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如何做好金融安全

入世后如何做好金融安全

一、浅谈加入WTO后如何做好金融安全保卫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薛涵予[1](2019)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既汲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金融思想的精华,也继承了自中国革命时期至党的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同时结合现代金融理论,根据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将它运用到具体的金融工作当中。实践证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推动新时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将原理和现实相结合,使真理和价值相统一,以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强调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以经济为本源,以改革促发展,以市场为机制,以人民为中心,以开放为重点,以治理为手段,以安全为底线,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它以原则,方法,对象,目标等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指导体系,它融合传统和现代,协调主体和客体,兼顾国内和国际,突出重点和难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主要欲解决金融安全和效率问题。为抵御金融风险,我国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始终将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完善监管与法治;为提高金融效率,我国金融必须深化体制改革,让市场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相关内容的阐述和论证,展现一个完整的思想形成过程,并且详细说明根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指导我国金融工作,解决实际金融问题。我认为,当代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极其复杂,中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内推行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金融工作面临着重大的风险与挑战。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金融体制也亟待全面深化改革,此时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杜刚[2](2018)在《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文中指出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并没有进入人们所奢望的太平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安全问题不仅没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又犹如捅破了马蜂窝一样接踵而至。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两者又相互叠加、相互转化。大国之间关系既有合作也摩擦不断。亚洲地区正在成为世界的中心,地区热点问题难以解决,国际社会并不太平。这是中国崛起进程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安全背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安全问题。当前中国正在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走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实现和平崛起构成了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何保障这些战略目标顺利地实现、如何保障国家安全、如何保障在实现战略目标进程中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安全这都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首先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国家崛起可以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反过来有利于促进国家崛起。提出国家要实现崛起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的假设,创新提出了“国家安全保障力”概念。着重分析了中国在和平崛起进程中所面临的内外几个主要安全问题,重点探讨了和平崛起进程中安全的挑战及其根源。提出“人”是实现国家安全之根本的思想,为此设计了保障国家安全的路径选择。在章节设置上,第一章是和平崛起与国家安全的理论分析,从理论视角分析国家崛起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提出问题,分析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国家安全所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第三章分析了和平崛起进程中由安全问题引起的挑战及其根源。第四章解决问题,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保障国家安全的路径选择,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措施。通过论证分析,总结论就是国家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国家安全,国家崛起既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途径,也是国家实现安全的最终目的。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国际社会上只要有阶级差别得存在、地区发展差别存在、意识形态差别存在,共同安全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如果没有形成,国际社会就会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维护和实现国家安全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责任,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中国在实现崛起进程中既需要团结广大热爱和平的国家,实现合作安全;也需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建设维度来考虑维护国家安全。

于志强[3](2017)在《国际游资与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经济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安全影响越来越大。而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国家的金融安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经济安全。国际游资的流动直接威胁着国家金融安全,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巨大,中国的金融安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安全,国际游资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不容小觑。国际游资如何影响国家金融安全,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分析,本论文着重分析国际游资的构成、特征与根源,构建国家金融安全需求分析范式、通过案例来分析国际游资对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和与金融安全需求之间的影响机理,认为国际游资冲击金融安全基本需求,再传导至发展需求。中国面临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错综复杂的内外部金融安全环境,挑战大于机遇,虽然国内对国际游资严格的资本管制,但国际游资通过经常项目、资本市场、非法渠道大量流入国内,并呈现出流出迹象。国际游资在中国的无序流动,首先冲击了金融安全基本需求各子项市场、经济和金融机构,对中国股市、外汇市场、实体经济、国际收支、银行业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影响了金融安全发展需求中的金融监管有效性,抵消国家货币政策的效用预期,加大了中国金融监管的难度。针对目前国际游资对国家金融安全需求的影响,中国要标本兼治,既要通过维护金融安全发展需求,提升抵抗国际游资风险的能力,又要维护好金融安全基本需求各子项,减轻或者避免国际游资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整套防范国际游资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发展需求和基本需求的战略选择和风险防范措施,以期对政府实操具有借鉴意义。

杨福学[4](2014)在《国际能源投资相关条约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研究》文中提出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政府采取了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应对之策。一方面实施“走出去”的能源战略,开展海外能源投资与合作;另一方面开放能源行业,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深海能源。这些努力都卓有成效,但也面临着严重的风险。海外能源投资的成功引起东道国的不安和嫉妒,招致其种种盘剥,也引来当地民族主义者的仇视和破坏,投资安全成为迫在眉睫的棘手难题;国内吸引外资和技术以及国际能源合作中,缺少相关法规,使得国家能源主权裸露在国际石油巨头面前,保护能源主权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非排除措施”(NPM)条款对解决以上课题具有重要价值。它具有明显的东道国价值取向,其拟定的初衷在于维护东道国主权利益,将东道国合理规制成本转嫁给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和外国投资者利益之间求得再平衡。随着NPM条款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其防范东道国滥用规制权,限制东道国在投资条约外寻找抗辩籍口,规制仲裁庭在NPM条款解释、审查中的自由裁量权的功能逐渐彰显出来,这就对国际能源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有力的保护。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国际能源投资领域都具有双重身份。充分发挥NPM条款保障能源主权和保护投资安全两方面的功能,并求得这两种功能的协调是这些国家关注的焦点。平衡点就在于公平、合理和正当。NPM条款维护东道国的能源主权,符合价值位阶理念;若东道国滥用NPM条款,以能源主权为幌子侵害投资者的利益,就会受到NPM条款的防范和限制。中国依靠NPM条款保护自身正当的能源主权,同时运用条款反对东道国滥用能源规制权,保护本国能源投资者的合法权益。NPM条款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条款解释和适用审查。其解释要遵守《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2条构建的解释框架,条约的解释依据首先来自条约本身,其次是条约筹备、谈判和拟定的相关资料,还有缔约方的惯常做法,最后才是国际惯例。对NPM条款的适用审查要区分条款的属性采用不同的审查标准。对于NPM条款适用的法律后果学界颇有争议,笔者支持免除条约实体义务的观点。东道国依NPM条款成功抗辩后便不承担赔偿责任,投资者也不能寻求其它救济途径;若东道国援引NPM条款抗辩失败,又以主权豁免原则对抗ICSID裁定的执行,则投资者可申请其投资母国启动外交保护或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由于深受德式BIT的影响,并强调吸引外资,中国签署的130多个BITs中仅有8个含有NPM条款,而且不具连贯性。在NPM条款缺位的情形下,中国的能源主权就沦为一种裸露的权力。中国的海外能源投资者遭受东道国的主权侵害时,只能依赖于投资条约中的稳定条款和损害赔偿条款主张赔偿。由于二者固有的缺陷,投资者的合理诉求很难得到回应。作为世界第二大利用外资和第三大对外投资体,为维护中国能源主权,保护海外能源投资安全,中国修改完善NPM条款势在必行。依据中国能源投资的现实,中国的NPM条款应坚持单一范本原则,采用“以总为主,总分结合”的格局,不明确条款的自我判断属性,内容要充实、细化。在实践中采取限缩解释的立场。

