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综放锚杆支护技术

采空区综放锚杆支护技术

一、综放沿空掘巷锚杆支护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康红普,张晓,王东攀,田锦州,伊钟玉,蒋威[1](2022)在《无煤柱开采围岩控制技术及应用》文中提出我国煤矿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已有60多年。综合分析了沿空留巷、沿空掘巷、跨巷开采及采空区布置巷道等无煤柱开采方法及适用条件、围岩控制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沿空留巷方面的主要内容为:不同开采系统的沿空留巷类型、围岩变形与破坏特征;沿空留巷结构力学模型及围岩与支护作用关系;沿空留巷巷内基本支护、巷内加强支护、巷旁支护形式及支护性能;爆破与水力压裂围岩卸压机理及技术;沿空留巷断面优化及维护时间控制;沿空留巷支护设计原则及沿空留巷安全技术。在沿空掘巷方面,论述沿空掘巷的类型及小煤柱尺寸设计方法,分析沿空掘巷围岩结构特征、围岩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介绍跨巷无煤柱开采的类型,分析巷道与采煤工作面底板的垂直距离、工作面边界至巷道的水平距离等参数对跨采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论述在采空区布置巷道的方式:在采空区形成巷道和掘进巷道,分析采空区巷道的应力环境及施工存在的难点。介绍陕西何家塔煤矿支卸组合泵充混凝土支柱沿空留巷、山西野川煤矿泵充钢筋混凝土墙与水平长钻孔水力压裂卸压沿空留巷围岩控制2个应用实例,分析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最后,提出无煤柱开采方法及围岩控制技术的改进意见与发展方向。

刘晨光[2](2020)在《大倾角工作面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和支护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合理的煤柱宽度能够维护沿空巷道稳定性,提高资源的回采率,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留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在缓倾斜煤层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受大倾角煤层开采围岩破坏及应力分布复杂性的影响,该技术在大倾角煤层应用较少。因此,研究大倾角条件下,煤柱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窄煤柱上覆岩层破断规律、窄煤柱合理宽度及沿空巷道支护方法等问题,对实现大倾角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新疆焦煤集团2130煤矿25222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背景,运用现场调研、实验室试验、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大倾角工作面沿空巷道围岩破坏规律和应力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在上区段工作面采动影响下,采空区边缘煤体侧向支承压力峰值逐渐向煤体深部转移,并在煤体内部形成一定范围的塑性区。沿空巷道上覆岩层基本顶断裂位置距上区段采空侧煤壁距离为2.47m。在不同巷道断面和掘进层位条件下,沿顶煤弧形断面掘进时垂直应力集中系数相对较低,顶板下沉量为279.25mm,比沿顶煤矩形断面掘巷时减少96.27%,巷道右上角主要破坏方式为剪切破坏。当煤柱宽度为6m时,煤柱内出现一定范围的稳定承载区,巷道围岩的位移量和塑性区范围较小,稳定性提高,有利于锚杆的锚固。对大倾角工作面沿空掘巷异形巷道进行支护时,采用锚杆材质HRB335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长度为2.2m,直径为20mm,预紧力为60kN,间排距为600mm×600mm;锚索长度为7m,排距为1200mm×1200mm可以有效控制巷道的围岩变形,支护效果较好。

刘章飞[3](2020)在《厚煤层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孤岛工作面两侧采空区老顶断裂,其上覆岩层活动剧烈,采场的矿山压力大,围岩应力高度集中,巷道围岩变形严重、破坏程度高。本文以建新煤矿4206综放孤岛面为研究背景,围绕综放孤岛面上覆岩层应力分布及结构特征、合理的煤柱宽度和巷道支护方式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孤岛综放面形成及回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的结构及应力分布规律,煤柱由浅部至深部其变形破坏特征、承载能力具有差异性,采空区垮落后,低层位岩梁形成不稳定的短悬臂梁结构,其断裂线倾向于两侧采空区,工作面顶板离层量大;其次从理论上系统性分析了区段煤柱极限平衡区围岩应力及塑性区宽度,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宽度煤柱留设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掘进及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区的变化规律可得,随着护巷煤柱宽度增加,煤柱承载能力增大,围岩变形量减小,4206运输巷道护巷煤柱宽度为15 m时,围岩稳定性较高;基于自稳隐形拱理论研究了不同支护方式对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效果的差异性,采用高强度锚杆、延伸性强的锚索,施加高预紧力和增强护表能力能有效增加围岩的承载能力;最后依托建新煤矿4206孤岛综放面进行工业性试验,实测并总结孤岛综放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并分析巷道支护方式及参数的合理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较好,支架—围岩处于稳态状态。体现了煤柱留设及支护形式的合理性,为类似孤岛工作面的开采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赵杨阳[4](2020)在《极软特厚煤层拱形沿空掘巷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文中认为以魏家地煤矿东1100综放工作面运输顺槽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实验室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业性试验等研究方法对极软特厚煤层拱形沿空掘巷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展开系统分析,着重讨论了煤层的开采厚度、硬度对基本顶侧向断裂位置、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煤层平均开采厚度下煤柱合理宽度,并开展了工业性试验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直接底-煤层-直接顶”Winkler地基梁力学模型,推导了沿空巷道基本顶弯矩表达式和基本顶侧向断裂位置表达式,分析了煤层开采厚度、硬度对基本顶断裂位置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煤层开采厚度增加或煤层硬度减小均导致地基刚度减小、基本顶最大弯矩增加,且基本顶最大弯矩位置随地基刚度减小向煤层深部转移。