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homas语用失误“二分法”质疑(论文文献综述)
刘骞[1](2019)在《初中级阶段泰国中学生常见汉语社交语用失误现象分析 ——以帕瓦纳·菩提坤职业学校学生为例》文中提出“社交语用技能”是汉语学习的一项重要目标,对于初中级阶段泰国中学生来说,在掌握了汉语本体知识的前提下,只关注语言的“正确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其“得体性”与“规范性”也不容忽视。本文分六个部分展开了叙述:第一部是引言,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与现状、研究目标与方法等内容,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归纳;第二部分分别从帕瓦纳·菩提坤职业学校学生与泰国汉语教师的角度出发,设计了社交语用的使用与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并整理出了调查结果;第三部分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对初中级阶段泰国中学生常见的社交语用失误进行了分类;第四部分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践调查结果,从中泰文化与语用规则、学生、教师、教材四个方面整体探究了初中级阶段泰国中学生产生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包括“中泰文化背景及语用规则的差异、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教材设计的不足以及教师语用教学技能的欠缺”;第五部分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分为“重视文化对比、进行科学规划;注重课堂实践、强化语用意识;加强教师培训、凸显语用技能;编写特色教材、贯彻语用模式”;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总结,分析了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通过理论性分析与实践性调查相结合,明确了“社交语用教学”的重要性,旨在引发对于本课题的理性思考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对泰汉语教学事业贡献力量。
戴沅芳[2](2019)在《双语理论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用能力和语用迁移是语用学界和应用语言学界十分关注的论题,然而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却鲜有人探究。先行研究表明,当前语用能力研究存在一定的缺欠,具体表现为缺乏对非母语环境下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研究,并且对其与语用迁移之间的关系解释力不足。因此,本研究依据双语理论(Dual Language Theory),采用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收集语料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究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回答三个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时出现何种类型的语用迁移?具体来说,在语义程式的使用上和语篇表达内容上如何体现?(2)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书面语表达时出现何种类型的语用迁移?具体来说,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上如何体现?(3)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和语用迁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解释?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语用能力和语用迁移研究的文献梳理,本研究以双语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建构了本论文的分析框架,用以阐释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内涵及其与语用迁移的关系。根据自建小型语料库中的语料数据,本论文分别呈现了数据分析结果,包括英语本族语者、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汉语本族语者分别在口语语料中的语义程式使用频率上和语篇表达内容上,以及在书面语语料中的各类词汇选择、句式使用、论点论据和布局谋篇手段的使用频率的统计;汉、英本族语者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中的差异度;不同口语语用能力和书面语语用能力的学习者与汉、英本族语者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上的差异度。根据研究结果,本论文分别从不同口语语用能力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义程式和语篇表达内容上的语用迁移类型及特点,不同书面语语用能力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句法以及语篇上语用迁移类型及特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的关系,以及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的关系几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分别围绕外语学习者语用知识体系中的共同语用知识、协同语用知识和特定语用知识与语用迁移的关系,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路径及各阶段语用表现几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本研究发现如下:(1)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英语口语表达时,在语义程式使用方面出现了语用迁移。明显语用迁移、非明显语用迁移、语用迁移过度和语用迁移凹陷四种类型的语用迁移均有发生。其中,发生非明显语用迁移的语义程式数量最多,发生语用迁移过度的语义程式数量最少。在语篇表达内容方面,除语用迁移过度外,明显语用迁移、非明显语用迁移和语用迁移凹陷均有发生,其中非明显语用迁移的发生频率最高。在不同“拒绝”言语行为诱发因素下,学习者发生语用迁移的类型和数量不同。其中在“邀请”和“建议”诱发因素下发生语用迁移的数量较多,“请求”和“提供”诱发因素次之。总体而言,中国英语学习者发生迁移的程度差异不大,已逐渐接近英语本族语者。(2)中国英语学习者进行英语书面语表达时,明显语用迁移、非明显语用迁移、语用迁移凹陷和语用迁移过度均有出现。具体而言,在词汇和句法层面上,仅出现明显语用迁移、非明显语用迁移和语用迁移过度,而四种类型的语用迁移全部出现在语篇层面。在词汇层面,发生非明显语用迁移的数量最多,明显语用迁移次之;在句法层面,发生语用迁移凹陷的数量最多,明显语用迁移次之;在语篇层面,发生语用迁移过度的数量最多,非明显语用迁移次之,而明显语用迁移最少。与口语语篇表达的结果不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书面语篇中语用迁移过度的大量出现说明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在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进行表达时具有深刻影响,即使已具备较高的语用能力水平,母语特有的文化烙印也会难以抹去。