尤传明[5](2013)在《全球化视域中的中国经济安全研究》文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特别是中国加入wT0以后,中国全方位融入并充分抓住机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繁荣进步,但盛世之中潜藏着的风险与危机却越来越大。透视国力渐强的今日中国,在繁荣中安全危机浮动,金融、信息、贸易、产业、生态、人才等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将全球化的影响与中国经济安全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索全球化时代中国的经济安全问题,以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从根本上维护中国的经济安全。本文共分六章,每章的主要内容分别如下:第一章主要针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问题的主要相关概念进行全面、详实的解读与界定,论述了中国经济安全的提出、内涵及外延,以及中国经济安全的存在状态分析,这为本文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的理论基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西方学者等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分析,揭示了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这为中国经济安全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的特点,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论述了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典型国家与区域的经济安全观,以及各国经济安全观对我国的启示。第四章概括总结了全球化在对中国经济安全的机遇与挑战。以全球化影响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途径为铺垫,从提供发展经济的良好外部环境的可能、利用世界上各种要素资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论述了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安全带来的机遇;从风险防范难度加大、国际垄断势力对产业安全构成威胁、经济依附性可能增强的挑战、全球范围资源与市场竞争的挑战等方面分析了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安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五章着重分析了中国经济安全体系及其现状。主要从金融、信息、贸易、产业、生态、人才等六个方面全面分析了中国经济安全体系,并逐一解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在此六方面面临的安全风险及其成因。第六章主要论述维护中国经济安全的有效路径。从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及树立正确的经济安全理念入手,剖析了国民经济安全意识和正确的经济安全观对中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性,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了维护中国经济安全的具体措施。总之,立足国内,以发展促经济安全与融入世界,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是中国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

陈寿光[6](2012)在《冷战后越南对美国的经济外交研究》文中认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越美关系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过程,一直是所有双边关系中最为复杂多变的关系之一。冷战结束之后,越美关系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尤其是美越经济关系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和深化,越南一跃成为了二十一世纪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一成就的取得,与越美经济关系的多形式发展密不可分。回顾越美经济关系发展的历程,总结其性质和特点,并且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已经成为越南所有当代研究战略、改革政策和经济政策改革的学者们强烈的愿望。本文将从经济外交的理论入手,系统分析和研究冷战后越南对美国经济外交的实践状况。除了绪论之外,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理论建构,主要梳理了学术界对经济外交的分析视角,并回顾了经济外交的实践过程和现状,为引入越南的经济外交做好铺垫。第二章从历史角度回顾越南对外政策的发展历程,包括越南对外政策的基础、对外路线的形成过程以及当前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经济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勾画出越南经济外交的主要背景。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总结了冷战后越南对美经济外交政策及实践。其中将冷战后越南对美经济外交分为三个阶段,1995-2000年、2001年-2005年及2006至今,在不同的时期,越南对美经济外交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第四章结合第三章的历史回顾,在第一章经济外交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越南对美经济外交的决策机制、国内外制约因素等。第五章对未来越南对美经济外交进行预测,并就如何进一步发展越美经济关系提出政策建议。本文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越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尽管两国还存在意识形态差异,复杂的历史恩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迥异的政治经济制度,越美经济关系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并外溢到政治、安全、文化等其它领域,推动越美全面关系的稳定发展。

肖健明[7](2010)在《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 ——以国际法与比较法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如何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上构建起既能够促进本国银行业发展、增强本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又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流向本国银行业并有效防范银行业开放风险的法律体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从1979年以来实施了一系列的银行业开放政策,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银行业全面开放对我国而言可谓利弊参半。多元化的资源配置方式、更有效率的资本流动对促进中资银行国际业务的增加,推动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全面开放的条件下,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会给我国银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我国银行业如何防范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所带来的风险?我国的银行业的金融安全将受到怎样的冲击?我国应从哪些方面完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以保障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安全?这些问题都亟需解决。而本文将从银行业开放对银行业金融安全的影响着手,通过对国际组织及代表性国家与地区有关银行业金融安全的法律制度进行对比分析,从法律角度全面剖析北欧银行危机与美国银行危机,并在全面论述对推进银行业开放、促进国际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协调起着重要作用的跨国银行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应如何构建完善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导论,包括开放条件与银行业金融安全的基础理论,开放条件对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影响等。第二章是有关银行业金融安全的国际法律制度,对比分析了WTO、巴塞尔资本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有关银行业金融安全的国际法律制度,并以国际法为视角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三章是代表性国家和地区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通过对美、英、日三个发达国家和欧盟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经验,得出启示。第四章是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实例分析,该章对北欧和美国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银行危机爆发的原因从法律角度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五章是开放条件下完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关键——跨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从跨国银行的基础理论、东道国的跨国银行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母国并表监管法律制度等方面对有关跨国银行的监管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第六章是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从分析我国现行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缺陷着手,对如何构建预防性、保障性、事后补救性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王瑞[8](2010)在《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证券监管合作更有利于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更有利于保障资本市场的稳定。对于中美两国而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为两国证券监管合作提供了契机。然而,证券监管合作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首先或优先体现为政治问题,主权政治因素可以直接决定证券监管合作的成败。因此在探讨中美证券监管合作时,需要同时从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以及主权政治的不同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分析经济制度(全球性金融危机)与主权政治这两个方面对中美证券监管合作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要从法律制度与主权政治这两个方面寻求应对策略。从主权政治层面应对挑战主要是基于战略的层面进行,从法律制度的层面应对则是基于战术的层面进行。只有解决好国家间政治问题,经济领域的法律合作才能取得更明显的成效。另外,由于中美两国在证券监管方面的合作,不仅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意愿,而且还取决于另一个国家的响应,因此对中国而言明智的作法是:一方面,应当积极寻求与美国的合作。这些合作的领域主要包括证券的发行领域、交易领域以及结算领域,合作的内容则主要包括立法领域、司法领域以及执法领域;另一方面,也应当积极应对影响两国合作的挑战。这些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主权政治方面与法律制度方面。同时,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本文坚持这样的写作思路: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what)?进而,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领域有哪些(where)?进而,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形式是什么(What)?进而,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内容是什么(what)?进而,中美证券监管合作面临的挑战有哪些(what)?进而,如何应对中美证券监管合作面临的挑战(how)?据此除绪论之外,本文的主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目的。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目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促进信息披露、防范财务舞弊、协调诉讼管辖以及落实裁判执行等四个方面。在这四个方面,中美可以在立法、司法以及执法层面进行有效合作,包括完善中美两国促进信息披露与防范财务舞弊的立法规范以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及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供充分法律依据,协调中美两国法院的管辖权冲突以使财务舞弊与内幕交易等损害投资者利益及危害资本市场稳定的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得到法院的审理并且法院的判决及时得到承认与执行,以及实现在执法领域的信息共享与协助调查等等。第二部分:关于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领域。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领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证券的发行领域、证券的交易领域以及证券的结算领域。第三部分:关于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形式。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即全球性框架下的合作形式与双边性框架下的合作形式。第四部分:关于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内容。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内容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即立法层面、司法层面与执法层面。只有在这三个层面进行有效合作,才能保障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目的的实现。第五部分:关于中美证券监管合作面临的挑战。影响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性金融危机问题以及主权政治问题。这些因素会从同时从正和/或负两个方面对中美证券监管合作产生影响。1、关于全球性金融危机问题。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产生,为中美证券监管合作提供了契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一事实表明,美国的监管机制尚有不完善之处,因此也会致力于寻求改善。同时,由于是美国的国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因此美国会放低姿态而追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2、关于主权政治问题。虽然全球性金融危机为加强中美证券监管合作以及更高层面上的国际证券监管合作提供了契机,但是合作能否有效开展以及合作的成效如何,还取决于中美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情况以及更高层面上的南北合作的发展情况。主权政治因素,能够随时启动或者中断中美两国在证券监管领域的合作进程,即便两国证券监管合作处于既必要又可行的时期也是如此。也就是,中国应当在积极谋求与美国开展合作的同时,也要做好与美国的合作不能顺利进行的准备。第六部分:关于如何应对中美证券监管合作面临的挑战。关于应对策略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主权政治方面。主权政治因素是影响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决定性因素,要有效应对这个因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只能首先从主权政治的层面入手。如果中美两国能够在政治层面保持稳定的双边关系,就有利于两国在证券监管以及整个资本市场监管方面的合作,否则就不利于两国的合作。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应当在主权政治方面采取主动姿态,在尽力谋取两国开展有效合作的同时,也要做好两国难以进行或者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进行有效合作的防范与准备,从而采取主权政治方面的必要措施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同时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2、法律制度层面。从法律制度层面应对中美证券监管合作面临的挑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关于完善国内相关立法规范。通过完善国内相关立法规范,可以有效地对本国资本市场进行监管,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对进入中国的外国资本以及外国金融机构进行监管;(2)关于完善国内相关司法程序。通过完善国内相关司法程序,可以有效地保护本国以及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对危害我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外国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规制。完善国内司法程序,主要是指完善关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诉讼程序,目的是为利益受到损害的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3)关于参订相关国际规范。在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国际金融监管这一宏观层面上,通过参与国际规范的制定可以从根本上对抗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强权,以有效维护我国投资者的利益、保障资本市场的稳定进而有效维护我国国家金融安全,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增加我国证券市场主体合法地从国际机制中获取的红利。

