气道开放、保护颈椎、实时与动态显示六大性能,其性能已通过重庆市医疗器械质量检验中心的检测,并成功被授权一项国家发明专利。该仪器的适用范围为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气管插管、困难气道、心肺复苏等患者。2.82名操作者均顺利完成人体模型试验。仪器90°组、95°组、100°组和人工组的通气成功次数的中位数分别为8次(IQR,6-9次)、10次(IQR,8-10次)、10次(IQR,8.75-10次)和7次(IQR,5-9次);4组间的通气成功次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8.657,P<0.001)。仪器95°组和100°组的通气成功次数显着多于人工组和90°组(调整后P<0.001);仪器90°组的通气成功次数也多于人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5);仪器95°组和100°组的通气成功次数相似(调整后P>0.05)。此外,与人工方法打开气道相比,47.6%的操作者更愿意在紧急情况发生时选择使用该仪器;而在非紧急情况时,87.8%的操作者更愿意选择使用该仪器。3.90例受试者均顺利完成安全性试验和随访。其中,57例(63.3%)受试者在使用该仪器后至少出现了一种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头皮痛(30/90,33.3%)、前额皮肤压红(12.2%,11/90)和头皮麻木(11.1%,10/90)。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只有1例受试者出现了重度头皮痛。全部的不良反应均在研究结束后30分钟内消失,访视窗内无任何继续存在或出现其他新的不良反应。3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受试者在研究开始前10分钟和结束后10分钟的生命体征变化无临床参考意义。4.临床试验阶段共入组360例受试者,其中216例完成有效性试验,343例完成安全性试验。纳入统计分析的受试者和未被纳入统计分析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一致(P>0.05)。超过80.0%的受试者的CL分级为I级,3种角度之间的CL分级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仪器90°相比,角度增加到95°时,有3例(1.4%)受试者的CL分级由II级优化至I级;增加到100°时,有8例(3.7%)受试者的CL分级得到了优化。仪器角度从95°增加至100°时,也有5例(2.3%)受试者的CL分级得到了改善。此外,343例受试者在研究结束后和访视窗内均未报告出现任何与仪器相关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及VAS评分均为0分。结论:1.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是一种新型、自动、无创、操作简便、多功效、多特性、适用范围广的医用辅助设备。2.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可以代替人工方法有效地打开人体模型的气道,其体位夹角为95°和100°时的通气效果均显着优于人工方法,以及它获得了大多数操作者的偏爱。3.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安全、无创、耐受良好,且不存在与角度大小相关的安全性问题。4.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在体位夹角90°~100°下均能安全且有效地打开支气管镜诊治患者的气道,其在改善声门视野暴露方面虽没有体现出与角度大小相关的明显优势,但建议使用优先考虑选择100度。

王洪武,李冬妹[2](2020)在《中国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文中指出中国支气管镜技术历经近70年的发展,由传统硬质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到目前各型镜种并存。近20年来,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快速发展,从早期的观摩、跟跑,到现在的教学、领跑,发表了多个专家共识,奠定了我国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这些技术包括冷冻、热疗、气管扩张技术、光动力治疗等多种方法,应用时需采取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法。作者提出的"中央气道八分区"方法,利于中央型气道病变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创立了加速康复支气管镜(ERAB)的理念,使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既往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主要用于中央型气道,自从导航技术及超声内镜问世以来,支气管镜也用于气道周围淋巴结或病变的治疗。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导航技术和介入技术的发展,支气管镜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周围型肺病变的治疗。我国已有部分医疗设备国产化,未来一定是医工贸结合的发展道路。

袁康龙,杨慕,肖旭平[3](2021)在《甲状腺术后声嘶的原因、预防及治疗研究现状》文中提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1],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及患者自身对手术外观要求的增高,甲状腺手术入路呈现多样性[2],包括:传统经颈入路甲状腺切除术、经胸壁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经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微波消融术等。随着手术器械改良、手术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尽管甲状腺肿瘤发病率逐年提高,但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增长。甲状腺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声嘶、呛咳、呼吸困难、

