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信号处理器几项关键技术研究

雷达信号处理器几项关键技术研究

一、雷达信号处理机的几个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1](2021)在《六通道相位干涉仪测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各领域高科技的快速崛起、综合国力显着提高,国家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加强国防建设日趋紧迫。无源定位技术在地空防御、电子对抗、军事通讯等领域具有广泛运用,并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研究无源定位技术在空域测向中的应用。其中相位干涉仪测向系统存在着模糊方位角和通道幅相不一致关键性问题,目前高速高精度测向算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课题针对相位干涉仪测向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为了解决相位干涉仪中的角度模糊和多通道幅相不一致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高精度的解模糊测向算法和一种多通道幅相误差校正算法。并依托XX单位“单站无源定位系统”项目中“无源测向”子课题,经专家组论证,得出六通道相位干涉仪测向系统的设计方案。本课题算法先在MATLAB平台进行仿真验证,然后在VIVADO软件和ZYNQ-7045硬件平台实现,完成样机设计并对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本课题主要工作如下:(1)对本课题采用超短基线数字化相位干涉仪的研究方法进行概述。针对其产生的角度模糊问题,将基线长度切割成单位的虚拟基线,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对于解模糊问题具有可行性,从仿真结果得出该算法测向性能和精度更优。(2)研究了相位干涉仪测向系统幅相误差的产生和消除方法。从误差的来源进行详细分析,主要针对各通道间产生的误差进行校准消除。结合本系统特性,并对比其他校正方法,最终本课题采用FFT对消校正法。对该算法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校正算法处理结果满足工作指标要求。(3)本系统软硬件设计部分。系统软件设计包括系统配置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以太网通讯模块、通道校正模块及测向模块等,在FPGA硬件平台使用Verilog语言进行设计。系统硬件设计包括天线阵列、接收通道及接收机,从各个模块调试结果得出该测向系统的可行性。将各个模块进行接线和电装,最终对整个测向系统各项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张硕[2](2021)在《毫米波雷达超分辨方法研究与硬件实现》文中指出毫米波雷达超分辨成像基于扫描雷达体制,利用超分辨算法来提高实波束图像在方位向的分辨率。其能够在复杂的环境和恶劣的天气工作,尤其是能够克服传统体制雷达的盲区,完成对正前方区域的成像,在物资空投、飞机自主着陆、对地精准打击、自动避障等军用和民用的众多领域有着迫切的需求。本文从超分辨成像卷积反演固有的病态性入手,针对现有扫描雷达回波数据量大、成像算法运算复杂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频域自相关迭代超分辨算法,设计出3U VPX架构的信号处理机,完成算法移植,搭建起系统平台,进行外场实验验证,完成了超分辨实时处理,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针对传统逆滤波方法存在的固有病态性,采用一种频率自相关迭代的方法进行解卷积,获得目标分布,实现方位向的超分辨,并利用自相关矩阵的Toeplitz结构特性,利用Levinson Durbin迭代代替矩阵求逆,降低运算复杂度。(2)针对毫米波雷达回波数据量大和超分辨成像实时性要求高的问题,分析超分辨成像算法的运算量,设计出3U VPX架构的超分辨信号处理机,完成芯片选型与板卡设计。通过设置流水线结构和乒乓操作,将超分辨迭代模块划分为15级流水线,最大限度发挥FPGA处理器的并行优势,提高了运算速率。(3)搭建起超分辨处理整机系统,对ADC采集、DDR3、SRIO等主要接口模块和各算法模块进行测试,并开展外场实验,验证成像系统超分辨性能与实时性。

李俭朴[3](2020)在《宽带极化雷达目标检测算法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宽带极化体制雷达有机地将高分辨成像技术和极化测量技术结合,可以更精细化地刻画目标特性,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宽带极化雷达目标检测为研究背景,研究了宽带高分辨雷达体制下距离扩展目标的恒虚警检测方法并采用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同时利用极化信息提取合适的特征进行目标检测,并采用Zynq Ultra Scale+MPSoC系列芯片对信号处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本文首先研究了窄带低分辨雷达体制下四种基本的目标恒虚警检测方法,分析了它们在均匀瑞利杂波背景下的检测性能;然后研究了宽带高分辨雷达体制下杂波分布模型并模拟了相关瑞利杂波,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种宽带雷达目标恒虚警检测方法——能量积累检测、二进制积累检测和基于顺序统计量的多通道检测,重点推导了瑞利杂波背景下基于顺序统计量的多通道检测方中法虚警概率与门限因子的关系式,分别采用蒙特卡洛实验和实测数据比较了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验证了基于顺序统计量的多通道检测方法性能的优越性。极化信息可以在高分辨的基础上更加精细化地描述目标特性。本文首先研究了电磁波极化状态的表征方法,介绍了用于描述目标极化特性的极化散射矩阵、极化协方差矩阵和极化相干矩阵以及极化分解理论。基于宽带双圆极化高分辨目标检测的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特征的高分辨一维距离像目标检测方案,采用非相干分解方法提取了极化度、偶次散射分量和奇次散射分量三种特征形成三维特征空间,在训练阶段采用快速凸包学习算法对纯杂波数据样本进行训练得到判决区域,进而实现目标的检测,并且采用实测数据对检测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本文采用Zynq Ultra Scale+MPSoC系列中的ZU9EG芯片作为主控芯片进行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在介绍了芯片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信号处理机单核心架构相较于主流架构的优缺点并且介绍了本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平台。接下来一方面设计了宽带步进频率体制下的信号处理流程,对信号处理任务进行了合理地划分;另一方面研究了基于ZU9EG的软件系统开发流程和搭建过程中涉及到的通信接口,设计出了具体的软件系统并详细介绍了启动引导方法。最后构建了半实物仿真测试系统,实现对信号处理机整体流程的测试和功能验证,并且分析了PS端的资源占用情况和实时性。

