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确定复飞转折点

快速确定复飞转折点

一、复飞转弯点的快速确定(论文文献综述)

鲁胜男[1](2020)在《基于事件模型的碰撞风险评估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机场终端区所服务的航班数量同样呈现飞速增长,伴随航班基数的增长,机场通行效率的提高变得尤为迫切,但无论是通过跑道结构的优化还是管制运行方式的改变来提高运行容量,都必须将安全作为运行的前提。因此,对碰撞风险评估的研究在未来航空运行中依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第一,平行跑道碰撞风险评估方面。本论文对航空器平行进近偏航情况下偏航角度对碰撞风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次基于Event模型和概率论理论,建立了平行进近偏航碰撞风险模型。通过分析偏航时碰撞盒体型的变换,得到扩展碰撞盒截面随时间t以及偏航角?的变化规律。以北京首都机场外侧跑道平行进近偏航情况为例,计算结果表明:当给定飞机尺寸与跑道间隔时,偏航角度?在[0,?/2]范围内增大飞机对碰撞风险也越大;当飞机进近偏航的角度小于61°时,两机之间的碰撞风险满足安全目标水平。第二,交叉跑道碰撞风险评估方面。本论文针对北京大兴机场建立并投入使用的侧向跑道,对航空器在侧向跑道模式下的安全运行进行了碰撞风险研究。首先,建立了动态Event运动间隔层;其次,对侧向跑道上飞机对的理论相对位置进行分段研究,提出了飞机对动态间隔计算方法,并利用位置误差模型对碰撞盒重叠概率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碰撞概率关系比建立了完整的侧向跑道动态碰撞风险模型;最后,提取北京首都机场6个月雷达数据分别对模型中的三个参数展开分析,包括侧向重叠概率、纵向重叠概率和碰撞概率关系比。结果表明,交叉角度的增大将导致侧向重叠概率的减小,起飞后57s左右出现峰值;垂直重叠概率与交叉角度无明显相关性,最大垂直重叠概率集中出现在飞机进近改复飞阶段(40s-57s);碰撞概率关系比(R)的分析显示动态模型相比经典模型更精确反应了风险随交叉角度的实时变化。跑道交叉角度与碰撞风险存在负相关关系,增大跑道交叉角可明显降低运行碰撞风险;以大兴机场侧向跑道布局为背景,但是将跑道交叉角度作为变量的仿真环境下,跑道交叉角度需大于68°风险将满足ICAO规定安全目标水平。第三,风险评估模型改进方面。本论文对经典事件模型的结构进行改进,用球形曲面间隔层代替传统的平面间隔层,结合扩展碰撞盒概率关系比计算冲突风险,提高了模板与实际航空器运行状态的切合度。第四,碰撞风险应用研究方面,本论文提出了国内首套侧向跑道ADW窗的确定方法。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背景,本文对侧向跑道与平行跑道之间的运行冲突进行了分析,并给出控制安全风险建议。为了解决平行跑道复飞飞机与侧向跑道上离场飞机之间的运行冲突,基于到达起飞窗(ADW窗)的概念,首次给出基于碰撞风险理论的ADW窗确定方法和实际计算值,并已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使用,起到控制运行风险的目的。首先,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侧向跑道为研究对象,结合其跑道布局、飞机运行特点和飞行程序,分析确定了存在运行风险的可能性和冲突区位置范围;其次,基于飞机运动学模型,结合侧向跑道上飞机对的相对位置变化特点,构建了两机实时动态间隔计算模型;然后,建立了基于位置误差理论的碰撞风险计算模型;紧跟着设计了阶段式求解算法,反推出到达起飞窗边界;最后,借鉴首都国际机场半年期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ADW窗位置计算,并进行了管制模拟机验证。模拟机验证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和模型能量化确定ADW窗的位置,有效管控侧向跑道与平行跑道之间运行风险。

