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盐田区1984—200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深圳市盐田区1984—200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一、深圳市盐田区1984—200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贵福[1](2020)在《面向政府数据开放的数据清洗框架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府掌握着丰富且具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开放政府数据”可以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数据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我国的“开放政府数据”运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仅2019年便新增50多个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的政府开放数据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数据质量较低、格式不规范等问题。数据质量决定数据的可用性与易用性,数据质量问题影响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效果,只有高质量的数据才是可用的数据。数据清洗是提高我国政府开放数据的数据质量的方式,但针对我国政府开放数据中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目前并没有合适的数据清洗框架与工具,这将影响到数据开放的效果。为此,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调研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发现其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并按照政府开放数据领域通用的数据质量维度标准记录每个维度存在的质量问题;(2)根据我国政府开放数据中“脏数据”的种类与特点,明确了我国政府开放数据的清洗需求,分别为“脏数据”清洗与数据的格式转换。设计开发适用于我国政府开放数据的基于规则的数据清洗框架,根据国际与国内的数据标准,利用清洗规则实现对“脏数据”的清洗,提高数据质量,同时将清洗后的数据通过格式转化为多格式数据,满足用户对多格式数据的使用需求;(3)调查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的开放情况,通过已设计的数据清洗框架中的数据分析模块对疫情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并获得质量元数据表,利用质量元数据表与所需的数据清洗规则对其进行数据清洗,将每种清洗规则对应的清洗前后的数据进行实例对比,实现了疫情数据中“脏数据”数据清洗和数据的格式转换。证明了该数据清洗框架的可用性。本文工作旨在通过数据清洗来提高我国政府开放数据的数据质量,及为我国政府开放数据领域的数据清洗框架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李宗明[2](2020)在《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198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医疗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医疗服务市场化效率大大提升,而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不公平,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纠纷案件层出不穷、各种“医闹”和暴力伤医事件频繁上演的社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医患关系的密切关注和深刻反思。2009年实行新医改以后,医患关系虽然有所缓解,但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的状况并没改善,依然存在医患矛盾。我国当前多元复杂的医患矛盾,已成为各地政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非常棘手的社会难题,阻碍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基于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研究医患关系制度模式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历史演进,利用公共选择理论和演化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演进中的制度主体在医患关系制度模式选择中的行为特征和制度困境,从而提出破解制度困境的对策建议,最终目标是完善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本文的医患关系是指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所形成的特殊的契约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是医患双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关系,以及在一定制度约束和社会道德约束下保持的一种医患风险分担关系;医患关系模式是指政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过程中的制度安排,用以规范医患双方医疗服务行为的一套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法律规范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管理制度统一由中央政府制定安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医疗市场化改革中,公立医院实行公司化运营,公益性减弱,虽然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但医疗资源配置却不公平,导致医患矛盾频发,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安全隐患。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制度模式中,政府起决定性作用,应承担相应的制度责任、法律责任、财政责任和监管责任。建国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历史演进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形成三类医患关系模式:(1)计划经济时期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模式。我国医疗卫生制度单一,医患关系制度安排稳定,公立医院公益性突出,全民医疗保障水平低下,医患之间不存在经济利益冲突,医患关系比较和谐稳定。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效率,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障资金浪费严重,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医患关系制度模式改革提上了日程。