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碱类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论文文献综述)
陈云霞[1](2021)在《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探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以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开具的3 000张西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分析西药合用的药方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结果 3 000张西药方中,出现不良反应例数为387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其中呕吐83例(2.77%)、恶心56例(1.87%),发热17例(0.57%),头晕73例(2.43%),皮疹24例(0.80%),过敏52例(1.73%),浮肿18例(0.6%),睡眠质量低64例(2.13%)。萘洛尔与氨茶碱合用为56例(14.47%),阿奇霉素与碳酸药物合用为63例(16.28%),盐酸氨溴索与抗生素合用为54例(13.95%),抗生素药物合用为92例(23.77%),阿莫西林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合用为122例(31.52%)。结论为提高治疗效果而加大西药的使用剂量,致使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率上升。因此,临床应采用完善合理的监管机制,以提高西药用药的合理性,降低或避免因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郑春霞,郑晓英,孔令希,邱峰,单雪峰[2](2020)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用中成药的潜在用药风险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用中成药的潜在用药风险,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等中文数据库,以"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成药"等为检索词,检索稳定期COPD治疗用中成药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各库建库起至2019年9月。收集稳定期COPD治疗用中成药种类及成分,从中药配伍禁忌、中药与化学药的相互作用以及中成药对稳定期COPD常见合并其他慢病的影响等方面,对此类中成药的潜在用药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涉及29种用于治疗稳定期COPD的中成药,其中2种含附子的中成药与11种含"半蒌贝蔹及"的中成药之间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4种中成药因含有麻黄成分,需避免与β2受体激动药和茶碱类化学药联用;且口服类抗菌药物与14种含甘草成分的中成药同时服用会降低疗效。此外,合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的稳定期COPD患者,需慎用含有甘草、附子、麻黄、枳壳、山茱萸、川贝母、人参与三七等成分的此类中成药。结论:稳定期COPD治疗用中成药存在多因素的潜在用药风险(如联用、配伍风险),建议用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其他用药情况,从而科学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徐晓涵,翟所迪,杨丽[3](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12月以来,随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所致的疫情蔓延和对其认识的加深,药物治疗方案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断被改进更新。为了加强药学服务协助疫情防控,本文针对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推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抗病毒药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阿比多尔和磷酸氯喹,结合现有研究资料汇总合理使用具体注意点,供各医疗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19,COVID-19)诊疗中参考。
朱运贵,邓紫薇,刘丽华,刘晓慧,李献忠,陈卫红,段菊屏,黄丽,文晓柯,尹桃,邓楠,左笑丛,向大雄,刘艺平,刘芳群,张毕奎,欧阳荣,周玉生,徐萍,廖建萍[4](2020)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治疗药物信息汇编(第一版)》文中提出2019年12月以来,我国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单位,紧急制定了相关诊疗方案(指南),这些诊疗方案(指南)中提到了多类药物,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剂及中药。为了帮助临床医师和药师便捷了地解这些药物的作用特点、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确保新冠肺炎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提高救治效果,湖南省药学会、湖南省医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一线临床药师,全面收集、整理资料,汇总编写了这份药物信息汇编,供广大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患者诊疗中参考。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5](2019)在《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文中研究说明序言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我国政府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据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估算2017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例,耐多药和(或)单耐利福平结核病(MDR/RR-TB)患者56万例。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估算2017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90万例,MDR/RR-TB患者约7.3万例。结核病仍是全球前10位死因之一,全球2017年估算因结核病死亡患者约157万例,中国因结核病死亡患者约3.7万例。由于耐药结核病患者传播时间
