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的新见解

早产儿护理的新见解

一、对早产儿护理的新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徐凡[1](2021)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早期预测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前瞻性研究早产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关系,为预防、治疗及改善其预后提供新思路,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方法]设计《早产儿及母亲临床资料收集记录表》,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新生儿科符合纳入要求的早产儿(共8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纳入对象的早产儿及其母亲相关的记录数据,按照生后28天能否停氧,分为BPD组(n=25)和非BPD组(n=58);(1)将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一般情况、母亲相关情况、早产儿常见相关合并症、机械通气时间、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比较,探究BPD形成发展的高危因素;(2)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分别检测纳入标准的早产儿及其母亲的25-羟维生素D含量;运用软件SPSS 23.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BPD组及非BPD患儿、BPD组及非BPD母亲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是否有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BPD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结果]BPD组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生后第1、5分钟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非BPD组,PS应用率明显高于非BPD组,差异都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娩方式、性别、母产前激素应用、母亲年龄、母妊娠期糖尿病、母妊娠期高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呼吸暂停、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非BPD组,差异都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机械通气时间、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非BPD组差异都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患儿及母亲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均明显小于非BPD组,BPD组患儿及母亲维生素D缺乏率均明显高于非BPD组,差异都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早产儿BP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3.682,95%CI=1.090-12.433)、合并动脉导管未闭(OR=1.257,95%CI=0.412-3.830)、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OR=3.109,95%CI=1.047-9.229)、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OR=0.148,95%CI=0.047-0.465)、母亲维生素D缺乏(OR=6.516,95%CI=1.360-31.209)是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P<0.05)。早产儿分娩方式、早产儿性别、母妊娠期糖尿病、母妊娠期高血压对BPD均无影响(均P>0.05)。[结论]早产儿血清25-羟维生素D可能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为预测及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提供一个新途径。

杜修燕[2](2020)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及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文中指出

李丽丽[3](2020)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肺外合并症临床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临床高危因素并分析可能影响BPD早产儿发生肺外合并症的相关临床因素,寻求预防BPD早产儿肺外合并症的发生及改善其预后的策略,并对加强早产儿的系统化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选取确诊为BPD的126例早产儿为病例组(BPD组),同时期基本资料(如胎龄、出生体重、性别等)相当的13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BPD早产儿为对照组(非BPD组)。统计两组早产儿临床资料及肺外合并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为分析BPD组早产儿发生肺外合并症的相关临床因素,对BPD组早产儿进行亚组分组:合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48例早产儿为ROP病例组,记为BPD(ROP+)组;合并早产儿脑损伤(brain injury in premature infants,BIPI)的33例早产儿为BIPI病例组,记为BPD(BIPI+)组;合并胃肠外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综合征(parenteral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25例早产儿为PNAC病例组,记为BPD(PNAC+)组;合并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MBD)的22例早产儿为MBD病例组,记为BPD(MBD+)组;而其中未合并ROP、BIPI、PNAC和MBD等疾病的45例早产儿为BPD对照组,记为BPD(-)组;分别将BPD(ROP+)组、BPD(BIPI+)组、BPD(PNAC+)组、BPD(MBD+)组与BP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寻有无差异。结果(1)BPD组母亲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率、产前感染率高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早产儿比非BPD组早产儿的1分钟Apgar评分和5分钟Apgar评分低,侵入性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和面罩/鼻导管吸氧时间长,生后感染率高、输血率高和输血次数多,且住院时间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BPD组的早产儿中ROP、BIPI、PNAC、MBD的发生率均高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小的胎龄、较低的出生体重、侵入性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较低的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多次输血、产前感染是BPD早产儿发生ROP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中,无创通气时间是BPD早产儿发生ROP的危险因素(OR≈1.187,P<0.05),胎龄是BPD早产儿发生ROP的保护因素(OR≈0.876,P<0.05)。