(2)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矛盾冲突的医患关系模式。随着医疗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实行公司化运营,医疗服务效率提升,但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沉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渐突显,导致医患之间利益冲突加剧。中央政府在2009年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医患关系制度模式改革。(3)新医改以来多元复杂的医患关系模式。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在注重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增加公立医院公益性,试图改善公立医院医患关系。中央政府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形成了如浙江宁波的“宁波解法”、福建三明的“三医联动”以及广东省第三方人民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联合机制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医患矛盾有所缓和,医疗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当前,在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演进过程中,存在医疗市场化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委托—代理”困境、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地方政府、医疗群体、患者群体)演化博弈“囚徒”困境和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等制度困境。针对以上困境,制定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的优化路径:一是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克服“路径依赖”;二是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机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三是实行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合理化解医患矛盾;四是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五是建立健全医疗法规制度,保障医患基本权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制度变迁,丰富了医患关系模式的研究。(2)理论运用具有创新性。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制度模式的历史演进,用公共选择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医患关系制度模式演进的困境及其原因,深化了医患关系制度模式的研究,丰富了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对经济学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通过对我国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的研究,其理论分析可为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其政策建议可为政府制定和谐医患关系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朱碧柳,麦炜[3](2018)在《2014-2016年肇庆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肇庆市法定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和发病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计描述及假设检验对肇庆市2014-2016年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肇庆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0种108 952例,死亡195例,年均发病率898.36/10万,死亡率1.61/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22种37 446例,发病率为308.76/10万,报告死亡192例,死亡率为1.58/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71 506例,发病率为589.60/10万,死亡3例,死亡率为0.02/10万。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发病(42.20%)。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数较其他年龄段人群高(53.89%);死亡病例中农民所占比例最高(53.33%)。结论今后的传染病防控重点是加强以手足口病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的防控,还应着重加强5岁以下儿童和农民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谢妮[4](2011)在《深圳市HIV/AIDS疫情分布特征与预测模型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篇深圳市HIV/AIDS疫情分布特征目的:分析1992年-2010年期间深圳市艾滋病分布特征,找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和薄弱环节。方法:1.资料来源:1992-2010年深圳市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数来源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些数据来源于辖区各哨点监测机构、综合监测机构、自愿咨询检测室以及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责任报告单位的“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并经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和核实。2.统计分析方法:用Excel编制函数计算1992-2010年深圳市新报告HIV/AIDS人数的绝对增长量(累计绝对增长量和逐年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定基比和环比)、增长速度(定基比和环比)、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用SPSS16.0进行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结果:1.人群分布特征:1992年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深圳市累计报告HIV/AIDS共5078例,男性3952例,占77.8%,女性1126人,占22.2%。