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盘活企业不良资产的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金含笑[1](2021)在《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业银行作为经营管理风险的特殊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一直是其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风险与发展相伴相生,业务发展的同时风险无可避免,风险防控的关键是如何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在风险发生时,要第一时间做好风险处置,及时化解风险,降低负面影响。近年来,各大银行牢牢把握“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机遇,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能源、交通、通讯、文旅等领域,迎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不良资产的比率相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随着我国经济全面步入新常态,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又开始逐步回升,不良资产的管理亟需加强,否则这将会成为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阻碍。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控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反弹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疫情冲击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面临一系列压力,这时候讨论不良资产的处置显得尤为重要。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管理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总结传统治理方式的基础上,依据银行业发展现状并结合国际经验予以创新,提出建立不良资产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在疫情冲击背景下,针对银行即将迎来的不良资产治理高峰,论文以H银行为代表,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H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探讨H银行目前的处置方式和现有处置方式的优化等,希望能够对H银行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战略和理论的支撑,并为其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从目前国内外关于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研究来看,虽然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大部分分析都是针对整个银行业进行研究及探索,结合某个具体银行的研究却并不多。同时对于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缺乏一定的考虑,提出的具体对策也有待实践检验。因此,本文以H银行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该行不良资产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其自身业务风险的具体特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对不良资产处置策略进行优化。
袁骏[2](2021)在《Z信托公司不良资产处置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受到全球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产业结构转型、新冠疫情冲击等中长期和突发性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国金融业虽然依旧保持平稳运行,但也面临着较大的潜在风险,不良资产形势十分严峻:一是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的加速上升;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持续暴露,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违约事件频发;三是债市违约激增。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改革明显加快,不良资产市场的活跃度持续上升,不良资产逐步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的态势,更适于采用投行化、组合化的方式进行处置,给信托公司参与不良资产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空间和渠道。但不可否认的是,信托公司涉入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时间较晚,主动管理的不良资产类信托产品较少,业务经验不足,风险管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分析Z信托公司不良资产处置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给信托公司在从事此类业务时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首先从不良资产处置及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随后本文以Z信托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Z信托公司现有的四种主要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方式:不良资产直接收购、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及不良资产处置基金,并对Z信托公司信托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了简要的梳理。接着在前文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Z信托公司不良资产处置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监测及风险控制等四个方面。最后,根据找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优化策略,主要包括:在风险识别方面,主要从针对性制定风险识别的方法、构建科学的定价体系及完善担保物评估体系等方面加强风险识别;在风险评价方面,通过完善风险评价方法及加强内控建设等优化风险评价;在风险监测方面,通过明确风险监测原则及整合流程管理系统的方法加强对风险的监测;在风险控制方面,提出除了要拓展资产来源丰富处置方式外,还要分别就不同业务模式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进一步深入对不良资产相关法律体系及政策的探索。