王雅宁[4](2020)在《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危重症患者预防和减轻肺部感染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措施是促进痰液的排出,促进痰液排出最常用的方法是胸部物理治疗,此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在临床工作中对多频振动排痰法与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两种排痰法的排痰效果以及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指标的影响,寻求更有效的排痰方法应用于临床,以降低危重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预防肺不张,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以期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为临床胸部物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1日带有人工气道的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2组,其中60例为对照组,经多频振动排痰机进行5分钟机械胸部物理排痰治疗;另6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在进行完5分钟多频振动排痰机机械排痰后再连续进行三次简易呼吸气囊的充气排痰。所有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当天均使用自制数据记录表单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24小时后按6:00/14:00/22:00给予排痰护理治疗并详细记录观察指标。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方法排痰前后吸痰均要评估痰液的颜色、量、粘稠度,排痰后再次听诊来确定患者肺部痰鸣音的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在排痰操作前后均查血气分析,来对比吸痰前后Pa O2及Pa CO2、HCO3-等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胸部物理治疗排痰法7天为一周期的排痰量、肺部听诊、血氧饱和度、排痰次数、痰液粘稠度、气管粘膜的损伤、肺不张的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生命体征等方面指标,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入科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体温、神志、吸烟史、GCS评分、APACHEⅡ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2. 观察组、对照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至做胸部物理排痰治疗前24小时排痰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部物理排痰治疗7天周期内同一治疗时间点,观察组第1~5天24小时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第6~7天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自不同治疗时间点之间经方差分析,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F=63.766,420.539;P<0.001),其中第1~3天两组24小时排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升高趋势更明显;第4~7天两组24小时排痰量呈下降趋势,至第6天时接近治疗前水平。3. 观察组和对照组统计每24小时吸痰次数,两组随治疗时间的增加每24小时吸痰次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4,5.350;P<0.001)其中观察组从第3天起较第1天明显减少,对照组从第5天起较第1天明显减少(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间24小时排痰次数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 H值、Pa O2、Pa CO2、HCO3-)治疗前后比较,两组Pa O2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升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HCO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 H值、Pa CO2在吸痰前后没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5.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吸痰前后对比血氧饱和度改变情况,两组排痰治疗后均能有效升高Sp O2,观察组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 排痰前后两组患者肺底和大气道部位的痰鸣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观察组呼吸音明显改善54例,占90.00%,对照组明显改善41例,占68.33%,两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7.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7天两者痰液粘稠度,其中观察组I、II、III度例数分别为39、12、9,对照组分别为35、10、15例,经Mann-Whitney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吸痰操作前后5分钟记录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值,研究表明吸痰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吸痰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两组住院患者7天肺不张的发生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肺不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观察组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排痰法均能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排痰的次数,减少气道粘膜损伤,但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多频振动排痰。2.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提高肺部气体交换,防止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3.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章婷婷[5](2019)在《食管癌并发气管食管瘘的临床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气管食管瘘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可以是先天性发病,也可以是后天获得,但以后者居多。由于其发病原因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属胸外科、呼吸科治疗难点。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评估内镜下食管金属支架植入术在食管癌所致的气管食管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诊治的食管癌导致的气管食管瘘患者47例。其中14例行内镜下食管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植入术,17例行内镜下气管支架植入+空肠营养管植入术,16例行单纯空肠营养管植入术。对上述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电话寻访至患者生命终止及死亡原因,收集患者的病历号,性别,年龄,瘘口的位置,肿瘤的分期,临床首发症状,分别比较支架植入术前,术后KPS评分改变,以及支架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比如移位,出血,穿孔,胸痛,再狭窄,瘘复发等,以及三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诊断后平均生存期。结果所有的支架植入组均成功植入支架1枚,所有食管癌导致的气管食管瘘患者最后均死亡,其中1例因呕血、2例因大咯血,21例因严重的肺部感染,23例因恶性肿瘤慢性消耗死亡。气管食管瘘常见的确诊方式主要包括胸部CT、GI(上消化道造影)、气管镜和胃镜,其中胸部CT、GI、胃镜及气管镜诊断食管癌并发气管食管瘘的阳性率分别为 55.8%、90.5%、79.4%及 89.7%。各组气管食管瘘患者的首发症状主要为咳痰、呛咳、发热以及胸闷气急,其中食管支架组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咳痰和呛咳,均占50%,气管支架+空肠营养管组和单纯空肠营养管组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均是咳痰,分别占70.6%、56.3%。经治疗后食管支架组症状的改善率78.6%,气管支架+空肠营养管组治疗后症状的改善率88%,单纯空肠营养管组症状改善率12.5%,支架植入组(食管支架或气管支架+空肠营养管)的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单纯空肠营养管组:(78.6%VS 12.5%,P<0.05;88%VS 12.5%,P<0.05).而食管支架组和气管支架+空肠营养管组的症状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78.6%VS 88%,P>0.05)。食管支架组术后1月较术前KPS评分升高,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80(70-83)VS 60(50-63),P<0.001),气管支架+空肠营养管组术后1月较术前KPS评分升高(70(65-80)VS 60(50-70),P=0.015)。食管支架组住院时间较单纯空肠营养管组明显缩短(14(7-18)天VS 28(16-53)天,P=0.007),气管支架+空肠营养管组较单纯空肠营养管组缩短(12(7-20)天VS 28(16-53)天,P=0.011)。食管支架组和气管支架+空肠营养管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1.00)食管支架组较单纯空肠营养管组住院费用明显减低(27973(23955-33362)元VS 84655(37150-112289)元,P=0.001),气管支架+空肠营养管组较单纯空肠营养管减低(29251(25637-42157)元 VS 84655(37150-112289)元,P=0.010).食管支架组的住院费用和气管支架+单纯空肠营养管组无统计学差异(P=1.00)。食管支架组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出现胸痛,1例出现气管狭窄,1例出现呕血。气管支架+空肠营养管组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出现胸痛,2例出现咯血,1例出现支架移位。二组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481)。食管支架组、气管支架+空肠营养管组和单纯空肠营养管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9天、155天和57天。食管支架组生存时间长于气管支架+空肠营养管组生存时间(191.286+±13.094 天 VS154.412±9.075 天,P=0.018),食管支架组生存时间长于单纯空肠营养管治疗组(191.286+±13.094天VS54.93 8±9.075天,P<0.001),气管支架+空肠营养管组生存时间长于单纯空肠营养管组(154.412±9.075天VS54.938±9.075 天,P<0.001).结论1.与CT相比,GI、内镜对食管癌并发气管食管瘘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2.食管支架、气管支架联合空肠营养管治疗气管食管瘘后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食管支架、气管支架联合空肠营养管与单纯空肠营养管治疗相比,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4.食管支架和气管支架术后并发症均常见,其中以胸痛最为常见。5.食管支架、气管支架+空肠营养管较单纯空肠管治疗生存时间更长,而食管支架较气管支架联合空肠营养管生存时间更长。