非户籍人口占89.5%,户籍人口仅占10.5%。感染人群绝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9.2%。性途径和吸毒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分别53.2%和39.3%。截至2010年12月31日,深圳市累计报告HIV/AIDS死亡人数共133例,因AIDS死亡115例,占86.5%;因HIV死亡18例,占13.5%。在133例死亡者中,男性死亡97例,占72.9%,女性死亡36例,占27.1%。2.地区分布特征:报告病例呈现地区不均衡现象,宝安区的病例最多,共1466例,占28.9%,龙岗区次之,共1149例,占22.6%。3.时间变化趋势:1992-1994年期间没有新报告HIV,1995-2010年期间深圳市新报告HIV人数以平均43.1%的速度增长,1992-2010年期间深圳市新报告AIDS病人数以平均32.6%的速度增长,按此速度计算,预计2011年深圳市新报告HIV和AIDS人数将分别为1013人和278人。2009年和2010年新报告HIV人数增长速度略微缓慢,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8%和1.3%。结论:1.新报告HIV人数的平均增长速度较高,提示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大量的HIV感染者演变为艾滋病病人,应引起各艾滋病定点医疗单位的高度重视。2.1992-2010年期间深圳市艾滋病疫情呈整体上升趋势。3.男性、青壮年、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和非户籍人群是深圳市HIV感染的主要人群,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监测和检测力度。4.3种传播途径并存,而性途径传播和吸毒传播是深圳市艾滋病传播的主要传播途径,占传播途径的92.5%,构成了对大众人群更大的威胁,也使得艾滋病疫情防控更加艰巨。摸清暗娼、男男人群和单阳配偶家庭的基数,加强对吸毒人群的血清学监测和行为监测,将是艾滋病防治策略完善的关键环节。第二篇深圳市艾滋病流行趋势预测模型比较目的:探讨适合于深圳市艾滋病疫情快速增长期数据特点的流行趋势预测方法,对未来的发展进行短期预测并验证其效果,从而为疫情预测提供参考数据,为艾滋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见的预测模型,包括灰色理论模型、曲线拟合、指数平滑法以及ARIMA法,对2000-2009年深圳市新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数进行拟合,对2010年的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数进行预测和验证。用EXCEL编制函数进行GM(1,1)灰色模型的拟合和预测;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描述、曲线拟合、指数平滑法和ARIMA拟合。检验水准α=0.05。结果:1.GM(1,1)模型GM(1,1)模型可以用于2000-2009年期间深圳市新报告HIV人数的拟合和预测,模型的拟合精度处于合格等级,标准误差为75.49,平均相对误差为38.2%,预测方程为Y(t+1)=702.31e0.205t-686.31,预测2010年深圳市将新报告HIV感染者人数1012人,预测值比实际值708人多232人,预测的相对误差为29.7%。GM(1,1)模型可以用于2000-2009年期间深圳市新报告AIDS病人数的拟合和预测,模型的拟合精度处于合格等级,标准误差为13.37,平均相对误差为50.5%,其预测方程为Y(t+1)=102.62e0.25t-91.62,预测2010年深圳市将新报告AIDS病人数为263例,预测值比实际值多52人,预测的相对误差为24.6%。2.曲线拟合幂函数能更好地拟合深圳市2000-2009年新报告HIV人数的变化趋势,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74,标准误差为0.211,平均相对误差为16.7%,其预测方程为yt,=17.769×t1664,预计2010年新报告HIV人数将为961人,预测值比实际值多253人,预测的相对误差为26.3%。二次预测模型则能更好地反应深圳市2000-2009年新报告AIDS病人数的变化趋势,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80,标准误差为14.000,平均相对误差为18.7%,其预测方程为yt,=7.083+2.219t+1.580×t2,预计2010年新报告AIDS病人数将为223人,预测值比实际值多12人,相对误差为5.4%。3.指数平滑法对于深圳市2000-2009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人数的拟合,采用霍特(Holt)二次指数平滑模型更为适宜,标准误差为63.6,平均相对误差为51.4%,预测2010年,新报告HIV人数为768人,比实际值708人多60人,相对误差为8.5%。对于深圳市新报告AIDS病人数的拟合,采用霍特(Holt)二次指数平滑模型更为适宜,标准误差为20.5,平均相对误差为73.5%,预测2010年,新报告AIDS病人数为210人,比实际值211人少1人,相对误差为0.5%。4. ARIMA法ARMA(1,1)模型拟合新报告HIV人数时,残差平方和为142601.0,标准误差为119.4,对数似然值为-62.074,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130.148, Schwarz’s Bayesian Criterion (BIC)=131.055。各年代的实际报告人数均落在了预测值的置信区间内,说明新报告HIV人数在正常范围。预测2010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人数为688人,实际值为708人,实际值比预测值多20人,预测的相对误差为2.8%。ARMA(1,1)模型拟合新报告AIDS人数时,残差平方和为9308.7,标准误差为30.5,对数似然值为-48.403,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102.806, Schwarz’s Bayesian Criterion (BIC)=103.714。各年代的实际报告人数均落在了预测值的置信区间内,说明新报告AIDS病人数在正常范围。利用ARMA(1,1)模型预测2010年新报告AIDS病人数为202人,实际值为211人,实际值比预测值多9人,预测的相对误差为4.3%。结论:1.4种预测模型拟合结果均显示深圳市艾滋病发病呈上升趋势,深圳市艾滋病防控任务依然十分严峻。2.GM(1,1)模型、曲线拟合、指数平滑法和ARMA (1,1)4种常见预测模型对深圳市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数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不同,因此,在艾滋病流行趋势拟合和预测时,要综合考虑拟合优度和相对误差指标,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1)曲线拟合中的幂函数能更好地拟合2000-2009年期间深圳市新报告HIV人数的变化规律,曲线拟合中的二次预测模型得能更好地拟合2000-2009年期间深圳市新报告AIDS病人数的变化规律。(2)ARMA(1,1)模型和二次指数平滑模型更适合预测2010年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数,对2010年度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十分吻合。(3)GM(1,1)模型尽管也可用于深圳市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数的拟合与预测效果较差,不主张使用。