马全德[3](2021)在《山东LX小贷公司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开始试点以来得到快速发展,在扶持三农发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优化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2008年以后小额贷款公司在数量、贷款余额、从业人数上增长迅猛,但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受资本金、外部融资、风险防控、特殊客户群体等因素影响,近几年小额贷款公司规模出现萎缩状况。国家出台规范民间借贷、非法放贷、民间借贷利率保护上限等一系列政策,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趋于严格,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小额贷款公司面对的客户主要为规模小的低收入群体,客户的整体质量低于银行的客户,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识别、风险风控、抗风险能力等低于银行,面对各项问题与挑战,风险防控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国内外关于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的文献,对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然后深入分析小额贷款行业发展现状、发展瓶颈、主要面临的问题。通过对山东LX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实地调查,发现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主要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小贷公司主要客户群体为小微企业,风险防控难度较大,信用风险高,因无法吸收公众存款,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规模受限,不良增加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制度建设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足进一步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结合山东LX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小贷公司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涵盖公司“全部活动”、“全部风险”、“全体人员”、“全程管理”,并提出了强化信息技术、优化内部控制、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等具体举措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本文通过对山东LX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找出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科学的风险防控举措,为其他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提供借鉴意义,促进小额贷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姚省佼[4](2021)在《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下行,企业及个体户的盈利能力随之下降,其经营状况每况愈下,为此类企业提供信贷业务的各大商业银行,自身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也越来越高,不良贷款的处置压力愈发增大。在此情形下,对于作为处理不良贷款业务的重要工作人员——资产保全经理,如何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方案,使绩效分配更加合理化,激励资产保全经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法,对绩效考核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绩效考核方案不完善、指标不清晰、考核结果运用不到位、沟通反馈机制不畅通等问题及原因,然后根据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战略目标,综合运用平衡计分卡、鱼骨图法与关键绩效指标法,设置了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考核指标的权重设置,优化了绩效考核流程,制定了更加符合战略目标的考核优化方案,对优化方案的实施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为保证优化后新方案的顺利实施,提出了制度落实、岗位分工、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保障措施。
韩佩泽[5](2020)在《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资产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受到国家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实体经济的阵痛也给中国的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实体经济遭遇发展瓶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也日益膨胀,大量的不良资产不仅侵蚀着商业银行的利润,还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中国金融环境。作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2019年全年各项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2402亿元,较上年增加51.03亿元,增长2.1%,2019年累计处置各项不良资产合计超过1900亿元。从地方分行看,工商银行Z分行2019年末各项不良贷款余额合计28.32亿元,较上年增长31.75%,不良率为4.98%。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原有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和管理模式难以应对新形势下不良资产的发展。如何高质量的管理处置日益增长的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处置受偿率,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对工商银行Z分行的不良资产大规模集中爆发的成因以及目前不良资产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工商银行Z分行大规模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包括整体宏观经济环境较差、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政府的行政干预、行业监管体系不健全、“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的影响、区域担保圈体系庞大、贷款企业盈利疲态,还贷能力呈弱势;内部因素包括工商银行Z分行信贷政策的转变、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客户经理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贷款投放结构不合理。如此大规模的不良资产不仅会影响工商银行Z分行的发展、增大工商银行Z分行的声誉风险,还会影响区域金融的稳定。从工商银行Z分行目前不良资产管理情况看,处置方式相对单一,在不良资产管理过程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信贷管理水平较差、不良资产处置人员能力不足、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审批流程过于繁复等问题。本文创新点在于针对工商银行旗下的某一家二级分行,根据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其在不良资产管理方面改进的一些建议,其中包括全面排查资产现状,摸清资产质量,放宽处置政策,拓宽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渠道,运用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加强与政府合作,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上述不良资产处置思路和建议,可以为工商银行Z分行提供全新的处置思路,从而能够提高处置管理效率,增加处置受偿率,在目前拨备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提高处置效率。与此同时,本文对其他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提高不良资产管理水平,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度,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建议对于工商银行Z分行提高不良资产管理水平,拓宽处置思路,提高不良资产受偿率有较大意义。本研究对工商银行Z分行本轮不良资产大规模爆发原因总结,可以为工商银行Z分行目前信贷投放提供有力的参考。本文所研究的不良资产处置案例和提出的改善不良资产管理的建议,可供Z市所有商业银行进行参考借鉴。