(3)无论在英语口语语篇表达还是书面语语篇表达上,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的关系都呈倒U型。即从语用能力弱的到中等的学习者,随着语用能力的提高,语用迁移程度变大;从语用能力中等的到强的学习者,随着语用能力的提高,语用迁移程度变小。两者之间关系的动态呈现与外语学习者所具备的语用知识结构密切相关。本研究结论: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英语进行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时存在显着差异,且与汉语本族语者极为相似,体现出语用迁移普遍存在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中,汉、英两种语言系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导致语用迁移发生的两大主要原因。本研究对外语教学有三点启示:一是应针对不同外语语用能力的学习者开展语用教学;二是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语言使用的基础性训练,注重语用语言知识应用的适切性训练,加强学习者的语言意识的培养;三是教学中应注重社会语用知识的渗透,使学习者了解母语和目的语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加强学习者文化意识的培养,最终减少语用负迁移的影响,甚至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本研究从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一步拓展了语用能力和语用迁移的研究,发现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一般性特征及路径,并从外语学习者的语用知识结构出发,深入分析了发生语用迁移的深层原因,对外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有重要启示作用。最后应该指出,本研究仍存在某些局限,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克服和不断完善。
杨飞[3](2019)在《初中重点班与普通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用失误对比研究》文中指出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是英语学习的四个重要环节。众所周知,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必要输出过程。它不仅反映了学生的词汇量,语法结构,还反映了学习者的跨文化知识。它是英语学习者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忽略了英语写作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有时也难以投入大量时间带领学生解决写作这一问题。导致了中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语法和词汇错误。近年来,教师和学生逐渐认识到英语写作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笔者通过在知网上查阅大量的研究发表的论文和相关书籍得出:近些年针对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学生以及高中生、大学生的英语写作存在的语用错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但是对中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存在的语用失误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基于此种状况,本文以中介语理论和跨文化作为指导,对贵州省铜仁市第五中学九年级普通班和重点班160名学生在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作文中的语用失误采用Carl James的分类法对所有作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如下问题: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语用失误类型是什么?同时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研究分析:导致初中生在英语作文的语用失误的原因是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错误层面的单复数和搭配类别上的数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文体错误层面的代词,形容词等错误类别上的数量差距较大;在语篇层面上,重点班的衔接错误多于普通班,而普通班的连贯错误多于重点班。其次,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找到导致初中重点班与普通班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用失误的原因。最后,针对初中生英语写作中语用失误提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可行性的建议和措施。
周艳[4](2018)在《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不断向前发展,与其他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学习者不计其数。但在现实交流中,我国英语学习者在与本族语者交流时仍然存有障碍,或沟通不尽如人意,不可避免地出现语用失误。这主要由于长期来人们在英语教学中过于强调让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知识,以应对层层考试和选拔,而忽略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也因为学生所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或语言情境与真实的英语国家交际情境有所差距,从而不能获得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体验。小学英语教材,作为我国英语初学者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其语言材料是否具有真实性,能否促使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真实的英语交际体验,能否引起教师对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视等,这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供三年级起始用)(下文简称“湘少版”)三年级至六年级一共八册书,该教材呈现内容以对话为主。在该册教材中,部分对话设计出现语用失误现象。本论文以英语语言学家詹妮·托马斯(Jenny Thomas)的语用失误理论以及何自然教授对语用失误的阐释作为研究理论基础,对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定性分析。首先,找出教材中语言材料的语用失误实例,并将其分为对话设计不得体、对话不符合英语国家习惯以及对话设计缺乏真实性三类;然后,针对这三类语用失误相应进行分析,找出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总结教材中的语用失误对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教师把握语言材料的语用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通过对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的研究,希冀能为教材编写者提供参考意见,在编写时考虑在小学英语教材中适当导入背景文化,从语料库中选编真实的语言素材,导入相应的中西方语用原则的文化对比,以培养学生正确而得体地使用英语这门语言,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魏倩[5](2018)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 ——以菲律宾光启中学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关于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语用教学的研究也愈来愈多。