基于东1101工作面地质条件,确定了煤层开采厚度为8~24m时,基本顶侧向断裂位置为7.735~13.125m。(2)揭示了东1100综放工作面运输顺槽侧向支承压力与煤层开采厚度、硬度的影响规律。在煤层开采厚度为8~24m内,中硬及硬煤层条件下,随煤层开采厚度增加,侧向支承压力峰值位置逐渐远离采空区边界,峰值与煤层开采厚度呈负相关。软煤层条件下,随煤层开采厚度增加,峰值位置逐渐远离采空区边界;当煤层开采厚度小于12m时,侧向支承压力峰值与煤层开采厚度呈负相关;当煤层开采厚度大于12m时,侧向支承压力峰值基本不变。煤层硬度对侧向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影响较大;当煤层开采厚度小于17m时,侧向支承压力峰值与煤层硬度呈正相关;当开采厚度大于17m后,侧向支承压力峰值与煤层硬度呈负相关。(3)东1100综放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18m,基于“直接底-煤层-直接顶”Winkler地基梁力学模型计算得出,基本顶侧向断裂位置为11.458m;通过极限平衡区计算公式得出应力极限平衡区宽度为11.417m,两者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建立的“直接底-煤层-直接顶”Winkler地基梁力学模型科学准确。(4)东1100综放工作面煤层开采厚度平均为18m,揭示了煤柱不同宽度(3~12m)下极软特厚煤层综放沿空巷道围岩破坏机理。靠近煤柱侧顶板主要为拉剪破坏,靠近实体煤帮侧顶板及实体煤帮主要为剪切破坏,煤柱帮主要为拉剪破坏。随煤柱宽度增加,煤柱内垂直应力集中系数从1.2增加到3.1,受煤柱宽度影响较大;实体煤帮垂直应力集中系数从2.3增加到2.8,受煤柱宽度影响较小;巷帮剪应力作用效果增强,顶板拉应力作用效果增强。当煤柱宽度为8m时,煤柱内出现较稳定承压区,且宽度大于1.5m,满足支护需要,故区段煤柱合理宽度为8m。(5)提出了“高强度螺纹钢树脂锚杆+锚索补强+锚网”联合支护方式。高强度锚杆抑制巷帮的破坏趋势,缩小拉剪破坏区面积,锚索联结巷道浅部破碎岩体与岩层深处稳定岩体,增强了小结构稳定性,东1100综放工作面运输顺槽围岩控制效果良好。

傅鑫[5](2020)在《深井冲击煤层大断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唐口煤业是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在济宁市建造的第四座现代化矿井,核定生产能力400万吨/年,矿井开采深度为850m至1100m,其矿主采的3煤层厚度在10m左右,水平标高在-990m左右,一般采用放顶煤生产,具有开采深度大、顶板岩层强度高、冲击倾向性、瓦斯含量高、地热严重等特点,给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带来隐患。本论文基于唐口煤业630采区布局规划、采掘部署、空区形态、地质构造(断层)等因素,反演出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力场基本是对称分布,影响范围基本是由两端向中部扩大,并构建深井特厚冲击煤层应力场区域等级划分标准。形成基于深部临空面开采危险性的评价机制,得到深井特厚冲击煤层不同应力分区的冲击矿压诱发关键因素,包括地质因素中的埋深、顶底板岩层等,以及回采因素中的采区布置、采煤方法等通过分析唐口煤业6304采煤工作面沿空掘巷大-小结构力学特点,研究不同区域应力场关键因素对大-小结构稳定性作用机理,揭示基于深部沿空掘巷围岩长时稳定性的大-小结构主控因素,提出符合唐口煤业实际情况的深井沿空掘巷围岩应力优化技术,并结合应力场分布、防灾等因素,最终确定唐口煤业采煤工作面最合适的煤柱宽度为7m通过对唐口 6304面分析,提出了强冲击深井沿空掘巷围岩破坏机理,并同时给出了造成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技术因素。根据围岩变形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给出了相应的围岩控制手段及推荐支护参数。并以此为基础,对巷道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合理支护手段进行选择,提出多种支护方案,再根据工程类比和经验公式推算,最终得到最优支护方案。通过此次研究,最终确定唐口煤业冲击地压诱发因素和区段煤柱的合理尺寸以及最优支护方案,对今后矿井安全生产、防灾治灾、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并对今后相似矿井的生产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杜朋[6](2020)在《特厚煤层综放面沿空护巷煤柱稳定性及支护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厚煤层生产过程中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得到了较大范围应用。针对该采煤方法开采特厚煤层,如何提高煤炭回采率同时保证沿空巷道在掘进和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稳定性一直是采矿研究过程中的课题。因而,研究特厚煤层综放面护巷煤柱的留设宽度及沿空巷道支护技术,对于保障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围绕这一问题,以唐家会煤矿61102特厚综放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综合研究方法,对护巷煤柱稳定性和沿空巷道围岩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沿空巷道支护方案和支护参数的设计优化,提出沿空巷道围岩补强控制技术。取得了如下成果:1)基于综放开采下沿空巷道上覆岩体结构关键块观点,确定了上覆岩体关键块的特征参数。建立上覆岩体结构稳定性模型,分析了上覆岩体结构在沿空巷道掘进期间和回采后的稳定性。2)修正了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煤体边缘力学方程,建立了采空侧煤柱边缘煤体力学模型,推出煤柱边缘煤体塑性区内应力与煤柱宽度的关系式,提出了合理护巷煤柱宽度计算公式。3)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护巷煤柱宽度条件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和变形特征,分析了护巷煤柱的承载稳定性以及在掘进和回采不同阶段沿空巷道围岩受煤柱宽度变化的影响规律。4)结合工程背景根据自然平衡拱理论选取了锚杆锚索锚固参数,设计了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巷道支护方案,采用FLAC3D对沿空巷道变形情况进行研究,优化了支护参数。5)根据在巷道掘进及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变形量和锚杆受力情况,分析了巷道围岩控制的有效性。通过系统研究,设计的21m的护巷煤柱与沿空巷道支护方案应用于工程实践,提高了煤层的回采率,并验证了沿空巷道围岩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图40表5参62