付文杰[6](2020)在《H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问题企业重组业务的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更广泛的贸易战致西方部分主要大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增加,国内经济结构改革步入深水区、改革压力趋大。在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过程中,国内部分企业因负债率及杠杆率双高,在受到外部冲击后,信用风险频发。目前,国内资本市场频繁暴雷,问题机构、问题资产供给显着增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应积极主动发挥不良资产专业优势,开展问题企业重组,在化解实体经济风险、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大有可为。本文以不良资产及企业重组理论为指导,以H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某问题房地产企业重组为实例,采取“金融债收购+非金债收购+债务重组”的不良资产主业模式对该问题房地产企业进行全面重组,并通过派驻财务总监及业务团队的方式严格监管该问题房地产企业财务、运营、销售等情况,全面保障H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安全,通过案例的详细分析总结不良资产主业模式在问题企业重组中的运用,积累业务开展经验、优化业务模式的应用,并提出问题企业重组的改进建议。研究结论有助于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探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回归主业、“做大不良”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为今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问题企业重组提供一定的实践价值。
骆幸[7](2020)在《长沙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金融是推动“三农”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只是依赖大型商业银行的理论与实践来研究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管理。而农村商业银行的特殊历史背景,功能,作用以及所处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直接决定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与一般不良资产管理有共同点之外,还会遇到其他一些特殊的情况。本文运用对比分析、调查取证与文献查找的研究方法,基于对长沙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剖析,介绍其不良资产现状,梳理分析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良资产形成成因。针对具体问题与详细成因,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依据对策建议对长沙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改进。本文在现状的基础之上,总结出长沙农村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制约或短板:其一,存量和新增的不良资产呈双升态势;其二,不良资产质量差,清收处置难度大;其三,信贷管理水平低,考核指标设计欠佳等。究其原因分别为业务结构单一、贷款投放集中、金融创新不足;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信贷管理水平低下,考核指标设计欠佳等。结合存在问题及原因,论文最后提出不良资产处置及优化管理的对策建议:其一,提升新型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其二,完善不良资产管理运行模式;其三,加强不良资产日常管理。上述对策建议,对于我国其他农村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能更好地促使长沙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与不良资产率双降,进而提升长沙农村商业银行整体管理水平,推动其区域化发展进程,从而抢占市场竞争先机。
高欢欢[8](2020)在《债转股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江苏国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全球经济发展在以缓慢的趋势复苏,并在不同经济体间逐步分化。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的杠杆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企业债务成本不断升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过高的杠杆率影响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急剧增加。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6年我国新一轮债转股应运而生。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债转股有利于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加速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随着债转股的有序推进,对企业实施债转股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十分有意义。江苏国信是行业内极具代表性的企业,但由于债务负担巨大,导致企业严重亏损和发展受限。本论文针对江苏国信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实施债转股的动因,结合债转股相关政策,运用相关理论基础和公司发展原理,探讨了江苏国信债转股方案,介绍了债转股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通过构建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体系对债转股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全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接着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债转股的研究进展,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然后论述了论文分析所用的理论基础,具体介绍了MM理论,博弈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代理理论,为后续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债转股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债转股的政策、债转股的模式和债转股的进程。接着对江苏国信债转股的具体内容进行案例研究,由江苏国信债转股的背景和原因展开分析,介绍江苏国信债转股的实施方案以及实施内容。然后从财务绩效影响分项分析、综合分析和财务绩效间接影响分析等角度分析财务改善的原因,总结债转股对江苏国信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后,根据对江苏国信债转股案例的分析得出:债转股的实施对降低企业杠杆和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有很大帮助,并盘活了企业,且使各关联方互相受益。同时找出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有关建议,提出了债转股的实施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市场有效监督等建议,希望为国家进一步推行债转股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建议。
