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群环原子性的一个充要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刘灿由[1](2013)在《电子海图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海图云服务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应用,旨在实现全球电子海图大数据的高效管理,提供个性化、弹性化的高可用性服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已有云平台基础上,立足大规模电子海图网络服务的特点,对电子海图云服务的框架结构、技术方法、数据模型、存储策略、索引机制以及可视化方案等关键技术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提出了电子海图云服务的概念,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核心。通过对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特点的分析,指出地理信息软件产品不再享受硬件提升所带来的免费性能提升,GIS的设计需要一个新的思维模式;通过对电子海图服务发展的背景分析,尤其是对国际电子海图标准的变化分析,指出一个新的海洋地理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电子海图服务需要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在对云服务相关概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GIS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研究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2.创建了基于SC2012+L2H的MGCS模型架构。在详细比较当前云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指出了SC2012+L2H技术平台的优势,提炼出了电子海图云服务技术支撑的两个关键问题:框架构建问题与应用实现问题。创建了MGCS模型的云平台架构,分析了架构中的硬件虚拟化与应用虚拟化的核心技术以及服务模板管理与资源动态扩缩的关键机制;研究了云计算环境下的面向服务技术,着重分析了云服务中L2H的编程模式以及DSC存储结构的数据查询、集合创建及相关算法接口。3.设计了云环境下的海图集合论数据模型。根据云计算环境的特征要求,通过对海图要素概念与结构的定义,实现各种复杂海洋地理现象的拆分与组合,设计了一种具有共性的要素结构,用这种要素结构的组合构成海图集合,以表达所有海图内容;通过对海图集合元素属性关系与空间关系的逻辑分析,提出了海图集合论,指出海图集合数据模型是基于笛卡尔积映射的属性模型与点集拓扑映射的空间模型的有机结合。在此理论基础上,对IHO S-57标准中的组合要素与聚合要素进行重定义,确定了海图属性集合具有187种关系模式;分析了海图空间集合的模式结构,给出了点线面及几何聚集的集合定义、约束以及操作算子的形式化表示方法,以适应云计算环境中的数据处理。4.提出了海图集合的云存储策略。实现全球电子海图源数据文件集合到海图要素集合的映射,形成云服务环境中海图数据的基础集合;面向不同的海图服务应用,实现了属性集合、空间集合、图幅信息集合以及地理要素集合的存储映射。重点研究了地理要素集合的数据划分算法,提出了基于外切八面体投影的全球格网划分方案与基于Hilbert变阶编码的集合划分算法。在4.3.1实验环境下,对7886幅全球电子海图共17.8G数据进行了载入划分实验,载入耗时17.28分钟,划分耗时9.81分钟,并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5.建立了云环境下的空间索引模型,包括索引空间的分解与索引规则的制定,利用层次Hilbert编码关键字构建了Cloud-B树索引,结合云计算环境的特点建立了主索引与二级索引机制,研究了基于Cloud-B树索引的多种空间查询算法以及索引节点的插入删除等基本算法,并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索引规则参数对海图地理要素集合查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节的测试环境下,取最大单元数参数为16,首级网格单元数为32*32其余各级为64*64所建立的索引性能最高,不加比例尺控制的查询平均耗时在5秒以内。6.提出了全球电子海图的云可视化服务方案,将可视化服务分解为数据服务与渲染服务的聚合,研究了多尺度海图要素的自适应选取算法,满足了全球电子海图多尺度显示的要求;提出了海图要素可视化集合的映射机制,实现了海图数据与海图符号的分离、可视化参数与具体用户的绑定,使得云计算环境下能够根据不同用户参数可视化同一海图集合;设计了基于可视化目录与图片叠加机制的符号并行渲染方案,保证了实时可视化对性能的要求;设计了客户端的并行访问实验,结果表明服务响应时间基本保持在1秒以内,验证了海图云可视化服务方案的可行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云+端服务平台。7.研究了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海图网络服务的部署方法,包括电子海图私有云的创建、相关服务算法的模板化封装、电子海图云服务的硬件监控与服务监控,以及资源节点动态扩缩对数据集合存储影响的实验分析,并对海图集合数据服务的个性化与云可视化服务在B/S、C/S等系统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