林鹰[5](2011)在《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传染病防治法》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危害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类。我国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新增手足口病为丙类传染病,于2009年4月30日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报告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全面、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是防止疫情蔓延的基础,是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效果及探讨流行规律的重要依据。2003年的SARS疫情暴露了我国疫情报告系统“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的严重缺陷。同年,在中央召开的“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公共卫生建设的目标是,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始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2005年1月5日,经财政部同意,卫生部发布了《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加强国家、省、设区的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深圳市龙岗区从1993年建区开始开展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报告和监测。目前正在运行使用的监测系统是从2003年9月开始使用的。研究目的阐明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9年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动趋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今后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采用描述性研究对深圳市龙岗区近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系统地描述,并对2009-2010年发生的新发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2、资料使用Excel 2003建库录入和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有关指标,并用Excel 2003图形软件进行图表处理,对全区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积累的资料进行统计整理,计算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顺位和主要传染病发病率等指标,分析不同年份、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各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探索其发病趋势。结果1、2005-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累计报告传染病29种,计530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71.97/10万;死亡6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46/10万,总病死率为0.12%。2005-2007年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从2005年的360.72/10万上升至2007年的656.31/10万,上升了45.02%;2007-2009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逐渐下降,由2007年的656.31/10万降至2009年的325.65%,下降了50.38%;2005-2009年传染病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率从2005年的1.11/10万下降至2009年的0.35/10万,下降了68.47%。从发病率顺位来看,居发病前五位的发病病种以其它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梅毒、淋病、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麻疹为主,年均发病率依次为84.65/10万、44.38/10万、37.98/10万、37.69/10万、37.45/10万、27.33/10万、25.52/10万和24.91/10万。2005-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报告数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75:1。男女发病率变化趋势一致,各年度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发病率,男性发病率与女性发病率的比值在105.90/10万-411.58/10万之间,发病率曲线呈现出波浪形状,2005-2006年开始男女发病率均呈现出较平稳的上升趋势,2007年发病率达高峰,2008-2009年男女发病率均趋于下降趋势。年龄发病呈现出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10岁以下,总发病率0-4岁为137.50/10万、5-9岁为30.53/10万。10岁以下发病数占到各年龄段发病总数的45.17%,之后发病率明显下降;2029岁,30-39岁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总发病率分别为83.92/10万和61.00/10万,20-39岁发病数占到各年龄段发病总数的38.96%,较第一个高峰明显下降。之后各年龄段发病率逐步下降,到80岁以上年龄段,降到最低为0.81/10万。从职业构成来看,儿童所占的比例最高,为40.51%,其次为工人,比例为26.68%,两者从2005年到2009年均呈现出逐步增高的趋势;第三为家务及待业,占10.00%;学生和商业服务所占的比例较低,分别为7.49%与4.49%;医务人员、保育员、餐饮业服务和农民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其它职业,分别为0.17%、0.03%、0.48%和0.48%。2、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乙类传染病的年平均发病率为184.47/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41/10万。2005-2007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8年发病率显着下降。发病率波动范围在135.28-311.25/10万。2005-2009年,乙类传染病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1.11/10万下降至2009年的0.23/10万。其中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由2005年的30.67/10万上升至2007年的40.30/10万,2008和2009年分别下降到18.18/10万和15.44/10万。自3月份开始,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开始上升,11月发病明显下降,年发病高峰为5-10月。呼吸道传染病2005-2006年发病率基本平稳,分别是85.27/10万和87.82/10万,2007年显着上升,达129.30/10万,2008-2009年分别下降到45.77/10万和43.83/10万。除2009年11月因甲型H1N1流感暴发导致病例报告显着增多以外,其余年度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趋势基本一致,报告病例数自3月开始上升,9月下降,年发病高峰为5-8月。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86例,年发病率维持在0.38/10万-1.00/10万之间,病例散在发生,无明显季节分布。血源及性传播疾病13249例,年发病率波幅较大,为71.92/10万-140.01/10万,无明显季节性。3、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丙类传染病的年平均发病率为187.50/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4/10万。2005-2009年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波幅较大,年发病率波动范围在127.66/10万-345.06/10万之间。2005-2006年发病趋势基本一致,无明显季节高峰;2007年因暴发出现一个发病高峰;2008-2009年因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管理,丙类传染病发病数自4月份开始明显高于前三年基线水平,呈双峰分布,发病高峰分别为5-6月和10-12月。4、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龙岗区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458例,其中重症48例、危重症病例9例,死亡3例,报告发病率为10.59/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7/10万。自2009年6月23日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直至8月上旬,甲型H1N1流感病例散在发生,以输入性病例为主,进入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达到发病数报告高峰,多呈聚集性发病,以本土病例为主。12月下旬至2010年1月,发病数趋于稳定水平。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发病呈现出一个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4-14岁,其次为15-29岁青壮年。学生所占的比例最高,为53.06%,其次为儿童,比例为21.40%,两者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4.46%。结论2005-2009年间深圳市龙岗区法定报告传染病总的趋势是下降的,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特点和规律,因此应根据本地传染病发病趋势及时调整防制策略和重点。