(4)小的胎龄、较低的出生体重、较低的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侵入性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输血次数、产前感染和产后感染是BPD早产儿发生BIPI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中,无创通气时间是BPD早产儿发生BIP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78,P<0.05),1分钟Apgar评分是BPD早产儿发生BIPI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20,P<0.05)。(5)小的胎龄、较低的出生体重和1分钟Apgar评分、侵入性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禁食时间、静脉营养持续供给时间、肠内微量喂养开始时间、生后感染是BPD早产儿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中,静脉营养持续供给时间(OR≈1.146,P<0.05)、肠内微量喂养开始时间(OR≈5.438,P<0.05)及生后感染(OR≈7.046,P<0.05)是BPD早产儿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6)小的胎龄、较低的出生体重、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侵入性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禁食时间和静脉营养持续供给时间、肠内微量喂养开始时间、维生素D添加时间、BPD治疗用激素和利尿剂生后感染是BPD早产儿发生MBD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中,无创通气时间(OR≈2.129,P<0.05)、维生素D添加时间(OR≈4.257,P<0.05)是BPD早产儿发生MBD的危险因素。结论(1)氧疗、机械通气、窒息、感染和输血等因素是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2)BPD早产儿比非BPD早产儿更容易发生ROP、BIPI、PNAC及MBD等肺外合并症。(3)尽量避免早产、缩短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尽早开始肠内微量喂养并缩短静脉营养的应用,及时添加维生素D和积极防治感染,可减少BPD早产儿发生肺外合并症的发生率。

刘洋[4](2020)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优化和预测模型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优化和预测模型的构建,来应对近年来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增加的趋势和临床医生早期确诊存在不足的现状,以提高各级医师的早期识别能力,加强专科的临床诊断和处置能力。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分析。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住院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的707例患儿的病例信息(患儿母亲自然、社会和人文信息,母婴流行病史,患儿临床表现、炎症相关检查指标、免疫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等多维度信息),总结病例特点,并按照早发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与非早产儿、是否合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条件进行分组比较,提出优化诊断信息。第二部分:新生儿败血症诊断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通过将对照组228例新生儿和病例组70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并通过LASSO回归对数据进行降维,结合文献复习及临床工作特点,确定建模所需变量。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建立了模型A和模型B,其中模型A的预测变量包含有母亲居住地区、母亲先兆流产史、母乳喂养、母亲产前抗菌素治疗、患儿体温、精神反应弱、原始反射、患儿就诊前抗菌素治疗、患儿就诊时体重与出生体重差共9个变量,主要涉及患儿母亲病史及患儿临床表现两部分;模型B的预测变量在模型A的基础上,加入了各级医疗机构均可以完成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和C反应蛋白升高。建立列线图,最后,利用区分度和校准度两方面对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第三部分:β-内酰胺酶培养瓶对含抗菌素模拟菌血症标本检测能力研究。选择儿科常见病原菌和常用抗菌药物配对分组后,将菌液、抗菌素(中点和峰血药浓度)、新鲜无菌血、β-内酰胺酶依次注入各培养瓶后,立即放入全自动细菌培养仪进行培养,记录120小时内的各培养瓶的检出阳性率和阳性报菌时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含树脂培养瓶:BACTEC Peds Plus血培养瓶(BD-F瓶)、含木炭颗粒培养:BACT/ALERT PF血培养瓶(BT-C瓶)、添加β-内酰胺酶后的普通培养瓶:BACTEC FX血培养瓶(BD-S瓶)和Bac T/ALERT SA血培养瓶(BT-S瓶)对模拟含抗菌药物血标本中细菌的检测能力(检出阳性率和阳性报菌时间),验证含β-内酰胺酶培养瓶的检验效能。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全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重要信息:(1)母亲信息:分娩时年龄以35岁以下女性为主(92.93%),受教育程度以大专及本科、初中为主(32.53%、31.97%);(2)分娩地区:居住地农村(53.61%)多于城市(46.39%),分娩医院以二级医院(64.07%)为主;(3)患儿情况:足月儿为主(86.14%),存在羊水情况异常、脐带情况异常的比例高,各占19.52%,2500克≤出生体重<4000克的患儿占83.59%,母乳喂养占62.09%,26.17%存在明确的感染接触史,53.32%的患儿入院体重低于出生体重;(4)入院临床表现:体温(肛温)异常和呼吸频率异常多见,比例分别为28.57%、23.20%,黄疸表现、脐部残端渗出、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比例分别为47.95%、23.34%、21.08%、19.66%;(5)实验室特征:白细胞计数异常的患儿占31.68%,中性粒细胞占比>60%、白介素-6>7pg/m L、C-反应蛋白≥8mg/L、前降钙素≥0.5mg/L的患儿占比分别为31.54%、79.49%、49.93%、21.48%,血标本病原学检查结果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占91.40%。2.分成不同的组比较:(1)早发新生儿败血症组1(EOS1,≤72小时)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组1(LOS1,>72小时)。结果显示,LOS1组患儿母亲的年龄,及先兆流产、居住在城市、产前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比例均大于EOS1组母亲(P<0.05);LOS1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抢救复苏比例均小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的剖宫产、就诊前在家中、母乳喂养、感染接触史、住院前应用抗菌素治疗的比例大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入院体重≥出生体重、体温异常、心率异常、黄疸的比例大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精神弱、吃奶差、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不健全的比例小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血中性粒细胞占比>60%、血IL-6>7pg/ml的比例,及血乳酸、Ig G,CD3+、CD4+、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小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合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比例,及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前白蛋白、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CD16+、56+淋巴细胞百分比、Ig M、Ig A、Ig E、均大于EOS1组患儿(P<0.05)。