卫南[4](2020)在《对反舰雷达导引头的干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大型水面舰艇速度慢、雷达发射截面积大,反舰导弹的威胁也越来越突出。舰船一方面通过隐身设计降低导引头雷达回波,另一方面,采用电子干扰设备对反舰导弹导引头进行压制或诱骗,这也成为海战场环境下电子对抗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针对舰载有源干扰与舷外有源干扰对反舰导弹的干扰效果进行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对反舰导弹导引头雷达的系统构成进行分析和仿真研究;第二,对舰载有源干扰信号的原理和产生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干扰信号注入雷达仿真系统中,分析各种干扰的干扰效果;第三,对舷外有源干扰信号的原理和产生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干扰信号注入雷达仿真系统中,分析各种干扰的干扰效果。具体工作如下:一、对反舰导弹导引头雷达的工作模式与系统构成进行分析,对雷达天线、发射信号生成、回波信号模拟、接收机,特别是信号处理机中脉冲压缩、动目标检测、动目标显示、恒虚警检测,和数据处理机中航迹起始、航迹滤波、航迹关联、航迹终结部分进行分析,并建立对应的仿真模型,构建出一套反舰导弹导引头雷达仿真系统。二、对舰载有源干扰进行研究分析,并建立对应每种干扰信号的仿真模型,其中包括噪声调幅信号、噪声调频信号、噪声调相信号等压制式干扰信号,以及距离拖引干扰信号、灵巧噪声干扰信号、多假目标干扰信号、密集假目标干扰等欺骗式干扰信号,并将产生的干扰信号注入雷达仿真系统中,对比注入不同干扰信号的情况下导引头雷达的仿真结果,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三、对舷外有源干扰进行研究分析,并建立对应每种干扰信号的仿真模型,其中包括舷外有源干扰与舷外压制式干扰。针对舷外有源干扰,对干扰信号的产生与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并建立对应的干扰模型,注入雷达系统中观察导引头雷达仿真结果与导弹运行轨迹仿真结果;针对舷外压制式干扰,通过改变干扰机的相关参数,研究分析在不同位置关系下,以及采用不同干扰信号参数情况下,导引头雷达对目标舰船的有效探测距离,并分析不同情况下舷外压制式干扰信号对导引头雷达的烧穿距离的影响。

郭培根[5](2020)在《以可靠性为优化目标的雷达装备维修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武器装备的不断升级,其维修保障方法也不断改进。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用以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工作、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也是发达国家军队及工业部门指定军用装备和设备预防性维修的首选方法。本文以某型车载火控雷达为研究对象,基于可靠性分析,研究雷达部件故障率和故障间隔期,制定其维修策略实施维修任务,对于缩短雷达信号处理机维修时间,提高其可靠性,减少维修费用,安全运行并执行任务有着重大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雷达维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的雷达维修策略,分析RCM(以可靠行为中心的维修)实施过程,并将搜索雷达信号处理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简化RCM分析和雷达手册,进行搜索雷达功能重要部件的确定,实现搜索雷达功能重要部件的确定。(2)针对确定的搜索雷达功能重要部件,需要研究其故障发展规律,应用二元威布尔预测模型和灰色理论预测模型,实现对功能重要部件的故障率预测,为雷达维修奠定基础。(3)针对搜索雷达功能重要部件,需要确定其故障间隔期,分析现有故障间隔期预测模型,应用灰色理论预测模型和灰色马尔可夫组合预测模型,实现了对搜索雷达功能重要部件的预防性维修周期预测。(4)针对上述实现的故障率预测模型和故障间隔期预测模型,设计雷达健康管理系统,对雷达故障率和故障间隔期模块进行演示。论文基于可靠性,建立了雷达故障率模型和预防性维修周期模型,设计雷达健康管理系统,为制定雷达维修决策、实施维修任务提供支持,并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张佳星[6](2020)在《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战场的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雷达导引头独立作战面临的挑战也就越来越多,例如单个导引头抗干扰能力差、探测威力弱等。所以为了适应未来现代信息化战场,目前导弹正朝着协同化、体系化、一体化的趋势发展,即实现多个导弹协同作战方式攻击目标。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多个导引头构成分布式相参合成系统,将分布式相参合成技术应用到导引头上,可以在不增大弹载规模的条件下,将回波SNR提高N~N3(N表示导引头个数)倍,同时多弹协同作战可以提高导引头自身的安全性以及抗干扰和抗摧毁能力。本文围绕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相关内容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内容概括如下:1.以两个导引头作为分布式相参合成系统,设计了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试验参数,并仿真分析了弹载雷达工作在接收相参模式(MISO、MIMO)和全相参模式下的信号处理结果和运算量统计。为了验证弹载雷达工作在接收相参模式下的SNR增益结果,设计了应用于内场调试的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内场线馈试验方案和应用于微波暗室测试的内场空馈试验方案。其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回波产生阶段、参数配置阶段、回波加载阶段和接收相参工作阶段共四个阶段。2.针对设计的试验方案,对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做了任务划分。在线馈模式下,该信号处理系统由相参合成信号处理机和上位机组成,其中信号处理机由四个模块构成:DA信号产生模块、AD信号采集预处理模块、FPGA+DSP信号处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分别对应四块板卡:多通道高速DA信号产生板、多通道高速AD信号采集板、高性能FPGA+DSP信号处理板和高传输带宽数据传输板,分别详细介绍了各个板卡的硬件结构和功能。3.针对AD信号采集预处理模块信号预处理算法的逻辑实现做了详细的介绍。主要包括:AD信号采集预处理模块时钟域划分,多通道数字信号分离算法、数据缓存模块以及脉冲压缩算法的原理以及仿真调试结果。4.针对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任务划分,FPGA+DSP信号处理板作为控制中心,完成上位机协议的解析和转发以及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时序控制,所以论文详细介绍了FPGA+DSP信号处理板协议解析转发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以及相参合成信号处理机在参数配置阶段、数据加载阶段和接收相参工作阶段时序控制逻辑的设计与实现。