秦凤姣[2](2016)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原复杂机场终端区飞行绩效评估》文中认为飞行绩效评估是加强民航安全运行监管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高原复杂机场飞行绩效对于保障高原机场运行安全、提升安全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我国高原机场安全运行监管和保障经验的欠缺,还没有一套完善的飞行绩效评估体系,对于绩效的量化评估不很理想。本文针对高原复杂机场终端区飞行员的眼动特征与飞行绩效评估问题进行了以下研究:第一,通过进一步整理和挖掘眼动与绩效实验数据,重点采用重复测量与多变量方差法分析了不同环境复杂度和任务难度条件对其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等眼动参数的交互影响,基于马尔科夫链探索了不同缺氧条件对飞行员注意转移规律的影响,充分完善了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论;第二,应用Google Earth软件对三个高原机场非缺氧组和缺氧组的飞行轨迹进行仿真还原,完成了对特殊航段、特殊点高度、平均坡度信息以及相同机场环境中对照组与实验组飞行轨迹的差异分析,可视化的飞行轨迹分析丰富了飞行训练质量与绩效定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第三,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和已有研究结论,采用文献研究和专家函询的形式提取了高原复杂机场终端区飞行绩效的评估指标,并利用偏相关分析确定了构建高原复杂机场飞行绩效评估模型的7项关键指标;最后用所确定的绩效关键评估指标,以MATLAB为建模平台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原复杂机场终端区飞行绩效评估模型,完成了模型的训练、测试与性能预测。此模型收敛程度较高、误差较小,具有良好的绩效评估水平。本文基于高原复杂机场飞行员眼动和绩效实验数据的挖掘旨在进一步探讨飞行员注意眼动与飞行绩效的关系,构建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原复杂机场终端区飞行绩效评估模型是以实验数据为驱动进行飞行绩效评估的探索研究,对未来深入开展以大数据为驱动的民航飞行安全绩效量化评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淼[3](2015)在《基于GIS的最优复飞航迹自动生成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开始广泛的应用,飞行程序设计人员可以直接获取使用机场空域内的障碍物位置和高程信息,这对飞行程序设计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现阶段的飞行程序设计主要是依据国际民航组织的《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规范,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完成设计工作。虽然在工作效率上相较于过去的手工绘图有了大幅提高,但是由于飞行程序本身的复杂性与繁琐性,飞行程序设计工作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选择对复飞程序航段航迹自动生成过程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根据DOC8168文件规定,结合传统复飞程序设计的过程,对复飞程序的直线航段、转弯航段以及保护区的设计进行研究,明确复飞程序设计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复飞点、复飞爬升点和复飞转弯点的选择以及航迹航向和爬升梯度的确定;其次,对常见的路径选择规划算法进行总结分析,构建出最优复飞航迹移动模型和航迹点选择模型,并以此设计复飞关键点选择算法和复飞最优航迹生成算法;然后,基于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功能,运用空间数据处理、编辑和空间分析组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搜索和分析判断,将最优复飞航迹、复飞程序保护区、风螺旋线、直线保护区与转弯保护区的衔接部分等绘制功能实现;最后,以云南南部机场为实例,运行功能程序计算并绘制该机场的最优复飞航迹和复飞程序保护区。本文提出的最优复飞航迹选择算法与航迹点选择算法为飞行程序自动生成工作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仍需在实际使用中改进和完善。

范峥[4](2015)在《对Ⅰ类精密进近航段最优偏置角算法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新建机场和改扩建机场日益增多。在机场建设预可研阶段,飞行程序设计方案将直接影响机场未来运行方式,高效便捷运行模式将直接关系到新建机场能否在建成之后安全高效运行。目前国内大多数机场都安装有Ⅰ类精密进近系统,Ⅰ类精密进近的飞行程序设计主要是设计员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现行的Ⅰ类精密进近航段设计方法足以处理多数平原机场和周边净空情况较好机场的飞行程序设计,但效率不够高,在面对地形条件比较复杂,机场周边净空环境很差,航向台因机场施工要求,需要采用航向台偏置特殊程序设计,即将航向台偏离跑道的中心线位置。常规的设计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计算,效率不高,而且很容出现差错。本文根据民航组织相关文件和飞行程序设计手册,归纳和总结了关于现有飞行程序设计标准中关于精密进近和偏置情况下的特殊要求,明确了Ⅰ类精密进近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现有飞行程序设计思路主要是初步确定航空器进离场方案,绘制进离场保护区和进近保护区,对保护区内障碍物超障评价,依据超障情况对程序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本文依据上述设计思路,选择了合适的地理投影方式,巧妙的将假想跑道入口作为本文的建模坐标系,把Ⅰ类精密进近航段及其最后复飞抽象为含有决策变量、约束条件、多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采用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对本文的多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依托前人对多目标算法的研究成果,最终采用改进型的粒子群算法对本文的模型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对改进型的粒子群算法进行了重新设计,提出了符合本文的粒子群算法,使得算法能更好产生初始解,并处理个体极值和全局极值的选取问题。对Ⅰ类精密进近航段的偏置设计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了复杂机场的预可研程序设计的可信度。

