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萨帕乐”牌优质细羊毛检验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晶[1](2019)在《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文中指出绒毛用羊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农牧民从事的主要产业,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农牧民增收,也关系到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绒毛用羊产业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养殖方式粗放、生产效率较低、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规模化比重偏低等诸多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养殖模式的转变,以标准化为核心、以规模化为特征,逐步形成绒毛用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新格局。因此,有必要对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经济效益、影响因素、运行模式及相关扶持政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养殖模式的转变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牧户养殖经济效益增长和畜产品的长期有效供给。本文首先对我国绒毛用羊养殖的标准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进行定性评价和分析;其次,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和散养模式下农牧户的成本收益、单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然后,用模糊数学法和似乎无关方程组模型对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5个环节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牧户养殖规模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的实施路径、典型经验和运行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相关扶持政策进行评价;最后,提出提高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各项措施,为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参考和决策依据。主要研究结论是:(1)绒毛用羊各环节标准化程度存在差异,畜禽良种、养殖设施和疾病防控3个环节相对最高,生产管理次之,粪污无害化最低。绒毛用羊规模化养殖有长足发展,小规模散养仍占据绝对优势,规模化程度区域差异明显。(2)标准化规模养殖户总收益、纯收益和成本收益率均显着高于散养户,各投入产出指标及构成比例地区差异显着;标准化规模养殖户的单要素生产率显着高于散养户;标准化规模养殖户技术效率显着高于散养户,配置效率显着低于散养户,提升产出水平和压缩生产成本的空间都较大。(3)经济要素、技术要素、政策要素和个人家庭特征对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均有重要影响。养羊收入比重、固定资产比重有显着正向影响。人工授精、选址和棚圈设计、饲养管理、饲料配制、机械剪毛分级打包、病死羊无害化处理和粪便及污水处理7项养殖技术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正向影响;8项政策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影响,种公羊补贴、能繁母羊补贴、人工授精补贴、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禁牧补助和贴息贷款7项政策有正向影响,草畜平衡奖励有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养殖时长、劳动力人数、加入合作组织4项因素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正向影响,年龄有显着负向影响。经济、政策、环境和个人家庭特征对我国绒毛用羊养殖规模化均有显着影响,养殖收益、受教育程度和加入合作组织有正向影响,禁牧政策、草场面积和养殖时长有负向影响。(4)“家庭草库伦”、“种羊场+农牧户”、“生产基地+农牧户”、“委托管理式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合作社”、“草畜联营合作社”和“公司+合作社+农牧户”7种模式运行机制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主体构成、覆盖范围、资源供给、环境约束、协作程度和运行效果6方面。(5)农牧户对相关扶持政策的认知度、需求度、获取程度、满意度等各有差异,扶持政策较少且缺乏系统性,部分政策存在范围小、标准低、效果不显着等问题。
郑甜,杨常伟[2](2014)在《基于科技传播失席下的服饰面料与现代农业发展探析》文中指出服饰面料和现代农业作为两大相关产业,农业发展为服饰面料多样化提供了充足的天然纤维原料,服饰面料的需求为现代农业拓展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服饰面料的追求需要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迎合了服饰面料的追求。科技传播作为服饰面料追求和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双向互通的一个中介媒介,它的支撑作用贯穿始终。如果不重视科技传播,科技传播严重失席,致使服饰面料与现代农业双方坐失发展良机。服饰面料与现代农业之间规划构建系统的科技信息传播平台,科技传播跨越时空限制为服饰面料追求与现代农业发展共创双赢。