(2)早发新生儿败血症组2(EOS2,≤7天)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组2(LOS2,>7天)。与第一种分组方法比较,结果显示比较结果基本相同,两组在母亲年龄、居住在城市、多胎妊娠、黄疸、呼吸系统感染灶、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8mg/L等方面有差异。(3)早产儿组(<37周)与非早产儿组(≥37周)。结果显示,非早产儿组患儿母亲的年龄、年龄≥35岁的比例、妊娠高血压的比例均小于早产儿组母亲(P<0.05);非早产儿组患儿多胎妊娠、抢救复苏的比例小于早产儿组患儿,非早产儿组患儿的出生体重、就诊前在家中的比例大于早产儿组患儿(P<0.05),非早产儿组患儿体温异常、呼吸频率异常、心率异常、精神弱、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不健全的比例均小于早产儿组患儿(P<0.05);非早产儿组患儿Ig G、血培养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大于早产儿组患儿(P<0.05),合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比例小于早产儿组患儿(P<0.05)。(4)非化脓性脑膜炎组与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果显示,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母亲产前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比例大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母亲(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胎龄、足月儿比例,小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住院前应用抗菌素治疗比例大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体温异常、心率异常、前囟张力异常、惊厥、呼吸系统感染灶的比例大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P<0.05)。第二部分:模型的性能评价结果为,模型A在训练集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5和0.768,测试集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7和0.735,模型B在训练集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3和0.862,测试集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5和0.736;模型A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和0.764,模型B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和0.824。模型的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的结果显示模型A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P值分别为0.1143和0.9024,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模型B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P值分别为0.9602和0.4169。校准曲线的结果显示模型A和模型B的校准曲线均良好。第三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钠组和大肠埃希菌-头孢呋辛钠组中,当峰血药浓度的抗菌素时,BD-F瓶及BD-SE瓶(含β-内酰胺酶的BD-S瓶)检出阳性率均优于BD-S瓶(P<0.05),仅当峰血药浓度的头孢呋辛钠时,BT-C瓶及BT-SE瓶(含β-内酰胺酶的BT-S瓶)检出阳性率均优于BT-S瓶(P<0.05);当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抗菌素时,BD-F瓶与BD-SE瓶的检出阳性率一致(P>0.05),BT-C瓶的检出阳性率多高于BT-SE瓶,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抗菌素时,BD-F瓶及BD-SE瓶的TTP均优于BD-S瓶(P<0.001),BT-C瓶及BT-SE瓶均优于BT-S瓶(P<0.001),当中点血药浓度的青霉素钠,BD-SE瓶优于BD-F瓶(P<0.05),峰血药浓度的青霉素钠,BD-F瓶优于BD-SE瓶(P<0.05),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头孢呋辛钠时,BD-F瓶及BD-SE瓶TTP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青霉素钠时BT-C瓶TTP均优于BT-SE瓶(P<0.001),当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头孢呋辛钠时,BT-C瓶与BT-SE瓶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通过广泛、多维度的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的整理、分组比较,有助于优化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以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制定的参考。分别以72小时和7天为截点的早发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特点比较结果基本相同。早产、低体重、围产期的异常等因素应该在临床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对于可疑新生儿败血症,尤其是可疑合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宜尽快住院或转往新生儿专科病房,酌情完善腰穿脑脊液等相关检查,及时确诊,尽早给予规范、合理的抗菌治疗,以有效降低本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首次建立的能够覆盖0-28天全日龄段新生儿败血症的,由患儿家属和基层临床医生可以简便易得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构成的诊断预测模型,具有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优点,便于在基层新生儿医疗和保健机构推广和应用。3.首次验证的通过添加β-内酰胺酶来清除儿童血培养标本中的抗菌药物残留的方法,达到了缩短阳性报菌时间和提高阳性检出率的效果,含β-内酰胺酶培养瓶的检验效能与含树脂或木炭颗粒的培养瓶相接近。优化了细菌性脓毒症(包含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也为中低收入国家的医务人员,尤其是仍然采取手动血培养检测的医务人员,解决儿童血培养标本中抗菌素残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寸待丽[5](2020)在《中国母乳库成本分析和补偿政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二胎政策的落实,婴幼儿数量的稳健增长,儿童营养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降低婴幼儿患病率、死亡率,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母乳富含多种营养生物因子,是婴儿生命最初6个月内最佳的唯一营养来源,也是人类生命最初2年或更长时间内维持健康的最佳饮食。母乳库作为一类收集、加工、处理、储存以及合理分配捐赠母乳的专业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可以满足特殊患儿的母乳喂养需求。本研究旨在通过抽样调研中国现有母乳库的运营管理现状,梳理出中国母乳库作业成本计算流程,从而计算出中国典型母乳库运营管理的年成本和单位成本,以达到对中国母乳库运营管理现状阶段性总结分析和明确上海市典型医院母乳库运营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国内政府机构人员、母乳喂养专家、母乳库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母乳库补偿机制,并提出母乳库补偿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归纳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得到了如下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母乳库存在高需求高供给的母婴专科模式、高需求低供给的儿童专科模式、低需求高供给的综合医院模式和低需求低供给的私立医院模式四种供需匹配模式。明确了中国公立医院母乳库的补偿机制主要是医院经费补偿、政府基金补偿、受捐基金补偿三种补偿方式和母乳库面临的安全管理和资金来源问题。在成本分析上,本研究通过构建中国母乳库作业成本分析模型,计算出了中国公立医院典型母乳库的运营年成本为30-100万元,单位成本为0.8-1.14元/ml。最后本研究结合成本分析结果和专家意见,提出了政府部门可以从加大政府财政补助,拓宽公立医院母乳库筹资渠道,改革公立医院母乳库定价体系,考虑将捐赠乳纳入医保体系同时健全监管机制等方面着手来完善公立医院母乳库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综上,中国公立医院建立和推广母乳库对于提高中国母乳喂养率和降低婴幼儿患病率、死亡率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母乳库在运营管理过程存在的各种安全和资金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当务之急就是要完善中国公立医院母乳库的补偿政策,从而保障中国公立医院母乳库的可持续发展。

