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NO-4817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艳丽,杜杉杉[1](2020)在《白芍总苷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C57BL/6J小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0)、模型组(n=30)及低(n=30)、高剂量实验组(n=30)。模型组及低、高剂量实验组小鼠均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35-55(MOG 35-55)为抗原诱导的方法建立EAE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低、高剂量实验组小鼠分别给予0.2,0.4 g·kg-1·d-1的TGP灌胃,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5 d。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用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脊髓组织mTOR、HIF-1α蛋白表达;用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小鼠神经功能;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小鼠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5.84±0.37)%,(3.89±0.16)%,(4.73±0.28)%,(5.12±0.34)%;脊髓组织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6±0.03,0.92±0.08,0.45±0.13,0.26±0.11;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4±0.07,0.97±0.03,0.55±0.12,0.32±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GP可抑制EAE小鼠炎性因子水平,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HIF-1α通路信号转导相关。
吴昊[2](2020)在《益肾达络饮对EAE小鼠血清中CD4+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实验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动物模型,此后分出两组分别在此模型基础上阻断A1受体和P2Y1受体,用苏木-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取小鼠脑、颈、腰和骶等部位进行HE染色,观察小鼠脑和脊髓组织中炎症反应和病变位置;并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小鼠血清中IL-6、IL-17、IL-27和IL-35炎症因子的分泌情况。用此实验来探讨益肾达络饮对EAE小鼠血清中CD4+T细胞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选用6-8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n=12)、中药组(n=12)、激素组(n=12)、模型组(n=12)、P2Y1受体组(n=12)和A1受体组(n=12)。空白组12只小鼠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处理。其余五组60只C57BL/6小鼠均制作EAE模型,根据以前经验用MOG33-55多肽和百日咳菌制备EAE小鼠模型,将MOG33-55干粉加入适量蒸馏水制备成水溶液,将MOG33-55水溶液100ul和完全弗氏佐剂(含结核杆菌400ug)100ul按体积1:1的比例混合,制备成油包水混合物,经过40分钟不停混合,待滴入自来水中不散开,说明已充分乳化,将充分乳化的MOG33-55为油包水的抗原,此油包水需现用现配。D0天制备好油包水抗原,每只小鼠取200ul油包水抗原经小鼠皮下四点注射,每点50ul。腹腔注射百日咳菌液,每只小鼠100ul。48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百日咳菌液腹腔注射,每只小鼠100ul。按Weaver,s15分评分原则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运用HE染色法检测炎症病位和判定疾病严重程度,并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IL-6、IL-17、IL-27和IL-35表达的情况。结果:1、EAE小鼠模型:除空白组其余组小鼠均发病,发病率为83.33%,症状可见食欲减少,活动性差,喜静,聚堆现象出现,尾巴和四肢无力,严重者可以出现尾巴全瘫和后下肢全瘫,甚至可以出现死亡。最高临床评分可达15分;空白组发病临床症状均为0分。2、用HE染色方法检测小鼠脑和脊髓中炎症,发现发病的小鼠脑和脊髓中均有炎症表现。3、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分别测IL-6、IL-17、IL-27和IL-35四个炎症因子,发现IL-6炎性因子模型组分泌最少,激素组分泌最多;IL-35中A1受体组分泌最少,中药组分泌最多,与EAE小鼠临床评分呈负相关;其中IL-17炎性因子P2Y1组检测最多,中药组最少;IL-27炎性因子激素组检测最少,A1受体组检测最多;与EAE小鼠临床评分程正相关。结论:炎症是影响EAE小鼠致病的重要因素,主要以神经系统(CNS)炎症为主,影响机体活动。益肾达络饮对EAE小鼠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可以使致炎因子IL-27和IL-17分泌减少,降低临床评分,减轻炎症损伤程度。反之可以使IL-6和IL-35抑炎性因子增多,抑制致炎因子,降低临床评分,减轻炎症损伤程度。益肾达络饮对CD4+T细胞免疫积极的调节作用。
任嘉彦[3](2019)在《栀子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运用体外分离和培养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研究栀子苷对脂多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栀子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中枢炎症反应抗炎免疫的分子机制。方法:1.选取出生1-2天的新生ICR小鼠,分离小鼠大脑皮质,经纯化、传代培养得到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并利用形态学、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荧光鉴定细胞。2.通过形态学观察和CCK-8实验方法,确定LPS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模拟制造合格中枢炎症环境模型。3.