熊辉[5](2014)在《ILS精密进近程序三维保护区自动生成及动态呈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飞行程序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航空器能否安全顺畅的运行、空中交通服务能否顺利的实施。目前飞行程序设计主要是采用人工手动绘制保护区、评估障碍物,虽然也都借助CAD辅助设计,但只是将设计平台从纸质地图转换到电子地图,并没有改变低效、繁杂、人为出错概率大的绘制和评估局面。而且绘制的保护区是二维平面图,并不能直观的展现保护区的三维特性。面对日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对飞行程序三维保护区自动化设计系统的需求与日剧增。为此民航东北空管局和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联合研发了《仪表飞行程序三维设计系统》课题,本文依托该项目完成ILS精密进近程序三维保护区的自动生成及动态呈现的研究。本文严格按照国际民航组织Doc8168文件的规定,根据ILS精密进近程序结构,将程序划分为精密航段、最后复飞航段和下滑台不工作时最后进近航段、复飞航段四个模块加以分析。再依据DOC8168文件对这四个模块的保护区绘制准则和障碍物评估方法,基于ArcGIS二次开发平台,实现了每个模块保护区的自动生成算法及基于人工障碍物自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现保护区的三维呈现,并能实现沿标称航迹的动态漫游。最后对论文的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王冬冬[6](2014)在《机场选址阶段飞行程序辅助决策系统》文中认为“十二五”规划,我国将新修建56座机场,迁建机场16座,改(扩)建机场91座,这些机场将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给机场选址工作带来了实际困难。而选址的优劣直接影响机场的建设费用和建成之后的运行安全和运行效率。飞行程序设计是选址阶段的重要工作,主要包括设计机场的进离场程序和进近复飞程序、划设保护区并对障碍物进行评估,根据障碍物评估结果对机场场址进行调整优化,进而达到较为理想的场址。然而目前选址阶段的飞行程序设计主要是利用Auto CAD软件基于扫描的纸质地图及实测障碍物数据为依据进行设计,不能自动化的对障碍物进行评估和直观的显示障碍物与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着重对障碍物的自动化评估和GIS中保护区的划设以及保护区与障碍物关系的三维显示进行了研究,最终开发了机场选址阶段飞行程序辅助决策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机场选址阶段飞行程序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其次对目前常用的GIS软件在机场选址阶段飞行程序设计中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分析,之后根据选定的GIS软件分别对飞行程序设计中的标准仪表离场障碍物鉴别面、精密进近障碍物评价面、目视航段面和类精密进近障碍物评价面的三维保护区划设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仪表离场障碍物鉴别面、精密进近障碍物评价面、目视航段面和类精密进近障碍物评价面中障碍物自动评估软件进行了开发设计。最后利用本文开发的机场选址阶段飞行程序辅助决策系统对达州机场迁建工程飞行程序中标准仪表离场障碍物鉴别面、精密进近障碍物评价面、目视航段面进行了三维保护区实现和保护区内障碍物的自动评估,结果显示选址阶段飞行程序辅助决策系统有效的提高了机场选址阶段飞行程序的可靠性和设计的效率。

朱代武,徐建国,刘志恒,解小帆[7](2013)在《遵义机场基于性能导航(PBN)飞行程序的三维呈现》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飞行程序设计的呈现方式仍停留在二维阶段,表达空间信息不直观,信息量小等缺点。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以遵义机场类精密进近航段为例,选取Google Earth作为三维呈现的平台,应用AutoCAD软件的三维模块绘制跑道、航线和保护区的三维模型,然后用VBA开发工具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使得AutoCAD中图元能够在Google Earth中呈现,以达到三维显示的效果,为飞行程序设计三维呈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向硕凌,熊辉[8](2013)在《气压垂直导航保护区内障碍物自动评估的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降低飞行程序设计过程中障碍物评估工作的复杂度和提高飞行程序设计效率,本文尝试以气压式垂直进近程序为例,在分析相关设计规章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保护区自动生成算法,实现障碍物自动评估。经GIS呈现技术进行结果验证,此算法能有效辅助飞行程序设计工作。