玄祖兴[2](2011)在《超越亚纯函数可测动力学及拓扑动力学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超越亚纯函数的可测动力学和拓扑动力学:可测动力学方面主要围绕两类亚纯函数的Julia集上共形测度的存在性及几何性质展开研究;拓扑动力学方面则是研究了K类亚纯函数和具有直接tract的亚纯函数,内容主要涉及Baker域和游荡域的研究,特殊形式的Julia集,具有正测度Julia集的函数以及逃逸集合的拓扑结构.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背景和基础知识介绍:给出了必要的复分析知识,并简要介绍了复动力系统理论.第二章研究了两类亚纯函数的Julia集上的共形测度问题:讨论了Riemann球面上的抛物亚纯函数Julia集上的原子测度和非原子测度的存在性及测度结构问题,给出了此种情形下Julia集的Hausdorf维数的一个下界估计;对于有限级的抛物亚纯函数,在对导数增长性加以控制的前提下,证明了共形测度的存在性.进一步,给出了径向Julia点z处mt(Bσ(z, r))的估计式,用此估计式证明了在径向Julia集J(f)上任何两个eP(t)|f′r|σt-共形测度都是等价的.对使得压函数为0的数h,证明了h-维Hausdorf测度与共形测度的关系,从而给出了此时径向Julia集的Hausdorf维数的一个上界估计.第三章研究K类函数的拓扑动力系统:用对数变量代换的方法分别从Siegel盘、吸性域、抛物域以及Herman环出发,证明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的Baker域的存在性,并给出了一般形式的具有特殊游荡域的K类函数例子.此外,还研究了具有特殊形式Julia集的K类函数和具有正测度Julia集及Julia集为全平面的K类函数.第四章研究具有直接tract的亚纯函数拓扑动力系统:讨论轨道始终在同一tract中的逃逸点集的拓扑结构,利用水平集合技巧对快逃逸集合加以刻画;最后给出了一个具有慢逃逸集合的亚纯函数例子.第五章对本文结果进行了小结.第六章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阎丽红[3](2007)在《基于粗糙集和粒度计算的数据库的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粗糙集理论是八十年代初由波兰数学家Z.Pawlak提出的一个分析数据的数学理论,粒度计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软计算方法。本文以当前人工智能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粗糙集理论和粒度计算理论为基础,对粗糙关系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理论中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如下:以粗糙数据分析技术为工具,对关系数据库理论和粗糙集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述了粗糙集理论之所以能运用到关系数据库中的问题。利用粗糙集原理和关系数据库理论对粗糙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查询机理进行了讨论。首先对粗糙关系数据库模型及其粗糙关系操作算子进行了分析和完善,并且把粗糙关系数据库模型和普通关系模型进行了比较,然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粗糙关系数据库的查询方法——粗糙数据查询,最后分别从精确查询、粗糙完全查询和粗糙组合查询这三方面进行了讨论。本文的创新点有:从粒度计算的角度对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属性约简算法,同时还对算法复杂度作了简单的分析。对于当前的聚类方法进行简单分析讨论,然后针对多数聚类算法只能单独处理数值特征数据或者类属特征数据,而不能分析具有两种混合属性数据的问题,基于信息粒度提出了粗糙集理论框架下的聚类算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
马晨江[4](2005)在《半群环的主理想升链条件问题》文中指出在环为整环、半群为交换无挠可消摹群的条件下对半群环的主理想升链条件进行了研究.得 到了半群环满足“主理想升链条件”的必要条件,以及在U(S)={e}的条件下半群环满足“主理想 升链条件”的充要条件.
马晨江[5](2003)在《半群环原子性的一个充要条件》文中研究指明在环是可素化的,以及半群有完全不可逆生成集,且满足a.c.c.p.(主理想升链条件)的条件 下,得到了半群环原子性的一个充要条件.
高平安[6](2003)在《布尔代数和布尔代数上的自动机》文中认为布尔代数是信息科学中的重要数学工具,内容丰富,应用广泛。 本文编写整理了布尔代数理论中较为实用的部分,主要包括布尔代数结构、布尔函数、布尔方程、布尔矩阵等方面的基础内容。 本文研究了布尔代数上的不动点方程组,取得了下列成果: (1)定出了不动点方程组 的再生通解。并给出了不动点方程组有唯一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定理2.1~2.2]。 (2)证明了列直交不动点方程组 与线性方程式 有相同的直交解和正交解。并依此在有限布尔代数上定出了列直交不动点方程组的全部正交解数[定理2.3~2.4]。 自动机理论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通讯、检测、生物、神经、心理、智能、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其研究与计算机软硬件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布尔代数上非可逆的线性内动机,取得了下列成果: (1)给出了线性内动机下向树形中每一层节点的计数公式和下向树是等叉下向树形的判定条件[定理3.2~3.3]。 (2)定出了线性内动机的图型是圈-树形的充分必要条件[定理3.7~3.8]。 (3)讨论了非可逆线性内动机在正规空间、直交空间、正交空间上的图型结构问题[定理3.10~3.13]。 布尔环是有零因子环,此与一般整环有重要差别,这给线性特征的研究带来了较大困难。本文研究了有限布尔环上的内动机图型结构,取得了下列成果: (1)定出了布尔环上的一类具有等叉下向树形的线性内动机和一类可逆线性内动机的图型〔定理4.14.4]。 (2)证明了布尔环上的一类可逆线性内动机的图型与其仿射内动机的图型相同〔定理4.5〕。