通过形态学观察和CCK-8实验方法,检测栀子苷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以及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用药浓度及作用时间。4.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栀子苷对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炎症因子TNF-α、IL-6的影响。5.实验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1.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经培养、鉴定后,纯度在95%以上,满足下一步实验要求。2.脂多糖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后,细胞数量增多,胞体肥大,突起增多。3.LPS组同对照组相比,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水平显着升高(P<0.01),且随着时间延长,呈剂量依赖型增长。4.脂多糖可增强细胞增殖活性,且在作用浓度为1μg/mL,作用时长为24h时效果最好。5.栀子苷浓度在500μmol/L、1000μmol/L、2000μmol/L时使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下降,产生细胞毒性。6.栀子苷在0.5-100μmol/L范围内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没有影响。7.100μmol/L以下栀子苷浓度不同孵育时间3h、6h、12h、24h、48h、72h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100μmol/L以下栀子苷浓度,作用时间72h以下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无细胞毒性。8.栀子苷组与模型组比较,1、10、100μmol/L栀子苷作用24h下均能显着下调TNF-α、IL-6炎症因子水平(P<0.01),尤以IL-6下降明显。9.100μmol/L栀子苷浓度作用24h下抑制IL-6和TNF-α分泌更为显着。结论:1.脂多糖(1μg/ml,24h)可明显增强细胞增殖活性,并增加炎症因子的释放。2.栀子苷能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以及降低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释放。
张丽丽[4](2019)在《胆固醇转运子ABCA1缺失对T细胞胆固醇稳态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 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l,ABCA1)是一种膜结合蛋白,主要负责介导胆固醇流出至贫脂的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过去一直认为ABCA1对巨噬细胞胆固醇稳态与功能的调控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的重要机制。但是,与对照小鼠相比,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ABCA1的小鼠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生成与发展并没有显着地改变,这也提示ABCA1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靶细胞不是巨噬细胞。最新的研究发现T细胞介导的获得性免疫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ABCA1在T淋巴细胞胆固醇稳态与功能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究T淋巴细胞上胆固醇转运子ABCA1的缺失对T细胞胆固醇稳态及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Cre/Loxp重组技术制备T淋巴细胞特异性ABCAl基因缺失小鼠(ABCAlCD4-/CD4-)。应用PCR扩增和Q-PCR技术,对小鼠进行基因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鉴定。运用胆固醇外流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脂筏含量实验进一步明确ABCA1的特异性缺失。我们选用了两个动物模型来探讨ABCAl缺失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1)利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的抗原多肽MOG35-55免疫小鼠构建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2)制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敲除背景下T淋巴细胞特异性 ABCAl1缺失小鼠(ABCAlCD4-/CD4-LDLr-/-)及其对照小鼠,高脂饲料喂养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形成。在EAE模型中,我们对小鼠的发病进行病程评分,运用组织学染色明确小鼠脊髓的炎性浸润及脱髓鞘水平发病程度。针对AS模型,油红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弓底病灶的大小,免疫组化分析病灶的组分及T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两个模型小鼠体内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凋亡情况。结果:ABCAlCD4-/CD4-小鼠脾脏中CD4+T细胞上ABCAl的表达仅为对照组小鼠的10%(P<0.001)。而在不含T淋巴细胞的脾细胞中,ABCA1的表达水平在两组小鼠间并无差异,这表明ABCAlCD4-/CD4-小鼠体内ABCA1的敲除的确只发生在了 T淋巴细胞上。胆固醇流出实验结果显示,ABCA1的缺失显着地抑制了 T细胞上胆固醇流出至apoAI(0.28倍,P<0.001),但对HDL介导的胆固醇流出影响不大。有趣地是,胆固醇流出障碍并没有增加反而轻微地减少了 T细胞表面胆固醇富集区-脂筏含量(CD4+T:0.91 倍,CD8+T:0.93 倍,P<0.01)。ABCA1的缺失并不影响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但会影响外周T细胞的生成与表型。基因敲除小鼠外周器官中尤其是外周血(0.79倍,P<0.05)与脾脏(0.86倍,P<0.05)中记忆效应CD4+T细胞的数量显着地下降。这可能是ABCA1缺失能够抑制CD4+T细胞活化(CD25+%:~0.85倍,P<0.05)进而抑制细胞增殖(~0.85倍,P<0.05)并促进其凋亡(~1.15倍,P<0.05)的结果。ABCAl的缺失尽管不利于胸腺中自然发生调节性T细胞(Tregs)的生成(0.85倍,P<0.05),但可促进外周及体外Treg的诱导分化(~1.20倍,P<0.05)。在MOG35-55抗原多肽诱导EAE的免疫模型中,与对照小鼠相比,ABCAlCD4-/D4-小鼠EAE发病的严重程度显着降低(0.54倍,P<0.001)。