孙艳杰[6](2020)在《凝血四项与肾功能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病中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疾病,常于妊娠20周后发病,往往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严重时可出现心肾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症状,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孕妇及围生儿的安全。研究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别与凝血功能的变化、肾功能的改变有关联,但凝血四项联合肾功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尚未明确。因此,本课题将研究凝血四项与肾功能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病中的关系,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验依据。目的探讨凝血四项与肾功能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病中的关系。方法筛选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许昌市立医院妇产科住院的30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孕周均为34周-40周。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育龄妇女作为正常非孕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分娩、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正常妊娠者3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排除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使用大剂量药物等,以及患有严重心、肺、肝疾病,精神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人群。所有患者需完善病史,在晨起空腹超过8小时的前提下,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根据需要记录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的数据。对此次研究所收入的资料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统计学的分析,本研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表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正常妊娠组、正常非孕组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27)0.05即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正常非孕组、正常妊娠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在PT、APTT和FIB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PT、APTT均显着低于正常非孕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FIB均显着高于正常非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TT的比较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正常非孕组、正常妊娠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在肾功能BUN、Cr和UA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非孕组的BUN均显着高于正常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Cr均显着低于正常非孕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UA均显着高于正常非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T、APTT、TT、FIB、BUN、Cr、UA分别与高血压发生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P均大于0.05,无相关性。结论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正常妊娠组和正常非孕组在凝血四项和肾功能指标上的比较结果提示,孕期检查凝血四项和肾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间及产后妇科的并发症,评估母婴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PT、APTT、FIB、BUN、Cr、UA值分别与高血压发生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为无明显相关性。在今后需要与其他因素一起探讨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相关性。

王进[7](2018)在《产前有效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生后并发症及近远期预后影响的评估》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产前有效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生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出院时转归及近远期预后的影响,为早产儿产前应用地塞米松提供新认识。方法:将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的入院时龄<24h的且住院时间≥7天的289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产前地塞米松应用情况将早产儿分成两组: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并疗程用完者为干预组,产前未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者为对照组。并进一步按不同胎龄(Gestational Age,GA)分成3个亚组:GA<30周、3033+6周和3436+6周。地塞米松使用方法:分娩前7日内使用,6mg/次,q12h,共两天。对纳入研究的早产儿收集并比较以下资料:一般资料、重要疾病、NRDS影像学分级、治疗情况、出院时转归情况。