刘世超[7](2020)在《青洼煤业2203综放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未来几十年,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资源为主,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基本保持不变,沿空掘巷及沿空留巷技术的提出对煤炭资源精采细收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的应用可实现煤炭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回收率,同时降低了工作面回采难度,然而由于窄煤柱沿空巷道的围岩处于塑性区和破碎区,因此窄煤柱的合理尺寸及巷道支护是留巷成败的关键,本论文以山西晋煤集团晟泰青洼煤业2203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掘进2203胶带进风顺槽为沿空巷道,对煤炭资源科学开采,主要研究内容:(1)在试采区域进行取样,对所取岩样进行加工,实验室进行力学参数测试,为之后数值模拟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综放沿空掘巷围岩结构特征及破坏规律进行研究,建立关键块B计算模型,分析顶板断裂线位置对巷道围岩的影响,为沿空巷道窄煤柱设计宽度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窄煤柱尺寸范围,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小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掘进及回采期间沿空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规律,确定窄煤柱合理尺寸为5m,对采场应力空间云图进行分析,巷道围岩应力在超前工作面20m范围内叠加作用明显,需在此范围内进行超前支护;(2)根据锚杆(索)在锚固剂及构件的作用下形成类似锥形的应力分布,分析锚杆(索)群在拉、压应力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应力场对巷道围岩起到承载的作用,在确定横向平面稳定的锚杆间距基础上,对巷道在走向上各相邻切面的联系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3)对沿空巷道掘进期间进行现场监测,通过对掘进期间巷道围岩位移及锚杆(索)受力进行分析,锚杆(索)能够实现有效承载,保证巷道围岩稳定性,巷道整体变形小,能够满足实际的安全生产要求。该论文有图72幅,表11个,参考文献85篇。

王小康[8](2020)在《不同埋深巷道变形规律及锚杆支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原岩应力与构造应力越来越大,巷道围岩稳定性逐渐降低。浅部时巷道围岩多表现为弹塑性变形,进入深部后会表现出软岩的非连续、非协调大变形特征。本文通过收集大量的巷道围岩变形数据并进行统计,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埋深变化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了锚固围岩变形对于锚杆支护作用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文以大量的巷道围岩变形数据为基础,根据巷道服务阶段将巷道分为仍在掘进中未受工作面回采影响的新掘巷道和掘成后受工作面回采影响的采动巷道两种,分析了埋深变化对于两类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得出新掘巷道在掘成后的50天内,前5天的巷道变形量基本不受埋深变化的影响,且各埋深段巷道的变形期相同,均可分为变形剧烈期(1~15天)、缓和期(15~35天)和稳定期(35~50天)。采动巷道在工作面回采的100 m范围内,可将其分为采动影响剧烈范围(10~60 m)和采动影响缓和范围(60~100 m)。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巷道断面大小和不同顶底板岩性对新掘巷道进行分类,进一步分析断面大小和围岩岩性对于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从而验证了埋深是影响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主要因素。(2)基于淮南谢桥矿三条埋深相近巷道的围岩变形实测数据,分析了埋深在无明显变化情况下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得出各条巷道掘进期间受掘成时间影响所呈现的变形规律相同,且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的变形规律也相同,三条巷道最终变形量的最大差值约13%,进一步验证埋深变化对于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3)基于谢桥矿12521巷道的现场条件,采用FLAC3D模拟分析了锚固围岩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对于锚杆支护作用的影响,得出了锚固围岩变形后,围岩内部位于托盘下部和锚杆锚固段周围的岩体会出现呈半椭圆状和椭圆状的压应力集中区,当围岩变形量持续增大,应力集中区域稍有减小。在锚杆与围岩不发生同步位移的情况下,锚固围岩的变形会引起锚杆自由端的轴力值大于锚固端,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两者轴力差值逐渐减小,而锚杆与围岩同时位移时,锚杆两端轴力差值随围岩变形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大。

彭跃金[9](2020)在《沿空掘巷围岩破裂机理及其稳定性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潞安集团潞宁煤业22117回风巷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的现场调查、实时微震监测、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得到了22117沿空巷道围岩破碎特征,煤柱塑性区发育情况等,进而得到了合理的煤柱宽度以及合理的支护方案设计,并通过现场围岩变形监测验证了研究成果。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巷道围岩变形与锚杆受力具有很好的同步性,可以及时通过锚杆受力判断此时巷道围岩稳定性并采取及时的补充支护措施,防止巷道进一步变形;上帮锚杆数据较大或变化幅度较大,充分说明煤柱一侧在上覆岩层运动作用下受力较为明显;距离工作面越近,巷道所受扰动越明显,需对超前支护范围及时观测并合理进行补充支护;(2)经过计算可知,当煤柱内应力峰值到煤柱的巷道侧表面水平距离与煤柱内极限强度处到煤柱的采空区侧表面水平距离之和小于煤柱宽度时,说明计算得到的符合煤柱现阶段实际所处应力状态;当煤柱内应力峰值到煤柱的巷道侧表面水平距离与煤柱内极限强度处到煤柱的采空区侧表面水平距离之和大于煤柱宽度时,说明煤柱已全部处于塑性破坏状态,此时需进一步假定煤柱内应力峰值到煤柱的巷道侧表面水平距离与煤柱内极限强度处到煤柱的采空区侧表面水平距离之和等于煤柱宽度时,继续联立求解此时煤柱的应力状态;(3)掘进对顶板影响规律为由巷道顶板-煤柱及其顶板-煤体顶板(包括其下方煤体)逐渐发展的一个过渡过程,巷道顶板受掘进直接影响的范围为距掘进迎头32.6m范围内;掘进动力扰动对后方煤柱顶板破裂的微震具有滞后效应,受影响范围约滞后掘进头为93.3m左右;(4)基于现场微震与电磁辐射监测及钻孔窥视,分析了在掘进影响下煤柱侧煤层和直接顶的微震与电磁辐射耦合现象及围岩松动圈的影响范围,得到了煤柱侧煤层和直接顶的微震与电磁辐射耦合现象强于煤体侧;围岩松动圈的影响范围非常大,下帮较小,说明22115工作面的倾向支承压力作用明显,22115采空区基本顶弯曲下沉的影响严重;监测结果、钻孔窥视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围岩破坏范围一致,上帮锚索支护效果较差,故需优化锚索支护参数,同时在下帮仍需增加锚索支护;(5)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同一煤柱宽度不同埋深条件下以及同一埋深条件下不同煤柱宽度塑性区发育情况,得到了同一煤柱宽度条件下,随煤层埋深逐渐增加,沿空掘巷时煤柱塑性区的发育规律以及同一埋深条件下,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煤柱侧塑性区的发育规律;考虑到上覆坚硬岩层破断的动力扰动影响,平均埋深530m左右的工作面顺槽沿空掘巷的煤柱宽度取15m。