秦艳[6](2007)在《1985~2004年临桂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19852004年临桂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法定传染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19852004年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52004年临桂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历年排在前5位的病种有:痢疾、肺结核、肝炎(指乙肝和丙肝);20年间发病率下降较大的有:疟疾、麻疹、痢疾、新生儿破伤风等,其次新生儿破伤风、狂犬病、流脑、乙脑;发病按月份分布呈正态波峰型,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69月是发病高峰期。结论防制重点传染病为痢疾、肝炎、肺结核、伤寒、麻疹及性传播疾病等,要制定长期的防治规划,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综合性措施。

吴红宇,黎大林[7](2007)在《深圳市盐田区1995-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控制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麻疹流行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5-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深圳市盐田区1995-2006年麻疹的年平均发病率为9.60/10万,在所有的报告病例中,以20岁以上的外来青壮年人口为最多,占发病数的61.84%;其次为1~4岁的儿童,共计26例,占发病总数的17.11%;在所有的确诊病例中只有1.97%的病例有麻疹免疫史。结论要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加强对新入托、入园、入学者的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督促其及时补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落实新进厂工人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加大防治力度。

谢旭,牟瑾,马汉武,吕秋莹,李媛[8](2007)在《深圳市2005~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监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深圳市2005~2006年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分析两年监测结果的异同。方法对法定传染病疫情及常见的非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建立主动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从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导出2005及2006年的监测数据Excel报表,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2006年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共报告204起,总病例数2423例,分别较2005年上升89%和51%。2006年暴发疫情仍以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为代表的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暴发疫情多集中发生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集体单位;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高峰在春季;与2005年暴发疫情大多类似但略有区别。结论深圳市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较2005年有明显增加,但流行特征类似。依托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的暴发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是行之有效的,它能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互为补充。

牟瑾,吕秋莹,马汉武,王昕[9](2006)在《深圳市传染病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2005年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传染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监测的模式与意义。方法对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开展主动监测并对医疗机构和区级疾控机构报告的暴发疫情案例进行汇总,对2005年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深圳市暴发疫情以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为主;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暴发疫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春季和冬季是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生概率最高的两个季节,这与法定传染病散发疫情发病的时间分布不尽相同。结论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并充分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开展暴发疫情监测是传染病防制工作可行的方向,根据传染病聚集性监测结果实施高效及时的疫情控制和健康教育是传染病暴发监测的基本目标所在。

吴红宇,黎大林[10](2004)在《深圳市盐田区1984—200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深圳市盐田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方法分析盐田区 1984— 2 0 0 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疫情。结果深圳市盐田区 18年间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是下降的。其中虫媒传染病下降最明显 ,而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却居高不下 ,甚至有上升的趋势。结论应加强对各类传染病的防治 ,尤其在流动人口众多的地方 ,更要加强防治力度。