对存活患儿进行随访,收集并比较以下资料:纠正胎龄(Corrected Gestational Age,CGA)40w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CGA4448w头颅核磁共振(cran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 MRI)结果[点状脑白质损伤(Punctate White Matter Damage,PWMD)、弥漫性脑白质损伤(Diffuse White Matter Damage,DWMD)、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s,PIVH-IVH)、小脑出血(Cerebellum Hemorrhage,CH)、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CGA 1周岁、2周岁、3周岁的头围和Gesell量表评分(适应性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6周岁Gesell量表评分,1周岁内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再次入院次数。结果: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早产儿共289例,其中干预组128例,对照组161例,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如:GA、性别、双胎或多胎、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孕母年龄、生产方式、宫内窘迫、试管婴儿、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绒毛膜羊膜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重要疾病比较:干预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i 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 Pulmonary Dysplasia,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NRDS影像学分级对比发现干预组NRDSⅢ级、Ⅳ级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情况比较:干预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使用率、PS重复使用率、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使用率、机械通气使用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出院时转归情况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干预组治愈好转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随访结果比较:干预组CGA1周岁、2周岁、3周岁和6周岁分别随访113例、95例、89例和39例,而对照组分别随访123、94、100和39例。干预组PWMD+DWMD、PVL、PIVH-IVH发生率、1周岁内下呼吸道感染次数、3周岁及6周岁时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2、3、6周岁大运动行为及精细动作行为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NA评分、CH及CI发生率、各年龄段头围、适应性行为评分、语言行为评分、再次住院次数,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2.干预组与对照组不同胎龄段比较:(1)一般资料比较:干预组GA<30周31例,3033+6周53例,3436+6周44例;对照组GA<30周39例,3033+6周66例,3436+6周56例。两组早产儿各胎龄段的一般资料如:GA、性别、双胎或多胎、BW、孕母年龄、生产方式、宫内窘迫、试管婴儿、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绒毛膜羊膜炎差异均不明显(P>0.05)。(2)重要疾病比较:干预组GA<30周、3033+6周两个胎龄段NRDS、BPD、ROP、NEC、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NRDS影像学分级对比发现GA<30周、3033+6周胎龄段干预组NRDSⅢ级、Ⅳ级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436+6周胎龄段两组各疾病发生率及NRDS影像学分级均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情况比较:GA<30周胎龄段干预组的PS使用率、CPAP使用率、用氧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3033+6周胎龄段干预组PS使用率、CPAP使用率、用氧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436+6周胎龄段两组治疗情况差异均不明显(P>0.05)。(4)出院时转归情况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干预组GA<30周、3033+6周两个胎龄段治愈好转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436+6周胎龄段两组出院时转归情况及住院时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5)随访结果的比较:CGA 1周岁内干预组<30周、3033+6周和3436+6周分别随访24、47和42例,而对照组分别随访22、48和53例。2周岁干预组<30周、3033+6周和3436+6周分别随访18、43和34例,对照组分别为17、36和41例。3周岁三个胎龄段干预组分别随访20、36和33例,对照组分别为17、39和44例。6周岁干预组<30周随访8例,3033+6周随访21例,3436+6周随访10例;对照组则分别随访8、20和11例。<30周胎龄段干预组PWMD+DWMD、PVL、PIVH-IVH发生率,1周岁内下呼吸道感染次数,3周岁及6周岁时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CGA1周岁、2周岁、3周岁、6周岁大运动行为评分、精细动作行为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3+6周胎龄段PVL、PIVH-IVH发生率,1周岁内下呼吸道感染次数,3周岁及6周岁时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CGA1周岁、2周岁、3周岁、6周岁的大运动行为评分、精细动作行为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436+6周胎龄段干预组2周岁、3周岁、6周岁时大运动行为评分及精细动作行为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3周岁及6周岁个人社交行为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NA评分、CH及CI发生率、头围、适应性行为评分、语言行为评分、1周岁内再次住院次数在两组各胎龄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产前有效应用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GA<34周的小胎龄早产儿NRDS、BPD、NEC、颅内出血发生率,减轻NRDS发生程度,减少PS及辅助通气应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好转率,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产前单疗程有效应用地塞米松远期可减少GA<34周小胎龄早产儿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对早产儿远期运动行为有积极影响,但对早产儿远期个人社交行为有不良影响。