但是,必须根据巷道埋深情况,当局部埋深大于530m时,在巷道上、下帮锚杆支护基础上应增加布置锚固点位于上方顶板的帮锚索;(6)为有效地控制22117回风顺槽上帮围岩变形,根据研究成果,对支护方案进行了微调,将上帮的最上一根锚索的长度调整为6.3m(锚固长度与顶锚索一样),该锚索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施工,并将顶板靠上帮的一根锚索改为与垂直方向成30°角施工,当下帮的煤体也较破碎时,下帮支护与上帮一致。且通过实际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微调后支护效果更好,同时也可以为同一采区22122回风掘进巷提供借鉴作用。

吴志刚[10](2020)在《近水平综放开采沿空掘巷煤柱承载机理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煤柱护巷技术作为煤炭资源高效绿色开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在西部矿区厚煤层开采时。本文针对沿空掘巷煤柱尺寸难以确定的问题,运用现场测试、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承载机理开展研究,提出包含煤层采高、覆岩结构、煤体强度、载荷特性、巷道尺寸等参数的煤柱宽度理论计算方法,支撑沿空掘巷全寿命周期煤柱设计。论文以柳巷煤矿为工程背景,从沿空掘巷煤柱支撑上覆岩层载荷为出发点,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通过矿压观测揭示不同宽度煤柱沿空掘巷的矿压显现规律;(2)开展采空区倾向关键层理论研究,提出煤柱应力计算公式;(3)相似模拟和数字散斑测试方法相融合,研究采空区倾向上覆岩层运动特征、煤柱区域应力及变形破坏特征;(4)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宽度煤柱的沿空掘巷围岩应力场、位移场的变化规律;(5)沿空掘巷煤柱优化设计及工程实践。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进行综放工作面8m和15m宽度煤柱的沿空掘巷矿压规律实测,得出煤柱宽度为8m时,两帮移近量以煤柱变形为主,煤柱宽度为15m时,两帮移近量以实体煤的变形为主,煤柱宽度对巷道矿压显现有显着的影响。(2)构建倾向关键块结构为基础的稳定模型,得出关键块受力结构。研究表明:板梁弯曲下沉带是承载关键层,依据变形协调原则,判定板梁弯曲下沉带底部和围岩体形成类似直角三角形的承载大结构。沿空掘巷布置在三角形大结构的下方时,煤柱上方类似直角梯形的小结构决定煤柱应力。根据面积分摊法,计算煤柱应力,煤柱应力与其上方的直角梯形面积成正比,与煤柱宽度成反比。(3)相似模拟和散斑测试研究表明:采空区上覆岩层裂隙带高度(直角梯形的高)为采高的7.5倍,直角梯形的钝角105.6°。覆岩稳定后,煤柱区域水平方向位移由上而下依次增加;沿空掘巷过程中,煤柱底部有横向剪切破坏。压剪载荷作用下,煤柱围岩出现拉压交替变化特征,随着剪应力增加,煤体强度近似线性降低。(4)数值模拟表明:采高10m时,超前支承应力集中系数为1.78(回采时煤柱动载系数);沿空掘巷围岩塑性破坏、顶板下沉量随着煤柱宽度增加而降低、煤柱宽度超过10m,围岩塑性区、顶板下沉量降低幅度减少;煤柱的应力峰值随着煤柱宽度增加先增大后变小。数值模拟表明10m煤柱宽度合理。(5)提出新的煤柱计算公式对(柳巷煤矿30105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进行安全性校核,计算表明:8m煤柱的安全系数小于回采时煤柱的动载系数1.78;通过安全性校核的煤柱理论计算宽度为9.4m,接近现场实测煤柱宽度9.5m。建议预留10m煤柱,并考虑锚杆支护对煤柱的作用,确保安全系数大于动载系数。现场应用表明,10m煤柱沿空掘巷,掘进回采时煤柱最大变形量小于51mm,煤柱稳定可靠。

二、综放沿空掘巷锚杆支护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放沿空掘巷锚杆支护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无煤柱开采围岩控制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沿空留巷
    1.1 不同开采系统的沿空留巷类型
    1.2 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与破坏特征
    1.3 沿空留巷结构力学模型及围岩与支护作用关系
    1.4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
        1.4.1 巷内基本支护
        1.4.2 巷内加强支护
        1.4.3 巷旁支护
        1.4.4 围岩卸压
        1.4.5 沿空留巷断面优化及维护时间控制
        1.4.6 二次沿空留巷
        1.4.7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原则
    1.5 沿空留巷安全技术
2 沿空掘巷
    2.1 沿空掘巷类型
    2.2 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
        2.2.1 沿空掘巷围岩结构及变形特征
        2.2.2 沿空掘巷围岩变形影响因素
    2.3 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
3 其他无煤柱开采方法
    3.1 跨巷无煤柱开采
    3.2 采空区形成和掘进巷道
4 无煤柱开采实例分析
    4.1 陕西何家塔煤矿沿空留巷实例分析
        4.1.1 巷道地质与生产条件
        4.1.2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
        4.1.3 矿压监测及试验效果分析
    4.2 山西晋城野川煤矿沿空留巷实例分析
        4.2.1 巷道地质与生产条件
        4.2.2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
        4.2.3 矿压监测及试验效果分析
5 结语与展望

(2)大倾角工作面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和支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倾角煤层围岩结构及活动规律研究现状
        1.2.2 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研究现状