赵梦倩[7](2020)在《地面监视雷达数据处理与显控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现代战争朝着信息战的方向发展,实时准确地获取战场情报是现代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地面监视雷达具有方便携带、实时监测、监视范围广、探测距离远、定位精度高、全天候工作等优点,因此地面监视雷达在边境等区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雷达数据处理与航迹显示是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来对从雷达信号处理机获取的原始点迹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的结果显示在上位机界面上。论文主要研究了地面监视雷达数据处理与显示控制技术。首先,本文介绍了地面监视雷达数据处理的背景及相关理论研究,并分析比较了航迹滤波的几种常用算法的优缺点,结合应用背景、工程实现难度等选取了α-β滤波;其次,介绍了地面监视雷达系统的组成,并分析了地面监视雷达数据处理子系统的功能需求,根据需求,给出了基于上位机的雷达数据处理与显控软件的设计方案;再次,根据设计方案,完成了地面监视雷达数据处理与显控软件的具体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通信、数据处理、显示控制、数据存储等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最后在实测中验证雷达数据处理的效果和显示控制功能的正确性。实测结果表明,地面监视雷达数据处理与显控软件能够准确地对目标进行跟踪并显示,符合设计要求。

陈威亨[8](2020)在《跳频与自频调信号处理机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雷达工业的发展,雷达发射机种类越来越多,磁控管发射机便是其中一种。虽然它具有输出功率大、效率高、尺寸小、工作电压低、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但是也有着很严重的不足之处,即频率稳定度和相位稳定度差,倘若不做处理,会对后端的信号处理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雷达磁控管发射机频率稳定度差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采用了一种基于相位推算法的高精度瞬时测频方法。此外,还对如何快速实现磁控管发射机的跳频功能做了一定的研究,最后综合这两点的研究,设计并研制了一款跳频自频调信号处理机。它采用射频直接采样的方式,直接采样射频信号,然后采用数字瞬时测频方法,实现磁控管发射机频率的精确测量,并驱动电机在跟踪状态下实施实时精确跟踪。同时采用低功耗瞬间掉电数据恢复电路,通过异常断电数据保存的方法,实现系统参数恢复。该设计采用FPGA硬件结构,能较好的承担复杂时序的设计以及信号处理算法任务。系统应用于整机雷达,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际测试。试验证明了该跳频自频调信号处理机能够针对磁控管发射机频率稳定度差的现象,有效解决频率稳定度差的问题,同时还提供高精度的数字式瞬时测频功能以及快速准确的跳频功能。系统在40d B信噪比下测频误差均小于5KHz,跳频最大时间不超过2秒钟。最后在各种复杂的环境试验下,验证了该信号处理机的稳定性,说明本文研究的内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实用性。

封丰[9](2020)在《基于弹载平台的大斜视SAR成像算法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合成孔径雷达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其运用到弹载导引头则可以利用其高分辨率成像进行目标地貌图像匹配以提高打击精度,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因此,弹载SAR的成像理论和技术也成为了国内外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从弹载导引头的角度看,由于其工作模式通常要求前侧视高精度成像,且导弹受气流影响,在空中飞行过程中飞行轨迹变化较大且随机,为此对弹载SAR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同时,由于弹载SAR的实时性要求,也需要寻求高效的算法与信号处理实现方式。本文就从大斜视成像算法和基于惯导数据的导弹运动补偿的角度对弹载SAR成像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设计了一款信号处理机。通过研究CS类和εK类算法的原理,并仿真和比较了各算法对不同斜视角目标的成像结果,无论从运算效率或成像精度方面,εK成像算法都比其他算法更适用于大斜视弹载SAR系统。通过研究和分析导弹实际飞行过程中的运动模型,给出了对视线方向和航线方向的运动误差分别校正其带来的相位变化的补偿算法,并针对不同斜视角情况研究了补偿算法的改进。设计了结合实时运动补偿方法的εK成像算法,并给出了不同斜视角下的运动补偿仿真,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简便性。最后设计了基于TMS320C6678 DSP的弹载SAR成像信号处理机,该设计采用FPGA+DSP的硬件结构,能较好的承担复杂时序的设计以及信号处理算法任务。本文介绍了信号处理机的软件架构和系统指标,同时给出了在DSP上实现上述算法的算法设计,最终通过软件仿真结果验证了DSP处理算法的性能。

户盼鹤[10](2019)在《多径传播条件下的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技术研究一直是雷达目标探测领域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课题。近些年来,在越来越重视复杂电磁环境和有效实施武器系统隐蔽攻防的趋势下,利用外辐射源工作的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系统具有造价低廉、隐蔽探测、抗电磁干扰以及反隐身等优点,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热潮。相对于传统调频广播、电视、导航卫星等外辐射源,以雷达为外辐射源具有更远的探测距离、更高的分辨率等特点,而以捷变频相控阵雷达为外辐射源开展非合作目标探测技术研究则更具代表性和挑战性,对于提高非合作目标探测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捷变频相控阵雷达开展非合作目标探测既能丰富可利用的外辐射源种类,又能充分利用先进体制雷达带来的诸多优势。然而,非合作的工作方式受制于外辐射源特性,因此在信号处理中也会面临新的技术难题。一方面,利用的外辐射源是捷变频相控阵体制雷达,捷变频技术会破坏脉冲回波之间的相位一致性,相控阵天线技术会导致系统收发天线的空间同步困难。