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MR引导下颅脑介入手术的护理

开放式MR引导下颅脑介入手术的护理

一、开放式MR引导下颅脑介入手术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赵晶,何丽,肖越勇,李成利[1](2022)在《MRI引导下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标准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MR具有多序列、多方位、多参数成像优势,且无辐射。MRI引导下介入手术可清晰显示病灶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已用于颅脑、脊髓及软组织等病变,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但目前针对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尚无标准化指南和专家共识。为提升MRI引导下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水平,特召集相关领域专家讨论制订本共识。

王国栋[2](2021)在《基于18F-FDG PET/CT影像融合的多模态影像导航在肿瘤病变穿刺活检中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全球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态势,形势不容乐观。扩大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覆盖面是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影像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术是肿瘤病变早期病理确诊的有效方法之一,适用于肺、肝等多部位肿瘤病变。但由于肿瘤自身异质性、单模态影像(CT、US等)信息片面、医生主观经验等因素,致活检准确率不高、病理假阴性多、并发症严重等情况常影响后续诊疗工作。精准、高效的影像定位和引导是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氟代脱氧葡萄正电子发射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检查可反映全身影像解剖结构和功能代谢显像,可通过计算机将多种模态信息融合,对于各类肿瘤病变诊断、分期、手术评估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拟从PET/CT显像独特优势着手,探讨PET/CT影像融合为基础的多模态影像导航技术在肿瘤病变穿刺活检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等系列问题。目的探讨在肿瘤病变穿刺活检中应用18F-FDG PET/CT影像融合多模态影像导航与常规CT影像导航疗效的对比研究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行经临床常规诊疗和PET/CT检查后,仍无法明确疾病诊断或疑似肿瘤性疾病为病理确诊而行穿刺活检的11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PET/CT融合影像或常规CT引导方式等条件应用配对设计分实验组(多模态引导组)n=61例及对照组(CT引导组)n=5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无统计差异。以切除术后病理及临床诊疗后随访6个月以上的临床诊断为最终结果。记录两组病例穿刺靶点到位率、穿刺用时、进针次数、病理诊断符合率及并发症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穿刺靶点到位率分别为100%和98.6%;病理诊断符合率实验组98.36%(60/61)高于对照组89.65%(52/58);两组阳性预测值均为100%(50/50)、(45/45),阴性预测值90.91%(10/11),53.85%(7/13)。对照组假阴性率为11.76%;诊断符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穿刺过程用时中位数分别为14(12,21.5)min和10(9,13.25)min,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22,P<0.05);但两组出现气胸、咳血等并发症均为轻中度且经处理后均治愈,发生率分别为6.56%(4/61)和6.89%(4/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依据18F-FDG PET/CT显示病灶不同程度代谢增高表现选取增殖活性活跃区域为穿刺靶点,同时术中融合PET/CT等多模态影像导航可更加直观、清晰辨认穿刺命中靶点与否,有效提高穿刺病理准确率,效降低假阴性率。与常规CT影像引导比较优势明显,对临床诊疗有重要价值。2.本项研究技术运行可靠,虽影像融合操作略延长手术时间,但与常规CT引导比较未增加手术风险;后续软件升级、优化将更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何祥萌[3](2019)在《高场介入磁共振及辅助技术在脑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MRI透视技术引导颅脑病变穿刺活检及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文中提出第一部分1.0 T高场介入磁共振实时透视技术在颅脑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前言准确的病理学诊断是颅脑疾病合理治疗的先决条件,穿刺活检术是获得病理学诊断的常用手段。口前,颅脑病变穿刺活检主要有四种手术引导方式,分别为立体定句框架引导、无框架导航技术引导、磁共振引导、CT引导。杠体定向框架引导及无框架导航技术引导的穿刺活检应用最为广泛,在颅脑病变中体现出了良好的诊断价值,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主要为穿刺活检术中缺乏实时影像反馈,无法观察术中穿刺针与病变的准确位置,可能导致取材不准确或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实时磁共振引导下的颅脑病变穿刺活检克服了这项缺点,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目前磁共振实时引导下的颅脑病变穿刺活检主要应用闭合式磁共振,闪为磁体孔径的限制,患者手术体位受到了明显限制,此外需要相关辅助设备,手术过程相对复杂,手术时间较长。开放空间更大的磁共振设备、使手术流程更加简化的引导技术对于颅脑病变穿刺活检有重要意义,开放式高场介入磁共振具备上述两点要求,具有预期应用价值。1.0T开放式磁共振及实时透视技术已经在肝脏、乳腺等部位病变的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中得到应用,如肝内病变穿刺活检、肝肿瘤消融治疗、乳腺病变穿刺活检等,体现出了手术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的优势,但是尚不明确能否应用于颅脑病变穿刺活检中。