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穿刺在血液透析中的作用

颈内静脉穿刺在血液透析中的作用

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章良佑,陈刚毅,汤水福[1](2021)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皮上腔静脉穿刺置入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的临床经验》文中提出血液透析患者左右颈内静脉闭塞后,超声引导下再次颈部置入透析导管常较困难。我们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对5例双侧颈内静脉合并右无名静脉闭塞的患者行上腔静脉穿刺,其中4例穿刺成功并置入右侧透析导管。术中无气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透析导管功能良好。有限的经验提示,在右无名静脉闭塞后选择DSA下经皮上腔静脉穿刺置管是可行及安全的,为困难透析通路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徐英英[2](2021)在《超声引导定位对尿毒症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定位在尿毒症患者颈内静脉(IJV)穿刺置管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IJV穿刺置管尿毒症患者的相关资料,按IJV置管方法不同,分成解剖定位组(n=54)和超声引导组(n=52)。比较两组穿刺置管耗时、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首次透析血流速、尿素氮下降率(URR)、整体尿素氮下降率(Kt/V)等指标。结果:超声引导组穿刺置管耗时短于解剖定位组(P<0.05),穿刺成功率、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解剖定位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解剖定位组(P<0.05)。超声引导组置管后首次透析血流速、URR、Kt/V均略高于解剖定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定位进行IJV穿刺置管操作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穿刺并发症发生,保障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王喜军[3](2021)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及临床研究新进展》文中认为深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上使用相对较多,但是临床上患者选择何种穿刺点缺乏统一标准,主要穿刺点包括:右颈内与锁骨下静脉,而从临床研究来看前者使用略多。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多用于婴幼儿人群中,能帮助患儿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等抢救,亦可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量;同时,该方法亦可静脉输注低渗、高渗及刺激性溶液,能完成静脉造影或经静脉的介入治疗。由于婴幼儿年龄较小,进行抢救过程中为了避免反复穿刺,常需要进行颈内静脉穿刺,但是其效果研究较少。因此,该研究将以颈内静脉解剖学特点为起点,分析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选择颈内静脉的原因,探讨颈内静脉置管术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提高婴幼儿治疗效果。

金哲,陈建平,廖爱能,吴文胜[4](2020)在《彩超引导下精准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精准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2019年于三明市第二医院肾内科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体表解剖标志深静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比较2组置管时间、穿刺次数、首针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更换穿刺部位比例、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费用、深静脉置管后血流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穿刺次数、更换穿刺部位比例、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血流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精准深静脉穿刺置管穿刺成功率高,耗时短,并发症少,血流量好,且未明显增加费用,是一种安全、方便、经济的方法。

田惠[5](2020)在《不同尿激酶封管时间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液封管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明确尿激酶溶液封管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有效性及适宜的封管时间,并通过对凝血指标及出血事件的影响探讨尿激酶溶液封管的安全性,以期获得临床实用的通过尿激酶溶液封管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具体操作方法。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ICU内收治的留置右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液封管30分钟组、尿激酶溶液封管60分钟组和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一般情况,导管留置日数,并行病情评估。尿激酶溶液封管组每周一次行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封管,将25000u/ml浓度尿激酶溶液分别于管路主端注入0.6ml,副端注入0.4ml,分别暂时封闭管路30分钟和60分钟。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封管30分钟。在封管结束后24小时分别采血行血凝常规化验及血常规、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化验,统计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值(APTT-R)、纤维蛋白原(FIB),及相关感染指标:WBC、CRP、PCT。每日观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标及出血事件情况,统计每组感染率和出血率。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结果经过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21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9例,女性104例,年龄29-91岁,平均年龄(61.29±12.5)岁。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尿激酶溶液封管30分钟组72例,尿激酶溶液封管60分钟组71例及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70例。三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在性别、年龄、原发病、导管留置日数、病情评估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为7例,感染率10.92例/1000导管日,尿激酶溶液封管30分钟组感染例数为2例,感染率3.15例/1000导管日,尿激酶溶液封管60分钟组感染例数为2例,感染率3.09例/1000/导管日。在感染率方面,三组间总体率比较提示感染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572,P=0.023);尿激酶溶液封管30分钟组与60分钟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尿激酶溶液封管组在实验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值、纤维蛋白原等凝血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尿激酶溶液封管30分钟组与60分钟组及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患者均有轻度出血事件发生,三组出血率分别为12.86%,11.11%,15.4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609,P=0.737)。三组在干预前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用尿激酶溶液封管可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性血流感染。对于ICU患者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尿激酶溶液封管30分钟即可能有效,无需长时间封管。且尿激酶溶液封管对患者凝血指标及出血事件无影响,安全有效。