冯丽伟[6](2019)在《机械通气患者二次插管影响因素分析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研究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二次插管的影响因素,确定二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中各项指标对机械通气患者二次插管的预测价值。2.研究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白蛋白、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关性。探究机械通气患者膈肌能否做为白蛋白与脱机结果的中介作用。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使用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脱机结果分为一次成功脱机组与二次插管组,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血化验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肌力、拔管前白蛋白、拔管前血红蛋白、拔管前肌酐值、拔管时激素使用情况、咳痰能力、痰液的量、营养状态、BNP值、APACHEⅡ评分、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时间、住ICU的时间,所得数据基本资料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二次插管的影响因素;再以二次插管为因变量,将P<0.05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进行分析,探讨二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的预测价值。2.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准备脱机时行自主呼吸试验(SBT)约1小时,期间为患者行胸部超声检查,测定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当SBT顺利结束时,取血送检血气分析以及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根据患者脱机结果,分为一次成功脱机组和二次插管组,分别记录患者胸部超声测得的膈肌移动度和拔管前的血清白蛋白。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采用K-S检验,分析患者拔管前白蛋白与膈肌移动度的正态分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拔管前白蛋白与膈肌移动度的相关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拔管前白蛋白与二次插管的相关性,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关性。采用中介作用方法,根据变量类型,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拔管前白蛋白与膈肌移动度的作用关系;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白蛋白对脱机结果的作用,膈肌移动度对脱机结果的作用;再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白蛋白和膈肌共同对脱机结果的作用,进一步采用Sobel检验,探究膈肌移动度能否作为白蛋白和脱机结果的中介作用。结果1.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二次插管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一次成功脱机组与二次插管组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拔管前白蛋白、拔管前血红蛋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PACHEⅡ评分、咳痰能力、痰液的量、营养状态评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的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拔管前白蛋白、拔管前血红蛋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营养状态、APACHEⅡ评分、咳痰能力、机械通气时间、痰液的量、住ICU时间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二次插管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拔管前白蛋白、拔管前血红蛋白是机械通气患者二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拔管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两组连续变量得出如下结果:拔管前白蛋白预测二次插管的最佳临界值为30.4g/L,敏感度为:65.4%,特异度为:77.8%,曲线下面积(AUC)为:0.731(0.616,0.846),阳性预测值为:86.56%(74.35,94.37),阴性预测值为:50.72%(36.07,65.28)。拔管前血红蛋白预测二次插管的的最佳临界值为111.5g/L,敏感度为:37.3%,特异度为:94.4%,曲线下面积为:0.671(0.550,0.792),阳性预测值为:92.73%(75.88,99.14),阴性预测值为:44.01%(32.56,55.95)。2.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白蛋白、膈肌移动度和二次插管的相关性分析,膈肌移动度作为白蛋白和脱机结果的中介作用的分析结果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首先进行K-S检验,结果显示患者的拔管前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结果显示拔管前白蛋白与膈肌移动度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脱机结果是否进行二次插管为二分类变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拔管前白蛋白与二次插管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中介作用方法,根据变量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蛋白对膈肌移动度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对脱机结果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膈肌移动度对脱机结果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而,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共同作用于脱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采用Sobel检验方法,结果显示膈肌移动度作为白蛋白和脱机结果的中介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膈肌不能作为白蛋白和脱机结果的中介作用。结论1.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拔管前白蛋白、拔管前血红蛋白,是影响患者二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2.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拔管前白蛋白与膈肌移动度具有相关性,拔管前白蛋白与二次插管具有相关性,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具有相关性。膈肌移动度不能作为白蛋白和脱机结果的中介作用。