曹嘉莹[6](2019)在《常用中成药的规范化管理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整合现有的常用中成药的相关药品信息,归纳整理,建立常用中成药信息数据库。为药房精细化管理,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照依据,促使药品管理规范化,促进药品合理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目前中成药临床应用相关情况进行梳理。对187种常用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的信息加以梳理,覆盖大部分临床常用中成药。选择运用Excel软件数据录入,以统计表的形式将常用中成药的说明书等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信息收集、录入、统计等工作,获得187种中成药的说明书信息。剂型方面,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为常用剂型;组方方面,各中成药不尽相同,有组成复杂药味数较多的,也有成份单一的,其中甘草运用较广;功效主治方面,多以活血、止痛、清热为主,且有68.45%按脏腑辨证论治;用法方面,以口服给药为主,占72.23%;不良反应、禁忌症方面,尚不明确/空白的达66%和53.47%。除此之外,对药物相互作用,温湿度管理,有毒成份等信息进行了整理汇总。结论:1、目前有一定比例的中成药在不良反应、用药禁忌、药物互相作用等方面研究尚不够深入,应进一步继续相关研究,及时规范药品说明书。2、相关中成药在临床应用时,医师和药师应更好发挥专业作用,根据药品说明书和临床需要合理使用,并关注患者用药情况。3、尽早开发专业性、应用性信息化的配药软件,以提升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成药的科学服务。
柯萌[7](2019)在《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建立高危药品风险控制要素及风险控制责任主体候选集,识别评估确定高危药品在医院内部流通过程中的风险要素及核心责任主体,分析医院高危药品流通环节中的风险控制关键要素对风险的作用机理,以及风险责任主体关于高危药品风险控制责任、功能划分和诉求。以加强患者用药安全性为目标,设计基于关键控制要素的风险控制机制,提出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策略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与文献计量分析,分析高危药品管理领域研究现状和热点;通过现场调研、专家咨询以及对样本医院的风险监测工作,获取有关高危药品风险的定量和定性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影响医务人员高危药品认知水平的因素,确定风险要素的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控制责任主体及其诉求,在此基础上建立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控制策略建议。【结果】(1)从国内外高危药品管理的文献计量分析来看,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以及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方法和效果评价等管理实践研究和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知研究等方面。(2)现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医务人员高危药品认知水平平均得分最高的是药师(9.26),这其中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得分最高(9.56);其次是临床医生(8.20),得分最低的是护理人员(7.94);影响医务人员高危药品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科室和是否由网络获取高危药品知识,其中与内科相比,药剂科(P<0.05,OR=3.873)和临床药学(P<0.05,OR=3.289)的高危认知水平较高;通过网络途径获取高危药品知识的医务人员认知水平(P<0.05,OR=0.275)比未通过网络途径获取的低。(3)高危药品在医院流通过程中的风险关键环节为:处方开具、药品使用、药品审核、药品调剂、药品发放;风险控制关键要素为:护士未对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监控;护士核对患者信息错误;门诊药房发放高危药品错误;医生、药师未向患者交代用药方法;护理人员由于知识水平与经验不足导致高危药品使用方法错误。(4)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核心责任主体为:医生、护士、药师、医院管理人员、质量控制部门。87.86%的医务人员希望医院管理层面安排定期的高危药品知识培训以弥补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不足,并且希望能够发挥药师的作用指导高危药品的安全用药。(5)医院高危药品最终的目标风险概率估计值为0.0187;通过干预护士未对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监控以及医生、药师未向患者交代用药方法的这2个风险要素的风险组合,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最终结果概率至0.0038。【结论】(1)明确高危药品风险概念,掌握医院高危药品风险因素可能存在的环节,有利于在日常风险管理中快速把控潜在的风险要素。(2)差错易出现环节与差错造成危害最大的环节内涵不同,环节也不一致。高危药品的临界差错环节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更大,在进行风险控制时更应着重对差错临界环节的风险关键要素和风险控制责任主体的规范化管理。(3)护士在高危药品风险关键控制环节中责任重大但专业技能水平较低;药师在高危药品风险环节中担任角色众多,专业水平较高,因此可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师的作用,加强其对其他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培训宣讲与用药指导工作。(4)通过建立高危药品风险处置应急预案以及其他规范有效的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策略,达到较好降低医院高危药品风险的效果。