陈兴华[9](2020)在《G租赁公司风险防控问题探究》文中研究说明自融资租赁商业模式于上世纪中叶起源于美国以来,在世界各国长足发展,已经成为中小微企业仅次于银行的融资渠道。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融资租赁模式正式在我国生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中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日益剧增,截止2018年底,融资租赁公司数量达到11565家,在最近十年里,融资租赁公司呈现爆发式增长,发生风险的事件也呈直线上升趋势,各租赁公司为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均推出了多种防控措施,但各种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匹配度均需深入分析探讨。因此,对租赁公司的风险防控情况进行剖析、总结,提出一些可行有效的防控措施供众多国内租赁公司借鉴存在一定的现实实用意义。融资租赁业发展迅速,给各中小企业带来不少福祉,各融资租赁企业紧握发展机遇,不断提升持续经营管理能力,主动加强风险合规管理,对一个带金融属性的企业来说风险防控尤为重要。本文选取G租赁公司作为案例,对G租赁公司风险防控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提出相关实用建议。第一章从当前我国租赁公司的发展状况出发,以各租赁公司拥有形式多样的风险防控措施而没有一套成熟有效的风险防控方法作为背景,阐明本文研究的意义;对租赁公司的风险类型、成因、防控等进行文献综述,揣述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先对租赁公司风险特征进行分析,再对租赁公司风险类型进行总结归纳,对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引入租赁公司风险防控理论基础,为下文理论分析夯实基础;第三章对案例公司G租赁公司风险防控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采用CAMELS评价法对G租赁公司风险等级进行分析与评级,阐述G租赁公司风险防控现状;第四章详细分析归纳G租赁公司风险成因,为第五章强化租赁公司风险防控的建议做好铺垫;第五章在前文的理论、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方法,为租赁公司风险防控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参考,提出较为实用的风险防控建议。加强风险控制可使租赁企业实力逐步增强,经营向好,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实现了稳健发展。本文一是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图书馆书籍、权威部门网站等媒介收集、研究各文献,获取文献及融资租赁行业相关理论、数据资料,对文献进行总结归纳、研究分析,开拓思路,提高论文撰写水平,保证数据、理论的准确性与可参考性。二是通过对案例公司G租赁公司的风险防控体系进行详细分析,利用美国金融机构热衷于使用的CAMELS(骆驼)评价法对G租赁公司进行风险防控等级评价,从而得出G租赁公司风险防控措施的优劣,着重对租赁公司风险类型与成因进行剖析,总结提炼风险类型与成因,进而给各租赁公司提出可借鉴的风险防控建议。
张乔路[10](2020)在《D城市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不良资产是对银行稳步发展的威胁,也是经济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正迎来快速稳定发展的阶段,但目前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下行压力,受地方政府隐瞒债务整理、中央环境保护要求、房地产限制、供给侧改革以及“三去一降一补”等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企业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资金流动性越来越紧缩,社会违约风险不断上升,外部情况对商业银行的运营和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银行金融机构组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长年的发展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如何提高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能力,降低不良资产率是目前城市商业银行需要紧急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全面了解不良资产研究现状,并介绍了不良资产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之上,以D城市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该银行不良资产及其处置现状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提出D城市银行不良资产存在的原因,以及该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采用不同方法时所对应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最后系统性地提出D城市银行在不良资产及其处置方面的改进方案,主要从遵循处置原则,控制不良资产,改进现有处置方案,创新处置方式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方面帮助D城市银行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降低不良资产率,保证D城市银行的健康发展。
二、浅议盘活企业不良资产的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盘活企业不良资产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2.1 不良资产的概念及内涵 |
2.2 不良资产处置的概念及内涵 |
2.3 银行不良资产指标 |
2.4 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论 |
第3章 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 |
3.1 H银行简介 |
3.2 H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
3.2.1 不良管控压力增大 |
3.2.2 潜在信贷风险凸显 |
3.3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 |
3.4 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现状 |
3.4.1 处置H银行不良资产组织结构 |
3.4.2 H银行不良资产现行处置方式 |
第4章 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分析 |
4.1 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
4.1.1 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单一 |
4.1.2 诉讼清收耗时长、难度大、效率低 |
4.1.3 不良资产潜在价值未能充分挖掘 |
4.2 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1 处置制度流程不科学 |
4.2.2 考核管理机制不合理 |
4.2.3 处置队伍建设不到位 |
4.2.4 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 |
第5章 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优化 |
5.1 实行分类管理,创新处置手段 |
5.1.1 信用类不良资产:“互联网+”处置方式 |
5.1.2 住房抵押类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处置方式 |
5.1.3 大额不良资产:债转股处置方式 |
5.1.4 其他抵押质押类不良资产:信托处置方式 |
5.2 强化流程控制,提高诉讼质效 |
5.2.1 规范填写合同,保障银行债权 |
5.2.2 全面查找线索,掌握资产情况 |
5.2.3 建立配合机制,突出诉讼效果 |
5.3 充分挖掘价值,探索提升途径 |
5.3.1 优化定价方法 |
5.3.2 拓宽处置思路 |
5.3.3 强化团队协作 |
第6章 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优化的保障措施 |
6.1 完善处置相关制度,严防操作风险 |
6.2 完善处置业务流程,强化考核激励 |
6.3 重视信贷业务管理,实施降旧控新 |
6.4 组建专职处置团队,加强队伍建设 |