T细胞上ABCA1的缺失抑制了小鼠体内脾脏中CD4+T细胞的增殖(~0.51倍,P<0.01),这与体外MOG抗原性特异性增殖减少(0.65倍,P<0.05)一致。此外,ABCA1基因的缺失还促进了脾脏与脊髓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增多(脾脏:1.23倍;脊髓:1.70倍,P<0.05),并抑制了病理性Th17效应细胞(脾脏SPC:0.67倍;脊髓:0.60倍,P<0.05)的分化。给予雄性ABCAlCD4-/CD4-LDLr-/-小鼠和ABCAlflox/flox LDLr-/-小鼠9周高脂饮食以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尽管两组小鼠的外周血总胆固醇水平无差异,但T淋巴细胞上ABCA1的特异性缺失却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0.79倍,P<0.05)。并且显着地抑制了斑块内及斑块血管外膜中T细胞的浸润(斑块:0.58倍,P<0.05;外膜:0.68倍,P<0.05)。ABCAl在T细胞中的特异性敲除对高脂水平下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与外周T细胞的生成并无影响。但是记忆性CD4+与CD8+T细胞在脾脏中都显着减少,这可能是体内T细胞活化增殖减少的结果(~0.74倍,P<0.05)。有意思的是,ABCAl缺失在高脂水平下并不促进Tregs的分化,但显着地抑制了病灶周围淋巴结内效应CD4+Th1(0.57倍,P<0.05)与CD8+TC1(0.72倍,P<0.05)细胞的分化。结论:1、ABCA1介导了 T淋巴细胞上胆固醇流出至apoAI,在对T淋巴细胞胆固醇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2、T淋巴细胞上ABCA1的缺失可减弱EAE发病的严重程度,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活化细胞凋亡,进而改变Treg与效应Th17细胞平衡的结果;3、T淋巴细胞ABCA1缺失可能是通过减少记忆效应T细胞进而抑制效应细胞Th1和TC1生成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因此,抑制T淋巴细胞上ABCA1可能是治疗免疫类疾病如EAE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策略。
倪绪皓[5](2017)在《Yes相关蛋白调控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的平衡》文中提出研究背景:T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向不同效应型T细胞和抑制型T细胞分化,这一过程受到许多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和其他调控因子的调控。然而,在许多免疫性疾病中如何调节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与Th17细胞的分化平衡一直困扰着我们,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后排斥。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是Hippo通路下游的主要效应分子,其调节组织体内平衡,器官大小,再生和肿瘤发生。目前大量的研究正在逐渐阐明YAP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影响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但是YAP在调节性T细胞与Th17细胞的分化平衡中作用未被报道,我们的研究表明其在此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探讨YAP相关蛋白在免疫应答时不同亚群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对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分化及功能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CD4+Naive T向不同CD4+T细胞亚群分化时YAP的表达情况,利用体外诱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实验验证YAP对它们体外分化的影响,利用体外免疫抑制实验说明YAP缺陷对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影响,利用荧光素酶实验检测YAP对IL-17A表达的影响,利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体内验证YAP缺陷对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结果:YAP特异性在调节性T细胞中高表达,在体外其缺陷减缓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并降低其功能,同时加快Th17细胞的分化,增强IL-17A基因和转录因子RORγ t基因的表达和蛋白的产生。在体内其缺陷极大的加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疾病发展进程及严重程度。结论:YAP在T细胞分化过程中对调节调节性T细胞与Th17细胞的平衡调控发挥关键作用,有望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后免疫排斥中得以应用。
贾春锋,邵林,戴庆辰,乐立盛[6](2017)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作用,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MMSCs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8周后,通过反转录PCR(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白介素-1(IL-1)、IL-2、IL-4、IL-6、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1、IL-2、IL-12、TNF-α和IFN-γ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调(p<0.05),而IL-4和IL-10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BMMSCs组IL-1、IL-2、IL-12、TNF-α和IFN-γ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下调(p<0.05),而IL-4和IL-10上调(p<0.05).进而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对照组脊髓组织的结构正常,神经细胞形态完好;模型组脊髓组织内出现大量炎性细胞;BMMSCs组脊髓组织内没有发现明显的炎性细胞.由上述结果可知,BMMSCs对EAE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和减少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对脊髓的损伤有关.