        1.2.3 大倾角巷道支护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工程地质概况和煤岩力学参数确定
    2.1 矿井地质概况
        2.1.1 工作面概况
        2.1.2 水文地质和瓦斯条件
    2.2 巷道布置情况
    2.3 煤岩力学参数确定
        2.3.1 测试内容及仪器设备
        2.3.2 测试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大倾角煤层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分析
    3.1 大倾角煤层覆岩空间结构特征
        3.1.1 大倾角工作面上覆岩层沿走向的破坏特征
        3.1.2 大倾角工作面上覆岩层沿倾向的破坏特征
    3.2 大倾角煤层覆岩破断特征分析
        3.2.1 直接顶破断运移规律
        3.2.2 基本顶破坏的时序性和不均衡性
        3.2.3 沿空掘巷上覆岩层破断结构分析
        3.2.4 关键块体B参数研究
    3.3 窄煤柱边缘煤体的应力分布特征
        3.3.1 边缘煤体侧向支承压力分布
        3.3.2 边缘煤体塑性区宽度计算
    3.4 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
        3.4.1 回采期间沿倾向围岩应力分布
        3.4.2 回采期间沿走向围岩应力分布
    3.5 本章小结
4 巷道断面形状和合理煤柱宽度留设
    4.1 沿空掘巷合理断面及掘巷层位确定
        4.1.1 数值计算模型
        4.1.2 不同断面形状和掘进层位垂直应力分析
        4.1.3 不同断面形状和掘进层位位移场分析
        4.1.4 不同断面形状和掘进层位围岩破坏特征分析
    4.2 窄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
        4.2.1 煤柱留设的研究方法
        4.2.2 影响留设煤柱宽度主要因素
        4.2.3 窄煤柱留设宽度的理论计算
    4.3 掘进期间不同宽度煤柱巷道围岩分析
        4.3.1 数值模拟方案及步骤
        4.3.2 掘进期间不同宽度煤柱垂直应力分布特征
        4.3.3 掘进期间不同宽度煤柱位移分布特征
        4.3.4 掘进期间不同煤柱宽度对巷道变形的影响
    4.4 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5 巷道支护参数确定
    5.1 支护参数优化正交试验
        5.1.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的确定
        5.1.2 正交试验设计
        5.1.3 正交实验结果
    5.2 最优支护方案确定
        5.2.1 支护方案对比
        5.2.2 锚索支护参数
        5.2.3 锚杆其他支护参数
        5.2.4 支护材料消耗
        5.2.5 支护形式与参数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巷道围岩稳定性验证
    6.1 回采期间不同宽度煤柱围岩应力分布特征
        6.1.1 回采期间不同宽度煤柱垂直应力分布特征
        6.1.2 回采期间不同宽度煤柱水平应力分布特征
    6.2 回采期间不同宽度煤柱塑性区分布特征
    6.3 巷道掘进期间围岩变形情况分析
    6.4 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变形情况分析
        6.4.1 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垂直应力分布
        6.4.2 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塑性区分布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厚煤层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厚煤层孤岛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研究现状
        1.2.2 厚煤层孤岛面沿空掘巷煤柱研究现状
        1.2.3 厚煤层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控制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孤岛综放面工程地质特征及围岩结构应力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结构及应力特征
        2.2.1 上覆岩层结构特征
        2.2.2 上覆岩层应力特征
        2.2.3 上覆岩层结构模型
    2.3 本章小结
3 孤岛工作面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3.1 孤岛工作面煤柱应力分析
        3.1.1 沿空窄煤柱的基本特征
        3.1.2 煤柱的应力分布特征
        3.1.3 巷道侧煤柱边缘塑性区应力分析
        3.1.4 采空区侧煤柱边缘塑性区应力分析
    3.2 孤岛工作面沿空窄煤柱巷道煤柱宽度的理论确定
        3.2.1 煤柱宽度留设的基本原则
        3.2.2 护巷窄煤柱宽度的理论确定
    3.3 孤岛工作面沿空护巷煤柱合理宽度数值模拟分析
        3.3.1 数值模型的建立
        3.3.2 孤岛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规律
        3.3.3 掘巷后不同宽度煤柱留设方案结果分析
        3.3.4 回采阶段不同宽度煤柱留设方案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厚煤层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4.1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4.1.1 掘巷阶段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4.1.2 回采阶段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4.1.3 厚煤层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控制方法
    4.2 厚煤层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技术
        4.2.1 厚煤层孤岛工作面巷道支护原理
        4.2.2 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分析
        4.2.3 支护效果对比分析
    4.3 孤岛工作面巷道支护形式
        4.3.1 巷道支护形式及参数
        4.3.2 孤岛工作面煤体注浆参数
    4.4 本章小结
5 4206孤岛工作面工业性试验效果分析