6.5 不断夯实基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Z信托公司不良资产处置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2.相关理论概述 |
2.1 不良资产及信托的概念和内涵 |
2.1.1 不良资产的概念及内涵 |
2.1.2 信托的概念及内涵 |
2.2 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1 风险管理的内涵 |
2.2.2 全面风险管理 |
2.3 信托方式处置不良资产的特点及主要风险类型 |
2.3.1 信托处置不良资产的特点 |
2.3.2 信托处置不良资产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 |
3.Z信托公司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及风险管理现状 |
3.1 Z信托公司简介 |
3.2 Z信托公司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现状 |
3.2.1 不良资产直接收购 |
3.2.2 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 |
3.2.3 不良资产证券化 |
3.2.4 不良资产处置基金 |
3.3 Z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
3.3.1 风险管理原则 |
3.3.2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3.3.3 风险管理流程 |
4.Z信托公司不良资产处置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风险识别中存在的问题 |
4.2 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4.3 风险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
4.4 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4.4.1 不良资产直接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
4.4.2 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中存在的问题 |
4.4.3 不良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 |
4.4.4 不良资产处置基金中存在的问题 |
4.4.5 资产来源及处置方式单一的问题 |
5.Z信托公司不良资产处置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策略 |
5.1 风险识别的优化策略 |
5.1.1 针对性的风险识别 |
5.1.2 构建科学的定价体系 |
5.1.3 完善担保物评估体系 |
5.2 风险评价的优化策略 |
5.2.1 完善风险评价方法 |
5.2.2 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
5.3 风险监测的优化策略 |
5.3.1 明确风险监测目标 |
5.3.2 整合流程管理系统 |
5.4 风险控制的优化策略 |
5.4.1 不良资产直接收购业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
5.4.2 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
5.4.3 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
5.4.4 不良资产处置基金业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
5.4.5 拓展资产来源并丰富处置方式 |
5.4.6 深化政策和法律体系探索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山东LX小贷公司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1.3.1 小额信贷的性质方面 |
1.3.2 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问题 |
1.3.3 小额贷款公司信贷安全的影响因素 |
1.3.4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控措施 |
1.3.5 文献述评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的界定与风险管理理论 |
2.1 小额贷款公司相关概述 |
2.1.1 小额贷款公司 |
2.1.2 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特征 |
2.2 风险管理及其相关理论 |
2.2.1 风险管理 |
2.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交易费用理论 |
2.2.5 大数据风控理论 |
2.2.6 委托代理理论 |
2.3 风险管理目标过程及有效性评价 |
2.3.1 风险管理目标 |
2.3.2 风险管理过程 |
2.3.3 基于COSO-ERM五要素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山东L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
3.1 山东LX小额贷款公司简介 |
3.1.1 公司发展历程 |
3.1.2 公司经营状况 |
3.1.3 内部组织架构 |
3.1.4 主要经营产品 |
3.2 L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过程 |
3.2.1 贷前调查 |
3.2.2 贷中审查 |
3.2.3 贷后管理 |
3.2.4 逾期及不良催收 |
3.3 客户五级分类管理 |
3.4 公司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
3.4.1 身份定位不明确导致的利率风险 |
3.4.2 资金来源单一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
3.4.3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风险 |
3.4.4 信息系统建设不足导致的操作性风险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山东LX小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
4.1 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不健全 |
4.1.1 特殊客户结构难以形成统一评价标准 |
4.1.2 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
4.1.3 催收手段单一缺少不良核销机制 |
4.2 风险管理建设不足 |
4.2.1 风险理念与企业发展没有有机统一 |
4.2.2 社会认可度导致难以吸引留住人才 |
4.3 缺乏小贷特有的风险管理体系 |
4.3.1 项目审批流程繁琐 |
4.3.2 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
4.3.3 责任追究不完善 |
4.4 信息技术建设不完善 |
4.5 缺乏政策支持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山东LX小贷风险问题的成因分析 |
5.1 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特性 |
5.1.1 特定的客户群体 |
5.1.2 只贷不存融资限制 |
5.1.3 高交易费用下的高利率水平 |
5.2 小额贷款公司独特风险防控手段 |
5.2.1 人工信用评估机制 |
5.2.2 重贷前轻贷后 |
5.3 小额贷款公司外部环境 |
5.3.1 恶劣的竞争环境 |
5.3.2 不明确的监管环境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完善小贷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
6.1 推行小额贷款公司全面风险管理 |
6.1.1 全面风险管理设计原则 |
6.1.2 全面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
6.2 强化信息技术降低信用风险 |
6.2.1 建立完善信贷管理系统 |
6.2.2 利用大数据做好风险预警 |
6.3 优化内部控制增强风险管理理念 |
6.3.1 优化内部结构实现权责明晰 |
6.3.2 营造风险管理文化 |
6.3.3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
6.4 优化产品结构应对市场风险 |