郑文新[3](2012)在《降低细羊毛细度离散的分级整理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羊毛是中国重要的天然纺织原料,也是农牧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构成羊毛质量的因素很多,细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毛越细价格越高。羊毛的细度与品种、饲养管理等都有关系,同一只羊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群羊的不同个体之间羊毛细度存在差异。羊毛生产实际上是把不同部位、不同群、不同地域的羊毛不断集中的过程,也就是说,羊毛细度实际上是不同等级的羊毛合并后构成的,从统计学的角度上,仅有平均值肯定是不能表征其品质情况的,应该用细度平均值和细度离散一起评价羊毛品质。但国内目前还未对羊毛细度离散参数给予足够的重视,国家强制标准《绵羊毛》仅将平均细度作为考量指标。有研究表明,细度离散每降低5%,相当于细度降低1μm。也就是说,降低细度离散可以提升羊毛品质和价格。但国内目前未见或很少见关于地区的细度分布情况、细度离散与育种历史、年龄、部位、粗细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未见到分级整理对细度离散的影响量化的研究。本实验以新疆南北疆的巩乃斯种羊场、拜城种羊场、温泉县呼和托哈种畜场羊毛细度离散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羊毛细度离散的因素,开展降低细度离散的技术措施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采集的10238只细毛羊样品进行分析,其细度分布主要是在16μm到25μm之间,分布范围较宽。如无良好的分级整理的生产方式,一定会造成羊毛细度离散偏大。(2)育种历史相对较长的牧场,其羊毛细度离散在15-20%范围内羊的数量显着高于育种时间相对较短的羊场。说明育种的时间长短与细度离散存在相关关系,育种时间长的羊群细度离散较小。(3)实验羊群肩部和股部总体匀度较好,但肩部的细度普遍比股部略细,说明肩部羊毛品质更好,且同一只羊不同部位的细度离散存在差异。(4)根据羊的年龄,对其细度离散进行统计,发现细度离散与羊的年龄无显着关系;年龄大的羊细度离散不一定大。(5)羊毛的粗细与细度离散不一定有必然的关联,细度较粗的羊毛其细度离散值未必大,这意味着细度较粗的羊毛也可能成为良好的纺织原料。(6)新羊毛现代化管理技术(客观检验-悬挂不同标示颜色与形状的耳标-机械剪毛-整理-分级-打包-检验-并批)的羊毛细度离散显着低于对照组。(7)分级整理确实对降低细度离散有影响,其影响程度大于品种、饲养管理等因素。说明国毛生产应高度重视分级整理工作,在构建羊毛生产质量控制体系时,必须考虑纳入分级整理技术。(8)目前的国家强制标准《绵羊毛》应予修订。
战英杰[4](2011)在《中国羊毛生产和外贸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羊毛是人类在纺织史上最早利用的天然纤维之一,羊毛纤维柔软而富有弹性,羊毛制品具有手感丰满、吸湿性强、保暖性好、穿着舒适等优点,它越来越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20世纪80年代,世界羊毛业飞速发展,自90年代开始,出现快速滑坡,2009年原毛产量仅有208万吨,绵羊存栏下降到不足11亿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毛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羊毛产业的发展。目前绵羊存栏量约1.2亿只,原毛产量约35万吨,是世界最大的绵羊饲养国和第二大羊毛生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羊毛加工国,每年加工羊毛35~40万吨(净毛),占世界羊毛加工量的35%。本研究在分析世界羊毛生产及贸易格局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羊毛的生产、消费、加工、流通、国家标准和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选取1999~2010年中国和主要羊毛出口国的季度平均价格数据对国际市场羊毛价格和国内羊毛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国内外原毛市场价格相关性较大,存在显着的协整关系。中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原毛市场之间存在误差校正机制;国际市场引导中国原毛现货市场。据此,本文利用进口需求模型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化与国内原毛供给和进口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对原毛进口需求模型估计结果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中国的原毛需求增加以后,受益最大的是澳大利亚;其次是南非和新西兰,中国自产原毛在国内消费数量中增加幅度最小。这对中国原毛生产者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即中国加工企业对国产原毛的偏好很弱,国内原毛需求增长主要通过进口满足。从进口弹性系数看,中国对来自主要出口国的原毛进口需求都是有弹性的。对中国羊毛进出口格局的分析表明,中国对世界羊毛市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每年有大量的羊毛进口,出口量相对较少,进口商品中又以原毛为主,净毛进口量相对较少。对羊毛市场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表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国家在世界羊毛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其中,澳大利亚在世界原毛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新西兰在世界净毛市场上一直具有最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原毛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还有乌拉圭、南非和阿根廷,在国际净毛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还有蒙古、乌拉圭、土库曼斯坦和阿根廷。