马晨江[7](2000)在《关于可素化》文中研究指明讨论了可素化这一新概念 ,并得到了交换半群环原子性的一个充要条件
二、半群环原子性的一个充要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半群环原子性的一个充要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海图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录 |
表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背景 |
1.1.2 电子海图服务的发展背景 |
1.1.3 选题意义 |
1.2 云服务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 |
1.2.1 概念区别与联系 |
1.2.2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概念 |
1.2.3 云服务的技术平台 |
1.3 地理信息服务技术发展现状 |
1.3.1 分布式并行GIS发展现状 |
1.3.2 网格GIS发展现状 |
1.3.3 云GIS发展现状 |
1.4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技术基础 |
2.1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框架构建 |
2.1.1 云服务框架 |
2.1.2 核心技术 |
2.1.3 关键机制 |
2.2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实现技术 |
2.2.1 云计算的面向服务技术 |
2.2.2 云服务的编程模式 |
2.2.3 云服务的存储结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云环境下的海图数据模型 |
3.1 数据模型的演化 |
3.2 云计算环境的特征要求 |
3.2.1 标准化 |
3.2.2 并行化 |
3.2.3 集合化 |
3.3 海图集合论的理论框架 |
3.3.1 相关定义 |
3.3.2 海图集合论域 |
3.3.3 海图集合结构 |
3.4 海图集合论下的数据模型 |
3.4.1 海图属性集合的关系模型 |
3.4.2 海图空间集合的模式结构 |
3.4.3 数据模型特点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子海图的云存储与索引模型 |
4.1 海图集合的云存储模型 |
4.1.1 海图集合的存储结构 |
4.1.2 海图集合的存储映射 |
4.1.3 电子海图云存储模型特点 |
4.2 海图集合的数据划分方案 |
4.2.1 要素属性集合的划分 |
4.2.2 地理要素集合划分问题 |
4.2.3 基于外切八面体投影与Hilbert变阶编码的云存储策略 |
4.3 海图集合云存储与划分实验 |
4.3.1 数据载入实验 |
4.3.2 数据划分实验 |
4.4 云环境下的空间索引规则与Cloud-B树索引机制 |
4.4.1 网格层次结构 |
4.4.2 空间索引规则 |
4.4.3 Cloud-B树索引机制 |
4.4.4 Cloud-B树索引算法 |
4.5 索引性能测试 |
4.5.1 网格单元大小的影响 |
4.5.2 最大单元数限制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球电子海图的云可视化服务 |
5.1 云可视化服务方案 |
5.1.1 瓦片式地图服务技术的缺陷 |
5.1.2 基于Cloud SOA架构的云可视化服务方案 |
5.2 海图要素可视化集合的选取 |
5.2.1 可视化集合的选取准则 |
5.2.2 可视化集合的选取阈值 |
5.2.3 可视化集合的选取算法 |
5.3 海图要素可视化集合的映射 |
5.3.1 映射机制 |
5.3.2 映射函数 |
5.3.3 海图符号集合的结构 |
5.4 云环境下海图符号集合的渲染 |
5.4.1 基于可视化目录的符号化模式 |
5.4.2 海图符号集合的并行渲染机制 |
5.5 海图云可视化服务的客户端设计 |
5.5.1 Silverlight客户端优势 |
5.5.2 WMS海图云服务调用 |
5.5.3 可视化性能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部署实践 |
6.1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部署 |
6.1.1 私有云的创建 |
6.1.2 云服务的部署 |
6.2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监控 |
6.2.1 硬件环境的监控 |
6.2.2 服务状态的监控 |
6.2.3 节点增删的影响 |
6.3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应用 |
6.3.1 海图集合数据服务的应用 |
6.3.2 海图云可视化服务的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工作 |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2)超越亚纯函数可测动力学及拓扑动力学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及预备知识 |
1.1 引言 |
1.2 复分析基础知识 |
1.2.1 解析函数的几个结论 |
1.2.2 拟共形映射的定义和基本结论 |
1.2.3 Lebesgue稠密性定理 |
1.2.4 双曲度量简介 |
1.3 复动力系统基本理论 |
1.3.1 Fatou集和Julia集的基本知识 |
1.3.2 奇异值与逆函数的奇异性 |
1.3.3 周期域的分类 |
1.3.4 周期域的连通数 |
1.3.5 周期域的几个结论 |
1.3.6 周期域与奇异值的关系 |
1.3.7 游荡域 |
1.3.8 完全不连通的Julia集 |
1.3.9 Julia集单点分支与淹没分支 |
