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水利发展研究》首届编委会上的讲话(代发刊词)(论文文献综述)
黄淑君[1](2018)在《历史的生产和生产的历史 ——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生产机制及演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借助史料记载、会议文件和新闻文本等,分析了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的历史生产,探讨了其生产机制。其后,本文又研究了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的生产历史,纵向剖析其历史演变路径,揭示其内在规律。同时,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吴满有”报道为案例,进一步研究了典型报道生产的规律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立足当下,对典型报道进行历史反思和现实关照。本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梳理典型报道和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的研究现状,阐明研究价值和意义;第一部分,从典型报道和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两个方面入手,阐释相关概念和历史渊源;第二部分,立足延安时期特殊的媒介生态,从传播者、受传者、生产机制和传播功效四方面分析典型报道的生产特点;第三部分,以“吴满有”为典型案例,研究典型报道生产和传播的内在机制;第四部分,纵向梳理,剖析不同历史时期典型报道的演化规律;第五部分,针对典型报道的历史生产和生产历史,进行历史反思,并申发现实启示。研究发现,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具有独特的历史生产机制。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基于特殊的自然、社会、媒介和技术环境,具有特殊的生产体系,具体表现为:政治领袖统领全局,强化党报宣传功能,推动各类先进典型报道;政治精英颁布、调整相关决策,并率先垂范;文化精英深入群众,采写报道,反映事实,并组合配发多种文艺作品,亲历传播;边区军民采取多种传播方式,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劳动,寻求进步。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受传者,传播行为和反馈行为互为影响。综合来看,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的生产机制呈现出政治领袖意志统领、生产路径自上而下和反馈效应逐级减弱等传播特质。同时,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的生产历史也有显着特征。纵观建国、文革、改革开放和21世纪至今各个历史时期,典型报道深受马列主义典型思想和中国党报理论影响,它以延安模式为先导,在新闻内容、生产机制和传播功效方面都发生了历史转移。其中,新闻内容生产以工农、军人和干部典型为主体,选材聚焦社会发展,生产机制在政治思想、传受模式和媒介形式方面凸显民主、多元理念,而传播功效则侧重于国情、民情和人性,强调国家富强和精神文明。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是特殊历史时期的新闻生产,它开启了中共典型报道恢弘灿烂的生产历史。虽然它也存在着一些虚浮不实、宣传意识过重等历史缺憾,但是,它在提升无产阶级地位,新闻传播大众化,以及强化宣传、启蒙功能等方面的诸多历史经验,又是非常宝贵的。立足当下,如何顺应时代变化,对应多元文化和新兴媒介的冲击,实现典型报道生产和反馈机制的良性互动,将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话题。
亢小玉[2](2015)在《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 ——经由期刊的传播与演进》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原始文献调研,利用文献梳理法、科学史分析与考证法对1872—1949年我国现代数学经由期刊在中国的早期发展,作了全面考察。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上,科学、公正地勾勒出现代数学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对期刊如何介入中国传统数学的消亡与西方数学的传入、数学期刊如何推动数学建制化的历史阶段划分,以及数学学科体系的生成、发展和期刊之间的关系进行仔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传统数学和西方现代数学开始有了最初的碰撞,中国的数学家开始尝试用传统数学的方法去理解现代数学,如《中西闻见录》中李善兰对费马素数定理的解释,也开始尝试启用一批新的现代数学符号替代之前难懂、复杂的传统数学符号。到了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数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个别数学爱好者创办的期刊虽然刊载的都是些浅显易懂的基础数学知识,但是,这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形式直接冲击着人们的视野。现代数学知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新兴开始在国内系统、大范围地传播,高校开始进入创办学术期刊的行列中。随着国内外的系统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促成了中国现代数学群体的产生。随着数学群体的扩大,一个专门的数学家学术团体——中国数学会诞生了。这些数学家在数学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比之前的数学学者更靠近现代数学的主流。从中国数学会的会刊《中国数学会学报》的数学研究内容可以看出,几代留学生的归国,为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学术保障,如曾炯在抽象代数学中的成就,他在诺特等名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交换域的拟代数闭性的层次理论》就发表在《中国数学会学报》上,文章中的定理被称为“曾定理”,这是中国现代数学靠近西方前沿数学的一次尝试。