叶莉[9](2008)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得到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TJZZ06-2-007)的资助。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金融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金融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给金融市场参与者和决策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并且使局部金融危机在国际间迅速传染,也使得金融危机的易发性、联动性和破坏性越来越明显,各国面临的金融风险显着增加,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随着金融业对内、对外“双向式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尤其是资本项目开放的推进,金融体系的安全性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内资金融机构的加入、资本项目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均会改变国内金融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使中国的金融业在引入新增变量的形势下重新洗牌,亦将给我国经济、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带来诸多难题,对我国金融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利用金融全球化的优势推进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维护我国的金融利益;同时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始终是一对相伴相生的矛盾,也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论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从全球化视角分析、延展了金融安全的内涵,理清了金融安全与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了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安全的关系。认真研究和系统分析国内外关于金融安全问题的相关理论,着重对金融危机理论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金融危机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并着重论述与金融安全相关的金融脆弱性理论、金融预警管理理论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理论,为本论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探索和构建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本论文归纳、总结了金融安全实践研究成果,分析、比较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预警制度,总结了上述发达国家金融预警制度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安全预警体系提供有益的经验。本论文将金融安全的运行体现在金融市场各业务子系统的安全之中对中国金融安全的运行原理进行了探讨。从银行安全、货币安全、股市安全、债务安全、保险安全和金融体制安全等方面揭示了中国金融发展及持续稳健运行是中国金融安全的根本;对各类金融业务分类子系统安全运行的关联及动态变化从风险和危机的联动效应方式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各类金融安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原理、过程和方式。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金融安全运行的内生性、外生性,为金融安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础。本论文从中国金融业现状、国际资本流动态势、资本账户开放现状及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入手,遵循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金融安全的现实状态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影响中国金融安全若干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创建了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研究、探讨了金融安全运行基本态势、金融安全态势监测与预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以及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原理。本论文在阐述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利用基因遗传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融合技术的优越性,设计了基因遗传神经网络优化模型,提出基于基因遗传BP网络模型的金融安全预警支持系统构建方案,对金融安全预警系统进行建模,并论证该模型在金融安全预警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运用金融业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仿真和验证;运用所构建的预警系统对中国目前的金融安全状态进行综合判断。依托所构建的金融安全预警监测系统,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安全态势预控对策及危机管理的方法。