6.4.1 充分利用牌照优势打造金融服务平台 |
6.4.2 创新产品降低违约风险 |
6.4.3 优化小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 |
6.5 丰富逾期不良处置手段 |
6.5.1 创新产品设计转移风险 |
6.5.2 逾期不良客户分类管理清收 |
6.5.3 加强合作推进不良资产处置 |
6.6 调整转型适应政策环境 |
6.6.1 转型网络贷款拓展作业区域 |
6.6.2 资产证券化提高规模上限 |
6.6.3 政策引领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7.1.2 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建议 |
7.1.3 小额贷款风险管理意义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概述 |
2.1 绩效的基本理论 |
2.1.1 绩效 |
2.1.2 绩效考核 |
2.1.3 绩效考核体系 |
2.2 绩效考核的方法 |
2.2.1 平衡计分卡 |
2.2.2 关键绩效指标 |
2.2.3 360 度绩效评估 |
2.2.4 其他方法 |
2.3 文献概述 |
2.3.1 绩效考核研究 |
2.3.2 绩效考核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研究 |
第三章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现状评价 |
3.1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简介 |
3.1.1 组织架构 |
3.1.2 人员组成 |
3.2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现状 |
3.2.1 资产保全经理概况 |
3.2.2 绩效考核现状 |
3.3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调查方案设计 |
3.3.1 调查目的 |
3.3.2 调查对象 |
3.3.3 调查组织形式 |
3.3.4 调查问卷设计 |
3.4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访谈方案设计 |
3.4.1 访谈目的 |
3.4.2 访谈对象 |
3.4.3 访谈组织形式 |
3.4.4 访谈提纲设计 |
3.5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
3.5.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3.5.2 访谈结果分析 |
3.5.3 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分析 |
3.5.4 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优化设计 |
4.1 优化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原则 |
4.1.1 总体思路 |
4.1.2 优化目标 |
4.1.3 基本原则 |
4.2 战略目标分析与战略地图构建 |
4.2.1 战略目标分析 |
4.2.2 用平衡计分卡构建战略地图 |
4.3 优化方案具体设计 |
4.3.1 考核指标选择优化 |
4.3.2 考核权重设计优化 |
4.3.3 考核流程设计优化 |
4.3.4 考核结果的反馈与申诉流程优化 |
4.3.5 考核结果的评估与运用优化 |
第五章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优化方案的实施 |
5.1 优化方案的实施流程 |
5.1.1 成立领导小组 |
5.1.2 设置具体负责小组 |
5.1.3 优化方案的宣传 |
5.1.4 优化方案的执行 |
5.2 优化方案的实施保障 |
5.2.1 加强组织保障 |
5.2.2 制度落实保障 |
5.2.3 岗位分工保障 |
5.2.4 信息技术保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调查问卷 |
附录B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创新 |
第2章 理论依据和研究综述 |
2.1 理论依据 |
2.1.1 内部控制理论 |
2.1.2 风险管理理论 |
2.1.3 资产组合理论 |
2.2 相关研究进展 |
2.2.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2 不良资产管理方式的研究 |
2.2.3 我国不良资产法治化建设研究 |
2.2.4 研究评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成因与后果分析 |
3.1 工商银行Z分行发展历程 |
3.2 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 |
3.2.1 按照担保方式划分 |
3.2.2 按照产品划分 |
3.2.3 按照行业划分 |
3.3 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
3.3.1 外部因素 |
3.3.2 企业内部因素 |
3.4 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贷款的后果分析 |
3.4.1 影响工商银行Z分行的发展 |
3.4.2 增大工商银行Z分行的声誉风险 |
3.4.3 影响区域金融的稳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贷款管理方式与问题 |
4.1 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贷款管理方式 |
4.1.1 现金清收 |
4.1.2 诉讼清收 |
4.1.3 还款免息 |
4.1.4 以物抵债 |
4.1.5 破产重整 |
4.1.6 批量转让 |
4.1.7 呆账核销 |
4.2 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
4.2.2 信贷管理水平较差 |
4.2.3 不良资产处置人员能力不足 |
4.2.4 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审批流程过于繁复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先进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经验借鉴 |
5.1 银行主导跨区域产业重整模式 |
5.1.1 案例情况 |
5.1.2 关键要点 |
5.1.3 应用条件 |
5.2 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 |
5.2.1 案例情况 |
5.2.2 关键要点 |
5.2.3 应用条件 |
5.3 重点企业债务重组模式 |
5.3.1 案例情况 |
5.3.2 关键要点 |
5.3.3 适用条件 |
5.4 互联网+不良资产管理模式 |
5.4.1 案例情况 |
5.4.2 关键要点 |
5.4.3 应用条件 |
5.5 政府定向打包模式 |
5.5.1 案例情况 |
5.5.2 关键要点 |
5.5.3 应用条件 |
5.6 化解担保圈模式 |
5.6.1 案例情况 |
5.6.2 关键要点 |
5.6.3 应用条件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工商银行Z分行改善不良资产管理的对策 |
6.1 全面排查,摸清资产质量 |
6.2 放宽不良贷款处置政策 |
6.3 进一步拓宽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渠道 |
6.4 运用互联网+的管理模式 |
6.5 加强与政府合作,充分利用政策资源 |
6.6 完善内部考核机制 |
6.7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
6.8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7.3 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访谈提纲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H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问题企业重组业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不良资产概述 |
2.1.1 不良资产概念 |
2.1.2 不良资产分类 |
2.2 问题企业的界定与特征 |
2.2.1 问题企业的界定 |
2.2.2 问题企业的特征 |
2.3 企业重组的原则、经济效应和风险控制理论 |
2.3.1 企业重组的原则 |
2.3.2 企业重组的经济效应理论 |
2.3.3 企业重组的风险控制理论 |
第3章 H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问题企业重组的路径 |