但是,目前对于语用教学的研究大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缺乏事实依据。语用教学也没有得到对外汉语教师充分的关注。随着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愈来愈多,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新的时代环境也对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语言知识的教学以外,如何升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需要获得对外汉语教师更多的关注。本文依据Thomas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理论,通过对菲律宾光启学校的中学生常出现的语用失误现象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学习者产生这些语用失误的原因,旨在针对如何高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这一问题出对策和建议。本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原因和意义,总结了研究现状,交代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与语用学以及语用失误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比如英国哲学家J.L.Austin出的言语行为理论,Thomas出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理论以及美国心理语言学家Selinker出的语际语用学理论。第三部分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常出现的语言语用失误进行分析。受英语和菲律宾语的影响,光启学校的中学生在学习词汇意义时忽视了语境义的习得,在习得汉语语法时忽视了语用问题。学生的语言语用失误会直接影响学生汉语的习得。第四部分对光启学校的中学生常出现的社交语用失误进行分析。笔者首先分析了社交语用失误的特征,然后根据学生违反“合适性条件”时的表现从语用原则的选择、套用英语社交方式方法这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笔者发现:第一,光启学校的中学生在使用汉语过程当中并不清楚不同文化的交际双方在遵循合作原则时会表现出差异性,也不清楚汉语文化中礼貌的特征。第二,受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学生在用汉语进行交际时依旧会套用英语文化中的社交方式方法。第五部分对学生出现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笔者主要从学生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主观原因、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失误以及教材没有兼顾语用知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语言的负迁移、文化认同矛盾,还有语言能力的制约属于学生的主观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忽视语用教学和文化教学属于教学失误。第六部分分别针对如何减少学生的语言语用失误和如何减少学生的社交语用失误这两个方面分别出策略:第一,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对汉语语法结构的语用含义、语用条件或者语用取效进行讲解,结合语境展开教学,合理评价方式和内容等方法有利于减少学生的语言语用失误。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适当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文化对比、增加文化教学的内容等方法有利于减少学生的社交语用失误。
雷春华[6](2018)在《西方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冲突现象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快速提升,来华学习汉语的西方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从总体上说,西方留学生对在华的汉语学习状况表示满意,他们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知识也普遍得到提高。然而,在具体的汉语学习过程中,西方留学生对我国汉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风格以及我国师生的交际行为、语用习惯普遍感到陌生和不适。面对全新的教育背景和学习环境,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出难于言表的文化诧异心理。而对我国汉语教师而言,他们也对这些学生在课内外表现出来的不适现象感到迷惑不解,有时甚至束手无策。目前西方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有哪些文化差异冲突现象?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西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行为的?我们应如何去帮助西方留学生消除文化差异对汉语学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对西方来华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冲突现象展开了调查和研究。本研究以社会教育模式、3P教学模式和高低语境文化假说为理论基础,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调查。为了便于对调查对象的文化价值和教育观念进行比较,本研究选择了113名西方来华留学生、92名汉语教师和93名中国学生作为被试。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探究西方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与汉语教师教学风格上的差异冲突,考查他们与中国师生的交际风格的差异冲突以及他们的跨文化汉语语用失误现象。本调查所采用的工具是问卷和访谈。在定量数据的统计方面,我们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22.0)对学习/教学风格和交际风格这两个方面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卡方检验。同时,我们通过百分比的计算对西方留学生的语用失误现象进行了统计。在对定性数据的统计方面,我们先对所获取的访谈数据进行解码,然后对数据进行归类。在完成了所有的数据统计和整理后,本研究从三个不同的文化视角对西方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冲突现象进行了剖析,即输出为主的学习文化与输入为主的学习文化、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以及对权力距离高度接受和低度接受的等级文化。