尹祖贤[7](2016)在《电针对EAE大鼠ICAM-1、MCP-1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复制豚鼠脊髓匀浆诱发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 EAE)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对EAE大鼠颈髓组织中MCP-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EAE的相关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M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加完全弗氏佐剂皮下注射Wistar大鼠,复制EAE大鼠动物模型。本次实验中将6-8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电针组、激素组、模型组、空白组。各组大鼠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此对大鼠的行为学进行评价,观察电针对EAE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各组刺激对EAE大鼠颈髓中MCP-1、ICAM-1的表达变化的影响,从趋化因子、粘附分子角度探讨电针对MS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1.免疫前,各组大鼠的皮毛光泽好、反应灵活,活动正常,大鼠的食欲正常。免疫第14天,空白组较实验前变化不显着,此组大鼠的皮毛光泽好、反应灵活,活动正常,大鼠的食欲也正常。模型组与实验前比较毛色发黄,暗淡,欠光滑。活动欠灵活,步伐笨拙,甚至瘫痪,精神萎靡。摄食减少,体重下降。各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皮毛欠光滑,活动减少,精神状态欠佳,食欲差。免疫第28天,空白组与免疫第14天比较没有变化,在整个实验中始终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表现及一般状态的改变,皮毛光滑,饮食如常,活动灵活。模型组大鼠免疫第28天与第14天相比,症状略有改善,皮毛仍然欠光滑,摄食缓解,不如空白组活泼。各治疗组摄食增加,体重趋于稳定,活动状态一般。2.免疫前,各组大鼠无差别,后肢伸展,尾巴伸展上翘,正常步态,无肌力、步态异常。在免疫后第14天,空白组大鼠无明显改变,活动如常。模型组大鼠出现尾部肌力降低,进一步出现尾部下垂、步态不协调,单肢瘫痪亦可出现双后肢瘫痪或四肢瘫,甚者出现濒死状态。在免疫后14天左右,模型组、各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达到了最高值。电针组与激素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别,但具有激素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最低的特点。在免疫后第28天,空白组大鼠活动自如,无肢体瘫痪。模型组大鼠尾部张力减低,单肢瘫痪、双后肢瘫痪或四肢瘫的症状有所改善。3.实验结果显示,在免疫后第14天,空白组大鼠颈髓内有少量ICAM-1阳性细胞的表达。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颈髓中ICAM-1表达明显升高(P<0.01),统计学意义显着。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电针组与激素组比较差别不大(P>0.05),且具有激素组大鼠颈髓中ICAM-1的阳性细胞数低于电针组的特点。在免疫后第28天大鼠颈髓中ICAM-1的阳性细胞数,空白组大鼠无明显变化,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颈髓中ICAM-1表达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颈髓中ICAM-1表达明显减少(P>0.05)。电针组与激素组比较差别不大(P>0.05),但具有电针组IC AM-1表达低于激素组的特点。模型组、电针组免疫后28天大鼠颈髓中ICAM-1的阳性细胞数较免疫后14天表达减少,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激素组I CAM-1表达却略有增高。4.观测免疫第14天后大鼠颈髓中趋化因子MCP-1表达情况,空白组大鼠颈髓内有少量MCP-1的表达。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颈髓中MCP-1表达显着升高(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激素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电针组与激素组两者比较差别不大(P>0.05),但体现出电针组大鼠颈髓中MC P-1的阳性细胞数低于激素组的特点。在免疫后第28天大鼠颈髓中MCP-1的阳性细胞数,空白组大鼠颈髓内MC P-1的表达变化不大。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明显(P<0.0 5)。激素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激素组与电针组比较(P>0.05),但具有电针组大鼠颈髓中MCP-1的阳性细胞数低于激素组的特点。模型组、各治疗组大鼠免疫第28天后,颈髓中MCP-1的阳性细胞数较免疫14天升高,但模型组与电针组、激素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电针组、激素组具有抑制MCP-1阳性细胞数表达的趋势,且电针组抑制作用优于激素组。结论:1.电针、激素治疗均可改善EAE大鼠神经功能症状,急性期激素疗效略优于电针;随着病程发展,电针治疗作用更稳定、持久。2.电针、激素治疗均可抑制EAE大鼠颈髓中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急性期激素的治疗作用优于电针;随着病程进展,电针的远期治疗作用效果较好。3.电针、激素治疗均可抑制EAE大鼠颈髓中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但电针抑制作用较为显着。