张启阳[10](2006)在《论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文中提出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金融稳定是指在要求货币稳定的同时,组成金融体系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都能正常运转,并且能够正确评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稳定是以预期为基础的、依赖众多要素共同作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金融稳定是随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不断发展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影响着金融稳定,并赋予了金融稳定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内涵标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这为金融稳定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新时期金融稳定是科学发展观在金融改革和发展领域的体现,维护金融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现实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金融稳定是构建和谐金融的基础,而和谐金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维护金融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维护金融稳定就是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金融创新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为传统的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带来了活力和繁荣,提高了金融效率,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南美、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引发了政治和社会危机。艾兴格林和博德的研究结果表明,“现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比1973年增加了一倍”。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及其对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促使国际组织和各国中央银行高度重视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中央银行具有维护金融稳定的天然职能和法定职能。中央银行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是法定的货币发行人,有责任维护币值的稳定,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是一致的。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维护和监管支付体系,承担着银行间的支付清算服务,保证支付体系顺利运行和保持稳定成为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手段。中央银行具备“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在金融危机时,可以采取救助措施,为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维护金融稳定。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承担着维护经济和政治的安全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各国法律又赋予了各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定职能。因此,中央银行在发挥传统的职能基础上,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当今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维护金融稳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中央银行建立怎样的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如何对金融稳定进行分析、监测、采取应对措施?建立什么样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实践中,都在不断探索过程中。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确立了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定职能。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的,这对中国人民银行更好地发挥维护金融稳定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选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对维护金融稳定的关注,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正处于探索过程中的现实,通过对国际上维护金融稳定框架的研究,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维护金融稳定的具体实践,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运作机制、分析监测方法,提出了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协调机制、运行机制、应对危机措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维护金融稳定的建设性意见。本文在研究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作用过程中,采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了金融风险预警理论、金融协调机制理论、最后贷款人理论等对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运行机制、协调机制以及应对措施。具体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在规范分析中,运用归纳综合,对国际金融稳定的发展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在实证分析中,采用了系统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对国际开展维护金融稳定较早国家的中央银行的维护金融稳定的基本框架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维护金融稳定工作进行了实证研究。2.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英国、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中央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维护金融稳定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比较。3.运用了经济学、统计学等基本原理及有关模型,对建立金融稳定分析框架进行了研究。三、选题的主要内容本文从分析金融稳定入手,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和要求,阐述了金融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影响金融稳定的主要因素—金融市场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强调了系统性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过程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在维护金融稳定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当今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本文分析了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分析监测方法及应对措施,对我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提出了建议。本文共分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论述了金融稳定研究的背景,金融稳定的基本定义及内涵,分析了维护金融稳定的成功经验、金融不稳定的原因及教训。第二章:阐述了在我国现实条件下,新的金融稳定观,即金融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分析了金融稳定与发展、创新、竞争的关系,对我国金融稳定状况做出了基本判断。第三章:分析了影响金融稳定的主要因素—金融市场体系。通过对国际国内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析以及跨市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析,原有的被分割的金融市场已形成了一个整体,互相渗透、互相影响,防范系统性风险对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第四章:通过对英国、美国、欧盟、香港金融监管架构的借鉴,分析了金融监管的发展变化对金融稳定的作用,同时对我国金融监管现状进行了研究,在金融监管整体框架中,中国人民银行处于核心的地位,对整个金融稳定有着决定性作用。第五章:阐述了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通过对美国、欧元区、英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制度框架分析,总结归纳了中央银行建立金融稳定的框架,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运行机制和具体的金融稳定评价体系、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维护金融稳定的工具与手段。第六章:全面分析了我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背景和职能演变。对当前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分析监测、应对措施和救助措施进行了阐述,同时还阐述了反洗钱对金融稳定的作用。第七章:分析了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金融稳定的基础制度建设,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建议。四、选题的主要创新和不足(一)主要创新1.提出了新的金融稳定观,金融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稳定是科学发展观在金融改革和发展中的体现,维护金融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在不同的监管模式下,中央银行在发挥传统的“国家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一作用的同时,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其核心职能,对维护整个金融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3.系统总结了国际上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建立金融稳定框架、金融稳定运行机制、金融稳定评价体系、金融稳定预警体系及应对措施。4.提出了我国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基本原则、功能定位及人民银行处于主导地位的模式。(二)不足1.金融稳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本文在研究影响金融稳定因素的过程中,只重点研究了金融市场体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而对其他因素,如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金融以外的其他因素研究得不够。2.本人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具体工作者,在本文的形成过程中,更多地侧重了实务方面的分析,对金融稳定理论的研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显不够。这些问题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进行总结完善。

二、浅谈加入WTO后如何做好金融安全保卫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加入WTO后如何做好金融安全保卫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的缘由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
        (三)研究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逻辑推理论证法
        (三)定性分析法
        (四)比较分析法
    五、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一)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金融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根本依据
        一、马克思的金融思想
        二、恩格斯的金融思想
        三、列宁的金融思想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历史发展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历史资源
        一、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1925-1949)
        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1949-1978)
        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1978—1992)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的金融思想(1992-2002)
        五、进入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2002 年—2012 年)
    第三节 现代金融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重要的理论借鉴
        一、货币基础理论
        二、信用理论
        三、利息与利率理论
        四、货币均衡论
        五、货币政策理论
        六、开放金融理论
        七、金融危机理论
        八、金融创新理论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金融工作
        一、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1925-1927 年)
        二、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1928-1934 年)
        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1937-1945 年)
        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1945-1949 年)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的金融工作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年)党的金融工作
        二、社会主义改造至改革开放前(1953-1978 年)党的金融工作
    第三节 改革开放至十八大以前党的金融工作
        一、金融体制的初步改革和金融业务的初步改组
        二、金融体系的加强和巩固
        三、金融行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第四节 十八大以来党的主要金融工作
        一、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三、加大金融开放程度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
        一、经济结构亟待转型升级
        二、金融业“脱实向虚”问题日益严重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三大攻坚战
        四、为实现金融强国梦需做好战略规划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一、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二、美元霸权局面仍然持续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
        四、国际金融体系现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
    第一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我国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
        一、关于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论述
        二、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论述
        三、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论述
        四、关于发展科技金融的论述
        五、关于金融安全的论述
        六、关于深化金融改革的论述
        七、关于国际金融的论述
        八、关于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的论述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思想
        二、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思想
        三、正确处理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的思想
        四、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的思想
        五、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思想
        六、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的思想
        七、维护金融安全的思想
        八、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的思想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主要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价值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金融宏观与微观相配合
        二、金融以经济为基础,以政治为导向
        三、金融以实体经济为主,虚拟经济为辅
        四、金融改革与开放相结合
        五、金融供给与需求相平衡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重要价值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理论价值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实践价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的有关研究积累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国家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视角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基本思路
    七、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和平崛起与国家安全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崛起与国家安全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与国家安全
        二、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生产力视角分析
        三、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第二节 和平崛起与国家安全保障
        一、国家崛起需要安全保障
        二、国家安全保障力
        三、国家崛起与国家安全保障力
    第三节 和平崛起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
        一、国家衰落或崛起与安全之间矛盾的两个案例
        二、国家崛起与保持安全在矛盾中发展
        三、和平崛起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第二章 和平崛起进程中的国家安全问题
    第一节 中国崛起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
        一、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安全
        二、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三、中国崛起引发的安全困境
        四、国家崛起进程中外部威胁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多变
        一、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威胁国家安全
        二、历史问题给国家间安全造成威胁
        三、陆地争端加剧国家之间的矛盾
        四、东北亚现实军事威胁依然存在
    第三节 国家内部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
        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引发的社会问题
        三、文化安全受到威胁
        四、生态与环境安全受到威胁
        五、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第三章 崛起进程中安全问题引起的挑战及其根源
    第一节 中国崛起打破了国际力量对比的平衡
        一、全球化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冲击
        二、中国崛起改变了世界力量结构
        三、国家实力的变化对国民心理造成的影响
    第二节 崛起引发的内部主要矛盾
        一、政治安全受到威胁
        二、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三、敏感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四、环境污染威胁国民生存安全
        五、内部威胁的发展与演变
    第三节 内外威胁对国家之间安全影响
        一、内外两种威胁之间的关系
        二、两种威胁对国家崛起的影响
        三、两种威胁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
    第四节 崛起进程中内外挑战塑造了安全困境
        一、崛起进程中各类挑战构成安全困境的根源
        二、传统安全困境与非传统安全困境的叠加
        三、崛起进程中安全困境的破除
第四章 国家崛起进程中安全实现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集聚国家安全保障的强大物质力量
        一、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二、实现自主创新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三、加强军事变革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能力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第二节 培育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力量
        一、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教育工程
        二、重塑民族精神在民族精神中注入国家安全的基因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认同
        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安全文化
    第三节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营造良好地区环境
        一、“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
        二、“一带一路”沿线安全隐患及对区域安全影响
        三、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营造良好周边和地区环境
    第四节 国家安全保障的全球安全治理
        一、积极参与国际安全治理保障国际安全
        二、积极合作共建新型大国关系
        三、国际安全治理几个关键领域的安全保障
        四、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后记