中国数学期刊按照大哲学→文理综合→自然综合→专业期刊的方向发展,在引进西方数学、改造中国传统数学、中国现代数学与国际主流数学的交融,以及中国数学家队伍的生成和壮大产生了重要作用。期刊见证了我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结论认为:1)我国现代数学的发展遵循了科学家→学科→建制→期刊的基本规律,数学期刊的发展必须以数学成为一种建制为前提。期刊依附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群体。同时,以其快速、便捷的传播模式,以及本质上的识才、育才功能,成为科学交流和传播的主媒介,吸引、聚集了一大批科学工作者。以《科学》杂志为例,据任鸿隽的粗略统计,《科学》杂志在1915—1950年总计作者不下千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通过期刊的引导,逐步进入了科学的殿堂,成为中国现代科学各个学科的奠基人和领军者。同时,科学家们通过学术团体聚集在一起,如中国数学会的成立,成为实现人的“近代化”过程的一种标识。这种学术群体为学科的建制创造了基础。2)通过期刊中的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我国近代高校的新兴和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高校既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园地。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转是培育科学家群体的最为重要的条件。高校系统的学科教育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全面、完善的支持和不断的后备人才。正是通过系统的高校科学教育体系的运转,大学与专门研究机构的广泛建立,到20世纪30年代,我国科学家群体已经基本形成。同时,科学家团体之间通过期刊、会议等进行学术交流,加速了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发展,如,华罗庚早期在《科学》期刊上的文章的学术水平是无法和经过高等教育培养后发表在《中国数学会学报》和其他国外的学术期刊的文章相比的。高等教育为学科发展提供了系统的支持,同时也为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提供了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构成了期刊发展的必要条件。3)通过研究近代期刊上的核心作者,大体而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终于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角色——职业科学家。具体到数学学科,第一代是和西方传教士联系紧密的中国传统数学家,他们通过自身的便利条件向西士学习西方数学,通过合作翻译西方近代数学着作,率先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数学思想,并且开始在期刊上发表数学论文,成为中西数学开始试探性接触的典型;第二代是清末民初第一批去海外学习的留学生,他们通过留学生涯,深刻感受到西方先进的数学知识,学成后大多归国开始配合中国的教育改革,将自己所学通过高等学校进一步向国人扩散;第三代则是在第二代数学家的影响下逐步成长起来的数学工作者,他们通过逐渐系统和正规的数学教育,已经有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数学思想和科研实力,通过在本国的较为完备的基础教育,进一步再去国外深造,在数学学科的某个分支具备了研究的方向和实力。中国现代数学的建立有赖于大批留学国外的数学家们,以个人带动全体,使得中国的现代数学从零起点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大批归国的数学家们,重视培养数学人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的行列中,使得中国的现代数学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逐步和国际数学缩小了差距,甚至已有一些领域中的数学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科研成果的取得与科学交流系统的建成,中国科学家角色才真正形成起来。
敬正书[3](2001)在《在《水利发展研究》首届编委会上的讲话(代发刊词)》文中指出同志们: 在人类社会迈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水利事业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的今天,《水利发展研究》经过近半年的试刊(内部发行)工作,即将正式创刊了.《水利发展研究》正式创刊确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进入新世纪,水利发展进入新阶段,成立了发展研究中心这个新机构,现在又创办了《水利发展研究》这个新刊物,如何为新时期的水利,为水利发展新阶段的中心工作、基本任务做好服务工作,这是办刊的宗旨.刚才大家提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对办好刊物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在《水利发展研究》首届编委会上的讲话(代发刊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水利发展研究》首届编委会上的讲话(代发刊词)(论文提纲范文)
(1)历史的生产和生产的历史 ——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生产机制及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典型报道与延安《解放日报》 |
一、典型报道:定义与范畴 |
二、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的缘起 |
(一)《解放日报》创刊及特色 |
(二)典型报道的推出及意义 |