通过对数据的归纳与分析,本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1.西方留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我国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风格存在着显着差异。西方留学生具有动手型、直觉-随意型、开放型、外向型和整体型的学习风格,而对外汉语教师则具有视觉型、内向型、具体连续型、封闭型和分析型的教学风格。上述各类型的差异体现在24个题项上。这两类人群在学习和教学风格上的冲突主要源自于中西方的学习文化与价值文化。在学习文化上,西方留学生表现出明显的输出为主的学习文化,而汉语教师则具有输入为主的学习文化。在价值文化上,西方留学生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意识,而汉语教师具有集体主义观念。2.就交际风格而言,西方留学生和中国师生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留学生在言语生动性、言语争辩性、非口头表达性、言语放松性、言语开放性和情感导向性等六类交际风格上的均值明显高于中国师生,而中国师生在言语间接性、人际敏感性和沉默倾向性等三类交际风格上的均值明显高于西方留学生。上述各类型的差异体现在25个题项上。总体而言,这些差异冲突与中西方的价值文化有关,两组人群在个人表达欲的张扬/抑制、话语的对抗性/合作性、人际距离的远/近、个人生存空间的拓展/维持以及面子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观念。3.在汉语语用方面,西方留学生与中国师生的明显差异体现在“称赞与回复”、“批评与回复”、“问候与招呼”、“请求/邀请与回复”、“拒绝”、“道歉与回复”、“感谢”、“告别”以及“具有文化性的字/词/句”等九种语用类型的26个选题上。这些差异冲突源于中西方的价值文化和等级文化。两组人群在利己/利他主义观念、隐私观念、长期/短期导向的观念、个人/社会的权重意识、普遍一致/灵活特殊的待人原则以及对权力距离的接受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同。本研究拓展了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路向,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同时也为提高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汉语教师应采用各种有效途径来使西方留学生增强跨文化意识,使他们充分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其次,汉语教师应根据西方留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再次,汉语教师应引导西方留学生了解汉语教师的教学风格,帮助他们拓展自己的学习风格。最后,汉语教师应系统讲解汉语语用文化知识,帮助西方留学生排除母语文化的负面干扰。同时,他们还应不断地更正西方留学生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行为,切实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语用能力。
平文江[7](2017)在《中原文化英译中的语用失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中原文化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语义、语用角度分析了译本中常见的语用失误及存在的形式,并给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研究发现,语用失误的产生多为译者对部分源语语义及语用认识不清、译语语义及跨文化内涵缺失所致。
陈星[8](2017)在《中国西班牙语专业学生语音层面语用失误及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中国3所高校197名西班牙语专业学生朗诵录音的分析,发现他们在西班牙语语音方面都存在一些语用失误现象。通过SPSS卡方检验,证实学习年限与语音层面语用失误存在着关联,为此教学双方都要对这种语音问题引起重视,避免因语音问题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李延波,房红芳[9](2013)在《中国语用失误研究三十年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学者30年(1984—2013)来对语用失误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分阶段梳理,总结了中国学者在此领域研究中的贡献和各阶段的研究特点,提出了他们在研究方法、工具与范围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空白,指出了继续深入拓展对语用失误研究的新视角。
何蕾[10](2013)在《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口语语用失误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长期以来,由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水平,学校教学条件,以及社会大环境对大学英语的要求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大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选取延边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EFL学生12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语用失误情况及其现有的口语语用能力。并选取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按照指定的口语语用能力培训计划,在实验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增加语用知识及相关的语用规则的教学,并结合课文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使其在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能够尽量避免语用失误。同时在对照班则仍进行常规教学。最后通过问卷2的调查分析,以确认口语语用能力培训是否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口语语用失误率,提高其口语语用能力。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1)非英语专业本科EFL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中,仍存在较为严重的语用失误问题,尽管他们已经有较长时间的英语学习经历。(2)非英语专业本科EFL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常犯的语用失误主要包括以下7种类型:称呼的失误、问候语的失误、致谢语和致谢答语的失误、请求语和请求答语的失误、邀请和给予用语的失误、恭维语和恭维答语的失误、道歉语的失误。(3)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英语语用知识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可以帮助非英语专业本科EFL学生降低英语口语中出现的语用失误问题。
二、Thomas语用失误“二分法”质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omas语用失误“二分法”质疑(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级阶段泰国中学生常见汉语社交语用失误现象分析 ——以帕瓦纳·菩提坤职业学校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泰国汉语教学现状 |