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将开放式磁共振及实时透视技术应用于颅脑病变穿刺活检中,评价该技术在颅脑病变穿刺活检应用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诊断价值。目的研究1.0T开放式磁共振实时透视技术引导颅脑病变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于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完成的112例1.0T开放式磁共振实时透视技术引导的颅脑病变穿刺活检病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影像学及手术资料、病理学诊断结果。根据颅脑病灶最大直径将病例分为两组,分别为≤1.5cm组(n=29)及>1.5cm组(n=83)。入组标准:(1)外科手术前需要明确诊断的患者;(2)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拟行放疗或化疗的患者;(3)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胶质增生难以鉴别,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4)非肿瘤性病变,内科治疗效果欠佳,需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排除标准:(1)存在安装心脏起搏器等磁共振检查禁忌;(2)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超过两倍正常值或血小板计数<50×109/L);(3)考虑颅内血管性病变;(4)意识不清或不能配合的患者;(5)脑疝各个时期。术前准备:根据病变位置选择相应手术体位,环形柔性接收线圈环绕于头部手术区域,真空负压固定垫固定患者体位及头部,鱼肝油定位标记放置于头皮上拟定的手术区域。穿刺活检过程:增强后T1W快速序列扫描确定病灶靶点、穿刺路径。在局部麻醉下,应用螺旋钻头于穿刺点处钻孔,以磁兼容性圆头穿刺针穿刺进入颅内。根据病变强化特点选择透视序列(T1W梯度回波序列、T1W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进行透视扫描,术者在透视图像的引导下逐步进针直至穿刺进入病灶靶点,自旋回波快速序列扫描确定穿刺针位置。以半自动切割枪切割取材,送检病理学检查。记录术中出现的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穿刺针道数。术后随访:记录穿刺活检术后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病理学结果;对未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1年以上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程随访。以外科手术病理学结果或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参考,记录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病例。统计学分析:计算全组病例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Hsher’s精确检验对比不同大小两组病灶(≤1.5cm,>1.5 cm)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以P<0.05为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结果(1)所有病例均成功取材,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39±4.6min(29-49min),所有病例均为一个穿刺针道。108例患者获得了明确的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108/112)、96.3%(79/82)、96.7%(29/30)、98.8%(79/80)、90.6%(29/32)。(2)≤1.5cm组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6.6%(28/29)、93.8%(15/16)、100%(13/13)、100%(15/15)、92.9%(13/14);>1.5cm 组分别为 96.4%(80/83)、97.0%(64/66)、94.1%(16/17)、98.5%(64/65)、88.9%(16/18)。两组间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值均>0.05。(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出现4例少量颅内出血,其中1例硬膜外出血,3例脑实质内出血,出血量分别为2.3ml、8.7ml、0.6ml、0.5ml,术后1天行磁共振扫描未发现出血量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为3.6%(4/112),其中≤1.5cm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2/29),>1.5cm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1%(2/8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275)。结论1.1.0T开放式磁共振实时透视技术引导颅脑病变穿刺活检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2.1.0T开放式磁共振实时透视技术引导颅脑病变穿刺活检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简化手术流程,可作为一种新的引导技术应用于颅脑病变穿刺活检。第二部分3D打印模板辅助联合高场介入磁共振引导1251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母细胞瘤前言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为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之一,相关文献报道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可以延长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期。虽然此项技术开展较早并被证明安全有效,但并未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分析除了技术复杂的原因之外,不易对靶区及剂量进行精确控制是另一个重要原因。立体定向框架引导的125I粒子植入技术是应用最多的引导植入技术,虽然有立体定向框架的辅助,但是也会出现125I粒子位置的偏移,有学者报道立体定向框架引导下粒子空间位置偏移发生率可以达到20%,表明1251粒子出现空间位置偏移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如何准确实现术前治疗计划的剂量设计是该领域的难点之一。