中国尽管是羊毛生产大国,但是在国际羊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羊毛进口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中国的经济规模是影响羊毛进口最重要的因素,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带动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进而显着地促进了羊毛进口;其次,国际市场上的羊毛价格也是对中国羊毛进口影响较大的因素,价格提高则进口减少;中国的羊毛产量也对羊毛进口呈现出显着的负相关,说明中国羊毛产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中国对世界羊毛市场的依赖程度;主要羊毛出口国的经济规模、人口数量以及与中国的距离对中国羊毛进口的影响不显着。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合理调整羊毛产业结构和规划布局;(2)大力发展优质细羊毛生产,统一羊毛质量标准;(3)制定并实施羊毛进口战略。首先是建立羊毛进口信息预警机制,其次调整羊毛进口关税,第三要部门联动,商务部的配额管理和质检总局形成管理合力。(4)充分发挥产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5)推动羊毛拍卖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市场体系。
田得红[5](2008)在《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选育群毛用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培育现代肉羊新品种过程中,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提高羊肉的产量、羊肉的品质和肉羊的经济效益,在此前提下还应该考虑羊毛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本研究对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选育群毛纤维的物理特性、氨基酸组成以及超微结构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物理特性:伸直长度按照F1<F2<F3变化,其中F3公羊肩部为14.33±1.96cm,侧部为16.15 cm±1.47,股部为13.83 cm±1.60;母羊肩部为13.95 cm±1.87,侧部为15.23 cm±1.55,股部为13.36 cm±2.57,三个部位之间的伸直长度差异显着(p<0.05),性别间差异不显着(p>0.05)。细度F3最细,其中公羊肩部为24.36μm±1.60,侧部为27.15μm±13.8,股部为28.70μm±5.35;母羊肩部为23.69μm±2.16,侧部为24.42μm±0.17,股部为26.82μm±1.40,肩部与侧部、股部差异极显着(P<0.01),性别间侧部与股部差异显着(P<0.05),与肩部差异不显着(P>0.05)。粗腔毛率F3最少,其中F3公羊肩部为(0.75±0.99)%,侧部为(2.17+2.85)%,股部为(2.33±1.67)%;母羊肩部为(0.22±0.32)%,侧部为(2.37±3.12)%,股部为(4.97±5.64)%。断裂强力F3最大,其中F3公羊肩部为10.94 cN±3.75,侧部为10.72cN±3.31,股部为15.92 cN±5.24:母羊肩部为15.03 cN±1.46,侧部为16.07 cN±3.08,股部为17.99 cN±3.02,肩、侧、股之间差异显着(P<0.05)。断裂伸长率F3最大,且F1、F2、F3的三个部位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其中F3公羊肩部为(49.55±7.69)%,侧部为(48.89±5.42)%,股部为(48.88±5.42)%;母羊肩部为(48.74±7.44)%,侧部为(48.62±6.99)%,股部为(48.79±5.90)%。油汗覆盖高度F1、F2、F3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肩、侧、股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油脂率F3最大,三个部位之间差异显着(P<0.05),其中F3公羊肩部为(8.72±1.26)%,侧部为(7.39±0.67)%,股部为(7.27±2.74)%,母羊肩部为(6.17±3.44)%,侧部为(7.10±3.48)%,股部为(5.97±4.28)%。(2)超微结构:不同代数的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选育群毛纤维的组织结构及鳞片层结构均有差异。其中F1公羊的毛为异质毛,组织学结构为鳞片层、皮质层、髓质层(结构为花瓣状且位于毛纤维中央),F2、F3羊的组织学结构为鳞片层、皮质层。且随着代数的增加,皮质层也越发达、结构也越致密。鳞片层形态、排列高度、密度、厚度也有差异,其中F3鳞片形态较完整,表面较光滑,鳞片较厚(0.70μm±0.20),鳞片密度较小(69.13个mm2±14.77),鳞片破损程度最轻。F2、F3毛纤维横截面为椭圆形或圆形,较F1的横截面规整。(3)氨基酸: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选育群的毛纤维均由18中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总含量及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各不同,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12.79%~15.04%),其次是胱氨酸(8.46%~10.74%),含量最少的是蛋氨酸(0.29%~0.47%)。含硫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F3母羊为11.21%,其中胱氨酸含量F3母羊含量最高为10.74%。毛纤维中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及含硫氨基酸含量的顺序为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含硫氨基酸。
左卫东,蒋龙珍,刘斌[6](2007)在《“中国细毛羊之乡”的产业突围》文中研究说明$T【自1999年到目前,拜城县被拍卖的萨帕乐牌细羊毛的数量累计达2400多吨,如果按耳均每公斤50元的价格计算,这些羊毛的产值在1.2亿元左右……】$E 提起细羊毛,不能不说有着“中国细毛羊之乡”之称的拜城,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拜城县便开?