项恒,张博立[9](2012)在《基于谷歌地球的仪表飞行程序》文中指出在Google Earth的三维地形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计算机辅助仪表飞行程序设计系统,在GoogleEarth上绘制出飞行程序保护区。并建立机场数据库,存储机场数据以及保护区各重要位置点数据,导入AUTOCAD,完成AUTO CAD出图。实现计算机辅助飞行程序设计。

张俊俊[10](2012)在《遂宁机场PBN飞行程序设计与评估》文中认为基于性能导航(PBN)的实施是实现我国民航强国战略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和推广将对我国民航的飞行运行、机载设备、机场建设、导航设施布局和空域使用产生重大影响,对有效促进民航持续安全、提高飞行品质、增加空域容量、减少地面设施投入和节能减排等具有积极作用。PBN技术是一项充满活力的新兴技术,国际民航组织多次修订PBN手册和指南,有些方面还没有涉及到,许多规范、标准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升级之中。本文通过收集和学习国内外PBN相关资料(包括理论知识和设计实例),研究PBN的组成及特点,分析在不同PBN导航方式、不同飞行阶段、不同地形、需求等条件下飞行程序设计的标准、特点和适航要求,依照PBN程序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思路,结合遂宁机场的现状和需求,对于遂宁机场适用的PBN程序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适用的PBN标准,并严格按照国际民航组织8168号文件的要求设计出遂宁机场的PBN飞行程序。利用C语言开发出PBN相关计算程序,并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APV航段障碍物评估仿真,在三维空间直观地显示出APV-OAS面的形态及其与障碍物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通过三维旋转从任意角度放大或缩小观看。最后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别从安全性、经济性、简便性三方面评估了设计出的遂宁机场PBN飞行程序,从而得出客观合理的结论。