二、深圳市盐田区1984—200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市盐田区1984—200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政府数据开放的数据清洗框架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内容及章节结构
2 数据清洗相关理论概述
    2.1 数据质量
        2.1.1 数据质量的含义
        2.1.2 数据质量问题的分类
        2.1.3 数据质量的评估
    2.2 数据清洗
        2.2.1 数据清洗的定义
        2.2.2 数据清洗的方法
    2.3 数据清洗框架
    2.4 数据清洗规则
    2.5 数据标准
    2.6 本章小结
3 开放政府数据的质量问题调查与分析
    3.1 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的发展现状
        3.1.1 开放政府数据的含义
        3.1.2 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网站
        3.1.3 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的API分析
        3.1.4 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的特点
    3.2 政府开放数据的数据清洗需求分析
        3.2.1 开放政府数据质量问题
        3.2.2 数据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
        3.2.3 数据清洗的必要性
        3.2.4 数据格式转换的需求
    3.3 数据质量问题分析
        3.3.1 数据质量评估框架
        3.3.2 数据质量调查评估
    3.4 本章小结
4 开放政府数据清洗框架设计与实现
    4.1 数据清洗整体框架
    4.2 功能设计
        4.2.1 数据分析模块
        4.2.2 设计模块
        4.2.3 执行模块
        4.2.4 格式转换模块
        4.2.5 辅助模块
    4.3 数据清洗规则
        4.3.1 清洗规则的表示
        4.3.2 清洗规则的定义
        4.3.3 清洗规则的实现
    4.4 清洗框架的具体实现
        4.4.1 实验数据
        4.4.2 清洗准备
        4.4.3 模式层数据清洗实现
        4.4.4 实例层数据清洗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的质量分析与数据清洗
    5.1 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开放的调查
    5.2 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的质量分析
    5.3 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的数据清洗与格式转换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获取元数据部分代码
附录B API数据获取存储部分代码
附录C JSON2XML格式转换部分代码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背景
        (二)国际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总体框架
        三、重点难点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比较综合法
        (二)历史分析法
        (三)归纳分析法
        (四)博弈分析法
        (五)调查访谈法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研究概述
    第一节 国外文献研究概述
        一、医患关系模式相关理论研究
        (一)帕森斯的“病人角色”理论
        (二)萨斯—霍伦德的医患三模式
        (三)弗莱德森的医患冲突理论
        二、国外典型的医患关系模式
        (一)美国“患者权利保护人”制度模式
        (二)英国三级投诉和全科医疗制度模式
        (三)德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模式
        (四)日本医疗纠纷预防及处理机制模式
    第二节 国内文献研究概述
        一、医患关系模式研究领域广泛
        二、医患关系模式理论视角多样
        (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医患关系模式
        (二)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医患关系模式
        (三)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朋友式医患关系模式
        (四)基于家长主义和尊重自主的医患协商模式
    第三节 文献评述与问题的提出
        一、文献评述与小结
        二、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医患关系相关概念界定
        一、医患关系的内涵
        (一)社会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二)伦理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三)法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四)经济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五)医患关系的实质
        二、医疗纠纷的概念
        三、医患关系模式的内涵
        (一)医患关系模式的概念
        (二)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的内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制度变迁理论
        (一)制度变迁的内涵
        (二)制度变迁的供给需求理论
        (三)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理论
        (四)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二、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有限理性”假设
        (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三、演化博弈理论
        (一)博弈论的概念与分类
        (二)博弈论的表示法
        (三)演化博弈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的政府责任
    第一节 社会管理中的政府职能
        一、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
        二、政府在医疗服务市场的职能
        (一)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基本特征
        (二)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
        (三)医疗服务市场的政府介入
    第二节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模式中的政府责任
        一、制度责任
        二、法律责任
        三、财政责任
        四、监管责任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医患关系模式概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模式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医患关系模式典型特征
        (一)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医患关系制度稳定单一
        (二)公立医院公益性突出,医患关系和谐稳定