郑文新,全平,张继慈,高维明[7](2007)在《试析以标准化推动细毛羊业产业化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标准化是农业发展的趋势虽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但由于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像细毛羊业这样传统的畜牧业产业,因其从事生产的农牧民分散、文化程度较低、信息闭塞、民族各异、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推广普及标准化技术措施难度很大。
张明新,王春昕,徐兴海,李青春,王进国,寿永昌[8](2007)在《新吉细毛羊选育概况与羊毛分级拍卖示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吉林省细毛羊育种研究方法与研究进展,总结了自2001年以来开展细羊毛分级拍卖示范情况;并提出建立品种选育、种羊推广、杂交改良、羊毛管理和羊毛分级拍卖技术体系,是振兴我国细毛羊产业的发展方向。
赵玉田[9](2006)在《波动中的羊毛业》文中认为
左北瑶[10](2006)在《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文中提出当今毛纺业对细毛羊的综合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超细毛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为适应市场需求,细毛羊的育种和生产亦已趋向高支数毛品质的选育和生产。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无角类型是1990-1995年在新疆巴州种畜场新疆细毛羊羊群的基础上采用“导入杂交与开放式核心群选育”的方法选育而成的。新类型的无角性状遗传性稳定,1995年测定3252只后代羔羊的角生情况,羔羊总体无角率达到97.14%,公羔无角率达到94.71%;其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均超过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品种标准。1995年成年母羊毛长、净毛量、剪毛后体重由1990年的8.66厘米、2.52千克、40.29千克分别提高到9.62厘米、3.13千克、43.22千克;育成母羊毛长、净毛量、剪毛后体重由1990年的10.0厘米、2.56千克、29.05千克分别提高到11.37厘米、3.06千克、40.5千克。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是2000-2004年在新疆巴州种畜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无角类型羊群的基础上采用“导入杂交与开放式核心群选育”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其选育对象是符合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品种标准的、具有无角遗传特性、被毛纤维直径平均在21.5微米以下的群体。2004年统计,成年母羊、育成公羊、育成母羊的羊毛细度分别是:20.39、19.64、19.85微米;其毛长分别是:8.95、11.85、11.56厘米;净毛量分别是3.05、3.67、3.08千克;剪毛后体重分别是:43.67、57.77、42.3千克。与2000年相比,羊毛纤维直径显着减小,其它三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项目经历三个世代,2000-2004年累计选育符合要求的公、母羊共3170只,其中公羊1000只,母羊2170只。现存群体基础母羊约2000只,公羊30只。 为实现选育目标而制定的“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鉴定标准(试用)”及“鉴定项目、符号”,特点鲜明,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推广,是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群体其细度、毛长、剪毛量、剪毛后体重的遗传力分别是:0.62、0.45、0.36、0.46;细度与毛长、剪毛量、剪毛后体重之间存在着0.22、~0.30的遗传相关。 后裔测定结果表明:引入的细型澳美无角种公羊对基础群羊毛纤维细度的改进效果显着,达到了预期目标。 用本项目的种羊在焉耆县、博湖县、州种畜场等巴州重点细毛羊群内改良原有的细毛羊,以改善个体羊毛产量和毛纤维细度,提高整体品质。项目执行四年来,推广课题选育的新类群种公羊600只,累计完成改良配种30万只,项目区细羊毛总产累计新增18.4万公斤,累计生产“萨帕乐”优质细羊毛23.42万公斤。
二、新疆“萨帕乐”牌优质细羊毛检验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萨帕乐”牌优质细羊毛检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创新说明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产业组织理论 |
2.2 规模经济理论 |
2.3 标准化理论 |
2.4 农户行为理论 |
第三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现状分析 |
3.1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与启示 |
