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媒体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迁

现代媒体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迁

一、现代媒介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陈琦[1](2021)在《中国新闻史混合型教学模式实践探索》文中提出本文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进行分析,提出将两者结合,构建中国新闻史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并对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效果以及目前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思考。

卞钰[2](2021)在《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学由原来的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在全国蔓延,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推迟开学。为了确保学生“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利用互联网智能化平台开展在线授课。当教学活动不能在线下教育场所正常运行时,网络平台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走进学生生活,线上历史教学成为一种新尝试。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就是疫情防控期间众多的线上教学的实践之一。本文以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检索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试图在正确认识线上史料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实录,对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课程的史料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名校同步课堂史料教学的特点、优势及问题,探讨线上史料教学的完善方向,填补以往研究者对线上史料教学研究的空缺。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了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课程的概况,包括课程设计理念、选课方式、课程资源及课程内容。第三部分通过对83节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特点、史料的选择和史料教学的方式。第四部分通过对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了解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运用情况及效果,发现名校同步课堂史料教学的优点是优质史料资源集中化、学生史料学习活动便捷化、教师史料教学活动趣味化。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了线上史料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第五部分是针对上述研究情况,笔者提出了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改进提出了建议,包括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史料库和试题库、增设史料研读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史料教学的方式等方面。以期推动线上史料教学更好的发展,为一线历史教师进行线上史料教学的实践提供经验。

郭炎华[3](2020)在《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本土化改进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来,我国拟以教育信息化来推动教育的区域均衡化发展以及城乡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翻转课堂模式是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讲授法结合起来,形成线上与线下混合学习的“学本位”模式。这种教与学的翻转模式正好顺应了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发展需求。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中,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闻名全球。我国在以信息化为媒介的翻转课堂研究中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且翻转课堂在城市学校中也广泛开展起来,但我国的乡村学校在信息化教学中无容置疑处于劣势。与城市翻转课堂相比较,能在乡村学校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意义会更为鲜明:一是乡村(尤其是偏远山村)与城市相比,信息相对闭塞,因此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进与信息共享,对乡村教学质量的改善与知识视野的开拓有着更鲜明的意义;二是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中翻转出来的课堂中的“指导、合作讨论”环节,对于乡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家长缺位”、“辅导缺位”的学生学习成长更为迫切需要,其意义也更深远、重大。我国这些年的城乡义教均衡与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教育的创新驱动与有效的教学转型发展创造了良机。然而,城乡学习环境与教学条件有别,国外与国内的乡村环境条件大不相同,因此我国乡村课堂“教”与“学”的转型需要本土化的翻转模式与实施路径。本研究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改进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的本土化教学模式并使其得到有效的实施。主要利用分析法、调查法、比较法与准实验研究方法,在翻转课堂内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研究现状与争议,并对林地公园高中与聚奎中学这两所乡村学校的翻转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以前车之鉴进行取长补短,然后以SMCR(source传播者、message信息、channel信道、receiver受众)循环式交流模型为本研究的调研理论框架依据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维度设计,并在样本乡村实施了问卷调查与深入的访谈调研。根据本研究样本乡村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与结论,并结合前车之鉴进行取长补短,本研究构建了样本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依据研究的目的与拟解决的问题,建立了研究问题的假设,最后对所构建的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实施教学实验。经过教学实验的前测、中测与后测的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再结合本研究的后期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出了本文的实验结论:(1)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没有加剧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距;(2)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正向影响乡村学生的学习力;(3)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优先于信息化教学工具显着影响乡村教师水平的发挥;(4)认知前提特征显着影响乡村学生的翻转学习效果;(5)乡村教育信息化无法避免“知识沟”的羁绊。另外,本研究在翻转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了:其一、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实施后学生的成绩是呈曲线式进程;其二、内外部学习环境的优劣显着影响翻转模式层级的高低;其三、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亟待特需的专门化培训路径。本研究的结论解答了聚奎中学与林地公园高中翻转课堂遗留的两个疑问,也就是说翻转模式本身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学信息化起主要的作用?