冀晓敏[8](2016)在《从神经导向因子探讨右归丸“阴中求阳”促进EAE小鼠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右归丸对EAE小鼠神经导向因子及Rho GTP酶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右归丸对小鼠脑和脊髓netrin1/DCC、slit2/Robo1和Rho A/Rac1/Cdc42等神经因子的调节作用,以探讨右归丸促进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七组,分别为正常组(NC)、模型组(MO)、激素组(PA)、梓醇组(CA)和右归丸组(1.2,2.4,4.8 g/kg)。皮下注射MOG35-55建立EAE小鼠模型。每日灌胃给药,记录体重和神经功能评分。40天后处死小鼠,取脑和脊髓,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光镜观察小鼠脑和脊髓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脑和脊髓轴突和髓鞘的损伤变化。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IF)观察MAP-2的表达。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小鼠脑和脊髓netrin1、DCC、slit2、Robo1、Rho A、Rac1和Cdc42的表达水平。结果:右归丸能减低EAE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和脊髓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轴突损伤和髓鞘脱失。右归丸可提高MAP-2的表达。IHC、q RT-PCR和WB显示,右归丸可提高netrin1、DCC、slit2、Robo1、Rac1、Cdc42的表达水平,降低Rho A的表达水平。结论:右归丸对MOG35–55诱导的EAE小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能促进神经再生修复,该作用与调节netrin1/DCC、slit2/Robo1和Rho家族Rho A、Rac1、Cdc42相关。酶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第二部分:右归丸及其滋阴、温阳拆方对EAE小鼠神经导向因子及Rho GTP目的:进一步研究右归丸“阴中求阳”配伍对EAE小鼠神经再生的调节作用。方法:C57BL/6雌性小鼠分为NC、MO、PA、CA、右归丸(YGPs)、滋阴填精方(NY)和温阳化气方(WY)七组。造模和处理方法同实验第一部分,检测指标和方法亦同前。结果:右归丸及其NY、WY拆方均能减低EAE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和脊髓中的炎性细胞浸润、缓解轴突损伤和髓鞘脱失。右归丸及其拆方可提高MAP-2表达,IHC、q RT-PCR和WB结果显示,右归丸及其拆方可提高netrin1、DCC、slit2、Robo1、Rac1、Cdc42的表达水平,降低Rho A表达水平。在拆方研究中,NY在减轻EAE小鼠急性期神经功能评分以及EAE缓解期病理损伤效果较好,对EAE缓解期排斥性导向因子slit2、Robo1以及信号分子Rho A具有调节作用;WY对EAE缓解期吸引性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DCC以及信号分子Rho A、Rac1、Cdc42具有调节作用,而右归丸方对上述各方面均具有较显着的调节作用。结论:右归丸方及其拆方均对EAE小鼠有神经保护作用,可通过调节slit2/Robo1、netrin1/DCC和Rho A/Racl/Cdc42促进EAE小鼠神经修复。滋阴和温阳拆方在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等方面各有侧重,右归丸在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等方面均具有较为显着的调节作用。第三部分:右归丸方及其滋阴、温阳拆方的主要化学成分指认与定量分析目的:为右归丸方及两个拆方的质量控制与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LTQ-Orbitrap-MS对右归丸方及其拆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LC-ESI-MS/MS法对右归丸样品中的马钱苷与金丝桃苷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本研究从右归丸方中指认出宋果灵、绿原酸、附子灵、马钱苷、尼奥灵、獐牙菜苷、金丝桃苷、槲皮素8个化合物;滋阴方中主含绿原酸、马钱苷、獐牙菜苷、金丝桃苷、槲皮素等5个化合物,温阳方中主含宋果灵、绿原酸、附子灵、尼奥灵、金丝桃苷、槲皮素等6个化合物。定量测定右归丸方中马钱苷的含量是51.8 mg/g,金丝桃苷的含量是43 mg/g。结论:右归丸方及其滋阴、温阳拆方的化学成分指认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为药理实验提供了质量控制及相应的作用物质基础。综上,本课题研究证实右归丸对EAE小鼠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能够促进EAE小鼠神经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slit2和其受体DCC、Robo1,以及细胞内Rho GTP酶Rho A、Rac1、Cdc42相关。滋阴、温阳拆方作用各有侧重,全方在神经保护和神经再生等方面均具有较为显着的作用,揭示了右归丸“阴中求阳”配伍的部分科学内涵。
陈秀红[9](2016)在《蒙古黄芪中AmPR10-16kDa和HQGP-2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对EAE模型小鼠治疗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黄芪为常用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黄芪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本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黄芪蛋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本论文采用蒙古黄芪为原料,提取其蛋白质,并对所得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以蛋白质的性质结构以及体外免疫抑制活性为指标进行研究,探讨其对EAE模型小鼠的治疗机制,从而为黄芪的资源综合利用和其附加值的综合开发及丰富活性蛋白质种类与功能等创造良好条件。方法1.利用单因素筛选与正交实验法对缓冲溶液法提取黄芪蛋白的关键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采用CCK-8试验法考察所得黄芪蛋白的体外抗免疫抑制活性。2.以体外免疫抑制活性为筛选导向,得到活性较强的组分AmPR10-16kDa和HQGP-2,对其进行系列定性检测。3.通过氨基酸组成分析、单糖组成分析、糖肽键特征分析、红外色谱、圆二色谱、对黄芪蛋白AmPR10-16kDa和HQGP-2的结构信息进行探讨。4.分黄芪蛋白治疗组和EAE对照组,观察并记录。HE染色与免疫荧光测浸润;CCK-8试验法检测细胞活性;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释放;ELISA测定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1.经优选的提取条件:采用含10mmol·L-1NaCl的25 mmol·L-11 Tris-HCl(pH值8.00),提取60 min,液料比16 mL·g-1,在此条件下蛋白得率为6.3%;蒙古黄芪粗蛋白对ICR小鼠和SD大鼠的脾淋巴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ICR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抑制率更高为64.10%,且细胞受损程度与样品浓度呈现正相关。