3.2 与绒毛用羊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标准 |
3.3 中国绒毛用羊养殖标准化程度分析 |
3.4 中国绒毛用羊养殖规模化程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
4.1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
4.2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单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 |
4.3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经济效率比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
5.1 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
5.2 绒毛用羊规模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分析 |
6.1 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 |
6.2 不同运行模式特点比较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评价 |
7.1 现有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 |
7.2 农牧户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的评价 |
7.3 畜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的评价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2)基于科技传播失席下的服饰面料与现代农业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服饰面料的追求与现代农业发展互为契合 |
1.1 服饰面料追求的特点及趋势 |
1.2 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 |
1.3 服饰面料追求特点和现代农业发展相契合 |
2 服饰面料与现代农业的相关性与科技传播失席 |
2.1 服饰面料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关性的形成和发展 |
2.2 相关性形成和发展中科技传播的失席 |
3 服饰面料追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传播对策 |
4 结语 |
(3)降低细羊毛细度离散的分级整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影响羊毛细度离散的原因 |
1.2.2 羊毛细度离散对纺织品的影响 |
1.2.3 控制羊毛细度离散的措施 |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3.4 研究进度计划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个体样采样情况 |
2.1.1 采样地点 |
2.1.2 采样时间 |
2.1.3 采样方法 |
2.1.4 采样数量 |
2.2 仪器设备设施 |
2.3 检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3.1 细度、细度离散个体样检测结果 |
3.1.1 巩乃斯种羊场样品检测结果 |
3.1.2 温泉县种畜场样品检测结果 |
3.1.3 拜城县种羊场样品检测结果 |
3.2 不同部位细度、细度离散检测结果 |
3.2.1 温泉县种畜场肩部、股部羊毛细度和细度离散检测结果 |
3.2.2 拜城县种羊场羊毛肩部、股部细度和细度离散检测结果 |
3.3 不同年龄的细度离散分布情况 |
3.4 羊毛粗细与细度离散之间的关系 |
3.5 不同养殖区域细度离散分布情况 |
3.6 批量样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测结果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试验场的羊毛细度分布情况 |
4.1.2 育种水平与个体羊细度离散的关系 |
4.1.3 羊只不同部位间细度离散的关系 |
4.1.4 年龄与细度离散的关系 |
4.1.5 羊毛粗细与细度离散的关系 |
4.1.6 分级整理降低羊毛细度离散 |
4.1.7 不同细度离散的羊毛混合的规律 |
4.1.8 建议修订国家标准《绵羊毛》 |
4.1.9 羊毛细度离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4.2 存在的问题 |
4.3 下一步的工作 |
4.4 全文结论 |
4.4.1 新疆细羊毛细度以及细度离散分布范围较宽,国家标准《绵羊毛》应予修订,将细度离散的评价也纳入其中。 |
4.4.2 羊只不同部位的羊毛细度普遍存在差别,大多数在 1-4 个微米之间 |
4.4.3 育种水平与羊毛细度离散的关联性 |
4.4.4 年龄与羊毛细度离散的关联性 |
4.4.5 羊毛细度与细度离散的关联性 |
4.4.6 分级整理对于降低国产羊毛的细度离散的贡献率可能远大于育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中国羊毛生产和外贸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内容和概念界定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概念界定 |