第二章 历史的生产: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生产机制 |
一、媒介生态 |
(一)自然环境:信息闭塞、交通落后 |
(二)社会环境:日军侵入、边区受困 |
(三)媒介环境:两极制衡、组织严密 |
(四)传播技术:纸媒主导、口口相传 |
二、传播者:政治文化精英和基层军民相结合 |
(一)政治领袖的意志中心化 |
(二)政治精英的决策性主导 |
(三)文化精英的采写式参与 |
(四)边区军民的多样化传播 |
三、受传者:主动受众和被动受众相统一 |
(一)政治领袖:肯定党报,鼓励先进 |
(二)政治精英:调整指示,亲身表率 |
(三)文化精英:集中报道,文艺多样 |
(四)边区军民:转变观念,积极生产 |
四、政治领袖作用下的“传受一体化”机制 |
(一)政治领袖的意志统领 |
(二)自上而下的生产路径 |
(三)逐级减弱的反馈效应 |
五、传播功效 |
(一)宣传:响应整风,鼓动生产 |
(二)启蒙:传播科学,祛除愚昧 |
第三章 个案分析:“吴满有”的生产与传播 |
一、“吴满有”典型:历史发展 |
(一)历史背景 |
(二)事件脉络 |
二、内容生产 |
(一)劳动模范 |
(二)吴满有方向 |
(三)吴满有运动 |
(四)生产竞赛 |
三、生产形式 |
(一)通讯 |
(二)社论 |
(三)诗歌 |
(四)版画 |
(五)电影 |
四、传播特色 |
(一)精英与大众双向互动 |
(二)多种传播形式相结合 |
(三)控制与多向传播并存 |
五、传播功效 |
(一)生产:促进经济 |
(二)政治:拥政爱党 |
第四章 生产的历史:典型报道的演变路径 |
一、典型报道的历史渊源 |
(一)马列主义典型思想传播 |
(二)中国党报理论激励 |
二、典型报道的历史演变 |
(一)传播内容聚焦:工农、军人与干部 |
(二)生产机制变化:意志、模式与媒介 |
(三)传播功效附着:国情、民情与人性 |
第五章 历史反思和启示 |
一、生产机制反思 |
(一)政治宣传与专业品质失衡 |
(二)组织化生产弱化传播活力 |
二、历史经验 |
(一)坚持党性和人民性 |
(二)大众化与化大众渗透 |
(三)宣传与启蒙相结合 |
三、现实启示 |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
(二)坚持科学的传播观 |
(三)坚持发展的历史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 ——经由期刊的传播与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萌芽时期(1872—1914) |
2.1 西方数学的启蒙——《中西闻见录》 |
2.1.1 《中西闻见录》的创办 |
2.1.2 《中西闻见录》主要编者 |
2.1.3 《中西闻见录》的办刊宗旨 |
2.1.4 《中西闻见录》中的数学内容 |
2.1.5 小结 |
2.2 私人最早创办的算学杂志——《算学报》 |
2.2.1 黄庆澄与《算学报》 |
2.2.2 朱宪章等与《算学报》 |
2.2.3 傅樵村与《算学报》 |
2.2.4 小结 |
2.3 国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科学世界》 |
2.3.1 主办者 |
2.3.2 办刊宗旨 |
2.3.3 数学内容 |
2.3.4 小结 |
第三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积累时期(1915—1929) |
3.1 社团创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的肇始——《科学》 |
3.1.1 中国科学社与《科学》的创办 |
3.1.2 编辑特色 |
3.1.3 《科学》的数学研究 |
3.1.4 小结 |
3.1.5 《学艺》和《科学》扶持华罗庚典型个案研究 |
3.2 高校理科综合期刊的起源——《数理杂志》 |
3.2.1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学会的创立 |
3.2.2 《数理杂志》的创办 |
3.2.3 《数理杂志》与数学人才培养 |
3.2.4 数学研究内容 |
3.2.5 小结 |
3.3 高校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启蒙——《北京大学月刊》 |
3.3.1 《北京大学月刊》的创办 |
3.3.2 《北京大学月刊》数学文章核心作者 |
3.3.3 《北京大学月刊》的数学研究 |
3.3.4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现代数学群体的形成时期(1930—1935) |
4.1 高校创办的第一份数学专业杂志——《数学季刊》 |
4.1.1 《数学季刊》的创办 |
4.1.2 《数学季刊》的内容和形式 |
4.1.3 《数学季刊》的办刊理念 |
4.1.4 小结 |
4.2 我国自然科学学报的典型——武汉大学之《理科季刊》 |
4.2.1 《理科季刊》的创办 |
4.2.2 《理科季刊》的内容和形式 |
4.2.3 《理科季刊》的数学作者群体 |
4.2.4 《理科季刊》的数学研究 |
4.2.5 小结 |
第五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渐趋成熟时期(1936—1949) |
5.1 中国数学会的英文会刊——《中国数学会学报》 |
5.1.1 高校的学术支持 |
5.1.2 学术团体基础 |
5.1.3 中国数学会的成立 |
5.1.4 《中国数学会学报》的创办 |
5.1.5 《中国数学会学报》的作者群 |
5.1.6 《中国数学会学报》发表的论文 |
5.1.7 小结 |
5.2 中国数学会中文会刊——《数学杂志》 |
5.2.1 《数学杂志》的创办 |
5.2.2 《数学杂志》的主要编辑、作者群 |
5.2.3 《数学杂志》数学思想传播 |
5.2.4 《数学杂志》中的专题性研究 |
5.2.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参加的学术活动 |
致谢 |
(3)在《水利发展研究》首届编委会上的讲话(代发刊词)(论文提纲范文)
一、刊物定位 |
二、办刊思路 |
三、刊物特色 |
四、在《水利发展研究》首届编委会上的讲话(代发刊词)(论文参考文献)
- [1]历史的生产和生产的历史 ——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生产机制及演变研究[D]. 黄淑君. 兰州大学, 2018(01)
- [2]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 ——经由期刊的传播与演进[D]. 亢小玉. 西北大学, 2015(05)
- [3]在《水利发展研究》首届编委会上的讲话(代发刊词)[J]. 敬正书. 水利发展研究, 2001(01)