    5.1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分析
        5.1.1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方案
        5.1.2 监测结果分析
    5.2 孤岛工作面扰动应力分析
    5.3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极软特厚煤层拱形沿空掘巷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围岩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1.2.2 “三软”煤层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研究
        1.2.3 厚及特厚煤层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研究
        1.2.4 拱形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研究
        1.2.5 软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研究
        1.2.6 拟解决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2 工程概况
    2.1 工作面概况
        2.1.1 工作面地质条件
        2.1.2 煤层赋存特征
    2.2 煤岩体力学参数测定
        2.2.1 试验取样
        2.2.2 测试内容
        2.2.3 测试结果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Winkler地基梁基本顶断裂位置分析
    3.1 基本顶断裂原理及结构形式
        3.1.1 基本顶断裂过程
        3.1.2 基本顶断裂结构
    3.2 基本顶断裂位置理论分析
        3.2.1 弹性地基梁理论
        3.2.2 求解基本顶断裂位置表达式
    3.3 地基刚度对基本顶断裂位置的影响
    3.4 关键岩块B断裂位置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极软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失稳机理
    4.1 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影响因素
        4.1.1 数值模型建立
        4.1.2 煤层开采厚度对侧向支承压力的影响规律
        4.1.3 煤层硬度对侧向支承压力的影响规律
    4.2 煤柱内垂直应力分布规律
        4.2.1 煤柱宽度计算
        4.2.2 煤柱内支承压力
    4.3 拱形沿空巷道围岩变形规律
        4.3.1 围岩破坏机理
        4.3.2 围岩变形规律
    4.4 本章小结
5 拱形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及工业性试验
    5.1 极软特厚煤层拱形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5.1.1 控制机理
        5.1.2 围岩控制方案
        5.1.3 支护效果分析
    5.2 工业性试验
        5.2.1 锚杆支护参数的确定
        5.2.2 矿压监测方案
        5.2.3 监测结果及分析
        5.2.4 应用效果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深井冲击煤层大断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深部临空面区域应力环境及分类评价
    2.1 矿井及工作而概况
    2.2 应力场模拟反演
    2.3 不同区域应力场分类评价
    2.4 不同区域应力环境诱发冲击地压的关键因素
    2.5 本章小结
3 大采高综放面沿空掘巷围岩长时稳定控制机理
    3.1 沿空掘巷围岩长时稳定控制机理与临空面应力优化
    3.2 大采高综放面应力环境下煤柱合理尺寸确定
    3.3 基于防灾角度的煤柱合理尺寸选择
    3.4 不同区域最优巷道掘进位置确定
    3.5 本章小结
4 深井强冲击沿空掘巷围岩分类动态强化控制技术
    4.1 强冲击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特征及机理分析
    4.2 巷道围岩动态强化控制原理及支护手段选择
    4.3 不同支护参数下围岩控制效果模拟分析
    4.4 最优支护方案确定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6)特厚煤层综放面沿空护巷煤柱稳定性及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沿空巷道覆岩结构及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沿空巷道护巷煤柱稳定性
        1.2.3 综放沿空巷道支护技术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综放开采沿空巷道覆岩结构稳定性分析
    2.1 综放开采上覆岩体活动规律分析
    2.2 沿空巷道覆岩力学模型
    2.3 关键块体结构参数确定
    2.4 综放开采覆岩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2.4.1 掘巷对覆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2.4.2 本工作面采动对覆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特厚煤层综放面护巷煤柱稳定性分析
    3.1 护巷煤柱的力学状态
        3.1.1 沿空煤体边缘力学特征
        3.1.2 护巷煤柱应力状态分析
    3.2 护巷煤柱变形影响因素
    3.3 护巷煤柱合理尺寸分析
        3.3.1 护巷煤柱留设原则
        3.3.2 护巷煤柱力学模型建立
    3.4 护巷煤柱保持稳定基本条件
    3.5 本章小结
4 特厚煤层综放面留煤柱护巷的数值模拟
    4.1 数值模拟简介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
        4.2.1 数值模型
        4.2.2 数值模拟边界条件
        4.2.3 数值模拟过程
        4.2.4 模拟方案
    4.3 护巷煤柱稳定性整体分析
        4.3.1 掘巷期间不同护巷煤柱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
        4.3.2 掘巷期间不同护巷煤柱巷道围岩的变形
        4.3.3 回采期间不同护巷煤柱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
        4.3.4 回采期间不同护巷煤柱巷道围岩的变形
    4.4 本章小结
5 特厚综放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5.1 锚杆支护作用
        5.1.1 锚杆支护作用模式
        5.1.2 锚杆轴向作用力