近些年来3D打印非共面模板被应用于辅助肿瘤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已在头颈部、胸腹部、腹膜后等部位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应用,研究结果证明了通过3D打印非共面模板的辅助可明显提高125I粒子植入的准确性及剂量适形性。另一方面,磁共振具有优秀的软组织对比度,可以进行功能成像、多参数成像、任意方位成像,在颅脑微创手术中病灶范围确定、路径设计、术中引导等多个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全新设计、颅脑部位专用的3D打印嵌入组合式模板与开放式高场介入磁共振进行联合,以期探索一种安全、准确、手术操作简便的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新技术流程。目的研究3D打印非共面嵌入组合式模板辅助联合1.0T开放式磁共振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可行性、安全性、术后剂量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接受3D打印非共面嵌入组合式模板联合1.0T开放式磁共振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20例。对照组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接受贝伐单抗治疗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4例。入组标准:(1)既往经过外科手术和/或放射治疗,以及替莫唑胺治疗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2)穿刺活检病理学或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为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3)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4)病变数目≤2个。排除标准:(1)存在安装心脏起搏器等磁共振扫描禁忌;(2)意识不清不能配合的患者;(3)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超过两倍正常值或血小板计数<50X 109/L);(4)严重高血压未控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5)近6个月内有动、静脉血栓史、颅内出血史,近1个月内有开颅手术史。术前准备:术前行增强磁共振容积扫描,将增强后T1W容积图像导入治疗计划系统(Brachytherapy Implantation Planning System,BTPS)设计术前治疗计划,计划靶区设定为肿瘤病灶强化边缘基础上外扩1cm,处方剂量给予120-160Gy,125I粒子活度0.8mci。根据术前治疗计划制作3D打印嵌入组合式模板。模板由基板及3个嵌入式模板构成,嵌入式模板分别为定位模板、钻孔模板、穿刺模板,均可分别嵌入基板并且准确吻合。手术过程:将3D打印嵌入组合式模板放置于患者头皮上的拟定手术区域,根据定位标记点进行模板复位。术中磁共振增强T1W快速序列扫描确认模板位置准确后,在局部麻醉下通过3D打印钻孔模板辅助进行颅骨钻孔,以磁兼容性圆头穿刺针沿穿刺模板穿刺至肿瘤病灶内,再次行磁共振T1W快速序列扫描确定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根据术前计划植入125I粒子。植入完成后行磁共振快速序列扫描,确认并记录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剂量学验证:125I粒子植入术后1天行颅脑CT平扫,应用图像融合软件将CT及术前MR图像进行融合,融合图像导入BTPS行术后剂量学验证,得到 DVH 图及剂量学参数(D90、D100、V100、V150、V200、CI、EI)。贝伐单抗对照组治疗方案:贝伐单抗7.5mg/kg,每3周为一个周期,直至影像学评价为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随访及疗效分析:每2个月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根据神经肿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Assessment in Neuro-oncology,RANO),评价并计算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主要研究指标为125I粒子或贝伐单抗治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研究指标为治疗后的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并发症与不良反应评价:将125I粒子组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予以记录;1251粒子组及贝伐单抗对照组根据CTCAE 4.0标准评估药物不良反应,计算两组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分析:(1)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术前与术后剂量学参数(D90、D100、V100、V150、V200、CI、EI)及植入 125I 粒子数。(2)Fisher’s 精确检验比较125I粒子治疗组及贝伐单抗对照组的ORR、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3)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的PFS、OS,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PFS、OS。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以P<0.05为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结果1.125I粒子治疗组术前剂量学参数D90、D100、V100、V150、V200、CI、EI 分别为:(146.5±11.8)Gy、(78.7±9.9)Gy、(91.7±1.1)%、(66.0±4.6)%、(44.7±4.6)%、0.77±0.04、(18.0±5.8)%;术后剂量学参数 D90、D100、V100、V150、V200、CI、EI分别为:(145.9±12.5)Gy、(80.1±10.5)Gy、(91.6±1.3)%、(65.5±4.9)%、(44.2±5.0)%、0.76±0.04、(19.0±6.3)%。术前、术后各剂量学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术前计划植入125I粒子数为46.1±30.0粒,术中实际植入125I粒子数为47.2±29.6粒,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101)。2.125I粒子治疗组ORR为85.0%,6个月生存率为95.0%,12个月生存率为60.0%,中位PFS为10.1个月,中位OS为13.8个月。