史音颀[6](2020)在《超声探头与皮肤不同夹角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超声探头与皮肤成不同夹角的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观察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四组,按超声探头与皮肤所成夹角区分,A组(90°)、B组(60°)、C组(45°)、D组(30°),每组各30例。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尽量与超声探头位置保持相对固定。记录四组超声探头与皮肤成不同夹角右颈内静脉解剖变化、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解剖情况四组之间比较:右颈内静脉面积、皮肤距右颈内静脉最短距离、右颈内静脉距皮肤最长距离、右颈内静脉中心深度A、B、C、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82、5.314、18.260、4.319,P均<0.05)。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效果四组之间比较:穿刺时长、完成穿刺置管总时长、一次性成功例数、总穿刺次数、未穿透内壁例数、一次性置入导丝成功例数、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A、B、C、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χ2=17.38、13.606、21.23、8.92、17.50、11.79、10.601,P均<0.05),其中穿刺时长、完成穿刺置管总时长、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B组较A、D组减少(P<0.05),总穿刺次数C组较D组减少(P<0.05),穿透内壁例数C、D组较A、B组减少,一次性置入导丝成功例数、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A组较B、C、D组减少(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四组之间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A、B、C、D组之间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7,P=0.031),其中B、C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D组减少(P<0.05)。结论:虽然改变了超声探头与皮肤夹角,仍能满足超声下行颈内静脉穿刺并取得满意效果,且超声探头与皮肤夹角为45°时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小,更适合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白家星[7](2020)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124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体表标记法,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次数(1.02±0.48)次、穿刺时间(2.24±0.63)min,少于或短于对照组的(1.39±0.64)次、(3.18±0.7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93.55%、总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65.90%、8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

李煜文[8](2019)在《彩超引导颈静脉穿刺置管在血透患者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在血透患者中应用彩超引导颈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血透患者3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和超声组各15例,对传统组运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颈静脉穿刺置管,对超声组实施彩超引导颈静脉穿刺置管,分析两组患者穿刺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与传统组组间对比更高;超声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传统组组间对比更低,差异显着(P<0.05)。超声组疼痛评分与传统组组间对比更低,舒适度评分与传统组组间对比更高,差异显着(P<0.05)。结论:血透患者中应用彩超引导颈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更高,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并提升患者舒适度。

左来孟[9](2019)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5-06~2017-06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方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用传统盲穿法,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对比两组穿刺成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8.49%,并发生发生率为24.39%,观察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56%和4.88%,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对照组疼痛评分为6.84±1.58分,穿刺时间为65.24±2.15s、穿刺次数为3.25±0.52次,与观察组的4.27±0.75分、44.96±1.54s和1.78±0.36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搭建血管通路,可促进患者满意度和穿刺成效的提升,也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应用。

吴秋英,谢枫,王平,李辉,张义强,李永生[10](2019)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血管通路,比较2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时间及置管2周内感染率。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对照组,平均穿刺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2周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通过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血管通路,可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能够尽量第一次穿刺成功,减少了二次穿刺带来的伤害,该方式的平均穿刺置管时间较短,因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感染率,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多数患者表现出较高的依从性,建议在今后的血液透析中,将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血管通路推广应用。