二、复飞转弯点的快速确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飞转弯点的快速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事件模型的碰撞风险评估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跑道构型与碰撞风险基本概念
    2.1 跑道构型及定义
        2.1.1 平行跑道
        2.1.2 交叉跑道和开口V型跑道
    2.2 碰撞风险评估相关概念
        2.2.1 飞行安全间隔
        2.2.2 碰撞风险与安全目标水平
    2.3 碰撞风险模型介绍
        2.3.1 Event模型
        2.3.2 位置误差概率模型
第三章 平行跑道进近偏航碰撞风险评估
    3.1 平行进近运行情况
    3.2 模型建立与计算
        3.2.1 平行进近Event模型
        3.2.2 偏航下平行进近风险计算
    3.3 算例分析
    3.4 结论
第四章 侧向跑道动态碰撞风险评估
    4.1 侧向跑道飞行保护区构型
    4.2 动态Event-位置误差模型
        4.2.1 纵向间隔丢失率
        4.2.2 重叠概率模型
        4.2.3 扩展碰撞盒改进
        4.2.4 两机动态间隔计算方法
    4.3 仿真分析
        4.3.1 重叠概率结果分析
        4.3.2 碰撞概率关系比结果分析
        4.3.3 碰撞风险值与跑道交叉角度的关系
    4.4 结论
第五章 Event风险评估模型改进
    5.1 模型改进
        5.1.1 碰撞盒
        5.1.2 间隔层
    5.2 碰撞概率计算
        5.2.1 改进后扩展盒的面积
        5.2.2 概率关系比
    5.3 冲突概率计算
    5.4 算例分析
    5.5 结论
第六章 侧向跑道到达起飞窗确定方法应用研究
    6.1 ADW窗的基本思想
    6.2 侧向跑道碰撞风险模型建立
        6.2.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跑道构型
        6.2.2 碰撞风险模型的建立
        6.2.3 两机动态间隔计算
    6.3 ADW窗建立的过程
        6.3.1 判断是否进行碰撞风险计算
        6.3.2 碰撞风险值的计算
        6.3.3 ADW窗边界计算步骤
    6.4 计算过程
        6.4.1 参数确定
        6.4.2 ADW窗边界确定
    6.5 ADW窗边界影响因素分析
    6.6 结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论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原复杂机场终端区飞行绩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选题依据与背景情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高原复杂环境的相关研究
        1.3.2 眼动与绩效研究进展
    1.4 研究数据来源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原复杂机场飞行员眼动数据挖掘
    2.1 视觉特征研究的眼动基础
    2.2 眼动数据挖掘与处理方法介绍
        2.2.1 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
        2.2.2 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理论
    2.3 高原复杂机场飞行员眼动特征分析
        2.3.1 眼动指标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
        2.3.2 讨论
    2.4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飞行员注意转移规律分析
        2.4.1 求解飞行员注视一步状态转移概率
        2.4.2 注视区域间一步转移模式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原复杂机场飞行员的绩效实验数据挖掘
    3.1 绩效研究理论基础
    3.2 飞行绩效实验数据分析
        3.2.1 九寨机场终端区飞行轨迹分析
        3.2.2 拉萨机场终端区飞行轨迹分析
        3.2.3 邦达机场终端区飞行轨迹分析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原复杂机场终端区飞行绩效关键评估指标提取
    4.1 高原复杂机场终端区复杂因素源的确定
        4.1.1 终端区复杂性概述
        4.1.2 终端区复杂因素源的选取
    4.2 基于眼动指标的飞行绩效评估指标确定
    4.3 终端区飞行绩效关键评估指标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BP网络的高原复杂机场终端区飞行绩效评估模型
    5.1 BP神经网络原理
    5.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飞行员绩效评估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5.2.1 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
        5.2.2 BP网络算法确定与优化
        5.2.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实现
    5.3 高原复杂机场终端区飞行绩效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
    5.4 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GIS的最优复飞航迹自动生成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理信息系统
        1.2.2 飞行程序设计
        1.2.3 计算机辅助飞行程序设计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4 文章架构
第二章 复飞程序设计
    2.1 复飞程序
        2.1.1 非精密进近复飞程序
        2.1.2 精密进近复飞程序
    2.2 复飞程序航段设计及保护区绘制
        2.2.1 直线复飞航段
        2.2.2 转弯复飞航段
        2.2.3 指定转弯高度的复飞程序保护区
        2.2.4 指定点转弯的复飞程序保护区
    2.3 传统复飞程序设计过程
        2.3.1 机场基本数据和地理数据
        2.3.2 复飞程序设计参数
        2.3.3 复飞程序设计结果及保护区绘制
    2.4 复飞程序设计关键和难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飞程序最优航迹选择的算法设计
    3.1 基础设计参数
    3.2 算法模型构建
        3.2.1 航迹点的安全区模型
        3.2.2 航迹移动模型
        3.2.3 复飞程序保护区模型
    3.3 算法设计
        3.3.1 常见的航迹规划算法
        3.3.2 最优复飞航迹生成算法设计
        3.3.3 复飞关键点选择算法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飞程序算法与ArcGIS平台融合
    4.1 ArcGIS二次开发平台和流程
        4.1.1 ArcGIS二次开发和关键技术
        4.1.2 复飞程序开发流程