1.1.2 帕瓦纳·菩提坤职业学校汉语发展现状 |
1.2 研究现状与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动态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动态 |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价值与意义 |
1.5 研究对象及研究材料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材料 |
第2章 初中级阶段泰国中学生汉语社交语用有关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整理 |
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2 调查问卷的整理 |
2.2.1 问卷一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2 问卷二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章 初中级阶段泰国中学生常见社交语用失误类型 |
3.1 招呼与称呼 |
3.1.1 招呼语失误 |
3.1.2 称呼语失误 |
3.2 赞美与恭维 |
3.2.1 赞美语失误 |
3.2.2 恭维语失误 |
3.3 邀请与致谢 |
3.3.1 邀请语失误 |
3.3.2 致谢语失误 |
3.4 道歉与请求 |
3.4.1 道歉语失误 |
3.4.2 请求语失误 |
3.5 告别与拒绝 |
3.5.1 告别语失误 |
3.5.2 拒绝语失误 |
第4章 初中级阶段泰国中学生汉语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 |
4.1 中泰文化背景及语用规则的差异 |
4.1.1 中泰文化背景差异 |
4.1.2 中泰语用规则差异 |
4.2 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 |
4.2.1 情感层面 |
4.2.2 认知层面 |
4.2.3 社会因素层面 |
4.3 教材设计的不足 |
4.3.1 教材编写比较片面 |
4.3.2 教材选择不够恰当 |
4.4 教师语用教学技能的欠缺 |
4.4.1 对语用教学的认识不够 |
4.4.2 教学技能培训的疏忽 |
第5章 针对初中级阶段泰国中学生社交语用失误现象提出的教学策略 |
5.1 注重课堂实践,强化语用意识 |
5.2 加强教师培训,凸显语用技能 |
5.3 重视文化对比,进行科学规划 |
5.4 编写特色教材,贯彻语用模式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2)双语理论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意义 |
1.5 本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语用能力概念的界定 |
2.1.1 语用能力的语言观 |
2.1.2 语用能力的交际观 |
2.1.3 语用能力的语用观 |
2.1.4 语用能力的认知观 |
2.2 外语学习中的语用能力研究 |
2.2.1 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语用能力 |
2.2.2 中介语研究中的语用能力 |
2.2.3 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与评估 |
2.3 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迁移研究 |
2.3.1 语用迁移的理论研究 |
2.3.2 语用迁移的实证研究 |
2.4 先行语用能力及语用迁移研究的缺欠 |
2.4.1 西方本族语者语用能力概念界定的局限性 |
2.4.2 外语学习环境下语用能力研究的不足 |
2.4.3 先行语用迁移研究的缺欠 |
2.4.4 外语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分析框架 |
3.1 双语理论视域下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
3.1.1 双语理论中的中介语语言能力 |
3.1.2 双语语言概念系统 |
3.1.3 双语者语用能力的概念社会化过程 |
3.2 双语理论视域下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迁移 |
3.3 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分析框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语料收集 |
4.1.1 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 |
4.1.2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 |
4.1.3 汉语本族语者语料库 |
4.2 研究过程 |
4.3 数据描述 |
4.3.1 英语本族语者语料数据描述 |
4.3.2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数据描述 |
4.3.3 汉语本族语者语料数据描述 |
4.3.4 口语语料库的数据合并描述 |
4.3.5 书面语语料库的数据合并描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果分析 |
5.1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口语语篇表达中的语用迁移 |
5.1.1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义程式使用上的语用迁移类型及特点 |
5.1.2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篇表达内容上的语用迁移类型及特点 |
5.2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书面语语篇表达中的语用迁移 |
5.2.1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层面语用迁移类型及特点 |
5.2.2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句法层面语用迁移类型及特点 |
5.2.3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篇层面语用迁移类型及特点 |
5.3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的关系 |
5.3.1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用能力与语义程式使用上语用迁移的关系 |
5.3.2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用能力与语篇表达内容上语用迁移的关系 |
5.3.3 小结 |
5.4 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的关系 |
5.4.1 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用能力与词汇层面语用迁移的关系 |
5.4.2 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用能力与句法层面语用迁移的关系 |
5.4.3 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用能力与语篇层面语用迁移的关系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讨论 |
6.1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知识结构与语用迁移 |
6.1.1 共同语用知识与语用正迁移 |
6.1.2 协同语用知识与语用正、负迁移 |
6.1.3 特定语用知识与语用负迁移 |
6.2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路径及原因 |