孙宇[7](2019)在《12例气管内肿瘤切除与气道重建术的麻醉处理的经验总结》文中认为目的:12例气管内肿瘤切除术与气道重建术的麻醉处理的经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间12例行气管内肿瘤切除术与气道重建术的患者的麻醉处理的经验总结。对12例患者观察患者入室时、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时、麻醉诱导后10min(即气管插管后)、术中切断气管时、单肺通气时、断端吻合时、手术结束时、返回病房手术呼吸机辅助通气1h时以及气管拔管时,并统计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分析,其中生命体征包括SPO2、PETCO2、ECG、MAP。结果:本研究12例患者麻醉诱导时使用的催眠、镇静、镇痛药物均为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所有病例于麻醉诱导时使用的肌松药均不相同,其中4例患者应用罗库溴铵、琥珀酸胆碱;6例患者应用罗库溴铵;2例患者应用顺式阿曲库铵。12例患者均为快速静脉麻醉诱导,且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所有患者成功的进行气道的建立。手术过程中,我们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气道的狭窄程度,与术前评估基本一致。气管肿瘤位置情况:肿瘤位于气管上段、中下段、以及主支气管的患者分别为5、5、2例。肿瘤位于气管上段,其气道狭窄程度2级或2级以下有3例;气道狭窄程度为3级为2例。肿瘤位于主气道中下段及主支气管,其气道狭窄程度2级或2级以下一共有7例。术后病理回报,其中7例患者为腺样囊性癌,2例类癌,1例小涎腺源性腺癌,1例鳞状乳头状瘤,1例良性间叶源性肿瘤、平滑肌瘤。12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生命体征平稳,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且12例患者全部健康出院。结论:无论气管肿瘤位于主气道的上段、下段、以及主支气管,并且气道狭窄程度不超过3级,快速静脉麻醉诱导在气管内肿瘤切除术与气道重建术中是切实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靠性。

李新元[8](2018)在《急诊科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急诊科内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体会心得,从而提高科室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本科收治的50例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3例患者不幸身亡,其余47例患者在手术后全部顺利拔管,分别转至康复病房进行康复治疗或者完全康复后出院。结论规范有效科学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患者的并发症,便于及时发现隐患,防止严重并发症产生,利于患者康复。

宁留海,杜娟,赵瑞琴,李向飞[9](2014)在《气管切开术的风险规避和手术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有效方法,评估并规避术中风险,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方法分析380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情况,按切开气管前壁的方法,分气管纵向直切口57例;椭圆形切口21例;倒U形舌瓣切口302例。结果椭圆形切口21例,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倒U形舌瓣切口302例,1例气胸进行了抢救,余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纵向直切口57例,1例成人和3例小儿进行了抢救,3例脱管,3例套管气囊漏气,2例套管断裂。结论 1倒U形舌瓣切口切开气管前壁的方法在置入气管套管方面较直切口及椭圆形切口更容易,并发症显着减少,可作为常规术式,用于临床推广。2儿童患者为防气管狭窄不宜行气管软骨造口,可采用气管纵向直切口,由麻醉师先行气管插管再行气管切开,直视下逐步回撤插管,置入套管准确无误、固定牢靠后再予拔除,则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并有效规避术中风险。