        5.1.3 锚杆横向作用力
    5.2 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对策
    5.3 沿空巷道支护参数计算
    5.4 巷道帮锚索补强支护方案的数值模拟
        5.4.1 巷内锚索补强控制方案设计
        5.4.2 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特征
        5.4.3 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特征
    5.5 沿空巷道支护方案确定
    5.6 本章小结
6 现场工业性试验
    6.1 矿井地质概况
    6.2 监测方案设计
    6.3 支护效果分析
        6.3.1 掘进期间巷道变形监测
        6.3.2 回采期间巷道变形监测
        6.3.3 锚杆受力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论文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青洼煤业2203综放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工程地质条件及围岩力学参数测试
    2.1 工作面地质条件及工程背景
    2.2 岩石力学性质测试
    2.3 本章小结
3 综放沿空巷道围岩结构特征及破坏规律
    3.1 综放沿空巷道覆岩结构规律
    3.2 综放沿空掘巷上覆岩层结构稳定性分析
    3.3 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综放沿空掘巷小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4.1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4.2 不同煤柱宽度下沿空巷道围岩分布特征
    4.3 2203工作面采场应力分布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综放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5.1 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
    5.2 巷道支护参数计算
    5.3 支护参数数值模拟分析
    5.4 巷道围岩变形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青洼煤业沿空巷道矿压监测及数据分析
    6.1 巷道综合监测
    6.2 矿压监测数据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不同埋深巷道变形规律及锚杆支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理论研究
        1.2.2 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研究
        1.2.3 存在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埋深对巷道围岩变形影响规律分析
    2.1 巷道围岩变形数据统计
    2.2 新掘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分析
        2.2.1 巷道顶底板移进量分析
        2.2.2 巷道两帮移进量分析
    2.3 采动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分析
        2.3.1 采动巷道顶底板变形量分析
        2.3.2 采动巷道两帮变形量分析
    2.4 不同岩性和断面的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分析
    2.5 巷道变形原因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巷道变形实测数据分析研究
    3.1 工程概况
    3.2 巷道支护参数
    3.3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站设置
    3.4 掘进期间巷道表面变形规律分析
    3.5 回采期间巷道表面变形规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锚固围岩变形对锚杆支护作用影响分析
    4.1 FLAC3D软件简介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方案
        4.2.1 模型建立
        4.2.2 计算方案
    4.3 模拟结果分析
        4.3.1 围岩位移分析
        4.3.2 模型应力分布规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9)沿空掘巷围岩破裂机理及其稳定性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沿空掘巷围岩控制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留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沿空掘巷围岩支护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未来沿空掘巷围岩控制研究重点及方向
    1.3 研究内容与关键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关键
第二章 沿空巷道受回采影响分析
    2.1 概述
    2.2 22116运巷采动影响调查分析
        2.2.1 22116工作面现场数据监测及分析
        2.2.2 巷道断面形态变化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沿空掘巷覆岩结构稳定性分析
    3.1 沿空掘巷覆岩结构模型
    3.2 沿空掘巷煤柱结构模型
        3.2.1 力学模型基本条件假定
        3.2.2 煤柱内应力及位移求解
        3.2.3 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理论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巷道围岩微震与电磁辐射监测与分析
    4.1 微震与电磁耦合一体化监测系统及其安装
    4.2 巷道掘进期的微震与电磁辐射监测与分析
        4.2.1 概述
        4.2.2 微震监测与数据分析
        4.2.3 微震与电磁辐射耦合监测与数据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研究
    5.1 巷道围岩煤柱塑性区数值模拟研究
        5.1.1 建立模型
        5.1.1.1 同一煤柱宽度不同埋深条件下塑性区发育情况
        5.1.1.2 同一埋深条件下不同煤柱宽度塑性区发育情况
    5.2 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
        5.2.1 围岩松动圈探测方案及测点位置确定
        5.2.2 探测仪器介绍
        5.2.3 22117回风巷围岩探测及其结果分析