阎杏杏[8](2017)在《母婴互动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母婴互动水平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陆军总医院儿童健康门诊建档,出生胎龄在28-37周以内的早产儿。按照以下排除标准:多胞胎;有先天畸形者;严重早产儿合并症等;新生儿Apgar评分≤7;听力筛查未通过;母亲为经产妇;产妇有不良嗜好(如吸毒);有精神病史等筛选出115例,知情同意配合调查且生长发育数据完整者70例。完整登记早产儿与母亲一般情况调查表,追踪观察70例早产儿出生后1年内的体重、身长等生长指标;在矫正月龄11个月时,由两名评估人员使用母婴哺喂量表(NCAFS),评估其母婴互动水平,得分越高评估越好。早产儿矫正月龄12个月时,由专职门诊医生使用Gesell发育量表(GDDS)进行发育评估,Gesell发育评估分为五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发育商以大于85分为发育正常组,低于85分为发育不正常组。体格发育评价的分类则采用Z评分法,Z=(个体实测值—参考值均数)/标准差,低于2个标准差则分为体格落后组。根据矫正月龄3个月的体重、身长分为体格正常与体格落后两组。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⑴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早产儿的体格发育是否存在影响。⑵母婴互动水平对早产儿体格发育是否存在影响。⑶母婴互动水平对神经发育是否存在影响。采用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⑴分娩方式与早产儿体格发育水平存在相关性,其中自然分娩发生体格发育落后的比例(18.7%)要小于剖宫产(81.25%)(P<0.05)。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性别、母亲学历、喂养方式同早产儿体格发育无显着性(P>0.05)。⑵母亲对婴儿暗示的敏感、母亲对婴儿社会情绪培养、母亲总分、婴儿对母亲的回应、母婴互动的总分在对体格发育在统计上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他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⑶母婴互动水平中母亲总分与总分同Gesell量表中的适应性、语言能力、个人-社交存在正相关(P<0.05),婴儿总分未见相关(P>0.05)。母婴互动水平同Gesell评估中的大运动、精细运动未见相关(P>0.05)。⑷适应性正常组的早产儿母亲对婴儿社会—情绪培养的得分显着高于不正常组(P<0.05),其他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⑸精细运动正常组在母亲对婴儿暗示敏感、母亲对婴儿社会—情绪培养、婴儿总分、总分显着高于不正常组(P<0.05),其他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⑹语言正常组在母亲对婴儿暗示敏感、母亲对婴儿社会情绪培养、婴儿总分、总分显着高于语言非正常组(P<0.05),其他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⑺个人—社交发育正常组在母亲对婴儿暗示敏感、母亲对婴儿社会情绪培养、婴儿总分、总分显着高于社交发育不正常组(P<0.05),其他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⑴分娩方式同早产儿体格发育存在相关性,其中自然分娩发生体格发育落后的比例低。⑵母婴互动水平同早产儿的体格发育存在正相关。⑶母婴互动水平同早产儿的神经发育存在正相关。

高广佩[9](2016)在《被动操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骨发育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早产儿营养支持的目标不仅是达到相似胎龄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而且要达到与正常胎儿相似的体成分和功能状态。胎动冲击子宫壁是阻力练习的宫内形式,当早产时,过早失去了宫内活动的时间,也就提早失去了在宫内的骨负荷,这对于骨的合成非常不利。为了实现早产儿理想生长的目标,除了优化早产儿营养供给方案、合理喂养外,近年来的早期干预,如Laurie J. Moyer-Mileur等的被动操等研究在促进早产儿骨发育、体格发育上有积极影响,然而国内尚缺乏早产儿住院期间这一阶段的早期被动运动研究。目的: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指标的差异,探讨被动操对早产儿住院期间体格发育的影响;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早产儿骨发育指标声波速度(sound of speed, SOS)的差异,探讨被动操对早产儿住院期间骨强度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研究。2014年7月~2015年3月将收集的30名符合入组标准的早产儿纳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早产儿护理。2015年3月~2016年2月将收集的30名符合入组标准的早产儿纳为干预组,给予4周的被动操锻炼+常规早产儿护理。干预方法按照Laurie J. Moyer-Mileur为早产儿发展的以腕、肘、肩、膝、踝和髋关节为中心被动伸展和屈曲运动的训练模式。每个关节伸展屈曲5次,1天1次,整个过程持续约5-10分钟,1周5天。在干预前后,测量体格发育指标和骨发育指标SOS。结果:(1)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早产儿的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期间,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早产儿体重的生长速率分别为17.9(16.4,21.2)g/(kg.d),16.6 (14.7,18.3) g/(kg·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第3和第4周,两组早产儿的体重生长速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早产儿在第1周和第4周的体重生长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对照组与干预组的头围生长速率资料为0.6 (0.5,0.8) cm,0.6 (0.5,0.7) cm,P>0.05,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干预组的身长生长速率为0.9(0.6,1.2) cm/wk,0.9 (0.6,1.3) cm/wk,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与干预组在研究期间的能量摄入均值分别为119.4(117.8,123.0)kcal/(kg·d), 123.0 (119.9,126.1) kcal/(kg·d),两组在研究期间的能量摄入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干预结束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SOS分别为2808.17+87.70 m/s,2958.37+139.45 m/s,两组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干预组的ASOS (m/s)分别为-143.5(-190.8,-95.3) m/s,72.0(-11.0,210.0) m/s,两组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4周的被动操干预能够促进干预组早产儿体重的增加,对促进头围和身长的生长无作用。(2)与对照组相比,4周的被动操干预能够改善干预组早产儿的骨发育。

蔡文晖,肖婷,潘家仪[10](2013)在《经络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络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国内改良简易抚触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络抚触,2次/d,15 min/次。比较2组早产儿的体质量、身长、摄奶量、睡眠时间等指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体质量、身长、摄入奶量、睡眠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显着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国内改良简易抚触法基础上增加经络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对早产儿护理的新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早产儿护理的新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早期预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3)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肺外合并症临床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
        2.纳入标准
        3.排除标准
        4.诊断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二、BPD组与非BPD组早产儿临床资料比较
        1.BPD组与非BPD组早产儿孕母产前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2.BPD组与非BPD组早产儿生后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3.BPD组与非BPD组早产儿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三、BPD组发生肺外合并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1.BPD早产儿发生ROP的相关因素分析