        三、计划经济后期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动因分析
    第二节 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的医患关系模式概况
        一、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矛盾冲突的医患关系模式
        二、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医患关系模式形成原因
        (一)推行医疗市场化改革,加速医患矛盾升级
        (二)医疗服务体制商业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
        (三)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医患关系矛盾冲突
        三、新医改前医患关系模式的制度变迁动因分析
    第三节 新医改以来的医患关系模式概况
        一、新医改以来多元复杂的医患关系模式
        二、新医改试点医患关系模式典型案例
        (一)浙江省宁波市医疗纠纷“宁波解法”
        (二)福建省三明市医疗改革“三医联动”
        (三)广东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结合机制
        三、新医改以来医患关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医患双方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矛盾有增无减
        (二)医患关系呈现多元化,医患利益冲突复杂
        (三)医患关系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医患关系改善甚微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当前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演进中的制度困境
    第一节 医疗市场化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委托—代理”困境
        一、中央与地方的委托—代理关系
        二、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中的道德风险
        (一)制度制定的道德风险
        (二)制度执行的道德风险
    第二节 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演化博弈“囚徒”困境
        一、医患关系模式的制度主体
        二、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一)演化博弈模型的基本要素构建
        (二)三方利益主体的演化博弈行为分析
        (三)三方利益主体演化博弈的结果分析
        (四)和谐医患关系模式三方博弈决策行为
        三、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囚徒”困境原因分析
        (一)政府部门忽视创造医患合作收益
        (二)医疗群体利用信息优势诱导需求
        (三)患者群体期望收益难以实现
    第三节 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一、医患关系制度处于无效率停滞的“锁定”状态
        二、医疗制度供给主体的“利益粘滞”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构建我国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制度模式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克服“路径依赖”
        一、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路径优化原则
        (一)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二)坚持创新引领原则
        (三)坚持政府权责统一原则
        二、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实施统一制度安排
        (一)实行强制性的医患关系制度变迁
        (二)实施统一的医患关系制度安排
        (三)制定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克服制度变迁“路径依赖”,重视制度创新与兼容
        (一)加快医患关系制度创新,克服“路径依赖”
        (二)健立健全医疗法律法规,重视医患关系制度兼容
    第二节 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机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一、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机制,防范医患纠纷产生
        (一)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日常管理工作
        (二)重塑社会信任机制,弘扬医疗职业道德
        (三)加强医学知识宣传教育,引导患者转变就诊观念
        二、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妥善化解医患矛盾
        (一)完善医患之间协商解决机制
        (二)实事求是妥善处置医疗纠纷
        三、建立医疗纠纷补救机制,减少医疗事故损失
        (一)推行社会医疗互助体系建设
        (二)建立患者心理援助体系
    第三节 实行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合理化解医患矛盾
        一、建立健全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
        二、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典型案例
        (一)宁波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二)广东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三、加强人民调解配套制度建设,保障医疗纠纷有效处理
        (一)设立医患纠纷合议庭
        (二)构建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三)准确量刑公正司法
    第四节 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一、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一)建立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
        (二)建立医疗损害保险制度
        (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二、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典型案例
        (一)宁波市医疗责任保险理赔协商机制
        (二)广东省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三、加快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一)强制实行医疗责任保险
        (二)完善现行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第五节 建立健全医疗法规制度,保障医患基本权益
        一、加强医疗法律保障,约束规范医疗行为
        (一)制定统一的《医疗执业法》
        (二)平等公正司法,加强医疗群体的保护
        (三)强化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建立健全患者权利保护法律法规
        (一)厘清患者权利法律法规
        (二)制定《患者权利保护法》
        (三)坚持患者生命健康权利至上原则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全文总结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件