另一方面,利用的外辐射源工作在低频段,多径传播效应非常严重,目标回波中期望信号与多径信号强相关、甚至完全相干,并且在空间上夹角很小,很容易入射到同一个波束宽度内。此外,来自外辐射源的直达波经过反射、绕射也可能被参考天线同时截获,其能量较强且波达方向很有可能与目标回波信号同向。基于上述问题分析,本文紧密围绕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样机系统研制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基于捷变频相控阵雷达外辐射源的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关键技术研究,用于解决工程应用中多径传播条件下直达波多分量参数估计、空间相邻信号波达方向估计以及非合作目标检测定位工程化实现等问题。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能有效弥补复杂电磁环境中常规雷达目标探测上的不足,为主被动一体化空天态势感知提供有力的技术补充,对于推动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技术的工程化、实用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本文具体工作内容概括如下:第二章对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理论和问题进行阐述分析。首先在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系统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推导双基地雷达距离方程以及双基地威力覆盖范围对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性能进行分析;然后给出了非合作目标无源定位原理,并对双基地距离和误差、目标视角误差对非合作目标定位的精度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对外辐射源特性和多径传播特性进行分析,明确了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中的主要问题,为后序章节开展多径传播条件下的直达波参数估计算法、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研究以及非合作目标检测定位工程化实现研究提供了解决思路和理论基础。第三章针对多径传播条件下的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系统直达波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了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域稀疏重构的直达波参数估计方法,用于解决多径传播条件下多径分量导致的直达波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了最近邻域卡尔曼滤波的直达波参数估计算法,用于解决复杂电磁环境中不仅包含多径分量,而且还存在多个外辐射源信号的直达波参数估计问题。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第四章针对多径传播条件下的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系统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问题,提出了基于空间差分迭代自适应的DOA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不相关信号和相干信号的特征值模性质将不相关信号从相干信号里区分出来,同时进行DOA估计。然后,利用空间差分技术消除阵列协方差矩阵中不相关信号的贡献。最后,利用迭代自适应算法(Iterative adaptive Algorithm,IAA)对重构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处理以完成相干信号DOA估计。该算法充分结合空间差分技术和IAA算法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它们的缺点。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超分辨DOA估计性能,且在信噪比低、样本快拍有限的条件下依然取得良好的信号分辨效果。第五章首先介绍了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样机系统的总体架构,主要包括直达波处理分系统和目标回波处理分系统及工程化平台。然后,提出了一种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信号处理方案。该方案利用同时形成的多个波束覆盖观测区域实现空间同步、利用直达波参数估计实现时频同步。接着,根据目标检测与噪声检测的统计特性差异利用基于概率统计直方图方法将不同距离-方位单元内的微弱目标回波检测出来,并以此为先验信息在双基地距离-慢时间回波平面进行动目标检测。通过比幅测向或DOA估计进一步完成目标的角度测量,并利用双基地距离和-角度定位方法实现非合作目标定位。最后,基于样机系统开展的非合作目标探测实验验证了该信号处理方案在非合作目标检测与定位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雷达信号处理机的几个关键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雷达信号处理机的几个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六通道相位干涉仪测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无线电测向系统及测向体制
    2.1 无线电测向系统
        2.1.1 无线电测向系统组成
        2.1.2 无线电测向系统分类
    2.2 振幅法测向体制
        2.2.1 波束搜索法测向
        2.2.2 多波束测向
    2.3 相位法测向体制
        2.3.1 数字式相位干涉仪测向
        2.3.2 线性相位多模圆阵测向
    2.4 其他测向体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化相位干涉仪测向算法研究
    3.1 相位干涉仪阵列天线模型
    3.2 无角度模糊条件证明和模糊数推导
    3.3 非均匀直线阵列模型的解模糊算法
        3.3.1 逐级解模糊算法
        3.3.2 相位方差解模糊算法
        3.3.3 超短基线相位干涉仪解模糊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通道幅相误差校正算法研究
    4.1 误差来源
        4.1.1 阵列误差
        4.1.2 接收通道幅相误差
        4.1.3 其他误差
    4.2 误差信号模型建立
    4.3 幅相误差校正方法
        4.3.1 常见方法
        4.3.2 FFT对消校正算法
    4.4 通道幅相误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接收机软件设计