3.1 H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情况介绍 |
3.2 不良资产主业模式介绍 |
3.3 问题企业重组主业模式的选取 |
3.3.1 非金债收购主业模式 |
3.3.2 债务重组主业模式 |
3.4 问题企业重组的路径选择 |
3.4.1 H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单独主导的问题企业重组 |
3.4.2 H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第三方投资者共同主导的问题企业重组 |
3.4.3 破产重整方式下的问题企业重组 |
第4章 H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问题企业重组案例分析 |
4.1 H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问题企业重组的原则 |
4.2 案例介绍 |
4.2.1 项目背景 |
4.2.2 债务企业情况介绍 |
4.2.3 保证企业情况介绍 |
4.3 项目交易结构及操作安排 |
4.3.1 项目操作安排 |
4.3.2 非金债收购 |
4.3.3 金融债收购 |
4.3.4 债务重组 |
4.4 项目可行性分析 |
4.4.1 行业及市场分析 |
4.4.2 还款来源分析 |
4.5 项目风险分析 |
4.5.1 市场风险分析 |
4.5.2 信用风险分析 |
4.5.3 操作风险分析 |
4.5.4 合规风险分析 |
4.6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长沙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国外相关研究 |
2.国内相关研究 |
3.简要评述 |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3.技术路线 |
二.不良资产理论基础 |
(一)不良资产范围界定 |
(二)不良资产理论依据 |
(三)不良资产形成机理 |
1.宏观方面分析 |
2.微观方面分析 |
(四)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
三.长沙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长沙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
(二)长沙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
1.存量和新增的不良资产呈双升态势 |
2.不良资产质量差,清收处置难度大 |
3.信贷管理水平低,考核指标设计欠佳 |
(三)长沙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
1.业务结构单一,贷款投放集中,金融创新不足 |
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
3.内部管理水平低下 |
四.长沙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思路与对策 |
(一)处置思路 |
1.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强力促进金融创新 |
2.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
3.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模式、优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
(二)处置对策 |
1.提升新型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
2.完善不良资产管理运行模式 |
3.加强不良资产日常管理 |
五.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债转股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江苏国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及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债转股 |
2.1.2 财务绩效 |
2.2 理论基础 |
2.2.1 MM理论 |
2.2.2 博弈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4 代理理论 |
3 我国上市公司债转股现状分析 |
3.1 我国上市公司债转股相关政策 |
3.1.1 上市公司债转股相关政策梳理 |
3.1.2 上市公司债转股条件及具体流程 |
3.2 债转股的主要模式 |
3.2.1 我国上市公司债转股主要模式 |
3.2.2 国外债转股主要做法 |
3.3 我国上市公司债转股进程 |
3.3.1 我国上市公司两轮债转股进程 |
3.3.2 我国上市公司两轮债转股对比 |
4 江苏国信债转股案例概况 |
4.1 江苏国信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
4.2 江苏国信债转股实施情况分析 |
4.2.1 江苏国信债转股的宏观背景 |
4.2.2 江苏国信债转股的直接原因 |
4.2.3 江苏国信债转股实施方案 |
4.2.4 江苏国信债转股实施内容 |
5 债转股对江苏国信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
5.1 债转股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分项分析 |
5.1.1 债转股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
5.1.2 债转股对公司营运能力的影响分析 |
5.1.3 债转股对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分析 |
5.1.4 债转股对公司成长能力的影响分析 |
5.1.5 债转股对公司现金流量的影响分析 |
5.2 债转股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综合分析 |
5.2.1 分析方法选用——杜邦分析法 |
5.2.2 江苏国信综合财务绩效杜邦分析 |
5.2.3 杜邦分析结论 |
5.3 债转股对公司财务绩效的间接影响分析 |
5.3.1 债转股对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 |
5.3.2 债转股对公司规模的影响 |
5.3.3 债转股对公司发展能力的影响 |
6 江苏国信债转股的启示及完善上市公司债转股的建议 |
6.1 江苏国信债转股的相关启示 |
6.1.1 债转股有利于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
6.1.2 债转股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 |
6.1.3 企业发展遵循实质原则谨慎去杠杆 |
6.2 完善上市公司债转股的建议 |
6.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市场有效监督 |
6.2.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视债转股后续工作 |
6.2.3 实现业务结构战略性布局,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G租赁公司风险防控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租赁公司风险类型研究 |
1.2.2 租赁公司风险成因研究 |
1.2.3 租赁公司风险防控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框架 |
2 租赁公司风险防控的理论概述 |
2.1 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特征 |
2.1.1 风险的客观性 |
2.1.2 风险的损害性 |
2.1.3 风险的复杂性 |
2.1.4 风险的可预测性 |
2.2 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类型 |
2.2.1 违约与道德风险 |
2.2.2 利率与汇率风险 |
2.2.3 政策及法律风险 |
2.2.4 租赁物贬值与灭失风险 |
2.3 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成因 |
2.3.1 防控手段单一且缺乏制约机制 |
2.3.2 缺乏专业的风控人才及管理艺术 |
2.3.3 租后管理方式存在较大缺陷 |
2.4 融资租赁风险防控理论基础 |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4.2 企业融资的权衡理论 |
2.4.3 自利行为原则 |