1.4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数据来源 |
1.4.3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困难 |
1.5.1 创新说明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论文相关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基础理论 |
2.1.1 马克思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
2.1.2 比较成本理论 |
2.1.3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
2.1.4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
2.1.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关于我国羊毛生产现状的研究 |
2.2.2 关于我国羊毛市场需求的研究 |
2.2.3 关于我国羊毛流通体系的研究 |
2.2.4 关于我国羊毛对外贸易的研究 |
第三章 世界羊毛生产及贸易格局的演变 |
3.1 世界羊毛生产格局的演变 |
3.1.1 世界羊毛产量变化 |
3.1.2 世界羊毛产地分布 |
3.1.3 世界羊毛品种及养羊技术变迁 |
3.2 世界羊毛贸易格局变化 |
3.2.1 世界羊毛贸易量变化 |
3.2.2 世界羊毛市场贸易结构 |
3.3 羊毛主要进出口国家的羊毛生产和贸易政策 |
3.3.1 澳大利亚的羊毛及其制品的生产和贸易政策 |
3.3.2 新西兰的羊毛及其制品的生产和贸易政策 |
3.3.3 乌拉圭的羊毛及其制品的生产和贸易政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羊毛生产和对外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
4.1 我国羊毛生产情况分析 |
4.1.1 我国毛羊品种类型 |
4.1.2 我国绵羊产地分布 |
4.1.3 我国绵羊饲养方式 |
4.1.4 我国羊饲养量变化 |
4.1.5 我国羊毛产量变化 |
4.2 我国羊毛需求分析 |
4.2.1 我国羊毛需求量变化 |
4.2.2 我国羊毛需求与毛纺工业 |
4.2.3 我国羊毛需求缺口制约因素 |
4.3 我国羊毛加工情况分析 |
4.3.1 中国纺织力量格局的重组和浮现 |
4.3.2 本地低附加值制造商 |
4.3.3 现代高质量和国际市场导向的制造商 |
4.4 我国羊毛流通体制 |
4.4.1 我国羊毛流通体制的历史沿革 |
4.4.2 我国羊毛流通渠道格局 |
4.4.3 我国羊毛拍卖和南京羊毛市场 |
4.5 我国羊毛的国家标准和质量监督管理 |
4.5.1 我国羊毛的国家标准 |
4.5.2 我国羊毛的质量监督管理 |
4.6 我国羊毛的对外贸易管理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际市场羊毛价格对中国羊毛进口需求影响分析 |
5.1 国际市场羊毛价格与国内羊毛价格之间的关系 |
5.1.1 相关性分析 |
5.1.2 协整检验 |
5.1.3 误差修正模型 |
5.1.4 格兰杰因果检验 |
5.2 国际市场羊毛价格与中国羊毛进口需求关系研究 |
5.2.1 相关研究 |
5.2.2 研究方法 |
5.2.3 研究数据和研究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羊毛进出口格局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
6.1 我国羊毛进出口格局 |
6.2 世界羊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
6.2.1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 |
6.2.2 贸易竞争力指数(TC) |
6.2.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
6.3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羊毛进口影响因素分析 |
6.3.1 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 |
6.3.2 我国羊毛贸易引力模型构建 |
6.3.3 模型估计结果及解释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应合理调整羊毛产业结构和规划布局 |
7.2.2 大力发展优质细羊毛生产,统一羊毛质量标准 |
7.2.3 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羊毛进口战略 |
7.2.4 充分发挥产业和行业协会作用 |
7.2.5 完善羊毛拍卖市场和物流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选育群毛用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国内外羊毛产业的现状 |
1.1 国外羊毛产业的现状 |
1.1.1 美国羊毛市场 |
1.1.2 澳洲羊毛市场 |
1.1.3 新西兰羊毛市场 |
1.1.4 英国羊毛市场 |
1.2 国内羊毛产业的现状 |
2. 新品种的培育 |
2.1 新品种群培育地区的生态环境 |
2.2 参加新品种群培育的主要亲本特性 |
2.2.1 波德代羊 |