    4.2 地理信息数据
    4.3 系统功能设计
        4.3.1 地理信息数据处理
        4.3.2 绘图功能
    4.4 复飞程序算法实现
        4.4.1 程序界面
        4.4.2 功能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对Ⅰ类精密进近航段最优偏置角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向
        1.2.1 飞行程序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2 多目标算法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及框架
第2章 精密进近航段研究及分析
    2.1 精密进近航段保护区设计及其评价
        2.1.1 精密进近航段简介
        2.1.2 精密进近航段构成
        2.1.3 精密进近航段保护区设计
        2.1.4 精密进近航段障碍物评价准则
    2.2 复飞最后航段保护区设计及其评价
        2.2.1 精密程序复飞最后航段构成
        2.2.2 精密程序复飞最后保护区设计
        2.2.3 精密程序复飞最后航段评价原则
    2.3 I类精密进近航段最优偏置角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Ⅰ类精密进近航段最优偏置角模型构建
    3.1 坐标系的确立
        3.1.1 投影坐标系的选择
        3.1.2 飞行程序的坐标系选择
    3.2 最优偏置角模型的构建
        3.2.1 建模依据
        3.2.2 建模假设与定义
    3.3 最优偏置角模型参数的确定
        3.3.1 模型的约束条件
        3.3.2 模型的目标函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最优偏置角的算法分析及设计
    4.1 相关算法分析
        4.1.1 模拟退火算法
        4.1.2 遗传算法
    4.2 动态规划的其基本理论
    4.3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理论
        4.3.1 基本粒子群算法
        4.3.2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
    4.4 基于改进型粒子群算法的多目标求解设计
        4.4.1 约束条件与粒子的关系
        4.4.2 多目标函数分层优化
        4.4.3 非支配集及外部集构造
        4.4.4 选取全局极值与个体极值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Ⅰ类精密进近航段最优偏置角的实证研究
    5.1 应用实例描述
    5.2 机场周边地形数据的获取
    5.3 计算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ILS精密进近程序三维保护区自动生成及动态呈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理信息系统
        1.2.2 飞行程序辅助设计
        1.2.3 动态交互漫游技术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5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平台介绍
    2.1 GIS 平台介绍
    2.2 程序开发平台介绍
    2.3 算法模型平台
第三章 精密航段二维保护区自动生成及障碍物自动评价
    3.1 ILS 精密进近程序设计准则
    3.2 基本 ILS 面二维保护区自动生成及面障碍物自动评估
        3.2.1 基本 ILS 面的二维模版的自动生成
        3.2.2 基本 ILS 面障碍物的自动评估
    3.3 OAS 面二维保护区自动生成及面障碍物自动评估
        3.3.1 OAS 面二维保护区的自动生成
        3.3.2 OAS 面障碍物自动评估
    3.4 下滑台不工作时最后进近航段障碍物自动评估
第四章 精密进近最后复飞航段二维保护区自动生成及障碍物自动评估
    4.1 精密进近最后复飞航段的设计准则
    4.2 指定高度复飞回本场台二维保护区自动生成及障碍物自动评估
        4.2.1 指定高度复飞回本场台二维保护区自动生成
        4.2.2 指定高度复飞回本场台障碍物自动评估
    4.3 指定点转弯复飞回本场台二维保护区自动生成及障碍物自动评估
    4.4 下滑台不工作时复飞航段障碍物自动评估
第五章 三维保护区的自动生成及动态漫游的实现
    5.1 精密航段的三维保护区自动生成
    5.2 精密进近最后复飞航段三维保护区自动生成
    5.3 实现三维保护区的动态漫游
        5.3.1 飞行程序设计质量评估方法分析
        5.3.2 创建动态漫游路径
        5.3.3 动态漫游的算法与实现
总结与展望
    总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机场选址阶段飞行程序辅助决策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4 文章结构
第二章 系统研究平台的选取
    2.1 常见 GIS 平台的对比
        2.1.1 SuperMap GIS 的主要特点
        2.1.2 ArcGIS 的主要特点
    2.2 Google Earth
        2.2.1 GE 的特点
        2.2.2 GE 在机场选址阶段的应用
    2.3 系统模块及功能
第三章 三维保护区在系统中的实现
    3.1 标准仪表离场障碍物鉴别面
    3.2 精密进近障碍物评价面
        3.2.1 ILS-OAS 面的空间模型
        3.2.2 ILS-OAS 面构型的影响因素
        3.2.3 ILS-OAS 面的生成
    3.3 目视航段面
    3.4 类精密进近障碍物评价面
        3.4.1 APV-OAS 面的空间保护区模型
        3.4.2 APV-OAS 面的组成
        3.4.3 空间 APV-OAS 面的生成
第四章 障碍物自动评估
    4.1 离场 OIS 内障碍物评估
    4.2 ILS-OAS 面内障碍物评估
        4.2.1 ILS-OAS 面平面分区模型
        4.2.2 ILS-OAS 面障碍物评估模型
        4.2.3 ILS-OAS 面相关参数
    4.3 VSS 内障碍物评估
    4.4 APV-OAS 内障碍评估
        4.4.1 APV-OAS 面保护区平面分区模型
        4.4.2 APV-OAS 面障碍物评估模型
第五章 达州机场迁建工程飞行程序辅助决策
    5.1 预选场址概况
    5.2 观音沟场址三维保护区
        5.2.1 观音沟场址 OIS 面呈现
        5.2.2 观音沟场址 ILS-OAS 面呈现
        5.2.3 观音沟场址 VSS 面呈现
        5.2.4 观音沟场址 APV-OAS 面呈现
    5.3 观音沟场址障碍物评估
        5.3.1 观音沟场址 OIS 面障碍物评估
        5.3.2 观音沟场址 ILS-OAS 面障碍物评估
        5.3.3 观音沟场址 VSS 面障碍物评估
        5.3.4 场址 APV-OAS 面障碍物评估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遵义机场基于性能导航(PBN)飞行程序的三维呈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三维呈现的实现
    2.1 坐标转换的算法
    2.2 坐标转换的实现
3. APV航段保护区三维呈现
    3.1 目视保护面 (VSS)
    3.2 障碍物评价面 (OAS)
4. 结语