贝伐单抗对照组ORR为35.7%,6个月生存率为78.6%,12个月生存率为14.3%,中位PFS为4.5个月,中位OS为8.1个月。两组比较125I粒子治疗组的6个月生存率比贝伐单抗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283);125I粒子治疗组的ORR、12个月生存率、PFS、OS均比贝伐单抗对照组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值<0.05)。3.术中无脑出血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包括:(1)125I粒子组:需要药物治疗的脑水肿(3级)1例、脑水肿(2级)2例;一侧上肢疼痛(1级)1例。(2)贝伐单抗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级)1例,高血压(3级)2例,高血压(2级)1例,蛋白尿(1级)1例,乏力(2级)2例,乏力(1级)3例。(3)1251粒子组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20),贝伐单抗对照组为21.4%(3/1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283。结论1.3D打印非共面嵌入组合式模板联合1.0T开放式磁共振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具有安全性、可行性及准确性,术后剂量学能够较好地达到术前计划,实现了剂量的精确控制。2.剂量精确控制下的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安全有效,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3.通过3D打印嵌入组合式模板的辅助简化了脑胶质瘤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手术流程,明显降低了手术操作复杂程度,可作为一种新的引导植入技术于临床应用推广。

王晴文,李言琦,张琛,于长松,李成利,黄杰[4](2019)在《1.0T磁共振引导下肺结节微波消融围手术期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MR引导下肺结节患者微波消融的围术期手术护理期要点。方法采用围手术期MR介入手术室内环境管理,图像质量管理、术后并发症监测,医护技一体化临床护理模式,降低手术并发症。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MR引导下MWA治疗,术后MR评价病灶完全消融,气胸5例,针道渗血6例,发热4例,疼痛3例,咯血2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缓解,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MR介入手术医护技一体化临床护理模式有助于确保该手术的疗效。

王立刚,刘风海,何祥萌,柳明,许玉军,李成利[5](2019)在《1.0T高场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术》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及评估1.0T高场开放式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穿刺肝顶部结节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57例肝顶部占位患者,病灶最大直径范围为6~38 mm,采用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病灶穿刺活检。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或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至少12个月的诊断进行对比,计算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和平均手术时间。根据结节最大直径分为两组:≤1.5 cm组(n=21)和>1.5 cm组(n=36),两组之间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行相关参数对比。结果 57例患者穿刺成功率达到100%,且均取得了足量的病理组织。MR引导经皮穿刺肝顶病变诊断疾病性质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2%、97.9%、100%。≤1.5 cm病灶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2%、93.8%、100%。>1.5 cm病灶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达100%。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针通过皮肤到病变的平均时间为1.1 min,穿刺手术平均时间为27.7 min。穿刺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1.0 T高场开放式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穿刺肝顶部病灶是一种准确、安全及有效的技术。

闫丽[6](2019)在《猴急性脑缺血模型的构建与超声成像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猴局部急性脑缺血模型的构建背景:脑缺血具有很高的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建立与临床特征最相符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对其病理改变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脑缺血模型的研究主要建立于啮齿类动物、兔子及狗上。猴子与人类接近,但由于购买程序复杂、成本高,介人手术及配套检查要求高、药品及设备使用费用高,因此建模中使用较少。临床上,脑缺血发病主要由血栓栓塞引起,且约85%的脑缺血都是由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引起。因此,建立一种理想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反映人体临床特征是至关重要和必要的。目的:构建恒河猴局部急性脑缺血的模型,为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与评价提供理想的实验模型及研究方法。方法:选择8只健康恒河猴,术前行CT平扫及介入血管造影排除脑血管及颅内病变并对血管及其走形进行评估;在DSA引导和监测下,经股动脉将微导管插入至MCA M1分支,再将自体白色血栓导入,阻断血流。栓塞完成后及栓塞后24h,用DSA、MRI成像进行评估。栓塞24h后,处死2只猴子,进行灌注、固定。两周后,开颅取脑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例在插管过程中死亡,7例恒河猴脑缺血模型成功构建。