(3)2014-2016年肇庆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1 疫情资料
        1.1.2 人口资料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传染病发病、死亡概况
    2.2 传染病发病、死亡顺位
    2.3 不同传播途径的发病情况
    2.4 传染病流行特征
        2.4.1 时间分布
        2.4.2 地区分布
        2.4.3 人群分布
3 讨论

(4)深圳市HIV/AIDS疫情分布特征与预测模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与全称对照表
第一篇 深圳市HIV/AIDS疫情分布特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艾滋病疫情数据的收集
        2.2 发病趋势分析指标
        2.3 发病趋势预测
        2.4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深圳市HIV/AIDS疫情时间分布特征
        3.2 深圳市HIV/AIDS疫情的人群分布特征
        3.3 深圳市HIV/AIDS疫情的地域分布特征
        3.4 深圳市HIV/AIDS的传播途径
    第四章 讨论
        4.1 艾滋病疫情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4.2 艾滋病疫情的人群分布特征
        4.3 艾滋病疫情的地区分布特征
        4.4 艾滋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4.5 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对策
    第五章 结论
第二篇 深圳市艾滋病流行趋势预测模型比较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艾滋病疫情数据的收集
        2.2 灰色模型(gray model)
        2.3 曲线拟合(curve estimation)
        2.4 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
        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GM(1,1)模型拟合结果
        3.2 曲线拟合结果
        3.3 指数平滑法
        3.4 ARIMA法
        3.5 4种模型预测效果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深圳市艾滋病疫情相关数据的来源及其质量
        4.2 灰色模型
        4.3 曲线拟合
        4.4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4.5 4 种模型预测效果比较
        4. 6艾滋病流行趋势预测的障碍与建议
    第五章 结论
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统计表目录
统计图目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专着

(5)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资料的收集
    二、资料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三、质量控制
结果
    一、深圳市龙岗区市2005-2009年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概况
    二、深圳市龙岗区市2005-2009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特征
    三、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的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稿证明

(6)1985~2004年临桂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2甲乙类传染病构成情况
    2.4 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
    2.5 时间分布
3 讨论

(7)深圳市盐田区1995-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控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2.2 地区分布
    2.3 季节分布
    2.4 年龄、性别分布
    2.5 职业分布
    2.6 户籍情况
    2.7 免疫史
    2.8 暴发疫情的发生情况
3 讨论
    3.1
    3.2 控制策略
        3.2.1 提高麻疹免疫覆盖率
        3.2.2调整免疫程序
        3.2.3加强对入园和新入学的小孩的免疫接种证的查验工作
        3.2.4对新进厂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教育
        3.2.5加强麻疹的监测管理

(9)深圳市传染病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
    1.2 监测对象
    1.3 监测内容
    1.4 监测方法
2 结果
    2.1 暴发疫情监测的基本情况
    2.2 暴发疫情的时间分布
    2.3 暴发疫情的地区和人群分布
3 讨论

四、深圳市盐田区1984—200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政府数据开放的数据清洗框架与应用研究[D]. 郑贵福.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2]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研究[D]. 李宗明. 深圳大学, 2020(11)
  • [3]2014-2016年肇庆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 朱碧柳,麦炜.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8(02)
  • [4]深圳市HIV/AIDS疫情分布特征与预测模型比较[D]. 谢妮. 中南大学, 2011(12)
  • [5]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析[D]. 林鹰. 南方医科大学, 2011(05)
  • [6]1985~2004年临桂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 秦艳. 应用预防医学, 2007(05)
  • [7]深圳市盐田区1995-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控制对策[J]. 吴红宇,黎大林. 实用预防医学, 2007(04)
  • [8]深圳市2005~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监测分析[J]. 谢旭,牟瑾,马汉武,吕秋莹,李媛.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04)
  • [9]深圳市传染病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结果分析[J]. 牟瑾,吕秋莹,马汉武,王昕. 疾病监测, 2006(09)
  • [10]深圳市盐田区1984—200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J]. 吴红宇,黎大林.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4(06)

标签:;  ;  ;  ;  ;  

深圳市盐田区1984—200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