6.2.1 中国英语学习者不同语用能力发展阶段语用迁移的表现 |
6.2.2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关系的成因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研究发现 |
7.2 研究启示 |
7.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3)初中重点班与普通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用失误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in Chinese |
Abstract in English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
1.2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Pragmatic Failure and Error |
2.1.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ragmatic Failure |
2.1.2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Error |
2.1.3 Relationship between Pragmatic Failure and Error |
2.2 Theoretical Basis |
2.2.1 Interlanguage Theory |
2.2.2 Cross-Cultural Studies |
2.3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Pragmatic Failure |
2.3.1 Researches on Pragmatic Failure Abroad |
2.3.2 Researches on Pragmatic Failure at Home |
2.4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
Chapter 3 Methodology |
3.1 Research Questions |
3.2 Research Subjects |
3.3 Research Instruments |
3.3.1 Sampling Qualitative Text Survey |
3.3.2 Questionnaire |
3.3.3 Interviews |
3.4 Research Procedures |
Chapter 4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
4.1 Pragmatic Failure between Special and Common Classes |
4.1.1 Level of Substance |
4.1.2 Level of Text |
4.1.3 Level of Discourse |
4.2 Analysis the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
4.2.1 Analysis the Students'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rws |
4.2.2 Analysis Teachers'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
4.3 Discussion the Causes of Pragmatic Failure |
4.3.1 The Lack of Pragmatic Knowledge and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
4.3.2 Inappropriate Use of Speech Behaviors |
4.3.3 Influence by Native Language Thinking Style |
Chapter 5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
5.1 Major Findings |
5.2 Implications |
5.2.1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
5.2.2 Implications for Students |
5.2.3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Language Environment |
Chapter 6 Conclusion |
6.1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
Appendix |
Appendix 1 初三英语期中考试作文题目 |
Appendix 2 初中生英语写作状况调查问卷 |
Appendix 3 初中英语教师英语写作教学状况调查问卷 |
Appendix 4 教师访谈提纲(对研究学校的六位教师进行访谈) |
Appendix 5 学生访谈提纲(对普通班、重点班各五位学生进行访谈) |
Appendix 6 初三英语期中考试重点班学生作文样本 |
Appendix 7 初三重点班学生平常英语作文样本 |
Appendix 8 初三英语期中考试普通班学生作文样例 |
Appendix 9 初三普通班学生平常英语作文样本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4)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语用失误的定义 |
2.1.2 语用失误的类别 |
2.2 语用失误研究现状 |
2.1.1 国外语用失误研究 |
2.1.2 国内语用失误研究 |
2.3 英语教材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
第3章 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类型 |
3.1 对话设计不得体 |
3.1.1 冒犯他人隐私 |
3.1.2 不礼貌言语 |
3.1.3 有违公德 |
3.2 对话不符合英语国家习惯 |
3.2.1 中式思维表达 |
3.2.2 语言累赘 |
3.2.3 滥用完整句 |
3.3 对话设计缺乏真实性 |
3.3.1 对话设计过度注重语法 |
3.3.2 对话情境脱离生活实际 |
第4章 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成因及影响 |
4.1 教材中语用失误形成原因 |
4.1.1 文化背景差异 |
4.1.2 母语负迁移 |
4.1.3 英语测试中的语法比重大 |
4.2 教材中语用失误带来的影响 |
4.2.1 影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
4.2.2 影响学生对于真实语言材料的输入 |
4.2.3 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
4.2.4 影响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 |
4.2.5 影响教师对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
第5章 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改进的建议 |
5.1 注重文化导入 |
5.1.1 在教材中导入背景文化介绍 |
5.1.2 在教材中导入英语影视作品 |
5.2 提供真实语言材料 |
5.2.1 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 |
5.2.2 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 |
5.3 渗透中西方语用原则文化对比 |
5.3.1 中西方合作原则的文化对比 |
5.3.2 中西方礼貌原则的文化对比 |
第6章 结语 |