建模成功后,自体白色血栓被导入至MCA M1段,血流阻断,相应部位脑缺血形成。栓塞即刻及栓塞后24h,DSA、MRA提示MCA闭塞,MRI多序列成像显示急性局部脑缺血病灶。病理大体标本及HE染色显示深部脑组织梗死病灶形成,MCA分支内可见血栓,梗死灶与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楚。结论:用自体血栓介入法可建立理想有效的猴局部急性脑缺血模型,对脑缺血疾病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MRI、DSA可对建模效果进行评价,确保建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第二部分超声在猴急性脑缺血模型中的评价作用背景:超声医学发展飞速,超声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新型的颅脑声学造影、颅脑三维成像、能量多普勒显像以及二维多普勒显像等,使得脑血管病变研究技术实现了较大创新。临床多年以来,颅脑血管病变的判断以DSA、CT、MRI检查居多。DSA虽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但其有创伤且多配合介入治疗;常规的MRI不能早期发现小的梗死灶,尤其是在发病6h内的病灶,同时不方便便携,往往不能配合床边诊治。因此,我们采用超声对脑栓塞动物模型进行诊断,探讨其在脑栓塞动物模型中检测与评估作用。由于恒河猴与人类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如体积小、颅内血管细以及颞骨厚小等,且考虑到声学骨窗不足(inadequate acoustic bone windows,IABW)等特点,此章节中,我们选取经颅彩色超声检查(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TCCS)和经颅超声造影检查(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sonography,CE-TS)进行建模前、后评价,探讨超声在急性脑缺血模型中的的成像特点及评价作用。目的:探讨超声在恒河猴局部脑缺血模型中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8只健康恒河猴,术前行CT平扫及介入血管造影排除脑血管及颅内病变并对血管及其走形进行评估;模型构建方法同实验一部分。猴子取侧卧位,选取颞窗为透声窗,采用TCCS及CE-TS对猴子建模前、后的颅内血管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栓塞前,TCCS清晰显示MCA,其血流充盈佳,并可录得正常低阻MCA频谱;CE-TS示:造影剂充盈良好,不仅显示MCA,还可显示清晰完整的大脑动脉环结构。栓塞后,TCCS显示MCA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通过,且录不到正常动脉频谱;CE-TS显示,大脑中动脉局部造影剂充盈缺损。病理大体标本及HE染色显示深部脑组织梗死病灶形成,大脑中动脉分支内可见血栓,梗死灶与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楚。结论:TCCS和CE-TS可实时、动态评价颅内大动脉。在脑栓塞时,又可给予快速、便捷的诊断及评价,在脑缺血疾病的研究中有着切实的临床价值。第三部分超声超分辨成像技术在猴脑血管的应用初探(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课题的共同研究成果)背景:从我们第二部分的研究发现,超声仅对颅内的大血管等显示较理想,对于颅内的微小血管及末端血管显示不佳,即使借助了造影剂的增强显示作用,成像依旧不理想。近年来,超分辨成像技术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进展。目前国际上最新常用的超快平面波超声多普勒脑功能成像[1]和基于超声造影微泡的超分辨成像技术[2]已推进到能对小鼠等小动物脑小血管及血流进行成像,但还未对猴与更大的活体动物脑微小血管成像。在国内,超分辨成像技术取得了一些初步研究成果,其在大动物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实验甚少。近年来,我们与西安交通大学进行联合研究,尝试探索这项新技术在大型动物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与性能评价。目的:用超分辨微泡成像技术对恒河猴颅内血管进行成像,探索其成像特点及较传统经颅超声的成像优势。方法:首先,通过模体仿真验证超分辨成像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离体实验基础上,对该成像参数进行相应调整。最后,采用2只恒河猴进行活体脑微小血管成像实验。结果:离体实验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特征空间自适应波束所合成的超快速主动空化成像,超分辨成像的计算复杂度明显降低,且轴向分辨率增益提高3倍,空化组织比提高2d B;相对于常规平面波成像,超分辨成像对脑微小血管的辨识内径可达到1mm,甚至0.7 mm,且能提取到其血流信息。与此同时,造影噪声比提高了5.625d B,分辨率提高了约30倍。恒河猴实验的结果表明,超分辨微泡成像对脑微小血管成像的最佳分辨率可达到微米级别,且成像深度超过35mm。结论:超分辨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对组织损毁过程中微泡的高分辨率、快速计算的监控成像。该高空时分辨成像方法也将成为本文后续微泡成像研究的基础,也为非侵入性的经颅超声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梁雪梅[7](2017)在《综合护理干预在开放性MR引导下颅脑介入操作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总结颅脑外伤患者在开放性MR的引导下进行颅脑介入操作时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择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均在开放性MR的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本组80例患者局部疼痛17例,少量渗血8例,血压降低3例,肢体麻木7例,癫痫发作1例。护理后的NIHSS评分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在开放性MR的引导下实施颅脑介入治疗可以减少或避免给颅脑组织带来损伤,再辅以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则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杨素娟,周黎华,李梅[8](2013)在《开放MR引导下颅脑介入操作的护理措施》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在开放MR引导下进行颅脑介入操作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8例颅脑活检患者,对其进行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部分患者在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经过对症护理、对症治疗以后都痊愈。