(3)国际游资与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
    三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四 研究方法与学术努力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国际游资与金融安全的相互关系与影响机理研究
    第一节 国际游资的内涵特征界定及流动渠道分析
        一 国际游资的含义及来源
        二 国际游资的表现特征
        三 国际游资的流动渠道
    第二节 国际游资形成的根源分析
        一 国际游资形成的内部因素
        二 国际游资形成的外部因素
    第三节 国家金融安全需求分析范式构建
        一 金融安全与国际关系之解读
        二 金融安全概念研究评述
        三 国家金融安全需求分析范式
        四 国家金融安全需求衡量标准
    第四节 国际游资对金融安全需求的影响机理分析—金融危机为例
        一 国际游资对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二 国际游资对金融安全需求的影响机理
    小结
第二章 国际游资与中国金融安全现状分析
    第一节 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的内外部环境解析
        一 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的外部环境
        二 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的内部环境
    第二节 国际游资在中国的流动渠道探析
        一 经常项目渠道
        二 资本与金融项目渠道
        三 投资市场渠道
        四 非法渠道
    第三节 国际游资流动在中国的现状分析
        一 国际游资在中国的现状
        二 国际游资在中国的发展阶段
    小结
第三章 国际游资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国际游资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一 QFII的扩容增加股市投机氛围
        二 国际游资的套利行为导致股市巨幅波动
        三 国际游资的羊群行为会诱发金融危机
    第二节 国际游资动对外汇市场的影响研究
        一 国际游资加剧外汇储备波动
        二 国际游资冲击外汇汇率
        三 国际游资对外汇制度形成挑战
    第三节 国际游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
        一 国际游资流入诱发通货膨胀
        二 国际游资外逃挤重创实体经济
    第四节 国际游资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一 国际游资流入导致双顺差趋势
        二 国际游资外逃加剧误差与遗漏项目扩大
        三 国际游资对资本项目开放形成挑战
    第五节 国际游资对金融机构的影响研究
        一 通过汇率变动加剧银行经营风险
        二 通过货币供给渠道影响银行业稳定
        三 通过资产价格变动加剧银行业经营风险
    第六节 国际游资对金融监管的影响研究
        一 国际游资抵消国家货币政策的效用预期
        二 国际游资加剧金融监管难度
    小结
第四章 防范国际游资风险,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战略思考
    第一节 维护中国金融安全发展需求的战略选择
        一 维护发展需求对提升抵御国际游资风险能力贡献度分析
        二 在G20框架下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组织话语权
        三 发挥中国在创建国际金融组织的主导作用
        四 合理调控外储、扩宽境外筹资渠道、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五 在G20框架下加强对国际游资的全球监管合作
        六 加强对国际游资区域和双边金融监管合作
        七 建立国家层次的金融混业监管
    第二节 维护中国金融安全基本需求的政策建议
        一 严控QFII加强股市去杠杆和上市公司治理
        二 优化汇率弹性和货币组合引入“托宾税”加强预期引导
        三 全面采取限售措施严控国际游资在房地产市场外逃
        四 审慎开放资本项目
        五 内外兼修提升银行业抗风险能力
        六 完善反洗钱法规加大反洗钱力度
        七 健全国际游资预警监控体系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4)国际能源投资相关条约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非排除措施条款概论
    第一节 国际能源投资规制与非排除措施条款
        一、能源投资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
        二、能源投资争端仲裁的特殊性
        三、调整国际能源投资的主要依据
        四、本文条约研究文本的选择
    第二节 非排除措施条款概述
        一、非排除措施条款的基本概念
        二、非排除措施条款的产生和发展
        三、非排除措施条款的基本内容
        四、非排除措施条款的功能
    第三节 非排除措施条款的理论依据
        一、危急情形与自保理论
        二、风险社会理论(Risk Society Theory)
        三、国家经济主权理论
        四、利益平衡理论
    第四节 非排除措施条款与例外条款的比较
        一、非排除措施条款与同一投资条约内部例外条款的关系
        二、非排除措施条款与条约外例外条款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BIT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
    第一节 BIT中非排除措施条款的主要内容
        一、BIT与能源投资的“相关性”
        二、美式BIT中非排除措施条款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三、美国BIT范本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
        四、加拿大BIT范本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
        五、哥伦比亚BIT范本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
    第二节 BIT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适用的争议
        一、能源投资争端中非排除措施条款适用必要性的争议
        二、有关非排除措施条款适用法律后果的争议
        三、有关非排除措施条款属性的争议
    第三节 BIT中非排除措施条款与相关条款的比较
        一、岔路口条款
        二、保护伞条款
        三、利益拒绝条款
    第四节 非排除措施条款与间接征收条款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边或区域投资条约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
    第一节 国际投资条约(狭义)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
        一、与能源投资相关的重要国际投资条约
        二、《能源宪章条约》(ECT)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
        三、能源投资条约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的独特性
    第二节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
        一、与能源投资相关的区域协定概述
        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
        三、《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
    第三节 区域投资协定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
        一、《中国-东盟投资保护协定》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
        二、《中日韩投资保护协定》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
    第四节 BIT及其它投资条约中非排除措施条款的适用冲突
        一、国际法中条约冲突的一般理论
        二、自由贸易协定中的一般例外条款与非排除措施条款的适用
        三、《中日韩投资保护协定》与成员国间BIT中非排除措施条款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排除措施条款在投资争端仲裁中的适用
    第一节 非排除措施条款的解释
        一、非排除措施条款解释的现状及其影响
        二、非排除措施条款的解释方法
        三、非排除措施条款关键语词的解释
    第二节 非排除措施条款的适用审查
        一、非自我判断性非排除措施条款审查中评估边界理论的适用
        二、自我判断性非排除措施条款适用善意审查原则
        三、隐性自我判断性非排除措施条款适用的审查
    第三节 非排除措施条款解释和适用审查的案例分析
        一、涉案案件中仲裁庭对非排除措施条款解释和审查的异同
        二、仲裁庭对非排除措施条款解释演变历程的审视
        三、仲裁庭对非排除措施条款解释和适用审查的评价
    第四节 非排除措施条款适用的法律后果
        一、观点一:非排除措施条款的适用不能排除东道国赔偿责任
        二、观点二:非排除措施条款的适用免除东道国赔偿责任
        三、非排除措施条款抗辩后能源投资者的救济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排除措施条款对中国能源投资的双重功能
    第一节 非排除措施条款双重功能概述
        一、非排除措施条款双重功能的内涵
        二、非排除措施条款发挥双重功能的背景
        三、非排除措施条款的双刃剑效应与双重功能的协调
    第二节 非排除措施条款对中国能源主权的保障功能
        一、中国面临的能源危机
        二、中国境内外国能源投资状况
        三、非排除措施条款在中国境内能源投资争端中的重要价值
    第三节 非排除措施条款对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间接保护
        一、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风险
        二、应对能源投资争端的一般途径
        三、非排除措施条款对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 中国能源投资中非排除措施条款双重功能的协调
        一、中国在国际能源投资领域的双重身份
        二、中国能源投资中非排除措施条款双重功能的协调
    第五节 非排除措施条款缺位对能源投资争端解决的影响
        一、稳定条款保障能源投资安全的缺憾
        二、损害赔偿条款保障能源投资安全的缺陷
        三、解释对非排除措施条款的替代所引发的质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投资条约中非排除措施条款的完善
    第一节 非排除措施条款发展的趋势
        一、美式BIT中非排除措施条款发展的趋势
        二、德式BIT中非排除措施条款的情形
        三、美式BIT与德式BIT中非排除措施条款的比较
        四、多边投资条约中非排除措施条款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BIT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梳理与分析
        一、中国BIT的发展
        二、中国BIT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梳理与分析
    第三节 中国投资条约中非排除措施条款的完善和提高
        一、中美BIT谈判及对中国投资条约中非排除措施条款的影响
        二、中国完善非排除措施条款的对策建议
        三、中国投资条约范本中非排除措施条款的建议稿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的学术成果