6.1 研究发现与启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 ——以菲律宾光启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原因和意义 |
1.选题背景 |
2.以菲律宾光启中学为例的依据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研究理据 |
(一)言语行为理论 |
(二)语际语用学理论 |
(三)语用失误理论 |
小结 |
二、光启学校中学生的语言语用失误 |
(一)教学对象 |
(二)光启学校中学生词汇的语用失误 |
1.语义搭配关系中体现的语用失误 |
2.语义色彩中体现的语用失误 |
(三)光启学校中学生语法的语用失误 |
1.不清楚完整句的言外之意 |
2.不熟悉汉语表达方式的语用含义 |
3.不了解汉语表达方式的语用条件 |
4.不知道汉语语序的语用取效 |
小结 |
三、光启学校中学生的社交语用失误 |
(一)社交语用失误的特征 |
(二)学生违反“合适性条件”的表现 |
1.语用原则选择的失误 |
2.套用英语社交方式方法 |
小结 |
四、光启学校中学生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原因 |
(一)学生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主观原因 |
1.第一语言的负迁移 |
2.语言能力的制约 |
3.文化认同矛盾 |
(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失误 |
1.文化教学的失误 |
2.语用教学不受关注 |
(三)教材没有兼顾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 |
小结 |
五、对外汉语教学中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策略 |
(一)减少学生语言语用失误的策略 |
1.有意识地反映汉语语用规则和文化 |
2.合理评价形式和内容 |
(二)减少学生社交语用失误的策略 |
1.增加文化教学 |
2.结合语境展开教学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西方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冲突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
2.1.1 文化的定义 |
2.1.2 文化的特征 |
2.2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
2.2.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
2.2.1.1 集体主义观念 |
2.2.1.2 个人主义观念 |
2.2.2 对权力距离高度接受与低度接受的等级文化 |
2.2.2.1 重视权力距离 |
2.2.2.2 弱化权力距离 |
2.2.3 输入与输出为主的学习文化 |
2.2.3.1 输入为主的学习文化 |
2.2.3.2 输出为主的学习文化 |
2.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社会教育模式 |
2.3.2 3P教学模式 |
2.3.3 高-低语境文化假说 |
2.4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的发展 |
2.4.1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过程 |
2.4.2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过程 |
2.5 语言学习风格研究 |
2.5.1 语言学习风格的定义 |
2.5.2 语言学习风格的分类 |
2.5.2.1 Reid的分类 |
2.5.2.2 Oxford的分类 |
2.5.2.3 Felder的分类 |
2.5.2.4 Ehrman的学习风格分类 |
2.5.3 文化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风格的影响 |
2.5.4 第二语言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的差异冲突 |
2.6 交际风格研究 |
2.6.1 交际风格的定义 |
2.6.2 交际风格的分类 |
2.6.2.1 Norton的交际风格分类 |
2.6.2.2 Burgoon等人的交际风格分类 |
2.6.2.3 Gudykunst的交际风格分类 |
2.6.2.4 Kim等人的交际风格分类 |
2.6.2.5 DeVries等人的交际风格分类 |
2.6.3 文化因素与第二语言交际风格的关系 |
2.7 跨文化语用失误 |
2.7.1 语用失误的定义 |
2.7.2 语用失误分类 |
2.7.3 文化背景与第二语言语用失误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调查对象 |
3.2.1 问卷调查对象 |
3.2.1.1 西方留学生 |
3.2.1.2 汉语教师 |
3.2.1.3 中国学生 |
3.2.2 访谈对象 |
3.2.2.1 西方留学生 |
3.2.2.2 汉语教师 |
3.2.2.3 中国学生 |
3.3 调查工具 |
3.3.1 调查问卷 |
3.3.1.1 语言学习风格调查表 |
3.3.1.2 语言教学风格调查表 |
3.3.1.3 交际风格调查表 |
3.3.1.4 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表 |
3.3.2 访谈 |
3.4 数据收集 |
3.4.1 西方留学生的数据收集 |
3.4.2 汉语教师的数据收集 |
3.4.3 中国学生的数据收集 |
3.5 数据统计 |
3.5.1 定量数据统计 |
3.5.2 定性数据统计 |
第4章 西方留学生和汉语教师在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上的文化差异冲突现象 |
4.1 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的文化差异冲突 |
4.1.1 西方留学生的学习风格 |
4.1.1.1 动手型 |
4.1.1.2 .外向型 |
4.1.1.3 直觉随意型 |
4.1.1.4 开放型 |
4.1.1.5 整体型 |
4.1.2 汉语教师的教学风格 |
4.1.2.1 视觉型 |
4.1.2.2 内向型 |
4.1.2.3 具体连续型 |
4.1.2.4 封闭型 |
4.1.2.5 分析型 |
4.2 讨论 |
4.2.1 学习文化 |
4.2.1.1 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 |
4.2.1.2 学习的随意性与教学的逻辑性 |
4.2.1.3 重视整体意义与强调细节分析 |
4.2.2 价值文化 |
4.2.2.1 自我宣扬与自我约束 |
4.2.2.2 以教师为权威与以学生为中心 |
第5章 西方留学生和中国师生在交际风格上的文化差异冲突现象 |
5.1 西方留学生和中国师生在交际风格上的文化差异冲突 |
5.1.1 西方留学生的交际风格 |
5.1.1.1 言语生动性 |
5.1.1.2 言语争辩性 |
5.1.1.3 非口头表达性 |
5.1.1.4 言语放松性 |
5.1.1.5 言语开放性 |
5.1.1.6 情感导向性 |
5.1.2 中国师生的交际风格 |
5.1.2.1 言语间接性 |
5.1.2.2 人际敏感性 |
5.1.2.3 沉默倾向性 |
5.2 讨论 |
5.2.1 个人表达欲的张扬与抑制 |
5.2.2 话语的对抗性与合作性 |
5.2.3 人际距离的远与近 |
5.2.4 个人生存空间的拓展与维持 |
5.2.5 面子意识 |
第6章 西方留学生与中国师生在汉语语用上的文化差异冲突现象 |
6.1 西方留学生与中国师生在汉语语用上的文化差异冲突 |
6.1.1 称赞与回复 |
6.1.2 批评 |
6.1.3 问候与称呼 |
6.1.4 请求/邀请及回复 |
6.1.5 拒绝 |
6.1.6 道歉与回复 |
6.1.7 感谢和回复 |
6.1.8 告别 |
6.1.9 具有文化性的字、词、句 |
6.2 讨论 |
6.2.1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观念 |
6.2.2 .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的隐私观念 |