        5.1.1 接收机软件组成
        5.1.2 系统配置及数据采集模块
        5.1.3 ZYNQ-7045 ARM与 FPGA通信模块
        5.1.4 以太网UDP通信模块
        5.1.5 通道校正模块
        5.1.6 方位角测量模块
    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5.2.1 功能设计
        5.2.2 软件设计原则
        5.2.3 软件开发环境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硬件设计及调试
    6.1 硬件系统概述
        6.1.1 硬件系统结构
        6.1.2 器件选型
    6.2 六通道数字接收机
        6.2.1 接收前端设计
        6.2.3 宽带数字化接收机模块
    6.3 系统调试
        6.3.1 适应信号类型
        6.3.2 作用距离
        6.3.3 测向精度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毫米波雷达超分辨方法研究与硬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结构内容安排
第二章 毫米波雷达超分辨成像方法研究
    2.1 成像模型与距离历史
        2.1.1 前视成像几何模型
        2.1.2 距离历史推导
    2.2 毫米波雷达回波模型建立与预处理
        2.2.1 毫米波雷达回波信号模型
        2.2.2 回波信号预处理
    2.3 毫米波雷达方位向超分辨方法研究
        2.3.1 方位向回波卷积模型建立
        2.3.2 方位向超分辨算法研究与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分辨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超分辨信号处理机需求分析
    3.2 信号处理机硬件架构设计
        3.2.1 VPX背板设计
        3.2.2 数据采集板卡设计
        3.2.3 信号处理板卡设计
    3.3 成像算法模块硬件实现
        3.3.1 数字下变频模块实现
        3.3.2 脉冲压缩与距离走动校正实现
        3.3.3 方位向超分辨实现
    3.4 成像算法实时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毫米波雷达成像系统调试与验证
    4.1 硬件接口调试
        4.1.1 ADC采集
        4.1.2 DDR3 存储
        4.1.3 SRIO通信
    4.2 算法模块调试
    4.3 外场试验设计与功能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宽带极化雷达目标检测算法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与安排
第二章 宽带雷达目标恒虚警检测方法
    2.1 引言
    2.2 窄带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2.2.1 单元平均恒虚警检测方法
        2.2.2 其他几种恒虚警检测方法
        2.2.3 性能分析与比较
    2.3 宽带雷达目标恒虚警检测方法
        2.3.1 杂波分布模型及模拟
        2.3.2 典型宽带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2.3.3 基于顺序统计量的多通道检测方法
        2.3.4 实验与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宽带极化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3.1 引言
    3.2 雷达极化理论及表征方法
        3.2.1 电磁波极化状态及表征
        3.2.2 目标极化特性及表征
        3.2.3 散射机理与极化分解
    3.3 基于极化特征的HRRP目标检测方法
        3.3.1 极化特征提取
        3.3.2 基于极化特征的HRRP目标检测方法
        3.3.3 实验与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Zynq Ultra Scale+ MPSoC的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芯片及硬件平台介绍
        4.2.1 处理器系统(PS)与可编程逻辑(PL)
        4.2.2 硬件架构介绍
    4.3 基于ZU9EG的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4.3.1 系统工作流程及任务划分
        4.3.2 软件系统的构建与开发
        4.3.3 DMA通信
        4.3.4 中断系统及软件流程
        4.3.5 启动引导
    4.4 信号处理系统测试及验证
        4.4.1 系统组成
        4.4.2 系统测试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对反舰雷达导引头的干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反舰导弹导引头雷达建模仿真
    2.1 导引头雷达仿真方案设计
        2.1.1 导引头雷达工作模式分析
        2.1.2 导引头雷达系统架构分析
        2.1.3 导引头雷达导引方式分析
    2.2 导引头天线特性分析
        2.2.1 天线方向图
        2.2.2 和差波束测角法
    2.3 导引头发射信号建模
        2.3.1 线性调频信号
        2.3.2 发射信号产生
    2.4 导引头接收信号建模
        2.4.1 回波信号生成
        2.4.2 海杂波信号
    2.5 导引头接收机分析
        2.5.1 接收机噪声
        2.5.2 接收机门限
        2.5.3 接收机放大器
    2.6 导引头信号处理机分析
        2.6.1 脉冲压缩
        2.6.2 动目标显示
        2.6.3 动目标检测
        2.6.4 恒虚警检测
        2.6.5 目标测量
    2.7 导引头数据处理机分析
        2.7.1 数据关联
        2.7.2 航迹起始
        2.7.3 航迹滤波
        2.7.4 航迹终结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舰载有源干扰仿真与干扰效果研究
    3.1 舰载有源干扰概述
    3.2 压制式干扰
        3.2.1 噪声调幅干扰
        3.2.2 噪声调频干扰
        3.2.3 噪声调相干扰
    3.3 压制式干扰效果仿真研究
    3.4 欺骗式干扰
        3.4.1 波门拖引干扰
        3.4.2 灵巧噪声干扰
        3.4.3 多假目标干扰