(5)全球化视域中的中国经济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四、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
    五、主要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的范畴分析
    一、主要相关概念界定
        (一) 全球化
        (二) 经济安全
        (三) 国家经济安全
    二、中国经济安全的提出、内涵及外延
        (一) 中国经济安全的提出
        (二) 中国经济安全的内涵
        (三) 中国经济安全的维度与外延
    三、中国经济安全的存在状态分析
        (一) 中国外部环境与世界经济规则不匹配
        (二) 中国国家制度非均衡与国内经济不安全因素引发共振
        (三) 中国经济安全状态界定与转化
第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论述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学说
        (二) 列宁、斯大林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观点
        (三) 毛泽东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论述
        (一) 邓小平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论断
        (二) 江泽民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论断
        (三) 胡锦涛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论述
    三、西方学者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
        (一) 新自由主义理论框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二) 制度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三) 发展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的特点
        (一) 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凸显
        (二) 经济安全具有动态性
        (三) 经济安全日趋复杂化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 全球化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内容和维度
        (二) 全球化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作用机理
        (三) 全球化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具体原因及其表现
    三、典型国家与区域的经济安全观
        (一) 美国的经济安全观
        (二) 欧盟的经济安全观
        (三) 俄罗斯的经济安全观
        (四) 日本的经济安全观
        (五) 东南亚的经济安全观
        (六) 各国经济安全观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安全的机遇与挑战
    一、全球化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主要途径
        (一) 经济主权让渡
        (二) 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地位
        (三) 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
    二、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安全带来的机遇
        (一) 提供发展经济的良好外部环境的可能
        (二) 利用世界上各种要素资源的机会
        (三) 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安全带来的挑战
        (一) 风险防范难度加大
        (二) 国际垄断势力对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三) 经济依附性可能增强的挑战
        (四) 全球范围资源与市场竞争的挑战
第五章 中国经济安全体系及其现状
    一、中国经济安全体系
        (一) 金融安全
        (二) 信息安全
        (三) 产业安全
        (四) 战略资源与生态安全
        (五) 人才安全
    二、中国经济安全的现状分析
        (一) 中国货币资金融通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二) 弱势技术下的经济信息安全危机
        (三) 外贸大国的安全预警与风险化解
        (四) 产业结构调整下的民族产业与农业出路
        (五) 禀赋不足与开发利用低效的生态危机
        (六) 人才流失与流动背后的机遇与风险
    三、中国经济不安全的原因分析
        (一) 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二) 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 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四) 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破坏问题
        (五) 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教育体制等问题
第六章 维护中国经济安全的有效路径
    一、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确保经济健康发展
        (一) 加强经济手段调控
        (二) 加强法律手段调节
        (三) 加强行政手段干预
    二、树立正确的经济安全理念
        (一) 增强国民经济安全意识
        (二) 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安全观
        (三) 积极防范并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
    三、立足本国,以发展促经济安全
        (一) 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
        (二) 不断完善经济安全机制
        (三) 积极促进金融、贸易等重点领域的安全发展
    四、融入世界,提高抵御国际经济抗风险的能力
        (一) 借鉴发达国家维护经济安全的经验
        (二) 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 加强国际或区域经济协作构筑国家经济安全防范大堤
        (四)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
主要参考文献
    一、文献类
    二、期刊类