汤苏成,王跃建,陈伟雄,朱肇峰,何发尧,张剑利[10](2014)在《喉气管狭窄的手术治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喉气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式和疗效。方法对25例喉气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喉癌术后肉芽增生,1例喉乳头状瘤反复术后狭窄和1例喉淀粉样变致喉狭窄患者行支撑喉镜+显微镜下激光手术;9例喉外伤后喉瘢痕狭窄患者行喉成形T形管置入术;1例外伤后气管狭窄、3例气管插管后气管狭窄和1例气管乳头状瘤患者行气管成形T形管置入术;2例气管外伤后狭窄和1例气管插管后气管狭窄患者行气管楔形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侵犯气管患者在肿瘤根治基础上行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术。分别观察不同术式的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2例支撑喉镜手术后复发,长期带管;6例T形管取出后有肉芽组织增生,经激光切除后4例最终拔管;1例2次行T管置入后仍瘢痕形成,最终行气管楔形切除端端吻合术并拔管,1例仍长期带管,其余8例T形管取出后效果良好,顺利拔管;5例气管楔形切除术或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术者,术后均无气管狭窄。结论喉气管狭窄的治疗应根据病因、狭窄的性质、范围、部位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才可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二、68例气管插管成功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8例气管插管成功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制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有效性初步验证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安全性验证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验证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中国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发展历史
2我国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现状
    2.1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中心型气道病变中的应用
        2.1.1中央型气道的八分区方法
        2.1.2中央型气道狭窄程度分级
        2.1.3中央型气道病变类型分类
        2.1.4中央型气道狭窄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
        2.1.4.1良性中央型气道狭窄
        2.1.4.2恶性中央型气道狭窄
    2.2支气管镜在纵隔及肺门处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2.2.1 EBUS在纵隔或肺门处病变中的应用
        2.2.2导航支气管镜在纵隔或肺门处病变中的应用
    2.3支气管镜在周围型肺病变中的应用
        2.3.1 EBUS在周围型肺病变中的应用
        2.3.2导航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病变的应用
        2.3.2.1导航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2.3.2.2导航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结节的治疗价值
        2.3.3冷冻对周围型肺病变的应用
    2.4支气管镜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应用
        2.4.1单向活瓣肺减容
        2.4.2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BT)
3我国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的展望与未来
1 Development history of interventional bronchoscopy in China
2 Current status of bronchoscopy intervention in China
    2.1 Application of interventional bronchoscopy in central airway disease
        2.1.1.Eight-zon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entral airway
        2.1.2 Classification of the degree of central airway stenosis
        2.1.3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e of central airway lesion
        2.1.4 Method of bronchoscop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central airway stenosis
        2.1.4.1 Benign central airway stenosis
        2.1.4.1.1 Balloon dilatation
        2.1.4.1.2 Thermal Ablation Treatment
        2.1.4.1.3 Cryotherapy
        2.1.4.1.4 Tracheal stent placement
        2.1.4.2 Malignant central airway stenosis
        2.1.4.2.1 Local drug injection
        2.1.4.2.2 Intraluminal radioactive particle implantation
        2.1.4.2.3 Photodynamic therapy
        2.1.4.2.4 Inner stent placement
    2.2 Application of bronchoscopy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ediastinal and Hilar lesions
        2.2.1 Application of EBUS in lesions of mediastinum or Hilum
        2.2.2 Application of navigation bronchoscopy in lesions of mediastinum or hilum
        2.2.3 Application of bronchoscopy in peripheral lung disease
        2.2.3.1 Application of EBUS in peripheral lung disease
        2.2.3.2.1 The value of navigation bronch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pulmonary nodules
        2.2.3.2.2 The value of navigation bronch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pulmonary nodules
        2.2.3.3 Application of Frozen Lung Biopsy to Peripheral Lung Lesions
        2.2.4 Application of bronchoscopy in chronic airway diseases
        2.2.4.1 one-way endobronchial valves(EBV)
        2.2.4.2 Bronchial Thermoplasty
3.Prospect and future of bronchoscop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China

(3)甲状腺术后声嘶的原因、预防及治疗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甲状腺术后声嘶的原因
    1.1 神经损伤
    1.2 颈部肌肉损伤及切口组织粘连
    1.3 麻醉气管插管导致咽喉部损伤
2 甲状腺术后声嘶的预防
    2.1 手术中神经的保护
    2.2 手术方式的选择
    2.3 麻醉气管插管损伤的预防
3 甲状腺术后声嘶的治疗
    3.1 神经损伤的治疗
    3.2 环杓关节脱位的治疗
    3.3 药物及嗓音训练