2.2.2 无角陶赛特羊 |
2.2.3 特克塞尔羊 |
2.2.4 蒙古羊 |
2.2.5 小尾寒羊 |
2.3 新品种培育的方法 |
3. 绵羊毛的用途及绵羊毛织品的特点 |
3.1 绵羊毛的用途 |
3.2 绵羊毛织品的优点 |
4. 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选育群毛纤维物理性能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采样地点及部位 |
2.2 实验地点 |
2.3 仪器设备及试剂 |
2.4 方法 |
2.4.1 长度测试 |
2.4.2 细度测试 |
2.4.3 单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测试 |
2.4.4 净毛率测试 |
2.4.5 油脂率测试 |
2.5 数据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剪毛量及剪毛后体重 |
3.2 羊毛纤维性能 |
3.2.1 羊毛长度 |
3.2.2 羊毛细度及粗腔毛率 |
3.2.3 单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
3.2.4 净毛率 |
3.2.5 油脂 |
4. 讨论 |
4.1 剪毛量及剪毛后体重分析 |
4.2 纤维长度分析 |
4.3 纤维细度及粗腔毛率分析 |
4.4 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分析 |
4.5 净毛率分析 |
4.6 油汗分析 |
5. 小结 |
6. 建议 |
第三章 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选育群毛纤维组织学结构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样品来源及试验地点 |
2.2 仪器设备及试剂 |
2.3 方法 |
2.3.1 光学显微镜观察 |
2.3.1.1 横截面结构观察 |
2.3.1.2 鳞片层结构观察 |
2.4 数据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横切面观测 |
3.2 鳞片品质 |
4. 讨论 |
5. 小结 |
6. 建议 |
第四章 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选育群毛纤维氨基酸种类与含量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样品来源及试验地点 |
2.2 仪器设备及试剂 |
2.3 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品种群羊毛纤维氨基酸含量比较 |
3.2 不同品种群羊毛纤维同一氨基酸含量比较 |
3.3 含硫氨基酸对羊毛纤维强度及弹性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6. 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8)新吉细毛羊选育概况与羊毛分级拍卖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1 吉林省新吉细毛羊选育工作 |
1.1 品种来源 |
1.2 品种选育工作概况 |
1.3 品种扩繁和超细型选育工作 |
2 羊毛分级与拍卖工作 |
2.1 设备与设施 |
2.2 举办培训班 |
2.3 制定细羊毛分级标准 |
2.4 穿羊毛衣技术示范推广 |
2.5 羊毛质量管理宣传工作 |
2.6 参加南京羊毛市场国产优质细羊毛拍卖交易会 |
2.7 细羊毛分级拍卖示范 |
3 存在问题与建议 |
3.1 细毛羊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 |
3.2 羊毛质量管理技术普及和分级技术推广 |
(9)波动中的羊毛业(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羊毛生产现状 |
一、绵羊毛产量快速增长, 细羊毛产量稳中有升, 细羊毛占羊毛产量比重下降 |
二、生产区域 |
三、羊毛品种结构 |
四、生产方式 |
五、生产政策 |
六、流通方式 |
七、羊毛质量 |
当前我国羊毛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我国羊毛生产未来发展趋势 |
(10)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世界养羊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1.1.1 世界养羊业现状 |
1.1.2 世界绵羊业发展趋势 |
1.2 国外细毛羊的育种动态 |
1.2.1 澳大利亚细毛羊的育种 |
1.2.2 澳大利亚的羊毛生产 |
1.3 我国细毛羊育种状况和发展趋势 |
1.3.1 我国细毛羊育种现状 |
1.3.2 我国细毛羊育种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
1.3.3 我国细毛羊育种和发展的趋势 |
1.3.4 解决我国细毛羊育种和发展问题的途径 |
1.4 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选育地点及环境条件 |
2.2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无角类型培育 |
2.2.1 培育目标 |
2.2.2 基础群来源 |
2.2.3 培育方法 |
2.3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 |