学生成绩的提升主要是因为使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因,还是不同教师任教的原因?并从实证角度为华南贫困乡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本土化的改进路径,揭示了教育信息化在我国乡村与“知识沟”的艰难博弈,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扶贫提供“软实力”发展路径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研究贡献与实践参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改进了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模式,并在模式构建与实践运行中添加了乡村特色元素;二是建立了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准实验研究的干预模型;三是构建了城乡有别的乡村专门化师资培训路径。最后,在分析本文的研究不足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后续研究策略与展望。时至今日,虽然翻转课堂在聚奎中学与本研究的实验样本学校的本土化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乡村翻转课堂尚未形成规模,还在尝试与探索中。本文的实验也还只是本研究的一个探索阶段。在我国义教均衡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环境与机遇中,乡村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创新模式有望得到更大范围与更深入的研究与发展。

何丽敏[4](2020)在《“在场”与“规训”:直播教学场景与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仰赖新兴的媒介技术,全国师生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能够重新"在场"地上课,将网络教育从以慕课为代表的"再现"式单向教学转向了"在线"式互动教学,并将以常态化的方式成为重要的教育场景,实现"身体在线"与"知觉临场"教学的融合。媒介技术提供的虚实教学场景的融合消弭了时空边界,塑造了视听交互的高社会临场感线上课堂,同时叠加了原有的直播录播等功能,将课堂互动学习、课后答疑复习、课程笔记整理等教学过程整合于媒介体系中。从媒介情境论的视角来看,网络媒介提供的直播教学场景,通过对传统教学中教师自上而下的"俯视"位置的变革,解构了教师的课堂主控权,带来了教师和学生行为的改变,表现出网络匿名的观看对师生教与学的"规训",同时也优化了直播教学模式,推动了网络课堂知识的"生成式"发展。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5](2020)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深入,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早在西汉时期,汉语就传入了越南,随后不断与越南历史、文化、社会相融合。新中国成立之后,越南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两国在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相互交流,汉语自然就成为越南重要的外语之一。汉字(ch?Hán)、汉喃辞(t?Hán N?m)、汉越词(t?Hán Vi?t)成为越南语言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对汉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工作也就备受重视。然而,当前越南汉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强调,对相关理论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线上与线下(O2O)的教学融合,以及如何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这一深刻变化,如何寻求一条适合越南学生的有效汉语学习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越南高校学生汉语学习的自主能力较低、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探索构建一个适用于越南高校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Online/Offline)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讨适合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设计,以及具体的案例研究。紧紧围绕研究问题的重点,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越南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O2O教学模式的文献分析,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新建构主义理论,依托O2O教学原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以及结合越南高校本土教学实情,构建了面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同时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O2O教学模式适合越南的对外汉语教学;二是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线上线下设计好的学习活动将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个过程将会降低不利因素的干扰、激发有利因素作用的发挥,从而逐渐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制定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为后续模式验证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2)设计实施O2O对外汉语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活动。本研究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以及模式架构,从教师教学的视角,创设了支撑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且利于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习环境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针对O2O汉语教学模式的线上线下两环境的功能、架构及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设计。(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教学实践。为了验证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了Edmodo作为线上教学平台,选择河内首都大学外语系汉语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言文化》为例开展案例研究实践。采用设计研究的思路,开展了包括模式的初步应用、模式的细化应用、模式的强化应用三轮迭代案例实践。通过三个学期教学模式迭代设计和教学活动调整,对187名学生的线上跟踪、课堂观察、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出:大多数学生不仅较好地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汉语学习观念、自我意识、信息素养、社区归属感和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得以提升,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得到了显着提升,从而也验证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对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互联网教育应用在越南刚刚兴起,必然会挑战各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汉语教学也不例外,创新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更加凸显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利用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他们能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尽管本人在越南高校长期从事汉语教学,深感汉语教学远比其他语言的教学难度大得多。选择这样的研究题目,也是一种挑战、一种探索、一种提升。