结论:周到、细致的护理,对保障开放式MR引导下进行颅脑介入操作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李成利[9](2007)在《MRI实时导引与监控肿瘤冷冻消融的动物学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改进兔VX2脑瘤模型的制作方法,探讨磁共振导引与监控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兔脑瘤的可行性,评价影像与病理学联系及治疗效果。方法全麻下通过颅骨钻孔种植瘤块的方法建立VX2移植性脑瘤模型22只(两只颅内感染)。6只兔随机分为A、B两组,脑瘤直径0.8cm时在磁共振实时导引和监控下对肿瘤进行消融治疗,消融时间分别为5分钟、10分钟两个循环,随后分别在术后当时、术后7天、术后14天行MR扫描后两组分别处死一只,进行病理学检查。剩余14只兔随机分为C、D两组,C组在脑瘤直径0.8cm时进行冷冻消融治疗,消融时间为10分钟,两个循环,D组瘤兔不进行治疗,术后MR定期扫描,观察肿瘤大小变化,记录C、D两组兔的死亡时间,自种植脑瘤术后两个月仍不死亡者取截尾值。结果22只新西兰兔除2只感染外,其余全部有脑瘤生长,同时期种植的肿瘤大小较一致,形态规则,肿瘤的MRI表现和病理学改变相一致,能够满足介入治疗的需要。所有冷冻消融手术均成功进行,脑瘤的坏死程度和冷冻时间有明显相关性,5分钟两个循环组(A组)肿瘤细胞部分死亡;10分钟两个循环组(B组)肿瘤细胞死亡彻底,且坏死范围与冰球大小一致。治疗组(C组)瘤兔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改良瘤块植入法制作的兔VX2脑瘤模型成瘤稳定,适合MRI观察和介入治疗研究;脑瘤氩氦刀消融治疗安全可行,10分钟两个循环的消融时间可以使肿瘤细胞彻底坏死,能显着提高兔脑瘤的生存时间。目的:研究MR导引与实时监控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全身各系统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探讨该技术联合局部125I粒子、缓释5—FU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象及方法:2004年10月~2007年1月应用0.23T开放式MR结合Ipath200光学导引系统对全身各个系统40例肿瘤患者的51个病灶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其中肝脏恶性肿瘤1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9例,胆管细胞癌5例,胃癌肝脏转移2例及肺癌肝脏转移1例);颅内肿瘤5例(脑内转移瘤2例;脑胶质瘤2例;脑膜瘤1例);肺肿瘤13例(原发性肺癌12例:Ⅲa期9例;Ⅲb期1例;Ⅳ期2例;肺转移瘤1例);骨肿瘤4例(骨样骨瘤1例;肺癌骨转移瘤2例;多发骨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颌面部造釉细胞瘤1例。肿瘤病灶最大径线1.5cm~12.0cm不等。冷冻消融术采用Cryo-Hit低温冷冻系统(氩氦刀),每个靶部位均经两个冷冻/解冻循环。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选择直径2mm或3mm的冷冻探针。对于较大的病灶,可以在MR实时导引监测下,采用多方向、多点穿刺冷冻消融。40例患者共行106次冷冻消融治疗。冷冻消融术后一周内内行1.5T常规MR扫描结合增强扫描,确定消融毁损区范围,对残余肿瘤,择日可再次对病灶残存区行冷冻消融术。大部分患者冷冻消融术后行局部(125)I放疗粒子及缓释5-氟尿嘧啶化疗粒子植入术。脑肿瘤、肺肿瘤及骨骼肌肉系统的肿瘤冷冻治疗术开始前同时先行MR导引下穿刺活检术,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检查。脑肿瘤患者术前行fMRI检查。疗效评价标准:按照中国氩氦刀治疗协作组根据WHO标准设定近期疗效评价标准:①临床缓解(CR):根治性冷冻的患者(即手术中冷冻冰球范围大于肿瘤边缘1-1.5cm以上),手术后CT或MRI检查提示肿瘤病变冷冻后消失,或肿瘤病变冷冻后明显缩小,影像学证实病变无增殖特性,为冷冻后灭活组织,肿瘤血供消失;或CT密度值显着降低、MRI各序列呈低信号的凝固坏死灶,无新病灶出现,临床肿瘤症状、体征消失至少4周,体重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或恢复正常。②部分缓解(PR):减瘤负荷冷冻治疗或姑息性冷冻治疗者,冷冻范围占肿瘤体积50%以上,手术后CT或MRI检查提示冷冻病变部分完全消失或明显缩小;CT密度值显着下降或MRI各序列呈低信号的凝固坏死灶,残存肿瘤病变无增殖活性,无新病灶出现至少达4周以上,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临床无变化(SD):姑息性冷冻治疗的患者,冷冻范围占肿瘤体积50%以下,手术后CT或MRI检查提示冷冻的肿瘤病变消失或明显缩小,CT密度值显着降低或MRI各序列呈低信号的凝固坏死灶。残存肿瘤病变增大25%以下,无新病灶出现,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④临床进展(PD):部分姑息性冷冻治疗的病人,手术后CT或MRI检查提示冷冻的肿瘤病变无明显缩小,并显示新的增殖特性,CT密度无明显降低或MRI各序列信号无改变。残存的肿瘤病变增大25%以上并出现新的病灶,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生活质量下降。结果所有患者在开放式MR导引下均成功准确地穿刺至病变靶点;术中MR能清楚的实时显示冷冻探针及冰球呈逐渐增大的带状和梨形信号缺失。冰球边界清晰,尽可能完全覆盖病灶或超出病灶边缘5~10mm,肺肿瘤治疗时为预防气胸,冰球仅覆盖病灶但不超过病灶范围。在MR实时导引下,根据TPS计划将放射性125I粒子及相应剂量5-FU化疗粒子行肿瘤区分层种植,重点分布肿瘤周边区。40例患者的51个病灶共行106次冷冻消融治疗。治疗有效率(CR+PR)/(CR+PR+SD+PD)为82.5%(33/40)。1、17例肝肿瘤患者进行27次冷冻消融术,共39次冷冻消融治疗。4例患者术中同时使用2个冷冻探针。患者手术次数为1-4次不等。患者均同时行局部挖125I放疗粒子、缓释5-FU化疗药物植入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仅1例患者胸片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体温轻度升高,均未经处理自行好转。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有效率(CR+PR)为82.35%(14/17)。2、5例脑肿瘤患者进行9次手术,共15次冷冻消融。3例原发肿瘤同时行穿刺活检术。无脑损伤(出血与梗塞)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3、13例肺肿瘤患者共进行26次冷冻消融术。2例患者术中同时使用2个冷冻探针。患者手术次数为1-4次不等。患者均同时行局部125I放疗粒子、缓释5-FU化疗药物植入术。