1.3.10 逃逸至e ∈ E(f)的点集 |
1.3.11 半共轭函数的Fatou集和Julia集之间的关系 |
第2章 亚纯函数Julia集上的共形测度 |
2.1 引言 |
2.2 基本知识及已有结果 |
2.3 P(C)类函数Julia集上共形测度之再研究 |
2.3.1 准备知识和引理 |
2.3.2 定理叙述 |
2.3.3 定理2.7–2.8,2.10–2.11的证明 |
2.4 P(C)中一类函数的共形测度 |
2.4.1 研究背景及准备知识 |
2.4.2 定理叙述 |
2.4.3 定理的证明 |
第3章 K类函数拓扑动力系统 |
3.1 引言 |
3.2 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的Baker域的构造 |
3.2.1 Baker域的分类及常用构造方法 |
3.2.2 定理叙述 |
3.2.3 定理3.3和定理3.4的证明—由Siegel盘拉回 |
3.2.4 定理3.5的证明–由吸性域拉回 |
3.2.5 定理3.6的证明–由抛物域拉回 |
3.2.6 定理3.7的证明–由Herman拉回 |
3.3 构造游荡域 |
3.4 具有特殊形式Julia集的K类函数 |
3.4.1 背景介绍和已有结果 |
3.4.2 定理3.11–3.12的证明 |
3.5 具有正测度Julia集的K类函数 |
3.5.1 定理叙述 |
3.5.2 基本知识和引理 |
3.5.3 定理3.13的证明 |
3.6 Julia集为全平面的一个K类函数 |
3.7 逃逸集合 |
第4章 具有直接tract的亚纯函数动力系统 |
4.1 引言 |
4.2 Wiman-Valiron-BRS-型理论简介 |
4.3 定理叙述 |
4.4 定理4.3–4.5的证明 |
4.5 慢逃逸速度的一个定理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基于粗糙集和粒度计算的数据库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粗糙集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 粒度计算理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 论文的工作情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2 研究内容 |
2 基于粗糙集与信息粒度计算的属性约简 |
2.1 引言 |
2.2 粗糙集的基本概念 |
2.2.1 信息系统、近似集及其性质 |
2.2.2 近似分类精度 |
2.2.3 知识约简与知识的依赖性 |
2.3 信息颗粒和粒度计算 |
2.3.1 信息颗粒 |
2.3.2 信息颗粒化 |
2.3.3 粒度计算 |
2.4 基于粒度差的属性约简 |
2.5 基于粒度熵的属性约简 |
3 粗糙集与关系数据库的关系研究 |
3.1 引言 |
3.2 关系数据库理论与粗糙集理论的关系的研究 |
3.2.1 关系数据库与粗糙集产生的背景 |
3.2.2 两种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
3.2.3 两种理论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 |
4 粗糙关系数据库及其数据查询 |
4.1 引言 |
4.2 粗糙关系数据库模型 |
4.3 普通关系数据库中的操作算子与粗糙关系数据库中的粗糙操作算子 |
4.4 粗糙关系数据库的分解算子 |
4.5 粗糙关系数据库的粗糙数据查询 |
4.5.1 粗糙关系数据库的精确查询 |
4.5.2 粗糙关系数据库的粗糙完全查询 |
4.5.3 粗糙组合查询 |
4.5.4 算法描述 |
5 基于信息粒度的粗糙聚类算法 |
5.1 引言 |
5.2 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 |
5.3 聚类分析中的粒度与粗糙集原理研究 |
5.4 数据库混合数据的自然聚类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布尔代数和布尔代数上的自动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布尔代数 |
第一节 表示定理 |
第二节 布尔函数 |
第三节 布尔方程 |
第四节 布尔矩阵 |
第二章 布尔代数上的不动点方程组 |
第一节 不动点方程组的再生通解 |
第二节 列直交不动点方程组的直交解和正交解 |
第三节 列直交不动点方程组的正交参数解,正交通解,正交再生通解 |
第三章 有限布尔代数上的自动机 |
第一节 下向树 |
第二节 特殊空间中的内动机图型 |
第四章 有限布尔环上的自动机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关于可素化(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概念与记号 |
2 可素化 |
3 半群环原子性的一个充要条件 |
四、半群环原子性的一个充要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海图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D]. 刘灿由.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3(01)
- [2]超越亚纯函数可测动力学及拓扑动力学之研究[D]. 玄祖兴. 清华大学, 2011(11)
- [3]基于粗糙集和粒度计算的数据库的分析研究[D]. 阎丽红. 中北大学, 2007(05)
- [4]半群环的主理想升链条件问题[J]. 马晨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 [5]半群环原子性的一个充要条件[J]. 马晨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6)
- [6]布尔代数和布尔代数上的自动机[D]. 高平安. 湘潭大学, 2003(03)
- [7]关于可素化[J]. 马晨江.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