(8)气压垂直导航保护区内障碍物自动评估的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APV航段保护区的构成
3 保护区的数学模型
    3.1 最后进近面 (FAS) 的高度方程
    3.2 中间复飞面的高度方程
    3.3 水平面的高度方程
4 编程实现
5 结论

(10)遂宁机场PBN飞行程序设计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仪表飞行程序设计的现状
    1.2 基于性能导航(PBN)的技术背景
        1.2.1 PBN 的概念
        1.2.2 PBN 与传统导航的对比
        1.2.3 PBN 的发展趋势
        1.2.4 PBN 导航规范分类
        1.2.5 PBN 运行利益相关方
    1.3 我国 PBN 的应用情况
    1.4 飞行程序的评估
    1.5 选题意义
    1.6 本文结构
第二章 遂宁机场的 PBN 标准适用性分析
    2.1 遂宁机场的概况
        2.1.1 空域环境与跑道情况
        2.1.2 飞机与电子设备配置情况
        2.1.3 训练飞行情况
        2.1.4 人员与需求
    2.2 遂宁机场 PBN 要素及可行性分析
        2.2.1 导航设施(飞机与设备)和导航应用
        2.2.2 导航标准的使用
    2.3 遂宁机场 RNP 进近标准的确定
        2.3.1 RNP APCH 进近程序特点
        2.3.2 RNP AR APCH 进近程序特点
        2.3.3 遂宁机场 RNP 进近标准的选择
    2.4 遂宁机场终端导航规范的确定
第三章 遂宁机场 RNPAPCH 飞行程序设计
    3.1 RNP 飞行程序设计一般准则
        3.1.1 定位点的设计原则
        3.1.2 转弯航路点之间的航段最短距离的确定
        3.1.3 RNP 进近程序定位点的容差计算
        3.1.4 Y 型进近程序及其各航段设计要求
        3.1.5 转弯保护区外边界曲线部分的设计
        3.1.6 最低超障高(度)的计算
    3.2 遂宁机场 RNP 飞行程序设计过程
        3.2.1 航迹规划
        3.2.2 保护区画设
        3.2.3 障碍物评估
        3.2.4 气压垂直导航
    3.3 本章小结
        3.3.1 离场程序描述
        3.3.2 进场程序描述
        3.3.3 进近程序描述
第四章 PBN 程序相关计算仿真开发
    4.1 PBN 相关计算程序实现
        4.1.1 最短稳定距离计算模块
        4.1.2 下降梯度 PDG 计算模块
        4.1.3 转弯参数计算模块
        4.1.4 障碍物评估计算模块
    4.2 APV-OAS 面及障碍物仿真
        4.2.1 APV-OAS 面仿真
        4.2.2 障碍物仿真仿真
第五章 遂宁机场 PBN 飞行程序的评估
    5.1 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5.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5.3 对程序的评估
        5.3.1 评价模型的建立
        5.3.2 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5.3.3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实施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复飞转弯点的快速确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事件模型的碰撞风险评估与应用研究[D]. 鲁胜男.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2]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原复杂机场终端区飞行绩效评估[D]. 秦凤姣.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6(08)
  • [3]基于GIS的最优复飞航迹自动生成算法研究[D]. 张淼.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5(08)
  • [4]对Ⅰ类精密进近航段最优偏置角算法的研究[D]. 范峥.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5(08)
  • [5]ILS精密进近程序三维保护区自动生成及动态呈现研究[D]. 熊辉.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4(03)
  • [6]机场选址阶段飞行程序辅助决策系统[D]. 王冬冬.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4(03)
  • [7]遵义机场基于性能导航(PBN)飞行程序的三维呈现[J]. 朱代武,徐建国,刘志恒,解小帆. 中国科技信息, 2013(21)
  • [8]气压垂直导航保护区内障碍物自动评估的算法研究[J]. 向硕凌,熊辉.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3(04)
  • [9]基于谷歌地球的仪表飞行程序[J]. 项恒,张博立. 航空计算技术, 2012(04)
  • [10]遂宁机场PBN飞行程序设计与评估[D]. 张俊俊.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2(09)

标签:;  

快速确定复飞转折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