期望自己的研究不仅能促进自己未来汉语教学的提升,也为他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张锦[6](2020)在《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化社会2.0时代的到来,国家层面作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学界也就信息技术如何辅助课堂教学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并以教学论体系中的教学手段要素为切入点来研究、构建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机制。即在反思已有研究对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技术等方法对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相关概念、内涵、特征及价值意蕴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教学论话语体系特点,采用半结构访谈法、课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一线课堂教学变革进行现实考察,得出了技术手段驱动着课堂教学变革的结论。接着又在此基础上探讨研究了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构成要素、关键要素间的机理分析、要素组合方式、运行保障等。具体而言,主要囊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笔者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内涵、价值意蕴进行了深入阐释,并指出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主要表现出方向性、整体性、渐近与复杂相统一性、依附性等特征。第二,笔者探讨了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机制所涉及的教师:改进课堂行动、不断超越自我;学生:拓宽学习路径、实现深度学习;教学内容:促进难易转化、实现化难为易;技术手段:促使内容可视化、增强教学效果等四个关键要素,并对关键要素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进而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机制的要素组合方式。第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硬件设施建设与更新、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创新教学软件开发与相关制度建设等是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机制的运行保障,其中,硬件设施建设与更新是技术手段驱学变革的核心;创新教学软件开发是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动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关键;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是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保障。

孙沙沙[7](2020)在《竞争与合作机制在对泰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于2018年7月—2020年3月在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素叻他尼校区任汉语教师志愿者,从两年的选修课教学经历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汉语词汇难学难记难运用,针对在泰国大学生汉语课堂词汇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泰国学生的性格特点,笔者尝试将竞争与合作机制运用到对泰初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笔者以“竞争与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宋卡王子大学素叻他尼校区选修综合课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法、教学实验法、课堂观察法、统计分析法等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针对泰国大学生特点的趣味词汇游戏,以合理的奖惩制度作为教学辅助,并通过“课前合作预习、课堂作业纠错及交流讨论、小组PPT展示、教师补充与问答、趣味游戏操练、多种作业形式”的词汇教学步骤,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在笔者所总结的良性竞争与友好合作、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效率、激励、趣味、师生互动、相对公平公正等原则的指导下,本文以《标准汉语会话360句(1)》第六课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并开展教学,设置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运用竞争与合作机制的方式进行词汇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课堂表现、口语成绩、课程成绩、教学满意度问卷等来验证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经验,以期对对泰汉语词汇教学有所助益。将竞争与合作机制运用于对泰初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是一次新的尝试,经实践证明,竞争与合作机制下的词汇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强化了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技能,提高了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和总体成绩,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转化中、差等学生成绩有较大的帮助。对于初级阶段的泰国大学生,在实施竞争与合作机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班级学生数量的控制与课堂规则的简明性;二是教学引导要循序渐进,奖惩制度应有效落实;三是课堂活动新颖性与相对固定性的合理组合;四是教师增强课堂把控力,兼顾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五是听说读先行,兼顾书写。

张燕[8](2020)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应用的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同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实施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平台的建设。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统教学方式弊端的逐步显现,教育界和新疆高校广大师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混合式教学作为融合课堂教学优势和信息化教学优势的新方式逐渐进入到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中,它悄然改变着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面貌。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为研究背景,运用多种方法开展综合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重难点,并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对本文的两个核心关键词进行基本概述,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含义、内容、特征,还有混合式教学的含义、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内容以及特征,并且对二者的内在逻辑进行了阐述,为下文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根据调查数据和访谈对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教师、线上和线下教学、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制度保障、课程思政的构建七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这是本文的一个关键部分,也是提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研究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现状,结合相关理论,从多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完善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运用。