6.2.3 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的观念 |
6.2.4 个人与社会的权重意识 |
6.2.5 “普遍一致”与“灵活特殊”的待人方式 |
6.2.6 权力距离的接受程度 |
第7章 结论和启示 |
7.1 研究结论 |
7.2 本研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启示 |
7.3 本研究对提高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启示 |
7.3.1 提高西方留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
7.3.2 根据西方留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 |
7.3.3 引导西方留学生适应中国教师的教学风格 |
7.3.4 帮助西方留学生剖析汉语语用文化知识,排除母语干扰 |
7.4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Ⅰ:个人情况问卷 |
●针对西方留学生的个人情况问卷 |
●针对汉语教师的情况问卷 |
●针对中国学生的情况问卷 |
附件Ⅱ:《语言学习风格调查表》(留学生使用) |
附件Ⅲ:《语言教学风格调查表》(汉语教师使用) |
附件Ⅳ:《交际风格调查表》 |
●《交际风格调查表》(留学生使用) |
●《交际风格调查表》(中国师生使用) |
附件Ⅴ:《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问卷》的选题设计与参考来源 |
附件Ⅵ:《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表》 |
●《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表》(留学生使用) |
●《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表》(中国师生使用) |
附录Ⅶ:访谈问题 |
●针对西方留学生的访谈问题 |
●针对汉语教师和中国学生的访谈问题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7)中原文化英译中的语用失误(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语用失误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四、中原文化英译文本中常见的语用失误及补救 |
(一) 语言语用失误 |
(二) 社交语用失误 |
五、结语 |
(8)中国西班牙语专业学生语音层面语用失误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一) 概念的提出和国内研究概述 |
(二) 西班牙语的语用失误研究概述 |
(三) 研究方法 |
1. 假设: |
2. 实证研究: |
二、语音层面的语用失误及卡方检验 |
(一) 语音语用失误现象 |
1. 清浊辅音 |
2. 颤音r |
3. 重读词与非重读词 |
4. 单词的重音位置 |
5. 句子的语调 |
6. 停顿 |
7. 语气 |
8. 连读 |
(二) 卡方检验 |
1. 学习年限与清浊辅音的掌握情况 |
2. 学习年限与颤音r的掌握情况 |
3. 学习年限与重读词与非重读词的掌握情况 |
4. 学习年限与单词重音位置的掌握情况 |
5. 学习年限与句子语调的掌握情况 |
6. 学习年限与停顿的掌握情况 |
7. 学习年限与连读的掌握情况 |
三、语音层面语用失误的原因 |
(一) 语言负迁移 |
(二) 教材对语音学习重视不足 |
(三) 教师和学生普遍重视不足 |
四、结论 |
(10)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口语语用失误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研究的回顾及研究现状 |
2.2 国内相关研究的回顾及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口语语用失误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语用失误定义 |
3.1.1 国外研究者对语用失误的定义 |
3.1.2 国内研究者对语用失误的定义 |
3.2 语用失误类型 |
3.2.1 国外划分类型 |
3.2.2 国内划分类型 |
3.3 口语语用失误定义 |
3.4 口语语用失误分类 |
第四章 实验研究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4 实验工具 |
4.4.1 调查问卷 |
4.4.2 实验前英语能力测试题 |
4.4.3 教材 |
4.5 实验步骤 |
4.6 数据收集 |
4.6.1 问卷1的数据收集 |
4.6.2 英语能力测试题的数据收集 |
4.6.3 问卷2的数据收集 |
4.7 数据分析与讨论 |
4.7.1 问卷1数据分析 |
4.7.2 实验前测试 |
4.7.3 问卷2数据分析 |
第五章 大学生口语语用失误分析 |
5.1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分析 |
5.2 口语语用失误的原因分析 |
5.2.1 语内负迁移 |
5.2.2 语际负迁移 |
5.2.3 文化负迁移 |
5.2.4 其他原因 |
第六章 教学启示与局限性 |
6.1 教学启示 |
6.1.1 语用意识的培养 |
6.1.2 语境意识的培养 |
6.1.3 文化敏感性的培养 |
6.1.4 将语用理论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
6.1.5 教学材料的选择 |
6.1.6 有效利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语用能力测试问卷1 |
附录B 语用能力测试问卷2 |
附录C 英语口语语用能力培训计划 |
四、Thomas语用失误“二分法”质疑(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级阶段泰国中学生常见汉语社交语用失误现象分析 ——以帕瓦纳·菩提坤职业学校学生为例[D]. 刘骞. 浙江科技学院, 2019(08)
- [2]双语理论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关系研究[D]. 戴沅芳.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3]初中重点班与普通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用失误对比研究[D]. 杨飞.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4)
- [4]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研究[D]. 周艳.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2)
- [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 ——以菲律宾光启中学为例[D]. 魏倩.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6]西方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冲突现象研究[D]. 雷春华. 江西师范大学, 2018(12)
- [7]中原文化英译中的语用失误[J]. 平文江.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07)
- [8]中国西班牙语专业学生语音层面语用失误及原因分析[J]. 陈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02)
- [9]中国语用失误研究三十年综述[J]. 李延波,房红芳. 文教资料, 2013(34)
- [10]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口语语用失误调查与分析[D]. 何蕾. 延边大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