(6)冷战后越南对美国的经济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理由、目的与意义
    二、 研究现状分析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
    四、 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五、 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 经济外交理论及实践研究
    第一节 经济外交的理论内涵
        一、 经济外交的概念辨析
        (一)全球化时代外交的基本特征
        (二)经济外交理论内涵的框架分析
    第二节 经济外交实践
        一、 经济外交实践的历史回顾
        二、 当前世界经济外交概括
        三、 经济外交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章 越南外交政策
    第一节 越南对外政策基础
        一、 胡志明外交思想
        二、 越南共产党外交指导观点
    第二节 新时期对外路线的形成过程
        一、 建立对外路线与对外政策之间的关系
        二、 补充对外路线的内容
        三、 越南从 1986 年至今实施对外路线、政策中所获得的成就
    第三节 当前越南对外政策内涵与正式观点
        一、 越南在变化世界中的地位
        二、 对外政策的目标
        三、 对外原则、方针、路线及政策
        四、 越南对国家利益问题的认识
第三章 冷战后越南对美经济外交政策与实践
    第一节 越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一、 越美经济外交历史回顾
        二、 越美关系正常化过程
        三、 越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第二节 越美关系正常化之后越南对美经济外交政策(1995-2000 年)
        一、 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1995-2000)
        二、 越南对美国的外交经济政策(1995-2000 年)
        三、 1995-2000 年期间美国对越南的政策
        四、 1995 至 2000 年越美关系的发展步伐
        五、 1995- 2000 阶段越美经济关 n
        六、 关于《越美贸易协定》
        七、1995-2000 越美别的关系(为解决战争后果,越美关系中的人道、社会问题)
    第三节 21 世纪初越南对美经济外交政策(2001-2005 年)
        一、 二十一世纪初世界和区域的形势(2001-2005)
        二、 “9·11”事件后美国对东南亚区域战略调整
        三、 二十一世纪初期越南对美国的政策
        四、 二十一世纪初期美国对越南的政策
        五、 越美关系新世纪的发展
        六、 2001-2005 年越美经济关系
    第四节 越南对美经济外交政策(2006 至今时期)
        一、 新时期美国对越南的经济政策
        二、 新背景下的越美经济关系
        三、 越南美国经济关系及越南加入 WTO
        四、 越美经济新新发展(2006-2012 年)
第四章 越南对美经济外交政策分析
    第一节 越南对美经济外交的决策机制分析
        一、 对越南对外政策决策过程概观
        二、 对越南对外政策决策过程的分析
        三、 越南对美决策过程的优点和缺点
        四、 越南对美政策通过过程的新要求
        五、 越南对美政策规程改革方向
    第二节 影响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因素
        一、 越南对美国经济外交政策的国内条件和制约因素
        三、 “意识形态”问题
        四、 “自由”“民主”问题
        五、 “人权”问题
        六、 解决战争后遗症问题
        七、 在美国的越南人社会的问题
        八、 权利均衡要素
        九、 美国内部政治因素
    第三节 冷战后越南经济外交产生的根源分析
        一、 冷战结束后越南国内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 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效应
        三、 当时全球化发展给越南经济外交带来的机遇
第五章 越南对美经济外交政策预测及建议
    第一节 未来的国际经济局面及发展趋势
        一、 当前国际经济关系格局的特征
        二、 国际经济体系中多“极”之间的关系
        三、 亚洲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崛起
        四、 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越南对美国经济外交的效果、影响
        一、 越南在“全面融入”的新条件下提出的五大对外观点
        二、 与美国合作政策的 10 大建议
        三、 贸易方面的建议
结语
附录一:1991 年至今越美关系大事记
附录二:美国总统克林顿关于与越南关系正常化的声明(1995 年 7 月 11 日)
附录三:武文杰总理就克林顿总统宣布和越南关系正常化一事发表声明(1995 年 7 月 12 日)
附录四: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河内国家大学的发表(2000 年 11 月 17 日)
附录五:克林顿总统对寻找美军遗骸综合力量中的挖掘工作人员的发表(2000 年 11 月 18 日)236
附录六:越美联合声明(2005 年 6 月 21 日)
附录七:越南美国联合声明(2006 年)
附录八:美国-越南联合声明(2008 年)
参考文献
致谢

(7)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 ——以国际法与比较法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题的提出
    二、论题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与银行业金融安全综述
        一、开放条件与金融安全
        二、银行业开放与银行业金融安全相关问题综述
        三、我国银行业金融开放的历程与特征
    第二节 开放条件对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影响
        一、开放条件对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影响
        二、金融开放对我国银行业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影响
第二章 有关银行业金融安全的国际法律制度
    第一节 WTO框架下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
        一、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调整范围
        二、WTO中GATS确立的金融服务的法律原则
    第二节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有关银行业金融安全的法律分析
    第三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
        一、监督机制的演进
        二、监督方式
        三、政策透明度和资本流动的监督机制
        四、金融部门稳定性监督
    第四节 银行业金融安全国际法律制度之分析
        一、现行银行业金融安全国际法律制度的缺陷与不足
        二、银行业金融安全国际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三章 代表性国家和地区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节 代表性国家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
        一、美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分析
        二、英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分析
        三、日本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分析
    第二节 代表性区域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分析
        一、欧盟基本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
        二、欧盟银行业金融安全的法律原则
    第三节 对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启示
        一、加强不同监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为统一监管建立架构
        二、及时完善金融安全监管手段,注重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规制
        三、加强对外资并购中资银行的引导和监管
        四、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五、建立危机银行退出机制
第四章 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实例分析
    第一节 北欧银行危机
        一、20世纪80年代初的北欧银行业
        二、1980-1990年北欧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变化
        三、北欧对银行危机解决措施的法律分析
    第二节 2008年-2009年的美国银行危机
        一、2008年前美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与北欧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对比
        二、美国为解决银行危机对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调整
    第三节 对北欧银行危机与美国银行危机的法律分析
        一、银行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对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启示
第五章 开放条件下完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关键——跨国银行监管
    第一节 跨国银行监管的理论基础
        一、跨国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二、东道国对跨国银行监管的国际法依据
        三、母国对跨国银行监管的国际法依据
    第二节 东道国对跨国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
        一、跨国银行准入的形式
        二、跨国银行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
        三、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有关跨国银行准入监管的法律分析
    第三节 母国对跨国银行的并表监管
        一、母国对跨国银行并表监管
        二、母国并表监管有效实施的法律要素
        三、母国并表监管实施的法律问题
        四、我国跨国银行母国并表监管法律制度分析
第六章 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一、中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现状
        二、中国现行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缺陷
    第二节 构建完善的银行业预防性金融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一、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
        二、我国中资银行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完善
        三、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银行业保障性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一、完善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法律制度
        二、构建完善的银行业金融安全信用保障法律制度
    第四节 构建完善的银行业事后补救性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一、构建完善的银行金融危机预警机制
        二、构建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
        三、构建完善的最后贷款人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8)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目的
    引言——中美证券监管合作框架下的证券范围
    第一节 促进信息披露
    第二节 防范财务舞弊
    第三节 解决诉讼管辖
    第四节 落实裁判执行
第二章 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领域
    第一节 证券的发行领域
    第二节 证券的交易领域
    第三节 证券的结算领域
第三章 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形式
    第一节 全球性框架下的合作形式
    第二节 双边性框架下的合作形式
第四章 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的内容
    第一节 立法层面
    第二节 司法层面
    第三节 执法层面
第五章 中美证券监管合作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全球性金融危机问题
    第二节 主权政治问题
第六章 中美证券监管合作面临的挑战的应对
    第一节 主权政治层面的应对
    第二节 法律制度层面的应对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名单
后记