邹嘉欣[9](2020)在《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教育研究的空间转向,学习空间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不同于学校教育中的其他课程,科学课程因其与科学探究的天然联系,使得科学课程教育教学过程对学习空间有较高的依赖度和特殊需求。虽然当前在学术研究领域产生了诸多学习空间变革模型,在具体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也有一些变革案例,但我国科学教育教学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应然与实然之间亦存在差距。基于此,本研究围绕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探讨从历史角度,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当前我国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现实境况是什么?科学课程学习空间建设和使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未来又应该如何重塑、开发并使用科学课程学习空间?本研究遵循质性研究范式,选取处于学习空间变革转型期的J中学为研究个案,借助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视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手段,在梳理分析我国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变迁及其教育意蕴的基础上,系统把握分析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建设与使用的相关因素,进而提出未来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变革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我国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变迁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科学教育价值取向以及科学技术变革的影响,经历了服务生产劳动、追求教育效率、强调学为中心的变迁历程。当前我国科学课程在建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空间、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式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上仍存在学习空间压缩、形态结构区隔、资源配置偏差等问题。这既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导向、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教育价值取向,也潜在地表征着教师权威的等级与权力关系,以及对师生作为空间主体的生本立场缺失。科学课程学习空间是我国科学教育变革进程的时代、社会空间系统以及学校价值选择的产物,影响科学课程学习空间建设与使用的因素较多。科学教育价值取向转变决定了学习空间的变革方向与目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仅推动科学课程学习空间内容和实验配置的更新,更拓宽了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内涵和变革路径。社会空间资源规划调整社会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与正义;社会空间结构的联通性、社会空间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都影响并制约着学校学习空间的建设和使用。在学校内部,学校所秉持的教育价值取向决定了科学课程学习空间以何种具体形态结构呈现;师生的学习空间素养则影响着科学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行为。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变革需要坚持生本立场的学习空间价值取向;淡化学习空间边界;建构开放联通的学习空间生态系统;在学习空间资源配置上实现学习空间资源配置的智能化,实现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学习空间资源与科学课程需求的有机配套,从而推动并服务于科学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荣姗姗[10](2020)在《慕课及其媒介技术环境研究》文中提出慕课经历短短十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全球性的发展态势。慕课的迅速发展给传统教学带来深刻变革,除了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和师生的认可之外,它自身暴露出的问题同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本文在简要回溯了慕课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认为由于教学模式具有高度的媒介依赖,所以慕课当前的发展形势与它所依托的新媒介技术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关注媒介技术对教学模式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将慕课教学模式放入到媒介技术中进行分析,从媒介环境学视角入手,着力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慕课教学模式的媒介技术环境。把慕课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各自所处的媒介技术环境进行对比,理解这两种教学模式独有的媒介特征及所处的媒介技术环境。分析不同媒介环境下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劣。在深入分析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后,从本质上认识到慕课自身的局限性不容忽视,需要意识到的是慕课本质问题是缺失情感体验,面对面交流,忽视教育的本质。最终,慕课只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不可能代替传统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模式的主流,更不可能取代教师的地位。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一种面对面和网络课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是通过线上观看视频和线下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模式,既充分利用优质丰富的网络资源,又保证了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讨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同时发挥到教学过程中,能够共同促进教学的长远发展。正确理解媒介技术与教学模式的契合关系,充分利用媒介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教育发展,积极面对挑战和机遇,让慕课未来的发展更加长远和完善。因此,对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及其媒介技术环境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现代媒介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媒介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新闻史混合型教学模式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新闻史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二、混合式课程建设的改革思路
三、中国新闻史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
    (一)教学内容与环节的整合与开发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三)课程的评价体系与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四、结语

(2)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三、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课程概况
    第一节 课程设计理念与选课方式
    第二节 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
        一、课程资源
        二、课程内容
第二章 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分析