3 G租赁公司风险防控案例介绍 |
3.1 G租赁公司概况 |
3.1.1 租赁业务开展情况 |
3.1.2 风险防控流程 |
3.2 用CAMELS评价法对G租赁公司进行评级 |
3.2.1 CAMELS评价法简介 |
3.2.2 G租赁公司的CAMELS分析与评级 |
3.3 G租赁公司面临的风险类型 |
3.3.1 承租人信用风险 |
3.3.2 融资利率与租赁利率不匹配风险 |
3.3.3 国家宏观政策及企业操作风险 |
3.4 G租赁公司风险防控现状 |
3.4.1 征信报告为主,现场尽调为辅 |
3.4.2 项目贷为主,短借长贷为辅 |
3.4.3 财务报表分析为租后管理的唯一抓手 |
4 G租赁公司风险成因 |
4.1 项目尽职调查不彻底 |
4.1.1 项目推动过急且集中 |
4.1.2 风控人员不足且人员管理松散 |
4.2 资金紧张及资产盘活能力差 |
4.2.1 公司实力较弱致使融资能力差 |
4.2.2 资产盘活能力有限 |
4.3 租后管理缺乏强有力的抓手 |
4.3.1 租后管理重视度不足 |
4.3.2 租后管理缺乏重点 |
5 强化融资租赁公司风险防控的建议 |
5.1 建立科学的业务推进流程,做到推进有方 |
5.1.1 立项要稳健 |
5.1.2 尽调要尽职 |
5.1.3 投后要严管 |
5.2 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价模型与内部控制体系 |
5.2.1 设计适用的风险评价模型 |
5.2.2 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
5.3 推行多元化融资方式 |
5.3.1 股东增资 |
5.3.2 银团融资 |
5.3.3 银行保理 |
5.3.4 金融债券融资 |
5.3.5 资产证券化 |
5.4 打造专业团队,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
5.4.1 推行校企合作战略 |
5.4.2 搭建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 |
5.4.3 加强人员管控,培育风险意识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D城市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方法及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主要内容 |
1.3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不良资产内涵 |
2.1.2 不良资产分类 |
2.1.3 不良资产的危害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银行行为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冰棍效应”理论 |
2.2.4 金融创新理论 |
2.2.5 资产证券化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3.3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D城市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
3.1 D城市银行概况 |
3.1.1 发展历程 |
3.1.2 基本概况 |
3.2 D城市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
3.3 D城市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成因 |
3.3.1 经营环境及宏观政策因素 |
3.3.2 银行自身因素 |
第四章 D城市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4.1 D城市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式 |
4.1.1 D城市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 |
4.1.2 现金清收 |
4.1.3 贷款重组 |
4.1.4 债权转让 |
4.1.5 呆账核销 |
4.2 D城市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2.1 现金清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2.2 贷款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2.3 债权转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2.4 呆账核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3 D城市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4.3.1 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内控体系不健全 |
4.3.2 信贷风险理念不强 |
4.3.3 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合理 |
4.3.4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传统且单一 |
4.3.5 外部环境限制 |
第五章 D城市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对策及实施保障 |
5.1 构建系统性处置制度 |
5.2 遵循科学的处置原则 |
5.2.1 控制成本原则 |
5.2.2 时效性原则 |
5.2.3 市场化原则 |
5.3 强化不良资产防范意识 |
5.3.1 加强贷前调查及贷后管理工作 |
5.3.2 优化信贷结构 |
5.3.3 完善大数据监控 |
5.3.4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
5.4 优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
5.4.1 不良资产催收优化策略 |
5.4.2 不良资产重组优化策略 |
5.4.3 不良资产债权转让优化策略 |
5.4.4 不良资产核销改进策略 |
5.4.5 加快不良资产证券化步伐 |
5.4.6 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创不良资产处置新局面 |
5.5 不良资产处置对策的实施保障 |
5.5.1 外部力量保障 |
5.5.2 信息共享保障 |
5.5.3 管理支持保障 |
5.5.4 文化氛围保障 |
5.6 对策实施前后结果对比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浅议盘活企业不良资产的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管理研究[D]. 金含笑.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Z信托公司不良资产处置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 袁骏.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山东LX小贷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马全德.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优化研究[D]. 姚省佼. 兰州大学, 2021(12)
- [5]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资产管理研究[D]. 韩佩泽. 山东大学, 2020(05)
- [6]H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问题企业重组业务的研究[D]. 付文杰.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1)
- [7]长沙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D]. 骆幸.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债转股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江苏国信为例[D]. 高欢欢.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9]G租赁公司风险防控问题探究[D]. 陈兴华.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10]D城市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乔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