何娟[8](2019)在《疏风解毒胶囊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风热犯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YKL-40、SP-D、STREM-1和Fib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疏风解毒胶囊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风热犯肺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YKL-40、SP-D、STREM-1和Fib的影响。以期通过试验为疏风解毒胶囊的药理研究做出有益探索,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AECOPD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可靠疗效的中草药制剂。方法:通过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60例AECOPD风热犯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疗程均为10天。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血气分析、解热时间、肺功能的改变,以及对血清YKL-40、SP-D、STREM-1和Fib水平的影响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对于改善发热、汗出、咳嗽、口渴四项证候积分比对照组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知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疗效更有优势。3.解热时间:治疗组9例发热患者与对照组8例发热患者比较,两组解热时间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更佳,说明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医治疗能加快体温恢复正常的速度。4.肺功能: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经治疗后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明显改善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且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5.血气分析:治疗后,两组PaO2,PaCO2水平较前均有相应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佳,数据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抗感染方面,治疗组YKL-40、SP-D、STREM-1、Fib明显降低,较对照组下降水平更优,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能更好的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能使急性加重期伴有发热的患者体温尽快恢复正常;能改善AECOPD患者肺部通气、换气;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YKL-40、SP-D、STREM-1、Fib水平,对气道炎性反应有抑制作用。
李莎,李宁,杨丽杰,马兰,刘芳,王芳[9](2018)在《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静脉用茶碱类药物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法探讨静脉用茶碱类药物管理过程发生用药错误的风险点,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应用FMEA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静脉用茶碱类药品流通全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计算风险优先级数(RPN),以RPN>216分的风险点为静脉用茶碱类药物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针对这些风险点制定管理和技术策略,比较管理措施改进前后的防范效果。结果经综合评价,梳理出药品说明书信息缺失、给药剂量错误、患者评估失当、医嘱审核未有效拦截、血药浓度监测缺失、用药交代不完善等关键风险点,并针对这些风险点制定了管理及技术策略。实施管理策略及技术策略后,上述风险点的RPN评分从(269±41)分下降至(53±27)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4, P<0.001)。结论利用FMEA法可将药物安全管理过程中失效模式的重要程度加以量化,明确高警示药品管理改善的优先顺序,可有效规避用药风险,提高用药安全性。
兰瑛,杨艳,胡蝶,何琴[10](2018)在《痰热清注射剂体外配伍文献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以及在溶剂中的稳定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7月。经过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按照自定义的方法学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统计配伍反应结果。结果共获取痰热清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的体外试验研究、个案报道等共5 670篇,经过筛选后纳入143篇;从实验药物及其配置、配伍药物及其配置、观察时间、检测方法、结果描述等方面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对配置浓度描述不清或配置不当;痰热清注射剂与常规溶剂均存在配伍问题,主要表现为微粒数增加超过标准,与常用的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等抗菌药物,与茶碱类、维生素类、制酸类药物等配伍可出现沉淀或浑浊。结论痰热清注射剂不宜与抗菌药物、茶碱类、维生素类、制酸类药物等配伍使用,接续静脉滴注前后应冲管。由于大部分配伍结果来源于少数研究报道,因此结果仍需作一步证实。
二、茶碱类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茶碱类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论文提纲范文)
(1)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2.2 不合理搭配处方 |
3 讨论 |
3.1 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 |
3.2 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 |