    第一节 史料运用的类型分析
        一、文字史料的运用
        二、图像史料的运用
        三、现代影像史料的运用
    第二节 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方式
        一、史料教学的情境创设方式
        二、史料教学的问题设计方式
        三、史料教学的作业设计方式
第三章 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情况调查
    第一节 调查目的、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二、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三、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一、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安排存在冲突
        二、史料教学平台存在缺陷,缺乏有效监督
        三、缺少史料研习方法的指导
        四、史料教学效果不佳
第四章 对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建议
    第一节 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线下和线上史料教学
    第二节 建设史料库和试题库,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第三节 增设史料研读课程,提高学生史料研习能力
    第四节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史料教学的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 关于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课程史料教学的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3)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本土化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
        2.有关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研究
        3.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2.研究目的
        3.理论依据
        4.研究方法
        5.研究内容
        6.研究路线
一、翻转课堂的由来及内涵解析
    (一)翻转课堂的由来
        1.翻转课堂的起源
        2.翻转课堂的兴起与发展
    (二)相关概念界定
        1.翻转课堂
        2.乡村与乡村学校
        3.本土化
        4.学习力
        5.学优生与学困生
        6.知识沟
    (三)内涵解析
        1.翻转课堂的本质
        2.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目标导向
        3.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目标解读
二、乡村翻转课堂现状与翻转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现状与争议
        1.我国乡村学校“教”与“学”翻转的本土模式
        2.翻转课堂引进在我国乡村本土化的研究现状与争议
    (二)林地公园高中与聚奎中学的翻转模式对比解析
        1.比较之目的
        2.方法与依据
        3.翻转模式对比解析
        4.比较研究启示
    (三)本研究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构建与实施目的
        1.翻转之取长补短
        2.以前车之鉴为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铺路
        3.解析乡村翻转课堂的争议
三、模式构建前样本乡村学校的需求度与接受度调查分析
    (一)调研设计
        1.调研对象
        2.理论模型依据
        3.量表维度设计
    (二)调研实施
        1.问卷
        2.访谈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1.教学传播者分析
        2.学生分析
        3.翻转课堂信息内容与信道需求分析
        4.调研结论
四、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改进模式
    (一)以往翻转模式经验总结与吸收
        1.乡村翻转课堂的鲜明意义
        2.以往翻转模式的教训总结
        3.以往翻转模式的经验吸收
    (二)乡村翻转模式实施与理论研究的遗留问题
        1.疑问1——主要归功于翻转模式亦或是信息化教学的作用
        2.疑问2——主要归功于翻转模式亦或是教师水平的影响
        3.疑问源——聚奎中学与林地公园高中留存的研究空白
    (四)本土化翻转模式构架与解析
        1.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模式
        2.实验班级操作模式
        3.翻转学习干预模型
        4.教学评价模式
五、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的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
    (一)实验设计
        1.研究问题假设
        2.研究样本
        3.变量控制
    (二)实验前期工作
        1.实验科目的选择
        2.翻转课堂师资培训
        3.微课的制作
    (三)实验过程
        1.实验班的产生及前测
        2.翻转课堂操作过程
        3.数据收集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1.终结性评估分析
        2.形成性评估分析
六、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实验结论与反思
        1.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没有加剧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距
        2.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正向影响乡村学生的学习力
        3.翻转模式优先于信息化教学工具显着影响乡村教师水平的发挥
        4.认知前提特征显着影响乡村学生的翻转学习效果
        5.乡村教育信息化无法避免“知识沟”的羁绊
    (二)研究发现与反思
        1.内外部学习环境的优劣显着影响翻转模式层级的高低
        2.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亟待特需的专门化培训路径
        3.本土化翻转模式实施后乡村学生的成绩呈曲线式进程
    (三)研究创新
        1.改进了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模式
        2.建立了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准实验研究的干预模型
        3.构建了城乡有别的乡村专门化师资培训路径
    (四)研究呈献
        1.为我国乡村探索翻转课堂的本土化改进路径
        2.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扶贫提供“软实力”发展路径参考
        3.揭示了教育信息化与“知识沟”的艰难博弈
七、研究不足与后续解决策略
    (一)研究不足
        1.研究条件造成的局限
        2.研究样本的局限
        3.研究时段的局限
        4.本研究的代表性范围
    (二)后续研究策略与展望
        1.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的特需路径
        2.弥合“知识沟”的策略与愿景
        3.后续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在场”与“规训”:直播教学场景与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离场”到“临场”:线上教学场景的深化
    (一)深化知觉体验:人人在场
    (二)消弭时空边界:虚实互嵌
二、因“在场”而“规约”:线上教学行为的转化
    (一)前后台角色融合:自我约束
    (二)观看形式转变:他者规训
三、从“封闭”到“敞开”: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化
四、余论

(5)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对外汉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亟待关注