        5.2.4 断面对比分析
        5.2.5 围岩结构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确定及支护方案优化
    6.1 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确定
    6.2 沿空掘巷支护方案优化
        6.2.1 不同支护方案围岩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6.2.2 围岩变形分析与支护措施
        6.2.3 巷道围岩全过程控制方案
        6.2.4 优化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10)近水平综放开采沿空掘巷煤柱承载机理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综放开采上覆岩层结构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1.2.2 综放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研究现状
        1.2.3 煤柱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措施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不同宽度煤柱沿空掘巷围岩应力及变形特征实测
    2.1 工程地质条件
        2.1.1 矿井概况
        2.1.2 监测巷道概况
        2.1.3 煤岩物理力学性质
    2.2 巷道矿压监测方法
    2.3 8m煤柱监测结果分析
        2.3.1 巷道表面位移
        2.3.2 锚杆锚索载荷
        2.3.3 煤柱应力
        2.3.4 巷道变形破坏状态
    2.4 15m煤柱监测结果分析
        2.4.1 巷道表面位移
        2.4.2 锚杆锚索载荷
        2.4.3 煤柱应力监测
        2.4.4 巷道变形破坏状态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关键层的沿空煤岩柱承载机理及应力估算
    3.1 关键层理论及力学基础
    3.2 采空区倾向关键块的力学分析
        3.2.1 工作面倾向的关键块力学分析
        3.2.2 采空区倾向三角形空间形态
    3.3 沿空掘巷煤柱应力计算
        3.3.1 沿空掘巷煤柱应力计算
        3.3.2 考虑偏心压缩的煤柱应力修正
    3.4 本章小结
4 综放开采倾向覆岩结构及煤柱变形演化模拟研究
    4.1 模型建立及模拟过程概述
        4.1.1 相似模拟概述
        4.1.2 数值模拟研究
    4.2 倾向覆岩结构及应力场演化研究
        4.2.1 倾向覆岩运移及应力场演化相似模拟结果分析
        4.2.2 采空区倾向应力场演化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 沿空掘巷煤柱变形破坏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4.3.1 沿空掘巷煤柱变形破坏时空演化相似模拟结果及分析
        4.3.2 沿空掘巷煤柱变形破坏时空演化特征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4.4 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演化特征研究
        4.4.1 采动影响下沿空巷道塑性区变化规律
        4.4.2 采动影响下沿空巷道应力变化规律
        4.4.3 采动影响下沿空巷道位移变化规律
    4.5 本章小结
5 综放开采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设计方法研究
    5.1 煤岩层层间摩擦效应对煤柱稳定性影响研究
        5.1.1 实验方法及实验过程
        5.1.2 层间摩擦效应的煤柱稳定性实验结果
        5.1.3 层间剪力对煤柱强度影响
        5.1.4 层间剪力计算方法
    5.2 锚杆支护对煤柱承载性能的影响
        5.2.1 锚杆支护强度及约束煤柱变形原理
        5.2.2 煤柱弱面及对其稳定性影响
    5.3 沿空掘巷煤柱安全系数校核研究
        5.3.1 沿空掘巷煤柱强度计算
        5.3.2 煤柱安全系数计算
    5.4 本章小结
6 合理煤柱设计现场实践
    6.1 柳巷沿空掘巷煤柱留设尺寸设计
    6.2 柳巷沿空掘巷煤柱支护优化
        6.2.1 支护方案设计
        6.2.2 支护方案效果模拟分析
    6.3 沿空巷道矿压监测与支护效果分析
        6.3.1 表面变形
        6.3.2 锚杆锚索轴向载荷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综放沿空掘巷锚杆支护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无煤柱开采围岩控制技术及应用[J]. 康红普,张晓,王东攀,田锦州,伊钟玉,蒋威. 煤炭学报, 2022
  • [2]大倾角工作面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和支护方法研究[D]. 刘晨光.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厚煤层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 刘章飞.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极软特厚煤层拱形沿空掘巷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D]. 赵杨阳.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5]深井冲击煤层大断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 傅鑫.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6]特厚煤层综放面沿空护巷煤柱稳定性及支护技术研究[D]. 杜朋.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7]青洼煤业2203综放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 刘世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8]不同埋深巷道变形规律及锚杆支护作用研究[D]. 王小康.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9]沿空掘巷围岩破裂机理及其稳定性控制研究[D]. 彭跃金.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10]近水平综放开采沿空掘巷煤柱承载机理及应用研究[D]. 吴志刚.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0(08)

标签:;  ;  ;  ;  ;  

采空区综放锚杆支护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