2.3.1 选育目标 |
2.3.2 基础群母羊 |
2.3.3 基础群公羊 |
2.3.4 选育方法 |
2.3.5 主要技术措施与研究工作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无角类型培育结果 |
3.1.1 新类型羊无角性状遗传稳定 |
3.1.2 无角类型的数量与质量 |
3.2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无角类型培育测交结果 |
3.2.1 测交方案 |
3.2.2 测交结果 |
3.2.3 测交结论 |
3.3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结果 |
3.3.1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结果 |
3.3.2 引入种公羊与自培公羊的比较 |
3.4 优质细羊毛(无角类型)主要经济性状不同世代比较 |
3.4.1 羊毛纤维直径 |
3.4.2 羊毛自然长度 |
3.4.3 剪毛量 |
3.4.4 剪毛后体重 |
3.5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测及分析 |
3.6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鉴定标准》试用效果分析 |
3.6.1 鉴定结果 |
3.6.2 “标准”应用结论与分析 |
3.7 对《细毛羊育种信息系统》软件的改进建议 |
3.8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羊毛品质及变化趋势 |
3.8.1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羊毛品质 |
3.8.2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羊毛品质变化趋势分析 |
3.9 主配公羊后裔测定及利用效果分析 |
3.9.1 主配公羊后裔测定 |
3.9.2 后裔测定效果分析 |
3.10 引进细型澳美羊冷冻胚胎移植效果分析 |
3.10.1 引进细型澳美羊冷冻胚胎移植结果 |
3.10.2 引进细型澳美羊冷冻胚胎移植效果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绵羊无角性状的遗传学基础及保持羊群无角特性的关键点 |
4.1.1 绵羊无角性状的遗传学基础 |
4.1.2 角的基因型与无角出现概率的推算 |
4.1.3 保持羊群无角特性的关键点 |
4.2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工作难点及解决途径 |
4.2.1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工作难点 |
4.2.2 解决途径 |
4.3 选择优秀细型细毛公羊的要点 |
4.3.1 种公羊被毛纤维直径性状表型特点 |
4.3.2 种公羊被毛纤维直径性状遗传特点 |
4.3.3 选择细型优秀种公羊要点 |
4.4 羊毛纤维直径与其它性状的关系 |
4.4.1 羊毛纤维直径与毛长、毛量、体重的关系 |
4.4.2 羊毛纤维直径与其分布状态对纺纱性能的影响 |
4.4.3 季节对羊毛纤维直径的影响 |
第五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课题现场验收意见 |
附录2:“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课题成果鉴定意见 |
附录3:《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鉴定标准 |
附录4:《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鉴定项目、符号(试用) |
附录5:巴州种畜场育种站配种工作细则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新疆“萨帕乐”牌优质细羊毛检验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D]. 王晶. 中国农业大学, 2019(02)
- [2]基于科技传播失席下的服饰面料与现代农业发展探析[J]. 郑甜,杨常伟. 服饰导刊, 2014(01)
- [3]降低细羊毛细度离散的分级整理技术的研究[D]. 郑文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7)
- [4]中国羊毛生产和外贸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战英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5]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选育群毛用性能的研究[D]. 田得红. 甘肃农业大学, 2008(09)
- [6]“中国细毛羊之乡”的产业突围[N]. 左卫东,蒋龙珍,刘斌. 阿克苏日报, 2007
- [7]试析以标准化推动细毛羊业产业化的发展[J]. 郑文新,全平,张继慈,高维明. 农业质量标准, 2007(05)
- [8]新吉细毛羊选育概况与羊毛分级拍卖示范[J]. 张明新,王春昕,徐兴海,李青春,王进国,寿永昌. 中国畜禽种业, 2007(02)
- [9]波动中的羊毛业[J]. 赵玉田. 中国牧业通讯, 2006(24)
- [10]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D]. 左北瑶.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