        1.1.2 O2O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支持
        1.1.3 越南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自主学习能力
        2.1.1 自主学习能力概念演进
        2.1.2 自主学习能力的制约因素、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
    2.2 对外汉语教学
        2.2.1 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2.2.2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2.2.3 信息化对外汉语教学
        2.2.4 对外汉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研究
    2.3 越南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2.3.1 越南汉语教学发展足迹
        2.3.2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概况
        2.3.3 越南高校汉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
    2.4 O2O教学模式
        2.4.1 O2O教学模式诞生的背景
        2.4.2 O2O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2.4.3 O2O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2.4.4 O2O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持
3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构建
    3.1 理论基础
        3.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1.2 新建构主义理论
    3.2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设计
        3.2.1 O2O模式设计原则
        3.2.2 O2O教学模式模块及功能
        3.2.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模型设计
    3.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环境设计
        3.3.1 O2O对外汉语学习环境
        3.3.2 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3.4 O2O对外汉语教学:实施流程与条件
        3.4.1 教学流程
        3.4.2 教学条件
    3.5 O2O教学模式评价设计
        3.5.1 评价目标
        3.5.2 评价维度设计
        3.5.3 评价方案
4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4.1 案例简介
        4.1.1 案例简介
        4.1.2 案例研究过程设计
        4.1.3 案例评价方案
    4.2 第一轮实践:模式的初步应用
        4.2.1 对象简介
        4.2.2 实施策略与过程
        4.2.3 实践结果分析
        4.2.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4.3 第二轮实践:模式的细化
        4.3.1 对象简介
        4.3.2 实施策略与过程
        4.3.3 实践结果分析
        4.3.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4.4 第三轮实践:模式的强化
        4.4.1 对象简介
        4.4.2 实施策略与过程
        4.4.3 实践结果分析
    4.5 案例总结与讨论
        4.5.1 案例总结
        4.5.2 讨论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论文的贡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越南文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使用EDMODO平台之前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越南高校汉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的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六)研究创新
一、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基础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内涵
    (三)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特征
    (四)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价值意蕴
二、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现实考察
    (一)考察方案设计
    (二)考察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三)考察结论
三、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机制的理论建构
    (一)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要素
    (二)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机理分析
    (三)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要素组合方式
四、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机制的运行保障
    (一)硬件设施建设更新: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动力
    (二)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核心
    (三)创新教学软件开发: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
    (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的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竞争与合作机制在对泰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背景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理论基础:竞争与合作学习理论
    1.5 研究综述
        1.5.1 竞争与合作机制的相关研究
        1.5.2 对泰初级阶段汉语词汇的相关研究
    小结
第二章 竞争与合作机制应用于词汇教学的前期准备
    2.1 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素叻他尼校区汉语教学情况
        2.1.1 课程设置
        2.1.2 师资力量
        2.1.3 学生情况
        2.1.4 教学前期情况、出现问题及教学对策
    2.2 竞争与合作机制下词汇教学的方式及规则
        2.2.1 教学方式
        2.2.2 教学规则
    2.3 竞争与合作机制的基本原则
        2.3.1 良性竞争与友好合作原则
        2.3.2 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原则
        2.3.3 效率原则
        2.3.4 激励原则
        2.3.5 趣味原则
    2.4 竞争与合作机制下的奖惩制度
        2.4.1 奖励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2.4.2 惩罚措施的制定与执行
第三章 竞争与合作机制下的初级汉语词汇教学设计
    3.1 设计理念及思路
    3.2 教学设计可行性分析
        3.2.1 教学条件分析
        3.2.2 教材选择分析
        3.2.3 教师分析
        3.2.4 学生分析及实验班配合度
    3.3 课程制定策略
        3.3.1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3.3.2 教学目标
        3.3.3 学生分组策略
        3.3.4 成绩评价
    3.4 以《标准汉语会话360句(1)》第六课为例的教学设计
    3.5 教学小结
第四章 教学设计实施效果反馈与评估