        3.4.4 密集假目标干扰
    3.5 欺骗式干扰效果仿真研究
        3.5.1 波门拖引干扰
        3.5.2 灵巧噪声干扰
        3.5.3 多假目标干扰
        3.5.4 密集假目标干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舷外有源干扰仿真与干扰效果研究
    4.1 舷外有源干扰
    4.2 舷外有源干扰效果仿真研究
    4.3 舷外压制式干扰
    4.4 舷外压制式干扰效果仿真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以可靠性为优化目标的雷达装备维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可靠性维修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RCM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某型雷达RCM过程分析
    2.1 可靠性指标和故障发展类型
    2.2 RCM理论原理及其分析过程
    2.3 某型雷达主要故障原因分析
    2.4 某型雷达功能重要部件分析
    2.5 某型雷达信号处理机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2.6 某型搜索雷达信号处理机RCM逻辑决断过程
    2.7 本章总结
第三章 某型雷达系统功能重要部件故障率模型
    3.1 常见故障分布模型及某型雷达主要故障原因分析
    3.2 威布尔模型的搜索雷达信号处理机故障率预测
        3.2.1 威布尔分布参数估计方法
        3.2.2 威布尔分布在搜索雷达信号处理机的应用
    3.3 灰色理论模型的雷达信号处理机故障率预测
        3.3.1 灰色理论概念及其模型
        3.3.2 灰色模型在搜索雷达信号处理机上的应用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某型雷达信号处理机预防性维修周期模型
    4.1 预防性维修模型介绍
    4.2 某型雷达预防性维修周期模型的选择
    4.3 灰色马尔可夫故障间隔期预测模型
        4.3.1 灰色马尔可夫故障间隔期预测模型
        4.3.2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在信号处理机上的应用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某型雷达PHM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需求分析
    5.2 系统设计
        5.2.1 系统架构
        5.2.2 系统功能模块
        5.2.3 数据信息
    5.3 系统开发与实现
        5.3.1 开发环境与技术
        5.3.2 故障预测模块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试验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基本概念
        2.2.1 接收相参模式和全相参模式简介
        2.2.2 接收相参模式和全相参模式信噪比提升
    2.3 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试验参数设计
    2.4 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试验方案
        2.4.1 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内场线馈试验方案
        2.4.2 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内场空馈试验方案
    2.5 信号处理流程及运算量分析
        2.5.1 信号处理流程
        2.5.2 运算量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介绍
    3.1 引言
    3.2 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信号处理系统构成
    3.3 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信号处理分系统介绍
        3.3.1 DA信号产生模块
        3.3.2 AD信号采集预处理模块
        3.3.3 FPGA+DSP信号处理模块
        3.3.4 数据传输模块
        3.3.5 上位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信号预处理模块逻辑实现
    4.1 引言
    4.2 雷达信号采集预处理模块FPGA逻辑实现总体设计
        4.2.1 FPGA设计原则
        4.2.2 FPGA时钟域划分
        4.2.3 雷达信号采集预处理模块逻辑实现方案
    4.3 多通道数字信号分离算法
        4.3.1 多通道数字信号分离算法原理
        4.3.2 多通道数字信号分离逻辑实现
        4.3.3 调试结果
    4.4 数据缓存模块
        4.4.1 数据缓存模块工作原理
        4.4.2 调试结果
    4.5 脉冲压缩算法
        4.5.1 脉冲压缩原理
        4.5.2 脉冲压缩逻辑实现
        4.5.3 调试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系统控制逻辑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2 协议解析模块设计
        5.2.1 协议内容
        5.2.2 协议解析流程设计
        5.2.3 协议解析模块逻辑实现及调试结果
    5.3 接收相参工作模式控制逻辑设计
        5.3.1 工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5.3.2 参数配置阶段控制逻辑设计
        5.3.3 数据加载阶段控制逻辑设计
        5.3.4 接收相参工作阶段控制逻辑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内容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地面监视雷达数据处理与显控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地面监视雷达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雷达数据处理与显控技术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地面监视雷达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1.2.2 国内外地面监视雷达的发展特点
        1.2.3 雷达数据处理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雷达数据处理基本原理