(2)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用中成药的潜在用药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稳定期COPD治疗用中成药种类 |
1.2 查找稳定期COPD治疗用中成药成分 |
1.3 分析稳定期COPD治疗用中成药的中药药理作用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检索结果 |
2.2 稳定期COPD治疗用中成药间中药成分配伍禁忌分析 |
2.3 稳定期COPD治疗联用中成药和化学药的风险分析 |
2.4 合并其他常见慢病的稳定期COPD治疗用中成药的用药风险 |
3 讨论 |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 IFN-α |
1.1 IFN-α的人群选择 |
1.2 IFN-α的剂型与规格 |
1.3 IFN-α的用法与用量 |
1.4 IFN-α的不良反应 |
1.5 IFN-α与药物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 |
2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
2.1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人群选择 |
2.2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剂型与规格 |
2.3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用法与用量 |
2.4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不良反应 |
2.5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药物相互作用 |
3 利巴韦林 |
3.1 利巴韦林的人群选择 |
3.2 利巴韦林的剂型与规格 |
3.3 利巴韦林的用法与用量 |
3.4 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 |
3.5 利巴韦林的药物相互作用 |
4 磷酸氯喹 |
4.1 磷酸氯喹的人群选择 |
4.2 磷酸氯喹的剂型与规格 |
4.3 磷酸氯喹的用法与用量 |
4.4 磷酸氯喹的不良反应 |
4.5 磷酸氯喹的药物相互作用 |
5 阿比多尔 |
5.1 阿比多尔的人群选择 |
5.2 阿比多尔的剂型与规格 |
5.3 阿比多尔的用法与用量 |
5.4 阿比多尔的不良反应 |
5.5 阿比多尔的药物相互作用 |
6 总结 |
(4)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治疗药物信息汇编(第一版)(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化学药品 |
一抗病毒药物 |
1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 |
2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 and ritonavir) |
3利巴韦林(ribavirin) |
4阿比多尔(arbidol) |
5奥司他韦(Oseltamivir) |
二人免疫球蛋白 |
三糖皮质激素 |
四肠道微生态调节剂 |
第二部分中成药 |
一医学观察期推荐的中成药 |
1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见表7) |
2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见表8) |
二临床治疗期中期(疫毒闭肺)推荐的中成药 |
1喜炎平注射液 |
2血必净注射液 |
三临床治疗期重症期(内闭外脱) |
1苏合香丸和安宫牛黄丸(见表9) |
2参附注射液 |
3生脉注射液 |
(6)常用中成药的规范化管理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研究方法 |
1.1 文献查阅 |
1.2 数据录入 |
1.3 数据整理 |
2.结果与分析 |
2.1 一般资料分析 |
2.1.1 剂型情况 |
2.1.2 组方成份 |
2.1.3 功能主治 |
2.1.4 药物用法 |
2.1.5 不良反应 |
2.1.6 禁忌症 |
2.1.7 注意事项 |
2.1.8 药物互相作用 |
2.1.9 药品储存 |
2.2 含毒性饮片的中成药 |
2.3 含有毒饮片的中成药 |
3.讨论 |
3.1 中成药的安全性研究 |
3.1.1 中药本身的毒性 |
3.1.2 中药炮制对中成药质量的影响 |
3.1.3 不同产地中药的质量差异 |
3.1.4 中成药制备存在的差异 |
3.1.5 中成药说明书的作用 |
3.2 与临床应用相关的研究 |
3.2.1 中成药临床应用缺乏中医理论指导 |
3.2.2 与西药联用的相关药学研究欠缺 |
3.2.3 超说明书使用和滥用 |
3.3 展望 |
3.3.1 规范中成药说明书 |
3.3.2 加强药师对中成药使用的干预 |
4.结果评价及存在问题 |
4.1 结果评价 |
4.1.1 中成药的规范化管理 |
4.1.2 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 |
4.2 存在问题及今后思路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成药合理使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7)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2 高危药品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
2.1 高危药品风险概念的界定 |
2.2 高危药品风险管理理论 |
2.3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系统 |
3 高危药品管理现状研究 |
3.1 国外高危药品管理研究现状 |
3.2 国内高危药品管理研究现状 |
3.3 医务人员高危药品认知现状研究 |
4 高危药品风险识别和风险环节及要素分析 |
4.1 医院内部流通环节中高危药品的风险识别 |
4.2 医院高危药品风险要素分析指标 |
4.3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关键要素作用机理分析 |
4.4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要素的风险等级评估 |
5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责任主体研究 |
5.1 风险控制责任主体的确定 |
5.2 责任主体的责任指数分析 |
5.3 责任主体的诉求确定 |
6 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
6.1 高危药品风险识别模型 |
6.2 基于故障树的高危药品风险评估模型 |
6.3 敏感性分析研究 |
7 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策略建议 |
7.1 高危药品风险的紧急处置 |
7.2 制定高危药品流通环节的标准操作规范 |