1例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多年的患者,术后当天出现气胸,行闭式引流术后第三天好转,去除闭式引流;1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术后仍痰中带血,但较术前明显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CR+PR)为69.2%。4、1例颌面部巨大造釉细胞瘤,8次肿瘤切除手术后复发,分4次MR介入导引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行15次冷冻消融治疗。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面部肿块及疼痛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7个月复查,肿瘤无复发。5、4例骨肿瘤患者,共进行11次冷冻消融治疗。1例为股骨头骨样骨瘤行MR介入导引穿刺活检及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2例为肺癌腰椎及髂骨转移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1例多发血管外皮细胞瘤行髂骨及腰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结合骨水泥灌注成型术辅助治疗,术后肿瘤消融完全,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消失。结论开放性MR导引下经皮介入治疗具有微创伤,可重复性、并发症少等特点,是安全、可行的。联合局部其它辅助治疗(如植入125I放射粒子和5-FU缓释粒子),MR导引与监控下氩氦刀冷冻消融肿瘤使得大多数失去了常规手术根治切除机会的肿瘤患者重新获得微创外科治疗的机会。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邱秀玲,曲蕾,李慧华,魏煜龙,郭力[10](2005)在《开放式MR引导下颅脑介入手术的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开放MR引导下颅脑介入操作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对10例颅脑活检或治疗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结果:术中和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经相应的对症治疗、护理后均痊愈。结论:开放式MR引导下的颅脑介入手术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新技术,但细致、周到的护理措施、严格遵守介入治疗护理常规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开放式MR引导下颅脑介入手术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放式MR引导下颅脑介入手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MRI引导下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标准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人员管理
2 手术间管理
3 设备及器械管理
4 术中物品管理
5 手术标本管理
6 术前护理
7 手术护理
    7.1 患者入手术室前
    7.2 患者入手术室后
        7.2.1 合理摆放体位
        7.2.2 常用体位
    7.3 手术开始后
    7.4 手术结束后
8 手术后护理
    8.1 并发症
    8.2 其他
    8.3 出院宣教

(2)基于18F-FDG PET/CT影像融合的多模态影像导航在肿瘤病变穿刺活检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肿瘤发病概述及病理活检现状
    1.2 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价值及现状
    1.3 常规模态影像导航现状
    1.4 PET/CT显像概述及临床应用价值
    1.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设备及耗材
    1.3 技术方法
    1.4 数据采集及随访
    1.5 统计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
    2.2 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
    2.3 手术并发症比较
    2.4 实验组靶病灶SUVmax值统计结果
第三章 讨论
    3.1 PET/CT在指导穿刺活检
    3.2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3.3 PET/CT融合多模态影像引导与CT引导穿刺活检比较
    3.4 穿刺路径的选择
    3.5 手术器械的选择及配合
    3.6 穿刺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3.7 护理在穿刺活检术中作用价值
    3.8 存在问题
    3.9 改进方法及展望
第四章 结论
附图
公式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高场介入磁共振及辅助技术在脑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MRI透视技术引导颅脑病变穿刺活检及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1.0 T高场介入磁共振实时透视技术在颅脑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和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3D打印模板辅助联合高场介入磁共振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母细胞瘤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和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英文论文1
英文论文2

(4)1.0T磁共振引导下肺结节微波消融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设备仪器与治疗方法
    1.3 结果
2 围手术期护理准备与评估
    2.1 MRI介入手术准备工作
        2.1.1 体位准备
        2.1.2 适应MWA手术环境
        2.1.3 肺结节不良认知心理支持
    2.2 MR介入手术室布局与图像采集质量准备和人员配置
        2.2.1 手术间的配置及仪器设备的合理摆放
        2.2.2 MR介入手术室人员配置
        2.2.3 提高MR介入图像采集质量准备工作
    2.3 术中检测及并发症的护理

(5)1.0T高场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临床资料