    2.1 雷达数据处理流程
    2.2 目标运动模型
        2.2.1 匀速模型
        2.2.2 匀加速模型
        2.2.3 Singer模型
    2.3 点迹预处理
        2.3.1 和差测角
        2.3.2 点迹凝聚
    2.4 航迹起始
    2.5 航迹关联
        2.5.1 航迹滤波预测
        2.5.2 建立关联波门
        2.5.3 航迹关联算法
    2.6 航迹终止
    2.7 本章小结
3 地面监视雷达系统方案
    3.1 地面监视雷达系统组成
    3.2 雷达数据处理子系统需求分析
    3.3 雷达数据处理子系统方案设计
        3.3.1 基于上位机的雷达数据处理方案设计
        3.3.2 显控模块方案设计
        3.3.3 数据存储模块方案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总体设计
        4.1.1 软件总体框架
        4.1.2 数据结构设计
        4.1.3 多线程与队列
    4.2 接口通信模块
    4.3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 点迹预处理
        4.3.2 航迹处理
    4.4 显控模块设计与实现
        4.4.1 状态显示与系统控制界面设计
        4.4.2 目标航迹显示界面设计
    4.5 数据存储的设计与实现
        4.5.1 数据库存储
        4.5.2 文本文档存储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调试
    5.1 串口通信调试
    5.2 数据处理模块调试
        5.2.1 数据过滤
        5.2.2 点迹凝聚
        5.2.3 航迹关联
        5.2.4 和差测角
        5.2.5 距离角度修正
        5.2.6 航迹滤波
    5.3 显控模块调试
    5.4 数据存储验证
        5.4.1 数据库存储
        5.4.2 文本文档存储
    5.5 精度测试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跳频与自频调信号处理机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2 跳频自频调的研究
    2.1 跳频自频调系统设计
        2.1.1 系统方案
        2.1.2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1.3 系统时序设计
        2.1.4 系统工作流程
    2.2 瞬时测频理论及其研究
        2.2.1 射频采样
        2.2.2 数字下变频
        2.2.3 功率检波
        2.2.4 鉴相测频算法
        2.2.5 Cordic算法
        2.2.6 中值滤波算法
        2.2.7 均值滤波算法
    2.3 跳频自频调研究方案论证
        2.3.1 测频误差分析
        2.3.2 测频精度分析
        2.3.3 测频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2.3.4 跳频自频调方案论证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FPGA的跳频自频调信号处理机的研制
    3.1 软件框架
    3.2 信号处理机硬件平台
    3.3 硬件选型
        3.3.1 FPGA芯片选型
        3.3.2 带通滤波器选型
        3.3.3 ADC芯片选型
        3.3.4 FLASH选型
        3.3.5 电机驱动模块选型
    3.4 硬件调试
        3.4.1 ADC芯片调试
        3.4.2 驱动电机调试
        3.4.3 88E1111 的调试
    3.5 信号处理关键技术在FPGA上的实现
        3.5.1 数字信号下变频
        3.5.2 相位差分
        3.5.3 积累平均
        3.5.4 相位求取
        3.5.5 一键初始化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测试与实验
    4.1 瞬时测频实验结果以及优化
        4.1.1 实验结果
        4.1.2 改进和优化
    4.2 系统实验
        4.2.1 系统测试内容
        4.2.2 系统环境实验
        4.2.3 系统功能实验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弹载平台的大斜视SAR成像算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关键技术研究
        1.2.1 弹载SAR的发展
        1.2.2 弹载SAR成像技术研究动态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2 合成孔径雷达理论研究
    2.1 SAR成像算法基本概念
        2.1.1 弹载SAR的几何模型与回波信号
        2.1.2 二维分辨率
        2.1.3 距离徙动
        2.1.4 SAR成像算法思路与算法选择
    2.2 CS成像算法原理
        2.2.1 CS算法原理
        2.2.2 ECS算法原理
        2.2.3 结合时域去走动的ECS算法原理
    2.3 wK成像算法原理
        2.3.1 wK算法原理
        2.3.2 改进wK(EOK)算法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弹载SAR成像算法仿真与分析
    3.1 图像边缘混叠现象分析
        3.1.1 边缘混叠原因
        3.1.2 距离向和方位向补零准则
        3.1.3 匹配滤波器弃置区
    3.2 CS类成像算法仿真
        3.2.1 ECS算法仿真
        3.2.2 时域去走动ECS算法仿真
    3.3 wK类成像算法仿真
        3.3.1 wK算法仿真
        3.3.2 EOK算法仿真
    3.4 算法分析
        3.4.1 算法适用场景分析
        3.4.2 算法运算效率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弹载SAR运动误差分析及补偿算法研究
    4.1 正侧视情况下的运动补偿
        4.1.1 正侧视运动误差模型与分析
        4.1.2 沿视线方向运动补偿原理
        4.1.3 沿航线方向运动补偿原理
        4.1.4 结合w K算法的正侧视运动补偿仿真
    4.2 斜视情况下的运动补偿
        4.2.1 斜视运动误差模型与分析
        4.2.2 小斜视情况下运动补偿原理及仿真
        4.2.3 大斜视情况下运动补偿原理及仿真
    4.3 主瓣展宽分析
        4.3.1 斜视角为20°时加窗的展宽效果