(4)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胸部物理排痰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食管癌并发气管食管瘘的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气管食管瘘的确诊标准(任意一项辅助检查达到要求即可确诊):
    1.2 食管癌的分期标准:
2 研究内容
    2.1 支架治疗效果的判断:
    2.2 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支架置入禁忌症
    3.2 气管食管瘘瘘口位置的分段标准
    3.3 仪器设备
    3.4 食管支架植入方法
    3.5 气管支架植入术
    3.6 空肠营养管植入术
    3.7 术后处理
    3.8 数据整理及统计
4 结果
    4.1 各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
    4.2 患者的确诊方式
    4.3 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4.4 KPS评分变化
    4.5 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4.6 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4.7 诊断后生存时间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机械通气患者二次插管影响因素分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二次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样本量估计
        1.1.5 伦理原则
        1.1.6 评估工具
        1.1.7 研究方法
        1.1.8 统计学分析
        1.1.9 质量控制
        1.1.10 研究技术路线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1.2.2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2.4 预测二次插管的结果
    1.3 讨论
        1.3.1 拔管前白蛋白对二次插管的影响
        1.3.2 拔管前血红蛋白对二次插管的影响
        1.3.3 咳痰能力对二次插管的影响
    1.4 小结
二、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关系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样本量估计
        2.1.5 伦理原则
        2.1.6 研究方法
        2.1.7 统计学分析
        2.1.8 质量控制
        2.1.9 研究技术路线
    2.2 结果
        2.2.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2.2.2 一次成功脱机组与二次插管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比较
        2.2.3 血清白蛋白与膈肌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
        2.2.4 白蛋白与二次插管的相关性,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关性
        2.2.5 膈肌作为白蛋白和脱机结果的中介作用
    2.3 讨论
        2.3.1 膈肌在呼吸运动中的重要性
        2.3.2 白蛋白、膈肌移动度和脱机的关系
        2.3.3 膈肌作为白蛋白与脱机结果之间的中介作用
    2.4 小结
结论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12例气管内肿瘤切除与气道重建术的麻醉处理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病例术前评估
        2.1.3 术前处理与准备
        2.1.4 麻醉诱导过程
        2.1.5 气管插管
        2.1.6 术中麻醉及气道管理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采集
        2.2.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术前准备充分
    4.2 麻醉方法
    4.3 术后
5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急诊科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2.2 气囊的管理
    2.3 气管插管后的湿化护理
    2.4 有效吸痰
    2.5 预防感染
    2.6 并发症的护理
3 结果
4 讨论

(9)气管切开术的风险规避和手术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手术体会
4 讨论

(10)喉气管狭窄的手术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及分级
    1.3 治疗
        1.3.1 支撑喉镜+显微镜下激光手术
        1.3.2 喉气管成形T形管置入术
        1.3.3 气管成形术T形管置入术
        1.3.4 气管楔形切除术端端吻合术
        1.3.5 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术
2 结果
    2.1 喉狭窄治疗结果
        2.1.1 6例支撑喉镜下激光手术
        2.1.2 9例喉外伤后狭窄喉成形T形管置入术
    2.2 气管狭窄治疗结果
        2.2.1 5 例气管成形T形管置入术
        2.2.2 3例气管楔形切除端端吻合术
        2.2.3 2例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术
3 讨论
    3.1 喉狭窄的治疗
    3.2 气管狭窄的治疗

四、68例气管插管成功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制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D]. 陈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中国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J]. 王洪武,李冬妹.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0(04)
  • [3]甲状腺术后声嘶的原因、预防及治疗研究现状[J]. 袁康龙,杨慕,肖旭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1(01)
  • [4]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D]. 王雅宁.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食管癌并发气管食管瘘的临床诊治分析[D]. 章婷婷. 浙江大学, 2019(04)
  • [6]机械通气患者二次插管影响因素分析的临床研究[D]. 冯丽伟.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12例气管内肿瘤切除与气道重建术的麻醉处理的经验总结[D]. 孙宇.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8]急诊科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J]. 李新元. 继续医学教育, 2018(12)
  • [9]气管切开术的风险规避和手术体会[J]. 宁留海,杜娟,赵瑞琴,李向飞. 基层医学论坛, 2014(34)
  • [10]喉气管狭窄的手术治疗分析[J]. 汤苏成,王跃建,陈伟雄,朱肇峰,何发尧,张剑利.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4(03)

标签:;  ;  ;  ;  ;  

68例气管插管成功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