2.30 g蒙古黄芪粉(过4号)最终得到AmPR10-16kDa和HQGP-2双纯(电泳纯与色谱纯)蛋白分别为40.12,17.12 mg;以体外脾淋巴细胞免疫抑制活性为筛选导向,得到活性较强的组分HQGP-2。SDS-PAGE电泳法和HPGPC检测法所得图均证明AmPR10-16kDa和HQGP-2分别各为一条带和一个峰,16 578 Da和30 575 Da为以上两蛋白的重均分子量,并对其进行系列定性,碘酸-Schiff染色AmPR10-16kDa不是糖蛋白,以AmPR10-16kDa的分子量、PI 4.35及与病程相关蛋白AmPR-10同源性来判断AmPR10-16kDa可能是一种病程相关蛋白。3.HQGP-2,蛋白质含量是28.48%,糖含量是72.29%,主要由阿拉伯糖、葡萄糖组成,糖肽键型为O-糖肽键,糖链是吡喃糖的α-型糖苷键结构,CD谱显示:α-螺旋为29%,β-折叠22.9%,β-转角1.1%,无规则卷曲47%;AmPR10-16kDa的CD值为α-螺旋34%,β-折叠24.6%,β-转角1.4%,无规则卷曲40%。4.AmPR10-16kDa和HQGP-2处理可减轻EAE症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炎细胞浸润,抑制脾淋巴单核细胞活性、NO和TNF-α和IL-6的分泌,促进IFN-γ的分泌;增加CD4+IFN-γ+、CD4+IL-10+和CD4+CD25+T细胞亚群的比例。各指标显示,AmPR10-16kDa优于HQGP-2的疗效。结论1.蒙古黄芪经由优选的缓冲液提取法、蛋白纯化系统AKTA avant 25平台,得到免疫抑制活性较强的组分AmPR10-16kDa和HQGP-2,为中试提取该组分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工艺。2.AmPR10-16kDa和HQGP-2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比例,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减轻EAE炎症反应。
贾刘云,王森,王倩,关东升[10](2015)在《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依据本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性,辨证论治,因人制宜,正确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着,具有副作用小,延缓发病周期的优势。本文从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证型分类及方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ONO-4817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NO-4817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白芍总苷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与模型建立[3] |
2.2 给药方法 |
2.3 主要观察指标 |
2.3.1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4] |
2.3.2 用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小鼠脊髓组织mTOR、HIF-1α蛋白表达[5] |
2.4 亚组指标 |
2.4.1 用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小鼠神经功能[6] |
2.4.2 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7] |
3 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1 各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
2 各组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3 各组小鼠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比较 |
4 各组小鼠脊髓组织mTOR、HIF-1α蛋白表达 |
讨 论 |
(2)益肾达络饮对EAE小鼠血清中CD4+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EAE小鼠致病机制的研究 |
1.1 Th1/Th2 细胞炎性因子关系失衡 |
1.2 Th17/Tregs之间的关系 |
1.3 IL-27和IL-35对EAE的影响 |
1.4 A1 受体与EAE的关系 |
1.5 P2Y1受体对EAE的影响 |
2 现代临床用药的研究 |
2.1 改善炎性反应 |
2.2 调节平衡轴 |
实验研究 |
实验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试剂与仪器 |
实验操作 |
1 动物分组 |
2 模型制作 |
3 药物干预 |
4 神经功能评分 |
5 EAE小鼠的HE取材与染色过程 |
5.1 HE染色取材过程 |
5.1.1 心脏灌注 |
5.1.2 取脑和脊髓 |
5.1.3 石蜡包埋与切片的操作步骤 |
5.2 HE染色操作步骤 |
6 ELISA检测取材与检测步骤 |
6.1 ELISA法小鼠取材 |
6.2 ELISA法检测步骤 |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小鼠一般情况的变化 |
2 小鼠体重变化 |
3 小鼠神经评分 |
4 HE染色结果 |
5 ELISA检测结果 |
结果分析 |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3)栀子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传代培养及鉴定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脂多糖刺激星形胶质细胞造模实验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栀子苷干预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4)胆固醇转运子ABCA1缺失对T细胞胆固醇稳态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第一部分 CD4~+T淋巴细胞胆固醇转运子ABCA1缺失小鼠的构建 |
材料和方法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结果 |
1.1 ABCA1~(CD4-/CD4-)基因敲除小鼠的制备与鉴定 |
1.2 CD4~+T淋巴细胞ABCA1基因缺失对胆固醇外流功能的影响 |
讨论 |