        2.BPD早产儿发生BIPI的相关因素分析
        3.BPD早产儿发生PNAC的相关因素分析
        4.BPD早产儿发生MBD的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
    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及管理策略
    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肺外并发症
    四、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4)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优化和预测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对象分组方法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软件及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707例新生儿败血症一般情况分析结果
        1.2.2 以 72 小时为截点的早发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分析结果
        1.2.3 以 7 天为截点的早发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分析结果
        1.2.4 早产儿组与非早产儿组新生儿败血症分析结果
        1.2.5 化脓性脑膜炎组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新生儿败血症分析结果
    1.3 讨论
        1.3.1 新生儿败血症流行现状
        1.3.2 新生儿败血症分类及临床特点分析
        1.3.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4 小结
二、新生儿败血症诊断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软件及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对照组和病例组临床资料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2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预测模型的构建
        2.2.3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预测模型的的性能评价
    2.3 讨论
        2.3.1 预测模型方法的概况
        2.3.2 预测模型方法与新生儿败血症诊断
        2.3.3 预测模型方法的应用
    2.4 小结
三、β-内酰胺酶培养瓶对含抗菌素模拟菌血症标本检测能力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标本来源
        3.1.2 仪器与试剂
        3.1.3 方法
        3.1.4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2.1 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钠组阳性检出结果及分析
        3.2.2 大肠埃希菌-头孢呋辛钠组阳性检出结果及分析
        3.2.3 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钠组阳性检出时间统计分析结果
        3.2.4 大肠埃希菌-头孢呋辛钠组阳性检出时间统计分析结果
    3.3 讨论
        3.3.1 脓毒症及血培养
        3.3.2 体外模拟实验研究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现状与临床预测模型方法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中国母乳库成本分析和补偿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背景及目的
    2.研究综述
        2.1 国内研究与探索
        2.2 国外研究与进展
    3.研究内容
        3.1 中国母乳库运营管理现状阶段性总结及分析
        3.2 典型地区母乳库作业成本核算分析
        3.3 中国母乳库运营管理的补偿政策建议
    4.研究方法
        4.1 研究类型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1.基本概念
        1.1 母乳喂养
        1.2 母乳库
        1.3 HACCP
        1.4 作业成本法
    2.基本理论
        2.1 医院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
        2.2 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理论
        2.3 医院补偿机制理论
        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章 中国母乳库运营管理现状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中国母乳库的基本情况
        2.2 中国母乳库安全管理现状
        2.3 中国母乳库补偿机制现状
        2.4 2016-2018 年不同类型母乳库捐乳用乳情况
    3.讨论
        3.1 中国母乳库的供需匹配情况
        3.2 中国母乳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4.结论
第三章 中国典型医院母乳库作业成本核算分析
    1.中国母乳库作业成本分析流程
        1.1 基础数据收集
        1.2 确认作业中心
        1.3 资源分析和确定资源动因
        1.4 确定作业动因
        1.5 成本归集
        1.6 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图
    2.上海市儿童医院母乳库作业成本核算分析
        2.1 上海市儿童医院母乳库基本概况
        2.2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上海市儿童医院母乳库成本核算
    3.中国典型医院母乳库作业成本核算分析
        3.1 中国其他母乳库的成本核算结果
        3.2 中国母乳库成本分析探讨
第四章 中国母乳库运营管理的补偿政策建议探讨
    1.公立医院母乳库补偿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1.1 中国公立医院母乳库补偿现状
        1.2 中国公立医院母乳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2.公立医院母乳库补偿机制改革的国际经验
        2.1 国际各国母乳库运行管理模式
        2.2 国际各国母乳库的运营成本和补偿机制
    3.完善公立医院母乳库补偿机制的对策
        3.1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发挥母乳库“无偿捐赠,无偿使用”的公益性
        3.2 拓宽公立医院母乳库筹资渠道,实现母乳库可持续发展
        3.3 探索公立医院母乳库定价机制,明确捐赠乳的合理价格
        3.4 纳入医疗保险报销体系,健全医保监督管理机制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1.研究结论和成果
        1.1 研究结论
        1.2 创新成果
    2.研究不足和展望
        2.1 研究不足
        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6)凝血四项与肾功能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病中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产前有效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生后并发症及近远期预后影响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2.产前地塞米松使用方法
    3.研究方法
        3.1 研究分组
        3.2 研究方法及资料收集
        3.3 随访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两组间比较