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超声引导定位对尿毒症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JV穿刺置管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IJV穿刺置管并发症比较
    2.3 两组患者IJV穿刺置管首次血液透析效果比较
3 讨论

(3)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及临床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颈内静脉解剖学特点及选择颈内静脉的原因
    1.1 颈内静脉解剖学特点
    1.2 颈内静脉穿刺术选择颈内静脉的原因
2 颈内静脉置管术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
    2.1 胸锁乳突肌前路法
    2.2 胸锁乳突肌中路法
    2.3 胸锁乳突肌后路法
3 颈内静脉置管术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中注意事项
    3.1 颈内静脉置管术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常见并发症
    3.2 颈内静脉置管术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时注意事项
4 结束语

(4)彩超引导下精准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材料、仪器
        1.2.2 试验例数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深静脉置管情况、住院费用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深静脉置管后血流效果
3 讨论

(5)不同尿激酶封管时间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相关概念和可操作性定义
        3.1 CVC概念
        3.2 CRBSI
        3.3 研究中的中心静脉
        3.4 中心静脉导管维护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的确定
    3 实验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干预方案
        3.3 观察指标
    4 研究工具
        4.1 一般情况登记表
        4.2 实验数据资料记录表
        4.3 Acute Physiology,Age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
        4.4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
    5 资料收集
    6 质量及感染干扰因素控制
    7 统计学分析
    8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情资料对比
    2 三组患者封管前后凝血及出血事件对比结果
    3 三组患者封管前后感染指标对比
    4 各组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比较
讨论
    1 尿激酶溶液封管对CRBSI感染率的影响
    2 尿激酶溶液封管对凝血指标及出血事件的影响
    3 尿激酶溶液封管对感染指标的影响
    4 患者因素对CRBSI感染率的影响
    5 导管相关因素对CRBSI感染率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6)超声探头与皮肤不同夹角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麻醉中的运用
    1.2 超声技术运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1.3 超声技术运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存在的问题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方法
        2.2.1 一般资料
        2.2.2 临床纳入、排除与剔除标准
        2.2.3 麻醉方法与操作
        2.2.4 监测与记录指标
        2.2.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四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3.3 评估的超声图像质量和临床效用比较
    3.4 四组患者右颈内静脉的面积、与皮肤最短/最长距离、中心深度及与颈总动脉重叠距离比较
    3.5 四组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情况比较
    3.6 四组患者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不足之处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之处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7)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2组患者穿刺次数及穿刺时间比较
    2.3 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8)彩超引导颈静脉穿刺置管在血透患者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穿刺效果与并发症状况。
        ②分析穿刺舒适度及疼痛状况。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穿刺效果和并发症状况分析
    2.2 两组患者穿刺舒适度及疼痛状况分析
3 讨论

(9)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穿刺方式
    1.3 观察指标[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对比成效
    2.2 两组疼痛程度、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对比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
3 讨论

(10)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皮上腔静脉穿刺置入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的临床经验[J]. 李强,章良佑,陈刚毅,汤水福.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07)
  • [2]超声引导定位对尿毒症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J]. 徐英英.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1(03)
  • [3]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及临床研究新进展[J]. 王喜军. 中外医疗, 2021(09)
  • [4]彩超引导下精准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金哲,陈建平,廖爱能,吴文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36)
  • [5]不同尿激酶封管时间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D]. 田惠. 青岛大学, 2020(01)
  • [6]超声探头与皮肤不同夹角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研究[D]. 史音颀. 南昌大学, 2020(08)
  • [7]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J]. 白家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2)
  • [8]彩超引导颈静脉穿刺置管在血透患者的应用[J]. 李煜文.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9]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J]. 左来孟.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9(05)
  • [10]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J]. 吴秋英,谢枫,王平,李辉,张义强,李永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28)

标签:;  ;  ;  

颈内静脉穿刺在血液透析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