第二部分 CD4~+T淋巴细胞ABCA1缺失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结果 |
2.1 CD4~+T淋巴细胞上ABCA1的缺失对T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
2.2 CD4~+T淋巴细胞ABCA1基因缺失EAE模型病程和神经功能评分 |
2.3 CD4~+T淋巴细胞ABCA1基因缺失对EAE模型小鼠体内T细胞发育、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
讨论 |
第三部分 T淋巴细胞ABCA1缺失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结果 |
3.1 T淋巴细胞ABCA1基因缺失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 |
3.2 T淋巴细胞ABCA1基因缺失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3.3 T细胞上ABCA1基因的特异性缺失对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的影响 |
3.4 T细胞上ABCA1基因的特异性缺失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凋亡的影响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文主要缩写表 |
致谢 |
(5)Yes相关蛋白调控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的平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材料 |
1、实验动物 |
2、实验试剂与耗材 |
3、实验仪器与设备 |
实验方法 |
1、实验设计 |
2、实验技术 |
3、统计学分析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常用中英文对照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小鼠BMMSCs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 |
1.2.2 小鼠EAE模型的建立 |
1.2.3 RT-PCR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各种炎性因子的mRNA水平 |
1.2.4 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各种炎性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5] |
1.2.5 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变化[6]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组的小鼠脊髓组织中各种炎性因子的mRNA水平变化 |
2.2 不同处理组的小鼠脊髓组织中各种炎性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 |
2.3 HE染色观察小鼠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 |
3 讨论 |
(7)电针对EAE大鼠ICAM-1、MCP-1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研究概况 |
1.1 中医学对多发性硬化的认识 |
1.2 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概况 |
2. 多发性硬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现代医学对多发性硬化治疗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及动物 |
1.2 实验方法 |
1.3 显微镜下观察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实验动物的行为学改变 |
2.2 实验大鼠颈髓中粘附分子ICAM-I的表达变化 |
2.3 实验大鼠颈髓中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变化 |
讨论 |
1. 实验动物及造模方法的选择 |
2. 动物模型的评定 |
3. 选穴依据 |
4. 电针对EAE大鼠颈髓中粘附分子ICAM-1的影响 |
5. 电针对EAE大鼠颈髓中趋化因子MCP-1的影响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8)从神经导向因子探讨右归丸“阴中求阳”促进EAE小鼠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右归丸对EAE小鼠神经导向因子及Rho GTP酶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右归丸的制备 |
1.4 实验仪器 |
1.5 EAE模型的建立及处理 |
1.6 实验小鼠一般状况评价 |
1.7 实验小鼠的取材方法 |
1.8 HE染色光镜观察小鼠神经系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
1.9 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脑和脊髓髓鞘与轴突的超微结构 |
1.10 免疫荧光法测定小鼠脑和脊髓MAP-2 的表达 |
1.11 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脑和脊髓netrin1、DCC、slit2、Robo1、Rho A、Rac1、Cdc42的表达 |
1.12 Western Blot测定小鼠脑和脊髓Netrin1、DCC、Slit2、Robo1、Rho A、Rac1、Cdc42蛋白的表达 |
1.13 q RT-PCR测定小鼠脑和脊髓netrin1、DCC、slit2、Robo1、Rho A、Rac1、Cdc42 m RNA的表达 |
1.14 统计学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右归丸对EAE小鼠发病率、死亡率、潜伏期的影响 |
2.2 右归丸对EAE小鼠体重和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
2.3 右归丸对EAE小鼠脑和脊髓组织病理的影响 |
2.4 右归丸对EAE小鼠脑和脊髓的轴突及髓鞘损伤的影响 |
2.5 右归丸对EAE小鼠脑和脊髓MAP-2 表达的影响 |
2.6 右归丸对EAE小鼠脑和脊髓netrin1、DCC的影响 |
2.7 右归丸对EAE小鼠脑和脊髓slit2、Robo1的影响 |
2.8 右归丸对EAE小鼠脑和脊髓Rho A、Rac1、Cdc42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二部分:右归丸及其拆方对EAE小鼠神经导向因子及Rho GTP酶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右归丸及其拆方的制备 |