7.3 加强医务人员高危药品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
7.4 加强对患者的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知识教育 |
8 研究结论 |
8.1 明确高危药品风险概念利于识别潜在风险要素 |
8.2 高危药品风险管理机制仍需完善 |
8.3 理清易出现差错环节与临界差错环节的区别 |
8.4 风险控制关键责任主体的专业技能水平仍需提高 |
8.5 加强对高危药品风险关键要素的管理 |
8.6 规范有效的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策略保障用药安全 |
9 创新与不足 |
9.1 研究创新 |
9.2 研究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件2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现状调查问卷 |
附件3 高危药品风险要素专家咨询表 |
(8)疏风解毒胶囊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风热犯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YKL-40、SP-D、STREM-1和Fib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1 COPD现代医学研究概述 |
1.1.1 流行病学 |
1.1.2 危险因素 |
1.1.3 发病机制 |
1.1.4 分级与分期 |
1.1.5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
1.2 祖国医学对肺胀病的认识 |
1.2.1 病名溯源 |
1.2.2 病因病机的阐述 |
1.2.3 治法治则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主要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脱落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方法 |
2.2.2 治疗方法 |
2.2.3 观察指标 |
2.2.4 疗效判定标准 |
2.2.5 统计方法 |
2.2.6 技术路线图 Flow chart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一般资料分析 |
2.3.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2.3.3 总疗效比较(见表 3、图 2) |
2.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和次症积分的比较 |
2.3.5 两组发热患者解热时间比较 |
2.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
2.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比较 |
2.3.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比较 |
2.3.9 安全性指标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与本课题相关的炎性因子 |
3.1.1 YKL-40与COPD |
3.1.2 SP-D与 COPD |
3.1.3 sTREM-1与COPD |
3.1.4 Fib与 COPD |
3.2 疏风解毒胶囊的组方配伍及药理研究概述 |
3.2.1 组方及配伍 |
3.2.2 单味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3.2.3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痰热清注射剂体外配伍文献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数据提取 |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纳入研究情况 |
2.2 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2.3 与溶剂配伍反应 |
2.4 与抗感染药物配伍反应 |
2.5 与呼吸系统静脉药物配伍反应 |
2.6 与消化系统静脉药物配伍反应 |
2.7 与维生素电解质静脉药物配伍反应 |
2.8 与其他静脉药物配伍反应 |
3 讨论 |
3.1 溶剂选择 |
3.2 偏倚分析 |
3.3 方法学质量评价 |
3.4 配伍禁忌 |
四、茶碱类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论文参考文献)
- [1]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探究[J]. 陈云霞. 当代医学, 2021(02)
- [2]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用中成药的潜在用药风险分析[J]. 郑春霞,郑晓英,孔令希,邱峰,单雪峰. 中国药房, 2020(07)
-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J]. 徐晓涵,翟所迪,杨丽.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02)
- [4]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治疗药物信息汇编(第一版)[J]. 朱运贵,邓紫薇,刘丽华,刘晓慧,李献忠,陈卫红,段菊屏,黄丽,文晓柯,尹桃,邓楠,左笑丛,向大雄,刘艺平,刘芳群,张毕奎,欧阳荣,周玉生,徐萍,廖建萍. 中南药学, 2020(03)
- [5]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J].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 中国防痨杂志, 2019(10)
- [6]常用中成药的规范化管理和应用研究[D]. 曹嘉莹.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 柯萌.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8]疏风解毒胶囊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风热犯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YKL-40、SP-D、STREM-1和Fib的影响[D]. 何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静脉用茶碱类药物管理策略研究[J]. 李莎,李宁,杨丽杰,马兰,刘芳,王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8(05)
- [10]痰热清注射剂体外配伍文献评价[J]. 兰瑛,杨艳,胡蝶,何琴. 中国药业,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