        1.1 一般资料比较
        1.2 重要疾病比较
        1.3 NRDS影像学分级比较
        1.4 住院期间治疗情况比较
        1.5 出院时转归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1.6 随访资料比较
    2.各胎龄段两组间比较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重要疾病比较
        2.3 NRDS影像学分级比较
        2.4 住院期间治疗情况比较
        2.5 出院时转归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2.6 随访资料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表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及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8)母婴互动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工具、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工具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步骤
    4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被动操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骨发育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假设
    四、操作性定义
        1. 早产儿
        2. 被动操
        3. 体格发育
        4. 骨发育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早产儿概述
        1. 早产儿的定义
        2. 早产儿的流行病学
        3. 早产儿面临的预后
    二、早产儿体格发育
        1. 早产儿的追赶生长
        2. 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的方法
        3. 早产儿体格发育的评价指标
        4. 早产儿生长速率参照值
        5. 早产儿生长情况和营养状态的评估
    三、早产儿的骨发育
        1. 新生儿骨生长发育的调节
        (1) 生物力学
        (2) 激素调节
        2. 新生儿骨发育的评价指标
        3. 早产儿骨发育的问题
    四、国内外有关被动操的干预性研究
        1. 早产儿被动操锻炼的提出及操作方法
        2. 早期被动操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
        3. 早期干预可促进早产儿运动能力和智力发育
        4. 早期被动操锻炼对早产儿骨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
        1. 研究总体
        2. 研究样本
        3. 入选和排除标准
        4. 样本量的确定
        5. 干预内容及方法
    三、研究指标、工具与测量
        1. 测量工具
        2. 测量指标
    四、资料收集步骤
        1. 资料收集前准备
        2. 资料收集过程
    五、资料分析方法
        1. 早产儿母亲及早产儿一般资料、临床资料
        2. 早产儿体格发育
        3. 早产儿骨发育
    六、质量控制
        1. 研究设计阶段
        2. 资料收集阶段
        3.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七、伦理原则
第四章 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1. 早产儿母亲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
        2. 早产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
    二、两组研究对象的体格发育的比较
        1. 开始干预时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参数比较
        2. 干预后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参数的比较
        3. 两组研究对象各时点体重生长速率的比较
        4. 两组研究对象体重生长速率在不同时点时的比较
        5. 组内比较
    三、两组研究对象骨发育参数SOS的比较
第五章 讨论
    一、一般资料分析
        1. 早产儿母亲一般资料分析
        2. 早产儿的资料分析
    二、被动操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1. 两组早产儿在干预前的体格发育的比较分析
        2. 两组早产儿在干预结束后体格发育指标的比较分析
    三、被动操对早产儿骨发育SOS的影响
        1. 两组早产儿右侧胫骨SOS比较分析
    四、安全性讨论
        1. 生命安全
        2. 干预措施的安全性
        3. 环境安全
        4. 可行性
第六章 结论
    1. 早产儿体格发育的情况
    2. 早产儿骨发育的情况
第七章 研究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1. 对临床工作的意义
    2. 对临床研究的意义
第八章 建议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件1 早产儿被动操
附件2 早产儿及其母亲资料调查表
附件3 “早期被动操锻炼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效果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件4 知情同意书
致谢

四、对早产儿护理的新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早期预测作用[D]. 徐凡.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及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D]. 杜修燕. 滨州医学院, 2020
  • [3]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肺外合并症临床因素分析[D]. 李丽丽. 青岛大学, 2020(01)
  • [4]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优化和预测模型构建研究[D]. 刘洋.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中国母乳库成本分析和补偿政策研究[D]. 寸待丽.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凝血四项与肾功能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病中的关系研究[D]. 孙艳杰.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7]产前有效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生后并发症及近远期预后影响的评估[D]. 王进. 苏州大学, 2018(01)
  • [8]母婴互动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D]. 阎杏杏.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8)
  • [9]被动操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骨发育的效果研究[D]. 高广佩.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02)
  • [10]经络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 蔡文晖,肖婷,潘家仪.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01)

标签:;  ;  ;  ;  ;  

早产儿护理的新见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