1.4 实验仪器 |
1.5 EAE模型的建立及处理 |
1.6 实验小鼠一般状况评价 |
1.7 实验小鼠的取材方法 |
1.8 HE染色光镜观察小鼠神经系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
1.9 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脑和脊髓髓鞘与轴突的超微结构 |
1.10 免疫荧光法测定小鼠脑和脊髓MAP-2 的表达 |
1.11 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脑和脊髓netrin1、DCC、slit2、Robo1、Rho A、Rac1、Cdc42的表达 |
1.12 Western Blot测定小鼠脑和脊髓Netrin1、DCC、Slit2、Robo1、Rho A、Rac1、Cdc42蛋白的表达 |
1.13 q RT-PCR测定小鼠脑和脊髓netrin1、DCC、slit2、Robo1、Rho A、Rac1、Cdc42 m RNA的表达 |
1.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右归丸及其拆方对EAE小鼠发病率、死亡率、潜伏期的影响 |
2.2 右归丸及其拆方对EAE小鼠体重、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
2.3 右归丸及其拆方对EAE小鼠脑和脊髓组织病理的影响 |
2.4 右归丸及其拆方对EAE小鼠脑和脊髓的轴突及髓鞘损伤的影响 |
2.5 右归丸及其拆方对EAE小鼠脑和脊髓MAP-2 表达的影响 |
2.6 右归丸及其拆方对EAE小鼠脑和脊髓netrin1、DCC的影响 |
2.7 右归丸及其拆方对EAE小鼠脑和脊髓slit2、Robo1的影响 |
2.8 右归丸及其拆方对EAE小鼠脑和脊髓Rho A、Rac1、Cdc42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部分:右归丸及其拆方的主要化学成分指认与定量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主要化学成分指认 |
1.1.1 材料与仪器 |
1.1.2 实验方法 |
1.2 金丝桃苷与马钱苷的定量分析 |
1.2.1 仪器与试剂 |
1.2.2 溶液配制 |
1.2.3 样品处理 |
1.2.4 色谱条件 |
1.2.5 质谱条件 |
2 实验结果 |
2.1 主要化学成分的指认 |
2.2 金丝桃苷与马钱苷的定量分析--线性、范围及含量 |
3 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研究特色与创新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多发性硬化的实验动物模型和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及其作用机制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阴中求阳”理论源流及现代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实验技术路线 |
附录二 实验图片 |
附录三 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蒙古黄芪中AmPR10-16kDa和HQGP-2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对EAE模型小鼠治疗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 |
第一章 蒙古黄芪粗蛋白的提取 |
前言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蒙古黄芪中AmPR10-16kDa和HQGP-2蛋白的分离纯化 |
前言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蒙古黄芪中AmPR10-16kDa与HQGP-2蛋白结构分析 |
前言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蒙古黄芪中AmPR10-16kDa与HQGP-2蛋白对EAE模型小鼠作用机制的研究 |
前言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病因病机 |
2辨证论治 |
3专病专方 |
4实验研究 |
4.1复方研究 |
4.2单味中药提取物研究 |
5展望 |
四、ONO-4817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白芍总苷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杨艳丽,杜杉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0(24)
- [2]益肾达络饮对EAE小鼠血清中CD4+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 吴昊.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0)
- [3]栀子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D]. 任嘉彦.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胆固醇转运子ABCA1缺失对T细胞胆固醇稳态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D]. 张丽丽. 苏州大学, 2019(04)
- [5]Yes相关蛋白调控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的平衡[D]. 倪绪皓.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5)
- [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治疗作用[J]. 贾春锋,邵林,戴庆辰,乐立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7]电针对EAE大鼠ICAM-1、MCP-1表达影响的研究[D]. 尹祖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从神经导向因子探讨右归丸“阴中求阳”促进EAE小鼠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D]. 冀晓敏. 首都医科大学, 2016(11)
- [9]蒙古黄芪中AmPR10-16kDa和HQGP-2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对EAE模型小鼠治疗机制的研究[D]. 陈秀红. 山西中医学院, 2016(01)
- [10]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J]. 贾刘云,王森,王倩,关东升. 中医研究,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