(9)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性研究成果
第二章 金融安全内涵及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
    §2-1 金融全球化内涵及主要特征
    §2-2 金融安全的内涵、特征及种类
        2-2-1 金融安全概念的理论界定
        2-2-2 金融安全概念的进一步界定
        2-2-3 金融安全的内涵
        2-2-4 金融安全的基本特征
        2-2-5 金融安全的种类
    §2-3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安全的关系
    §2-4 金融安全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4-1 金融危机理论研究
        2-4-2 金融脆弱性理论研究
        2-4-3 金融预警理论研究
        2-4-4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2-5 金融安全实践研究综述
        2-5-1 金融安全的阶段性研究
        2-5-2 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选择研究
        2-5-3 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研究
        2-5-4 金融安全与金融监管
    §2-6 西方发达国家金融预警制度比较
        2-6-1 美国金融预警制度
        2-6-2 英国金融预警制度
        2-6-3 日本金融预警制度
        2-6-4 发达国家金融预警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2-7 对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金融安全运行原理与机制研究
    §3-1 金融安全运行的基本原理
        3-1-1 银行安全运行原理
        3-1-2 货币安全运行原理
        3-1-3 债务安全运行原理
        3-1-4 股市安全运行原理
        3-1-5 保险安全运行原理
        3-1-6 金融体制安全运行原理
    §3-2 金融安全运行的联动效应分析
    §3-3 中国金融安全运行机制分析
        3-3-1 金融安全运行的内生机制分析
        3-3-2 金融安全运行的外生机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的总体分析与评价
    §4-1 中国金融业现状与金融安全
        4-1-1 银行业安全状况分析
        4-1-2 证券业安全状况分析
        4-1-3 保险业安全状况分析
    §4-2 国际资本流动态势与中国金融安全
        4-2-1 我国参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历史和现状
        4-2-2 金融开放下的资本流入与中国金融安全
        4-2-3 金融开放下的资本流出与中国金融安全
    §4-3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现状与金融安全
        4-3-1 中国资本账户管理的现状
        4-3-2 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进程与金融安全
    §4-4 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与金融安全
        4-4-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
        4-4-2 钉住汇率制度下的金融安全
        4-4-3 现行汇率制度下的金融安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研究
    §5-1 金融安全态势监测与预警概述
        5-1-1 金融安全运行基本态势判断
        5-1-2 金融安全态势监测与预警内涵
        5-1-3 金融安全态势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特征
    §5-2 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研究
        5-2-1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5-2-2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独特功能
        5-2-3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工作内容
        5-2-4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基本结构
        5-2-5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活动模式
        5-2-6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组织方式
        5-2-7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运作程序
        5-2-8 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的对策体系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
    §6-1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
        6-1-1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设计的原则
        6-1-2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
        6-1-3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运作程序
    §6-2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置
        6-2-1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6-2-2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结构
        6-2-3 金融安全预警区间的测定及安全等级划分
    §6-3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模型研究
        6-3-1 模型构建原理
        6-3-2 模型在金融安全预警的适用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实证研究
    §7-1 实验应用平台
    §7-2 网络配置
        7-2-1 样本数据的选取
        7-2-2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7-2-3 权重的确定
        7-2-4 网络节点选择
    §7-3 实验过程
        7-3-1 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的权重、阈值
        7-3-2 训练和学习
        7-3-3 预警模型的验证
        7-3-4 模型的预警
    §7-4 预警结果分析与评价
        7-4-1 安全区间的确定
        7-4-2 预警结果分析与评价
    §7-5 中国金融安全态势预控对策
        7-5-1 金融安全态势的宏观预控
        7-5-2 金融安全态势的预控对策
        7-5-3 金融安全预控对策实施的建议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10)论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金融稳定”问题的提出
        一、“金融稳定”问题的提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稳定问题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稳定问题
        四、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金融稳定的要求
    第二节 金融稳定的定义及内涵
        一、金融稳定的定义
        二、金融稳定的政策涵义
        三、维护金融稳定的成功经验
    第三节 金融不稳定的原因及教训
        一、金融不稳定的影响和危害
        二、金融不稳定的产生原因
        三、金融不稳定的教训
第二章 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对金融稳定的新要求
    第一节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金融稳定
        一、和谐金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金融稳定是构建和谐金融的基础
    第二节 坚持科学发展观需要金融稳定
        一、科学发展观对维护金融稳定的指导意义
        二、维护金融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金融稳定
        一、金融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二、金融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三、金融稳定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撑
        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金融稳定发挥效能的具体表现
    第四节 金融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稳定
        一、金融业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二、金融业稳定与创新的关系
        三、金融业稳定与竞争的关系
    第五节 我国金融稳定的基本估计
        一、金融稳定的有利因素
        二、潜在的金融风险
第三章 金融市场体系与金融稳定
    第一节 货币市场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第二节 外汇市场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一、外汇汇率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二、币值错估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三、外汇市场结算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
    第三节 资本市场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之间的互相影响产生金融不稳定因素
        二、股市泡沫的形成过程和破灭后的严重后果
    第四节 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与成因分析
        一、货币市场风险
        二、资本市场风险
        三、外汇市场风险
        四、金融市场风险成因分析
    第五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一、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初步判断
        二、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触发机制
        三、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互相作用直接威胁金融稳定
        四、保险业与银行业互相渗透增加了系统风险几率
        五、跨市场、跨部门的金融风险
第四章 金融监管制度与金融稳定
    第一节 金融监管促进金融稳定的国际经验
        一、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变化的基本规律
        二、发达国家(地区)金融监管体制借鉴
    第二节 我国金融监管对金融稳定的作用评析
        一、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框架
        二、金融稳定对金融监管的要求
第五章 中央银行制度与金融稳定
    第一节 金融稳定是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
        一、金融稳定成为中央银行核心职能的现实性与必然性
        二、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法定化趋势
    第二节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制度框架
        一、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机构设置的跨国比较
        二、中央银行承担金融稳定职能的整体框架
    第三节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运行机制
        一、金融稳定性分析
        二、金融稳定性监测
        三、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工具与手段
第六章 我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
    第一节 我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提出
        一、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提出的国际背景
        二、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提出的国内背景
    第二节 维护金融稳定是我国中央银行的法定职能
        一、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的变化
        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法定化
        三、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独特的优势
        四、人民银行维护好金融稳定需要理顺的几种关系
    第三节 我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
        一、中国人民银行内设机构的调整
        二、设立中央汇金投资公司
        三、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流程
        四、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采取的救助性措施
    第四节 发挥人民银行反洗钱职能维护金融稳定
        一、反洗钱的基本含义
        二、国际反洗钱框架的演变
        三、我国反洗钱机制的建立
        四、反洗钱对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
第七章 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和手段不明确
        二、金融法律制度不健全
        三、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四、未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
    第二节 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金融稳定的基础制度建设
        二、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浅谈加入WTO后如何做好金融安全保卫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研究[D]. 薛涵予. 兰州大学, 2019(02)
  • [2]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国家安全研究[D]. 杜刚. 苏州大学, 2018(02)
  • [3]国际游资与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 于志强. 暨南大学, 2017(05)
  • [4]国际能源投资相关条约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研究[D]. 杨福学. 南京大学, 2014(03)
  • [5]全球化视域中的中国经济安全研究[D]. 尤传明. 武汉大学, 2013(05)
  • [6]冷战后越南对美国的经济外交研究[D]. 陈寿光. 外交学院, 2012(12)
  • [7]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 ——以国际法与比较法为视角[D]. 肖健明. 武汉大学, 2010(09)
  • [8]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研究[D]. 王瑞. 暨南大学, 2010(09)
  • [9]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 叶莉. 河北工业大学, 2008(08)
  • [10]论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D]. 张启阳. 东北财经大学, 2006(05)

标签:;  ;  ;  ;  ;  

入世后如何做好金融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