    4.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课堂表现对比分析
        4.1.1 课堂录音录像整理
        4.1.2 课堂表现分析
    4.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课程成绩对比分析
        4.2.1 词汇口语成绩
        4.2.2 词汇笔试成绩
        4.2.3 整体课程成绩
    4.3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教学满意度对比分析
    总结
第五章 竞争与合作机制在词汇教学上的反思与建议
    5.1 竞争与合作机制在词汇教学上的反思
        5.1.1 竞争与合作机制在词汇教学上的优势
        5.1.2 竞争与合作机制在词汇教学上的局限
    5.2 竞争与合作机制在词汇教学上的建议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学生初期调查问卷
    附录二 实验班教学中期调查问卷
    附录三 中泰汉语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
    附录四 学期末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五 第六课《你家有几口人》词汇教学实录
致谢

(8)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应用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2章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应用的重要性
    2.1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概述
        2.1.1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含义
        2.1.2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2.1.3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征
    2.2 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理论概述
        2.2.1 混合式教学的含义
        2.2.2 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2.2.3 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历程
        2.2.4 混合式教学的内容
        2.2.5 混合式教学的特征
    2.3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混合式教学的内在逻辑
        2.3.1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是混合式教学应用的关键内核
        2.3.2 混合式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构成要素
        2.3.3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混合式教学相辅相成
    2.4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应用的重大意义
        2.4.1 是落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客观需要
        2.4.2 是实现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2.4.3 是提升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
        2.4.4 是新疆高校学子进行思政课深度学习的重要路径
        2.4.5 是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限制的现实要求
        2.4.6 是在突发事件中传递主流价值观的实际需求
第3章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3.1.1 新疆高校思政课的信息化教学程度得到提升
        3.1.2 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3.1.3 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得到增强
        3.1.4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3.1.5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
        3.1.6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方式得到优化
    3.2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1 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3.2.2 学生的学习任务量过重
        3.2.3 部分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3.2.4 教学时间和内容难易度设置不合理
        3.2.5 “线上”和“线下”的交互不够密切
        3.2.6 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支持不足
    3.3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学生自我调适和管理的能力有待提高
        3.3.2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针对性有待加强
        3.3.3 思政课教师数量和培训力度有待提高
        3.3.4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3.3.5 师生对混合式教学内涵的理解有待深入
        3.3.6 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完善力度有待强化
第4章 强化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应用的路径分析
    4.1 促进新疆高校学生群体自主学习潜力的释放
        4.1.1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
        4.1.2 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高阶能力
    4.2 推动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完善化
        4.2.1 更新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理念
        4.2.2 规范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机制
        4.2.3 构建科学的混合式教学奖励机制
    4.3 强化新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双课堂”建设
        4.3.1 推动新疆高校思政课“线下课堂”的改革
        4.3.2 加强新疆高校思政课“线上课堂”的建设
        4.3.3 增强“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交互性
        4.3.4 推动思政课“双课堂”的金课化转型
    4.4 打造“引入”和“自建”相结合的线上教学平台
        4.4.1 搭建综合性的第三方线上教学平台
        4.4.2 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线上教学平台
    4.5 营造新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育人”氛围
        4.5.1 整合新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
        4.5.2 创新新疆高校思政课线下实践方式
        4.5.3 拓展新疆高校思政课线上实践空间
    4.6 强化新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制度保障
        4.6.1 完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管理机制
        4.6.2 完善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反馈机制
        4.6.3 建立多维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
        4.6.4 构建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应急管理机制
    4.7 推进新疆高校思政课向“课程思政”转化
        4.7.1 推动三大思政课堂教学的横向贯通