        1.1.2 手术相关设备与技术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肝穿刺活检方法
        1.2.3 术后处理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6)猴急性脑缺血模型的构建与超声成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猴局部急性脑缺血模型的构建
    导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耗材与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模型建立情况
        2.2 影像学表现
        2.3 病理学观察
    3 讨论
第二部分 超声在脑栓塞动物模型中的评价作用
    导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耗材与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模型建立情况
        2.2 影像学表现
        2.3 病理学观察
    3 讨论
第三部分 超声超分辨成像技术在猴脑血管的应用初探
    导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耗材与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综合护理干预在开放性MR引导下颅脑介入操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1.2.2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
    2.2 80例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表1)
3 讨论

(8)开放MR引导下颅脑介入操作的护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MRI实时导引与监控肿瘤冷冻消融的动物学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1
中文摘要2
英文摘要2
符号说明
前言
    参考文献
背景研究
    一、MR介入技术的发展
    二、氢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肿瘤的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MR导引与实时监控冷冻消融兔VX_2脑瘤模型实验研究
    摘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表
第二部分 MR导引与监控下肿瘤冷冻消融术临床应用研究
    一、磁共振导引实时监控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肿瘤初步研究
        摘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二、磁共振导引实时监控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脑肿瘤初步研究
        摘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三、磁共振导引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近距离放化疗治疗中晚期肺肿瘤
        摘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四、磁共振导引与实时监控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颌面部肿瘤初步研究
        摘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五、磁共振导引与实时监控冷冻消融治疗骨骼肿瘤初步研究
        摘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表
总结
    一、基础研究显示
    二、临床研究显示
综述一
综述二
致谢
发表论文和着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一
英文论文二
英文论文三

四、开放式MR引导下颅脑介入手术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MRI引导下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标准专家共识[J]. 马丽,赵晶,何丽,肖越勇,李成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2(01)
  • [2]基于18F-FDG PET/CT影像融合的多模态影像导航在肿瘤病变穿刺活检中应用研究[D]. 王国栋.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3]高场介入磁共振及辅助技术在脑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MRI透视技术引导颅脑病变穿刺活检及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D]. 何祥萌. 山东大学, 2019(02)
  • [4]1.0T磁共振引导下肺结节微波消融围手术期护理[J]. 王晴文,李言琦,张琛,于长松,李成利,黄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9(11)
  • [5]1.0T高场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术[J]. 王立刚,刘风海,何祥萌,柳明,许玉军,李成利.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9(11)
  • [6]猴急性脑缺血模型的构建与超声成像评价[D]. 闫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7]综合护理干预在开放性MR引导下颅脑介入操作中的应用[J]. 梁雪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11)
  • [8]开放MR引导下颅脑介入操作的护理措施[J]. 杨素娟,周黎华,李梅.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02)
  • [9]MRI实时导引与监控肿瘤冷冻消融的动物学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D]. 李成利. 山东大学, 2007(03)
  • [10]开放式MR引导下颅脑介入手术的护理[A]. 邱秀玲,曲蕾,李慧华,魏煜龙,郭力. 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 2005

标签:;  ;  ;  ;  ;  

开放式MR引导下颅脑介入手术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