        4.3.2 加速度为10m/s2 不同斜视角情况下的补偿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C6678DSP的 SAR成像信号处理机的实现
    5.1 信号处理机系统指标
        5.1.1 系统指标
        5.1.2 指标论证
    5.2 信号处理机系统工作方案
        5.2.1 信号处理机硬件平台简介
        5.2.2 信号处理软件模块
        5.2.3 系统工作流程
    5.3 SAR算法关键技术在DSP上的实现
        5.3.1 DSP程序设计
        5.3.2 DSP程序成像结果
        5.3.3 DSP程序运行效率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多径传播条件下的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和缩略词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系统研究发展概况
        1.2.1 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系统研究的早期历史
        1.2.2 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系统研究的的中兴期
        1.2.3 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系统研究的新起点
    1.3 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关键技术
        1.3.1 系统同步技术
        1.3.2 微弱目标检测技术
        1.3.3 非合作目标定位技术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理论与问题分析
    2.1 引言
    2.2 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性能分析
        2.2.1 系统基本结构
        2.2.2 探测性能分析
    2.3 非合作目标定位原理分析
        2.3.1 目标定位原理
        2.3.2 定位精度分析
    2.4 外辐射源特性及主要问题分析
        2.4.1 外辐射源特性分析
        2.4.2 主要问题分析
    2.5 多径传播特性及主要问题分析
        2.5.1 多径传播特性
        2.5.2 主要问题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径传播条件下的直达波参数估计算法
    3.1 引言
    3.2 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域稀疏重构的直达波参数估计算法
        3.2.1 信号模型
        3.2.2 FrFT算法基础
        3.2.3 提出算法原理
        3.2.4 仿真实验分析
    3.3 基于最近邻域卡尔曼滤波的直达波参数估计算法
        3.3.1 信号模型
        3.3.2 STFT算法基础
        3.3.3 提出算法原理
        3.3.4 仿真实验分析
        3.3.5 实测数据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径传播条件下的波达方向估计算法
    4.1 引言
    4.2 多径传播条件下的波达方向估计信号模型
    4.3 IAA算法基础
    4.4 基于空间差分迭代自适应的波达方向估计算法
        4.4.1 不相关信号DOA估计
        4.4.2 空间差分处理
        4.4.3 协方差矩阵重构
        4.4.4 相干信号DOA估计
    4.5 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技术工程化实现
    5.1 引言
    5.2 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样机系统架构
    5.3 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信号处理方案
        5.3.1 空间和时频同步方法
        5.3.2 基于概率统计直方图的弱目标检测方法
        5.3.3 非合作目标定位方法
        5.3.4 信号处理流程及主要步骤
    5.4 外场实验与结果分析
        5.4.1 外场实验
        5.4.2 直达波参数结果分析
        5.4.3 目标检测结果分析
        5.4.4 目标定位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
    6.2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雷达信号处理机的几个关键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六通道相位干涉仪测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实现[D]. 李俊.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2]毫米波雷达超分辨方法研究与硬件实现[D]. 张硕.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宽带极化雷达目标检测算法研究与开发[D]. 李俭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对反舰雷达导引头的干扰技术研究[D]. 卫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以可靠性为优化目标的雷达装备维修方法研究[D]. 郭培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
  • [6]弹载分布式相参合成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佳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地面监视雷达数据处理与显控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赵梦倩.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8]跳频与自频调信号处理机的研制[D]. 陈威亨.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9]基于弹载平台的大斜视SAR成像算法研究与实现[D]. 封丰.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10]多径传播条件下的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关键技术研究[D]. 户盼鹤.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雷达信号处理器几项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