        4.7.2 强化其它课程与思政课的有效协同
        4.7.3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问卷调查
附录 B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访谈提纲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学习空间重塑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
        二、科学课程改革要求学习空间重塑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学习空间相关的理论研究
        二、学习空间设计的相关研究
        三、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问题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科学课程
        二、学习空间
        三、科学课程学习空间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我国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变迁及其教育意蕴
    第一节 服务生产劳动的科学课程学习空间(1950s-1970s)
        一、知识至上:“三件套”式的学习空间
        二、实践至上:劳动生产场域中的学习空间
    第二节 追求教育效率的科学课程学习空间(1980s-2010)
        一、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结构的标准化
        二、科学课程学习空间功能的信息化
        三、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密度变大
    第三节 强调学为中心的科学课程学习空间(2010 至今)
        一、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结构的多样化
        二、科学课程学习空间功能的多元化
        三、科学课程学习空间边界的模糊化
第三章 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现实境况
    第一节 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形态结构的区隔
        一、教育的孤岛:学习空间的区隔造成科学课程脱离实践
        二、独立与静默:学习空间的区隔僵化科学课堂
        三、等级与权力:学习空间的区隔削弱学习自主性
    第二节 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资源配置的偏差
        一、一场一能:科学课程学习空间资源的功能设置偏差
        二、浅层互动:科学课程学习空间资源的技术取向偏差
    第三节 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密度过大造成的空间压缩
        一、个体可用空间的压缩
        二、个性化指导空间的压缩
        三、私密性学习空间的压缩
第四章 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建设和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科学教育的发展进程对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影响
        一、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二、科学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发展与应用
    第二节 社会空间系统对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影响
        一、社会空间资源规划对学校空间选址的影响
        二、社会空间结构对学校空间结构的影响
        三、社会空间文化对学校空间样式的影响
    第三节 学校的价值选择对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影响
        一、学习空间的教育目标:知识至上与综合素养
        二、学习空间的建设方式:迎合潮流与自主创新
        三、学习空间的制度隐喻:规范秩序与空间自由
    第四节 师生的空间素养对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的影响
        一、教师的空间素养
        二、学生的空间素养
第五章 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变革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学习空间价值取向的生本立场
        一、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立场
        二、学习空间中的教育者立场
    第二节 学习空间形态结构的边界淡化
        一、灵活流动的学习空间形态结构
        二、开放联通的学习空间生态系统
    第三节 学习空间资源配置的智能有效
        一、与时俱进:学习空间资源配置的智慧化
        二、虚实结合: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有机结合
        三、立足学科:学习空间资源与科学课程需求配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后记

(10)慕课及其媒介技术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2.慕课的产生与发展
    2.1 慕课的产生
        2.1.1 慕课的早期形式
        2.1.2 慕课的主流平台
    2.2 慕课一般教学过程和基本特点
        2.2.1 一般教学过程
        2.2.2 基本特点
    2.3 慕课的全球性发展
        2.3.1 域外发展态势
        2.3.2 国内发展
3.传统教学模式的媒介技术环境
    3.1 大众教育的普及与印刷媒介的兴起
    3.2 印刷媒介建构的传统教学模式
    3.3 传统教学模式的媒介属性
    3.4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4.慕课教学模式的新媒介技术环境
    4.1 慕课的产生与新媒介的兴起
    4.2 新媒介建构的慕课教学模式
    4.3 慕课教学模式的媒介属性
    4.4 慕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5.构建媒介技术与教学的新型关系
    5.1 慕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5.2 慕课教学模式的内在局限性
    5.3 媒介技术与教学模式的契合关系
    5.4 慕课教学模式发展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现代媒介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新闻史混合型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 陈琦. 新闻研究导刊, 2021(09)
  • [2]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D]. 卞钰.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3]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本土化改进研究[D]. 郭炎华.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5)
  • [4]“在场”与“规训”:直播教学场景与行为研究[J]. 何丽敏. 当代教育科学, 2020(08)
  • [5]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D].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6]技术手段驱动式课堂教学变革机制研究[D]. 张锦.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7]竞争与合作机制在对泰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D]. 孙沙沙. 上海大学, 2020(03)
  • [8]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应用的路径研究[D]. 张燕. 新疆大学, 2020(07)
  • [9]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研究[D]. 邹嘉欣.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10]慕课及其媒介技术环境研究[D]. 荣姗姗. 中原工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现代媒体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